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臉上破皮出血了怎樣處理能不留疤
至於留不留吧要看你的傷的情況,皮膚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構成,並含有附屬器官(汗腺、皮脂腺、指甲、趾甲)以及血管、淋巴管、神經和肌肉等。
在表皮中又分為五層,其中最底部的基底層具有分裂能力,可以產生新的細胞代替死亡的細胞,如果這一層細胞或者真皮損傷的話就有可能留下疤痕!!
㈡ 臉上有傷口怎麼掩蓋
可以塗點蘆薈,對皮膚恢復挺管用的。或者選擇一些葯膏,沒有刺激性的。可以緩解一下,切忌不要去扣。
㈢ 面部出血時,常用的壓迫止血點在
一、出血
1、動脈性出血
顏色鮮紅,一股股流出或持續噴出,流血極多極快,靠身體自我保護的生理性止血是止不住血的,需盡快止血後送往專業醫療機構進一步處理損傷的動脈。
下圖左圖示內鏡下腸道動脈出血,水槍一樣往上噴,右圖下一個夾子夾住就不噴了~
難以置信吧?下圖更可怕!下圖示手術中動脈出血,決口一樣往上涌...
可怕吧?還有更嚴重的情況呢!在120車上和急診搶救室的時候,都遇到過斗毆一刀扎穿頸動脈或心臟的,醫生用再快的速度趕到現場,也大多沒辦法救回來,大動脈出血實在是太快了,分分鍾人就沒了...
腦補一下戰爭片、械鬥片里的場景吧,不放圖了~
2、靜脈性出血
顏色暗紅,出血較多,但能夠自愈,沒有固定頻率,隨出血者身體運動而流出。
沒找到經典的靜脈出血的圖...
往往磕傷了,隔幾天皮膚青紫,一部分是靜脈出血,一部分是毛細血管出血,隨著出血壓力增大,靜脈逐漸被旁邊的肌肉組織擠壓止血,已經流出的血儲存在皮下組織之中的血腫,從外面看呈淤青/紫。
3、皮膚、毛細血管出血
皮膚結構損壞,毛細血管出血,顏色鮮紅,呈滲出狀,流血不多,一般傷口能自行癒合。
下圖示常見的皮膚破損出血
二、止血
1、原則
(1)盡快止血!
(2)有效止血!
(3)避免缺血性損傷!
(4)盡快送醫,進一步處置!
2、生理性止血
(1)人體是很精密的,出血後會自發產生「生理性止血」以保護自己。
生理性止血由血管、血小板、血液凝固系統、抗凝系統及纖維蛋白溶解系統共同完成。
(2)機制
損傷性刺激立即引起局部血管收縮,使血流暫停或減慢;
激活血小板和血漿中的凝血系統,血管收縮使血流暫停或減慢,利於血小板粘附與聚集 ;
凝血系統被激活後,血漿中可溶的纖維蛋白原轉變成不溶的纖維蛋白多聚體,形成了由纖維蛋白與血小板共同構成的牢固止血栓,有效地制止出血。
凝血系統被激活的同時,血漿中也出現了生理的抗凝血活動與纖維蛋白溶解活動,以防止血凝塊不斷增大和凝血過程蔓延到這一局部以外。
三、常用止血方法
根據出血量、損傷血管的種類,選擇不同的止血方法~
1、包紮止血
(1)創可貼
將自粘貼的一邊先粘貼在傷口的一側,然後向對側拉緊粘貼至另一側。用於微小、表淺創口包紮。
(2) 敷料包紮
將敷料、紗布覆蓋在傷口上,要有足夠的厚度,覆蓋面積超過傷口至少3cm。
2、加壓包紮止血
與普通的包紮止血相比,需要給更大的壓力以壓迫止血。
適用於全身各部位的小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出血,用敷料或其他潔凈的毛巾、手絹、三角巾等覆蓋傷口,然後用綳帶或三角巾緊緊包紮,達到止血目的。
下圖示軍用三角巾,讀書時,三角巾的使用就聽了一節課,實戰使用又練習一節課,可謂戰創傷利器神器!
