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面部護理 > 幼兒的面部特徵什麼時候消退

幼兒的面部特徵什麼時候消退

發布時間:2022-08-11 19:39:10

❶ 幼兒急疹一般幾天才能消退

你的寶寶得的是典型的幼兒急疹,可以放心了。 六個月之後的嬰兒首次發燒,首先要想到「幼兒急疹」,是自愈性疾病。 發燒三、四天,燒退疹出,疹如針尖大小,逐漸連成片狀。疹子不疼不癢,無需處理。三四天之後,疹子會逐漸消失,不留任何痕跡。得過幼兒急疹,一般終身免疫。 在燒退疹出之前,一般醫生是不會確診下急疹結論的。 多給孩子喝白開水,清淡飲食。 出疹後要防止再次受涼,此時最易著涼感冒。 建議你網路「優爸秘籍之幼兒急疹」,第一條就是,更詳盡,希望對你有用。

❷ 幼兒急疹一般幾天出完疹子,幾天能退

嬰幼兒急診的話一般都是出三天退三天。一般五六天左右就會好了。

❸ 幼兒出麻子幾天以後消退

一般一周左右就好了,因為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只要孩子沒有出現細菌性感染的症狀,一般不需要葯物治療。 (一)典型麻疹可分以下四期 1、潛伏期 一般為10~14天,亦有短至1周左右。在潛伏期內可有輕度體溫上升。 2、前驅期 也稱發疹前期,一般為3~4天。這一期的主要表現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狀: ①發熱,見於所有病例,多為中度以上發熱; ②咳嗽、流涕、流淚、咽部充血等卡他症狀,以眼症狀突出,結膜發炎、眼瞼水腫、眼淚增多、畏光、下眼瞼邊緣有一條明顯充血橫線(Stimson線),對診斷麻疹極有幫助。 ③Koplik斑,在發疹前24~48小時出現,為直徑約1.0mm灰白色小點,外有紅色暈圈,開始僅見於對著下臼齒的頰粘膜上,但在一天內很快增多,可累及整個頰粘膜並蔓延至唇部粘膜,粘膜疹在皮疹出現後即逐漸消失 可留有暗紅色小點; ④偶見皮膚蕁麻疹,隱約斑疹或猩紅熱樣皮疹,在出現典型皮疹時消失; ⑤部分病例可有一些非特異症狀,如全身不適、食慾減退、精神不振等。嬰兒可有消化系統症狀。 3、出疹期 多在發熱後3~4天出現皮疹。體溫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開始為稀疏不規則的紅色斑丘疹,疹間皮膚正常,始見於耳後、頸部、沿著發際邊緣,24小時內向下發展,遍及面部、軀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病情嚴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膚水腫,面部浮腫變形。大部分皮疹壓之褪色,但亦有出現瘀點者。全身有淋巴結腫大和脾腫大,並持續幾周,腸系膜淋巴結腫可引起腹痛、腹瀉和嘔吐。闌尾粘膜的麻疹病理改變可引起闌尾炎症狀。疾病極期特別是高熱時常有譫妄、激惹及嗜睡狀態,多為一過性,熱退後消失,與以後中樞神經系統合並症無關。此期肺部有濕性羅音,X線檢查可見肺紋理增多。 4、恢復期 出疹3~4天後皮疹開始消退,消退順序與出疹時相同;在無合並症發生的情況下,食慾、精神等其他症狀也隨之好轉。疹退後,皮膚留有糠麩狀脫屑及棕色色素沉著,7~10天痊癒。 患麻疹時,需要精心護理,防止並發症,並加強支持療法,幫助患者度過極期。具體應注意以下幾點。 (1)呼吸道隔離至出疹後5天。 (2)前驅期及出疹期高熱時,不宜採用冷敷或較強烈的退熱劑,以防疹子出不順。對伴有煩躁不安患兒或為預防高熱驚煩時可適當使用鎮靜劑如魯米那(每次每公斤體重1—3毫克),非那根(每次每公斤體重0.5—1毫克),水合氯醛(每次每公斤體重30—50毫克)。對過高熱患兒為減少高熱對機體的不良影響,可酌情給予小量退熱劑,使體溫降至38—38.5℃,切忌大量發汗與急速降溫。 (3)對前驅期或出疹期疹出不透者,可服用五粒回春丹透疹散、銀翹散或鮮芫荽煎劑,蘆根湯等協助透疹。 (4)患兒體力消耗大,但食慾差、納食少,故應注意補充大量水分及多種維生素(Bl、B2、C、A及D),飲食宜清淡易消化。1次吃不多,則可少量多餐,勤喂水。 (5)咳嗽重者可服棕色合劑、止咳糖漿等。痰粘或聲嘶者應給霧化吸入,每日4—6次。 (6)腸道症狀重者,應加用胃蛋白酶合劑,每歲1毫升,每日2—3次或胰酶片,0.1一0.3克,每日2—3次,以助消化。每日腹瀉超過5次者,可予小量收斂劑。 (7)護理上要注意保持室內溫暖、濕潤、空氣清新,光線不宜過強。定時通風換氣時,應將患者安置在避開風口處。要注意眼、鼻、口的衛生,眼鼻分泌物多,勿使堆積,要用濕水或3%硼酸水勤洗,保持鼻腔通暢。遇有結膜炎,可點用0.25%氯黴素眼液。每次喂飯、葯和水果後,要喂溫白開水少許,並定時1日數次以生理鹽水或3%碳酸氫鈉溶液清洗口腔,預防口腔炎症、潰瘍的發生。 (8)沒有合並細菌感染時,無需常規應用抗生素。 收起

