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面部護理 > 撕裂為什麼多在於面部

撕裂為什麼多在於面部

發布時間:2022-07-27 18:04:36

Ⅰ 順產最怕的不是側切而是撕裂,為什麼要這么說呢

Ⅱ 關於中學生籃球運動損傷的文獻綜述

中學生籃球運動損傷調查分析

摘 要:本研究對我校在讀學生共207人的籃球運動損傷進行問卷調查,對損傷類型、引起損傷的原因、常見損傷發生的場合進行歸類分析,旨在探討引起損傷的原因以及規律,提出相應的預防方法。
關鍵詞:籃球 運動損傷 預防措施

籃球運動是深受學生喜愛而且開展廣泛、參與的人數遠遠超過其他活動的項目。籃球運動是學校體育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學校課外活動的熱門項目。籃球運動的開展對活躍中學生校園生活、健康學生身心有重要作用。籃球運動強度大,對抗激烈,運動中容易產生損傷而影響學習與鍛煉效果,也給傷者帶來了痛苦和精神負擔。因此認識籃球運動損傷的特點與規律,預防與避免籃球運動損傷的發生,對中學生籃球運動健康、高質量的開展,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有積極意義。本選題對學生在籃球運動中損傷發生的情況進行調查,旨在研究各學生群體在籃球運動中損傷的發生原因,探討引起損傷的規律,提出相應的預防措施,為指導學生進行籃球運動提供科學的參考。

1研究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汕頭市鮀濱職業技術學校在校學生,其中包括:學校籃球隊隊員、籃球選修班學生、一般籃球愛好者(除籃球隊隊員、籃球選修班學生之外喜歡籃球運動的學生)。
1.2 研究方法
採用文獻資料法和問卷調查法。查閱有關籃球運動及運動損傷的資料,明確研究的目的和范圍。設計調查問卷,分別對上述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發放問卷採用當場發放當場回收的方法。共發放問卷207份,收回有效問卷199份,有效回收率96.14%。將收集的數據進行分類統計、對比分析。

