導航:首頁 > 面部護理 > 在肢體語言中面部表情傳達什麼

在肢體語言中面部表情傳達什麼

發布時間:2022-10-03 17:17:22

A. 肢體語言代表的含義,眼神代表的含義。

一、身體語言溝通的重要性

在溝通過程中,僅僅靠語言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必須藉助於自己的目光、面部表情、手勢、身體動作等身體語言,以增強口頭表達效果。身體語言溝通可以起到支持、修飾或否定語言行為的作用,有時可以直接代替語言行為,甚至表達出語言難以表達的情感內容,它是非常重要的溝通技能。

1.身體語言溝通是一種普遍的溝通方式
有人研究發現,人們每天的講話時間平均僅占與人交往時間的 10%,而與人交往的其他時間,都在有意無意地進行著身體語言的溝通。

2.身體語言能夠增強溝通的有效性
身體語言具有形象、生動、直觀、個性化的特點。在溝通中,將身體語言和語言結合起來使用,能夠使表達的含義更精彩、更准確。根據對方身體語言所表達的信息,我們也能夠更准確地理解對方。

3.在有些情境中,身體語言比文字和言語更有影響力
據英國心理學家阿蓋依爾等人的研究,當語言信號與非語言(體態語)信號所代表的意義不一致時,人們相信的是非語言信號所代表的意義,而且非語言交際的影響是語言的43倍

。4.身體語言在表達人類感情上起著重要作用
縷縷相思,點點離愁,滿腔愛意,即使用千言萬語也難以形容;然而,一個眼神,一個舉動,或是相視一笑,便可將種種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

二、幾種常見的身體語言

1.目光的作用

目光是人際溝通中重要的信息來源。在人際溝通過程中,與溝通對象保護目光的接觸是十分必要的。

(1)目光接觸表示對對方的注意。語言溝通是信息發送和信息接收的過程。信息接收方應注意向信息發送方提供有效的反饋。與對方保持一定的目光接觸,就是一種重要的反饋方式,它表示你對對方的注意。

(2)目光接觸可以實現多種情感交流。目光能准確地表達友愛和敵意、幸福和痛苦、快樂和悲傷以及驚奇、恐懼、厭惡等人類情感。有敏銳觀察力的人可以從一個人的目光中感知其情緒、情感和態度的變化。

(3)目光接觸可以表示彼此的距離。一般來說,溝通雙方的關系越密切接納程度越高,目光接觸的次數就越多,每次接觸保持的時間也就越長。目光還可以表現出對他人的不屑一顧,顯示自己的優越感。有人用目光來「拒人千里之外」,表示自己與他人之間的社會距離。 2.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不僅可以展示自己良好的人格,還可以掩飾自己的一些缺點。善於利用自己豐富多彩的表情,可以在人際溝通的過程中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下面介紹一些常見的面部表情:

(1)嘴部表情:張嘴露齒表示愉快;咬牙切齒表示憤怒;撇撇嘴表示藐視……

(2)鼻部表情:「嗤之以鼻」表示輕蔑;屏住呼吸是緊張小心;憤怒則張大鼻孔;奉承則「仰人鼻息」……

(3)眉毛:揚眉表示得意;皺眉表示愁苦;豎眉表示憤怒;眉毛完全抬高表示難以置信;半抬高表示大吃一驚;半放低表示大惑不解……

(4)微笑:微笑是最有益於人際溝通的面部表情。微笑表明你對人的尊重、友善、欣賞和贊同,也表明你心地善良,表明你有一個好心情。自然的微笑可打破僵局;輕松的微笑可淡化矛盾;坦然的微笑可消除誤解;真誠的微笑會使你成為溝通中的常勝將軍。

3.習慣動作

在人際溝通中,人們的習慣動作很容易引起別人的注意,不同的身體習慣動作具有不同的含義。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人們經常使用的身體動作表達了一些特定的意義。如:雙手外推表示拒絕;雙手外攤表示無可奈何;雙臂外展表示阻攔;搔頭皮或脖頸表示困惑;搓手和拽衣領表示緊張;拍腦袋錶示自責;聳肩表示不以為然或無可奈何;擺手錶示制止或

4.姿態和手勢

當人們的身體略微傾向交談的對象時,表示對對方比較尊重或者對對方的話比較感興趣;微微欠身表示謙恭有禮;身體後仰表示若無其事與輕慢;側轉身子表示厭惡和輕蔑;背朝對方表示不屑理睬。這些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約定俗成的「體態語」。

在交談中,手勢可以加強語氣,使表達更加有聲有色。手勢在溝通過程中還能獨立地表達某種意義。例如:

【否定】
(2)翹起小指——表示蔑視、貶低、「差勁」等意思;
(3)十指交叉,拱手放在臉前——表示敵意或不滿意;
(4)十指交叉,大拇指相頂或轉圈——進退兩難;
(5)兩手指合攏向上——高傲、自信;
(6)兩手指合攏向下——讓步或不感興趣;
(7)搓手——焦慮、無奈、信心不足;
(8)背手(一手握住另一手的腕、肘、臂)——隱蔽其沮喪無力、心理緊張;
(9)背手(兩手相握)——至高無上、自信甚至狂妄;
(10)雙臂在胸前交叉——緩解緊張與矛盾心情,下意識地達到防禦、鎮定與偽裝的作用