❹ 為什麼孩子三歲了還有紅胎記,之前聽別人說可以消退的

這種情況建議領孩子去醫院看看啊,有的紅胎記實際是血管瘤,很多血管瘤迅速增長,會在孩子2歲後慢慢的消退,但是消退的時間不一定,期間也容易破潰出血,影響美觀,建議去專科醫院檢查一下,別耽誤了孩子的治療時間,特別是面部,容易留下疤痕的,願孩子早日康復。

❺ 小孩面部長病毒疹該怎麼辦

看「疹」識病 患傳染病的孩子常有一個共同點:皮膚冒出形形色色的疹子,謂之出疹性傳染病。不同的傳染病,其疹子的色澤、形態不一樣,各有特點。父母可以從疹子的特點大致判斷出疾病的種類,為就醫提供線索。 幼兒急疹——燒退疹出 孩子燒退之時出疹,先見於頸部及軀干,很快遍及全身,腰部及臀部較多(鼻頰、膝下及腳掌等處一般沒有),大小如粟粒,淡紅似玫瑰(又稱嬰兒玫瑰疹),多在24小時之內出齊,持續1~2天後消退,不留痕跡。 孩子常突發高燒(體溫高達39~40℃),食慾稍有減低,持續三五天後體溫驟降,精神即刻好轉,疹子開始出現,即「燒退疹出」,此特點是與其他出疹性疾病(如麻疹、猩紅熱)的最大區別。 處理要點:注意休息,多喂白開水或菜湯、果汁;高燒用物理方法(如溫水擦浴)或葯物(如撲熱息痛)降溫,煩躁或驚厥可酌用鎮靜劑;因其致病元兇為病毒,故抗生素無效。 手足口病——「手足口」出疹 疹子通常「亮相」於手(手指背面與指甲兩側)、足(腳趾背面與腳跟邊緣)及口腔(唇內側、舌面、頰黏膜、齒齦處)等三個部位,「手足口」病由此得名。 初為紅色斑點,持續24小時變為皰疹,皰疹內充滿混濁液體,潰破後形成淺表性潰瘍,潰瘍四周發紅。疹子數量從幾個到數十個不等,嚴重時可累及手掌、足底、肘部、膝部和臀部等處。 孩子常有輕度發燒,口腔及咽喉不適或疼痛。皰疹破潰後症狀加重,如不吃奶、流口水、哭鬧、煩躁等。經5~7天治療可恢復。個別孩子可能出現心肌炎、腦膜炎、腦炎等並發症,後果嚴重,需引起父母警惕。 處理要點:讓孩子休息,多喂水;用消毒漱口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潔;保護皮膚不使皰疹潰破,讓其自然吸收乾燥結痂;可選用抗病毒葯物(如病毒靈、潘生丁)、維生素類等、解熱鎮痛劑,或清熱解毒的中草葯制劑。 水痘——圓形水皰 孩子發燒後24小時出疹,先發於前額,再向軀干、四肢蔓延,呈向心性分布。初為紅色斑丘疹,迅即變為米粒至豌豆大的圓形水皰,周圍紅暈明顯,水皰中央呈臍窩狀。 經2~3天水皰乾涸結痂,痂脫而愈,不留疤痕。若因搔抓繼發感染者,可留下輕度凹痕。由於疹子分批發生,故在同一處皮膚可同時見到丘疹、水皰和結痂。 本病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起病較急,孩子除出疹外,還常伴有發燒、頭痛、全身倦怠等症狀。整個病程約14~21天。 處理要點: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搔抓,防止細菌感染;酌情使用干擾素等抗病毒葯物,肌肉注射維生素B12等;禁用激素,以免病毒擴散;接種水痘疫苗有一定預防效果。 麻疹——發燒3天出疹 孩子發燒3天左右出疹,從耳後、頸部沿發際邊緣向下發展,24小時內遍及面部、軀干及上肢,3天內累及下肢及足部,疹子全部出齊。 初為稀疏不規則的紅色斑丘疹,壓之褪色,疹間膚色正常,重者皮疹融合,皮膚水腫,甚至面部浮腫變形。