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像攝影單燈布光技巧
在拍攝過程中,攝影師腦中一定要有一個完整的布光計劃,要根據被攝對象的外貌、狀態、內心情感等因素構建布光方案,然後根據藝術表達方案來選擇具體的燈具設備,從而創作出精美的藝術作品。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人像攝影單燈布光技巧
一、布光前准備
1.燈的種類:常明燈和閃光燈。本講主要以影室閃光燈為例。
2.燈的強度:主光源盡量選擇最高強度,可根據實際拍攝情況調整燈光的強弱。
3.燈的距離:1米2左右。
4.燈的高度:放在被攝者眼睛高出30厘米左右。衡量正常布光燈的高度還可以是燈與地面夾角為30°-60°,或者被攝者鼻子下面的影子與鼻翼成同心圓。
5.相機的高度:拍攝人像特寫照片相機與眼睛持平,根據被攝者臉型可以適當調整燈的高度。胖臉型燈可以稍高,瘦臉型燈稍低,人像半身或全身相機可以低一些,使被攝者的身材顯得修長。
6.相機設置:快門速度:1/125s,白平衡:太陽模式或自動模式,根據拍攝意圖選擇光圈,ISO100或根據實際情況調整。
二.單燈布光方案
1.順光(0°-15°時))——燈光緊靠照相機,與照相機鏡頭光軸形成30°左右的夾角。
順光照明特點:被攝體者正面大部分受到光線照射,陰影面積很小,臉部幾乎沒有陰影,影調比較明快,明暗反差比較平淡,立體感較弱。在這種照明光線下,被攝者的立體感主要不由照明燈光形成,而是依靠本身的起伏細微地表現出來。在人像攝影中,如果要求潔凈明朗、陰影很少的影調效果,適宜用這種光線。
2.前側光I(30°角)——燈光與照相機鏡頭光軸形成30°左右的夾角。
30°前側光照明特點:被攝者絕大部分收到光線的照射,呈現明亮的影調,光線對應部位臉的側面出現陰影、鼻子下面的影子較小。臉的立體感增強,容易取得令人滿意的造型效果。所以,這是人像攝影常採用的一種布光 方法 。
3.前側光II(45°角)——燈光與照相機鏡頭光軸形成45°左右的夾角。
45°前側光照明特點:光線對應部位臉的側面的陰影和鼻子下面的影子增大,臉側面的影子和鼻子下面影子沒有交接,大約一指寬的亮區。臉的立體感增強,這也是人像攝影尤其拍攝男生常採用的一種布光方法。
4.前側光(60°角)——燈光與照相機鏡頭光軸構成60°左右的夾角。
60°角前側光照明特點:燈光對應部位的臉側面的影子和鼻子下面影子交接上了,在模特內眼角、外眼角到鼻翼延長線形成一個倒三角形的亮區,這種布光可以稱之為“三角光”,衡量三角光的標准有兩點,一是三角光起始於模特的眼皮,終止於模特鼻子的延長線;二是鼻子下面的影子與另一側嘴角形成一條連線。布光時通過調整燈的高低和水平角度來控制光影效果。這種布光光影效果明朗,層次分明,被攝者的立體形態進一步增強。它也是攝影者喜歡用的光線,尤其適合拍攝臉部輪廓立體感強的被攝者。
5.側光(90°角)——燈光與照相機鏡頭光軸成90°夾角。
側光照明特點:被攝者一半受光,一半不受光,形成“陰陽臉”。明暗各佔一半,對比明顯,被攝體的立體形態進一步增強。當拍人像的時候,如果被攝者鼻樑太高或太凹,不宜使用90°左右的側光照明,因為臉部亮面與陰影面的交界線正好處在鼻樑上很容易暴露鼻樑的缺陷。拍攝正規人像通常不把主燈放在這一位置,如果想表達特殊情感,可以使用側光照明。
6.側逆光(120°-150°)——燈光與照相機鏡頭形成120度-150°左右夾角。
側逆光照明特點:被攝者僅在側面受到一點照明,絕大部分均處在陰影中,影調顯得濃重,暗面的調子比較平。這種照明方案,能突出表現被攝體的側面輪廓形狀,因此也被稱為“造型光”。在人像攝影中側逆光一般不作為主光,布側逆光的注意事項是鼻子和額頭不要有光。側逆光燈的位置靠前,鼻子和額頭出現光斑。
