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可吸收線的優缺點
優點:手術用可吸收腸線就是可以被組織吸收的線所以不用拆的。
缺點:雖然可吸收線說的是可以吸收,但是在實際的臨床操作中,也有一少部分的產婦,不能很順利的吸收這些縫合線。以至於產後很長時間,縫合處都硬邦邦的。最後不得不去醫院將這些可吸收線取出。
臨床上常見的普通線有:鉻制腸線和絲線,這兩種線都不能與皮膚及皮下組織很好的融合。所以縫合後,還需要根據縫合時傷口的深淺情況,確定術後拆線的時間,一般拆線的時間為48~72小時。
而可吸收線則正如其名稱所表示的那樣,側切縫合後不需要再進行拆除。再加上用可吸收線縫合時,使用的是皮內縫合技術,所以這種方式也被稱為:美容縫合方式。
(1)頭面部美容縫合用什麼線擴展閱讀
物理性質
1、縫線直徑。縫線的直徑單位是毫米,常以幾個0來表示。縫線越細,0的個數越多,但不同縫線材料粗細也不同。盡量使用細而拉力大、對組織反應最小的縫線,在能夠承受傷口張力的條件下,選擇盡可能細的縫線。
2、抗張強度。同一類縫線其打結後的抗張強度是其未打結的1/3。一般來說,肌腱縫線抗張強度最大,合成材料其次,羊腸縫線最小。
3、結構。單股(單絲)縫線不易引起感染,適用於縫合污染的傷口,但不易操作。多股(編織線)易於操作,但是會增加感染和組織反應幾率。
4、摩擦系數。摩擦系數低的縫線能夠很輕易地滑過組織,常被用來做皮內縫合。但摩擦系數越低,縫線越光滑,線結也越容易松脫,需多打幾個結。
5、線結牢固性。線結強度越大,傷口裂開的可能性就越小。摩擦系數高的縫線線結牢固性好,但穿過皮膚時阻力大,不易使用。
6、彈性。彈性較好的縫線在組織水腫的時候不易對組織產生切割,而水腫消退後也不松脫,傷口不易裂開。
⑵ 手術縫合用線美容線和普通線都在什麼情況下使用,優缺點有哪些求詳細解答
你好,一般情況下面部等暴露在外面的皮膚,為了不影響外觀,採用美容線,留下的疤痕會比較小,但是價格會比較貴。身體的不暴露皮膚,就用普通線就可以了。價格比較便宜。
⑶ 面部縫合 為什麼不選擇可吸收線傷口不大
因為可吸收線是不需要拆除的,留在組織里,靠組織的吞噬細胞吞噬,之後吸收。我個人認為,可吸收線即使可以被人體吸收,但它也不是人體的一部分,在組織內一般6~20天可完全吸收。吸收後會形成較大的疤痕,所以醫生一般在表皮縫合的時候不會用可吸收線縫合,而是使用不可吸收的絲線,4-5天人工拆除後疤痕癒合的會較好!
⑷ 頭部縫了五針,兩個傷口,醫生說用的美容針頭發絲差不多細,可以不用拆線嗎,多久可以洗頭
一般是七到十天就可以拆線了,拆完線等兩天以後就可以洗頭了,洗的時候注意避開縫合的傷口,不要把它撓破就可以了。
⑸ 面部縫合用50的線還是60的好
50、60的線沒有明顯區別。
⑹ 皮膚縫合用幾號線,皮內呢
普通的縫合所用絲線一般都是1號線,但是4號線更結實,所以我個人喜歡用4號線多一點。至於皮內縫合,一般用的線就不是普通絲線了,而是合成材料的,選擇不可吸收縫線比較好,反正將來是要將線抽出的,樓上說的尾橋線的「尾橋」就是其中一個牌子,這些線的型號一般都是標記為四個「0」,也就是「0000」,而事實上四個「0」也是醫院里最細的線了。我又詢問了手術室的器械護士 ,1號線的標號是三個0,也就是「000」。所以按照型號的標記來看,大多數的不可吸收縫線比1號線更細,可是我用肉眼去看,覺得還是差不多。
我再說一句啊,其實整形科的美容針更細。。。但是那個線已經細得無法承受任何切口的張力了,所以啊,皮內縫合都沒用這個的。
⑺ 縫頭皮用什麼規格的縫合針
一般外傷處置都是在門診處置室,縫合用醫用縫合絲線,以前醫院的外科縫合包都是1號線,現在很多醫院都用一次性縫合包,裡面的縫合線種類自然也就不統一。縫合的針分:大圓針,小圓針,皮針,三角針等。外科門診一般都用皮針。
