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芭蕾舞的手勢是怎樣的
芭蕾舞的手勢分兩派,瓦卡諾娃派和卻革底派,具體如下:
1、瓦卡諾娃派(俄國派)
第一位:雙手在正面的腹前成自然圓;
第二位:雙手在旁側伸,在視線范圍內,手心向內;
第三位:雙手上舉在頭上方的視線內;
2、卻革底派(義大利派)
第一位:雙手垂下成自然圓,手指輕觸在大腿旁的位置;
第二位:雙手在旁側伸;
第三位:一手在身體前手心向內,另一手在旁側伸;
第四位:一手在身體前與橫隔膜保持相同的高度,然後同時上舉在頭的上方。
(1)手勢舞面部表情怎麼演擴展閱讀:
一、形象
以舞蹈藝術為手段塑造的人物形象動態形象,技人體的姿態、造型,步法等動作藉助音樂、舞台美術、化妝、服飾等藝術因素產生的具有欣賞價值的視覺效果。具有可視性、流動性的審美性的特點,是舞蹈欣賞過程中被感知、認識的主要對象和體現舞蹈藝術審美價值的主體。
二、表情
根據現實生活中人的心理活動和流露表情的習慣特點,經過提煉和藝術加工,用不同的舞蹈形式加以概括並表現出的喜怒哀樂等內心情感變化。除了與動作相協調的面部表情外,有節奏的動作、姿態、手勢和造型,亦可產生富有藝術感染了的舞蹈表情。
Ⅱ 古典舞手位的手勢是什麼
(1)單山膀:
小踏步,身體面向1點,目視8點雙手叉腰准備。動作時,右手順胯向下經體側撩掌至頭的前上方,然後蓋掌或者切掌至胸前,微扣腕向右拉開,至上臂與肩同平為止,身體面向2點,頭轉向8點。
(2)雙手膀:
丁子步或小踏步,身體面向1點,目視8點雙手叉腰准備。動作時眼隨右手拉成單山膀,然後眼隨左手拉成雙山膀,眼亮相於2點上方。
(3)順風旗:
小踏步,左手拉山膀,同時右手直接向上撩至托掌位,眼隨右手亮相於八點斜上方。
(4)雙托掌:
丁字步或小踏步,雙手叉腰准備。動作時雙手經體側撩至頭上,蓋掌於胸前交叉,向下分掌再撩掌至托掌位,眼隨右手亮相於8點下方。
(5)托按掌:
丁字步或小踏步,雙手叉腰准備。動作時右左手交替胸前晃手,成右托掌位,左按掌位,身體面向2點,眼亮相於8點斜上方。
(2)手勢舞面部表情怎麼演擴展閱讀:
1、中國式古典舞
中國的古典舞創立於五十年代,曾一度被一些人稱作「戲曲舞蹈」。它本身就是介於戲曲與舞蹈之間的混合物,也就是說還未完全從戲曲中蛻變出來,稱它為戲曲,它已去掉了戲曲中最重要的唱與念;說它是舞蹈,它還大量保持著戲曲的原態。
2、歐洲古典舞
一般都泛指為芭蕾舞。芭蕾,系法語Ballet的音譯。歐洲各國的古典舞劇統稱為芭蕾,是一種以歐洲古典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綜合音樂、戲劇、舞台美術等藝術形式的舞蹈品種。
由於其表演技術上一個重要特徵是女演員要穿特製的足尖舞鞋並用足尖立地跳舞,所以俗稱「足尖舞」。相傳,芭蕾最早起源於義大利,而形成於法國,十八世紀傳入俄國。
3、印度式古典舞
由婆羅多、卡塔克、卡達卡利、曼尼普利、奧迪西和庫契普迪六大傳統舞系組成。其主要藝術特徵是舞蹈動作節奏、韻律鮮明,造型性強,具有豐富內涵的多姿多彩的舞蹈啞語手式和細膩的面部表情。
Ⅲ 怎樣使面部表情和手勢大方優美
我認為,面部表情的大方優美,主要是自身心態的狀態決定。只要交際不緊張,心態平穩,就會面部自然。而心情愉快,面部表情自然就表現愉悅,笑咪咪的人都喜歡
Ⅳ 手勢舞的幾種手勢你都會嗎