㈣ 臉上小紅點弄破了一直流血怎麼止血
用棉簽加碘伏殺菌。創口小不要用創可貼要讓他乾燥。小創口用創可貼最容易發炎,因為出點汗又不能揮發,給細菌製造了溫床。現在只要用點殺菌的東西就可以了。如果明天變嚴重了就應該去醫院包紮下,看看用點什麼葯了。
㈤ 現場止血時,顏面部出血可壓迫什麼部位止血
現場止血時,顏面部出血可壓迫咬肌前緣與下頜骨下緣交界處的面動脈。
㈥ 某一部位出血如何急救和包紮
怎樣包紮傷口
傷口經過清潔處理後,要做好包紮。包紮具有保護傷口、壓迫止血、減少感染、減輕疼痛、固定敷料和夾板等目的。包紮時,要做到快、准、輕、牢。快,即動作敏捷迅速;即部位準確、嚴密;輕,即動作輕柔,不要碰撞傷口;牢,即包紮牢靠,不可過緊,以免影響血液循環,也不能過松,以免紗布脫落。
包紮傷口,不同部位有不同的方法,下面我們介紹幾種常用的包紮材料和包紮方法。
包紮材料最常用的是卷軸綳帶和三角巾,家庭中也可以用相應材料代替。卷軸綳帶即用紗布捲成,一般長5米,三角巾是一塊方市對角剪開,即成兩塊三角巾,三角巾應用靈活,包紮面積大,各個部位都可以應用。
①綳帶環形法
這是綳帶包紮法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般小傷口清潔後的包紮都是用此法。它還適用於頸部、頭部、腿部以及胸腹等處。方法是:第一圈環繞稍作斜狀,第二圈、第三圈作環形,並將第一圈斜出的一角壓於環形圈內,這樣固定更牢靠些。最後用粘膏將尾固定,或將帶尾剪開成兩頭打結。
②綳帶蛇形法
多用在夾板的固定上。酣笭豐蝗薟豪奉通斧坤方法是:先將綳帶環形法纏繞數因固定,然後按綳帶的寬度作間隔的斜著上纏或下纏成。即成。
③綳帶螺旋法
多用在粗細差不多的地方。方法是:先按環形法纏繞數圈固定,然後上纏每圈蓋住前圈的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成螺旋形。
④三角巾頭部包紮
先把三角巾基底折疊放於前額,兩邊拉到腦後與基底先作一半結,然後繞至前額作結,固定。
⑤三角巾風帽式包紮
將三角巾頂角和底邊各打一結,即成風帽狀。
在包紮頭面部時,將頂角結放於前額,底邊結放在後腦勺下方,包住頭部,兩角往面部拉緊,向外反折包繞下頜,然後拉到枕後打結即成。
⑥
胸部包紮
如右胸受傷,將三角巾頂角放在右面肩上,將底邊扯到背後在右面打結,然後再將右角拉到肩部與頂角打結。
⑦背部包紮
與胸部包紮的方法一樣,唯位置相反,結打在胸部。
⑧
手足的包紮
將手、足放在三角巾上,頂角在前拉在手、足的背上,然後將底邊纏繞打結固定。
⑨手臂的懸吊
如上肢骨折需要懸吊固定,可用三角巾吊臂。懸吊方法是:將患肢成屈肘狀放在三角巾上,然後將底邊一角繞過肩部,在背後打結即成懸臂狀。
滿意請採納
㈦ 怎麼能止血
1.一般止血法
比較小的創傷出血,用生理鹽水沖洗局部後,覆蓋無菌紗布,用綳帶加壓包紮。
2.指壓止血法
(1)頭面部出血指壓止血法:
①顳淺動脈指壓止血法:在耳前一指處壓迫顳淺動脈,可減少同側頭皮和額、顳部出血。
②面動脈指壓止血法:在下頜骨咀嚼肌的前方,觸到面動脈的搏動處,將面動脈壓在下頜骨上,可止住同側下半面部出血。
③頸總動脈指壓止血法:在胸鎖乳突肌內側觸到頸總動脈搏動處,將頸總動脈壓向後方的頸椎橫突上,可止住同側頭面部出血。但該處壓迫止血的時間不宜過長,而且只能壓迫一側,不能雙側同時壓迫,以免引起腦部缺血。
(2)肩部出血指壓止血法:在鎖骨上窩向下向後觸到鎖骨下動脈搏動,將此動脈壓在第一肋骨上,可止住同側肩部和腋窩部出血。