⑻ 外科手術縫合什麼樣的組織用什麼樣的線還有用什麼樣的針
手術里用的針是彎曲的,方便縫,然後線是用豬皮做的,時間長了就跟人肉長在一起了。
但是縫衣服的針是直的,線一般是棉的,滌綸的,尼龍的。
手術後注意事項:
(1)保持術後的良好體位。手術後,一般中、小手術的病人
即送回原來的病室,而大手術或危重手術病人,則送到術後病室
(監護室或觀察室),全身麻醉的病人,此時尚未清醒,應平卧
,不墊枕頭,頭偏向一側,以防唾液或嘔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
呼吸道感染。硬膜外麻醉或腰麻的病人,術後要平卧6~12小時,
以防術後頭痛的發生。頸、胸、腹部手術之後,多採取半坐或半
卧位。脊柱手術後的病人,要睡硬板床。四肢手術後的病人,須
抬高手術的肢體或進行牽引。
(2)協助醫護人員觀察體溫、脈搏、呼吸和血壓。如有自我
感覺不適、發熱和心跳快等,應向醫生、護士報告。這里要告訴
您一點常識,術後3~5天內,體溫常在38℃左右,這是必然的,
叫術後反應熱,或吸收熱,對此不必緊張。
(3)加強飲食配合。手術後要加強營養,以利於身體康復。
一般的手術,術後即可進食,腹部手術的病人,要待腸蠕動恢復
、產生虛恭(即放屁)後,方可進液狀流食;胃腸手術的病人,
先進行胃腸減壓,同時應禁食,停止胃腸減壓後才能進流食,以
後慢慢恢復到正常飲食;大手術或全身麻醉手術後,多有短期消
化功能減退,不想吃飯,甚至惡心、嘔吐,可以要求輸液。嚴重
時,醫生會插胃管,通過胃管注入流食。
(4)協助醫護人員嚴格術後的傷口管理。不要亂動,不要隨
意揭開覆蓋傷口的紗布,更不能用手去觸摸或用水清洗傷口,要
保持傷口的清潔和乾燥。如自己不小心弄濕或污染了紗布,應請
求醫生護士給予更換,以防切口感染化膿。如發現傷口周圍紅腫
或有血水流出,應及時告訴醫生護士,爭取給予及時妥善的處理
。
(5)術後要早期活動。根據手術的大小和術後的病情,在經
過醫生准許的條件下,爭取早期下床活動。這對於增加呼吸深度
,促進血液循環,恢復胃腸功能,增進食慾,都十分有利;對於
防止並發症,促進傷口癒合,也有著積極的作用。如腹部手術,
一般術後2~3天就應該適當下床活動或作床上活動,以防止腹脹
和腸粘連。痰多的病人,應多翻身,並用手壓住傷口,協助咳嗽
排痰,以防肺部感染。肥胖病人應多活動四肢,防止靜脈血栓形
成。
(6)掌握拆線的最佳時間。術後切口的拆線時間,要根據手
術部位的不同而決定。一般手術,於術後5~7天拆線;下腹部、
會陰部手術的拆線時間適當延長;上腹、胸、背及臀部術後7~9
天拆線;四肢術後10~12天拆線,關節及其附近的手術,於術後
14天拆線較為適宜;全層皮膚移植術,應於術後12~14天拆線;
年老、體弱、貧血或有並發症者,應適當延長拆線時間。
(7)其他注意事項。有的病人手術後不習慣卧床小便,或因
腰麻後排尿反射障礙,解不出小便。因此,對術後需要較長時間
卧床者,術前就應練習卧床小便。如果病情充許,可協助病人坐
起,跪著或站著排尿,還可以採取腹部熱敷,扎銀針等辦法協助
排尿。如果上述措施無效,術後8~12小時仍不能排出小便,應請
求導尿。對術後身上所帶的各種導管,要注意保持其通暢,防止
導管折疊、堵塞或脫落。術後身體抵抗力相對較低,應注意保暖
,防止感冒。門診手術的病人,術後要在門診休息片刻,並向醫
生問明復診、換葯和拆線時間,按時去醫院復診並接受處置。出
院後,如發現拆線後的術口崩裂、出血或劇烈疼痛時,應立即到
醫院進行檢查和處理。
⑼ 面部縫合線用幾號的
你好!我是馮醫生,你說的是面部外傷的話,縫合的手術線一般用的是一號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