2結果分析
2.1 籃球運動損傷發生部位的分布特點(見表1、表2)
由於不同的運動項目有不同的特殊技術要求以及身體某些部位的解剖生理弱點,因此,不同運動項目有著不同的易傷部位及專項多發病。[1] 對於籃球運動來說,最常見的創傷是因跳起搶球落地不正確、跌倒、急停、急轉、沖撞或場地不平,或場地過滑而引起的急性創傷。外傷最輕的僅僅是輕微的擦傷,重的會造成關節脫位或骨折。[2]另外在籃球運動中也可以發生慢性創傷。[1]現就各常見損傷主要發生的部位及其原因分析如下:
2.1.1 急性損傷
2.1.1.1 關節扭傷
關節扭傷是在間接外力的作用下,使關節發生超范圍的活動引起的關節韌帶損傷。[2]從調查的結果看(見表1),共有129人發生過踝關節扭傷,損傷率達64.82%居於首位;有109人發生過手指扭傷,損傷率次之達54.77%;有49人發生過膝關節扭傷,損傷率24.62%居於第三位;其次是腕部、腰背部、肩部、肘部和頸部。可見學生在籃球運動中踝關節、手指關節和膝關節是關節扭傷的多發部位。籃球運動員易傷踝、手指和膝關節,[2] 這主要與籃球運動的技術特點和這3個關節的解剖生理弱點有密切關系。[3]
2.1.1.2 皮膚擦傷
皮膚擦傷是皮膚受摩擦所致,它是外傷中最輕又最常見的一種。[2]從表1的數據可以看出擦傷多出現在頭部及四肢,手臂、膝部、頭部分別占前三位。這些部位擦傷的主要原因是倒地後與地面的摩擦或受別人的指甲擦傷。
表1 各急性損傷發生部位的分布特點
損傷類型 頭部 頸部 肩部 腰背 手臂 肘部 手指 腕部 大腿 膝部 小腿 踝部 其他
關 節
扭 傷 n 12 17 20 16 109 34 49 129
% 6.03 8.54 10.05 8.04 54.77 10.09 24.62 64.82
皮 膚
擦 傷 n 19 8 3 3 44 11 6 2 15 31 8
% 9.55 4.02 1.51 1.51 22.11 5.53 3.02 1.01 7.54 15.58 4.02
軟組織
挫 傷 n 2 2 19 7 9 7 19 8 56 41 13 6
% 1.01 1.01 9.55 3.52 4.52 3.52 9.55 4.02 28.14 20.6 5.53 3.01
肌 肉
拉 傷 n 14 11 16 4 29 15
% 7.04 5.53 8.04 2.01 14.57 7.54
撕裂傷 n 4 1 1 2 1 1 1
% 2.01 0.5 0.5 1 0.5 0.5 0.5
骨 折 n 4 1 1 2 2
% 2.01 0.5 0.5 1 1
脫 臼 n 3 1 4 1 2
% 1.51 0.5 2.01 0.5 1
其 他 n 1 1
% 0.5 0.5
註:其他包括1人鼻樑軟骨骨折、1人內臟受傷;百分比按調查總人數計算。
2.1.1.3 軟組織挫傷
軟組織挫傷是由鈍性暴力直接作用於身體某部位引起的閉合性損傷。[2]從表1的數據顯示,大腿、膝部、肩部以及手指的挫傷的損傷率分別居前三位,表明籃球運動中的挫傷多是發生在大腿等部位。籃球運動多數動作都是在身體接觸下完成的,因此身體之間的相互碰撞是難免的,而超出規則允許的碰撞容易引起挫傷。
2.1.1.4 肌肉拉傷
肌肉拉傷是指在外力的直接或間接作用下,使肌肉猛烈主動收縮或被動過度拉長時所引起的肌肉損傷。[1]從調查的數據(見表1)看,我校學生在籃球運動中所出現的肌肉拉傷主要發生在大腿、腰背、和小腿,其損傷率分別是14.57%、8.04%、7.54%。籃球動作中要求起動和制動的突然性以及轉身的快速性,這些技術動作對大腿、腰背和小腿的負荷都很大,使這些部位較易發生損傷。
2.1.1.5 撕裂傷
撕裂傷是指傷部受外力打擊而使皮膚及皮膚組織出現裂口。皮膚撕裂傷多發生於頭部,尤以額部和面部較多見。[2]從調查的結果看,共11人發生過撕裂傷,其中頭部4例,占總調查人數的2.01%,籃球運動中多是由於頭部互相碰撞,或被他人的肘部碰撞而引起撕裂傷。
2.1.1.6 脫臼、骨折
骨折和脫臼是籃球運動損傷中較重的損傷。調查數據表明(見表1),學生在籃球運動中脫臼和骨折的損傷率較小。
2.1.2 慢性損傷
從統計的數據顯示,發生慢性損失的人共有15人,其中腰肌勞損和髕骨勞損各佔6人,小腿疲勞性骨膜炎2人,1人踝關節勞損。從調查結果看,發生慢性損傷的多是籃球隊的學生,其主要的原因多是由於急性損傷治療不當轉變而來或在運動中不斷勞損,由小創傷逐漸積累而成的。
2.2 各群體學生籃球運動損傷原因分析(見表3)
表3 各群體籃球運動損傷主要原因分析
人數 原因群體 准備活
動不足 違反規則
動作粗野 技術
錯誤 身體心理
狀態不良 氣候場
地不良 思想不
夠重視 運動量
過 大 組織
不當 其
他 合計
學校籃球隊 n 23 12 8 9 15 11 15 1 1 167
% 82.1 42.86 28.57 32.14 53.57 39.29 53.57 3.57 3.57
排序 1 3 6 5 2 4 2 7 7
籃球選修班 n 25 11 10 16 14 13 17 4 4 114
% 73.53 32.36 29.41 47.06 41.18 38.34 50 11.76 11.76
排序 1 6 7 3 4 5 2 8 8
一般愛好者 n 87 32 68 25 38 43 55 23 3 374
% 63.50 23.38 46.64 18.25 27.74 31.39 40.15 16.79 2.19
排序 1 6 2 7 5 4 3 8 9
註:百分比按調查總人數計算
從表3可知,不同群體在籃球運動中引起損傷的原因既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從學校籃球隊學生的損傷主要原因統計中可以看出,准備活動不足而造成損傷的占首位,為82.1%;之後依次是氣候場地不良(53.57 %);運動量過大(53.57%);違反規則、動作粗野(42.86%);思想不夠重視(39.29%);身體、心理狀態不良(32.14%);技術錯誤(28.57%);組織不當、其他。而對於籃球選修班的學生來說准備活動不足也是造成損傷原因的首位,為73.53%,之後依次是運動量過大(50%),身體、心理狀態不良(47.06%);氣候場地不良(41.18 %);思想不夠重視(38.34%);違反規則、動作粗野(32.36%);技術錯誤(29.41%);組織不當、其他。對於一般籃球愛好者來說准備活動不足也占造成損傷原因的首位,為63.50%;其次是技術錯誤,為46.64%;之後依次是運動量過大(40.15%);思想不夠重視(31.39%);氣候場地不良(27.74%);違反規則、動作粗野(23.38%);身體、心理狀態不良,組織不當、其他。
2.2.1 准備活動不足
准備活動不足是引起3類群體發生運動損傷的首位原因(表3)。准備活動的目的是進一步提高中樞神經興奮性,提高人體各器官系統的功能活動水平,使機體能更快進入運動狀態,減少損傷的發生。在課外活動或比賽中,經常可以看到學生對准備活動不重視,或不做或馬虎應付,這些狀況都可能因准備活動不足,身體機能未能達到相應的水平而增加了運動中發生運動損傷的可能性。究其原因有思想上對准備運動重視不夠,也有可能對准備活動的作用認識不足。因此要加強中學生體育基本理論的學習,提高科學體育鍛煉的意識,切實做到運動前做好充分的准備活動。
2.2.2技術動作錯誤
技術動作錯誤是一般籃球愛好的學生引起損傷的第二個主要原因。技術動作的錯誤,違反了人體結構功能的特點及運動時的力學原理而造成損傷,[1]由於一般籃球愛好者的籃球專項技術訓練不夠,對動作要領掌握不好,都可能是一般籃球愛好者發生損傷的原因。對於學校籃球隊和選修班的學生來說,在專項技術訓練這方面相對於一般籃球愛好的學生多,因此由於技術動作錯誤而引起損傷的比率相對較小。
2.2.3運動量過大
運動量過大在各群體引起損失的原因中所佔的比例都很高,分列學校籃球隊、一般籃球愛好者的第二、第三位。在課中或訓練中都可能由於運動量安排不科學,引起局部負擔量過大而造成損傷。
2.2.4氣候場地不良
氣候場地不良在學校籃球隊的學生中占的比例較高。場地不規范,氣候變化無常,這些條件都可能增加造成運動損傷的發生。
2.2.5 違反規則、動作粗野
在比賽中,不遵守規則,不服從裁判,動作粗野,故意犯規或搞小動作,或在教學訓練中互相逗鬧,動作粗野,故意犯規等是籃球運動中發生損傷的主要原因之一。
2.2.6身體、心理狀態不良
身體、心理狀態不良在學校籃球隊的學生中占的比例較高,其主要的原因跟訓練的強度有很大的關系;對於選修班的學生身體和心理狀態不良這一原因也排在第三位。另一方面,身體狀態與休息有關,如果休息不夠,身體反映不靈敏,會加重機體的負擔,容易發生損傷。
2.2.7思想不夠重視
思想不夠重視這一致傷因素,在各群體中都居於中間的位置。學生對預防損傷認識不足,有時存在爭強好勝的心理,對損傷的預防重視程度不夠,在上課、訓練和比賽中沒有積極採取各種有效的預防措施,發生損傷後也不認真分析原因、吸取教訓,使損傷時有發生。[1]
2.2.8 組織不當
組織不當因素在各群體中所佔的比例較小,而三類群體中一般籃球愛好者所佔的比例高一點,多出現在組織方法不當方面及訓練上不夠重視,沒有遵循教學原則、缺乏指導。這提示,在體育課中,要注意運動競賽組織的教學,掌握課外體育競賽組織原則、方法,避免由此造成的損傷,無論對在校學生自己的體育活動,還是對學生畢業以後面對社會都具有重大的意義。
2.3 各群體學生發生損傷的活動類型分析
調查表明,不論是那類群體的學生,受傷最常見的活動類型是課外活動。課外活動時,常常是幾個人湊合起來就開始比賽。而且隊與隊之間競爭意識強烈,為了贏得比賽使得對抗性加強,再加上超負荷運動,使損傷極易發生;在籃球課發生的損傷居次,這與課堂的要求有關;在比賽中損傷的發生率低,其主要原因是參加比賽的人數較少。

