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面部護理 > 醫護人員面部壓傷怎麼辦

醫護人員面部壓傷怎麼辦

發布時間:2022-07-22 18:05:58

㈠ 進行急救時,不論患者還是救援人員都需要進行防護,有什麼注意事項

進行急救時,患者和醫護人員的防護是極其重要的。如果防護不到位,那對患者和救援人員的安全都會有安全隱患。

風險評估,以確定現場是否有人員受傷。自我搶救和保護能力在任何情況下,院前急救人員在進入現場前應根據三個步驟進行逐一分析和思考。

㈡ 法醫鑒定面部輕傷標准

我們都知道輕傷是指使人肢體或者容貌損害,聽覺、視覺或者其他器官功能部分障礙或者其他對於人身健康有中度傷害的損傷,包括輕傷一級和輕傷二級。受害人面部受輕傷是很常見的現象。那麼,面部輕傷鑒定標準是怎麼樣的呢?現由找法網小編為大家介紹。



面部輕傷鑒定標准:

1、眼損傷(一)眼瞼損傷影響面容或者功能的;(二)眶部單純性骨折;(三)淚器部分損傷及功能障礙;(四)眼球部分結構損傷,影響面容或者功能的;(五)損傷致視力減退,兩眼矯正視力減退至0.7以下(較傷前視力下降0.2以上),單眼矯正視力減退至0.5以下(較傷前視力下降0.3以上);原單眼為低視力者,傷後視力減退1個級別。視野輕度缺損;(六)外傷性斜視。

2、鼻損傷(一)鼻骨粉碎性骨折,或者鼻骨線形骨折伴有明顯移位的;(二)鼻損傷明顯影響鼻外形或者功能的。

3、耳損傷(一)耳廓損傷致明顯變形;一側耳廓缺損達一耳的10%,或者兩側耳廓缺損累計達一耳的15%;(二)外傷性鼓膜穿孔;(三)外耳道損傷致外耳道狹窄;(四)耳損傷造成一耳聽力減退達41分貝,兩耳聽力減退達30分貝。

4、口腔損傷(一)口唇損傷影響面容、發音或者進食;(二)牙齒脫落或者折斷2枚以上;(三)口腔組織、器官損傷,影響語言、咀嚼或者吞咽功能的;(四)涎腺損傷伴有功能障礙。

5、顴骨骨折或者上、下頜骨骨折;顳下頜關節損傷致張口度 (上下切牙切緣間距)小於3厘米。

6、面部軟組織單個創口長度達3.5厘米(兒童達 3厘米),或者創口累計長度達5厘米(兒童達4厘米)或者頜面部穿透創。

7、面部損傷後留有明顯瘢痕,單條長3厘米或者累計長度達4厘米;單塊面積2平方厘米或者累計面積達3平方厘米;影響面容的色素改變6平方厘米。

8、面神經損傷致使部分面肌癱瘓影響面容及功能的。

醫療費根據醫療機構出具的醫葯費、住院費等收款憑證,結合病歷和診斷證明等相關證據確定。賠償義務人對治療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異議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舉證責任。面部輕傷鑒定標准,找法網小編為大家介紹到這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㈢ 如何准確進行皮膚損傷的識別和分類,實踐感悟

如何准確進行皮膚損傷的識別和分類,實踐中的感悟

對皮膚損傷和壓瘡進行准確評估和分類是確保治療安全和有效的必要條件。在臨床工作中,能夠及時發現有皮膚損傷風險的患者,並能採取及時有效的循證措施來防止皮膚破潰,其重要性無論怎樣強調都不為過。醫護人員須掌握和使用國際認可的評估和分類系統。所有的醫護人員應對自己的實踐行為負責,並須持續不斷的提升自己的知識和技能。

