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個月大的幼兒,臉上突然出現一塊皮膚發暗,是怎麼回事該怎麼辦
考慮咖啡斑或者其他色素斑,目前沒有很好的辦法阻止長大的,建議等小孩5歲後去當地醫院皮膚科激光治療。建議去醫院醫院做個活檢,現在寶寶太小不建議激光治療。也不要隨便用母乳擦拭。
㈡ 面部活檢是結果是sle,是什麼意思
SLE的中文名稱是:系統性紅斑狼瘡。
這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它的發病與家族遺傳、紫外線照射、體內雌激素水平、某些葯物、食物及感染有關。SLE的表現多種多樣:反復高熱或長期低熱,面頰部蝴蝶形紅斑或盤狀紅斑,口腔粘膜點狀出血、糜爛或潰瘍,關節腫脹、酸痛。SLE還常常侵犯胸膜、心包、心腔、腎臟,對神經系統、血液系統、消化系統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SLE的另一個特點是,它特別青睞青壯年,尤其是青年女性。
SLE是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常見病。如有上述表現的人,應當抓緊時間去醫院檢查,以便盡早確診。一旦確診便應配合醫生進行積極有效的治療
㈢ 我面部神經麻痹,右半邊臉,經過六天的治療現在這半邊臉,有麻和疼的感覺,請專家給予解答
面神經麻痹,也叫面癱。下面給你介紹一下有關面癱的資料,供你參考。
面神經麻痹中最常見的一種貝爾氏面癱
1、什麼叫貝爾氏面癱?
貝爾氏面癱是一種原因不明的急性周圍性面癱,又稱特發性面癱。本病較常見,發病率約為40—85/100000居發,任何年齡均可發病,但20—40歲多見。
2、 引起貝爾氏面癱的病因如何?
寒冷和涼風的刺激,以及精神創傷等均可誘發病,但確切病因至今未明,有關學說如下:
①血管痙攣,局部缺血學說。由於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莖乳動脈及其細小分支痙攣,引起面神經原發性缺血。毛細血管壁多因缺血缺氧而致通透性增加,血清漏出,處於狹窄骨管中的面神經出現水腫,水腫又進一步導致局部靜脈及淋巴迴流障礙,引起面神經繼發性缺血,水腫。如此反復,形成惡性循環,神經內部壓力增加,終至神經興奮性傳導阻滯,並出現變性。故本病亦有缺血性面癱之稱。
②病毒感染性免疫反應。由於從病人面神經活檢標本中可分離出單純皰疹病毒,從鼓索神經中可檢測出免疫復合物,且血清中某些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以及本病之釓增強MRI與其他病毒性疾病相同等,故有病毒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之說。
此外,少數病人有家族史,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
3、面神經麻痹的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為面部肌肉的隨意運動障礙不能表情。上部面肌隨意運動障礙時額紋消失,不能蹙額,抬眉,眼不能閉攏,用力閉眼時,眼球轉向上外方,日久之後出現下瞼外翻,流淚,結膜及角膜乾燥,發生結膜炎及角膜炎。面下部麻痹時,鼻唇溝平淺或消失,口角下垂並向對側歪斜,笑或露齒時更為明顯。吹口哨或鼓腮不能,閉唇鼓頰吹氣時,患側面頰鼓出較甚。說話欠清晰,食物易存留於同側齒頰間,飲水易沿口角外流。不能發「波」「坡」等爆破音。此外,視病變位置不同,可有味覺減退,淚腺及延腺分泌減少等。
一側中樞性面神經麻痹時,兩側上部面肌運動存在,即蹙額、閉眼、抬眉功能良好,而對側下部面肌隨意動動消失,呈痙攣性麻痹。但在感情激動時全部面肌仍有情感的輕微自然流露。此乃因面肌的隨意運動與情感表露(不隨意運動)不完全相同,情感表露的核上纖維可能來自丘腦處,通過錐體外束將沖動傳至面部表情肌之故。同時,可有舌運動麻痹,而味覺、淚液和唾液分泌功能正常。
周圍性面部神經麻痹時,患側面部上、下表情肌(不包括由動眼神經支配的提上瞼肌)均癱瘓,屬馳緩性麻痹。典型的周圍運動性面神經麻痹,常為一側性,並與病變所在部位同側。
若司淚腺、涎腺分泌的上涎核及司味覺的弧束核正常,面神經運動核核性麻痹將不伴有淚腺分泌及味覺功能障礙。
4、 面神經麻痹的診斷?
