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半卧位的適用范圍
半卧位一般是將患者的上半身抬高30-45度,半卧位在臨床上比較適用為了血液循環順利,增加肺活量,減輕腹部的張力,以及防止吸入性肺炎等情況。可以適用於老年患者,經鼻胃管或者經口進食,為了防止吸入導致吸入性肺炎,在進食的時候要採取半卧位。另外有腹部手術術後的患者,為了減少腹部傷口部位的疼痛和傷口縫線的張力,也可以採取半卧位。有全身中毒症狀的患者,採取半卧位的話可以增加引流,讓引流液流向盆腔,有利於引流和感染的局限化。有呼吸功能衰竭的患者,或者有急性左心衰的患者,採取半卧位,可以更好的幫助患者進行呼吸,改善低氧血症和心衰的症狀。
『貳』 常用9種卧位的種類
常用9種卧位的種類如下:
1、仰卧位:用於去枕仰卧位,去枕仰卧,枕頭橫置床頭,頭偏向一側。
2、側卧位:用於灌腸、肛門檢查及配合胃鏡檢查等。
3、半坐卧位:用於面部及頸部手術後的患者:減少局部出血。
4、端坐位:用於心力衰竭、心包積液、支氣管哮喘發作患者。
5、俯卧位:用於腰、背部檢查或胰、膽管造影檢查的患者。
6、頭低足高位:用於肺部分泌物引流,使痰易於咳出。
7、頭高足低位:用於頸椎骨折患者顱骨牽引時,利用人體重力作為反牽引力。
8、膝胸位:用於肛門、直腸、乙狀結腸鏡檢查及治療。
9、截石位:用於陰、肛門部位的檢查、治療或手術。
改變病人卧位的注意事項
1、根據病情及皮膚受壓情況,確定翻身間隔時間。如發現皮膚紅腫或破損,應及時處理,並增加翻身次數,做好記錄及交班。
2、協助病人翻身時,不可拖拉,防止皮膚擦傷。兩人為病人翻身時,動作要協調一致,用力要平穩。
3、病人身上帶有多種導管時,協助翻身前應先安置妥當,翻身後應檢查有無脫落、扭曲、移位、受壓等,以保持導管通暢。
4、協助手術後病人翻身前,應檢查傷口敷料,先換葯再翻身,顱腦手術後病人,頭部轉動過劇可引起腦疝,導致突然死亡,因此一般只卧於健側或平卧,進行骨牽引的病人,翻身時不可放鬆牽引,石膏固定、傷口較大的病人,翻身後應注意將患處置於合適位置,以防受壓。
『叄』 拳擊比賽7大創傷處理流程
拳擊比賽7大創傷處理流程
拳擊比賽的激烈程度決定了參與者受傷的高概率,拳擊比賽中最容易受哪些傷,拳擊比賽創傷處理流程是怎樣的呢?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拳擊比賽7大創傷處理流程,望對大家有用。
1、腦震盪
頭部創傷是最嚴重的創傷,正確的救護和治療有重大意義。在拳擊比賽中,當運動員被擊打到鼻樑、太陽穴或擊昏後摔倒而頭部撞擊地面時,由於大腦神經細胞和神經纖維受到強烈的外力震盪進而引起的意識和機能暫時障礙,會立即發生了意識喪失(昏迷)所引起的腦損傷(腦震盪、腦挫傷)。