(3)上肢出血指壓止血法:手、前臂、上臂中下段的動脈出血,在上臂肱二頭肌內側可觸到肱動脈的搏動,用拇指或四指並攏將肱動脈壓在肱骨上止血。
(4)下肢出血指壓止血法:足部、小腿、大腿動脈出血,在腹股溝中點偏下方可觸到股動脈搏動。用雙手拇指或拳將股動脈壓在股骨上止血。
3.加壓包紮止血法
適用於全身各部位的靜脈和大多數的動脈出血。
4.填塞止血法
用無菌紗布1~2層貼於傷口,再向內填塞紗塊或紗布,或直接用消毒急救包、棉墊填塞傷口,外用綳帶或三角巾加壓包紮,松緊以達到止血為度。3~4日後,待出血停止時,再更換填塞的紗塊。
5.止血帶止血法
㈧ 面部失血,怎麼止血
動脈出血
特別是較大的動脈,血流猛急,呈噴射狀,一般在外傷時多見。急救方法是就地止血,一般在受傷動脈的近心端,採用指壓止血法或止血帶止血法進行止血。止血時應行動快,止血徹底,防止失血過多。
指壓止血法
指壓止血法是動脈出血最迅速的一種臨時止血法,是用手指或手掌在傷部上端用力將動脈壓癟於骨骼上,阻斷血液通過,以便立即止住出血,但僅限於身體較表淺的部位、易於壓迫的動脈。
1.肱動脈壓迫止血法
此法適用於手、前臂和上臂下部的出血。止血方法是用拇指或其餘四指在上臂內側動脈搏動處,將動脈壓向肱骨,達到止血的目的。
2.股動脈壓迫止血法
此法適用於下肢出血。止血方法是在腹股溝(大腿根部)中點偏內,動脈跳動處,用兩手拇指重迭壓迫股動脈於股骨上,制止出血。
3.頭部壓迫止血法
壓迫耳前的頸淺動脈,適用於頭頂前部出血。面部出血時,壓迫下頜骨角前下凹內的頜動脈。頭面部較大的出血時,壓迫頸部氣管兩側的頸動脈,但不能同時壓迫兩側。
4.手部壓迫止血法
如手掌出血時,壓迫橈動脈和尺動脈。手指出血時,壓迫出血手指的兩側指動脈。
5.足部壓迫止血法
足部出血時,壓迫脛前動脈和脛後動脈。
(三)加墊屈肢止血法
加墊屈肢止血法是適用於四肢非骨折性創傷的動脈出血的臨時止血措施。當前臂或小腿出血時,可於肘窩或國窩內放紗布、棉花、毛巾作墊,屈曲關節,用綳帶將肢體緊緊地縛於屈曲的位置。
(四)止血帶止血法
止血帶止血法,主要是用橡皮管或膠管止血帶將血管壓癟而達到止血的目的。這種止血方法較牢固、可靠,但只能用於四肢動脈大出血。
1.止血帶結扎法
橡皮止血帶使用方法:左手拿橡皮帶、後頭約16cm要留下;右手拉緊環體扎,前頭交左手,中食兩指挾,順著肢體往下拉,前頭環中插,保證不松垮。如遇到四肢大出血,需要止血帶止血,而現場又無橡膠止血帶時,可在現場就地取材,如布止血帶、線繩或麻繩等。用布止血帶止血時,放平入環,拉緊固定。用線繩或麻繩止血時,可絞緊固定。
2.使用止血帶時應注意的問題
(1)止血帶應放在傷口的近心端。上臂和大腿都應綳在上1/3的部位。上臂的中1/3禁止上止血帶,以免壓迫神經而引起上肢麻痹。
(2)上止血帶前,先要用毛巾或其他布片、棉絮作墊,止血帶不要直接扎在皮膚上;緊急時,可將褲腳或袖口捲起,止血帶扎在其上。
(3)要扎得松緊合適,過緊易損傷神經,過松則不能達到止血的目的。一般以不能摸到遠端動脈搏動或出血停止為度。
(4)結扎時間過久,可引起肢體缺血壞死。因此要每隔1h(上肢或下肢)放鬆2~3min;放鬆期間,應用指壓法暫時止血。寒冷季節時應每隔30min放鬆一次。結扎部位超過2h者,應更換比原來較高位置結扎。
(5)要有上止血帶的標志,註明上止血帶的時間和部位。用止血帶止血的傷員應盡快送醫院處置,防止出血處遠端的肢體因缺血而導致壞死。
㈨ 傷口出血了,請問怎麼止血啊急!!!