持續3天左右,疹子按出現的順序消退,留下糠麩狀脫屑及棕色色素痕跡。 孩子可伴有高燒、流涕與眼淚,頰黏膜上有「科氏斑」(為直徑約1毫米的灰白色小點,外有紅色暈圈,預示即將出現疹子),可能伴發喉炎、肺炎、腦炎等並發症。 處理要點:卧床休息;給予易消化且富有營養的食物,補足水分與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A);保持皮膚、黏膜清潔。酌用退燒、鎮靜、止咳的葯物,如並發肺炎可給予抗生素;接種麻疹疫苗是最佳預防措施。 風疹——紅色斑丘疹 孩子發燒1~2天後出疹,從面頸部開始24小時蔓延全身。初為稀疏的紅色斑丘疹,以後面部及四肢疹子可以融合,類似麻疹。 出疹第二天開始,面部及四肢皮疹可變成針尖樣紅點,如猩紅熱樣皮疹。疹子一般在3天內迅速消退,留下較淺的色素痕跡。 本病由風疹病毒引起,孩子可伴有發燒、咳嗽、乏力、胃口差、眼發紅,耳後、枕部淋巴結腫大,伴輕度壓痛。與麻疹不同,風疹全身症狀輕,病孩飲食玩耍如常。 處理要點:休息,飲食清淡且易消化,防止搔抓皮膚(瘙癢可用爐甘石洗劑)引起細菌感染;酌情給予退燒、止咳葯物;並發支氣管炎、肺炎、中耳炎或腦膜炎時須選用抗生素,必要時住院治療。 猩紅熱——出疹伴出血點 孩子發燒1天左右出疹,初見於腋下、頸部與腹股溝,24小時內蔓延全身。疹子為針尖大小的鮮紅色小丘疹,觸之如粗砂紙,疹間膚色潮紅(與麻疹不同)。 面頰部潮紅無疹,口周皮膚蒼白,謂之「口周蒼白圈」。腋窩、肘部、腹股溝等皮膚褶皺處疹子密集,顏色深紅,其間有針尖大小的出血點,稱為「帕氏征」。持續6~7天後面部脫屑,軀乾和手腳大片脫皮。 致病菌為溶血性鏈球菌,起病急,高燒(38℃甚至40℃以上),咽及扁桃體顯著充血甚至化膿。舌紅、舌乳頭紅腫如草莓,稱為「楊梅舌」。頸部及頜下淋巴結腫大,有觸痛。 處理要點:休息,補足營養;選用青黴素或紅黴素等抗生素;飲食以流質為宜。少數病孩可能在病後14~21天發生風濕熱、腎炎等變態反應性疾病,要注意防範。 皰疹性咽峽炎——灰白色小皰疹 孩子發燒2天內出疹,見於扁桃體、軟齶、懸雍垂、舌頭等口腔咽部黏膜處,數量不多(大多在12個之內),為直徑1~2毫米的小皰疹,呈灰白色,周圍有紅暈,24小時內水泡破潰成潰瘍,1~5天內癒合。 常伴有突發高燒、咽喉痛、厭食,伴有頸、腹與四肢疼痛,孩子可有嘔吐甚至驚厥,屬於一種特殊的上呼吸道感染類型,病程比普通感冒稍長,一般在7天左右康復。 處理要點:休息,加強營養;酌用抗病毒葯(如病毒靈、潘生丁);退燒葯有撲熱息痛、布洛芬、安乃近等,可採用口服、塞肛以及滴鼻(如安乃近)等途徑給葯。 川崎病——多形性紅色斑疹 孩子發燒數天後出疹,分布於軀干、會陰部以及手掌及腳底。常為多形性紅色斑疹,亦可呈蕁麻疹樣皮疹,瘙癢,但無水皰或結痂。出現於手掌及腳底的則為紅斑。持續10天左右消退。 本病以皮膚黏膜出疹、淋巴結腫大和多發性動脈炎為特點,又稱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往往伴有突發高燒,眼睛發紅(眼結膜充血)、心肌炎、冠狀動脈炎、關節腫痛等。病程短則14天,長者可達90天。 處理要點:住院治療,使用阿司匹林、γ-球蛋白、激素等葯物;個別病孩發生冠狀動脈病變(如冠狀動脈瘤),須用手術治療。

