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分布於面部皮膚的感覺神經是
三叉神經內側圖三叉神經(n.trigminus)為混合神經,是第5對腦神經,也是面部最粗大的神經,含有一般軀體感覺和特殊內臟運動兩種纖維。支配臉部、口腔、鼻腔的感覺和咀嚼肌的運動,並將頭部的感覺訊息傳送至大腦。三叉神經由眼支(第一支)、上頜支(第二支)和下頜支(第三支)匯合而成,分別支配眼裂以上、眼裂和口裂之間、口裂以下的感覺和咀嚼肌收縮。自三叉神經結向前發出三支由周圍突組成的三條大的分支,至內向外依次為眼神經、上頜神經及下頜神經。眼神經眼神經(n.ophthalmicus)在三支中最小,只含有一般軀體感覺纖維,眼神經向前進入海綿竇外側壁,經眶上裂入眶,分布於額頂部、上瞼和鼻背皮膚,以及眼球、淚腺、結膜和部分鼻腔粘膜)。(1)淚腺神經細小,沿眶外側壁、外直肌上緣前行至淚腺分布於淚腺和上瞼的皮膚。(2)額神經較粗大,位於上瞼提肌的上方,分2~3支,其中眶上神經較大,經眶上切跡,分支分布於額頂部皮膚。(3)鼻睫神經在上直肌的深面,越過視神經上方達眶內側壁。此神經分出許多分支,分別分布於眼球、蝶竇、篩竇、下瞼、淚囊、鼻腔粘膜和鼻背皮膚。上頜神經上頜神經(n.maxillaris)也是一般軀體感覺神經,自三叉神經節發出後,立即進入海綿竇外側壁,之後經圓孔出顱,進入翼齶窩,再經眶下裂入眶,續為眶下神經。上頜神經分支分布於上頜各牙、牙齦、上頜竇、鼻腔和口腔的粘膜以及瞼裂間的面部皮膚以及部分硬腦膜。(1)眶下神經為上頜神經的終支,通過眶下溝、眶下管、出眶下孔至面部,分為數支分布於下瞼、鼻翼和上唇的皮膚。(2)顴神經在翼齶窩內發出,經眶下裂入眶,穿眶外側壁至面部,分支分布於顴、顳部皮膚。顴神經在行程中發出由副交感節後神經纖維組成的小支與淚腺神經吻合,此支進入淚腺,控制淚腺分泌。(3)上牙槽神經分為上牙槽前、中、後支。後支有2~3支,在翼齶窩內自上頜神經發出後,穿上頜骨體後面進入骨質。上牙槽前、中支從眶下神經分出,三支在上頜牙槽骨質內吻合,形成上牙叢,分支分布於上頜竇,上頜各牙和牙齦。(4)翼齶神經也稱神經節支,為2~3條神經分支,從上頜神經主幹行經翼齶窩上方的一段發出,向下連於翼齶神經節,後分布於齶部和鼻腔的粘膜以及齶扁桃體。下頜神經下頜神經(n.mandibularis)為混合神經,是三支中最粗大的分支。自三叉神經節發出後,經卵圓孔出顱腔達顳下窩,立即分為許多支。其中特殊內臟運動纖維支配咀嚼肌。一般軀體感覺纖維分布於下頜各牙、牙齦、舌前2/3和口腔底粘膜以及耳顳區和口裂以下的面部皮膚。(1)耳顳神經以兩根起始,向後包繞腦膜中動脈後合成一干,穿入腮腺實質內,與顳淺動脈伴行,向上分支布於耳廓前面和顳區皮膚以及腮腺。(2)頰神經沿頰肌外面前行,穿此肌後分布於頰粘膜以及頰區直至口角的皮膚。(3)舌神經在下牙槽神經的前方,經翼外肌深面下行,途中有面神經的鼓索從後方加入此神經。此後越過翼內肌淺面到達下頜下腺的上方,再沿舌骨舌肌的表面行至舌尖。舌神經分支分布於口腔底和舌前2/3的粘膜,接受一般軀體感覺的刺激。(4)下牙槽神經為混合神經,含一般軀體感覺纖維和特殊內臟運動纖維。下牙槽神經在舌神經的後方,沿翼內肌的外側面下行,其中的特殊內臟運動纖維分出分支,支配下頜舌骨肌和二腹肌前腹。一般軀體感覺纖維經下頜孔入下頜管。在下頜管內分支構成下牙叢,分支分布於下頜各牙和牙齦。其終支自頦孔穿出稱頦神經,分布於頦部及下唇的皮膚和粘膜。(5)咀嚼肌神經為特殊內臟運動神經,分數支支配所有咀嚼肌。
