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面部護理 > 面部由什麼支配

面部由什麼支配

發布時間:2022-08-06 22:06:37

㈠ 有誰知道面部神經的構造

司面部淺感覺的神經為三叉神經的皮支,支配面肌活動的是面神經的分支。(1)三叉神經的分支--通過顱骨的孔裂淺出,穿面肌分布於面部相應區域的皮膚。主要有1眶上神經,為眼神經的分支,與眶上血管伴行。從眶上切跡穿出分布於額部皮膚。2眶下神經,為上頜神經的分支,與眶下血管伴行,從眶下孔穿出,分布於眼瞼.鼻背外側及上唇的皮膚。3頦神經,為下牙槽神經的終末支,與頦血管伴行,穿出頦孔分布於下唇及頦部皮膚。(2)面神經—主幹從莖乳孔出顱後,向前進入腮腺,一般分為上.下兩干,然後再分支並相互交織成叢,最後以五支或五組小支,從腮腺前緣穿出腮腺,由上而下為顳支.顴支.頰支.下頜緣支和頸支,呈放射狀分布到全部面肌。其中頰支往往有兩支,分別位於口裂的上.下。

㈡ 支配面部感覺的神經是

面神經,腦神經的第七對神經

㈢ 要想做好按摩,先要了解哪些面部結構

面部的基本解剖主要分為面部皮膚、肌肉、神經和血液循環4個方面的內容。對於皮膚的護理是美容化妝的重要環節之一。但由於面部皮膚比其他部位的皮膚薄,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侵襲,因此按摩手法要講究技巧,並且必須掌握人體皮膚的生理功能、肌肉的走形及頭部骨骼結構,這樣,做起面部按摩來才會得心應手。
頭部骨骼結構頭部的骨骼稱為顱骨,可分腦顱和面顱兩部分。腦顱位於顱的後上部,由8塊顱骨組成,即額骨、枕骨、篩骨、蝶骨各一塊,頂骨、顳骨各兩塊;面顱位於顱的前下部,即眉以下耳以前的部位,由15塊骨骼構成:犁骨、下頜骨、舌骨各一塊,上頜骨、鼻骨、淚骨、顴骨、齶骨、下鼻甲各2塊。它們形成了顏面的骨性基礎。
面部皮膚皮膚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三部分組成。表皮是皮膚最外面的一層,厚度僅有01~03mm,由外向內,分別為角質層、透明層、顆粒層、棘細胞層、基底層。
角質層:是表皮的最外層,由數層角化扁平細胞組成,這種細胞衰老後,成片狀脫落,形成鱗屑,它比較堅韌,對物理性和化學性等損害均有一定的防護作用。
棘細胞層:由4~8層魚鱗狀細胞組成,細胞間隙內充滿淋巴液,向表皮輸送養料。
基底層:在表皮的最深部,與真皮相連,由一排柱狀細胞組成。柱狀細胞經常分裂,以補充遭受損傷而脫落的面角質層細胞和修復表皮的缺損。柱狀細胞內有黑色素,它能抵禦紫外線對真皮的傷害。
真皮在表皮下面,含有較多的結締組織,即膠原纖維和彈力纖維。膠原纖維和彈力纖維都有一定的走向,故而形成了皮膚紋理。真皮堅韌有彈性,因有豐富的神經末梢,可感受外界的冷、熱、痛、觸等各種刺激,使機體產生相應的防禦,並調節血管、汗腺等功能。真皮內血管十分豐富,毛囊、汗腺也在真皮里。
皮下組織由疏鬆結締組織和脂肪共同構成,這一部分主要對人的體形產生作用。
面部皮膚紋理走行面部皮膚紋理走行方向,在額部是橫向走向;在眼部是圍繞眼圈周圍呈橢圓形走向;在眼角處上、下呈魚尾狀相連;面頰部的皮膚則由眼眶下緣起以近乎半圓狀的順序排列,向下頜方向走行。
面部肌肉面部肌肉由表情肌、口周圍肌肉、眼部肌肉、鼻周圍肌肉4部分組成。
表情肌是形成面部豐富表情的肌肉,它位於表淺的皮下組織內,起於骨面,止於皮膚,圍繞在眼、口、鼻等孔裂周圍。當肌肉收縮時,皮膚出現皺紋,改變眼、口、鼻的外觀形狀,以表達情意。單一、呆板的面孔,會使某一部分肌肉、皮膚長期處於過於緊張或鬆弛的狀態中,是造成面部皺紋過早出現的原因。
口周圍肌肉只有口輪匝肌呈環形,其餘為輻射狀,包括提下唇肌、顴肌、笑肌、降口角肌、頰肌等。
眼部肌肉主要是眼輪匝肌,其肌纖維起自於內眼角,弧形向外止於眼角處,上下纖維互相交錯。因近視而長期眯縫眼看東西,是造成眼角處過早出現魚尾紋的重要原因。鼻周圍肌肉的收縮力較弱,故同面部美容關系不大。
面部神經表情肌全部由面部神經支配。
面部血液循環對面部健美修復起一定作用。血液循環好壞,是能否保持面部皮膚、肌肉富有彈性的主要因素。按摩要沿血管走向進行。
頜外動脈沿頜下腺的深面和上面之間的一個溝中走行,到達面部,在笑肌、顴肌、上唇方肌與頰肌、尖牙肌之間越過頰部,在口角附近分出下唇動脈和上唇動脈,它們走行在紅唇緣深面內與對側同名動脈吻合形成圍繞口裂的血管環。此外施用按摩手法時,一般可治周圍血管環作半圓圈的手法移動,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頜內動脈位於面深部,在顳下頜關節內側發出分支。
顳淺動脈是頸外的最終分支,因其血管走行是由下向上的,故按摩時用力方向一般多呈向心性,即從上向下用力,以促進血液循環迴流。
面部靜脈走行在肌肉中,常用手由額部向面頰部自我按摩,可促進面部的血液循環,加速面部靜脈血的迴流。當面部特別是口角至鼻根的三角區的兩側內發生感染時,切忌局部按摩,以免形成嚴重的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

