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脾胃虛弱吃什麼食物
調理脾胃多吃十種食物。
1、香菇。
味甘、性平。作用:益胃氣,托痘疹。宜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倦怠乏力。屬於發物,麻疹和皮膚病、過敏性疾病忌食。
2、紅薯。
味甘、性平,歸脾胃經。作用:補脾胃、益氣力、寬腸胃。宜於脾胃虛弱、形瘦乏力、納少泄瀉。多食易引起反酸燒心、胃腸道脹氣。
3、栗子。
味甘、性溫,歸脾、胃、腎經。作用:補脾健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宜於脾虛食少,反胃,瀉泄。氣滯腹脹者忌食。平時可以配合德甫的常渭寶茶進行調養,可以溫養脾胃,健脾益氣。
4、山葯。
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作用:補氣健脾,養陰益肺,補腎固精。宜於脾氣虛弱,食少便溏,慢性泄瀉。濕盛和氣滯脹滿者忌食。
5、扁豆。
味甘、性微溫,歸脾、胃經。作用,健脾化濕,清暑和中。宜於脾虛濕盛,食少便稀,暑濕吐瀉。氣滯腹脹者忌食。
6、紅棗。
味甘、性溫,歸脾、胃經。作用:補益脾胃,養血安神。宜於脾胃虛弱,食少便稀,疲乏無力。氣滯、濕熱和便秘者忌食。
7、蜂蜜。
味甘、性平,歸脾、肺、大腸經。作用:補脾緩急,潤肺止咳,潤腸通便。宜於脾胃虛弱胃痛,津虧腸燥便秘,近代用於消化性潰瘍。濕證、濕熱證、胃脹腹脹、嘔吐、便稀者忌食;不宜與蔥、萵苣同食。
8、豇豆。
味甘、性平,歸脾、腎經。作用:健脾,補腎。宜於脾胃虛弱,腹瀉,嘔吐。氣滯證和便秘者忌食。
9、糯米。
味甘、性溫,歸脾、胃、肺經。作用,補中益氣,補肺斂汗。宜於脾虛腹瀉,近代用於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粘滯難化,食積證、氣滯證、濕證、脾虛胃弱及消化不良者忌食。
10、粳米。
味甘、性平,歸脾、胃經。作用:補中益氣,健脾和胃。宜於中氣不足,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脾胃不和,嘔吐、泄瀉。
② 怎樣調理脾虛平時多吃什麼好
脾虛的人如何選擇食物?
宜食食物 具有補脾益氣、醒脾開胃消食的食品,如粳米、秈米、鍋巴(焦鍋)、薏米、熟藕、粟子、山葯、扁豆、豇豆、葡萄、紅棗、胡蘿卜、馬鈴薯、香菇等。
忌食食物 性質寒涼,易損傷脾氣的食品,如苦瓜、黃瓜、冬瓜、茄子、空心菜、芹菜、莧萊、茭白、萵筍、金針菜、柿子、香蕉、枇杷、梨、西瓜、綠豆、豆腐、莜麥等。 其中味厚滋膩,容易阻礙脾氣運化功能的食品,如鴨肉、豬肉、甲魚肉、牡蠣肉、牛奶、芝麻等。 利氣消積,容易耗傷脾氣的食品,如蕎麥;山楂、蘿卜、香菜等。 這些飲食都需要人去注意,長期堅持,還可以嘗試一下(德甫的甞胃寳茶),這是一款健脾茶,能溫養脾胃。
食療參考方
粳米粥
粳米50克,葡萄乾10克,以適量清水先煮粳米至九成熟,加入葡萄乾,共同燉煮至稀爛即。
番薯
俗稱甘薯、山芋、紅薯。性平,味甘,有補脾和血、益氣通便的作用。脾虛之人,可用番薯當主糧,常食之。
大棗
性溫,味甘,有補脾胃、益氣血的作用。對脾虛便溏、胃弱食少、氣血不足之人,最宜經常服用大棗。
健脾:可用山葯、白術、苡仁、土豆、白扁豆、紅薯等,只要是長在地里深處的都可以健脾。用它們熬粥、燉肉、單煮均可,如果放一點荷葉,醒脾效果會更好。
特別注意
脾虛一般不會單一出現,或夾寒,或兼熱,或有氣滯之象等,所以一般沒有固定的方劑。要調理好脾虛,你需要請中醫為你辯證清楚後,用葯才會收全功,否則雖脾虛有所好轉,而其它症隨之而起,得不償失。
至於飲食上的調理:一般宜清淡易消化飲食;葯粥一般用山葯,薏苡仁,等為基質,並可長期服用。
③ 脾虛水腫吃什麼
脾虛水腫是指因脾氣虛或脾陽虛而使水濕運化失常、水濕停蓄溢於肌膚而作腫,故為脾虛水腫。多表現為四肢浮腫以及脾胃陽虛或氣虛症狀。最好先找個資深中醫確診,如果真是脾虛水腫,建議吃山葯,薏米,芡實三葯配合熬粥,每日早上服用。即使正常人服此三葯熬粥也非常有好處!
