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癤腫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眾所周知,人體的皮膚表露於表面。如果皮膚出現皮膚病,不但影響美觀,還給患者朋友們帶來極大的痛苦。比如皮膚長化膿性小痘痘,紅腫並且疼痛,不能去抓,又不能碰水。但是,注意飲食忌口,一般會隨著時間逐漸消失。很多人認為這是癤子造成的,那麼,癤子是什麼呢?
一、癤子
癤子稱癤或者癤病,多見於青少年,通常是因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造成的。化膿性毛囊或者毛囊深處組織感染就是癤子,其周圍相鄰的多個毛囊發生感染,跟癤子融合叫做癰,患者去外科檢查就診。
二、長癤子的病因
通常來說,多見的癤子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而成。如果人體肛門或者生殖器部反復長癤子,可繼發於厭氧菌感染。一般人體長期存在金黃色葡萄球菌,就容易出現癤子,多以糖尿病患者、胖人常見、不注意皮膚衛生、免疫力差的人為常見。
三、癤子的表現症狀
長癤子開始是出現紅腫,並且有痛感的小痘痘。隨著發展,會慢慢變大,直到鼓起來成錐子的外形。幾日後,癤子的痘痘中間部會因組織壞死逐漸軟下來。這個時候呈現的是白色偏黃的膿栓,隨即紅腫以及疼痛會嚴重。過幾日後,膿栓也會逐漸減輕並且有膿液滲出,這個時候癤子會慢慢的自愈。
癤子一般沒有明顯的全身症狀表現,但是,如果癤子出現在人體血液豐富的位置,可出現抵抗力下降,還會出現發燒、頭疼、怕冷、食慾不佳等表現。如果是面部三角區的上唇周圍以及鼻部長癤,則千萬不要弄破。一旦感染,可能造成化膿性海綿狀靜脈竇炎,表麵皮膚會出現硬結,並且紅腫疼痛、頭痛、高燒,嚴重的話會昏厥危及生命,要引起重視。
當然,治療癤子也是關鍵。對於初期的癤子,可以用抗生素葯膏來治療。如果有膿可抹石炭酸,按醫囑口服葯物治療,建議不要弄破,避免感染。平時要保持皮膚毛孔暢通,每天按時洗澡,選擇無刺激的洗劑清洗皮膚。
2. 臉上長癤子應該怎麼辦
癤子,夏天尤其多見,俗稱「暑癤」。中醫認為是毒侵入皮膚而發病,屬於瘡瘍熱證,所以又稱「熱癤」。細小如釘而反應較重的癤子,則稱為「疔瘡」。癤子隨處都可發生,以頭、面、頸、背、臀等處最為多見;疔瘡主要見於顏面及手指、足趾。 癤子初起時如黃豆大或梅子大,發紅,發熱,又腫又痛,逐漸向四周擴大。數天後,在中央出現一個黃白色的小膿頭,潰破出膿後就逐漸癒合。但是往往這里好了那裡又發,頑固難愈;特別是當病人正氣虛弱,或擠壓癤子,還會引起「瘡瘍內陷」,「疔毒走黃」,也就是敗血症。所以,不能忽視對癤子的預防和治療。 預防癤子要注意皮膚的清潔衛生,否則葡萄球菌侵入毛囊、皮膚腺及皮下組織,就會化膿而發病。 用野菊花、金銀花、蒲公英、綠豆衣各12克、甘草6克,煎水代茶飲用,也有助於預防癤子的發生。在暑天也可以少量服用六神丸。 一旦發生癤子,宜內外兼治。內服清熱解毒中葯,可用金銀花、連翹、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馬齒莧各15克水煎服用。 外敷清熱解毒中葯,可用新鮮馬齒莧60克,或用蒲公英60克,或用敗醬草60克,或用芙蓉花嫩葉60克,加少許食鹽,搗爛,外敷患處,每日換2~4次,對尚未化膿的效果較好。已經化膿的,須癤腫成熟潰破,膿液流出,才能逐漸癒合。
採納哦
3. 臉上長了紅腫的硬包,好像是癤腫,怎麼治療呀
癤腫是以細菌感染為突出表現的皮損,從而使毛囊和它周圍的軟組織發生急性感染性炎症的情況。這種情況在自己處理時,先清潔皮膚表面,然後塗抹莫匹羅星軟膏進行抗菌消炎,從而有助於局部感染的緩解。如果是比較嚴重的癤腫還是建議及時就醫哦。
4. 臉上長火癤子怎麼辦
癤子是指發生在肌膚淺表部位感受火毒,致局部紅腫、熱痛為主要表現的急性化膿性疾病。可分有頭癤、無頭癤、螻蛄癤、癤病等。其特點是色紅、灼熱、疼痛,突起根淺、腫勢局限,范圍多在3厘米左右,易膿、易潰、易斂。相當於西醫的癤、頭皮穿鑿性膿腫、癤病等。癤子,中醫認為是熱毒侵入皮膚而發病,屬於瘡瘍熱證,所以又稱「熱癤」。細小如釘而反應較重的癤子,則稱為「疔瘡」。癤子以頭、面、頸、背、臀等處最為多見;疔瘡主要見於顏面及手指、足趾。癤子雖小,但也不可忽視對它的預防和治療。 方法/步驟 1、早期促使炎症消退 紅腫階段可選用熱敷、超短波、紅外線等理療措施,也可敷貼加油調成糊狀的中葯金黃散、玉露散或魚石脂軟膏。 