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面部麻痹是怎麼回事
面部麻痹是面神經疾病的一種症狀,目前您的情況可到醫院去做相關檢查,
查明病因後再對症治療。所謂面部麻痹,就是面部肌肉癱瘓。它是由支配面部肌肉的面神經中風而引起的,主要表現為面部肌肉運動受到障礙。北京德 勝門中醫院醫生建議您及時到正規醫院治療,注意不要用冷水洗臉,不要吹風,注意休息等。祝早日康復!
Ⅱ 臉部麻木是什麼原因
警惕面神經麻痹,建議到神經內科或中醫內科就診。
面神經麻痹,中醫針灸理療效果較好,西醫治療效果不大。
Ⅲ 臉部麻木是怎麼回事
三叉神經支配著面部感覺,凡是損傷三叉神經的感覺支及其傳導纖維的病變,均可產生面部感覺麻木。一是,突然起病者,一般提示腦血管疾病。(1)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大多數持續數分鍾至數小時,最多在24小時內完全恢復,大約有1/4~1/3病例將在症狀初發後2~5年內發生腦梗塞。治療時可經常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葯:潘生丁25mg,每日3次;腸溶阿斯匹林0.15g,每日1次;中葯丹參、川芎亦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另外,患者應多飲水,以稀釋血液,有助於預防短暫性腦缺血發作。(2)腦血栓形成。除一側面部感覺麻木外,還有同側面部肌肉癱瘓,即口向對側牽引,露齒時更明顯,口角下垂,不能吹口哨。同一側上下肢感覺運動障礙,同側偏盲,即三偏症狀,應採取以下措施:①稀釋血液。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或706代血漿500~1000ml,靜脈滴注,持續7~14天。②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葯(同前)。③減輕腦水腫。腦血栓形成,局部血流不暢,缺血缺氧,二氧化碳瀦留,導致局部血管擴張,滲透性加強,因而肯定存在腦水腫。可用20%甘露醇250ml靜滴(半小時滴完),2~4次/日,一般應用1周。二是,病前有發熱史,提示可能為感染致三叉神經變性。可應用神經營養葯維生素B12500μg,肌肉注射,每日1次;維生素B1100mg,肌肉注射,每日1次;一個療程為7~10天。三是,面部麻木感日趨加重,尤其合並有疼痛時,須要考慮顱內、顱底腫瘤、鼻咽癌,可藉助CT、磁共振等確診,以便早期發現,早期做手術。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吧。
Ⅳ 面神經麻痹的病因是什麼呀
又稱「面部表情肌無力」、「面癱」。是面神經麻痹的明確體征。望診病人面部表情肌肉不能自主運動,揚眉而額部沒有皺紋,閉眼眼瞼不能閉合,閉嘴患側口角下垂,鼓腮口角漏氣,露齒時患側鼻唇溝消失,笑一笑時口角歪向健側等,觸摸時患側肌肉鬆弛,即為面部神經麻痹。
病因尚不清楚。學術界多數學者認為是由於局部營養神經的血管,因受風寒刺激而發生痙攣,導致面神經組織缺血、水腫而引起。也可能與局部感染有關。如風濕性面神經炎、潛伏性非化膿性中耳炎及濾過性病毒感染等。因面神經經過窄而曲折的骨管由莖乳孔出顱,所以不論是出血或炎症所引起的局部神經組織水腫,都可能壓迫神經,引起功能障礙。
臨床上分為中樞性面癱和周圍性面癱:①中樞性面神經病變部位在面神經核以上。故當對側面神經上段受損時,顏面上部的面肌運動不受影響,僅表現下面部表情肌癱瘓。常見疾病有腦腫瘤、腦膿腫、腦出血、腦炎、脊髓灰質炎、多發性腦脊髓硬化、顱腦外傷、顱內動脈瘤等。②周圍性面神經癱瘓病變部位在面神經核及核以下,表現為面部半側(包括顏面上部及顏面下部)表情肌癱瘓。常見疾病有顱內疾患:小腦橋腦角腫瘤、顱底腦膜炎、腦干腦炎、顱底出血等。顳骨內疾患:bell氏麻痹、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耳源性感染、中耳及內耳外傷或腫瘤、先天性面神經發育不全等。面部疾患:化膿性腮腺炎等;各種傳染病或中毒所致的面神經炎:白喉、梅毒、鉛中毒等。