7.逆光(180°角)——燈光在被攝者的後面與照相機鏡頭光軸形成180°的夾角。
逆光照明特點:被攝者正面完全處在陰影之中,只在邊緣部位產生一條細細的亮輪廓。這種照明能突出表現被攝體的輪廓形態,因此也被稱為輪廓光。
8.背景光——燈放置在被攝體後面對著背景照明,可以拍出剪影照片。
布背景光的注意事項:(1)燈不能穿幫:(2)最明亮部位從肩部開始;(3)明亮部位的邊緣不應該太明顯,應該逐漸地溶入周圍的較暗色調區域。
背景光的作用:(1)改變背景的影調;(2)使模特和背景分離開來,從而產生一種立體感或深度感;(3)消除背景的雜質。
9.發光——燈光對准頭部上方,發際線稍後的地方。
發光的作用:表現頭發的質感、細節和頭發的高光部分。
放置發燈注意事項:(1)鼻子、額頭不能出現光斑。(2)如果頭發有分縫的話,發燈應該對准頭發的分縫,如果沒有分縫,它應該對准頭頂;(3)發燈的亮度要適中,使用過強的發燈會使頭發的細節受到損失,過弱的發光無法使頭發與背景分離。(4)選擇較暗的背景。
發光過強,頭發的細節受到損失。
發光過弱,無法使頭發與背景分離。
11.頂光——燈光從被攝者頭頂垂直向下照射與照相機鏡頭光軸夾角成90°頂光照明特點:鼻子下面影子拉長,眼窩和臉頰下部陰影面積大。人像攝影一般不採用頂光布光方案,當要表達特殊情感時可以使用。
12.蝴蝶光——燈光介於頂光和正常照明順光之間與照相機鏡頭光軸夾角成90°
蝴蝶光特點:鼻子下面形成對稱的影子,影子的下邊緣位於鼻子底部和嘴唇之間。臉頰兩側產生陰影,立體感增強。蝴蝶光可以使被攝者顯得消瘦,也是人像攝影用的較多的一種布光方案。
13.腳光——燈光位於被攝者的下方,由下向上照明,與照相機鏡頭光軸夾角成90°
腳光特點:被攝者臉部形成的影子與正常照明的影子相反,下部明亮上部陰暗。正常情況下一般不使用這種光線照明。
人像攝影的布光技巧林布蘭光(Rembrandt lighting)
這名字來由,正是畫家林布蘭所常用於繪畫的布光手法,臉上那三角形的光位正是標記。與環形布光不同,鼻子與面頰的影子是相連的,不過更重要是陰影那邊的眼睛,依然有眼神光,以保持炯炯有神的面貌,並且照片也具戲劇感。
拍攝時對象要稍稍轉離光源,當然光源位置要高過頭部,讓鼻子的投影與面頰的投影相連。不過並非所有人都適合這布光,顴骨較大的人會比較理想,而鼻樑不夠高的人則較難布光。因此,好的布光應該根據具體拍攝對象而做出改變,不能一概而論。
派拉蒙光(Paramount Lighting)
派拉蒙光(Paramount Lighting)又稱蝴蝶光(Butterfly Lighting),這個布光的命名,來自於鼻下所製造的蝴蝶形對稱影子。
光源設定在相機後的正上光,這樣會製造出面頰與下巴的陰影,因此會更突出兩頰顴骨,並且讓面孔看起來更瘦、下巴更尖,能提升對象的魅力。不過有時會使用反光板作補光之用。
顯寬光(Broad Lighting)
這不是一種特定布光設定,而是一種風格,不論分割、環形布光都可以使用。
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讓受光的那一邊面轉向鏡頭,於是受光的面會看起來較寬闊,然後面部整體看來都較大較闊,適合面形瘦削的人。
顯瘦光 (Short Lighting)
與顯寬光正好相反,較暗的那一面朝向鏡頭,這樣面部看起來好像被尖削了,而且更有立體感與氣氛。
布光方法與顯寬光相同,不過是方向相反。
分割布光 (Split Lighting)
顧名思議,就是把面孔一分為二,一面光,一面暗,會製造出較強烈的戲劇感,適合個性或氣質較強的人物例如藝術家、音樂家等,當然陽剛味也會較重。
要製造這個效果,就是把光源以90度置於對象的左邊或右邊,可稍稍移前或後,以遷就不同面形。留意布光須跟隨對象的面孔而改變,頭部轉向的時候,燈光也應跟隨。
