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球外面那一層是什麼
大氣層。大氣層的最外一層是外逸層,地球的地核是由液態的鐵和鎳組成,所以還有一層磁層。他可以讓我們免受太陽風的干擾
2. 地球最外面一層是什麼
地球大氣層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和散逸層,再上面就是星際空間了.
地球最外面的一層叫散逸層.散逸層又叫外層,大致距地球表面800-1000公里處.這里的溫度很高,可達數千度;大氣已極其稀薄,其密度為海平面處的一億億分之一.
3. 地球外面那一層是什麼
地球最外面的一層叫散逸層。散逸層,又稱"外層"、"逃逸層",是熱層(暖層)以上的大氣層,也是地球大氣的最外層。這層空氣在太陽紫外線和宇宙射線的作用下,大部分分子發生電離;使質子和氦核的含量大大超過中性的含量。逃逸層空氣極為稀薄,其密度幾乎與太空密度相同,故又常稱為外大氣層。由於空氣受地心引力極小,氣體及微粒可以從這層飛出地球致力場進入太空。逃逸層的上界在哪裡還沒有一致的看法,而實際上地球大氣與星際空間並沒有截然的界限。逃逸層的溫度隨高度增加略有增加。
散逸層范圍和組成:散逸層的下界距離地表800km以上,而頂界約為2000-3000km的高度,這里也可被視作地球大氣層的上界。地球大氣層在這一層逐漸過渡到散逸層的大氣由電離氣體組成,大氣密度已經與星際非常接近,本層大氣質量只有大氣層總質量的10^-11。地球大氣層在這一層逐漸過渡到星際空間,地冕也存在於這一層。
氣溫:散逸層的氣溫極高,氣溫由低到高呈垂直分布,隨著高度的升高而升高。散逸層的高溫在原理上與熱層相同,大氣分子是因為吸收了來自太陽的短波輻射而被加熱的。但由於散逸層的大氣密度實在太低,所以不會令人感到任何溫暖,一台普通的溫度計也只會量度到攝氏零度以下。
4. 地球地質共有多少層最表面一層是什麼
地球地質一共有3層,分別是:地殼-地幔-地核,最表層是地殼。
地殼,是地球的表面層,也是人類生存和從事各種生產活動的場所。地殼實際上是由多組斷裂的,很多大小不等的塊體組成的,它的外部呈現出高低起伏的形態,因而地殼的厚度並不均勻。
地幔,地殼下面是地球的中間層,叫做「地幔」,厚度約2865公里,主要由緻密的造岩物質構成,這是地球內部體積最大、質量最大的一層。 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兩層。
地核,地幔下面是地核,地核的平均厚度約3400公里。地核還可分為外地核、過渡層和內地核三層。
(4)地球的最外面部分是什麼擴展閱讀:
劃分依據
1、根據各圈層密度和地震波速度與地表岩石或礦物的有關性質對比進行推測。
2、根據各圈層的壓力、溫度,通過高溫高壓模擬實驗進行推測。
3、根據來自地下深部的物質進行推斷。火山噴發和構造運動有時能把地下深部(如上地幔)的物質帶到地表,為我們認識深部物質提供了依據。
4、與隕石研究的結果進行對比。
5. 地球最外面一層是大氣層嗎
是的,地球最外層就是大氣層。
地球大氣層,又稱大氣圈,因重力關系而圍繞著地球的一層混合氣體,是地球最外部的氣體圈層,包圍著海洋和陸地,大氣圈沒有確切的上界,在離地表2000-16000公里高空仍有稀薄的氣體和基本粒子,在地下、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也會有少量氣體,它們也可認為是大氣圈的一個組成部分,地球大氣的主要成分為氮、氧、氬、二氧化碳和不到0.04%比例的微量氣體,這些混合氣體被稱為空氣,地球大氣圈氣體的總質量約為5.136×1021克,相當於地球總質量的百萬分之0.86,由於地心引力作用,幾乎全部的氣體集中在離地面100公里的高度范圍內,其中75%的大氣又集中在地面至10公里高度的對流層范圍內,根據大氣溫度垂直分布和運動特徵,在對流層之上還可分為平流層、中氣層、增溫層等。大氣層保護地表避免太陽輻射直接照射,尤其是紫外線;也可以減少一天當中極端溫差的出現。
6. 地球的結構從內到外依次是什麼
由內到外:地核-外核-地幔-地殼。
1、地核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位於地球的最內部。半徑約有3470 km,主要由鐵、鎳元素組成,高密度,地核物質的平均密度大約為每立方厘米10.7克。溫度非常高,有4000~6800℃。
地核的質量占整個地球質量的31. 5%,體積占整個地球體積的16. 2%。根據地震波的變化情況,發現地核也有外核、內核之別。內、外核的分界面,大約在5155千米處。
2、外核
外核(Outer nuclear)是地球在固體的內核之上並在地幔之下,由液體的鐵和鎳構成,厚度大約2200千米(1367英里)。
3、地幔
地幔(Mantle)介於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間,厚度在2800km以上,平均密度為4.59/cm3,積約佔地球體積的82.26%, 地幔的質量約佔地球總質量的67.0%,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地球物質的總組成。
4、地殼
地殼(qiào),地質學專業術語,是指由岩石組成的固體外殼,地球固體圈層的最外層,岩石圈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地震波的研究判斷,地殼與地幔的界面為莫霍洛維奇不連續面(莫霍面)。
當地殼岩石發生斷裂錯動時,會產生強烈的震動,這就是地震。地震所釋放出的能量非常巨大,可相當於10萬顆普通的原子彈爆炸。它能使地球像一個巨大的音叉那樣發生振動,產生強大的地震波。
當人們在地表用儀器觀測地震波向地球中心傳播時,發現地震波在大陸底下33千米左右深處,在海洋底下10千米左右深處發生了巨大的突變;在地下2900千米左右深處又發生了巨大的突變。這表明地下有兩個明顯的界面,界面上下物質的物理性質有很大差異。
據此,科學家們認為,地球內部大致可分為三個組成物質和性質不同的同心圈層,最外面的一層稱為地殼,最中心部分稱為地核,中間一層稱為地幔。如果把地球內部結構做個形象的比喻,它就像一個雞蛋,地核就相當於蛋黃,地幔就相當於蛋白,地殼就相當於蛋殼。
7. 地球的外面是什麼
地球的外面是包圍地球表面的大氣層,地球與其他七大行星圍繞太陽公轉,形成太陽系,距離太陽從近到遠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8. 地球最外面的一層叫什麼
地球大氣層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和散逸層,再上面就是星際空間了。
地球最外面的一層叫散逸層。散逸層又叫外層,大致距地球表面800-1000公里處。這里的溫度很高,可達數千度;大氣已極其稀薄,其密度為海平面處的一億億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