B. 肢體語言有哪些動作

肢體語言(又稱身體語言),是指通過頭、眼、頸、手、肘、臂、身、胯、足等人體部位的協調活動來傳達人物的思想,形象地藉以表情達意的一種溝通方式。肢體語言也是演員的必修課程,不同角色不同情況下的肢體語言也大不相同,豐富准確的肢體語言能幫助演員更好的詮釋不同角色。 肢體語言又稱身體語言,是指經由身體的各種動作,從而代替語言藉以達到表情達意的溝通目的。廣義言之,肢體語言也包括前述之面部表情在內;狹義言之,肢體語言只包括身體與四肢所表達的意義。 談到由肢體表達情緒時,我們自然會想到很多慣用動作的含義。 諸如鼓掌表示興奮,頓足代表生氣,搓手錶示焦慮,垂頭代表沮喪,攤手錶示無奈,捶胸代表痛苦。當事人以此等肢體活動表達情緒,別人也可由之辨識出當事人用其肢體所表達的心境。 表現 眯著眼——不同意,厭惡,發怒,不欣賞,蔑視,鄙夷 來回走動——發脾氣,受挫,不安 扭絞雙手——緊張,不安或害怕 向前傾——注意或感興趣 懶散地坐在椅中——無聊或輕松一下 抬頭挺胸——自信,果斷 坐在椅子邊上——不安,厭煩,或提高警覺 坐不安穩——不安,厭煩,緊張或者是提高警覺 正視對方——友善,誠懇,外向,有安全感,自信,篤定,期待 避免目光接觸——冷漠,逃避,漠視,沒有安全感,消極,恐懼或緊張等 點頭——同意或者表示明白了,聽懂了 搖頭——不同意,震驚或不相信 晃動拳頭——憤怒或富攻擊性 鼓掌——贊成或高興,興奮 肢體語言有哪些動作2 10種肢體語言解讀 1、一些科學家認為,人類握手是為了交換體味。有六種普遍的面部表情:1)憤怒,2)厭惡,3)恐懼,4)快樂,5)悲傷,6)驚喜。最近,一些科學家認為,鄙視和尷尬的表情也是普遍的表達方式。 2、眯眼可以很短,只有1/8秒,當我們生氣時,甚至當我們聽到不喜歡的聲音或音樂時,我們都會斜視。在中東,同性別的眼神交流往往比西方更加激烈和持久。然而,在許多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不間斷的眼神交流被認為具有侵略性和對抗性。 3、手伸直可能是最有力的高自信的手勢,呼氣和鼓鼓的臉頰是釋放壓力和安撫的好方法。當感到不舒服時,男人通常更喜歡摸他們的臉。另一方面,女性更喜歡觸摸她們的脖子、衣服、首飾、手臂和頭發。 4、人類是唯一擁有眼白(鞏膜)的靈長類動物,成年人平均每天笑15次,學齡前兒童平均笑400次。在壓力很大的情況下,一些人會通過交叉雙臂和用手揉肩膀來安撫自己。 5、天生失明的孩子一聽到壞消息就會閉上眼睛,拇指是一種強有力的身體語言形式。一般來說,當個人高舉大拇指時,這是他們對自己的'高度評價或自信的標志。 6、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指出,我們的身體比我們的臉更能表達情感。通常認為,當人們歪著頭時,他們會更有吸引力。 7、在希臘,豎起大拇指對西方人來說是「好」,對義大利人來說是「一」,對日本人來說是「五」,而在希臘則是「抬起你的」。在伊朗,它代表了一個(陰)莖。 8、在亞洲,人們認為拍打孩子的頭會傷害孩子的靈魂。點頭在大多數國家中意味著「是」,但在希臘、南斯拉夫、保加利亞和土耳其的某些地方意味著「不」。 9、在所有的面部表情中,微笑可能是最具欺騙性的。患有自閉症的人可能不會表現出典型的肢體語言,與人們普遍的看法相反,大多數說謊者都與人保持著很強的眼神交流。 10、人類笑的起源是靈長類動物的信號,與哭泣密切相關。也許我們擁有的最具攻擊性的手勢之一就是指指點點,它在全球都有負面的含義。 肢體語言有哪些動作3 1.微笑 笑容是**上**可以觸動人的東西,它的力量很大。如果你和對方面帶微笑,那就意味著你對別人給予積極的關注,而對方會感到愉快,並且通常會用微笑回報你。但微笑必須要誠懇,如果是一種假笑或嘲諷之笑,不但沒有意義,也會使人感到厭惡。 2.展開雙臂。 開放雙臂是個歡迎的動作,表明你很樂意見到TA,並且願意和TA接觸。表演時,動作既是一種歡迎,又是一種拉近聽眾和聽眾之間的距離,使聽眾樂於聆聽。 3.身體前傾。 在聽眾互動交流的時候,身體需要向前傾一點,這個動作是你在認真聽對方說話,而且有興趣,這樣就能促進你和對方繼續交談。但是也不要太過刻意,否則太前傾和對方貼得太近,會讓人不舒服。 4.接觸 在這里,接觸是指握手,握手是表示友好的表示,也是一種熱情的態度,此適用於任何場合,同時帶著誠摯的微笑,會使這種效果更加明顯。 5.目光接觸。 目光接觸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它能讓你和聽眾有溝通,也能加強你想要和對方溝通的意願。但要注意,目光接觸並不能讓你一直盯著對方,也不能把敏感的部分看,這會使人感到不快,目光鎖定在面部,中間**要有短暫的間隔。 6.點頭 點頭表示你在傾聽,並且能夠理解對方說話的意思,這會讓人感覺得到尊重。

C. 面部表情豐富說明什麼

1、豐富的面部表情易導致提前衰老

豐富的面部表情讓人看去平易近人,但是你是否又知道過於豐富的表情會加速我們的衰老?面部表情每動一下,就會有一條細小的皺紋形成,習慣性地皺眉思考容易產生眉間紋,眯眼看東西容易產生眼下細紋,經常開懷大笑容易產生魚尾紋,愛抬眼眶容易產生抬頭紋,經常憂傷或撇嘴容易產生法令紋,經常撅嘴、吸煙容易產生唇部皺紋。

2、情緒低落、抑鬱

數據表明,獨來獨往的人很容易有寂寞孤獨感,久而久之便會成為抑鬱。而孤獨寂寞感最強烈的人死亡的可能性要比得到關愛和照顧的人高出近兩倍。這是因為隔絕感會讓血壓進入引發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危險區域,削弱免疫系統的功能,增加患抑鬱症的風險。每天擺 「苦瓜臉」會使皮膚細胞缺乏營養,臉上的皮膚乾枯無華,出現皺紋,同時還會加深面部的「愁紋」。笑一笑,十年少。情緒穩定對內分泌平衡十分重要,擁有一顆溫和寬容心的女人是十分美麗的,其實也並不只是一種心理上的印象。