3 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3.1.1學生在籃球運動中關節扭傷的多發部位是踝、手指、和膝關節;擦傷多發生在頭部及四肢;挫傷主要發生在大腿、膝部、肩部及手指;肌肉拉傷以大腿、腰背、小腿為多發部位;撕裂傷以額部和臉部較多見;脫臼、骨折在學生中的損傷率較小;慢性損傷主要發生在學校籃球隊的學生,其中腰肌勞損和髕骨勞損占的比例較高。這些都與籃球運動這個項目的特點及學生參加籃球運動的情況有很大的關系。
3.1.2 群體不同,造成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也有不同之處。准備活動不足是引起三類群體發生損傷的主要及共同的原因,學校籃球隊的學生造成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依次是准備活動不足、氣候場地不良、運動量過大;籃球選修班的學生造成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依次是准備活動不足、運動量過大、身體、心理狀態不良。一般籃球愛好者造成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依次是准備活動不足、技術錯誤、運動量過大。這和他們各自的身體素質及參與的活動特點關系密切。
3.1.3課外活動是三類群體損傷發生的最常見的活動類型;其次是籃球課、比賽;這些都跟各類型活動的特點有密切的關系。
3.2建議
3.2.1加強學生的體育基本理論教育,普及科學鍛煉與健身知識,避免盲目運動而導致的運動損傷。
3.2.2加強學生的體育道德教育,明確「友誼第一」,樹立「寧失一球,不傷一人」的思想。在比賽中應做到遵守規則、尊重對方、尊重裁判,杜絕有意傷人現象,杜絕粗野動作,維護球場秩序。
3.2.3結合籃球運動的特點,認真做好准備活動。准備活動的時間和運動量要根據每次訓練內容或比賽場地、氣候因素而定,並注意自身的身體狀況,有針對性地做好准備活動,特別是易傷部位。
3.2.4充分認識籃球基本技術和專項技術的重要性,加強籃球基本技術和專項技術練習,規范技術動作,減少技術性動作損傷的發生。
3.2.5合理進行身體素質和專項技術的訓練,循序漸進地加強易傷部位或相對薄弱部位的訓練。尤其是要加強膝關節、踝關節、腰背部和腿部的力量和柔韌性練習,這是有效預防籃球運動損傷的重要手段。
3.2.6加強醫務監督,注意檢查場地設施及器材用具,避免不必要的損傷。