② 面部皮膚感覺由什麼神經支配
面部神經即第七對腦神經。由感覺、運動和副交感神經纖維組成,分別管理舌的味覺,面部表情肌運動及支配舌下腺、下頜下腺和淚腺的分泌。
③ 三叉神經在人體哪個位置
三叉神經:是腦部第五對顱內神經,是管理面部、口腔等部位的感覺和運動混合性神經。 三叉神經又分為粗的感覺神經根和較細的運動感覺神經根。 感覺神經主要分布於面部的皮膚、口腔、鼻腔、鼻旁竇的黏膜和牙齒、腦膜等處。 運動纖維主要支配三叉神經分為三支,在面部的分布區域以眼角和口角為界。 三叉神經是主要支持面部感覺的神經,一旦三叉神經受損可能導致面癱、面部麻木等情況發生。 如:微血管減壓術、伽馬刀等治療可能會損傷三叉神經功能。
④ 面部皮膚感覺由哪些神經傳導
三叉神經,迷走神經,舌咽神經
⑤ 面部有多少神經
哭和笑都是帶動臉部三叉神經和面部神經神經! 臉部有三叉神經和面部神經。三叉神經屬於疼痛、溫暖、寒冷的感覺神經系,如果三叉神經受到侵襲時,臉部就會感到被剃刀割破或被針刺、或用刀扎身體那樣的疼痛。 三叉神經第一枝是眼神經,第二枝是上顎神經,第三枝是下顎神經,其中以第三枝疼痛表情情形最多。 面部神經是支配臉部運動的神經,當它被侵襲時,會表現出宛如吐水、無法閉目般不自然的表情,但疼痛感卻比一般嚴重。臉部疼痛大都由於三叉神經痛感冒、流行性感冒、梅毒等所引起;更年期的女性也時常會疼痛,但是疼痛原因不明。 臉部皮膚與身體皮膚不同。臉部之所以能呈現快樂、悲哀的表情,這是由於使臉部肌肉收縮的面部神經的作用,使得皮膚收縮。臉部刺痛的話,是由於面部神經機能過高的緣故。
⑥ 傳導頭面部皮膚感覺的神經主要是
皮膚的神經是指分布在皮膚中的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感覺神經來自腦脊神經,為傳入神經。運動神經來自交感神經的節後纖維,為傳出神經。皮膚的神經支配呈節段性,但相鄰節段間有部分重疊。感覺神經纖維使皮膚能感受觸覺、溫覺、冷覺、痛覺和壓覺。運動神經纖維主要分布於皮膚附屬器周圍,支配肌肉活動。
⑦ 十二對腦神經的名稱,性質和主要分布
嗅神經、視神經、動眼神經、滑車神經、三叉神經、外展神經、面神經、位聽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副神經、舌下神經
1、嗅神經:轉導嗅覺沖動,由上鼻甲及鼻中隔上部粘膜內嗅細胞的中樞突聚集成15~20條嗅絲,穿過篩板入顱前窩,連於大腦腹側的嗅球。
2、視神經:傳導視覺沖動,起於眼球視網膜,由眶內經視神經管入顱中窩,續於視交叉。
3、動眼神經:為運動神經,自中腦腹側離腦,穿硬腦膜入海綿竇外側壁繼續前行,經眶上裂入眶動眼神經含一般體軀和一般內臟運動纖維。前者支配大部分眼外肌,後者即動眼神經的副交感節前纖維,至眶內睫狀神經節,節細胞發起之節後纖維至眼球,支配瞳孔括約肌和睫狀肌。
4、滑車神經:為軀體運動神經於中腦背側前髓帆處出腦,繞大腦腳向前穿入海綿竇外側壁,在動眼神經下方繼續前行,經動眼神經外上方穿眶上裂入眶,支配上斜肌。滑車神經和動眼神經亦含本體感覺纖維。
5、三叉神經:為腦神經之最大者,是頭面部主要的感覺神經,也是咀嚼肌的運動神經。軀體感覺纖維大部分起源於三叉神經節。
6、展神經:是軀體運動神經,於腦橋延髓之間正中線兩旁離腦,在鞍背外側方穿硬腦膜進入海綿竇內,在頸內動脈外側行向前出海綿竇,繼而經眶上裂內端入眶,至外直肌。
7、面神經:是混合神經,於延髓腦橋溝的外側部附於腦,經內耳門入內耳道,穿過顳骨岩部骨質內彎曲的面神經管,最後出莖乳孔離顱。