腦震盪的典型症狀是突然神志暈迷,皮膚蒼白,脈搏細弱,呼吸緩慢、淺表,肌肉鬆弛,瞳孔放大對稱,可能有嘔吐。清醒後,傷員有逆行性健忘症,即忘記與外傷有關的事情,並有不同程度的頭昏、頭痛、惡心等。此時應使傷員平卧位,安靜,頭部冷敷,身體保暖。還應注意觀察傷員的表情,對神志不清者可刺激人中,百會等穴使其復甦,對呼吸發生障礙的傷員,可行人工呼吸。對重傷員應迅速送醫院處理,要絕對保持安靜,對無嚴重徵象,短時間內意識恢復的輕傷員,也要盡可能使其仰卧送回房間內休息。一般應卧床休息至症狀(頭痛、頭暈等)完全消除,但不宜過早參加拳擊訓練或比賽,否則會留頭痛後遺症。
輕型和中型腦震盪,腦組織無明顯的病理解剖變化,昏迷時間不超過半小時,清醒後可有頭痛、頭昏、耳鳴等自覺症狀,昏迷的時間越長,傷情越重。
重型腦震盪時心臟及呼吸活動漸漸衰竭,出現尿便失禁,也可能死亡。急救辦法:必須將傷員置於擔架上運至醫院,傷員取仰卧位,頭部兩側用衣物墊起固定,搬運時應避免顛簸震動。
由於腦震盪可與顱內血腫或挫傷等並存,腦挫傷時除有上述腦震盪所特有的症狀以外,還有症灶症狀:在創傷的對側出現肌肉痙攣、麻痹和各種感覺障礙。這時主要採用保守療法,至少需要20日左右的卧床休息。因此,教練員在運動員參加拳擊比賽時,應掌握每個運動員的身體狀態,凡有任何頭部創傷,只要伴有意識喪失,即使很短暫也必須住院治療,痊癒後,可用“閉目舉臂單腿站立平衡試驗”來決定是否可以進行訓練,能保持平衡後,才能參加拳擊訓練。
2、擊昏休克
在拳擊比賽中,往往會出現運動員被擊昏而摔倒導致失敗的場面,這是運動員受了最後一次打擊以後,在10秒鍾或更多的時間內不能起立重新比賽時,就稱為“被擊昏”,即休克現象。休克時,整個有機體受到嚴重的障礙,血壓降低,脈弱而急,呼吸淺,其特點是定向力喪失,面色蒼白,神志完全或部分喪失。
當運動員倒地時,不可去拉或立即叫醒他,應叫他安靜地仰躺著,觀察一、二分鍾,如自己不能恢復神志,必須在防震保暖的情況下速送醫院急診。但大多數被擊昏的運動員,不需要特殊處理即可恢復。當然,擊昏本身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創傷,而且也是精神創傷,因此非常需要安靜和醫生、教練員及隊友們的言語和安慰。
拳擊運動員顳部受擊出現的擊昏,是大腦受了機械刺激的結果。
下頜部受擊而發生的擊昏,很少由於腦震盪所引起。這是由於分布在內耳的大感受器受到強烈刺激的結果,是小腦及腦干(紅核)的反射現象。由於機能的破壞,拳擊運動員失去定向力,摔倒並失去知覺。
頸部兩側受擊而發生的擊昏,很明顯是由於頸動脈竇受擊,反射性地引起了腦血液循環的一時性障礙所致,可引起腦血管供血不足,產生昏迷休克。運動員被拳擊多是沒有保持基本姿勢,下頜過高,兩拳過低的情況下發生的。尤其是新運動員頸肌明顯無力(尤其是胸鎖乳突肌),防守姿勢和動作有明顯錯誤發生率較高。
左右肋部受擊時也可能出現擊昏,這是由於相當於該部的內臟器官(肝脾)的內感覺器受累,引起明顯的一時性血液動力過程破壞的緣故。左右肋部受擊倒地多為上勾拳或直拳擊打助部所致。
軀干受擊中尤以腹部太陽神經叢部受擊時,更容易發生擊昏。上腹部受擊倒地或被擊昏多為平勾拳擊打所致。主要原因是由於刺激傳到迷走神經中樞,可使心臟活動大為減慢,甚至停止心跳,呼吸也明顯變慢。有時刺激頸交感神經,可引起呼吸加快、加深。