3、不良的生活習慣

眾所周知,吸煙、酗酒會嚴重的傷害身體健康,且會加速皮膚老化,從而過早產生皺紋,使人顯得蒼老憔悴。尼古丁對皮膚血管有收縮作用,所以吸煙者皮膚出現皺紋要比不吸煙者提前10年到來。而喝酒會減少皮膚中油脂數量,促使皮膚脫水,間接影響到皮膚的正常功能。另外,如果吃鹽過多,體內鈉離子增加,就會導致面部細胞失水,從而造成皮膚老化,時間長了就會使皺紋增多。所以,平時要多多的飲水,帶走身體里的毒素。

4、補水不足

人體一旦缺水,皮膚表明最明顯。皮膚的最外層為角質層,它可以通過體內供給水分,也可以從體外吸收水分,使皮膚保持適度的水分含量。但是,我們的皮膚里含水量在10%~20%最合適,若低於 10%,皮膚呈乾燥狀態,顯得粗糙、鬆弛,時間長了,就會出現皺紋。水是生命之源。讓肌膚及時補充足夠的水份,才是護膚之道的關鍵所在。水份如果攝取不夠,會導致油脂分泌量不足,皮膚就很容易脫水,所以每天必須強迫自己喝6至8杯的水,但是不要喝富含咖啡因的飲料。

5、宿便

宿便即腸道內長期淤積的陳舊大便,一般3-5日不解大便而停留於腸管內的糞塊叫宿便。宿便是人體腸道內一切毒素的根源,它所產生的大量毒素被人體吸收後,將降低人體免疫力,誘導各種疾病產生,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延緩衰老的方法

1、低溫睡眠

科學家研究證明,在涼爽的房間里(室溫17℃)睡覺,能使人青春常駐。德國一所大學的研究人員首先證實了這一點。若將蘋果冷藏,它能保持較長時間的新鮮,這也同樣適用於人和動物。溫度越高,人體內新陳代謝過程進行得越快,人也因此早衰。所以醫學家建議:睡覺時室溫最好不超過17℃。

2、睡眠充足

中老年人要學會有規律地生活,做到按時就寢、按時起床,保證每日7~8小時的睡眠時間。

3、輕度飢餓

每天攝取熱量6千焦,身體細胞活動就足以能快速進行新陳代謝。美國洛杉礬大學的萬爾富德教授認為,這樣人能活到120歲。萬爾富德教授在老鼠身上做了試驗:吃得很少的老鼠,壽命比它想吃多少就吃多少的同齡夥伴高出一倍。他認為,運用此「青春劑」人能活到120歲,並保持精力旺盛,青春不衰。

4、堅持運動

動靜結合大多數人到40歲以後就減少30%~50%的運動量,這往往是人體各個器官走下坡路的開始。如果每天堅持30分鍾的運動鍛煉,身體情況會有明顯改善。

5、笑口常開

「笑則氣和志達,榮衛通利」。經常微笑處世是成熟友好的表現,有利於人際關系及生活和工作;適度的笑可以維護和促進機體功能的相對平衡,有振奮精神、益智安神、強身健體的作用。

6、性愛養顏

婚姻益壽愛情比任何美容方法更有效,夫妻之間的親熱、溫存、性生活更是健康長壽的法寶。因此,老年人不要輕易放棄和終止性生活,而應根據自身狀況,維持適度的、有規律的性生活。

D. 求各種肢體語言的意義

肢體語言(body language)又稱身體語言,是指經由身體的各種動作,從而代替語言藉以達到表情達意的溝通目的。廣義言之,肢體語言也包括前述之面部表情在內;狹義言之,肢體語言只包括身體與四肢所表達的意義。

談到由肢體表達情緒時,我們自然會想到很多慣用動作的含義。諸如鼓掌表示興奮,頓足代表生氣,搓手錶示焦慮,垂頭代表沮喪,攤手錶示無奈,捶胸代表痛苦。當事人以此等肢體活動表達情緒,別人也可由之辯識出當事人用其肢體所表達的心境。

人際距離(interper sonaldistance):人類學家觀察發現,人與人之間在面對面的情境中,常因彼此間情感的親疏不同,而不自覺地保持不同的距離:最親密的人,彼此間可以接近到0.5米;有私交的朋友間,彼此可以接近到0.5~1.25米;一般公共場所的陌生人之間溝通時,彼此間的距離,通常維持在三米以上。此種因情感親疏而表現的人際間距離的變化,在心理學上稱為人際距離(interper sonaldistance)。顯然,人際距離的變化,是由雙方當事人溝通時,在肢體語言上的一種情感性的表示;彼此熟悉者,就親近一點,彼此陌生時,就保持距離。如一方企圖向對方接近,對方將自覺地後退,仍然維持相當的距離。

個人空間(personal space):與人際距離相似的另一現象,是個人空間(personal space)。個人為了保持其心理上的安全感受,會不自覺地與別人保持相當距離,甚至企圖在其周圍劃出一片屬於自己的空間,不希望別人侵入。在圖書館或公共場所內,經常看到很多人,自己坐一個位子之外,企圖再以其攜帶的物品占據左右兩邊的空的座位。此時肢體語言所表達者,是一種防衛,防衛外人侵入其個人空間時帶來不安的情緒。讀者可注意觀察此種人的情緒變化;如有陌生人要求坐在他的旁邊,他就會感到不安,甚至起而離去;如有他熟悉的人到來,他會招呼對方,主動讓給對方左右的位子,而且他會因此而感到高興。

由肢體動作表達情緒時,當事人經常並不自知。當我們與人談話時,時而蹙額,時而搖頭,時而擺動手勢,時而兩腿交叉,我們多半並不自知。正因如此,心理學家提出一個如下的假設:當你與人說真話的時候,你的身體將與對方接近;當你與人說假話的時候,你的身體將離開對方較遠。此一假設驗證的結果發現:如果要求不同受試者,分別與別人陳述明知是編造的假話與正確的事實時,說假說的受試者會不自覺地與對方保持較遠的距離,而且顯得身體向後靠,肢體的活動較少,惟面部笑容反而增多。

