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俄國為什麼只是空襲is而不出動地面部隊
你要知道,進入別國領空和進入別國國界完全是兩回事,前者的手續很簡潔,時間也比較短,因為飛機在沒有地勤只願得情況下不可能在對方國內停留很久,而派遣地面部隊就完全不同了,需要事先簽署很多協議,而且需要騰出空間安置設備和人員,成本也要高很多,。
對任何國家來說派遣地面部隊都有增加傷亡的可能,因為 is目前不具有打擊軍用飛機的能力,所以空襲幾乎是不會引起人員傷亡的行動,地面戰斗就很難說了,參考車臣戰爭中俄羅斯部隊的損失。
另外,派遣地面部隊意味著戰爭升級了,局勢緊張了,容易引起國際恐慌和敵對集團的指責,外交壓力也大。美俄目前都不敢輕易派兵的。
② 話說陸軍無用論是怎麼來的
我認為主要是美軍發動的幾次現代化局部戰爭中主要以航空兵火力和戰役戰術導彈等精確制導武器實施火力打擊,陸軍地面部隊使用較少,於是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產生了「陸軍無用論「的錯誤觀點。那麼為什麼美軍在幾次戰爭中較少使用陸軍部隊呢?我認為是出於以下幾點原因:
1.美軍的軍事實力遠強於對手,也就是非對稱作戰,奪取制空權並實施電子戰後,只需調動航空兵和戰役戰術導彈部隊,美軍就可以癱瘓其指揮系統和國家經濟 能源 政治中心以及各類民用設施,而且敵國的軍隊有生力量也會被密集的火力打擊消耗很大,完全可以給對方巨大的壓力以促成實現自己的目的。
2.接著第一條來說,美軍既然可以不用或消耗較少的戰斗人員,就自然不會出動大量陸軍部隊,增加無謂的傷亡。就我個人而言,拿幾噸炸葯換回士兵的生命,不算虧本,這也是非對稱作戰的好處。
3.戰爭是政治的延申,在科索沃戰爭中,美軍是這樣威脅南斯拉夫的:如果不答應我們的要求,我們就會開展地面進攻。(就是這個意思吧)北約出動了那麼多架次的飛機,發射了那麼多導彈,為什麼地面部隊在戰爭的最後充當了美軍用來震懾和威脅對方的籌碼?這里需要各位讀者細品,美軍是出於政治因素才沒有出動陸軍地面部隊。
那麼對我國來說陸軍的重要性:在戰爭中,對方出動航空兵等進行火力打擊可能有很多目的,但是如果出動了地面部隊,那麼他的目的一定不只是單純的想收拾收拾你,而有很大可能是為了另一個目的——佔領。就我國而言,我國以國土防禦為主,那我很想問問那些說陸軍無用的人一個問題,我國大大小小的城市,您是打算讓飛機守啊,還是用軍艦守啊。陸軍的重要職能之一就是守城,別的軍種的」金剛鑽「再硬,也攬不了陸軍的」瓷器活「。陸軍作為世界上最悠久的軍種自然有它存在的道理,軍事是具有時代性的,一切落後的思想,編制和技術都會被淘汰(例如過去的線性作戰),但是陸軍經歷了無數次革命和新技術新設備的出現,他仍以一個獨立的,有力的軍種屹立在戰爭之中,就必然有著自己的獨特作用,這里就不在一一敘述。我國各軍種均由陸軍發展而來,各軍種戰役學也均有陸軍戰役學的色彩。現如今陸軍作為我國規模最大的軍種,在國土防衛,守護邊疆,搶險救災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為廣大人民群眾樹立榜樣,為中華民族保駕護航!
③ 任何戰爭打到最後都要靠陸軍
這個看你戰爭目的了!