我不會啊,但是看過網路的一些表演,這么多復雜的手勢,真的很喜歡啊,這個有沒有教程
Ⅳ 歡樂時手舞足蹈是情緒情感的身段表情的再現嗎
1.面部表情
不同的情緒會產生不同的面部表情。由於面部表情能精細、准確地反映人的情緒,它是人類表達情緒最主要的一種表情動作。伊扎德將人們面部分為額眉——鼻根區、眼——鼻頰區,認為這三個區域的活動構成了不同的面部表情,表達著相應的情緒。比如,人愉快時,額眉——鼻根區放鬆,眉毛下降;眼——鼻頰區眼睛眯小,面頰上提,鼻面擴張;口唇——下巴區嘴角後收、上翹。這三個區域的肌肉運動組合起來就構成了笑的面部表情。在表現不同情緒的面部表情中,起主導作用的肌肉各有不同。如笑時嘴角上翹,驚奇時眼和嘴張大,悲哀時雙眉和嘴角下垂。
2.身段表情
身段表情是除面部之外身體其他部位的表情動作。頭、手和腳是表達情緒的主要身體部位。例如,人在歡樂時手舞足蹈,悔恨時頓足捶胸,懼怕時手足無措,羞怯時扭扭捏捏。舞蹈和啞劇是演員用身段表情和面部表情反映情感和思想的藝術形式。
3.言語表情
言語表情是情緒在言語的聲調、節速和速度上的表現。人在高興時音調輕快,悲哀時音調低沉節奏緩慢,憤怒時音量大、急促而嚴厲。同樣一句話用不同的方式講出來則會表現出不同的含義。例如,「你干嗎」用升調說出來時表示疑問;用降調則表示不耐煩;用感嘆語氣強調「嗎」字則表示責備。
表情動作與言語一樣是人際交往的重要工具,但是在三種主要表情動作中面部表情起主要作用,而身段表情和言語表情往往是情緒表達的輔助手段。
Ⅵ 手語歌的表演要求
1、盡量用雙手打出。雙手自然置於胸前,手勢動作范圍:寬不過雙肩,高不超過頭,低不能低於前胸。
2、手勢語動作在保持連貫的基礎上,要注重清晰、准確。
3、動作簡潔,盡量減少多餘的和習慣動作,以免分散對方注意力。
4、手勢動作要配合身體姿態,面部表情要豐富、逼真,符合所要表達的意思。
5、拼打手勢語時要與口語相結合,手口合一。對於虛詞或不宜用手勢語表達的詞語,可恰當動用手指語輔助或補充說明。
6、盡量避免按照漢語語序逐詞打出,最佳的編譯效果是既不改變句子原意,也尊重手語的語法規則。
7、要注意詞與詞之間的停頓、句子與句之間停頓。
Ⅶ 古希臘的舞蹈中的手勢動作都有哪些
手勢姿態動作,是啞劇表演的組成部分,多在古希臘悲劇或喜劇表演中運用。希臘手勢動作與印度的手勢動作差不多,有「一手擱在頭前表示憂愁和苦惱;雙臂直伸向上空表示崇敬;擊劍者用手做向前沖刺動作,還有別的成百種的手臂動作」,手勢的動作是對早期原始先民手勢交流情感的一種方式的繼承。古希臘民族是一個擅長做舞台戲劇表演的民族,這個民族創造了人類的精神文化悲劇和喜劇。古希臘人具有做手勢動作和變化面部表情的天賦,這種天賦在悲、喜劇中得到了施展的天地。
Ⅷ 打手語時表情該如何掌握
那天上完了方,潭兩位老師的聾人自然手語課後,我打著不是太熟練的手語問潭老師{聾人老師}:「老師,我剛剛打的手語怎樣?您覺得有哪些缺點?」老師回憶了一下,就用著美麗{形象,生動,簡單}的手語回答我:「你的手語動作不錯,但是表情不夠好.剛開始的時候,你的表情還可以,但是到了最後發現你表現出來的表情太多了,看了讓人覺得有點不舒服.但是,換個角度看,你的表情卻很豐富!」
我突然意識到自己身上一直存在著一個這樣的壞毛病,為了學好手語,我必須要改變自己.從此,我每天對著鏡子練習表情和手語動作,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會好起來的!