(一)各類血管的出血特徵與處理原則 1.毛細血管出血
出血緩慢,出血量少。如擦破傷,一般會由於血液凝固而自然地止血。處理時可先用清水洗去傷口上的泥土,如無泥土可直接塗上紅汞水(紅葯水),再用消毒紗布包紮,或暴露乾燥、形成痂痴自愈。
2.動脈出血
特別是較大的動脈,血流猛急,呈噴射狀,一般在外傷時多見。急救方法是就地止血,一般在受傷動脈的近心端,採用指壓止血法或止血帶止血法進行止血。止血時應行動歟寡溝祝樂故а唷?
3.靜脈出血
一般是將受傷靜脈的遠心端壓住而止血。動脈出血或靜脈出血經過止血處理後,都應盡快送醫院進行治療。
(二)指壓止血法
指壓止血法是動脈出血最迅速的一種臨時止血法,是用手指或手掌在傷部上端用力將動脈壓癟於骨骼上,阻斷血液通過,以便立即止住出血,但僅限於身體較表淺的部位、易於壓迫的動脈。
1.肱動脈壓迫止血法
此法適用於手、前臂和上臂下部的出血。止血方法是用拇指或其餘四指在上臂內側動脈搏動處,將動脈壓向肱骨,達到止血的目的。
2.股動脈壓迫止血法
此法適用於下肢出血。止血方法是在腹股溝(大腿根部)中點偏內,動脈跳動處,用兩手拇指重迭壓迫股動脈於股骨上,制止出血。
3.頭部壓迫止血法
壓迫耳前的頸淺動脈,適用於頭頂前部出血。面部出血時,壓迫下頜骨角前下凹內的頜動脈。頭面部較大的出血時,壓迫頸部氣管兩側的頸動脈,但不能同時壓迫兩側。
4.手部壓迫止血法
如手掌出血時,壓迫橈動脈和尺動脈。手指出血時,壓迫出血手指的兩側指動脈。
5.足部壓迫止血法
足部出血時,壓迫脛前動脈和脛後動脈。
(三)加墊屈肢止血法
加墊屈肢止血法是適用於四肢非骨折性創傷的動脈出血的臨時止血措施。當前臂或小腿出血時,可於肘窩或國窩內放紗布、棉花、毛巾作墊,屈曲關節,用綳帶將肢體緊緊地縛於屈曲的位置。
(四)止血帶止血法
止血帶止血法,主要是用橡皮管或膠管止血帶將血管壓癟而達到止血的目的。這種止血方法較牢固、可靠,但只能用於四肢動脈大出血。
1.止血帶結扎法
橡皮止血帶使用方法:左手拿橡皮帶、後頭約16cm要留下;右手拉緊環體扎,前頭交左手,中食兩指挾,順著肢體往下拉,前頭環中插,保證不松垮。如遇到四肢大出血,需要止血帶止血,而現場又無橡膠止血帶時,可在現場就地取材,如布止血帶、線繩或麻繩等。用布止血帶止血時,放平入環,拉緊固定。用線繩或麻繩止血時,可絞緊固定。
2.使用止血帶時應注意的問題
(1)止血帶應放在傷口的近心端。上臂和大腿都應綳在上1/3的部位。上臂的中1/3禁止上止血帶,以免壓迫神經而引起上肢麻痹。
(2)上止血帶前,先要用毛巾或其他布片、棉絮作墊,止血帶不要直接扎在皮膚上;緊急時,可將褲腳或袖口捲起,止血帶扎在其上。
(3)要扎得松緊合適,過緊易損傷神經,過松則不能達到止血的目的。一般以不能摸到遠端動脈搏動或出血停止為度。
(4)結扎時間過久,可引起肢體缺血壞死。因此要每隔1h(上肢或下肢)放鬆2~3min;放鬆期間,應用指壓法暫時止血。寒冷季節時應每隔30min放鬆一次。結扎部位超過2h者,應更換比原來較高位置結扎。
(5)要有上止血帶的標志,註明上止血帶的時間和部位。用止血帶止血的傷員應盡快送醫院處置,防止出血處遠端的肢體因缺血而導致壞死。
指壓止血法,在傷口的上方,即近心端,找到跳動的血管,用手指緊緊壓住。這是緊急的臨時止血法,與此同時,應准備材料換用其他止血方法.