一個人要向外界傳達完整的信息,單純的語言成分只佔7/100,聲調佔38/100,另外的55/100信息都需要由非語言的體態來傳達而且因為肢體語言通常是一個人下意識的舉動,所以,它很少具有欺騙

E. 常見肢體語言有哪些10種肢體語言解讀附圖

肢體語言,也稱為身體語言,是通過人體部位協調活動來傳達某種思想,或者表達某種意思的溝通方式。我們每個人的肢體語言都不盡相同,更好的解讀肢體語言就能知曉別人的意思。那麼接下來呢就由本站我為大家揭秘10種肢體語言解讀,感興趣的不妨一起往下看!

10種肢體語言解讀

1、一些科學家認為,人類握手是為了交換體味。有六種普遍的面部表情:1)憤怒,2)厭惡,3)恐懼,4)快樂,5)悲傷,6)驚喜。最近,一些科學家認為,鄙視和尷尬的表情也是普遍的表達方式。

2、眯眼可以很短,只有1/8秒,當我們生氣時,甚至當我們聽到不喜歡的聲音或音樂時,我們都會斜視。在中東,同性別的眼神交流往往比西方更加激烈和持久。然而,在許多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不間斷的眼神交流被認為具有侵略性和對抗性。

3、手伸直可能是最有力的高自信的手勢,呼氣和鼓鼓的臉頰是釋放壓力和安撫的好方法。當感到不舒服時,男人通常更喜歡摸他們的臉。另一方面,女性更喜歡觸摸她們的脖子、衣服、首飾、手臂和頭發。

4、人類是唯一擁有眼白(鞏膜)的靈長類動物,成年人平均每天笑15次,學齡前兒童平均笑400次。在壓力很大的情況下,一些人會通過交叉雙臂和用手揉肩膀來安撫自己。

5、天生失明的孩子一聽到壞消息就會閉上眼睛,拇指是一種強有力的身體語言形式。一般來說,當個人高舉大拇指時,這是他們對自己的高度評價或自信的標志。

6、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指出,我們的身體比我們的臉更能表達情感。通常認為,當人們歪著頭時,他們會更有吸引力。

7、在希臘,豎起大拇指對西方人來說是“好”,對義大利人來說是“一”,對日本人來說是“五”,而在希臘則是“抬起你的”。在伊朗,它代表了一個JJ。

8、在亞洲,人們認為拍打孩子的頭會傷害孩子的靈魂。點頭在大多數國家中意味著“是”,但在希臘、南斯拉夫、保加利亞和土耳其的某些地方意味著“不”。

9、在所有的面部表情中,微笑可能是最具欺騙性的。患有自閉症的人可能不會表現出典型的肢體語言,與人們普遍的看法相反,大多數說謊者都與人保持著很強的眼神交流。

10、人類笑的起源是靈長類動物的信號,與哭泣密切相關。也許我們擁有的最具攻擊性的手勢之一就是指指點點,它在全球都有負面的含義。

F. 肢體語言是怎麼樣表達的呢

肢體語言:感覺比語言快十倍

--------------------------------------------------------------------------------

肢體語言,是不容忽視的公關手段與語言工具。
肢體語言是信息發送者要把發送的信息,通過儀表、姿態、神情、動作輸送到信息接受者的視覺器官,再通過信息接收者的視覺神經作用於大腦,從而引起積極反應,實現信息發送者的目的一種表達方式。
肢體語言,是領導活動的信息載體,是語言的重要部分。許多信息都可以通過肢體語言表達。羅曼·羅蘭曾說過:「很多世紀以來,以面部表情這種語言培養出來的成功,比從嘴裡講出來的更復雜的語言要多千百倍。」
心理學家阿爾·伯特梅拉畢安曾發現這樣一個公式:「信息的總效果 = 7%的書面語 + 38%的音調 + 55%的面部表情。」由此可見,肢體語言在語言信息表達中佔有絕對重要的地位。

暈輪效應

肢體語言有助於形成第一印象。社會心理學中有一個理論叫「暈輪效應」。這一理論認為,人們給予他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成為他人對其作出判斷的心理依據。心理學家雪萊·蔡根曾做過一個十分有趣的實驗:他在莫薩立特大學挑選了68個自願實驗者。這些應試者,在口才、外貌和對事物的理解力和判斷力上,無甚區別,但在風度儀表方面則差距明顯。根據事先的安排,這68名應試者分別徵求4位素不相識的過路人的意見,希望得到他們的支持。結果,風度翩翩者穩操勝券,儀態平平者則屈居人後。
常用的肢體語言有以下幾種:
手勢——傳達信心的拳頭
手勢是指通過手和手指活動傳遞信息,它是態勢語言的重要表達方式。手勢變化形態多,表達內容豐富,具有極強的表現力和吸引力。
二次大戰期間,英國首相丘吉爾在結束電視演講時,舉起握拳的右手,然後伸出食指和中指構成「V」形,以象徵英文「勝利」(victory)一詞的開頭字母,結果引起全國歡呼。因為這手勢十分形象地表達了英國人民戰勝法西斯的必勝決心和信心。
目光——會說話的眼睛
目光是通過眼睛來反映心理,表達情感。
義大利藝術家達·芬奇曾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有心理學家認為,人的視線活動概括了70%的肢體語言表達領域。芬蘭的心理學家還作過這樣的實驗:把表現演員不同情緒的目光照片,裁成只保留眼神部分的細條,然後讓人分辨他們所表現的情感,結果正確率很高。這說明:人們都能解讀目光語言。
如在上司與下屬談心時,應把親切、自然的目光緩和地灑向下屬,而不應該一遍又一遍閃電般地掃視對方,或者惡狠狠地盯住對方。
姿勢語言——舉手投足也是說話
姿勢語言包括坐姿、站姿和卧姿語言。最為重要的是坐姿語言。男性伸開腿而坐,意為「自信」、「豁達」;女性並腿而坐,意為「莊重」、「矜持」。