3、面部擦傷
面部擦傷的處理辦法是:用30%雙氧水將擦傷部位臟東西擦洗掉,或用生理鹽水或冷開水將探傷部位的臟東西洗掉、拭乾,然後搽上紅葯水或紫葯水。
4、耳廓挫傷
耳廓挫傷是被對方的擺拳和平勾拳直接擊中耳廓引起的局部血腫。
耳廓的皮下組織少,血管表淺,在受擊打時,極易發生血腫。同時由於耳廓的大部分支架是耳廓軟骨組成,耳部的皮膚都緊貼在軟骨膜上血腫不及時治療,會造成耳廓軟骨炎,嚴重者可導致耳廓畸形。
處理辦法:用冷敷或用綳帶加壓包紮,制止皮下繼續出血淤腫。3至5天後進行熱敷或理療一周,即可痊癒。
5、鼻出血
鼻出血是拳擊中最常見的一種小創傷。鼻部被擊打後可發生鼻粘膜微血管破壞而引起的鼻出血,也可引起鼻變形。
鼻出血時把頭後仰,用拇食指在鼻翼外面相對壓迫(傷者用口呼吸)數分鍾,一般可止血。有條件時,可用浸過腎上腺素或麻黃素的消毒脫脂棉捲成小卷輕輕塞人流血鼻孔內,再在鼻翼外稍加壓迫,則止血更佳。額部用冷毛巾或冰袋冷敷,亦可止血。
6、眉弓部的裂傷和鼻骨骨折
受鈍物打擊引起的皮膚和皮下組織撕裂,傷口邊緣不整齊,稱為裂傷。
造成損傷的主要原因是由於運動員違反規則的掄打,使前臂直接擊中對方鼻骨或鼻骨撞到對手的前臂尺側或鷹嘴所造成,也有的是雙方運動員的頭部互相撞擊造成的。
為避免頭部受傷可戴保護帽,主要保護前額及耳部。傷後要進行復位治療並及時止血,兩個月內不能進行比賽或實戰練習。
7、指腕關節的挫傷和掌骨的骨折
人體某部位遭受鈍性暴力作用而引起該處及深層組織的閉合性損傷,稱為挫傷。其主要表現為:輕者局部僅有疼痛、壓痛、腫脹、功能障礙。重者,可因皮下出血形成血腫或淤積,疼痛和功能障礙都較明顯。
『肆』 嬰幼兒發生擦傷應該怎樣處理
多發生在孩子跌倒後,為皮膚的損傷,但有深淺之分。如傷得較淺,僅出現輕微疼痛,只需抹點紅葯水,兩三天即會好的。如果傷得較深,傷口可有滲血或滲液,疼痛可較劇烈。如傷口表現較清潔的話,亦只需抹些紅葯水或紫葯水即可,一周左右多痊癒。如傷面較臟,則應用自來水或涼開水沖洗干凈後,再抹上紅葯水或紫葯水,然後用干凈的敷料包紮兩三天。深擦傷往往有一結痂的過程,痂蓋脫落後傷面即已癒合。有時候,如痂尚未成熟即被剝落,則須重新結痂。須注意的是,發生在臉部的擦傷,如創面有泥土或其他污物而沒有及時清洗,則以後會在表皮上留有斑點,以致於影響面容。所以對面部的擦傷,應尤為重視清洗處理。如創面嵌入了煤屑或石渣等異物,一定要去醫院處理。
『伍』 面部外傷術後應採取的體位是什麼
您好,您的這個採用仰卧位就可以了,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飲酒,不要吸煙,防止局部傷口感染非常重要。
『陸』 臉部擦傷如何處理
