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熱敷臉對臉與什麼好處
熱敷臉能夠促進臉部的血液循環,使臉部細胞得到滋潤,可以有效的幫助肌膚放鬆、打開毛孔,使清潔更有效。使皮膚變得光滑、潔白,臉部更有光澤。另外,熱敷臉還有消腫化瘀的作用。
熱敷臉的正確做法:
把臉洗干凈,再將一條毛巾折成條狀,浸在37—39攝氏度的熱水中一兩分鍾,再敷在臉上或脖子上。敷臉以後一定要塗上收縮水,不然的話,毛孔就會變大啊!至於說多長時間敷一次,依個人情形而定。
注意事項:
熱敷臉的方法適用於各種膚質的人,水溫要因膚質而異。
1、油性肌膚的人,水溫最好和人體體溫保持一致。水溫過高,會使毛孔過度擴張,皮膚上的污垢、油脂會被倒吸回去,導致皮膚感染炎症。
2、乾性肌膚的人,水溫可以稍高,但不要超過40度。
3、敷臉時間要掌握好,時間過短效果不好,過長熱毛巾又會倒吸皮膚水分,控制在5分鍾左右比較合適。
4、相對於年輕人,上了年紀的人雖然新陳代謝較慢,但依然要選用保濕性強的品牌護膚品。用熱毛巾敷完臉塗一些,更能在乾燥的秋冬保護皮膚。
『貳』 給面部能不能用濕熱敷
面部是可以做濕熱敷的,面部濕熱敷以後面部的毛孔會更好的張開,這時候用洗面奶潔面可以更好的清潔出毛孔內所暗含的垃圾,污垢及粉塵,並且用毛巾濕熱敷後,由於毛孔是張開的,擦護膚品也可以更好的吸收,不過面部濕熱敷只適合比較健康的膚質,並不適合角質層薄的敏感肌,角質層薄的敏感肌對於溫差是相當敏感的,濕熱敷後會刺激到皮下的毛細管,並且面部容易潮紅,經常敷會刺激皮膚,容易形成紅血絲,所以面部濕熱敷最好需要根據自己的膚質來進行選擇。
濕熱敷的方法:
將小毛巾放在熱水中浸濕擰干,放在所需要熱敷的部位,然後蓋上干毛巾或棉墊,以保持熱度。敷布的溫度以不感覺燙、能耐受為原則。濕熱敷也可採用在熱濕毛巾上放熱水袋的方法,以保持熱度。濕熱敷一般可持續20-30分鍾。在熱敷過程中,應經常觀察局部皮膚顏色,避免發生燙傷。同時,熱敷後應將局部擦乾蓋好,不要立即外出,避免著涼感冒。
『叄』 面部抽脂後熱敷多久
熱敷10分鍾左右差不多了,一次10分鍾,每天一兩次就可以了,注意一周內不要沐浴。
『肆』 用熱毛巾熱敷臉上的皮膚3-4分鍾,會有什麼作用
用熱毛巾熱敷臉上的皮膚3-4分鍾沒有什麼作用,一般要熱敷十五至二十分鍾。
選擇潔凈的毛巾,在40℃~45℃的熱水中浸泡,擰干後敷於患病部位,每5分鍾更換一次毛巾,每次熱敷時間為15~20分鍾。
熱敷療法在軟組織損傷疾病的治療中佔有重要的位置。熱敷療法具有擴張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局部代謝的作用,有益於疾病的恢復。
有痘痘熱敷,不會有不良的效果,但如果有外傷就不能熱敷了。
(4)面部熱敷後多久能外出擴展閱讀:
通過熱敷可緩解六種不適:
1、緩解眼疲勞 用毛巾熱敷可促進眼周的血液循環,減輕眼睛疲勞,能緩解乾眼症的症狀。
2、預防耳聾 用毛巾敷在耳上或輕輕擦揉,可改善耳部血液循環,預防因缺血引起的功能性耳聾。