面部表情

面部語言是指通過面部肌肉姿態的變化來表達思想感情。面部可以把高興、悲哀、痛苦、畏懼、憤怒、失望、憂慮、煩惱、報復、疑惑等迅速、敏捷、充分地反映出來。面部表情是人心理活動、情緒變化的晴雨表。

服飾語言

穿著打扮具有信息傳播功能,它能顯示人的職業、愛好、社會地位、性情氣質、文化修養、信仰觀念、生活習慣及風俗等。穿著打扮就等於是一幅活廣告。穿著打扮能表現出「服飾語言」。服飾語言必須符合目前國際上公認的TPO衣著原則。「T」(Time)指時間;「P」(Place)代表地方、場所、位置、職位;「O」(Object)代表目的、目標、對象。
1987年,美蘇兩國首腦在華盛頓簽暑中程導彈條約時,兩位第一夫人南希和賴莎的服裝便是一次無聲的「自我介紹」。兩人不約而同地穿上了灰色的套裝。賴莎為改變蘇聯婦女的「貨車司機」形象,再外加了一件紅色恤衫以突出上下身比例,令人耳目一新。而南希的套裝雙肩墊得太浮,收腰過於誇張,在這種莊重的外交場合似乎不太協調,新聞媒體普遍認為賴莎勝於南希。
你的身體會說話,因此,要想讓你的身體幫助你說好話,你就必須樹立起良好的形象。
而樹立起良好的形象,除了要注意上述的「硬體」外,還要重視自身的「軟體」建設,這個「軟體」便是素養。一個沒有毅力、沒有自信、沒有恆心、不會尊重他人、沒有進取精神的人很難樹立起其良好的形象。

自信

美國前總統羅斯福曾說:「我們唯一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有自信才能奮勇而進,奮勇而進才能力挽狂瀾,反敗為勝,或在原有的基礎上取得更大的成就。源於自信的勇氣,與目中無人的狂妄迥然不同。被譽為「保險推銷之神」的日本明治保險公司理事原一平認為:「只要自己堅信是正確的,就不要顧慮太多,重要的是要有先沖過去再說的勇氣,萬一失敗,也不至於嚴重到對方會要你的命。」

毅力

毅力,就是意志的堅韌性及其所產生的百折不撓的力量,它不顧任何失敗挫折,不怕任何艱難險阻,始終不渝,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美國前總統柯立芝曾經寫道:「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可以取代毅力,才幹也不可以——懷才不遇者比比皆是,一事無成的天才也到處可見;教育也不可以——世界上充斥著學而無用、學非所用的人;只有毅力和決心,才能無往而不勝。」

進取精神

進取精神是一面旗幟。失去進取精神,你很難獲得別人的信任,從而很難獲得成功。

美國西方石油公司最大的股東、總裁大衛·霍華德·默多克只接受過高中教育。機遇、資本、學歷對他而言都不是決定因素,其成功的秘訣是兩個字:「進取」。美國「傳媒大王」默多克本人也說:「我是一隻褐老鼠,我可能是一個不可以教育的傢伙,但我能夠吃苦耐勞,不怕犧牲。如果我的一條腿陷在夾子中,那麼,為了脫身,我會把那隻陷在夾子中的腿弄斷,而在所不惜。」要求生存,就得進取,靠著這種不停息的進取精神,默多克取得了事業的成功。

尊重他人

自尊之心,人皆有之。自尊心理是一種由自我所引起的自愛、自我尊重,並期望受到他人或社會尊重的情感。當人的自尊心得到滿足時,便會產生一種成功的情緒體驗。員工若是被尊重,則會表現歡愉、樂觀和興奮激動的心情,在工作中也會努力積極。一旦不被尊重,便會產生失落、不滿和憤怒的情緒,導致工作起來沒精打彩。

G. 心理學的肢體語言。。

建議你按如下思路來構思你的教案:
一、心理學中肢體語言的定義。
肢體語言(body language)又稱身體語言,是指通過頭、眼、頸、手、肘、臂、身、胯、足等人體部位的協調活動來傳達人物的思想,形象地藉以表情達意的一種溝通方式。廣義言之,肢體語言也包括前述之面部表情在內;狹義言之,肢體語言只包括身體與四肢所表達的意義。
二、心理學中肢體語言的舉例
我們身體不會撒謊,你的身體會告訴你自己和別人的真實情況。手勢、站姿和身體姿勢都能說明一些問題,因為這些都是你的身體想把某些壓抑的情緒表現出來而發出的信號。每一個手勢和動作都清晰地傳達出你的真實感受。

傾斜

如果你喜歡一個人,你往往會朝他傾斜過去。這是你對他和他的話感興趣的跡象。當你非常感興趣的時候,你的身體會朝前傾斜,而雙腿往往會向後縮。如果某人坐著的時候朝你這邊傾斜的話,那意味著他正對你表示友好。當你不喜歡某人的時候,感到和他在一起很乏味,或者很不舒服的時候,你往往會向後傾斜。

模仿別人的動作

要想知道自己對別人是否有吸引力,只要看看他們是否模仿你的動作就行了。如果你們彼此模仿對方的肢體語言,那麼有可能其中之一或者你們兩個人對對方都有好感。模仿別人的意思是你希望像對方一樣。