Ⅳ 突然面部麻木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臉部突然發麻,有可能是著急、生氣、精神緊張、壓力過大所引起;也可見於腦血管疾病,臨床上主要見於腔隙性腦梗死。所以如果症狀不消要盡早看醫生。
Ⅵ 面部神經麻痹的原因是什麼
可以用中葯湯劑牽正散配合針灸治療外科治療主要針對晚期面癱。外科治療可以分為靜態治療和動力性治療。靜態治療主要是將闊筋膜成條狀移植於面部,治療後靜態情況下雙側面部表情對稱,但動態下患側不能隨健側運動。動力性治療一般分為二期,一期是將從患者小腿取下的神經與健側面神經吻合,移植神經末端置於患側,待6個月到1年神經從健側長入患側後,實施二期手術,即移植帶血管神經的肌肉,選擇的肌肉可以為股直肌、股薄肌、背闊肌等,治療3個月到1年後靜態與動態都可達到雙側表情的對稱。
我們提出按骨骼肌肌肉內神經、血管、肌腱分布設計移植肌肉供區的理論,並觀察到股直肌神經、血管解剖恆定,口徑適合面部血管、神經,其肌肉的肌腱有利於維持移植肌瓣的正常肌張力以及面部口角復位固定,而且手術切除肌瓣方便,無血管、神經損傷,無肌肉供區功能障礙。經實施游離股直股動力性治療面癱的患者現已有21位。經施用上述手術方法,全部患者於術後1~3個月左右面部腫脹消退,靜態時雙側口角對稱,其中有兩位患者在術後8個月恢復了口角自主運動,其餘均在術後10~12個月出現了自主的表情運動。
面癱的治療總的說:第一是去除病因。第二是對症治療,改善循環消除面神經水腫。第三是營養神經。對急性期的面神經炎一旦確診,應盡早抗病毒,用激素和對症治療。如果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容易造成面癱後遺症。
過去對面癱、面癱後遺症、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的傳統治療,都採用針灸、貼葯、拔罐、割治、火針、電針、理療、鼻塞葯、介入治療、面部注射葯物等及一些民間的土辦法如擦鱔魚血等。這些傳統的辦法,為中華民族的發展、興旺解除疾病,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是祖國醫葯定庫中的瑰定。
但是,就治療面癱、面癱後遺症、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等面部肌肉的疾病上卻有著它嚴重的,甚至不可克服的後遺症,是造成大量病人一生極大痛苦的根源。
面部肌肉都呈扁平、扁薄的皮肌和條狀的扁平肌,這些肌肉起自於顱骨的不同部位,分布在眼裂、口裂、鼻孔的周圍,呈扁平環形肌和扁平輻射形肌肉與周圍的肌肉組織聯結在一起。在這些肌肉收縮和舒張時,有開大和縮小眼、口、鼻孔的作用。同時牽動著面部皮膚活動,表現出喜、怒、哀、樂等各種表情,面部的肌肉大約有26塊之多。它們互相重疊在一起各有各的功能,如果在面部上針灸、拔罐、貼葯、電針、火針、面部注射營養神經的葯物,介入治療。這些治療方法,一定會造成這些肌肉的損傷、出血、纖維化及炎性反應
。偏方治面癱
取活鱔魚宰殺後取血塗抹癱麵皮膚,24小時後,或至少12小時後洗掉,一周左右可見效。面癱的護理方法
1、
心理護理:患者多為突然起病,難免會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的情緒,有的擔心面容改變而羞於見人及治療效果不好而留下後遺症,這時要根據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徵,耐心做好解釋和安慰疏導工作,緩解其緊張情緒,使病人情緒穩定,身心處於最佳狀態接受治療及護理,以提高治療效果。
2、
護眼:由於眼瞼閉合不全或不能閉合,瞬目動作及角膜反射消失,角膜長期外露,易導致眼內感染,損害角膜,因此眼睛的保護的非常重要的,減少用眼,外出時戴墨鏡保護,同時滴一些有潤滑、消炎、營養作用的眼葯水,睡覺時可戴眼罩或蓋紗塊保護。
3、
局部護理:熱敷祛風:以生薑末局部敷於面癱側,每日1/2小時;溫濕毛巾熱敷面部,每日2—3次,並於早晚自行按摩患側,按摩時力度要適宜、部位準確;只要患側面肌能運動就可自行對鏡子做皺額、閉眼、吹口哨、示齒等動作,每個動作做2個八拍或4個八拍,每天2—3次,對於防止麻痹肌肉的萎縮及促進康復是非常重要的。此外,面癱患者應注意不能用冷水洗臉,避免直接吹風,注意天氣變化,及時添加衣物,防止感冒。