參考文獻

1、姚鴻恩:體育保健學[M],北京高等教育社,2000
2、張路萍:陳國耀,運動創傷學[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耿曉偉、郭戈:籃球運動損傷的預防[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2,4(1);76-79.
4、袁志斌、時霖:籃球專項學生運動損傷原因分析[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1999,17(1)90-92.
5、張新定:大學生籃球運動損傷規律及原因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05.26.(1)31-32
6、丁健、程禮洛:孫淑萍.大學生籃球運動損傷的調查分析[J].遼寧體育科技,2005.27(1)53
7、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體育學院普修通用教材,籃球運動教程[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1
8、盧義錦、姚士碩:人體解剖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Ⅲ 運動員在訓練的時候,不小心負傷該怎麼辦

運動員在訓練的時候,不小心負傷該怎麼辦?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受傷的處理方法吧。

1、擦傷。

擦傷是指皮膚表面摩擦後的損傷。傷口淺,面積小,可用生理鹽水清洗傷口,傷口周圍用75%酒精消毒,局部擦拭汞或紫葯水,無需包紮。但是面部擦傷,最好不要用紫葯水。

經過消毒處理後,關節附近的擦傷一般不採用暴露療法,因為乾裂容易影響關節運動,一旦發生感染,也容易影響關節。因此,消炎軟膏或各種抗生素軟膏常用於關節附近,並用無菌敷料覆蓋包紮。對出血較嚴重的還要進行止血處理。

運動損傷應該遵循的三個原則:

原則一:保護。

首先,立即停止活動,保護受傷部位,避免受傷部位二次受傷或負重。同時,向周圍的人尋求幫助,幫助將你轉移到運動場外的安全區域。

原則二:休息。

受傷後充分休息可以保護肌肉、跟腱等組織,防止傷勢惡化。此外,休息是恢復運動傷害的必要和首要步驟。休息不僅意味著受傷後立即停止活動,還意味著在恢復期拒絕從事激烈的活動。如果你是運動員,你應該停止訓練,因為任何微小的運動損傷如果不休息和治療,都可能導致大范圍的惡化。

原則三:冰敷。

如遇急性傷害,最好在傷害發生後48小時內,每2~3小時對傷口進行一次冰敷處理,每次冰敷時間一般控制在15~20分鍾,盡量不要超過30分鍾。傷口麻木時,可結束冰敷。之後每兩三個小時重復一次,直到紅腫熱痛症狀明顯消除。