①病前常有受驚、受潮、吹風史。少數患者於病前幾日可有耳後、耳內疼痛或面部不適等前驅症狀。②晨起發現面部僵硬,面頰動作不靈,額部皺紋消失。眼裂不能閉合,不能皺額、閉目鼓頰等動作。進食時食物留在齒頰間,唾液自口角外流。③急性或亞急性發病,出現一側(偶為雙側)周圍性面癱,可伴有舌前2/3味覺障礙,少數可有耳鳴、聽覺過敏耳部皰疹等。④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圍性面癱(如腦干病變、手術損傷、腮腺病變、中耳炎、聽神經瘤),對長期緩慢進行的,或反復發作的,或久治不愈的(6個月以上)面癱,應注意排除腫瘤。
5、面神經麻痹的預後?
本病約70%--80%病人經治療後,面神經功能完全恢復。根據面癱的程度,對預後作出評估,不完全性面癱的預後較完全性者較好,起病後2周內神經退變率小於90%者多可得到滿意的恢復。約15%--20%病人不能完全恢復功能,其中部分病人遺留聯帶運動「鱷魚淚」「面肌抽搐」後遺症。
http://www.lao.com/abuot.htm
治療原則
1.急性期:起病1-2周,治療主要是控制炎症、水腫,改善局部迴圈,減少神經受壓為原則。具體可選用葯物、理療、針炙等治療; 2.恢復期:從2周-2年,此期主要使神經傳導恢復和加強肌肉收縮。採用方法:(1)電刺激、電按摩、離子導入。(2)針刺療法。(3)保護角膜的措施。(4)中葯:活血化瘀,調氣補血為主。 3.後遺症期:指2年後面癱仍不能恢復者,可按損傷性面癱處理。(葯物治療很少有效)。
用葯原則
對於貝爾氏面癱早期葯物治療,療效較好,約有80%的病人可在2-3月內恢復。無神經變性的病例,輕者,經2-3周治療,即可開始恢復,1-2月內痊癒。有神經變性者,3-6月內恢復。若神經變性嚴重者恢復慢,甚至有的不能恢復。由此可見,對於面癱患者應及早治療,多種葯物聯合應用,盡快促進神經功能恢復。利用肌電圖和電興奮性測驗,測出神經變性情況,藉此及早用葯物治療。另外,一些外加因素,如耳後常受風寒,會妨礙神經功能的恢復。
目前,貝爾氏面癱的西葯葯物治療以腎上腺皮質激素為主,因其能減輕水腫,改善面神經在神經管內的受壓狀態,可防止面神經變性。一般認為,輕度麻痹治癒率與給葯與否關系不太大,而中度以上麻痹則用葯能使治癒時間縮短,治癒率提高。神經的Waller變性在麻痹症狀出現後2周完成,因而,應在神經變性前早期給葯,否則預後不良。
(1)口服或靜點地塞米松,開始30~60mg/日,逐漸減量,到兩周為止。最大劑量所需時間根據麻痹程度而定,一般4~7天。
(2)風濕寧:①成人量80mg/日,用5日,60mg,40mg,20mg各一日,療程共8天。②小量法:風濕寧60mg,每日遞減5mg,12日為一療程;③大量法:風濕寧250mg,每日遞減25mg,1 0日為一療程。
(3)強的松:無論患者年齡大小,發病時間長短,均給予強的松20mg,早晨一次口服,連續服4周。強的松治療面癱療效確切,有人用面癱面神經功能指數(Fal:al Nerve Functin In dez FNFI)評價用強的松療效,結果FNFI由治療前55 3%提高呈96 6%。
Rothendle認為,面神經麻痹發生9天內用強的松效果好,陳偉良提示早期使用激素治療,對面癱患者的面神經功能恢復有重要作用。
也有人用可的松100mg,每日一次,口服或肌注,逐日減量用10~12天。
其他治療面部神經麻痹可見下列
http://www.hnol.net/content/2006-01/24/content_3778196.htm
http://www.lifek.com/pianfang/wk/200503/341.html
㈣ 求助:面部的汗孔角化症要怎麼治療呢
汗孔角化症(porokeratosis)屬於遺傳性角化異常性皮膚病。
診斷要點:
1.多於青少年發病。
2.可發生於頭、面、軀干、四肢任何部位。
3.皮損輕重不一,一種為光化性淺表播散性汗孔角化症,發生於面部的多發性淡灰褐色環形角化斑片,有一堤狀角化嵴,對稱性分布,多有家族性發病。重者全身皮膚大片褐色角化斑片,環形或地圖狀,有的呈列序狀排列,發生在眼瞼處可導致瞼外翻,少數病人可在汗孔角化損害上發生鱗癌。
4.組織病理有典型角化不全的柱狀雞眼樣板。
治療要點:
1.無有效的治療方法,服用維生素E或維甲酸類制劑治療。
2.外用角質剝脫劑如水楊酸、維甲酸軟膏等。
㈤ 小孩1歲8個月,前幾天感冒了,預約的這兩天做臉部活檢,但是現在還有點流鼻涕,能做活檢嗎
沒用的,其實感冒是最簡單的病,很好治癒的,三天到五天即可治癒
㈥ 腮腺混合瘤怎麼治療..