3、改善頭暈 將熱毛巾敷在後腦勺,每次數分鍾,可刺激後腦勺的穴位,改善部分患者的頭暈症狀。
4、治落枕 輕微落枕可用熱毛巾敷患處,並配以頸部活動。
5、防治頸椎病 早期出現頸椎病症狀,如脖子發硬、酸痛,可用毛巾熱敷改善症狀,緩解肌肉痙攣,預防頸椎病。
6、治療痛經或寒性腹痛 女性痛經或因受涼導致的腹痛,可用毛巾熱敷,能起到化瘀、理氣止痛的功效。
『伍』 面部熱敷後怎麼做
如果是開放性的口子,應該到口腔科去看看用不用縫上,如果口子很深,還需要打破傷風針,並吃消炎葯預防感染。如果只是腫脹,沒有口子,那應該24小時之內冷敷,以減少出血,24小時後改成熱敷,促進淤血的吸收,利於腫脹盡快消退。
『陸』 乾熱敷和濕熱敷哪個效果更好
濕熱敷法
(1)方法一
①暴露治療部位,局部皮膚塗上凡士林(范圍不大熱敷面積)後,蓋上一層紗布或敷布;
②將熱水中毛巾或舊布拿起並擰干,抖開,用手腕掌側試溫,以不燙手為度,折疊後敷於患處,敷布上蓋以棉墊,以維護溫度。如病人感到燙熱,可揭開敷布的一角散熱,每3~5分鍾更換1次敷布,及時更換盆內熱水,濕熱敷時間太長易使局部皮膚軟化,降低抵抗力,對緩解時間為15~20分鍾;
③在患部不忌壓的情況下,亦可用熱水袋放在敷布上,再蓋以大毛巾進行濕熱敷;
④熱敷完畢,擦乾局部皮膚,蓋好治療部位,面部熱敷者,敷後半小時患者方能外出,以防感冒;
⑤在傷口部位作熱敷時,應注意無菌操作,敷後按葯法處理傷口。
(2)方法二
①備齊用物攜至床旁,向病人解釋,以取得合作。
②病人取舒適體位,在熱敷部位下面墊橡膠單及治療巾,局部塗以凡士林,上面蓋一層紗布。
③將敷布浸於熱水中,用長鉗擰敷布至不滴水為度,抖開敷布用手腕掌測試溫度,如不燙手即可折好敷於患處。上面可放置熱水袋,並蓋棉墊或用大毛巾包裹,以保持溫度。如病人感到燙,可揭開敷布一角以散熱。
④及時更換敷布,每3~5分鍾一次,熱濕敷時間為15~20分鍾。
⑤熱濕敷完畢,用紗布擦凈患處,整理用物。
⑥安置病人,整理床單位。
⑦洗手,記錄熱濕敷的部位、時間及熱濕敷的效果和反應。
二、乾熱敷
常用的是熱水袋法。方法如下:
①於開水加入涼水,調水溫至60-70℃,但對昏迷、局部感覺障礙、嬰幼兒、老年等患者,水溫不宜超過50℃,以防燙傷;②放平熱水袋,去塞,灌入熱水至1/2~2/3滿,逐漸放平,排盡袋內空氣,擰緊塞子,倒提熱水袋並輕擠一下,檢查是否漏水,然後擦乾表面,裝入布套,放於患者所需部位;③對使有熱水袋者應經常觀察局部皮膚顏色,如發現皮膚潮紅,應立即停止使用,於局部塗上凡士林以保護皮膚;④熱敷時間不得少於20分鍾,用畢將水倒凈,倒掛晾乾後,吹氣使水袋膨脹,然後旋轉塞子存放陰涼處,以防袋內膠面粘連。家中無熱水袋亦可將炒鹽、炒沙、炒糠裝入布袋,或用其他適用的盛用器皿外包毛巾或厚巾套進行熱敷。
『柒』 臉部上熱敷一次應多長時間
回答:想結婚的魚
學長
6月9日 09:34 五筆是輸入法中最快的一種,如果不是專業打字得話,那就根據你的喜好來選擇吧,全拼、智能ABC、五筆都是可以的。如果拼音好一點,當然選擇全拼或智能ABC好一點,但是如果拼音不是很好得話,還是選擇五筆好一些!