Ⅳ 運動中常見的傷病及緊急處理方法

運動損傷的分類:
按受傷的組織結構分類:
皮膚損傷,肌肉,肌腱損傷,關節軟骨損傷,骨及骨骺損傷,滑囊損傷,神經損傷,血管損傷,內臟損傷等
2,運動損傷按時間分類:
新傷和舊傷;
3,按損傷的病程分類:
急性損傷:直接或間接外力一次作用而致傷者,傷後症狀迅速出現,病程一般較短
慢性損傷:陳舊傷,急性損傷後因處理不當而致反復發作者;勞損傷,由於局部運動負荷量安排不當,長期負擔過重超出了組織所能承受的能力,局部過勞致傷.症狀出現緩慢,病程遷延較長.
4,按性質分類:
開放性損傷:傷後皮膚和黏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壞,受傷組織有裂口與體表相通.如擦傷,刺傷,切傷,撕裂傷及開放性骨折等.
閉合性損傷;傷後皮膚或黏膜仍保持完整,無裂口與體表相通.例如:挫傷,關節韌帶扭傷,肌肉拉傷,閉合性骨折等.
5,按程度分類:
輕度損傷:傷後鍛煉者仍能按計劃參加體育鍛煉
中度損傷:傷後不能按計劃進行訓練,需停止患部活動.
重傷:受傷後不能訓練.
這種方法適合運動隊或體育院校.
6,按運動技術與訓練的關系分類:
運動技術傷:與運動項目,技戰術動作密切相關的損傷,例如:網球肘,投擲肘等,多為局部組織過勞.
非運動技術傷:多為運動中的意外傷.
常見的運動損傷處理與急救
一般性的運動損傷主要有扭傷,骨折,脫位,挫傷(跌傷),肌肉拉傷,腱鞘炎等.下面對各種損傷的基本特點進行簡單的介紹.
(一)常見運動損傷的處理
1,開放性軟組織損傷
1)擦傷(皮膚表面受到磨擦後的損傷)
處理:創口較淺,面積小的擦傷,可用生理鹽水洗凈傷口,創口周圍用75%的酒精消毒 ,局部擦以紅汞或紫葯水,無需包紮.但面部擦傷,最好不用紫葯水,關節附近擦傷經消毒處理後,一般不採用暴露療法,因為乾裂易影響關節運動,一旦發生感染,也易波及關節.因此,關節附近多採用消炎軟膏或多種抗生素軟膏塗抹,並用無菌敷料覆蓋包紮.對於出血比較嚴重的還要進行止血處理.
2)撕裂傷
撕裂傷中,以頭面部皮膚撕裂傷最為多見,如籃球運動中,眉弓被對方肘碰撞引起眉際皮膚撕裂等.若撕裂的創口較小,經消毒處理後,用粘膏或創可貼粘合即可.撕裂創口較大,則須止血,縫合創口.若傷情和污染較重時,應注射破傷風抗毒血清,並給以抗菌素治療.
3)刺傷和切傷
田徑運動中被釘鞋或標槍刺傷,冬季滑冰時被冰刀切傷,其處理方法基本上與撕裂傷相同.
2,閉合性軟組織損傷
1)扭傷
扭傷是運動中最常見的外傷,是指扭動關節時致使支撐關節的韌帶發生傷害的損傷.關節活動范圍超過正常限度時,附在關節周圍的韌帶,肌腱,肌肉撕裂面造成
扭傷會引起血液及滑液流向關節囊而引起關節腫大,然後局部溫度升高,有疼痛和發脹 的感覺,皮膚發生變色.此時如果伸展肌腱,韌帶,關節囊,很容易發生韌帶的斷裂和骨折.以為韌帶和關節囊的血液量供給較少,所以需經過較長時間的治療才能得到痊癒.各關節的周圍都有很多的神經,所以扭傷時會感覺到非常疼痛.關節扭傷幾次後,如果得不到適當的 治療,就會形成慢性的炎症,變性和關節炎.
重度扭傷處理:應先止血,止痛.可把受傷肢體抬高,用冷水淋洗傷部或用冷毛巾進行冷敷,使血管收縮,減輕出血程度,減輕疼痛.不要亂揉和移動,防止增加出血.然後在傷處墊上棉花,用綳帶加壓包紮.受傷48小時以後改用熱敷,促進淤血的吸收.
例如: 下面簡介一下健美操運動中易發生的運動損傷的原因及防治.
一,踝關節扭傷
原因:
運動前准備活動不充分,踝關節韌帶的伸展性和彈性較差;腳著地技術不正確;跳起落地時身體失去平衡以及場地不平等.
症狀:
踝關節局部疼痛,迅速腫脹並逐漸延及踝關節前部,局部皮下淤血;跛行.