❻ 幼兒臉色泛黃

幼兒臉色發黃原因
寶寶臉色發黃與營養不良、新生兒黃疸、疾病或食物有關
有寶媽說:寶寶臉色發黃,比剛滿月的時候還黃了,但是身體一切正常這時候要不要檢查呢?其實,寶寶臉色發黃的原因很多,不過總體來說大部分都是脾虛或濕證引起的,同時還可能與睡眠、飲食等有關系。具體原因如下:
1、營養不良造成的貧血:如果寶寶經常出現腹瀉,則有可能是營養不良造成的貧血,最好幫寶寶測一下微量元素和血紅蛋白的指標。
2、新生兒黃疸:大部分新生寶寶在出生後23天,會出現臉部發黃現象,這有可能是生理性黃疸,新媽媽應該密切觀察。
嬰兒臉色發黃是新生兒黃疸的臨床表現,寶寶出生後,原本白里透紅的膚色可能在新生兒期的某天變黃,這就是新生兒黃疸。正常的生理性新生兒黃疸一般在出生後的3—5天出現,到10天左右就基本消退,最晚不會超過3周。大部分的新生兒黃疸都會在第二周消退。假如在第二周,父母依然發現孩子出現比較明顯的黃疸,這個時候就需要多留心,及時區分生理性黃疸與病理性黃疸對孩子治療大有幫助。
3、肝膽疾病和遺傳原因等:這需要由醫院檢查確認,但如果寶寶以前臉色不黃,一般不會是遺傳原因。
在這里提醒:新媽媽要做的是去醫院確認寶寶臉色發黃並非遺傳或肝膽功能異常,而是營養不良造成的貧血,此時,要注意的就是為寶寶進行合適的食補。
4.食物原因:有些事物會引發臉色發黃,如胡蘿卜、南瓜、橘子汁、空心菜、甘藍菜、芒果等蔬菜瓜果富含胡蘿卜素,過多地攝入引起胡蘿卜素血症,導致皮膚變黃,以手掌、足底最為明顯,其次是面部、耳後,嚴重者可累及全身皮膚。
寶寶臉色發黃該怎麼辦
寶寶臉色發黃除了新生兒黃疸外,會分為2種,一種是淡黃,一種是鮮黃。淡黃色提示孩子虛弱,若是大一點的孩子就提示脾胃功能不好。
1.新生兒臉色發黃怎麼辦
新生兒臉色發黃就是黃疸嗎?其實,寶寶的黃疸歸因於血中「膽紅素」積聚過多,導致皮膚及黏膜的顏色變得偏黃,判斷的要點是皮膚、眼睛鞏膜發黃、色澤晦暗等。如果判斷不清,可以給寶寶查一下血清膽紅素。
同時,新生兒生理性黃疸,通常是由於嬰兒的肝臟功能不成熟而造成的。隨著新生兒肝臟處理膽紅素的能力加強,黃疸會自然消退,所以生理性的黃疸,家長一般不需要額外的護理,在孩子黃疸期間可以適量多喂溫開水或葡萄糖水利尿。
2.寶寶臉色發黃怎麼辦
1)臉色淡黃:預防脾胃虛弱家長一定要喂養得當,不過食肉類食品,避免傷食;不要濫用一些清熱瀉火類葯物,如板藍根沖劑、清熱瀉火口服液等,以免苦寒傷胃;不過食零食等。
2)臉色鮮黃:在日常飲食中少食油膩、甘肥,臉色發黃往往伴隨著氣血不足,建議可多吃桂圓、紅棗、枸杞等。
寶寶臉色發黃吃什麼好
1.預防脾胃虛弱,家長一定要喂養得當,寶寶能吃多少算多少,不過食肉類食品,避免傷食;不要濫用一些清熱瀉火類葯物,如板藍根沖劑、清熱瀉火口服液等,以免苦寒傷胃。
2.脾胃虛弱偏內寒的患兒要養成喝熱飲的習慣,可以多吃山葯、芋頭、薏米,少吃油膩生冷之品。偏內熱的患兒要少吃乾燥、油炸、辛辣食物。