『捌』 熱敷的方法,熱敷的正確方法,熱敷怎麼做
熱敷有兩種方法:
1、用熱水袋,水溫是60-80℃,以用手背試溫不太為度,將熱水灌至熱水袋的三分之二即可,排出袋內氣體,擰緊螺旋蓋,裝進布套內或用毛巾裹好,放在患病部位。也可把鹽、米或砂子炒熱後裝入布袋內,代替熱水帶熱敷。一般每次熱敷20-30分鍾,每天3-4次。
2.把毛巾在熱水中浸濕,擰干後敷於患病部位。在熱毛巾外面可以再蓋一層毛巾或棉墊,以保持熱度。一般每5分鍾更換一次毛巾,最好用兩交替使用。每次熱敷時間15-20分鍾,每天敷3-4次。
注意事項:
1.不管用哪一種方法,都應注意防止燙傷,尤其是小孩、昏迷病人、老年人,及有癱疾、糖尿病、腎炎等血液循環不好或感覺不靈敏的病人,使用熱敷時,應隨時檢查局部皮膚的變化,如發紅起泡時,應立即停止。
2.熱敷作為配合療法適用於初起的癤腫、麥粒腫、肌炎、關節炎、痛經、風寒、引起的腹痛及腰腿痛等。但是,當急腹症未確診時,如急性闌尾炎,面部、口腔的感染化膿,各種內臟出血,關節扭傷初期的有水腫時,都禁用熱敷。
『玖』 可以用熱水敷嗎
熱源可採用熱毛巾、熱水袋、具有加熱作用的治療儀器及寒痛樂等熱敷葯,中葯熱敷法結合葯物與熱敷的雙重作用,療效明顯,是臨床中常用的熱療方法。
目的
直接提升患處的溫度,使皮下血管擴張,加速血液循環,達至消除慢性炎症、止痛、去腫、加速痊癒、舒緩肌肉痙攣、鬆弛神經、改善筋腱柔軟度的效果。
適用症狀
慢性炎症及痛症(患處沒有發紅或發熱的症狀),例如:慢性腰頸痛、慢性退化性膝關節炎、肌肉疲勞或痙攣等。
注意
切忌使用過熱的溫度或躺於暖水袋上。患有心臟病及高血壓者,如欲於左肩及頸的位置使用熱敷,應先請教醫生或物理治療師。熱敷期間,若病情加劇或有不適,應立即停止,並向醫護人員查詢。
禁忌
患有急性炎症、皮膚炎、血栓性靜脈炎、外周血管疾病,患處有傷口、剛癒合的皮膚、過份疼痛或腫脹、失去分辨冷熱的能力(例如部分糖尿病人) ,不能明白指示者(例如患有嚴重老人痴呆症的人士) ,都不宜使用。
患處反應
於敷治後,患處應感到和暖和皮膚短暫變紅。若患處於熱敷後有持久的紅疹、痛楚或不適,應盡快求醫。
應用
適當的熱敷,配合足夠休息和正確患處護理,例如適當姿勢及輔助性運動,能加速不少痛症的痊癒,若有疑問,請向物理治療師或醫護人員查詢。
熱敷分類編輯
熱敷能使肌肉鬆弛,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用熱敷的方法能使寶寶溫暖舒適,對一些末梢循環不良(手足冰涼)的寶寶進行保暖。同時,熱敷還有助於消炎、消腫和加速組織再生;局部的熱敷還能緩解疼痛。所以,熱敷也常常用於寶寶皮膚癤腫、臀部肌肉注射後吸收不良而出現的硬結、腹痛、腹脹等。
熱敷的方法有乾熱敷和濕熱敷兩種。
乾熱敷
常常用熱水袋。一般在家庭中做乾熱敷非常方便且易行。方法是熱水袋內灌入1/2-2/3的熱水,斜放水袋將氣排出,而後擰緊塞子,用布擦乾水袋錶面的水,倒提起來抖動,檢查無漏水後,用布或毛巾包裹好,放