前後搖晃

這種動作說明某人不耐煩或者很焦慮。成年人在不舒服的時候前後搖晃,或者很焦慮的時候用這種方法讓自己平靜下來。

煩躁不安

如果某人煩躁不安的話,說明此人正在暗示別人他感到很不舒服,或者某事讓他很煩躁。或許他沒有說實話,或者他想離開自己所待的場所。

偏著腦袋

把腦袋偏向一邊說明此人很有興趣,正在傾聽你說的話。你已經吸引了他全部的注意力,他正在全神貫注地聽你說話。

朝前伸的腦袋

朝前伸的腦袋錶示一種迫近的威脅。就像往前伸的下巴一樣,這是一種攻擊性的動作,暗示某人正准備對眼下的問題採取一種進攻性或者有敵意的方法。

撓頭

要不是頭上有虱子或者頭皮屑的話,撓頭說明某人感到很困惑或者對某事沒有把握。

聳肩

當人們聳肩的時候,這意味著他們沒有說實話,不坦率,或者覺得無所謂。正在撒謊的人往往會有快速的聳肩動作。在這種情況下,聳肩不是敵意的,而是下意識里在努力表現得很鎮定,但是,實際上並沒有達到這種效果。

站姿反應情緒

姿勢反映的是你對自己和對他人的看法。很自信的站姿往往是後背挺直,雙肩向後打開,腦袋挺直,臀部收緊。姿勢看上去很自信的人往往和朋友們在商業街閑逛的時候和出席社交場合一樣覺得很自在。他們會很生動地用雙手和手臂來幫助表達自己的觀點。從另一方面來說,不同的姿勢代表不同的情緒。

1、彎腰駝背的不振姿態

如果某人很傷心的話,他們往往會彎腰駝背,萎靡不振。收攏的雙肩是順從的表現,也是缺乏自信或者很沮喪的標志。據說這種人肩上的擔子都很重。如果某人一直都保持這種姿勢的話,那麼就代表著逃避某種情況或者整個生活。也可能意味著此人對你或者你說的話不感興趣。此人的身體不朝前傾,而是往後退——這是對爭吵的一種逃避行為。

2、身體前傾的姿態

如果某人身體朝前傾,脖子往前伸的話,可以肯定的是這個人在生氣。下頜也可能朝前撅著,雙拳緊握著。甚至肌肉都會很緊張。這是一種要進攻的姿勢。如果某人走起路來匆匆忙忙,身體朝前俯沖,那麼你就可以很快做出判斷——此人在生氣。

3、僵硬的姿勢

有著軍人一樣呆板姿勢的人經常在決策觀點上很保守,很頑固。他們往往認為一件事情非黑即白,非此即彼,這種人天生就很霸道。他們的神情常常很勢利,態度也是那種「我比你強」式的。他們的脖子挺著,是典型的瞧不起人的姿勢。他們欣賞整潔和秩序,很難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以外表現得很自如。

4、裝腔作勢的姿勢

這樣的人很做作,就像在擺造型,而且始終很在意別人是否在注意自己。他們在你的臉頰上親上一口,或者在你的雙頰上各親一口,目的只是想知道有誰在看他們表演。盡管他們看上去是一副很勢利、很傲慢的樣子,其實他們很缺少安全感,很害羞,很自私。他們很自戀,認為生活就是以他們為中心而進行的。

5、內斂的姿勢

別人不喜歡你或者跟你持不同意見的時候會有很多表現,身體也會這樣。首先他們的姿態就會比較內斂,比如:腦袋和上身挺得直直的,同時,雙手抱著膀子。如果他們是坐姿的話,雙腿可能交叉在膝蓋處。

6、中立的姿勢

人們如果對你還沒有什麼看法,或者對某事還沒有做出最後的決定的話,他們就會在站立的時候把雙手交疊放在自己前面。如果是坐著的話,他們會把雙手交叉著放在膝蓋上,雙腿會交叉在膝蓋以上,以採取一種觀望的態度。他們身體的一部分採取很坦誠的姿勢,如:腦袋和軀干挺得筆直,雙臂打開;而身體的另一部分卻很收斂,如:雙手放在膝蓋上,十指不交叉,雙腿緊緊地交叉在膝蓋上方。

7、無聊的姿勢

當人們感到很無聊或者對什麼事情都無動於衷的時候,他們會先把腦袋轉開,然後最終把整個身體轉開。

十指會交叉在一起,而雙手會安放在膝蓋上。如果他們越來越覺得乏味的話,腦袋會偏著,而且常常要用雙手來支撐。

很無聊的身體姿勢通常會朝後仰,而雙腿會伸得很直。如果此人是站著的話,雙手會放在前面,十指交叉,腦袋偏向一邊。

含義豐富的雙臂

手臂的姿勢有著很豐富的含義,它們會告訴你某人的情緒變化。通過理解不同的手臂姿勢的含義,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手臂所傳達的信息。

1、交叉的雙臂

這是一種防禦性的姿勢,說明某人感到很不自在,希望能夠保護自己。這也可能意味著此人正在疏離你。當某人感到不安全的時候,他往往會占據較少的肢體空間。

雙臂抱在胸前的人如果說他們是用這種方法堅持己見、鼓舞自己的話,其實還意味著他們會拒絕你提供的任何立場。伴隨這種姿勢的還有緊張和不安。把雙臂抱在胸前還非常明顯地說明了此人想要掩飾什麼。所以當你看到某人把雙臂交叉放在胸前的話,這意味著此人想撤退。胸部很豐滿的女性或者感到不舒服的人常常也會採取這種姿勢。

2、雙手叉腰

如果雙手放在臀部,肘部從身體兩側突出來的話,這意思是說「離我遠點兒」或者「別跟我待在一起」。正如人類學家戴思蒙德?毛里斯所說的那樣,這是一種「拒絕擁抱的姿勢」。這也是一種非常自信、非常自立的表現。

如果某人想在社交場合把他人排斥在小圈子之外的話,他會通過把一隻手放在臀部的姿勢來傳達出這個信息。

3、打開的雙臂

雙手緊扣放在背後意味著坦誠,有這種姿勢的人其實是在暗示:他們無須保護自己。這種姿勢是自信的表現。軍人們在稍息的時候常常雙手握攏,放在背後。他們是放鬆的,坦誠的,沒有什麼可以隱瞞的。

4、揮動的手臂

在很多地中海和西方文化中,揮動的手臂作為正常交流的一部分,是用來幫助表達談話中某種觀點的。但是在西方文化中,揮動的手臂有著完全不同的含義,它意味著某人無法自控,非常情緒化,或者很生氣。