2、局部化膿時急躁排膿 癤頂見膿點或有波動感時用石炭酸點塗膿點或用針頭將膿栓剔出,或作切開引流,禁忌擠壓。出膿後輔以呋喃西林、濕紗條或以化腐生肌的中葯膏,直至病變消退。 3、抗菌治療 若有發熱、頭痛、全身不適等全身症狀,面部癤或並發急性淋巴結炎、淋巴管炎時,可選用青黴素或復方磺胺甲惡唑等抗菌葯物治療,或用清熱解毒中葯方劑等。有糖尿病者給予降糖葯物或胰島素等相應治療措施。對頑固性患者可注射丙種球蛋白、自家菌苗或多價葡萄球菌菌苗。 4、對於外耳道、鼻、上唇部的癤子不可切開,更不要擠壓,以防感染擴散蔓延。 5、中葯治療 一旦發生癤子,宜內外兼治。內服清熱解毒中葯,可用金銀花、連翹、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馬齒莧各15克,水煎服用。外敷清熱解毒中葯,可用新鮮馬齒莧60克,或用蒲公英60克,或用敗醬草60克,或用芙蓉花嫩葉60克,加少許食鹽,搗爛,外敷患處,每日換葯2~4次,對尚未化膿的癤子效果較好。已經化膿的,必須讓癤子成熟潰破,膿液流出,才能逐漸癒合。也可以用新鮮的柏樹葉搗爛,叫雞蛋清和成糊,敷在患處。
5. 什麼是癤癤是由什麼引起的
癤是一個毛囊及其所屬皮脂腺的急性化膿性感染,常擴展到皮下組織。 致病菌大多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人體皮膚的毛囊和皮脂腺通常都有細菌到磨擦和刺激,都可導致癤的發生。癤常發生於毛囊和皮脂腺豐富的部位,如頸、頭、面部、背部、腋部、腹股溝部及會陰部和小腿。多個癤同時或反復發生在身體各部,稱為癤病。常見於營養不良的小兒或糖尿病病人。 預防 注意皮膚清潔,特別是在盛夏,要勤洗澡、洗頭、理發、勤換衣服、剪指甲,幼兒尤應注意。用金銀花、野菊花煎湯代茶喝。癤周圍皮膚應保持清潔,並用70%酒精塗抹,以防止感染擴散到附近的毛囊。 治療措施 對炎症結節可用熱敷或物理療法(透熱、紅外線或超短波),亦可外敷魚石脂軟膏、紅膏葯或金黃膏。已有膿頭時,可在其頂部點塗石炭酸。有波動時,應及早切開引流。對未成熟的癤,不應俐意擠壓,以免引起感染擴散。 面部癤,有全身症狀的癤和癤病,應給予磺胺葯或抗生素。並注意休息,補充維生素,適當增加營養。
希望採納
6. 臉上長了癤腫要怎麼辦
1.如果是比較小的癤腫,可以先用酒精外塗進行消毒,在每天睡前塗抹如意金黃散可以使膿液排出,如意金黃散具有消腫排膿的功效。另外,外用清熱解毒的葯粉,如金銀花、綠豆粉等。2.口服具有清熱解毒的葯物,如牛黃解毒片來清除體內熱毒。3.如果癤腫的面積比較大,就要及時到正規的醫院進行就診治療,及時排膿,否則可能會導致病情惡化。
7. 癤子是什麼
建議:對於這個問題你一定要了解重視,關於你請問的這個問題為你解答如下:1.注意皮膚衛生,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酒類,最好不多吃甜食。千萬不要用擠捏的方法去排膿。尤其是面部和上唇的癤子。對於反復發作的癤病,要尋找潛在的因素,消除體內感染病灶。檢查有無貧血和糖尿病等情況,一旦發現要及時治療。 2.抗生素的注射和內服。早期應用足量抗生素。4.早期的癤子不能切開引流。成熟的癤子已化膿變軟者,可切開排膿。但面部和上唇的癤子千萬不要擠壓和隨意切開。未成膿者,可每日外用純魚石脂,或魚石脂硫磺泥膏,可促進炎症消退。 5.可進行紫外線、紅外線、超短波照射,緩解炎症。
8. 我的臉上老長癤子怎麼回事
(一)切忌手擠癤子!!!
癤子是因皮脂腺中有化膿細菌侵入,導致身體的免疫細胞在局部積累從而出現的局部組織炎症反應。由於化膿菌使一部分細胞壞死形成膿液,其外有免疫細胞包裹,加上周圍組織液和抗體從血管中滲出參與反應,局部的細菌無法繼續擴散到周圍組織中,所以化膿都局限在局部。待到癤子自然破裂,膿汁會自然排出以後,皮膚再生並癒合。
如果用手擠癤子,化膿灶周圍的保護層被破壞了,細菌便擴散到周圍組織中,在更大范圍內引發炎症。如果細菌被「擠」進血管,能隨血流播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或者在血中生長繁殖,導致敗血症。可見,癤子是不能擠的。
如果癤子長在臉上或口唇上,就更不能亂擠。因為從嘴角到鼻根部,在醫學上稱為「危險三角」,此處的血管與顱內血管相通。如果擠長在危險三角內的癤子時細菌進入血管,就有引起顱內感染、海綿竇栓塞的可能,會危及生命。
(二)少吃油膩,飲食要清淡,多吃綠色蔬菜,大便保持通暢。
(三)多洗臉,用溫水。每天3~4次。對癤子很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