各種熱敷
各種熱敷 (16張)
在寶寶需要熱敷的部位。使用中應注意水溫不宜過高,用開水時應加入適量的冷水,使袋中水溫在50-60℃較為合適,並要仔細檢查有無漏水。在給寶寶使用熱水袋後,要隨時觀察,以防寶寶燙傷。如果發現皮膚潮紅時應停止。做熱敷時可根據需要及時換熱水,以保持一定的溫度。
常用於解痙、鎮痛、保暖。將冷、熱水共同倒入搪瓷罐內,要求水溫為50℃(以水溫計調節較為准確),然後灌入熱水袋內,灌入量為熱水袋容量的1/2~2/3,逐出袋內空氣,擰緊塞子,擦乾後倒提熱水袋是否漏水,最後裝入布套中或用毛巾包裹,放於病孩需要部位。無熱水袋時也可用葡萄糖空瓶或塑料壺(瓶)代替,只要遇熱水不變形、不漏水就可以用。施熱時間一般超過20~30分鍾。此法方便常用,但其穿透力不如濕熱敷法。
對嬰幼兒施熱時,溫度要控制在50℃之內,並應多包一塊大毛巾或放於兩層毯子之間。經常觀察放置熱水袋部位,防止燙傷。如有皮膚紅腫,應立即停止使用,並在局部塗凡士林保護皮膚。臟器出血,軟組織挫傷、扭傷或砸傷初期(前三天)忌用熱敷。急性腹痛診斷未明前不宜熱敷。面部危險三角區感染化膿、皮膚濕疹、細菌性結膜炎均禁忌熱敷。
濕熱敷
將小毛巾放在熱水中浸濕擰干,放在所需要熱敷的部位,然後蓋上干毛巾或棉墊,以保持熱度。敷布的溫度以寶寶不感覺燙、能耐受為原則。濕熱敷也可採用在熱濕毛巾上放熱水袋的方法,以保持熱度。濕熱敷一般可持續20-30分鍾。在熱敷過程中,應經常觀察局部皮膚顏色,詢問寶寶感覺燙不燙?避免發生燙傷。同時,熱敷後應將局部擦乾蓋好,寶寶不要立即外出,避免著涼感冒。
常用於消炎、鎮痛。將橡膠單(或塑料布)和毛巾墊在濕熱敷部位下面,以免弄濕衣服、被褥。在需要熱敷的皮膚局部塗以凡士林(或塗食用油,其范圍要大於熱敷面積),然後蓋上一層紗布。將浸在熱水裡的小毛巾擰干(以不滴水為度),用手腕部試溫,以不燙手為宜,折疊後敷於病孩患處,上面加蓋干毛巾保溫。在患部不忌壓的情況下,還可用熱水袋放置在小毛巾上,再蓋上大毛巾保濕則效果更佳。濕熱敷的溫度以病孩能夠耐受,不覺燙為原則,約3~5分鍾更換一次,一般連續熱敷15~20分鍾。熱敷完畢,揭去紗布,擦去凡士林,穿好衣服。濕熱敷穿透強,因而消炎作用也好。施熱過程中應加強觀察,因病孩往往不能很好合作,要慎防燙傷;對有傷口的部位作熱敷時,應注意無菌操作,敷後傷口換葯;熱敷面部者,敷後半小時內不宜外出,以防感冒。
操作要領編輯
熱敷能使肌肉鬆弛,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因此,它有消炎、消腫,減輕疼痛及保暖的作用。
操作要領
1.熱敷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用熱水袋,水溫是60-80℃,以用手背試溫不太為度,將熱水灌至熱水袋的三分之二即可,排出袋內氣體,擰緊螺旋蓋,裝進布套內或用毛巾裹好,放在患病部位。也可把鹽、米或砂子炒熱後裝入布袋內,代替熱水帶熱敷。一般每次熱敷20-30分鍾,每天3-4次。
