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甲狀腺功能減退,中醫應該怎麼治甲狀腺功能減退引起的臉部浮腫
[治法] 健脾溫腎。
[方葯] 四君子湯合右歸丸:附子12克,肉桂7克,杜仲16克,山萸肉12克,菟絲子15克,鹿角膠35克,熟地25克,枸杞子12克,當歸12克,黨參16克,白術12克,茯苓25克,炙甘草7克。
❷ 甲減,面部、手部、腳有水腫,想急於知道怎麼快速消腫急···
用中葯補益類,可以有協同治療作用。
❸ 甲減症狀與治療
甲減的症狀與治療方法
甲減症狀是出現比較頻繁的,希望大家能對甲減的症狀提高重視:
1、一般症狀
甲減的症狀表現為怕冷,皮膚乾燥少汗,粗厚、泛黃、發涼,毛發稀疏、乾枯,指甲脆、有裂紋,疲勞、嗜睡、記憶力差、智力減退、反應遲鈍,輕度貧血,體重增加。
2、特殊面容
甲減的症狀與治療方法是什麼?顏面蒼白而蠟黃,面部浮腫,目光呆滯,眼瞼松腫,表情淡漠,少言寡語,言則聲嘶,吐詞含混等,都可能是甲減的症狀。
3、內分泌系統
如果是女性患上甲減的話,月經就會失調,久病不治者亦可閉經。緊上腺皮質功能偏低,血和尿皮質醇降低。原發性甲減有時可同時伴有自身免疫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或一期糖尿病。
了解甲減的症狀與治療方法,一般情況下,常見甲減的治療方法有:
1、病因治療
如果患者的甲減病因可以去除,應進行病因治療,這是主要的甲減的治療方法。如缺碘性甲減應給予補碘。葯物導致的甲減,要減量或停用後,甲減可自行消失。下丘腦或垂體有腫瘤,在腫瘤切除術後,甲減可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等,此類甲減在原發病治癒後,甲減也會消失或者減弱。
2、中醫治療
中醫認為造成甲減的主要原因是陽氣虛衰,所以甲減的治療主要採用調配一些可以調肝理氣、改善機體氣血功能、養陰清虛熱、補充人體元氣、調節人體免疫力的中葯來進行治療,中醫治療將復雜的甲狀腺疾病和氣血、臟腑功能失調歸於平復。
3、甲狀腺激素替代治療
甲減的治療可以用甲狀腺激素來進行替代治療。這樣直接的補充甲狀腺素制劑,治療時間短,且治療效果明顯。而且持續服用適當的甲狀腺激素制劑,對患者病情的穩定是有利的。但患者在採用此種治療時應在醫生的建議下,合理選擇服用量和服用時間,不可自行的加量或者減量。
❹ 甲減了,全身浮腫,怎麼辦
低鉀血症的表現:四肢軟弱無力,軟癱,腱反射遲鈍或消失,嚴重者出現呼吸困難。神志淡漠,目光呆滯,嗜睡,神志不清。惡心,嘔吐,腹脹,腸麻痹。心悸,心律失常。
低鉀一般不會引起浮腫的,有幾種引起浮腫的情況供參考:
一般性浮腫的分類
浮腫常是心臟病、肝病、腎病,內分泌等疾病的信號,但有些浮腫並非是疾病的表現,而是一種生理反應。
特發性浮腫
有些20至40歲的女性,早晨起床後,眼瞼及顏面常出現輕度浮腫,下肢有凹陷性水腫或緊綳感.隨著活動,逐漸減輕消退.多數學者認為與神經精神因素及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有關。
反應性浮腫
有些人特別是高溫作業或身體較胖又不愛活動者,受環境高溫的影響,皮膚血管擴散,體液滲透並積聚於皮下組織,常在手,足等處發生浮腫.夏天過後,則自行消退.但每夏必發,反復多年.。
體位性浮腫
長時間站立,行走,下蹲或坐位,可因下肢血液迴流受阻,淤積造成浮腫,改變體位後一段時間,浮腫可自行減輕,消失.[1]
經前期浮腫
有些健康的女性在月經來潮前一周或半個月內,出現眼瞼,手背,腳踝甚至雙下肢輕度浮腫,以及煩躁,失眠,疲乏,頭痛等症狀.月經來潮時,浮腫及其他症狀可逐漸消退.[1]
葯物性浮腫
如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睾丸酮,雄性激素,胰島素,硫脲,甘草等葯物,可導致臉,手,足出現浮腫,停葯後浮腫會逐漸消退.
對上述浮腫不必擔心,更不必亂用葯。但如果是疾病所致浮腫,則需針對病情進行相應治療[1]
❺ 甲減為什麼要吃激素葯,醫生給我開了左甲狀腺素鈉片,和醋酸潑尼松片,對身體有沒有影響,感覺臉部浮腫。
您好!
你得了甲減,吃左甲狀腺素鈉片是必須的。因為甲減時甲狀腺產生的甲狀腺激素不夠身體所需要的,所以需要口服補充。而且左甲狀腺素鈉片基本上沒有副作用的,可以長期服用。
至於醋酸潑尼松片就不是甲減的必須用的葯物。可能是你甲減合並其他毛病,醫生才叫你服用醋酸潑尼松片,這個葯物是激素,會對身體產生影響,臉部浮腫就是其一。
你若只是單純的甲減,完全可以不吃醋酸潑尼松片的。
❻ 患有甲減,嗜睡,面部浮腫,脫發嚴重
甲狀腺功能減退性疾病,是因為激素分泌不足造成的目前多是採用服葯物替代激素療法,補充甲狀腺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