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面部護理 > 面部的九條經絡都叫什麼

面部的九條經絡都叫什麼

發布時間:2022-08-31 20:31:36

1. 面部有哪些經絡,分別是什麼作用

頭面乃諸陽之會,手三陽經和足三陽經在頭面部交會,還有任脈也上面部。具體的功能那就多了。

2. 通向面部的經絡有哪些

面部的經絡有:足陽明胃經,手陽明大腸經,任脈,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頭部又有經絡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督脈,陽蹺脈,陽維脈。其中任脈陰蹺脈,陽維脈,手太陽小腸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都分布在面頰部。

3. 臉部主要的穴位是什麼

臉部的主要穴位就是太陽穴,然後還有關於眼睛的幾個穴位,睛明穴,四白穴,魚腰穴等

4. 面部有多少條經絡,作用分別是

任督二脈,足陽明胃經,小腸經,大腸經,膀胱經,這些器官上的病,神智病,五官病,經絡所過,主治所及!

5. 面部刮痧的經絡穴位

頭部為諸陽之會,而面部則是十二條經絡中有六條手足三陽經經過,並有督脈所主。
其分布大致如下:
1、手足陽明經:正面眼睛以下大部分區域;
2、手足少陽經:耳部上下旁測區域;
3、手足太陽經:眉上額部及頭頂、後枕部。 常用穴位:(見圖15、16)
1、承漿(任):主治:癲狂、歪嘴、臉腫、牙痛、強壯身體、平衡內分泌、潤肌、對經期前後暗瘡有極佳的抑製作用。
2、大迎(胃):主治:發熱惡寒、面浮腫、眼閉不合、頸痛、瘰瘡等,對恢復面部光澤有直接充實作用。
3、頰車(胃):主治:歪嘴、牙關緊、牙痛、暗瘡、失音、臟躁、扁體炎症。有疏風活絡、止痛作用。
4、下關(胃):主治:耳鳴、耳聾、牙齒痛、重聽。能潤肌膚.消除暗瘡。
5、地倉(胃):主治:流口水、失音不語、腹腔痛胃院痛。流通經脈,扶正鎮痛,潤澤肌膚,消除眼袋。
6、顴(小腸):主治:目下部腫痛、三叉神經痛。眼瞼眨不止,有鎮痛鎮痙。抗皺消瘡、散瘀祛皺作用。
7、聽會(膽):主治:耳鳴、耳內流膿、下頷關節炎、牙痛、腮腫、疏經活絡、活躍面部細胞、開竅益聰。面色紅潤。
8、人中(督):主治:癲狂、昏迷、牙關緊閉。嘴歪、腰酸痛。強壯身體、對笑肌、面部表情肌有良好的連帶作用,消除皺紋好。
9、巨髎(胃):主治:口眼歪斜、目下眶部腫痛鼻塞、唇頰腫痛、三叉神經痛、本穴能貫通內外肌肉皮毛,修復受損細胞,改善暗瘡去除斑痕好。
10、聽宮(小腸):主治:耳聾、耳鳴、腹腔滿痛、通經絡、開耳竅、止痛、益聰令皮膚光澤。
11、迎香(小腸):主治:歪嘴、鼻痛、臉痛,消除眼袋、明目。
12、四白(胃):主治:頭痛、目眩、目赤腫痛、眼瞼瞬動不息、鼻炎等症。
13、上關(膽):主治:牙痛、偏頭痛、耳鳴、癲痛等。對肝膽型黃褐斑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14、睛明(膀胱):主治:青光眼。早期白內障、眼紅腫痛、迎風流淚。色盲。疏風泄熱,解毒明目作用。
15、承泣(胃):主治:夜盲、口眼歪斜、紅腫、淚泣症。消除眼袋油脂粒、開竅、明目。
16、球後(經外):主治:神經萎縮、青光眼、白內障、青少年近視等、本穴對消除黃褐斑、皺紋有顯著的疏絡作用。