環形布光 (Loop Lighting)
這種方法能夠讓鼻子在面頰上投下一些陰影,要到到這樣的效果,光源要稍稍高於眼睛和相機的平面30-40度。(視具體臉型而定)
猜你喜歡:
1. 人像攝影如何進行單燈布光
2. 人像攝影技巧學習
3. 單燈人怎樣進行像布光
4. 室內人像攝影三燈經典布光技巧
5. 人像攝影如何進行三燈布光
2. 黑白人像攝影的基本光線運用
要影一輯吸引的黑白人像相,攝影師必須准確掌握光線的運用。 根據相機、光源所處的方位,光線落在被攝體的不同部位,會產生出不同的效果。 根據光線的角度,基本常見的光線類型可分為四種:1) 正面光,2) 側光,3) 頂光,4) 逆光。 另外,光線的強度,又可分為硬光和軟光或散射光。
1. 正面光
因為光線從正面射在被攝體物件上,由於正面光製造出一種平面的二維感覺,因此通常被稱為平光。 正面光可以是低位的,像清晨或傍晚的太陽;也可以是高位的,像正午的太陽。 每種位置都產生出不同的效果。 圖一及圖二是採用正面光拍攝的,光線在模特兒的正上方,很均稱地射在模特兒面部和身上,我們可以很清楚地見到她的五官、頭發及衣服的層次及質感。
2. 側光
側光一般泛指側面的光線,可以有很多角度產生,最常用的是45°。 在室內拍攝人像使用的主要光線多數為斜側光,它除了能產生良好的光影對比外,還能特出主體的豐富影調和立體效果。 尤其是45°側光通常被看作是「自然光」,許多人認為是人像攝影的最佳光線類型。 圖三和圖四是在影樓用單燈斜側光拍攝的,由於所採用的角度不同,面部受光面積不同,所以陰影部位亦有所差異;圖五則利用現場窗口的散射光拍攝的,營造柔和的效果。
3. 頂光
頂光是比較難運用的光線。 光線通常在被攝體的頭頂,陰影深重而強烈,因此拍攝時要留意調節模特兒的面向。 圖六光線從走廊的天花打下來,主要突出模特兒的帽子和側面的輪廊,尤其是加強鼻子的高度;圖七頭頂的光線打在模特兒的身上形成不同的光斑,營造特殊的戲劇效果。
4. 逆光
對於黑白人像攝影,我們可以通過運用反差分明的、硬的光線塑造出一種鮮明而動人的形象。 逆光剪影人像可算是一種高反差的人像攝影。 逆光照片就是被攝體背著光源所拍攝出來的輪廓影像效果,當光線從被攝物的後面照過來時,如果你就此曝光,被攝物就會變成一個黑色的剪影。 如果光源處於高位,就會在被攝物件的頂部勾勒出一個明亮的輪廓,例如模特兒的頭發,製造出一種戲劇化效果,被叫做「輪廓光」。 採用逆光,背對光的剪影物體,可以創造出既簡單又有表現力的高反差影像。 拍攝逆光剪影照片,常常用日光作光源,但也可以根據攝影師的方便或喜好用任何光線作光源。 圖八以黃昏的天空作背景;圖九則以水面反光形成強烈反差。
3. 人像光斑怎麼拍
人像光斑……
如果背景處有點光源,那麼,用長焦距、大光圈拍片,形成最大限度的背景虛化效果,就可以將背景處的點光源拍成漂亮的光斑效果了。
在拍片的時候,尤其要注意測光的問題。如果測光不準,出片效果就差多了……
4. 人的圖像怎麼用激光打標機打出來
將人的圖像輸入電腦,用編輯軟體將人像編輯成線型圖--類似素描,然後傳輸到激光打標驅動軟體里,進行打標即可
5. 單反怎麼拍出人像光斑
單反要拍出人像、光斑,應該用淺的景深,在保持主體人像清晰的情況下,盡量虛化背景,這時背景的點光源或點狀光亮(例如白天樹叢透過樹葉的點點光亮),就虛化成光斑了。
希望採納。
6. 夜景拍人像怎麼利用閃光燈,你有哪些技巧
夜,
霓虹燈點亮了都市的奢華,
放肆地把變幻的色彩投向天空,
天空朦朧,
連黑也不純粹了。
____
光圈F1.8快門1/100s ISO2000焦距50mm
上面各種夜景的拍攝方法是不是對你有一定啟發?盛夏的夜,悶在家裡不如約上閨蜜一起去拍夜景人像吧!
