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得了布魯氏菌病皮膚會有什麼症狀
1.急性期:多數緩慢起病,可有全身不適、食慾減退、頭痛、肌痛、煩躁或抑鬱等前驅症狀。(1)發熱:以不規則熱型多見。典型病例呈波浪熱,已不多見。發熱前多有寒戰或畏寒,高熱時可無明顯不適,體溫下降後自覺症狀反而加重。(2)多汗:多於夜間或凌晨熱退時大汗淋漓,甚至不發熱時亦有多汗,有酸臭味。大汗後軟弱無力,甚至發生虛脫。(3)骨關節和肌肉疼痛:關節疼痛多發生於膝、腰、髖等關節,單個或數個關節同時受累,局部紅腫,多合並腰椎骨質受損。全身長骨如脛骨、肱骨等處常有劇痛,呈錐刺樣,患者常輾轉呻吟。兩側臀部及大腿肌肉常呈痙攣性疼痛。(4)泌尿生殖系統症狀:男性患者可發生睾丸炎或附睾炎導致睾丸腫痛,多為單側,也可發生精索炎、前列腺炎等。女性患者可發生卵巢炎、輸卵管炎或子宮內膜炎,偶可導致流產。(5)神經系統症狀:坐骨神經痛、腰骶神經痛、肋間神經痛、三叉神經痛等。(6)肝脾及淋巴結腫大:約半數患者有肝脾大。2.慢性期:症狀多不明顯,主要表現為長期低熱或無熱、乏力、多汗、頭痛、有固定或反復發作的關節和肌肉疼痛,常伴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狀。
Ⅱ 蘭州布病一事近百人感染,身染布病後,身體有何異常
截至目前,蘭州布病確認陽性6620人,經查明是2019年年11月12日蘭州獸研所在製作獸用布病疫苗過程中意外泄漏,與此有關的8名責任人已被依法處理。
正是由於布魯氏菌的高致命性和難治癒性,1954年美國軍方秘密將其製作成生化武器,用來威懾冷戰對手蘇聯,直到1972年才被全部銷毀。所幸布魯氏菌製成的生化武器在此期間並未被投入戰場,否則後果將不堪設想。
所以,布病以日常預防為主,盡量減少同豬牛羊等牲畜及其排泄物接觸,加工、烹飪豬牛羊等肉類要注意生熟分開,充分煮熟後方可食用。乳製品也是如此。
Ⅲ 人感染布魯氏菌病後有哪些症狀
答:人患布魯氏菌病後,潛伏期一般為7~60天,平均兩周。少數患者可長達數月或1年以上。症狀主要有發熱、多汗、生殖系統炎症、疼痛(主要是大關節、肌肉最為明顯)、乏力等,嚴重者喪失勞動能力。病程在3個月內為急性期;3~6個月為亞急性期;6個月以上為慢性期。病人在急性期有發熱、寒戰、虛汗、疲乏、遊走性關節疼痛及食慾不振等症狀。但一般多為緩慢發病,病人有肝、脾、淋巴結腫大,部分病人可有睾丸炎、輸卵管炎等生殖系統炎症,發熱後常伴有大量出汗、頭痛等症狀。在我國的不同地區,人們根據布魯氏菌病特點起了不少的名字。有的地方老百姓因布魯氏菌病病期長,稱其為「千日病」;有的地方因患布魯氏菌病後全身無力,不能幹活,整天懶洋洋的,稱其為「懶漢病」、「蔫巴病」等。
Ⅳ 什麼是布病都有那些症狀
布魯氏桿菌: 1、布魯氏桿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的不運動細菌,它作為細胞內寄生蟲可以在很多種家畜體內存活.對人造成感染的主要是馬爾他布氏桿菌("馬爾他熱"),流產布氏桿菌,牛、羊布氏桿菌豬布氏桿菌和狗布氏桿菌. 病原體是通過感染的動物(人畜共患病),它們的排泄物和污染的食物進行傳播的. 開始發病時會伴隨著中度發燒,急性發作時夜間發燒會加重,肝大,脾大或淋巴結腫大是這個時期的特徵. 體溫波動式的間歇性發燒是馬爾他布氏桿菌和豬布氏桿菌感染的特徵. 疾病不會自行痊癒或轉變成慢性病.對於慢性疾病,臨床症狀有很多種,可能導致多個器官或臟器系統,骨骼或關節的病變,感染組織中可觀察到具有組織學特徵的肉芽腫. 細菌性心內膜炎如果不及時治療,將會有生命危險. 