加壓包紮止血法:用消毒的紗布,棉花作成軟墊放在傷口上, 再用力加以包紮,以增大壓力達到止血的目的。 一般軀幹上傷口出血,可使用直接加壓止血法止血不鼓勵一般人員使用止血帶止血法,不當使用易造成嚴重的組織、神經中樞及血管之損傷,而致肢體壞死當其他方法無法控制,四肢大出血時方採用止血帶未受訓練者不宜使用
㈩ 皮膚破了怎樣止血快拜託各位大神
(一)各類血管的出血特徵與處理原則 1.毛細血管出血 出血緩慢,出血量少。如擦破傷,一般會由於血液凝固而自然地止血。處理時可先用清水洗去傷口上的泥土,如無泥土可直接塗上紅汞水(紅葯水),再用消毒紗布包紮,或暴露乾燥、形成痂痴自愈。 2.動脈出血 特別是較大的動脈,血流猛急,呈噴射狀,一般在外傷時多見。急救方法是就地止血,一般在受傷動脈的近心端,採用指壓止血法或止血帶止血法進行止血。止血時應行動歟 寡 溝祝 樂故а 唷? 3.靜脈出血 一般是將受傷靜脈的遠心端壓住而止血。動脈出血或靜脈出血經過止血處理後,都應盡快送醫院進行治療。 (二)指壓止血法 指壓止血法是動脈出血最迅速的一種臨時止血法,是用手指或手掌在傷部上端用力將動脈壓癟於骨骼上,阻斷血液通過,以便立即止住出血,但僅限於身體較表淺的部位、易於壓迫的動脈。 1.肱動脈壓迫止血法 此法適用於手、前臂和上臂下部的出血。止血方法是用拇指或其餘四指在上臂內側動脈搏動處,將動脈壓向肱骨,達到止血的目的。 2.股動脈壓迫止血法 此法適用於下肢出血。止血方法是在腹股溝(大腿根部)中點偏內,動脈跳動處,用兩手拇指重迭壓迫股動脈於股骨上,制止出血。 3.頭部壓迫止血法 壓迫耳前的頸淺動脈,適用於頭頂前部出血。面部出血時,壓迫下頜骨角前下凹內的頜動脈。頭面部較大的出血時,壓迫頸部氣管兩側的頸動脈,但不能同時壓迫兩側。 4.手部壓迫止血法 如手掌出血時,壓迫橈動脈和尺動脈。手指出血時,壓迫出血手指的兩側指動脈。 5.足部壓迫止血法 足部出血時,壓迫脛前動脈和脛後動脈。 (三)加墊屈肢止血法 加墊屈肢止血法是適用於四肢非骨折性創傷的動脈出血的臨時止血措施。當前臂或小腿出血時,可於肘窩或國窩內放紗布、棉花、毛巾作墊,屈曲關節,用綳帶將肢體緊緊地縛於屈曲的位置。 (四)止血帶止血法 止血帶止血法,主要是用橡皮管或膠管止血帶將血管壓癟而達到止血的目的。這種止血方法較牢固、可靠,但只能用於四肢動脈大出血。 1.止血帶結扎法 橡皮止血帶使用方法:左手拿橡皮帶、後頭約16cm要留下;右手拉緊環體扎,前頭交左手,中食兩指挾,順著肢體往下拉,前頭環中插,保證不松垮。如遇到四肢大出血,需要止血帶止血,而現場又無橡膠止血帶時,可在現場就地取材,如布止血帶、線繩或麻繩等。用布止血帶止血時,放平入環,拉緊固定。用線繩或麻繩止血時,可絞緊固定。 2.使用止血帶時應注意的問題 (1)止血帶應放在傷口的近心端。上臂和大腿都應綳在上1/3的部位。上臂的中1/3禁止上止血帶,以免壓迫神經而引起上肢麻痹。 (2)上止血帶前,先要用毛巾或其他布片、棉絮作墊,止血帶不要直接扎在皮膚上;緊急時,可將褲腳或袖口捲起,止血帶扎在其上。 (3)要扎得松緊合適,過緊易損傷神經,過松則不能達到止血的目的。一般以不能摸到遠端動脈搏動或出血停止為度。 (4)結扎時間過久,可引起肢體缺血壞死。因此要每隔1h(上肢或下肢)放鬆2~3min;放鬆期間,應用指壓法暫時止血。寒冷季節時應每隔30min放鬆一次。結扎部位超過2h者,應更換比原來較高位置結扎。 (5)要有上止血帶的標志,註明上止血帶的時間和部位。用止血帶止血的傷員應盡快送醫院處置,防止出血處遠端的肢體因缺血而導致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