17、瞳子髎(膽):主治:頭痛、目癢、角膜炎、三叉神經痛、口眼歪斜、青少年近視。疏散風熱、清頭明目消腫止痛作用,對上眼瞼紅腫,下眼瞼紅腫,下眼袋充脹起疏導作用。
18、攢竹(膀胱):主治:頭痛、目眩。消除眼部、額部抬頭皺紋、明目。對眼睛疲勞,上眼瞼浮腫有獨特療法。
19、魚腰(經外):主治:眼紅腫疼痛、面神經麻痹、前額痛等。對換膚後皮膚增厚症變紅或是用劣質化妝品敏感症,均有獨到的修復作用。
20、絲竹空(三焦):主治:頭痛、目眩、偏頭痛、消除額部皺紋、魚尾紋、潤澤肌膚、明目。
21、陽白(膽):主治:前額頭痛、目眩、迎風流淚、能消除額部皺紋、明目。
22、太陽(經外):主治:眼睛紅腫,頭痛、頭暈、神經衰弱、可消除疲勞、消熱解毒、清頭明目、醒腦、明目。
23、神庭(督):主治:心神煩亂、精神焦慮、頭痛、失眠、眩暈、驚恐、強身、防止衰老。
24、印堂(督):主治:前額痛、鼻部疾患、去皺紋,使皮膚光亮紅潤。
25、頭維(胃):主治:頭痛、目眩、目痛、增強體質、提神、醒腦。
26、曲鬢(膽);頷頰腫痛、頸項強痛不回顧、偏頭痛。
27、耳輪廓(反射區療法):強身健體、令肌膚回復彈性、白嫩。
28、翳風(三焦):主治:耳鳴、扁桃體炎、耳內濕癢、頰腫、牙痛、偏頭痛、疏風通絡、鎮痛等。
29、風池(三焦):主治:頭痛、腦疾患、眼病。精神病或神經系統的常用穴。對憂郁肝斑症有效。
30、百會(經外):主治:頭痛、眩暈、中風、昏迷、心煩、驚悸、健忘、精神病、子宮出血等症、清熱開竅、健腦寧神、回陽固脫、平肝息風。
面部刮痧手法
面部刮痧手法1、點:用魚形刮痧板的魚吻部或魚尾部在穴位上輕輕用力向下點壓。
面部刮痧手法2、扭:用魚形刮痧板的魚吻部進行螺旋式點扭穴位,順向或反向扭動。
面部刮痧手法3、刮:用魚形刮痧板魚腹的頭部棱面,沿經絡輕盈刮拭。
面部刮痧手法4、點叩:用魚形刮痧板的尾部點叩面部的七條經絡線。
面部刮痧手法5、按:用魚形刮痧板頭部的平面在穴位用力緩緩向下按壓。
面部刮痧手法6、揉:用魚形刮痧板頭部平面在穴位或經絡上,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揉動。
面部刮痧手法7、托:用魚形刮痧板的頭部的平面,用力向上提托肌肉。
面部刮痧手法8、放氣:用魚型刮痧板頭部的平面,按揉後拖至同一條經絡線上的下一個穴位上松板放氣。
面部刮痧手法9、摩游:用魚形刮痧板的魚腹棱面在穴位或經絡進行輕、柔、慢的游游弋滑動

6. 十二條經脈的名稱都是什麼

手三陰經(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手三陽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足三陽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足三陰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

其方向和聯系規律如下:手之三陰經從胸走手,在手指末端交手三陽經;手之三陽經從手走頭,在頭面部交足三陽經;足之三陽經從頭走足,在足趾末端交足三陰經;足之三陰經從足走腹,在胸腹腔交手三陰經。

十二經脈的內外關系是手、腳的三陰三陽通過不同的經絡相互溝通,形成六對"表裡相合"關系。其中,足太陽與足少陰為表裡,足少陽與足厥陰為表裡,足陽明與足太陰為表裡。手太陽和手少陰在表面內,手少陽和手厥陰在表裡,手陽明和手太陰在表裡。