(1)如果戰爭的目的以佔領對方領土或者某處戰略要地為目的,這句話完全正確的,步兵的戰鞋踏過的地方才能屬於你方控制的!比如2008年俄格戰爭!俄羅斯需要出兵保護南奧塞梯不被喬治亞佔領,就必須派出地面部隊,當然這也和俄羅斯大陸軍傳統有關。車臣戰爭也是很好的例子。
(2)如果戰爭以使對方屈服或者接受某種條件,而且對方的的制空權被己方剝奪了,如南斯那夫,利比亞戰爭等。北約使用空軍、海軍航空兵和發射若干戰斧等巡航導彈就能達到消除對方抵抗意志,完成主要軍事目標的打擊等,這個時候就不需要出動地面部隊了。(利比亞有點特殊戰事夾雜利比亞本土「民兵」(覺得稱呼合適),但是真正戰事都是以法英美為首的北約空軍解決的!這種戰事一般發生在軍事水平不在一個檔次的國家或者團體(如北約是團體)之間。
(3)但是兩個國家制空權仍在爭奪中,沒有地面部隊,那麼這場仗如果兩國政治家真的想通過戰爭解決,那麼地面部隊的突擊不可避免。因為空中力量打不下來,就必須出動地面部隊。
另外特種兵在以空戰為主的戰爭中也發揮這重要作用,例如打擊目標的指示、戰斗情報的收集、打擊目標的確定和打擊效果確認,營救己方人員等、破壞後方重要的設施任務!
另外一些局部沖突,如果不想擴大沖突,還用不上空軍更別提導彈了,這樣情況還是用的上陸軍了。
不過也有情況特殊,比如空中摩擦,埃及和利比亞曾經就出現過一段時間只有空戰,沒有底面戰爭的情況,當讓兩個國家中間只有海洋還可能出現海軍對決的情況!
總的來說,陸軍在目前情況下,仍是一個國家軍隊重要的組成部分甚至主要組成部分(如內陸國家),只是重要性相對一戰二戰以及更久遠的歷史來說變得小一些,因為他的一些作用被航空兵或者導彈部隊更好的代替了! 在一定情況下可以說:「真正的戰爭是在陸地任何戰爭打到最後都要靠陸軍.」
④ 阿凡達最後人類的目的是為了炸掉那棵靈魂樹,沒有必要出動地面部隊,不知道地面部隊派去幹嘛的。
驅趕納美人的吧,或者給空中力量制導的。
⑤ 現在如果發生戰爭 是個怎麼樣的景象 怎麼打
不同的戰爭會有不停的景象和不同的打法。
1、對手的強弱,(1)通觀最近50至60年以來的歷次戰爭,雙方強弱對比一般來說都是很懸殊的。兩個強國在周邊列強環伺的情況下,輕易是不會動武的,這樣只會讓人漁翁得利。
(2)弱勢一方是否得民心。如果得民心的話,參見美國對伊朗、朝鮮的態度。不得民心參見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利比亞戰爭。
(3)如果兩個弱國的話,參見衣索比亞和厄利垂亞之間的沖突。
2、強國之間爆發戰爭,(1)雙方是否都屬於核武器俱樂部成員,是的話=小規模沖突=雙方私下息事寧人。參見美國和蘇聯、蘇聯和我們之間的沖突。
(2)一方是,另一方不是,參見第一次海灣戰爭、對印自衛反擊戰。
(3)沒辦法,兩個和國家必須直接對抗,參見印度和巴基斯坦近年來的邊境沖突。誰也不能把誰逼急了。
(4)核戰爭爆發,世界毀滅,大約數個小時結束。
至於武器運用的問題,跟戰爭強度、戰場局勢等多方面相關,沒有具體數據誰也說不清怎麼打。一般來說首先是宣傳戰,之後集結軍隊,爭奪制空和制海權,然後出動海空力量打擊敵方戰略及戰術目標,癱瘓敵方後勤、指揮、交通系統。在達成上述目的後(1)趁機談判達到政治目的(科索沃戰爭)。(2)同時出動地面部隊對對方地面部隊、重點地域進行殲滅、佔領,消滅敵方有生力量,打擊反抗意志。進而促成政治上的目的。