流露感情的雙手

雙手如何擺放非常能夠說明某人的情感狀態。下面是一些手勢的含義。

1、藏起來的雙手

如果某人在說話的時候把雙手藏起來的話———比如,放在口袋裡———他可能在隱瞞一些很重要的信息,一些不想示人的、對個人很重要的事情。

2、憤怒的雙手

緊握的拳頭往往意味著此人不想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無論你何時看到某人在說話的時候握著拳頭,那麼此人一定是在生氣或者感到很難過。如果大拇指藏在拳頭里的話,那麼此人通常感到很危險,很害怕或者很擔憂。在握拳的時候拇指相扣,就像雙手環抱一樣,也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法。說話的時候用食指朝外指著,或者不停地快速動來動去,這也暗示了某人內心埋藏著怒火。

3、撒謊的雙手

一個不坦率的人手部的動作通常缺少表現力。雙手不是握著拳頭,就是合攏,或者放在口袋裡。注意某人在說話的時候手握得有多緊:越緊就意味著越緊張。

當某人抓住某樣東西的時候,比如:一把椅子,看起來似乎要緊緊地抓住現實不放。愛自我控制的人往往很緊張,很缺乏安全感,其實他們真正想控制的是其他一些東西。因此,要做到這一點,他們就可能會撒謊,或者努力避免體驗一些很強烈的情感。

4、誠實的雙手

反之,當某人很誠實的時候,他的手掌通常是攤開的,手指是伸直的。這表現出了此人的坦率和對他人的興趣。這是一種接受他人的手勢,它意味著此人願意結識你、並且歡迎你和你的意見。攤開的手掌還意味著你比較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反之,一個手背向外的人通常不太善於接納別人,也不夠坦誠,而且很孤僻,很保守。

5、固執的雙手

如果你看到某人的大拇指是僵直的,而其他手指伸得直直的,或者握成拳頭,這說明此人緊緊抱著自己的觀點不放。要想一個有著這種手勢的人接受你的觀點,那是非常困難的。

6、不耐煩的雙手

在桌子上輕叩手指或者把手在桌子上敲得咚咚響,這說明此人很不耐煩或者很緊張。還有就是,手裡不停地撥弄東西,都說明此人很缺乏安全感,很緊張,很不安。說明這樣的人沒有自信,需要摸著一些實實在在的東西才覺得自在。

7、有壓迫感的雙手

指甲斷裂,愛啃或者撕去手上的死皮,雙手絞在一起,不安地擺弄著什麼東西,這些都是煩躁不安的表現。盡管人們內心的騷動不安可能在談話中並不明顯,可是以上這些無意識的動作都是人們感到有壓迫感的時候愛做的。這些動作還可能意味著憤怒和沮喪。

8、感到很舒適的雙手

如果某人感到很舒服的話,這種感覺可以通過他的雙手反映出來。手部動作有力而又沉著,但是很流暢,一點兒也不機械。雙手緊握放在腦後,或者雙手叉腰都是在表現自己的安全感,這意味著他們感到很舒服,很自在。