(6)面部的九條經絡都叫什麼擴展閱讀:

十二經脈的屬絡關系:

十二經脈與體內臟腑相通,其中陰經屬於臟腑,陽經屬於臟腑,一臟配一腑,一陰配一陽,形成了臟腑陰陽表裡屬絡關系。即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相表裡。

足太陰脾經與足陽明胃經相表裡,足厥陰肝經與足少陽膽經相表裡,足少陰腎經與足太陽膀胱經相表裡。內外經絡在生理上密切相關,在病理上相互影響,在治療上相互為用。

7. 面部有哪些經絡

頭部的經絡主要有三陽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它們的循行方向均由頭部經過軀幹部、下肢外側抵止於足部。手陽明大腸經、手太陽小腸經和手少陽三焦經的總稱。手之三陽,從手走頭。和任脈和督脈

8. 頭部九條經絡是哪九條

頭部九條經絡分別是:任脈、督脈、足陽明胃經、 足少陽膽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明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手足癢膀胱經。

頭部的經絡主要有三陽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它們的循行方向均由頭部經過軀幹部、下肢外側抵止於足部。

手陽明大腸經、手太陽小腸經和手少陽三焦經的總稱。手之三陽,從手走頭,和任脈和督脈。頭部由顱和面部兩部分組成,顱內包含腦,面部有眼,耳,鼻,舌等感覺器官和消化系統的起始部位是嘴。

(8)面部的九條經絡都叫什麼擴展閱讀:

人體中的十二條經脈,皆上會於頭部,而且頭部上還匯集了眾多的穴位,這些穴位與經脈聯系在一起,起到了運行氣血、濡養全身、抗禦外邪、溝通表裡上下的作用。

系統組成

經絡包括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十二經別、十五絡脈等。十二經脈是經絡的主幹,「內藏於府藏(臟腑),外絡於支節」(【靈樞·海論】)。

十二經別是十二經脈在胸腹及頭部的內行支脈。奇經八脈具有特殊分布和一定的作用。十五絡脈是指人體十二經脈加上軀干前的任脈、軀干後的督脈各自別出的一絡和軀干側的脾之大絡,共十五條。

十二經脈按其循行順序分別成為: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和足厥陰肝經。十二經脈是經絡系統的主體,所以稱其為「正經」。

循行走向

循行走向是:手三陰經從胸走手,手三陽經從手走頭,足三陽經從頭走足,足三陰經從足走腹(胸)。正如 《靈樞·逆順肥瘦》所載:「手之三陰從藏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

十二經脈的分布和表裡關系

一. 十二經脈的分布規律

十二經脈在體表的分布是有一定規律的。具體從以下三方面敘述。

頭面部:手三陽經止於頭面,足三陽經起於頭面,手三陽經與足三陽經在頭面部交接,所以說:「頭為諸陽之會」。

十二經脈在頭面部分布的特點是:手足陽明經分布於面額部;手太陽經分布於面頰部;手足少陽經分布於耳顳部;足太陽經分布於頭頂、枕項部。另外,足厥陰經也循行至頂部。

十二經脈在頭面部的分布規律是:陽明在前,少陽在側,太陽在後。

軀幹部:十二經脈在軀幹部分布的一般規律是:足三陰與足陽明經分布在胸、腹部(前),手三陽與足太陽經分布在肩胛、背、腰部(後),手三陰、足少陽與足厥陰經分布在腋、脅、側腹部(側)。

十二經脈在四肢分布的一般規律是:陰經分布在四肢的內側面,陽經分布在外側面。在小腿下半部和足背部,肝經在前,脾經在中線。至內躁八寸處交又之後,脾經在前,肝經在中線。

二. 十二經脈的表裡關系

手足三陰、三陽十二經脈,通過經別和別絡相互溝通,組成六對,「表裡相合」關系,即「足太陽與少陰為表裡,少陽與厥陰為表裡,陽明與太陰為表裡,是足之陰陽也。手太陽與少陰為表裡,少陽與心主(手厥陰心包經)為表裡,陽明與太陰為表裡,是手之陰陽也。」