8、位聽神經:由傳導位置平衡感覺沖動的前庭神經和傳導聽覺沖動的蝸神經組成。前庭神經節位於內耳道底。蝸神經節位於內耳蝸軸螺旋管內。兩神經從內耳道底起始,經延髓腦橋外側端,面神經的外側入腦。
9、舌咽神經:是混合神經,由連於延髓外側面的許多根絲集合成神經,經頸靜脈孔出顱腔。
10、迷走神經:是混合神經,在舌咽神經的下方由許多附於延髓的根絲集合成干。經頸靜脈孔顱腔。
11、副神經:是特殊內臟運動神經,由延髓根和脊髓根構成。
12、舌下神經:是軀體運動神經,由延髓外側溝離腦,經舌下神經管出顱腔。舌下神經支配舌肌。
(7)面部的感覺神經是什麼神經擴展閱讀
三叉神經節位於顳骨岩部尖端的三叉神經壓跡處,由節的前外緣分出3大支:
(1)眼神經:是感覺神經,最小哦,向前穿入海綿竇外側壁,居滑車神經下方,繼經眶上裂入眶。
(2)上頜神經:較大,亦為感覺神經,向前穿入海綿竇外側壁下部,繼水平向前,經圓孔出顱腔進入翼齶窩,再由眶下裂入眶,續為眶下神經。
(3)下頜神經:最大,為混合神經,經卵圓孔至顳下窩。
面神經含:(1)特殊內臟傳出纖維主要支配表情肌;(2)一般內臟傳出纖維;(3)特殊內臟傳入纖維;(4)一般內臟傳入纖維;(5)一般軀體感覺纖維。
舌咽神經含: (1)特殊內臟傳出纖維支配咽肌和喉肌;(2)一般內臟傳出纖維分布於腮腺;(3)特殊內臟傳入纖維(味覺);(4)一般內臟傳入纖維;(5)一般軀體感覺纖維分布於耳甲和外耳道部分皮膚。
迷走神經含:(1)特殊內臟傳出纖維支配咽縮肌和頸突咽肌;(2)一般內臟傳出纖維分布於腮腺;(3)特殊內臟傳入纖維(味覺);(4)一般內臟傳入纖維;(5)一般軀體感覺纖維分布於耳甲和外耳道部分皮膚。
參考資料網路——腦神經
⑧ 管理面部感覺的神經是什麼
答案:三叉神經
管理面部感覺的腦神經主要是
A.副神經 B.面神經 C.舌咽神經 D.迷走神經 E.三叉神經
選擇E
⑨ 三叉神經是什麼原發性三叉神經痛有什麼特點三叉神經痛的病因有哪些
三叉神經是一對從大腦中發出的腦神經,主要分布在面部,左右對稱,分為三種。自上而下分別稱為:眼支(眼神經)、上頜支(上頜神經)、下頜支(下頜神經),分別負責疼痛、溫度、觸摸、壓力、三叉神經。三叉神經主要由大量的感覺神經組成,它們可以將感覺信號傳遞給大腦,第三種是下頜支內,以及控制咀嚼肌運動的運動纖維。
精神壓力。許多三叉神經痛患者在發病前都經歷過一些生活事件,如離婚、親屬死亡、工作變動、家庭關系不和諧等,因此精神壓力可能是一個原因。對於有三叉神經痛的患者來說,過度的精神壓力也會加重症狀。腫瘤。大腦中的一些原發腫瘤或轉移腫瘤也會生長和壓迫三叉神經。免疫因素。免疫因素越來越重視神經痛的作用,基因、情緒和精神壓力會影響人體的免疫功能。
⑩ 臉皮發麻是怎麼回事
有很多原因都可以導致臉皮發麻,最有可能是面癱所引發的。可以進行針灸治療。一定要到正規的專業醫院,請專業醫生來檢查,確診,另外,治療過程中要多注意休息,保持情緒的穩定,減輕心理壓力,不抽煙,不熬夜,不喝酒,注意加強營養,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身體勞累和精神刺激。臉發麻是怎麼了?臉上的感覺神經是三叉神經,三叉神經痛是經常發生的,臉發麻也是三叉神經的病變表現。有可能是周緣性的改變,也可能是三叉神經走行過程中的病變表現,也可能是在腦干裡面的三叉神經脊髓束核出現了問題引起臉部發麻。總之,一旦出現臉部發麻應當請神經科的專業醫師進行診治,這是非常專業性的問題,必須由專業的醫師進行檢查、診斷才有好的治療措施。