9、自信的雙手

一個很自信的人經常會有反映自信心的很多手部動作。十指交叉拱成塔狀就是一種表現自信的手勢。教師、政治家、律師,以及那些傳播信息的人常常會有這種手勢。人們在談判的時候也有這種手勢。
眯著眼——不同意,厭惡,發怒或不欣賞 走動——發脾氣或受挫 扭絞雙手——緊張,不安或害怕 向前傾——注意或感興趣 懶散地坐在椅中——無聊或輕松一下 抬頭挺胸——自信,果斷 坐在椅子邊上——不安,厭煩,或提高警覺 坐不安穩——不安,厭煩,緊張或者是提高警覺 正視對方——友善,誠懇,外向,有安全感,自信,篤定等 避免目光接觸——冷漠,逃避,不關心,沒有安全感,消極,恐懼或緊張等 點頭——同意或者表示明白了,聽懂了 搖頭——不同意,震驚或不相信 晃動拳頭——憤怒或富攻擊性 鼓掌——贊成或高興 打呵欠——厭煩 手指交叉——好運 輕拍肩背——鼓勵,恭喜或安慰 搔頭——迷惑或不相信 笑——同意或滿意 咬嘴唇——緊張,害怕或焦慮 抖腳——緊張 雙手放在背後——憤怒,不欣賞,不同意防禦或攻擊 環抱雙臂——憤怒,不欣賞,不同意防禦或攻擊 眉毛上揚——不相信或驚訝
三、肢體語言實戰演練
為何你會心口不一
當我們與某人第一次見面的時候,通常情況下,我們都會很快就對他做出一番評價。盡管我們做出的評價也許與實際情況有所出入,但是通過此番評估,在心裡,我們已經對他的友好程度,控制欲強弱以及成為自己性夥伴的可能性大小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不過先觀察的卻不是對方的眼睛。 目前,大多數研究者都已經肯定了這樣一個事實:話語的主要作用是傳遞信息,而肢體語言則通常被用來進行人與人之間思想的溝通和談判。在某些情況下肢體語言甚至可以取代話語的位置,發揮傳遞信息的功效。例如,一位女士無須開口說話,僅僅通過「可以殺人的眼神」,就完全可以向某位男士傳遞出一種非常明確的信息。 博威斯特首先指出,假如不考慮文化因素的作用,同時發生的語言和身體動作所產生的作用應當是可以被預測的。因此,一個訓練有素的人應該能夠通過傾聽他人的話語而分辨出此人的姿勢動作。博威斯特甚至可以通過只觀察人們的動作而判斷出他們所說的語言。 許多人都很難接受把人類當做生物學層面上的一種動物這樣的說法。我們人類是即智人一種靈長類動物,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其實就是一隻毛發退化了的類人猿,而我們與其他猿猴的不同之處就在於我們學會了用兩條腿直立行走,且有一個進化了的聰明大腦。盡管如此,我們仍然和其他物種一樣,要受到生物學規律的制約,所以我們的各種行為,對外界所做出的種種反應,以及我們的肢體語言和手勢都與生物學規律相吻合。有趣的是,作為一種動物,人類在絕大多數時候都沒有意識到自己通過各種身體姿勢、動作和手勢所傳達的信息與本人通過語言所傳遞的信息常常背道而馳。
誰該先伸出手
盡管握手已經成了人們初次見面時慣用的一種問候方式,但是,握手其實不僅是一種很普通的問候方式,而且還是一種頗有講究的社交技巧。握手其實不僅是一種普通的問候方式,而且還是一種頗有講究的社交技巧。在某些情況下,在伸出自己的手之前,我們也許應該想一想,我現在伸手,向他人發出握手的邀請合適嗎?既然人們把握手當成了一種能夠傳遞信任和歡迎之情的信號,那麼,有幾個問題——這是很重要的——我們必須在伸手發出握手邀請之前先問問自己:我是一個受歡迎的人嗎?對方見到我究竟是會高興地與我握手呢,還是只是因為迫於無奈而勉為其難呢? 銷售人員在接受培訓時,培訓老師會告訴他們,當他們在未經通傳或被邀請的情況下與客戶見面時,如果他們想以主動握手的方式來表示友好或真誠,那麼,其結果很可能會適得其反。因為此時此刻,顧客可能並不歡迎他們的到來,而如果他們主動要求握手,那顧客就會有一種被強迫的感覺。在這種情況下,培訓老師通常會建議銷售人員最好能耐心地等待,直到對方主動伸出手來。假如對方並沒有任何握手的意思,那麼,銷售人員最好用點頭致意的問候方式來代替握手。在某些國家裡,主動與女性握手仍然是一個有待商榷的問題。(例如,在許多穆斯林國家,這樣做只會被認為是粗俗魯莽的行為;相反,當地人通常能夠接受點頭示意的問候方式。)不過,我們發現,主動伸手發出握手邀請的女性,在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通常會被認為是謙虛、思想開明的成功女性,而且能夠給人留下較好的第一印象。
如何通過握手營造氣氛
有兩個小竅門可以幫助你通過握手製造出和諧友善的氣氛。 首先,在與他人握手時,你需要確保雙方的手掌保持一種垂直於水平面的姿勢,從而排除握手時的強勢和弱勢之分。 其次,以其之力還施彼身,即握手的力度要與對方保持一致。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將握手的力度分為1-10個等級,而你握手時的力度達到了7級而對方卻只有 5級,那麼,你就必須減力20%;假如當對方的力度達到了9級,而你卻只有7級時,你就需要加力20%,才能營造出平等和諧的氣氛。在許多社交場合,你可能會需要與多個人握手。在這種環境下,假如你希望能夠與每個人都建立和諧平等的關系,就必須不斷地調整握手的角度和力度。與此同時,你還需要記住一點,通常而言,普通男性的手掌力量為普通女性的兩倍,所以你在握手的同時還必須考慮到這一點。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男性由於從事諸如抓、舉、搬、錘等體力活的原因,其手掌力量得到了充分的鍛煉和發揮,達到了大約100磅(45千克)左右的力量值。 最後,請你記住,握手是我們在見面問好和臨走道別時用來表情達意的一種方式,也是我們與他人簽署合同或協議時做出承諾的象徵,所以,我們應該積極主動地伸出手,讓對方感覺到我們手心的溫暖和友好。

H. 肢體語言有什麼意義

又稱身體語言,是指通過頭、眼、頸、手、肘、臂、身、胯、足等人體部位的協調活動來傳達人物的思想,形象地藉以表情達意的一種溝通方式。廣義言之,肢體語言也包括前述之面部表情在內;狹義言之,肢體語言只包括身體與四肢所表達的意義。
在日常生活中,家人表達對你的喜愛之情,會擁抱你,親親你,離別時也會有相應的肢體舉動。接吻、擁抱等都是肢體語言的表達。

I. 肢體語言的重要性

肢體語言的重要性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肢體語言是一個人向外界傳達完整信息的組成之一,第二,肢體語言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第三,肢體語言可以讓人的表達更加形象,給人留下印象。
肢體語言的重要性

肢體語言,又叫做身體語言,指的是通過頭、眼、手、臂、身、胯、足等人體部位的協調活動來傳達人物的思想,是一種溝通方式。
一般來說,單純的語言成分只佔表達的7%,聲調佔38%,另外的55%信息都需要由非語言的體態來傳達,在溝通中佔有重要地位。
從廣義上來看,肢體語言包括面部表情在內,狹義上只包括身體與四肢所表達的意義,當人們開心時會鼓掌、生氣時會頓足、焦慮時會搓手。
閱讀全文

與在肢體語言中面部表情傳達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次燕窩要多少克 瀏覽:1094
面部血管瘤怎麼治不留疤 瀏覽:1920
yamii膠原蛋白怎麼吃 瀏覽:1348
貴陽祛斑哪個好先薦利美康 瀏覽:1280
和田玉戈壁料沒油性怎麼辦 瀏覽:891
鵝耳朵凍瘡塗什麼精油 瀏覽:1909
燕窩有什麼不好的副作用嗎 瀏覽:879
皮膚使用爽膚水有什麼好處 瀏覽:1252
漂白燕窩燉不爛怎麼辦 瀏覽:1424
燕窩跟什麼吃最好 瀏覽:1663
容易長痘痘油皮怎麼可以做美白 瀏覽:1489
醫院和美容院哪個祛斑好 瀏覽:1652
山羊奶面膜與龍血精華面膜哪個好 瀏覽:1701
學生干皮適合什麼面霜 瀏覽:1477
生薑和什麼一起煮能祛斑 瀏覽:1331
兩三個月的寶寶選面霜怎麼選 瀏覽:1547
嘴巴上和下面長痘怎麼治 瀏覽:1652
南京醫院激光祛痘印多少錢 瀏覽:985
燕窩每天多少毫升合適 瀏覽:1589
膠原蛋白肽分子量多少利於吸收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