割傷和擦傷 嬰幼兒常常會摔倒'所以你應當多准備一些跌打損傷葯。 如何處理 事實上'一般的擦傷只會流一點兒血,如果程度較輕,甚至不會出血。對於這種情況,不需要特別的醫療處理就能恢復'只需給孩子一個溫柔的擁抱就夠了。 如果創面比較大,用清水仔細沖洗干凈,因為這種傷口一般都會沾有臟東西。比如摔在地上蹭傷膝蓋時,一定要把傷口上面的灰塵洗凈,否則可能引發感染。當傷口洗凈後,可以塗上一些殺菌止血的外傷軟膏,然後再用寬松的潔凈棉布包紮,注意不要包太緊。 處理割傷時,首先要用干凈的棉布將傷口包紮,包紮時稍用力以止血。如果傷口臟,應在包紮前先清洗。小的割傷並不需要去醫院治療,它們會自己長好。當傷口止血後要去除包紮物,讓它暴露在空氣中,能增長孩子的勇氣,所以盡可能讓傷口暴露在外,等它們自己長好。對於較大的傷口'需要每天換紗布'以免傷口感染。 何時需要就診 割傷較深'或者傷口表面很臟'簡單清洗並包紮止血後'應立即送診所進一步處理。 扎刺 小傢伙大部分的「探索」游戲都結束於手或者腿上扎的「小刺兒」。小孩兒在扎刺後會傾向於來回抓傷處,因此如不及時處理可能引起嚴重的感染。 如何處理 用肥皂水仔細清洗患處以及附近的皮膚,然後使用消過毒的鑷子輕輕夾住刺,稍用力垂直向 外拔就可以了。注意用力不要過大以免將刺體折斷。 何時需要就診 如果扎的刺比較大,或者嵌入皮膚比較深,或者位於關節處比如手肘或者膝蓋,或者位於眼部及附近時,應尋求醫生幫助。再有,如果你取出刺後,發現附近有些腫時,也應聯系醫生,這很可能是患處感染了。 燒傷和燙傷 燒傷和燙傷,如果處理不好,對於嬰兒來說往往會因此產生極為嚴重的後果,因為他們的皮膚非常薄。 如何處理 無論造成傷害的東西是燙物、明火、電還是化學物品'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一樣的:立即使用涼水沖患處持續10分鍾以上。不要使用洗滌劑、凝膠或者黃油(某些偏方如此),也不要摻進冰塊。 何時需要就診 燒傷臉部、手腳'或者生殖器官時,應立即去醫院'否則一旦耽擱'可能引發嚴重的後果。對於12個月以下的嬰兒,無論何種類型的燙傷或者燒傷'無論嚴重程度如何都應該去看醫生。所有因電擊或者化學物品導致的傷害都應當去看醫生。 牙齒碰傷 如果孩子不慎摔倒,還碰到了牙齒'無論是直接摔掉還是僅連著一點皮,牙齒都還有被修復的機會。 如何處理 如果牙齒已經掉落'馬上用清水仔細清洗牙齒'然後'用手捏住下頜'不要碰到牙根部'輕輕把它塞回到孩子的牙床里。注意提醒孩子不要去碰它。同樣的'如果牙齒還連在牙床上'只需把它推回到正確位置就可以了。嬰兒的牙床有極強的再生能力,用不了多久就能恢復。 何時需要就診 如果牙齒無法准確放回,應把它放入牛奶中隨身帶好,然後帶孩子立即去看牙科醫生。請注意'從牙齒脫落到見到醫生為止'這個時間不應超過30分鍾,否則很容易影響牙齒再植的成功率。 磕碰傷 當孩子學會爬之後,無論你如何地小心謹慎,總是不能避免他受傷。大部分孩子在這一年都會碰傷幾次頭。通常,他們摔倒後只需要媽媽一個溫柔的吻就可以了。不過我們建議在孩子摔傷頭部時,父母應持續觀察孩子6個小時以上'以免發生意外。 如何處理 使用冰袋或者其他什麼涼的東西敷在傷處,這樣可以避免傷處腫脹,還能減少並發症的發生幾率。使用冰袋時注意用棉布包裹後再使用,不要將冰塊直接接觸皮膚。