7. 攝影中如何控制好光斑
我們只要擁有一張黑卡紙 (566人感興趣),然後在卡紙中心剪出各種形狀的花式?,用它們就能輕松拍出各種形狀的夢幻光斑。
說了這么多,小白們會不會開始心癢了?那麼就隨我一起准備好材料,開始自製花式黑卡吧。(話說貌似上了高中,就沒再怎麼動手做東西)
自製花式黑卡准備的工具:黑卡紙一張(購買鏈接 (566人感興趣))、尺子、筆、剪刀和刻刀。(其實如果可以再加個圓規就更好了,但是手頭上的工具有限,這些也能輕松搞定)
准備好鏡頭(建議使用大光圈的定焦頭 (123人感興趣),因為拍出的效果會更好),用筆圍著鏡頭邊緣畫個圈。
接著用直尺量一下圓的直徑,找出中心點,再畫一個方形,可以更方便畫出喜歡的花式形狀,比如心形、星星、蘋果等(花式形狀大小根據個人喜好決定,但是建議畫大些)。
剪下畫好的圓,用刻刀把中間的花式形狀割下來(但是千萬小心別劃到手)。
如果發現黑卡紙嵌在鏡頭前端較大,我們可以適當圍邊剪小些調整下,這樣第一款心形黑卡就大工告成啦!(如果你好久沒有手工製作過東西,相信一定會特別享受這個過程)
當然,身為一名勤勞的小編我又做了幾款其他形狀的黑卡,因為這樣可以拍出更多可愛的光斑照。而且我敢保證,一定會讓小白們拍的不亦樂乎哦。
對於有些比較懶的小白,你們肯定不想自己去做,所以淘寶上的商家就抓住了這個賺錢的機會,像這家店就可以直接購買35款花式黑卡(購買鏈接 (661人感興趣))。但是個人建議自己去做,不光是幾塊錢就能搞定,更重要的是我們還可以享受製作的樂趣。
估計大家看到這張照片已經迫不及待的想學習了,那麼就讓我們一起來掌握拍出夢幻光斑照的小技巧吧。
春節臨近,大街小巷都有著濃郁的節日氣氛,而這時候練習拍光斑照再合適不過。為什麼呢?因為街邊五顏六色的小燈特別多,這些小燈就是讓我們拍出夢幻光斑照的最佳場地。
這次拍的夢幻光斑照就是在這里,有些小白們會不會覺得很驚訝?但是正是因為這一個個點光源,才能拍出那麼多漂亮的光斑照。
如果小白們想拍出單一的光斑照,只需要把定焦頭 (36人感興趣)上的撥扭撥到MF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手動對焦),使用光圈優先模式(佳能AV/尼康A),調整光圈到最大,然後手動對焦使背景燈光離焦,就可以拍出喜歡的光斑照了。
這張照片是鏡頭沒有嵌入黑卡時的效果,圓形的光斑就能讓我們有夢幻的感覺,如果是其他的形狀會是什麼樣子的呢?就讓我們看看下邊的樣片吧。
星星光斑照樣片
趣味問號光斑照樣片
心形光斑照樣片
蘋果光斑照樣片(相信這不是變相的蘋果廣告)
米奇光斑照樣片
當然,除了單一的光斑照,我們也可以拍出下邊這種前邊是主體,後邊圍繞著光斑的照片。而且方法比單一的光斑照更簡單。
不得不說,這次帶著喬巴去拍照果然是上上之選,不知道有沒有和我一樣喜歡看《海賊王》的小白呢,估計看完你也會愛上喬巴,因為這個是同事的,所以正好搜到一家店賣這款喬巴公仔(購買鏈接 (129人感興趣)),因為敗的太多了,還在猶豫要不要入手。
言歸正傳,拍出這樣的光斑照要注意兩點:一是晚上太黑,所以需要給喬巴補充光源,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手機打光;二是鏡頭調到AF(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自動對焦),選擇光圈優先模式,對焦到實體,就可以輕松拍出下面的照片啦。