另外,我覺得漂亮的手語是指那些手語打得很生動,形象,簡單、易理解,當然包括臉部表情的自然流露!
要隨著所打詞語的意思,面部表現出相應的情感,讓聾人看了體現真切。
上台打手語經歷少的同志們打手語時一臉是冰冷的,並無任何錶情,是常有的。不要自卑嘛,發現問題既是就是克服前提。只要有愛心和責任感,煉就扎實的基本功情況會很快好轉的。
通常情況下,聽人的表情往往是隨情而發的,聾人的表情則是隨語言(手語)而呈現的。
讓聽人在沒有找到感情定位的情況下呈現表情,似乎有難度,所以,我們要向演員學習。
打手語時要有角色意識,感情要進入語言情景之中,表情要隨著情感的變化而迅速遊走。
由刻意到隨意,由扭曲到自然,經常站在鏡子面前練習吧!
Ⅸ 朝鮮族的舞蹈手勢是叫什麼
朝鮮族的舞蹈手勢是叫甩手、圍手、扛手、頂手等多種姿勢,並且以轉、跳等舞姿,巧妙地體現靜中有動的美感,表現出快速與緩慢的交替美,點與線的曲線美和張弛相間的空白美。
不僅在朝鮮族舞蹈節目中司空見慣,就是在聞名遇還的朝鮮族大型舞劇(春香傳)、舞蹈史詩(長白情)中也使觀眾深深為朝鮮族舞蹈的這種形體動作美運作得淋漓盡致而點頭
朝鮮族舞蹈家們在認真學習兄弟民族舞蹈家的長處的同時,依然保存著朝鮮族舞蹈固有的姿勢和身形,手與腳、臂與腿的動作依然配合得很和諧。
(9)手勢舞面部表情怎麼演擴展閱讀:
朝鮮族舞蹈具有自己鮮明的民族特色,主要包括農樂舞、長鼓舞、扇子舞、象帽舞、頂水舞、刀舞等。其中,農樂舞是朝鮮族中廣為流傳的民間舞蹈之一,由農樂游戲演變而來,表演以打擊樂器鑼鼓為先導,領銜者為一打銅鑼者,舞蹈的開始、中間的變換及結尾,均由打鑼者指揮。
表演時,必須有一位打旗的人,旗上要寫上「農者天下之大本也」八個大字,站在打鑼者之前,盡情舞動,滿懷豪情。此外,長鼓舞也是朝鮮族代表性的舞蹈之一,以獨特而典雅飄逸的舞姿而馳名中外。
長鼓舞以柔軟的扛手、伸肩、鵲雀步等動作為主,以肩挎長鼓,右手持鼓鞭,邊跳邊敲的形式表演,身、鼓、神融為一體,高度協調和統一,有獨舞、雙人舞和群舞等多種。
朝鮮族傳統樂器有伽倻琴、筒簫、奚琴等。伽倻琴為朝鮮族傳統弦樂器之首,是民族色彩很濃的彈拔樂器,形狀近似於漢族民樂器古箏,演奏時一端著地、一端放於腿上,右手彈,左手弄,表演姿態穩雅別致。
筒簫是朝鮮族民族音樂中一種重要的吹奏樂器,自其誕生以來就備受朝鮮族人民的青睞,其音色十分優美,是竹管樂器中的中音樂器。奚琴是朝鮮族人民喜歡使用的一種弓弦樂器,相傳是我國宋代東北一帶的奚部族所創造,故而得名。
歷史上朝鮮族信仰多種宗教,既有原始的萬物有靈論的多神信仰,又有佛教、基督教等世界性宗教信仰,也有近代產生的民族宗教信仰,如天道教、侍天教、濟愚教、青林教、元倧教、檀君教、大倧教等。此外,也有人信仰佛教、儒教等。
新中國建立後,這些宗教信仰在朝鮮族社會中逐漸消失。改革開放後,隨著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重新落實,朝鮮族宗教信仰中基督教的影響逐漸擴大,其信徒也明顯增多。目前,朝鮮族的宗教信仰主要以基督教、天主教為主,尤其是基督教發展速度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