然後視情況安撫孩子,以緩解他的疼痛感。 何時需要就診 如果發生昏迷、頭暈、口吐白沫,或者疼痛持續1小時以上'應立即送醫院。如果懷疑有骨折、脫臼等情況時'請立即送醫院或者附近的醫務所接受檢查。如果發現孩子身上出現瘀青並且伴隨發燒症狀'也應盡早去醫院檢查'以排除某些嚴重疾病的可能。 對於好奇的寶寶來說,家就是一個探險樂園。會爬了,能夠獨立行走了,滿房間亂轉,有的時候真不是大人們能時刻看護得住的。為了防止意外發生,聰明的做法是將可能發生的意外消滅在不可能中。先給寶寶營造一個安全的家,比發生意外後再補救要好得多,難到不是嗎? 營造安全的家 防止扎傷 剪刀、水果刀、針等銳器物品要放到寶寶拿不到的地方;客廳不要放玻璃茶幾和玻璃水杯,防止玻璃破碎後扎傷寶寶。孩子吃飯時,要給孩子使用不易碎的、無鋒利尖頭的兒童餐具。 防止燒(燙)傷 把火柴、打火機等收起來,熱水瓶、熱湯、熱飯放在寶寶夠不到的高處。給寶寶洗澡時,正確的程序應該是先放涼水,然後再兌熱水,防止寶寶被燙傷。 防止吞異物窒息 硬幣、筆帽、玻璃球、紐扣等許多小物品最好裝在一個寶寶打不開的袋子里藏起來,要特別注意防止他們誤吞異物引起窒息。孩子的手邊不要有容易造成窒息或危險的東西。在給3歲以下的孩子買玩具時,也最好不要買那些細小的可被孩子放到嘴裡,或是帶有細小零部件的玩具,不要買帶尖頭或有鋒利邊緣的玩具。 防止電擊傷 把寶寶手指或金屬棍能伸進去的電源插孔,都用塑料膠帶封起來,電源插座要盡可能安裝在比較隱蔽、寶寶摸不到的地方;微波爐、電暖氣、電風扇等電器也盡量放在不會引起寶寶特別注意、或不容易接觸到的地方。 防止摔傷、跌傷 地板上最好鋪上泡沫塑料墊,防止孩子從床上掉下來摔傷;傢具宜選擇邊角圓滑的,或者給傢具的尖角加上護套,防止孩子摔倒時撞傷;住樓房陽台上不要堆放雜物,防止孩子從雜物上攀爬墜樓。 防止誤食葯 家裡放葯的櫃子一定要鎖好;衛生間、廚房裡的清洗劑、消毒液,要把蓋擰緊放到孩子摸不到的地方。不要拿空飲料瓶去裝危險溶液,以免寶寶誤食。家中室內最好不要放強酸、強鹼等危險物品。
『柒』 怎樣快速恢復面部皮膚擦傷
擦傷傷口較淺,一般不用去醫院,只在傷口上塗些紅葯水或紫葯水即可。
可以用維生素E來塗傷口上
如果創面較臟,可用清水沖洗干凈。否則,傷面口癒合後,臟東西可能留在皮膚里去不掉了。面部擦傷時尤其應注意,
擦傷的創面不必包紮,但注意避免沾水及沾上塵土及其它臟物,以防止創面感染。
臉部的擦傷,需注意如有砂子、煤渣嵌入皮膚時,及時用軟刷子刷洗創面,不能有渣屑留於皮膚內,一般不要塗抹紫葯水。如果擦傷面較大,在面部創面清潔消毒後,敷上油紗布,再包紮好。以上僅供參考.
『捌』 騎車摔倒擦傷臉部怎麼辦
你這描述的情況可能是皮下血腫引起的原因,建議行熱敷以及活血化瘀的中葯治療,避免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飲酒,多食新鮮的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