8. 攝影平光怎麼打
1、大平光布光法;
大平光是學習人像攝影布光最基礎的光位打法,也是平常我們在攝影棚裡面拍攝人像當中較為常用的,因此大平光布光也備受人像攝影師的喜愛,特別是婚紗影樓裡面拍攝新娘最為常用的就是大平光,通常大平光由5到6盞燈組成。
通過大平光布光法拍攝出來的人像畫面清晰、柔和,整個畫面曝光均勻,起著消除人物面部的一些缺陷,比如眼袋等。
(8)人像攝影面部光斑怎麼打出來的擴展閱讀:
攝影作品的攝影技巧:
1、使用三角架;
拍攝時必須將相機安裝在一個三角架上以防止相機的晃動。盡量的將相機靠近被攝物體,並且注意不要引入不必要的陰影。
2、調焦軌;
雖然它不是拍攝時的必備品,但是調焦軌卻是一個很好的輔助裝置可以幫助你拍攝出好的特寫鏡頭。調焦軌能夠使相機以非常小的增距沿著X和Y軸線移動,能夠精確的控制相機的位置和畫面的景深。如果用移動三角支架來達到理想的位置則是非常麻煩的。
3、使用快門線;
即使你已經將相機安裝到了三角支架上,但是如果你在按快門的時候不小心,仍然有可能使相機產生晃動,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建議你最好還是使用快門線。
4、使用黑色或有色背景;
在拍攝時,當被攝物體的背景為黑色,那麼就能夠使拍攝出來的圖象看起來最清楚。你也可以使用模糊的背景,特別是當被攝物體的色彩很濃的時候。
5、在必要的時候使用反光卡;
使用一個白色的卡片或是用一張鋁箔包在卡片上,將光線反射在被攝物體上,以照亮物體上的陰影部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讓這張卡片出現在被拍攝范圍內。
6、一定要有耐性;
有時候,即使是一陣微風也會使拍攝到的特寫鏡頭出現模糊的情景。在這個時候,你就一定要有耐性了,最好是等到風過了之後再進行拍攝。同樣的,在戶外拍攝時,當天上的雲將太陽遮住了,最好是等到太陽出來後再拍攝,這樣拍攝出來的照片看起來會比多雲時拍攝的照片的色彩更鮮艷。
9. 求人像攝影立體光的打燈發法
在人像拍攝中,無非有正面臉部、三分(四分之三)臉部、側面臉部三個臉向。從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把人像攝影的用光從三方面來談:
一:正面臉部用光
正面臉部由人物臉部全部面對鏡頭,臉部各部對稱,但缺乏縱深感。
按照目前大多數影樓所用的三燈布光容易將人物拍的顯胖。那麼最適宜正面臉部的布光是中等位置的中央燈光(大概位置在正40-45度左右),這個位置的燈光所拍攝的人像立體感好,可用於各種類型的人像攝影,人們對光線的效果也很熟悉。人物受到正前上方燈光的照射,面部受光均勻,臉部對稱,具有協調的明暗對比關系。我們所熟悉的蝶形光就屬於這個位置的燈光。在實際的拍攝中,只要人物是正面臉部面對鏡頭,蝶形光--這個曾倍受好萊塢的攝影師青睞並且至今仍被時裝攝影師所常用的燈位便是最佳選擇。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們影樓的日常拍攝中,由於商業攝影的特殊性,我們需要快速便捷的布光,那麼鱷魚光(高低光)便是在蝶光基礎上演繹出的一種相當不錯的影樓布光。它使人物面部得到柔美均勻的光照,又在臉頰兩側產生淡淡的陰影而使人物具有立體感。用鱷魚光拍攝時注意兩點:一是人物兩側加上反光板減小光比,使光線過渡更加自然;二是人物應該位於兩燈平面的垂直交點附近。