冬天天氣寒冷引起皮膚的循環改變也可以出現發麻,但是它有季節性,而且溫暖後或者做臉按摩以後會很快恢復,和三叉神經的病變不可同日而語。臉皮發麻是因為支配臉部的感覺神經出了問題,主管面部感覺的神經叫做三叉神經,三叉神經從腦部發出來之後分為三個分支,也就是三個叉,分別是眼支、上頜支、下頜支。臉部發麻有可能是三叉神經的這些分支出了問題,比如三叉神經通路上某個部位受到損傷或者是受到了病毒感染,都有可能出現臉皮發麻。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情況是支配三叉神經核,也就是腦子里邊出了問題,包括腦乾和大腦。它會導致感覺的傳導障礙,所以也會出現面部的麻木,其中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腦血管病,包括腦梗或者腦出血,腦梗或腦出血以後也會出現面部麻木的感覺。除了這些病理性的因素,一些功能性因素也會引起臉皮發麻,比如休息不好、過度的疲勞、情緒緊張等也會出現同樣的症狀。如果是突然出現的面部麻木,或者是面部麻木的症狀持續存在,一直不好,我們就要引起高度重視,要及時到醫院的神經內科就診,鑒別原因,然後給予相對應的治療。可能是面癱,本病常急性發作,常在早上起床時,發現一側面部肌肉板滯,口角下垂歪向一側,部分患者初起時有耳後疼痛,還可出現患側舌前2/3味覺減退或消失等症.本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無明顯的季節性,以一側面部發病為多見.有很多的原因都會導致面部麻木,首先考慮到的是腦部病變,其次可能是局部神經麻痹等。到醫院里去拍個腦部CT,明確一下,如果沒有明顯的問題,可以針灸堅持治療,效果還是不錯的。
患者突然間感覺臉發麻可能是因為過度勞累,或者精神過度緊張導致的,患者可以休息,過一會兒患者的病情就會好轉。如果是單側顏面部的麻木,考慮是末梢神經炎引起的,患者要注意觀察是否存在鼓腮漏氣、鼻唇溝、額紋變淺、舌前2/3的感覺減退、耳後疼痛,如果有這些方面的問題考慮是周圍性面神經炎導致的,可能是因為受涼、受風或者帶狀皰疹病毒導致的。突然間半邊臉發麻如果伴有肢體麻木,考慮可能是腦血管疾病導致的,病變的部位可以定位在對側的丘腦,屬於腦梗死或者腦缺血問題引起的,需要及時就診並進行檢查,明確病因以後對症治療。兩邊臉發麻常見病因有三叉神經損傷、腦血管疾病、顱腦腫瘤、周圍神經損傷,如吉蘭-巴雷綜合征等。
兩邊臉發麻為臉部神經淺感覺減退,如受涼、病毒感染所致三叉神經炎可引起所支配面部區域麻木,發病期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受涼等病毒感染病史,積極抗感染、營養周圍神經治療後可好轉;腦血管疾病如因腦部供血不足引起腦梗死、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導致面部感覺中樞或感覺傳導通路受損,引起面部麻木,常伴有其他神經功能缺損症狀,行頭顱CT或MRI進行診斷及鑒別診斷;顱腦腫瘤壓迫神經可引起面部發麻,可伴有其他神經受壓症狀,行頭顱CT或MRI進行診斷及鑒別診斷。周圍神經損傷,如吉蘭-巴雷綜合征,病前1~3周常有呼吸道或胃腸道感染症狀或疫苗接種史。可有肢體對稱性遲緩性肌無力,多有肢體感覺異常如燒灼感、麻木、刺痛和不適感等,腦神經受累以雙側面神經麻痹最常見,可有三叉神經癱瘓引起面部發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