2.另一種熱敷法是把毛巾在熱水中浸濕,擰干後敷於患病部位。在熱毛巾外面可以再蓋一層毛巾或棉墊,以保持熱度。一般每5分鍾更換一次毛巾,最好用兩交替使用。每次熱敷時間15-20分鍾,每天敷3-4次。
注意事項
1.不管用哪一種方法,都應注意防止燙傷,尤其是小孩、昏迷病人、老年人,及有癱疾、糖尿病、腎炎等血液循環不好或感覺不靈敏的病人,使用熱敷時,應隨時檢查局部皮膚的變化,如發紅起泡時,應立即停止。
2.熱敷作為配合療法適用於初起的癤腫、麥粒腫、肌炎、關節炎、痛經、風寒、引起的腹痛及腰腿痛等。但是,當急腹症未確診時,如急性闌尾炎,面部、口腔的感染化膿,各種內臟出血,關節扭傷初期的有水腫時,都禁用熱敷。
中葯熱敷方法簡單,易於操作,可讓患者在家自行治療。操作時可直接將草葯放入大盆內煎煮,也可以將葯物包入口袋內再放入盆中煎煮,煮好後,可先用熱蒸汽熏蒸患處,待葯液溫度下降適中時,用毛巾蘸取葯液敷於患處,或直接將裝葯的口袋敷於患處,每次治療時間為20~30分鍾,每日1~2次。
熱敷療法在應用中首先應注意溫度的掌握,以免燙傷。其次熱敷所用中葯,一般用量大,葯物毒性大,千萬叮囑病人不得誤服,以免葯物中毒。
還應注意熱敷療法雖然使用廣泛,療效卓著,但也有不宜熱敷的疾病,如皮膚破損、開放性損傷等疾病不適宜採用熱敷療法。
十種功效編輯
1、緩解眼疲勞
熱敷可促進眼周的血液循環,減輕眼睛疲勞,能部分緩解乾眼症的症狀,還有明目健腦的功效。
2、預防耳聾
敷在耳上或輕輕擦揉,可改善耳部血液循環,預防因缺血引起的功能性耳聾。
3、改善頭暈
將熱毛巾放在後腦勺,每次數分鍾,這樣可刺激後腦勺的穴位,可改善部分患者的頭暈症狀,還可提高反應力和思維能力。
4、治落枕
輕微落枕可用熱毛巾敷患處,並配以頸部活動。頭部慢慢向前彎,輕輕向前後左右側轉動。
5、防治頸椎病
早期頸椎病症狀,如脖子發硬、酸痛或受涼後出現輕微疼痛,可用熱敷改善症狀,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痙攣,預防頸椎病。
6、緩解慢性腰椎疼痛
腰椎疼痛熱敷,可緩解局部症狀,如病情嚴重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7、緩解臀部疼痛
臀部肌肉僵硬伴有輕微的鈍痛、酸脹痛,可平躺用毛巾熱敷疼痛部位,可緩解症狀。
8、治療痛經或寒性腹痛
女性痛經或因受涼導致的腹痛,可用熱敷起到化淤、理氣止痛的功效。
9、跌打損傷
運動損傷應激期不能進行熱敷,可在損傷發生2—3天,如不出血也無腫脹,此時可用熱敷袋熱敷緩解症狀。
10、去打針造成的硬結
溫馨提醒:
當損傷的部位起水皰或有破損形成「開放性傷口」時,就不適宜熱敷。扭傷急性期仍有出血、腫脹時更不宜熱敷,應等到止血、消腫48小時後再進行熱敷。急性腹痛未確診時和紅眼病也不宜熱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