④ 浮腫就是日常生活中我們所說的「虛胖」,臉部浮腫吃什麼好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的身材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是苗條的,有的人是勻稱的,有的人是肥胖的。在肥胖的人群中有的人是真的肥胖而有的人則是虛胖。
虛胖是什麼原因造成的身體濕氣重的人一般口味都比較重,喜歡吃高油高鹽的食物,這樣就很容易造成身體循環不佳,從而使身體濕氣沉積,這樣一來,身體的酸鹼性就會出現不平衡的狀態。而且濕氣重的人都是很怕冷的,這樣身體就會自我保護性的囤積脂肪來達到保溫的目的,所以人很容易就會發胖了。還有一點,濕氣過重使人的氣血不足,代謝能力也很差,體內速度和廢物難以排出體外,造成肥胖。
⑤ 脾虛吃什麼食物補最快呢
你好,你首先要調睡眠,休息好,身體才會好起來有精神去對抗病症,可以用中葯調養,德甫常渭寶茶去寒去濕,溫補陽氣,調養脾胃虛弱最好。平時不要吃涼的,雪糕最好別吃,剩菜剩飯不要吃,最能補脾養脾的五種食物
脾虛吃什麼?脾虛的人免疫能力差,臉色萎黃,長期處於亞健康狀態下。那麼脾虛吃什麼好呢?吃什麼可以補脾呢?下面小編就分門別類為您介紹一些補脾的食物。
最能補脾養脾的食物:
補脾食物:糯米
性溫,味甘,有補脾益氣的作用,脾虛者宜用之煮粥服食。唐·孫思邈說:「糯米,脾病宜食,益氣止泄。」所謂脾病,乃指脾虛為病之義。《本經逢原》說得好:「糯米,益氣補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黏滯。若作糕餅,性難運化,病人莫食。」
補脾食物:紅薯
俗稱甘薯、山芋。性平,味甘,有補脾和血、益氣通便的作用。《隨息居飲食譜》中說:「煮食補脾胃,益氣力,御風寒,益顏色。」《綱目拾遺》認為番薯能「補中,暖胃,肥五臟」。脾虛之人,可用番薯當主糧,常食之。
補脾食物:粳米
性平,味甘,有補脾益氣之功。《食鑒本草》即有記載:「粳米,皆能補脾,益五臟,壯氣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為第一。」《本草經疏》亦雲:「粳米即人所 常食米,為五穀之長,人相賴以為命者也。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無毒,雖專主脾胃,而五臟生氣,血脈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膚
補脾食物:薏苡仁
俗稱苡仁米、六穀米。有補脾健胃的作用。明·李時珍說它「能健脾益胃」。《本草經疏》也有「味甘能入脾補脾」的記載。脾虛者宜用苡仁米同粳米煮粥服食,相得益彰。
1/2
補脾食物:白扁豆
性平,味甘,能補脾胃虛弱。《本草綱目》中說:「白扁豆其性溫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止泄瀉,暖脾胃。」《本草求真》還解釋道:「扁豆如何補脾?蓋脾 喜甘,扁豆得味之甘,故能於脾而有益也。」《會約醫鏡》認為:扁豆「炒用健脾止瀉」。對於脾虛嘔逆,食少久泄、小兒脾虛疳積、婦女脾虛帶下者,最宜食之。 或炒熟食用,或用白扁豆煮粥服食,均有裨益。 補脾的3個食療偏方推薦
蓮子山葯粥:蓮子30克,山葯80克,粳米50克。將蓮子去心,與山葯、粳米、水共煮粥食用。此方適用於消瘦、食慾不振的脾胃虛弱患兒。
紅棗小米粥:紅棗10個,小米30克,先將小米清洗後,放入鍋內用小火炒至略黃,然後加紅棗及水適量,用大火燒開後再改用小火熬成粥食用。此方適用於消化不良伴有厭食的脾胃虛弱患兒
麥冬沙參扁豆粥:沙參、麥冬各10克,扁豆15克,粳米50克。將沙參、麥冬加水煮20分鍾取汁,用此汁液與粳米、扁豆共煮粥食用。此方適用於手足心熱、大便乾的脾胃虛弱患兒。
⑥ 脾虛水腫怎麼辦