㈣ 三叉神經支配面部的運動是對還是錯

三叉神經是混合神經,是第5對腦神經,也是面部最粗大的神經,含有一般軀體感覺和特殊內臟運動兩種纖維。支配臉部、口腔、鼻腔的感覺和咀嚼肌的運動,並將頭部的感覺訊息傳送到大腦的主要是由眼支,上頜支和下頜支匯聚而成的,注意根據具體的情況考慮的

㈤ 咀嚼肌和面肌分別受哪些神經控制

咀嚼肌受三叉神經控制,面肌受面神經控制。

咀嚼肌位於下方的下頜骨同上方的顳骨、上頜骨、顴骨和蝶骨之間,是運動顳下頜關節進行咀嚼的主要肌,包括咬肌、顳肌、翼外肌和翼內肌。咀嚼肌由三叉神經的下頜神經分支支配,並由上頜動脈的支和顳淺動脈供給其血液。

面肌起自顱骨,止於面部皮膚。收縮時面部出現皺褶改變口裂、眼裂形狀,以表達喜、怒、哀、樂等各種感情,並參與語言和咀嚼等活動。面肌附近血管分布,血液循環豐富,並都由面神經分支支配。



(5)面部由什麼支配擴展閱讀

人體肌肉約639塊,約由60億條肌纖維組成,其中最長的肌纖維達60厘米,最短的僅有1毫米左右。一般人的肌肉占體重的百分之三十五至四十五左右。

按結構和功能的不同又可分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三種,按形態又可分為長肌、短肌、闊肌和輪匝肌。平滑肌主要構成內臟和血管,具有收縮緩慢、持久、不易疲勞等特點。心肌構成心壁,兩者都不隨人的意志收縮,故稱不隨意肌。

骨骼肌分布於頭、頸、軀乾和四肢,通常附著於骨,骨骼肌收縮迅速、有力、容易疲勞,可隨人的意志舒縮,故稱隨意肌。骨骼肌在顯微鏡下觀察呈橫紋狀,故又稱橫紋肌。

骨骼肌是運動系統的動力部分,分為白、紅肌纖維,白肌依靠快速化學反應迅速收縮或者拉伸,紅肌則依靠持續供氧運動。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縮中,牽引骨產生運動。

人體骨骼肌共有600餘塊,分布廣,約占體重的40%,每塊骨骼肌不論大小如何,都具有一定的形態、結構、位置和輔助裝置,並有豐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分布,受一定的神經支配。因此,每塊骨骼肌都可以看作是一個器官。