Ⅶ 面部麻木是什麼原因。謝謝
面部麻木有很多原因,最有可能是一種信號,要引起重視了,可以去醫院檢查一下,一般是神經受到了壓迫,或者有野風催了
Ⅷ 面部神經麻痹是什麼意思啊
面神經麻痹一般是面部神經受到強烈刺激而發生的。例如:騎摩托騎的太快而沒有給於面部有效的防風措施。治療上沒有特效的方法。職能吃或者注射點營養神經的葯物例如維生素b族的。最主要的是對面部的保養作些理療什麼的作用不太大。再說一句它有可能伏法的最少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還有更長的
時間。基本來說大多數的患者都能恢復。要多作些面部肌肉的運動啊。急性期就不用了。
Ⅸ 面部神經麻痹由什麼引起的
面部神經麻痹又叫面癱,該病起病急驟,其表現為口眼歪斜、言語不清、口角流涎等,中醫稱之為中風。現代醫學認為該病是由於腦血管阻塞、面部血液循環不暢、患部神經傳導失調所致。面神經癱瘓分為周圍性面癱與中樞性面癱癱,前者大多原因不明,與寒冷,風吹,病毒感染有關,後者為腦血管意外引起的合並症。周圍性面癱一般能完全治癒,很少有後遺症,中樞性面癱則部分不能完全恢復。治療原則上二者基本一樣,以針灸為主,輔以葯物治療。周圍性面癱越早進行治療效果越好,一般能在一到二個星期內完全恢復。
Ⅹ 受涼引起的面部神經麻痹要多久才能恢復
您好,面神經麻痹(面神經炎,貝爾氏麻痹,亨特綜合症),俗稱"面癱","歪嘴巴"「歪歪嘴」、「吊線風」是以面部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徵的一種常見病,一般症狀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它不受年齡限制。患者面部往往連最基本的抬眉、閉眼、鼓嘴等動作都無法完成。面神經麻痹分為中樞型和周圍型。1.中樞型:為核上組織(包括皮質、皮質腦干纖維、內囊、腦橋等)受損時引起,出現病灶對側顏面下部肌肉麻痹。從上到下表現為鼻唇溝變淺,露齒時口角下垂(或稱口角歪向病灶側,即癱瘓面肌對側),不能吹口哨和鼓腮等。多見於腦血管病變、腦腫瘤和腦炎等。2.周圍型:為面神經核或面神經受損時引起,出現病灶同側全部面肌癱瘓,從上到下表現為不能皺額、皺眉、閉目、角膜反射消失,鼻唇溝變淺,不能露齒、鼓腮、吹口哨,口角下垂(或稱口角歪向病灶對側,即癱瘓面肌對側)。多見於受寒、耳部或腦膜感染、神經纖維瘤引起的周圍型面神經麻痹。此外還可出現舌前2/3味覺障礙,說話不清晰等。治療方法;體針、電針、穴位敷貼、針罐、溫針、電針加穴位紅外線照射、綜合法、刺血. 1、一般護理:在急性期應當適當休息,注意麵部的持續保暖。外出時可戴口罩,睡眠時勿靠近窗邊,以免再受風寒。注意不能用冷水洗臉,避免直吹冷風,注意天氣變化,及時添加衣物防止感冒。 2、局部護理:急性期患側面部用濕熱毛巾外敷,水溫50-60度,每日3-4次,每次15-20分鍾,並於早晚自行按摩患側,按摩用力應輕柔、適度、持續、穩重、部位準確。患者可對鏡進行自我表情動作訓練:進行皺眉、閉眼、吹口哨、示齒等運動,每日2-3次,每次3-10分鍾。3、營養支持:飲食應營養豐富,選擇易消化的食物、禁煙戒酒,忌食刺激性食物。4、葯物應用:遵醫囑服用葯物,如服用潑尼松者要嚴格按醫囑執行,不得隨意增減葯量,並注意觀察有無胃腸道等副作用。避免在此期行創傷性大、刺激性強的治療,易減輕對患側肌及神經的損害。出現咽部感染時應遵醫囑口服抗生素治療。5、眼部護理:由於眼瞼閉合不全或不能閉合,瞬目動作及角膜反射消失,角膜長期外露,易導致眼內感染,損害角膜,因此減少用眼動作。在睡覺或外出時應佩戴眼罩或有色眼鏡,並用抗生素滴眼,眼膏塗眼,以保護角膜及預防眼部感染。6、口腔護理:進食後要及時漱口清除患側頰齒間的食物殘渣7、心理護理:患者多為突然起病,難免會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的心情,有的擔心面容改變而羞於見人及治療效果不好而留下後遺症,要根據患者的心理特徵,耐心做好解釋和安慰疏導工作,緩解其緊張情緒,使患者情緒穩定,身心處於最佳狀態接受治療及護理,以提高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