布病患者的患病不同時期分為:1-3個月急性期、亞急性期、3個月以上慢性期、6個月以上器官損傷性並發症期、反復發作2-3次以上頑固性期、各器官組織並發症晚期。 各種復雜的臨床症狀用葯區別:男患者、女患者、以婚患者、和未婚患者、老人、兒童、高燒、低燒、關節疼痛、變形、器官損傷性並發症、等等 臨床上,在布魯氏桿菌病的晚期可能出現喪失勞動能力、卧床不起、神經或精神病方面的症狀. 2、布魯氏菌在人體內主要侵犯哪些臟器? (1) 運動系統:關節肌肉疼痛。出現膝關節、腰、肩、髖、肘等關節痛。 (2) 神經系統:可引起神經乾涸神經根的損傷,導致神經痛。出現腰痛、臀部疼痛、腿痛等。 (3) 呼吸系統:部分患者發生間質性肺炎而出現咳嗽。 (4) 消化系統:急性期病人個別因肝臟損害較重,而出現尿黃、鞏膜黃染、肝區不適、食慾減退等消化道症狀。 (5) 泌尿生殖系統:男性患者因睾丸炎或附睾炎而出現睾丸疼痛及小腹痛。慢性期可出現精索神經痛,以致出現陽痿、遺精、性機能減退等。 女性患者可出現乳房腫痛、腰痛、小腹痛、月經不調、閉經或流血過多,白帶過多、性慾減退、早產、流產、死胎等表現。 還可發生腎炎、腎孟腎炎、膀胱炎。 3、症狀及危害 患布病後,首先出現的症狀是發燒,體溫可達38—40度,不同人發燒的熱型差別較大。有的人體溫並不太高,波動於37—38度之間,持續時間長,處於長期低熱狀態;有的人體溫呈波浪狀,即高熱幾天,體溫降下來幾天,又開始高,反復多次,所以布病又稱浪狀熱。還有的體溫忽高忽低,早晚變化大,病情凶險,呈弛張性發熱等等。當前主要是長期低熱者多。 另一個特點是患者多汗,尤其發病初期更為明顯,晚上汗更多,汗質粘稠,多出現在頭胸部等。 患者還經常出現骨關節疼痛、腫脹等。男患者易出現睾丸腫大(單例), 女患者可有月經不調, 流產, 白帶過多等。發病初期不明顯,體溫逐漸下降時骨關節症狀相繼出現。疼痛或骨關節活動障礙的部位多見於大關節。如,腰、骶、髖、肩、肘、膝等關節。常易誤診為風濕病。 給布病患者查體時還可看到某些部位淋巴結腫大(部、腋下、鼠蹊部等),肝、脾腫大等。 其他症狀如乏力、食慾不振、精神倦怠等類似於感冒。 總之,布病無明顯特徵性表現,症狀是多種多樣的。
Ⅳ 人得了布魯氏菌病皮膚會有什麼症狀
布魯菌病在國內,羊為主要傳染源,牧民或獸醫接羔為主要傳播途徑。皮毛、肉類加工、擠奶等可經皮膚黏膜受染,進食病畜肉、奶及奶製品可經消化道傳染。不產生持久免疫,病後再感染者不少見。
傳染源
羊在國內為主要傳染源,其次為牛和豬。
2.傳染途徑
牧民接羔為主要傳染途徑,獸醫為病畜接生也極易感染。此外,剝牛羊皮、剪打羊毛、擠乳、切病毒肉、屠宰病畜、兒童玩羊等均可受染,病菌從接觸處的破損皮膚進入人體。實驗室工作人員常可由皮膚、黏膜感染細菌。進食染菌的生乳、乳製品和未煮沸病畜肉類時,病菌可自消化道進入體內。此外,病菌也可通過呼吸道黏膜、眼結膜和性器官黏膜而發生感染。
3.易感人群
人群對布魯菌普遍易感。
Ⅵ 布病會讓臉上的皮膚變黑嗎
人身體不好的時候臉上就會隨之改變
Ⅶ 人得了布病是什麼症狀
您好,布魯菌病(簡稱布病),也稱波狀熱,是布魯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傳染病,屬自然疫源性疾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病情輕重不一的發熱、多汗(常於深夜清晨熱急驟下降出現大汗淋漓,大多患者感乏力、軟弱。)、關節痛(主要為骶髂、髖、膝、肩、腕、肘等大關節,急性期可呈遊走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