❼ 幼兒急疹一睡了臉上特別多,醒了感覺又消了

平時總是說嬰幼兒高熱期間若沒有明顯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狀,應懷疑幼兒急疹。特別是對於出生後第一次發燒的嬰幼兒可能性更大。一般高熱持續3天後,隨著體溫下降會有皮疹出現。皮疹一般持續3天左右。對於皮疹無須特別治療。若高熱持續已超過3整天,還是應該去看醫生,排除一些疾病。
幼兒急疹是典型的病毒感染,整個病程約一周。頭3天以高熱為主,體溫可達39℃~40℃。此間,除了高熱往往無其他不適。3天後,體溫逐漸恢復正常,同時從顏面部開始出現紅色皮疹,迅速播散到全身。持續3天左右自然消退。整個過程除退熱,無須特別治療。幼兒急疹是考驗新手父母的一道難題。
由於幼兒急疹的確診為「馬後炮」,遇到高熱後出疹,多可確定。遇到出疹,家長不應驚慌,而應放心才是。因為這種熱後出疹,既不怕風,也不怕水,不需要特別護理,等待3天即自行消退。出疹期間,不癢不痛,無須特別治療。疹退後不留痕跡,更不會留疤。熱退後出疹,即是疾病即將痊癒的徵象。

閱讀全文

與幼兒的面部特徵什麼時候消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次燕窩要多少克 瀏覽:1099
面部血管瘤怎麼治不留疤 瀏覽:1927
yamii膠原蛋白怎麼吃 瀏覽:1352
貴陽祛斑哪個好先薦利美康 瀏覽:1284
和田玉戈壁料沒油性怎麼辦 瀏覽:897
鵝耳朵凍瘡塗什麼精油 瀏覽:1914
燕窩有什麼不好的副作用嗎 瀏覽:886
皮膚使用爽膚水有什麼好處 瀏覽:1258
漂白燕窩燉不爛怎麼辦 瀏覽:1429
燕窩跟什麼吃最好 瀏覽:1667
容易長痘痘油皮怎麼可以做美白 瀏覽:1494
醫院和美容院哪個祛斑好 瀏覽:1656
山羊奶面膜與龍血精華面膜哪個好 瀏覽:1708
學生干皮適合什麼面霜 瀏覽:1482
生薑和什麼一起煮能祛斑 瀏覽:1336
兩三個月的寶寶選面霜怎麼選 瀏覽:1553
嘴巴上和下面長痘怎麼治 瀏覽:1656
南京醫院激光祛痘印多少錢 瀏覽:990
燕窩每天多少毫升合適 瀏覽:1593
膠原蛋白肽分子量多少利於吸收 瀏覽: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