在對對方出動地面部隊完成佔領後,(1)清剿地下、游擊抵抗力量(美國人現在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做的);(2)恢復經濟、穩定民心(美國人做得不怎麼樣)。
還有一種就是徹底破壞對方工農業設施、消滅軍事力量後,迅速撤出。之後施加極為強大的軍事壓力,迫使對方長時間處於軍事對抗狀態,無暇恢復實力,消耗國力,直到崩潰,達成政治目的(對越自衛反擊戰)
⑥ 現代戰爭是不是變得很簡單了
單純從軍事角度來說,的確是越來越簡單。
現代戰爭,高度依賴各種高科技武器及技術的發揮運用,戰爭已經是先進武器的對決。
像一戰二戰那樣大規模士兵死亡的歷史已經不復存在,現代戰爭死人很少了。
但是現代戰爭比起傳統戰爭,更燒錢,戰前都要進行戰爭經濟學的核算,要打性價比高的戰爭。
從美軍及俄羅斯二次車臣戰爭與08年喬治亞戰爭可以看出,現代戰爭制空權的確很重要,但也離不開各種導彈,覆蓋性武器的配合。
以二次車臣戰爭為例,俄羅斯借鑒了美軍外科手術式的打法,戰爭初始即給敵軍沉重打擊,軍事交通,指揮系統等幾乎癱瘓完畢。
然後才出動地面部隊,而地面部隊也汲取了一次車臣戰爭的教訓,不再孤軍深入,而是節節推進。當地面部隊在城市戰中遇到輕微抵抗,即行殲滅。如遇到較大火力,部隊馬上後撤1-2公里,同時呼叫空中和炮兵進行打擊。因此,二次車臣戰爭俄軍傷亡很小,敵軍死傷慘重,戰爭進展很順利。
如果要說復雜,主要是指應付國際輿論,防範潛在敵國借機發動輿論戰。此外,戰爭會留下仇恨,很多年無法消退。俄羅斯雖然大勝第二次車臣戰爭,但是隨後頻發的恐怖襲擊就很復雜和頭痛了。另外,戰爭也給經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國際投資會減少。等等。
但是,關鍵看執政黨的決心,脾氣,智慧,骨氣,戰爭意志等。如果對外軟弱就不好辦的,人總是喜歡捏軟柿子嘛。呵呵
⑦ 杜魯門在1950年6月29日的會議上做出哪些決定
1950年6月29日星期四,根據國防部長約翰遜的提議,杜魯門召開了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會上,國防部長建議將美國海空軍的助戰行動擴大到三八線以北,並出動地面部隊參戰。雖然有人擔心出動地面部隊會觸發與蘇聯的全面戰爭,但參謀長聯席會議還是贊同了以上建議。杜魯門總統批准了他們給麥克阿瑟的命令,指示麥克阿瑟可以使用地面部隊投人戰斗,並動用遠東全部海空軍參戰,命令麥克阿瑟轟炸三八線以北的軍事目標,但要求美國在朝鮮北方的行動不要越過邊界,如遇到蘇聯部隊的攻擊應避免形勢惡化,並向國內報告。
⑧ 為什麼俄烏戰爭中俄羅斯不採用大規模空襲,而是以地面部隊進攻為主
俄烏戰爭在進行中,有些網友疑問,俄羅斯的空中力量明顯優於烏克蘭,為何不利用自己的優勢呢?原因有三個:一個俄軍的戰術目標;一個是需要防範北約;還有一個是戰略目的。
一、俄軍的目的是為了不傷平民
隨著戰事發展,烏克蘭與俄羅斯展開了對話,這是一個好的現象,說明雙方有和解的希望。俄軍的目的是讓烏克蘭保持中立地位,只要烏克蘭同意,軍事行動將會被取消。大家覺得烏克蘭方面會同意嗎?
⑨ 請告訴我在海灣戰爭和科索沃戰爭中出動的地面部隊
攻擊任務有F—117、F—111DAEAF、A—6、A—10、AV—8B、F—15E、B—52 等型飛機攻擊各指定目標,F—14、F—15C、F—16和FAA18等飛機則擔負掩護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