頭肌可分為面肌(表情肌)和咀嚼肌兩部分。軀干肌可分為背肌、胸肌、腹肌和膈肌。下肢肌按所在部位分為髖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均比上肢肌粗壯,這與支持體重、維持直立及行走有關。上肢肌按所在部位分為:肩肌、臂肌、前臂肌、手肌、頸肌。

㈥ 四面部運動的神經是

面部神經即第七對腦神經,由感覺、運動和副交感神經纖維組成,分別管理舌的味覺,面部表情肌運動及支配舌下腺、下頜下腺和淚腺的分泌。一般認為是舌弓的背側支。介於相當於脊神經節的膝神經節的起始部附近。在無羊膜類,面神經和三叉神經的半月神經節癒合。

面部神經炎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面癱,主要是面部出現一些異常的狀況,一旦發生之後應該早期進行鍛煉,加快身體的恢復,促進面部表情運動,在訓練的時候有一些鍛煉恢復的方法,大家可以試一試,比如抬眉、閉眼、聳鼻、示齒等訓練。
有些人在炎熱的夏季吹了空調之後,會出現面癱這種情況,這在醫學上叫做面部神經炎,是近些年來發病率比較高的一種疾病,患上面部神經炎之後需要進行一些方面的鍛煉,加快恢復面部神經炎的鍛煉恢復運動有哪些呢?下面為大家做介紹。
第一、抬眉
抬眉這個動作在進行的時候,需要通過枕額肌進行運動,一般情況下,輕、度中度面部神經炎患者通過做抬眉這個運動,能夠加快恢復,需要叮囑患者要同時上提健側與患側的眉毛。
第二、閉眼
閉眼這個訓練主要是依靠眼輪匝肌的運動收縮來完成的,在做閉眼訓練的時候,要告訴患者先輕輕的將眼睛閉上,兩眼同時閉合大概20次左右,如果不能做到完全閉合眼瞼,可以用指腹沿著眼眶下緣輕輕的按摩,再用力閉幾次,對於眼瞼閉合功能的恢復,可起到一定的幫助。
第三、聳鼻
聳鼻運動主要依靠的是上唇肌及壓鼻肌的運動收縮來完成的。在運動的時候能夠促進壓鼻肌,提上唇肌的運動來促進恢復,對於不會做的患者來講,在訓練的時候要注意讓患者在鼻子的方向用力。

㈦ 面部的運動神經

面部神經即第七對腦神經,由感覺、運動和副交感神經纖維組成,分別管理舌的味覺,面部表情肌運動及支配舌下腺、下頜下腺和淚腺的分泌。一般認為是舌弓的背側支。介於相當於脊神經節的膝神經節的起始部附近。在無羊膜類,面神經和三叉神經的半月神經節癒合。

面神經是以運動神經為主的混合神經,主要支配面部表情肌和傳導舌前2/3的味覺及支配舌下腺、下頜下腺和淚腺的分泌。。面神經核位於腦橋,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分受雙側大腦皮質運動區的支配,並發出運動纖維支配同側顏面上半部的肌肉,核的下半部分僅受對側大腦皮質的支配,並發出運動纖維支配同側顏面下半部的肌肉。

解剖:面神經facialnerve為混合性腦神經,含有4種纖維成分:①特殊內臟運動纖維起於腦橋被蓋部的面神經核,主要支配面肌的運動;②一般內臟運動纖維起於腦橋的上泌涎核,屬副交感神經節前纖維,在有關副交感神經節換元後的節後纖維分布於淚腺、下頜下腺、舌下腺及鼻、齶的粘膜腺,控制上述腺體的分泌;③特殊內臟感覺纖維,即味覺纖維,其胞體位於顳骨岩部內,面神經管彎曲處的膝神經節,周圍突分布於舌前2/3粘膜的味蕾,中樞突終止於腦干內的孤束核;④一般軀體感覺纖維,傳導耳部皮膚的軀體感覺和表情肌的本體感覺。