中醫脾虛證是指中醫所稱之脾臟虛弱而引起的病證,其病情雖較繁雜,但就筆者長期的臨床觀察,主要有嘔吐、泄瀉、水腫、出血等,我在治療方面積累了點滴經驗,現略述如下:
脾虛嘔吐證見飲食稍有不慎即易嘔吐,時作時止,胃納不佳,食入難化,脘腹痞悶,口淡不渴,面白少華,倦怠乏力,舌質淡,苔薄白,脈濡弱。脾虛嘔吐為脾臟虛弱,胃氣上逆所致,治宜健脾和胃止嘔,方選香砂六君子湯加減。
脾虛泄瀉證見大便時溏時瀉,遷延反復,完谷不化,飲食減少,食後脘悶不舒,稍進油膩食物則大便次數增多,面色萎黃,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脈細弱。脾虛泄瀉由脾虛失運,濕注腸道所致,治宜健脾滲濕止瀉,方選參苓白術散化裁。
脾虛水腫證見身腫,腰以下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復,脘腹脹悶,食納減少,面色不華,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舌質淡,苔白滑,脈沉緩。脾虛水腫由脾虛水停,泛溢肌膚所致,治宜溫脾利水消腫,方選實脾飲加減。
脾虛出血證見便血紫黯,甚則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氣短聲低,面白無華,頭暈,舌質淡,苔薄白,脈細無力。脾虛出血乃脾氣虛弱,血失統攝為罹,治宜健脾益氣攝血,方選歸脾湯加減。
參考資料:http://www.medtm.net/mzyl/zyzz/200507/20050711024500.html
脾胃是人體納運食物及化生氣血最重要的臟腑,對脾胃病患者來說,食療亦不可缺少,但必須根據病人平素的體質和病情不同來選擇飲食,即所謂「辨證施食」,若平素脾胃虛寒的人,或寒證的胃痛、腹痛、泄瀉等,應多食性味辛熱的蔥、姜、韭、蒜、胡椒等,若脾胃虛弱的人,宜食用紅棗、山葯、扁豆、芡實、蓮子肉等。若胃熱素盛的人,宜食梨、藕、甘蔗、蜂蜜等干寒生津之品;若氣機阻滯的病人,宜多食蘿卜、佛手、金橘,或用橘皮做成的調料,茲將與脾胃病有關者,擇要敘述。
葯點�葯飯
名詞解釋:葯點、葯飯是將穀物與某些食物和葯物一起製作成飯、糕、餅、包子、饅頭等主食或點心,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
●方1、橘紅糕:鮮橘皮10克,打碎成細粒後用糖浸漬,再和入麵粉製成糕點。適用於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咳嗽痰多。
●方2、豆蔻饅頭:白豆蔻粉6克,撒入適量的麵粉內,再蒸煮成饅頭,適用於腹脹、食慾不振。
●方3、紅棗益脾糕:紅棗30克、白術10克,乾薑1克,雞內金10克。先煮熬取汁,再將汁與麵粉500克及適量的糖製成糕,適用於胃呆納減,大便溏薄。
●方4、山葯飯:山葯、蓮肉、米仁、扁豆各30克,洗凈切碎,蓮肉去皮,芯後煮爛,再與粳米一起煮飯,適用於脾虛泄瀉、食慾不振。
●方5、八仙糕:黃芪、白術、山葯、山楂、茯苓、陳皮、湘蓮末、黨參各5克。先將上述葯物煎煮取汁,再與適當粳米粉、糯米粉、白糖一起蒸成糕。適用於脾虛泄瀉,食慾不振。
●方6、砂仁藕粉:砂仁5克,三七2克,藕粉30克,白糖適量,將砂仁、三七研為細末,拌勻即成。適用於胃脹痛、嘔吐納呆。
●方7、麻仁玉米糕:火麻仁、芝麻各30克,玉米粉、紅糖適量,將火麻仁研末、芝麻洗凈,放入玉米粉拌勻,再加入紅糖用水和面做成糕。適用於脾虛名血虧損引起的便秘。
●方8、薑糖山芋:山芋500克,生薑2片,蜂蜜適量同煮。適用於腸燥便秘。
參考資料:http://news.xinhuanet.com/health/2005-02/05/content_2550634.htm
⑦ 脾臟不好的人應該吃什麼食物
脾臟不好的人應該吃:
1、馬鈴薯:味甘、性平。作用:補氣、健脾。宜於脾虛體弱,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發芽的馬鈴薯芽與皮有毒,忌食。
(7)脾陰虛面部水腫吃什麼擴展閱讀
主要價值
大棗中尚含有維生素C、核黃素(Riboflavine)、硫胺素(Thiamine)、胡蘿卜素(Carotene)、尼克酸(Nicotinic acid)等多種維生素。
此外, 大棗中尚含樹脂、黏液質、香豆素類衍生物、兒茶酚(Catechol)、鞣質(Tannin)、揮發油、13種氨基酸及鈣、磷、鐵、硒等36種微量元素。
葯用價值
紅棗所含有的環磷酸腺苷,是人體細胞能量代謝的必需成分,能夠增強肌力、消除疲勞、擴張血管、增加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肌營養,對防治心血管系統疾病有良好的作用;
中醫中葯理論認為,紅棗具有補虛益氣、養血安神、健脾和胃等作用,紅棗對慢性肝炎、肝硬化、貧血、過敏性紫癜等病症有較好療效;
紅棗含有三萜類化合物及環磷酸腺苷,有較強的抗癌、抗過敏作用。大棗能潤心肺、止咳、補五臟、治虛損、除腸胃癖氣,還能安中養脾、平胃氣、通九竅、助十二經等。
性味歸經
味甘,性溫,無毒。
功效主治
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用於脾虛食少,乏力便溏,婦人臟躁。預防輸血反應,降低血清谷丙轉氨酶,抗腫瘤,抗氧化,降血壓、降膽固醇,保肝護肝,提高免疫力,防治腦供血不足,抗過敏,防治心血管病,防治骨質疏鬆和貧血。
食用價值
美容
滋潤肌膚,益顏美容。民間有「一日食仨棗,百歲不顯老」、「要使皮膚好,粥里加紅棗」之說。
取紅棗50克,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早晚溫熱食服,對美容皮膚大有益處。究其原因是紅棗中大量的維生素B可促進皮下血液循環,使皮膚和毛發光潤,面部皺紋平整,皮膚更加健美。
注意事項
生吃時,棗皮易滯留在腸道中不易排出,因此吃棗時應細細咀嚼。
棗皮中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燉湯時應連皮一起烹調。
棗雖然可以經常食用,但一次最好別超過20枚,吃得過量會有損消化功能,引發便秘。過多食用大棗會引起胃酸過多和腹脹。
腐爛的大棗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會產生果酸和甲醇,人吃了爛棗會出現頭暈、視力障礙等中毒反應,重者可危及生命,所以要特別注意。。
紅棗具有補血的效果,一般認為最適合女性食用,但有些情況下卻並非如此:月經期間有眼腫或腳腫、腹脹現象的女性不適合吃紅棗,否則水腫的情況會更嚴重;體質燥熱的婦女不適合在月經期吃紅棗,否則會造成月經量過多。
⑧ 醫生說我脾虛水腫,哪些食物有健脾養顏的功效呢
有健脾作用的食物很多。生大麥、大米、小米、南瓜、羊肉、雞肉、小肚、豬肚、扁豆等都有很好的脾胃作用,葯和食用食物也很多。例如:大麥、白術、糖參、脈動,南瓜本身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和維生素等,是活化和消化脾臟的好產品。山葯可以幫助我們保持脾胃健康,將這兩者結合起來,不僅可以使脾胃健康,還可以降低血糖。雞內金是雞的近樓上。通常家裡的老人把它收集起來晾乾後服用。雞內金具有良好的健脾消化功效。
能很好地幫助身體消化,治療體質虛弱。這是大補。不僅能使脾胃健康,還能補充腎臟,對治療身體虛寒、食慾不振有很好的作用。雞頭可以起到很好的益氣作用,還可以治療身體虛弱、腹瀉等疾病。8.鴨肉:鴨肉可以有效地進行陰補血,還可以養胃,對治療厭食、食慾不振有很好的作用。食慾不振、身體物理學、嘴巴乾燥的話,多吃兔肉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