腮腺混合瘤或稱多形性腺瘤是一種含有腮腺組織、粘液和軟骨樣組織的腮腺腫瘤,故稱「混合瘤」。其中的粘液和軟骨樣組織都是由腺組織蛻變而成的。腫瘤外層是一層很薄的包膜,是由腮腺組織受壓後變形所形成,並非真性包膜。
腮腺混合瘤多見於中年。一般無明顯自覺症狀,生長緩慢,病程可達數年甚至數十年之久。腫瘤多表現為耳下區的韌實腫塊,表面呈結節狀,邊界清楚,中等硬度,與周圍組織不粘連,有移動性,無壓痛。如腫瘤出現下述情況之一時,應考慮有惡變之可能。①腫瘤突然增長迅速加快,②移動性減少甚至固定,③出現疼痛或同側面癱等。腮腺混合瘤的診斷依據全面的採集病史,以及進行局部體格檢查,手術前需要行CT攝片檢查,最終病理檢查以確診。
腮腺混合瘤的治療以手術徹底切除為原則。術前一般不宜作活檢。腫瘤的包膜常不完整,有時瘤細胞可侵入包膜或包膜外組織,若切除不徹底則將復發。故手術時不宜採用剜除腫瘤的方法而應將腫瘤連同其周圍的腮腺組織一並切除。術中要注意保持面神經。如有惡性變,應按惡性腫瘤的治療原則處理。
㈦ 得了皮膚癌能治好嗎
皮膚癌在我國的發病率很低,但在白色人種中卻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
一,超過所有其他惡性腫瘤的總和。在澳大利亞南部地區皮膚癌的發病率至少達650/10萬,在美國的高加索人中,皮膚癌的發病率亦高達165/10萬,為我國發病率的100倍。在皮膚癌中以基底細胞癌最多見,佔60%以上。各類皮膚癌的早期表現多為紅斑狀皮損,伴有鱗片狀脫屑或痂皮形成,僅憑肉眼觀察非但難以區分其組織學類型,而且易與牛皮癬、濕疹等良性皮膚疾患相混淆,常需借病理檢查才能確診。無論手術、放療或其他治療方法,對皮膚癌均有很好的療效,治癒率可在90%以上。
【診斷】診斷依賴活檢,但要求診斷者具備足夠的經驗以識別有惡性嫌疑的病變。遇下述情況為高度可疑之早期惡性病變:
①經久不愈或時好時犯或有少量出血的皮膚潰瘍。
②凡日光性角化病出現有流血、潰爛或不對稱性結節突起等狀。
③往日射線照過的皮膚或舊瘡疤,或竇道處出現潰破或結節突起時。
④久不消退的紅色皮膚疤,其上顯示輕度糜爛時當警惕原位癌之可能。活檢在較小的病變多行切除活檢,診斷兼治療一箭雙雕,畢其功於一役。病變稍大特別是需切除包括病變緣外2~3毫米正常皮膚方能達治療要求時缺損太大,造成外觀缺陷,則做鉗取或切取活檢,記住要包括病變近緣部分。
【治療措施】
(一)治療注意要點恰當的治療方法不僅以皮膚癌的組織學類型為基礎,還要根據解剖學部位、患者年齡、性別,一般健康狀況。在解剖學部位上應注意是否某些部位手術後易復發,某些部位能達到治療計劃的預期效果,如眼眶周圍、鼻周圍、耳周圍是復發率很高的區域,因此必須選擇治癒率更高的療法。外科切除術施行前應想到解剖部位的傷口美容外觀,切除後的皮膚功能,如面部凸起部位:鼻、唇、面頰、額、耳輪處手術癒合,瘢痕緊縮,令人難以接受。面部凸起部位和損傷功能部位應做好皮瓣、皮膚移植等項准備。應綜合考慮患者的一般健康情況,如有凝血障礙或接受抗凝血治療時,必須採用不出血的方法治療,冷凍治療、C02激光、放射治療均可應用。年老體弱,女性患者過長時期的放射治療,有時耐受不了,可以選用刮除術和電乾燥法,也可應用外科全切除術。