治療:
扭傷後,立即停止運動,並用拇指壓迫止血,檢查韌帶是否完全斷裂.12小時內可用冰袋冷敷,加壓包紮,防止毛細血管擴張繼續出血,抬高患肢.24小時後,根據傷情可選用傷葯外敷,理療,針灸,按摩,葯物痛點注射及支持帶固定等.及早進行踝關節功能練習,如踝關節抗阻力活動,沙地上慢跑等,以加速踝關節的功能恢復.如果韌帶完全斷裂,應急救固定並送醫院作進一步治療.
預防措施:
1.運動前一定要做好准備活動,尤其是踝關節周圍韌帶,提高關節靈活性.
2.加強踝部周圍韌帶肌肉的鍛煉,多進行提提踵跳及負重提踵練習,提高關節的力量和彈性.
3.在跑跳練習中,強調腳掌著地的正確技術.
4.肌體處於疲勞和不良狀態時,避免高難度動作的練習,減少運動負荷.
例如:在運動中扭傷手指,應立即停止運動.首先是冷敷,最好用冰.但一般沒有準備,可用水代替.將手指泡在水中冷敷15分鍾左右,然後用冷濕布包敷.再用膠布把手指固定在伸指位置.如果一周後腫痛繼續,可能是發生了骨折,一定要去醫院診治.
.腰部扭傷也是要靜養.應在局部作冷敷,盡量採取舒服體位,或者側卧,或者仰平卧屈曲,膝下墊上毛毯之類的物品.止痛後,最好是找醫生來家治療.
注意事項
1.腰肌扭傷,最重要的是安靜,慌慌張張地跑醫院是再使疾病加重的原因.如果處理不當,會反復發作,可能發展成椎間盤脫出.
2.為防止再度發生踝關節扭傷,要在鞋底外側後半段墊高半公分(即在外側釘一片膠皮或塑料),以保護韌帶.
3).腰扭傷者最好睡硬板床,扎寬腰帶,並鍛煉腰肌.
3,挫傷(
由鈍性暴力直接作用於身體某部使該處及皮下組織或肌肉,韌帶或其它組織受傷受損而傷部皮膚往往完整無損或只有輕微破損,如運動中相互沖撞,被踢打或身體某部碰擊在器械上等.輕者僅是皮下組織(如肌肉,韌帶等)挫傷,重者(如頭,胸,腹部和睾丸挫傷)常因某些器官的損傷而合並休克.體育運動中較常見的是股四頭肌和小腿前部挫傷.
4,疲勞性骨膜炎
原因:
大量的跑跳動作使身體的重力與地面的反作用力主要集中在骨彎曲部的凸面(脛骨前面),引起骨膜的應力性損傷.
症狀:
疼痛:訓練後局部出現疼痛,重者行走或不運動時均痛,疼痛多為隱痛,牽扯痛.
腫脹:局部軟組織有輕度凹陷性水腫.
壓痛:在腔骨內側面,內後緣或腓骨下端有壓痛;嚴重者,在脛骨內側面上常可觸及小結節或腫塊,壓之銳痛.
後蹬或支撐痛:在做後蹬或支撐時疼痛明顯.
預防措施:
1.做好充分的准備活動.
2.正確掌握跑跳技術,注意動作中的放鬆和落地的緩沖,以減小地面對小腿的沖擊力.
3.合理安排運動量和改進訓練方法.
4.避免長時間在過硬場地上進行跑跳練習.
5.防止受寒,運動後採用自我按摩等各種手段及時消除小腿肌肉的疲勞.
治療:
早期症狀較輕者無需特殊治療,僅用彈力綳帶將小腿裹扎,並調整訓練計劃,減少下肢運動量或少做下肢活動,休息時抬高患肢.症狀較重者應注意休息,用彈性綳帶裹扎小腿,抬高患肢,還可採用中葯熏洗或外敷,理療,碘離子導入或微波治療,按摩等,按摩的手法以揉捏,抖動小腿諸肌為主,同時取陰陵泉,陽陵泉,足三里,承山,委中等穴位進行穴位按摩.
5,髕骨勞損
原因:
多由跑跳過多,膝關節長期負擔過度或反復微細損傷的積累而成,也可由局部遭受一次撞擊和牽扯所致.尤其是膝關節處於半蹲位置時,由於韌帶鬆弛,臏骨的張腱膜和髕韌帶所受的牽拉張力及髕骨,股骨相應關節面間所承受的擠壓力都較大.若半蹲位時起跳"發力"或屈伸扭轉,作用力超過了組織的生理負荷,就影響局部代謝,導致細胞的變性和壞死,從而引起腱纖維出血,變性,增生等一系列病理改變.
症狀:
早期或輕者在大運動量訓練後感到膝痛和膝軟.休息後症狀緩解;隨著病變的進展,疼痛逐漸加重,准備活動後症狀減輕,訓練結束後又加重.重者走路和靜坐時也痛.髕骨尖,髕骨周緣有壓迫痛.膝關節伸膝至110-150度之間疼痛明顯.
預防措施:
1,合理安排運動量,避免局部負荷過大,嚴禁"單打一"的訓練方法.
2.加強下肢肌肉力量的訓練,尤其是股四頭肌的力量訓練.
3.每次訓練後,做單足半蹲試驗,以便及早發現,及時治療.
4.訓練後要擦乾汗水,注意保暖,防止風寒濕侵襲,採用熱水浴,按摩等消除局部疲勞.
治療:
直抬腿法,髕骨抽動法,登台階法,高位靜力半蹲法等,可收到一定的治療效果.另外,也可採用理療,中葯外敷,針灸,中葯滲透葯外敷或直流電導入,按摩等等.若長期保守治療無效,症狀加重的髕骨軟骨患病者,應手術治療.