互為表裡的兩經,分別循行於四肢內外側的相對位置,並在四肢末端交接;又分別絡屬於相為表裡的臟腑,從而構成了臟腑陰陽表裡相合關系。

十二經脈的表裡關系, 不僅由於相互表裡的兩經的銜接而加強了聯系,而且由於相互絡屬於同一臟腑,因而使互為表裡的一臟一腑在生理功能上互相配合,在病理上可相互影響。在治療 上,相互表裡的兩經的腧穴經常交叉。

9. 面部九條經絡有哪些

1.任脈:(會陰開始,止於人中附近)主婦科和月經。如果任脈不通,會引起月經量過多或過少,容易感染婦科疾病,反映在面部就是暗黃無光澤長色斑。
2.督脈:(尾椎骨穿過百匯穴,止於人中附近)主氣。如果督脈不通會引起肩周炎頸椎病腰膝酸軟,反應到面部就會毛孔粗大,蠟黃。無彈性。
3.膀胱經:(從腳底到環跳穴止於眼底睛明穴)如果不通會出現尿頻尿急渾身無力,反應到面部就會有黑眼圈眼袋。
4.膽經:(人體最熱的一條經)表現為太陽穴青筋外露,容易脾氣爆燥,肝氣郁結,引起乳腺增生。膽經主人的思維能力,不通的話,還會影響我們的記憶力,引起偏頭痛,反應到面部就是眼尾長色斑,額角青筋暴露。
5.胃經:(止於眼底的承泣穴),四白穴又稱美容穴。胃經不通會出現消化不良的現象,反應到面部會出現面部肌肉鬆弛無彈性發黃無光澤,反映到眼部就是眼袋突出。
6.大腸經:(主排泄)便秘.口臭或者便溏。肺和大腸相表裡,肺主皮毛,反映到頭面部就是毛發乾枯,皮膚粗糙,蒼白無血色。
7.小腸經:(主吸收)不通會引起心慌胸悶,會使人過胖過瘦,面部會使人眉心長痘。
8.三焦經:(主氣)不通會偏頭痛、頭暈耳鳴、上熱下寒;手足怕冷、倦怠易怒;皮膚容易過敏;肌肉關節酸痛無力、食慾不振。
9.肝經大絡:(主解毒)肝經不通會引起眼睛干澀,解毒功能差,月經量少,脾氣急躁,反映到面部引起長斑,面色暗黃。

閱讀全文

與面部的九條經絡都叫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次燕窩要多少克 瀏覽:1098
面部血管瘤怎麼治不留疤 瀏覽:1926
yamii膠原蛋白怎麼吃 瀏覽:1351
貴陽祛斑哪個好先薦利美康 瀏覽:1283
和田玉戈壁料沒油性怎麼辦 瀏覽:896
鵝耳朵凍瘡塗什麼精油 瀏覽:1913
燕窩有什麼不好的副作用嗎 瀏覽:885
皮膚使用爽膚水有什麼好處 瀏覽:1257
漂白燕窩燉不爛怎麼辦 瀏覽:1428
燕窩跟什麼吃最好 瀏覽:1666
容易長痘痘油皮怎麼可以做美白 瀏覽:1493
醫院和美容院哪個祛斑好 瀏覽:1655
山羊奶面膜與龍血精華面膜哪個好 瀏覽:1707
學生干皮適合什麼面霜 瀏覽:1481
生薑和什麼一起煮能祛斑 瀏覽:1335
兩三個月的寶寶選面霜怎麼選 瀏覽:1552
嘴巴上和下面長痘怎麼治 瀏覽:1655
南京醫院激光祛痘印多少錢 瀏覽:989
燕窩每天多少毫升合適 瀏覽:1592
膠原蛋白肽分子量多少利於吸收 瀏覽: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