(二)葯物治療1.局部治療:主要是局部外塗、局部敷貼及局部注射。早年用0.5%秋水仙胺軟膏做腫瘤局部外塗,效果較好。近年用5-Fu軟膏和博萊黴素軟膏,同樣取得較好的效果。
(1)博萊黴素:一般用0.1%或2%的軟膏,每日塗1~2次,一般無副作用。軟膏可以在室溫下保存6個月其效價不降低。
(2)氟尿嘧啶:一般臨床用0.5%的軟膏,每日塗l~2次,對表淺的基底細胞癌和鱗狀細胞癌的原位癌,療效甚好。2.全身治療
(1)適應症:對在原有疤痕基礎上發生的鱗形細胞癌、皮膚與粘膜交界處的鱗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以及發生區域淋巴結及遠處轉移者需用全身化療。
(2)BLM對向外增殖型的鱗癌效果較好,給葯方法為10mg肌肉或靜脈注射,每周二次,300~400mg為一療程。
(3)PEP(匹萊黴素):不但對原發灶敏感對淋巴結轉移病例也取得30%左右的有效率。用法:一次5mg,每周6次肌肉注射,停葯l天,重復5~7次。
(4)DDP和ADM聯合應用:化療方法為DDP75mg/m2靜脈滴注,配合水化,即大量輸液並給利尿劑,ADM50mg+注射用水40ml在5分鍾內注入。間歇3周,所有病人都接受足夠的化療,化療過程中緩解率為87%。
(三)刮除治療皮膚科學家一般用刮除術和電乾燥法治療基底細胞癌、淺表性鱗癌,是利用腫瘤與其周圍正常膚色的界線進行,用刮匙刮除,術前應注意刮匙大小要適宜,一般較新生物稍大即可,術時稍向下用力,以免滑脫,在常規消毒後,用1%普魯卡因或利多卡因溶液注射在基底細胞癌或鱗癌的基底部,使其明顯隆起,選好合適的刮匙,一般用3~4mm大小的刮匙將癌灶挖出後,用l~2mm直徑,邊緣比較銳利的小刮匙搔刮腫瘤床的四周及其基底,以刮除伸向周圍基底正常組織內的殘留癌。有時因正常的真皮組織較為堅實,刮除中可以聽到微微的砂礫般響聲,而腫瘤鬆脆則無聲。搔刮後用電灼器燒灼腫瘤床的四周及基底,然後再用刮匙颳去燒焦的組織。傷口塗以抗生素油膏。其優點是可獲得一個光滑而僅有少量色素沉著的美觀傷口,缺點是沒有切緣的病理檢查結果,無法了解切緣有無癌殘留,因此對此法應該慎用。
(四)化學外科此法由美國醫生Mohs首創,用氯化鋅糊劑固定癌腫以後,將其水平方向削下送病理檢查,一直至基底切緣無癌為止。但如今已省略了用氯化鋅糊劑固定組織這一步驟,直接水平方向切削新鮮組織,並連續送病理檢查,直至基底切緣無癌腫為止。此法適用於病灶范圍較大的,邊界不清的以及經治療後復發的病例。
(五)冷凍治療適於作刮除術的皮膚癌亦適於作冷凍治療,特別是一些富於纖維成分不利於刮除術的病例;經刮除術及放射治療後復發的病例更適於冷凍治療。但病變必須僅限於皮膚者,侵及其他組織器官者就不適於冷凍治療。治療前必須作活檢證實.