㈧ 面部表情肌受什麼神經支配

面神經

頜面部肌肉可分為咀嚼肌及表情肌兩類。

表情肌多起於顏面骨壁,止於面部皮膚,分布在顏面、口、眼、鼻周圍。不僅具有表情功能,而且參與語言、咀嚼和口、眼的張閉等功能。

面部表現肌由面神經支配,故面神經損傷或麻痹時即出現口眼歪斜等症狀。

㈨ 面神經在管外的重要5個分支是什麼,支配哪些肌肉

面神經是以運動神經為主的混合神經,主要支配面部表情肌和傳導舌前2/3的味覺及支配舌下腺、下頜下腺和淚腺的分泌.面神經核位於腦橋,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分受雙側大腦皮質運動區的支配,並發出運動纖維支配同側顏面上半部的肌肉,核的下半部分僅受對側大腦皮質的支配,並發出運動纖維支配同側顏面下半部的肌肉.
纖維成分
面神經為混合性腦神經,含有4種纖維成分:
①一般內臟運動纖維起於腦橋被蓋部的面神經核,主要支配面肌的運動;
② 特殊內臟運動纖維起於腦橋的上泌涎核,屬副交感神經節前纖維,在有關副交感神經節換元後的節後纖維分布於淚腺、下頜下腺、舌下腺及鼻、齶的粘膜腺,控制上述腺體的分泌;
③ 特殊內臟感覺纖維,即味覺纖維,其胞體位於顳骨岩部內,面神經管彎曲處的膝神經節,周圍突分布於舌前2/3粘膜的味蕾,中樞突終止於腦干內的孤束核;
④一般軀體感覺纖維,傳導耳部皮膚的軀體感覺和表情肌的本體感覺.
解剖
面神經由兩個根組成,一是較大的運動根,自腦橋小腦角區,腦橋延髓溝外側部出腦;一是較小的混合跟,稱中間神經,自運動根的外側出腦,兩根進入內耳門合成一干,穿內耳道底進入與中耳鼓室相鄰的面神經管,先水平走行,後垂直下行由莖乳孔出顱,向前穿過腮腺到達面部,在面神經管內有膨大的膝神經節.面神經穿經面神經管及最後穿出腮腺時都發出許多分支.
面神經管內的分支:
① 鼓索:傳導味覺沖動及支配下頜下腺和舌下腺的分泌;
② 岩大神經,也稱岩淺大神經,含副交感分泌纖維,支配淚腺、齶及鼻粘膜的腺體分泌;
③ 鐙骨肌神經:支配鼓室內的鐙骨肌.
顱外分支:面神經出莖乳孔後即發出3小支,支配枕肌、耳周圍肌、二腹肌後腹和莖突舌骨肌.面神經主幹前行進入腮腺實質,在腺內分支組成腮腺內叢發分支至腮腺前緣,分布於面部諸表情肌.
① 顳支:支配額肌和眼輪匝肌;
② 顴支:3-4支,支配眼輪匝肌及顴肌;
③ 頰支:3-4支,支配頰肌,口輪匝肌及其他口周圍肌,
④下頜緣支:分布於下唇諸肌,
⑤ 頸支:支配頸闊肌. 面神經的全長可分為9段:

㈩ 分布於面部皮膚的感覺神經是

三叉神經內側圖三叉神經(n.trigminus)為混合神經,是第5對腦神經,也是面部最粗大的神經,含有一般軀體感覺和特殊內臟運動兩種纖維。支配臉部、口腔、鼻腔的感覺和咀嚼肌的運動,並將頭部的感覺訊息傳送至大腦。三叉神經由眼支(第一支)、上頜支(第二支)和下頜支(第三支)匯合而成,分別支配眼裂以上、眼裂和口裂之間、口裂以下的感覺和咀嚼肌收縮。自三叉神經結向前發出三支由周圍突組成的三條大的分支,至內向外依次為眼神經、上頜神經及下頜神經。眼神經眼神經(n.ophthalmicus)在三支中最小,只含有一般軀體感覺纖維,眼神經向前進入海綿竇外側壁,經眶上裂入眶,分布於額頂部、上瞼和鼻背皮膚,以及眼球、淚腺、結膜和部分鼻腔粘膜)。(1)淚腺神經細小,沿眶外側壁、外直肌上緣前行至淚腺分布於淚腺和上瞼的皮膚。(2)額神經較粗大,位於上瞼提肌的上方,分2~3支,其中眶上神經較大,經眶上切跡,分支分布於額頂部皮膚。(3)鼻睫神經在上直肌的深面,越過視神經上方達眶內側壁。此神經分出許多分支,分別分布於眼球、蝶竇、篩竇、下瞼、淚囊、鼻腔粘膜和鼻背皮膚。上頜神經上頜神經(n.maxillaris)也是一般軀體感覺神經,自三叉神經節發出後,立即進入海綿竇外側壁,之後經圓孔出顱,進入翼齶窩,再經眶下裂入眶,續為眶下神經。上頜神經分支分布於上頜各牙、牙齦、上頜竇、鼻腔和口腔的粘膜以及瞼裂間的面部皮膚以及部分硬腦膜。(1)眶下神經為上頜神經的終支,通過眶下溝、眶下管、出眶下孔至面部,分為數支分布於下瞼、鼻翼和上唇的皮膚。(2)顴神經在翼齶窩內發出,經眶下裂入眶,穿眶外側壁至面部,分支分布於顴、顳部皮膚。顴神經在行程中發出由副交感節後神經纖維組成的小支與淚腺神經吻合,此支進入淚腺,控制淚腺分泌。(3)上牙槽神經分為上牙槽前、中、後支。後支有2~3支,在翼齶窩內自上頜神經發出後,穿上頜骨體後面進入骨質。上牙槽前、中支從眶下神經分出,三支在上頜牙槽骨質內吻合,形成上牙叢,分支分布於上頜竇,上頜各牙和牙齦。(4)翼齶神經也稱神經節支,為2~3條神經分支,從上頜神經主幹行經翼齶窩上方的一段發出,向下連於翼齶神經節,後分布於齶部和鼻腔的粘膜以及齶扁桃體。下頜神經下頜神經(n.mandibularis)為混合神經,是三支中最粗大的分支。自三叉神經節發出後,經卵圓孔出顱腔達顳下窩,立即分為許多支。其中特殊內臟運動纖維支配咀嚼肌。一般軀體感覺纖維分布於下頜各牙、牙齦、舌前2/3和口腔底粘膜以及耳顳區和口裂以下的面部皮膚。(1)耳顳神經以兩根起始,向後包繞腦膜中動脈後合成一干,穿入腮腺實質內,與顳淺動脈伴行,向上分支布於耳廓前面和顳區皮膚以及腮腺。(2)頰神經沿頰肌外面前行,穿此肌後分布於頰粘膜以及頰區直至口角的皮膚。(3)舌神經在下牙槽神經的前方,經翼外肌深面下行,途中有面神經的鼓索從後方加入此神經。此後越過翼內肌淺面到達下頜下腺的上方,再沿舌骨舌肌的表面行至舌尖。舌神經分支分布於口腔底和舌前2/3的粘膜,接受一般軀體感覺的刺激。(4)下牙槽神經為混合神經,含一般軀體感覺纖維和特殊內臟運動纖維。下牙槽神經在舌神經的後方,沿翼內肌的外側面下行,其中的特殊內臟運動纖維分出分支,支配下頜舌骨肌和二腹肌前腹。一般軀體感覺纖維經下頜孔入下頜管。在下頜管內分支構成下牙叢,分支分布於下頜各牙和牙齦。其終支自頦孔穿出稱頦神經,分布於頦部及下唇的皮膚和粘膜。(5)咀嚼肌神經為特殊內臟運動神經,分數支支配所有咀嚼肌。

閱讀全文

與面部由什麼支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次燕窩要多少克 瀏覽:1099
面部血管瘤怎麼治不留疤 瀏覽:1927
yamii膠原蛋白怎麼吃 瀏覽:1352
貴陽祛斑哪個好先薦利美康 瀏覽:1284
和田玉戈壁料沒油性怎麼辦 瀏覽:897
鵝耳朵凍瘡塗什麼精油 瀏覽:1915
燕窩有什麼不好的副作用嗎 瀏覽:886
皮膚使用爽膚水有什麼好處 瀏覽:1258
漂白燕窩燉不爛怎麼辦 瀏覽:1429
燕窩跟什麼吃最好 瀏覽:1667
容易長痘痘油皮怎麼可以做美白 瀏覽:1494
醫院和美容院哪個祛斑好 瀏覽:1656
山羊奶面膜與龍血精華面膜哪個好 瀏覽:1708
學生干皮適合什麼面霜 瀏覽:1482
生薑和什麼一起煮能祛斑 瀏覽:1336
兩三個月的寶寶選面霜怎麼選 瀏覽:1553
嘴巴上和下面長痘怎麼治 瀏覽:1656
南京醫院激光祛痘印多少錢 瀏覽:990
燕窩每天多少毫升合適 瀏覽:1593
膠原蛋白肽分子量多少利於吸收 瀏覽: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