Ⅳ 對於皮膚撕裂傷我們要怎麼處理

‍‍皮膚撕裂傷,指由於鈍物沖擊或碰撞所引起的表皮或撕裂傷創面較小時,先壓迫止血,用生理鹽水清洗消毒創口後,用蝶形膠布拉緊就可。 如若較大的撕裂傷,首先亦應止血,然後考慮進一步處理,如現場適逢有醫療條件,可行清創縫合並考慮注射破傷風抗毒素,服用抗生素;若無條件可在止血後送醫院治療。 有些意外事故所致撕裂傷(如頭皮廣泛撕脫),創面很大,處理過程復雜,一旦發生,現場難以處理,一面止血,一面就組織送醫院冶療。 軟組織的損傷。其傷口的邊緣不整齊。‍‍

Ⅵ 運動損傷

冷熱療法冷熱療法是運用低或高於人體溫度的物理因子刺激,進行治療的一種物理療法。

(一)冷敷法冷敷能降低局部組織溫度,使血管收縮,減輕局部充血,抑制神經的感覺,具有止血、鎮痛、防止或減輕腫脹的作用。常用於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的早期,傷後立即使用,冷敷後應加壓包紮並拾高傷肢。

冷敷時一般使用冰袋或冷凍氣霧劑。冰袋或用冰塊裝入塑料袋內作傷部冷數 約20分鍾;若用冷凍氣霧劑作局部噴布冷敷時(面部不宜採用),噴射出的細流應 與皮膚垂直,瓶口距皮膚約20-30cm,每次約10秒,不可噴射過多,以防發生凍 傷。如條件限制,也可用冷水毛巾置於傷部(夏季除外),2-3分鍾更換1次。

(二)熱療熱療包括熱敷、紅外線照射等,它能擴張局部血管,增強血液和淋巴循環提高組織的新陳代謝,解除肌肉痙攣,加速淤血和滲出液的吸收,促進損傷組織的修復,具有消腫、解痙、減少粘連和促進癒合的作用。常用於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的中、後期和慢性損傷的治療。熱敷時一般採用熱水袋或熱毛巾,每天12次,每次20-30分鍾。毛巾無熱感時要立即更換,熱敷的溫度要適當,以防生燙傷。

二、按摩療法按摩是治療軟組織損傷的重要方法,不僅療效顯著,而且經濟、簡便 易學、易於推廣,只要使用方法得當,不會產生副作用。對於按摩手法的基本要求 是均勻、持久、柔和、深透。

三、中葯療法 的一葯治療跌打損傷,有著獨特、系統的治療法則和豐富多樣的治療方法,具有 兼治、價廉簡便、療效顯著的特點。中醫治療創傷時有各種外治和內治方劑 前者有各種外敷葯、外擦葯、滲透葯、膏葯和熏洗葯,後者有各種丸劑、散劑、丹劑,酒劑和湯劑。

四、保持支持帶的應用正確使用保持支持帶,能促進損傷組織癒合和防止再傷。使用保持支持帶的原 是使關節能固定於相對適宜的位置,受傷組織不再受到牽扯,活動時不使疼痛 加重。常用的保護支持帶有各種護具(護膝、護踝、護肘、護胞、寬腰帶等)、粘膏、彈力綳帶和紗布綳帶等。

五、軟組織損傷的處理軟組織損傷是指皮膚、肌肉筋膜、肌腱腱鞘、韌帶、關節囊、滑囊、血管 神經等組織的損傷。根據傷部皮膚和黏膜是否完整,分為開放性損傷和閉合性損傷兩類。(一)開放性軟組織損傷1.擦傷擦傷是皮膚受到外力摩擦所致,皮膚被擦破出血或有組織液滲出。創口淺、面積小的擦傷,可用生理鹽水或涼開水洗凈創口。創口周圍也可用75%酒精棉球自內向外呈環形消毒,創口上塗擦碘伏,創口一般不用酒精直接塗擦,因為酒精對傷口刺激性太強。但面部擦傷最好不用紫葯水塗抹;關節附近的擦傷也不宜使用暴露療法,以免皮膚乾裂而影響關節運動。2.撕裂傷皮膚撕裂傷多發生於頭部,尤以額部和面部較多見,如籃球運動中眉弓部被他 人肘部碰撞,引起眉際皮膚撕裂。若撕裂傷口小,經止血、消毒處理後,可用創可貼黏合;傷口較大則需縫合,必要時要使用抗菌素治療。3.剩傷和切傷其處理方法基本上與撕裂傷相同。凡被不潔物致傷且創口小而深時,應注射破傷風抗毒素。