㈧ 我臉和頭有肌肉萎縮,從9歲開始,想提問一下
病情分析: 你好,肌肉萎縮是指橫紋肌營養障礙,肌肉纖維變細甚至消失等導致的肌肉體積縮小。病因主要有:神經源性肌萎縮、肌源性肌萎縮 、廢用性肌萎縮和其他原因性肌萎縮 。肌肉營養狀況除肌肉組織本身的病理變化外,更與神經系統有密切關系。脊髓疾病常導致肌肉營養不良而發生肌肉萎縮。意見建議:你有沒有檢查是什麼原因引起的肌肉萎縮?是否進行過治療?如果沒有應該考慮進行肌肉活檢,基因檢查明確原因,便於決定進一步治療措施。
㈨ 面部腫瘤會出現哪個部位腫大
生活中患有面部腫瘤的人有很多,這是一種危害性嚴重的疾病,導致患者的面部異常,且會給患者帶來較多的痛苦,我們要將面部腫瘤警惕起來,需要深入了解該病的早期表現,特關注面部的變化,出現面部腫瘤的症狀,應當及早的展開治療的工作。
腫瘤疾病極其嚴重,該病容易發生在較多的部位,較多患者會發生在面部,導致面部的健康受到了嚴重的損害,病發期間還會誘發較多的症狀出現,每一位朋友要將面部腫瘤警惕起來,必須要認真了解該病帶來的症狀表現,一起往下看認識一下面部腫瘤的症狀有哪些呢?
面部腫瘤特別的多見,帶來了特別嚴重的危害性,發生在面部的腫瘤多數為粉瘤或者是纖維瘤,導致患者呈現了囊性感,一般沒有疼痛的症狀出現,但會繼發感染出現,進行X線照片時可以出現頜骨膨隆的情況,且會產生透亮區,其邊界特別的圓滑,該病的出現會導致患者面部皮脂腺組織產生堵塞的情況,不利於患者的身體健康,為此在出現面部腫瘤的症狀之後,不可以拖延疾病的治療時間,積極的治療才能夠減輕患者的病情。
臉部在出現腫瘤的症狀之後,首先需要確定是良性,還是惡性的腫瘤,一般來看良性的腫瘤生長速度較慢,且沒有不適的症狀出現,無需特殊的治療,如果屬於惡性的腫瘤,則疾病的治療工作需要重視起來,宜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進行治療,病情過於嚴重的患者,則應當選擇手術切除方法來治療,且要結合放化療或者是中葯一同輔助治療,採用手術治療的話,極容易在患者的面部留下疤痕,為此應當慎重選擇。
㈩ 4月小兒面部皮疹 請問老師這是什麼皮疹拜託各位大神
肺癌靶向治療葯物的副作用及處理 特羅凱靶向治療葯物最常見的副作用主要有兩個: 鄭州大學一附院腫瘤科張明智 1.皮疹:n一般在治療開始後7-10天發生,可以自愈和再現,屬可逆的,隨 治療中止而消失.對於皮疹一般可以用一些軟膏對症處理,大多數病人 可以堅持用葯,如果堅持下去,絕大多數皮疹可以轉好,如果對症處理 後不見緩解可以考慮減量. 臨床處理:口服四環素類葯物* 50mg, 2次/天,局部應用皮質激素類 軟膏,2次/天.無論皮疹消失與否,要繼續治療.皮疹重時可同時應 用潤膚劑,乳酸, 抗組胺葯物. 皮疹的出現及程度一般預示著好的療效.皮疹的嚴重程度同療效正相 關.皮疹患者的生存期顯著優於未出現皮疹的患者. 2. 腹瀉:n一般比較輕,如果比較嚴重可以用些止瀉葯對症處理. l 多數患者可用洛哌丁胺(易蒙停)控制.在嚴重腹瀉患者(洛哌丁胺治療 無效),特羅凱應減量或停葯. 查看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