正面臉部另外一種有特點的布光便是位於水平位置或中等位置的雙邊緣光做主光。燈光效果對稱,頭部整個輪廓線上有光邊。這種布光是正面臉部中唯一一種用兩盞燈作為主光的布光方法。有的攝影師也稱之為夾光,意思就是左右兩盞燈光將人物夾在中間拍攝,人物立體感強。這種布光在影樓使用時一定要注意正面輔助光的運用,一般來說,在人物的正前方可以用高低光照射面部,雙邊緣光的強度要高於高低光一到兩級,曝光根據正面光曝光。最終人物的受光效果是正面臉部受光均勻,兩側受到強烈光照產生明暗對比效果,畫面唯美、透亮,不僅合影樓拍攝,也常用在拍攝雜志封面等亮麗類型拍攝中。
二:三分臉部用光
三分臉部位置以剛能看到一隻眼睛開始到鼻子端點和臉頰的輪廓線位於一條線上為止。這個位置特別能給人以縱深感及立體感。所以在對三分臉部用光時,主光一般要用在人物臉窄的那一側(遠離相機的一側),基本上是偏中燈光或者交叉燈光位置,這個位置人物立體感非常強烈,畫面有平穩感。輔助燈用在臉部的正前方,也就是中央位置,再在相機位置加上反光板。如果光比控製得當,這個時候人物臉部由遠側開始到近側,明暗影調逐漸過渡,受光均勻自然,立體感強又不缺乏柔美。
另外主光也常用在人物臉部正前方。大概位置在中央中等位置(正40-45度左右),這個位置的燈光使人物臉部立體感也表現的很好,臉頰線條效果強烈,人像看起來很順眼。但由於頭部一側有大片陰影,所以我們需要在相機與主燈中間(臉部近側)或者相機位置放置輔助燈並控制好合適的光比,影調過渡要一定要自然,不可以出現生硬的陰影。
和三分臉部比較接近的還有七分臉部(八分之七),七分臉部介於正面和三分臉部中間,用光原則比較接近三分臉部,所以我們不再贅述。
三:側面臉部用光:
側面臉部比較好理解,在人像攝影中,當我們要強調輪廓線條而不是強調平面效果和透視效果時,就可使用側面位置。
側面位置的用光,主光多用在人物的正面位置(中等或者中高中央位置),在這個位置上,燈光效果好,近側臉頰線條表現好,立體感和表現力都相當不錯,適用於一般人像攝影。整個畫面顯得平穩。當主光在這個位置上,輔助光應使用在相機與主光中間位置或者相機位置,切不可將輔助光放置在主光的另一側,以免人物臉部不自然的影調過渡。
主光用在遠側偏中位置、遠側交叉燈光位置時,立體效果好,格調強烈,近側臉部線條表現強烈,輪廓表現明顯。此時的輔助光多用在人物臉部的正前方或相機與主光中間位置,並且為了得到柔和的光線過渡,可以在相機位置或者主燈另一側位置加上反光板提高陰影亮度。
目前大多數影樓所常用的布光方法還是人物前面主輔地三燈的布光方法,那麼在拍攝中,無論正面臉部還是三份臉部或者側面臉部,我們其實都可以簡單遵循這樣一個原則:主光一般應隨人物臉型的變化而做相應的調整,多用在人物臉窄的一側;輔光的高度略低於主燈,並用在人物臉窄的一側;地光多數情況下是隨主燈走,按這樣的原則布光,我們既可以保證人物均勻受光,又可以增強人物的立體感。
當然,人像攝影還有很多布光方法,每一個成熟的攝影師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意圖結合具體的拍攝主題設計出合理的布光,人像攝影的布光是千變萬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