(二 )閉合性軟組織損傷閉合性軟組織急性損傷在運動損傷中最為常見。

1.早期 系指傷後24-48小時內。此期病理變化的主要特點是組織撕裂或斷裂後,出現 和水肺,發生反應性炎症。臨床上表現為損傷局部的紅、腫、熱、痛和功能障 ,因此,該期的處理原則是制動、止血、鎮痛、防腫及減輕炎症。處理方法可根 器具體情況選用一種或數種並用。冷數、加壓包紮並抬高傷肢,這種方法應在傷後 立刻使用,有制動、止血、止痛及防止或減輕腫脹的作用。冷一般使用冰袋,而 後用適當厚度的棉花或海綿置於傷部,立即用綳帶稍加壓力進行包紮。24小時後拆 除包紮固定,根據傷情再作進一步處理。外敷新傷葯:使用此法常可達到消腫、止 猜和減輕炎症的效果。此外,若傷後疼痛較劇烈,可服用止痛劑。如局部紅腫顯 可同時服用清熱、止痛。活血、化淤的中葯。

Ⅶ 碾壓傷的機制

損傷嚴重程度取決於:①輾過時有無剎車,②被輾壓的部位及車體的重量等。? 車輪輾過人體時所造成的損害,與當時是否剎車有很大的關系。如未剎車,則車輪從人體上滾過去。轉動的車輪產生強大的牽拉力,可使大面積的皮膚與皮下組織及肌肉分離,發生廣泛性皮下出血或血腫,觸之有明顯波動感並呈囊狀,稱為皮下袋狀血腫;嚴重時還可使皮膚發生環狀撕脫,其寬度與輪胎接觸面一致。在四肢,這些撕脫可與肢體的長軸相垂直,例如常見腹股溝的環形撕裂,但也可與長軸相平行,有時形成半環狀或S形撕脫傷。如車輪輾過頭部,則常造成顱骨粉碎性骨折、頭皮撕脫、耳部的撕裂,甚至全顱崩裂、腦組織溢出或濺出。耳廓撕裂的部位與位置和車輛的運行方向有關。當人面部朝地面,車輪自頭顱的枕部向面部轉動,撕裂多在耳殼的後緣;當枕部朝地面,車輪自面部向枕部轉動,撕裂多在耳殼的前緣。四肢可在被輾壓處發生骨折,這種骨折局限於車輪壓迫處,范圍較小,在其下方並無向下行走的螺旋形骨折。車輪如輾壓胸部,可因擠壓造成肋骨多發性骨折,心臟及大血管撕裂和肺破裂,有時可將心臟擠壓出體外;此外,在其相應的背部,特別是肩胛區的突出部位可見片狀皮下出血,即輾壓造成的襯墊傷。輾過腹部,則可造成腹腔破裂,器官外溢,腰椎骨折和脫位,肝、脾、膽囊、胃腸和腎臟的破裂;有時由於腹壓過高,造成膈肌破裂,將胃腸擠壓疝入胸腔。輾過外陰部,可造成會陰或陰囊撕裂,睾丸外突;輾過胸、腹部或大腿,可在肩頸部或腹股溝部形成皮膚多數淺裂傷

閱讀全文

與撕裂為什麼多在於面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次燕窩要多少克 瀏覽:1161
面部血管瘤怎麼治不留疤 瀏覽:2014
yamii膠原蛋白怎麼吃 瀏覽:1410
貴陽祛斑哪個好先薦利美康 瀏覽:1336
和田玉戈壁料沒油性怎麼辦 瀏覽:953
鵝耳朵凍瘡塗什麼精油 瀏覽:1973
燕窩有什麼不好的副作用嗎 瀏覽:942
皮膚使用爽膚水有什麼好處 瀏覽:1316
漂白燕窩燉不爛怎麼辦 瀏覽:1479
燕窩跟什麼吃最好 瀏覽:1718
容易長痘痘油皮怎麼可以做美白 瀏覽:1548
醫院和美容院哪個祛斑好 瀏覽:1707
山羊奶面膜與龍血精華面膜哪個好 瀏覽:1764
學生干皮適合什麼面霜 瀏覽:1533
生薑和什麼一起煮能祛斑 瀏覽:1389
兩三個月的寶寶選面霜怎麼選 瀏覽:1603
嘴巴上和下面長痘怎麼治 瀏覽:1707
南京醫院激光祛痘印多少錢 瀏覽:1048
燕窩每天多少毫升合適 瀏覽:1643
膠原蛋白肽分子量多少利於吸收 瀏覽: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