隨著世界人口的老齡化,壓瘡(PUs)給各國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負擔。根據英國NHS的統計,壓瘡給其初級和次級診療體系都造成了巨大的負擔,估計單個壓瘡病例的治療費用在1064(I期壓瘡)至10551(IV期壓瘡)英鎊之間。根據NHS的統計,4.8%的住院患者入院時被發現有壓瘡(新發或已有),而1.2%的病人在住院期間會發生壓瘡(NHS Safety Thermometer, 2013)。然而,對5個NHS Trusts(英國NHS旗下負責不同地區或醫療服務類別的機構)的審計發現壓瘡的患病率遠高於18.1%。

醫護人員在臨床實踐中常常需要對具有皮膚損傷風險或已有皮膚損傷的病人進行評估、診斷和治療。因此,醫護人員須掌握用於皮膚損傷評估和分期的工具。

識別高危個體

在臨床工作中,能夠及時發現有皮膚損傷風險的患者,並能採取及時有效的循證措施來防止皮膚破潰,其重要性無論怎樣強調都不為過。然而,有些時候盡管已經採取的適當的措施,皮膚損傷還是未能避免。組織修復學會(Tissue viability society,TVS)在其2012年共識文件中將上述情況歸納如下:

血流動力學或脊柱不穩定,無法翻身或變換體位;
不配合翻身、拒絕評估和治療的患者;
終末期患者,無法承受頻繁的體位變換;
未經正確評估和診斷的患者;
雖經正確診斷,但由於出現急性或嚴重事件而影響患者移動或體位變換的能力。

可免(Avoidable)或難免(Unavoidable)壓瘡

可免或難免壓瘡的定義如下:

可免(Avoidable)壓瘡:接受診療的患者發生了壓瘡,而治療人員未能做到如下事項:評估患者的臨床條件和壓瘡發生風險;治療計劃和實施與患者需求和目標不一致,甚至有違最佳實踐標准;持續監控和評估治療措施的效果和影響;根據實際情況修改診療計劃。
難免(Unavoidable)壓瘡:雖然醫護人員採取了恰當的診療措施,患者依然發生了壓瘡。這些診療措施包括:對患者臨床條件和壓瘡發生風險進行評估;根據患者需求和治療目標制定治療計劃和實施,並遵循最佳實踐標准;對診療措施的效果進行持續監控和評估;根據實際情況對治療方案進行修訂。盡管醫護人員對病人及家屬進行了教育,告知其配合治療的重要性,但患者仍然拒絕配合和接受預防措施。

一旦皮膚已經受損,呈現出壓力損傷的跡象,醫護人員須准確診斷和紀錄皮膚損傷/壓瘡的分期。為了能夠准確評估個體發生壓瘡的風險及對壓瘡進行及時有效的分期和分類,醫護人員須掌握壓瘡的准確定義。TVS(2012)建議使用美國壓瘡委員會(NPUAP)和歐洲壓瘡委員會(EPUAP)制定的壓瘡定義:

「由壓力或壓力與剪切力共同導致地皮膚和/或皮下組織的局部損傷,通常位於骨突部位。其發生涉及多種(復合)因素,不同因素的作用仍然有待進一步研究。」

㈣ 擠壓傷怎麼辦

你好根據你的描述加上一般都是,由於軟組織挫傷導致的瘀血<br><br>建議你在二十四小時內冷敷,超過24小時後熱敷。

㈤ 醫務人員在發生職業暴露銳器傷後局部處理方法是什麼

醫務人員血(體)液職業暴露防護工作指南 醫務人員血(體)液職業暴露是醫務人員從事診療、實驗、護理工作中意外被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病毒感染者的血液、體液污染了皮膚、粘膜,或者是被污染的針頭及其它銳器刺破皮膚,有可能被病毒感染的情況。 醫務人員的防護措施應當遵照標准預防原則,對所有病人的血液、體液及被血液、體液污染的物品均視為具有傳染性的病源物質,醫務人員接觸這些物質時,必須採用預防措施。 任何醫務人員發生血液、體液職業暴露(刺傷、割傷、粘膜接觸等),應迅速報告預防保健科。預防保健科應迅速了解患者情況、發生職業暴露的經過,指導醫護人員填好血(體)液職業暴露個案登記表。 對發生職業暴露風險較大的情況,在診治前應對患者進行相關檢測。輸血科發現HIV初篩陽性患者,應立即通知臨床科室、與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聯系進行確診檢測,並負責及時得到確診報告。 醫務人員接觸病源物質時,應當採取的防護措施 1、醫務人員在進行侵襲性診療、護理、實驗操作過程中,要保證充足的光線,並特別注意防止被針頭、縫合針、刀片等銳器刺傷或劃傷。 2、禁止將使用後的一次性針頭雙手重新蓋帽,如需蓋帽只能用單手蓋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觸污染的針頭、刀片等銳器。 3、手術中傳遞銳器建議使用傳遞容器,以免損傷醫務人員 4、使用後的銳器應當直接放入耐刺、防滲透的利器盒中,以防刺傷。 5、 醫務人員進行有可能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的診療、護理和實驗操作時必須戴手套,操作完畢,脫去手套後立即洗手或進行手消毒。 6、在診療、護理、實驗操作過程中,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飛濺到醫務人員的面部時,醫務人員應當戴口罩、防護眼鏡;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大面積飛濺或者有可能污染醫務人員的身體時,還應當穿戴具有防滲透性能的隔離衣或者圍裙。 7、處理污物時嚴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尤其是不能將手伸入到垃圾袋中向下壓擠廢物,以免被銳器刺傷。 8、所有被血液、體液污染的廢棄物均焚燒處理。 發生職業暴露後的局部處理措施 1、用肥皂液和流動水清洗污染的皮膚,用生理鹽水沖洗粘膜。 2、如有傷口,應當輕輕擠壓,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用肥皂水和流動水進行沖洗。 3、受傷部位的傷口沖洗後,應當用消毒液,如70%酒精或者0.5%碘伏進行消毒,並包紮傷口;被暴露的粘膜,應當反復用生理鹽水沖洗干凈。 醫務人員職業暴露後的處理 1、立即進行局部處理 2、立即向預防保健科報告 3、如果患者為乙肝、丙肝、HIV陽性患者,或無乙肝、丙肝、HIV檢測結果,預防保健科應當立即給發生職業暴露的醫護人員開具乙肝、丙肝、HIV檢查單。 4、如患者無乙肝、丙肝、HIV檢測結果,患者主管醫師應當立即給患者進行乙肝、丙肝、HIV檢測。 5、如為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應注意保密。預防保健科應立即向分管院長及市疾控中心報告,由市疾控中心進行調查與治療指導。 乙肝暴露後治療建議 1、醫務人員未接種乙肝疫苗: 1.1 暴露源不明,在24小時內注射高效價免疫球蛋白,同時接種乙肝疫苗 1.2 暴露源HbsAg(+),在24小時內肌內注射高效價免疫球蛋白,完成乙肝疫苗的接種,對醫務人員進行血清學跟蹤,並觀察乙肝感染的症狀和體征。 1.3 暴露源HbsAg(-),則完成乙肝疫苗的接種,並對醫務人員進行血清學跟蹤。 2、醫務人員已接種乙肝疫苗,近一年內抗-HBs≥10mlu/ml,只需對醫務人員進行血清學跟蹤。 3、醫務人員已接種乙肝疫苗,檢查無抗-HBs反應,或在一年以前抗-HBs≥10mlu/ml: 3.1 暴露源不明時,檢查醫務人員抗-HBs,如果抗-HBs≤10mlu/ml,需加強接種乙肝疫苗。 3.2 若暴露源HbsAg(+),在24小時內肌內注射高效免疫球蛋白,完成乙肝疫苗的接種,並對醫務人員進行血清學跟蹤,醫務人員如果抗-HBs≤10mlu/ml,需加強接種乙肝疫苗。 3.3 暴露源HbsAg(-),對醫務人員進行血清學跟蹤。

㈥ 對於燒傷人員應怎樣急救

意外傷害、突發事件,而專業人員到場需要十多分鍾甚至更長時間。因此,作為"第一目擊者"首先要評估現場情況,注意安全,對傷員所處的狀態進行判斷,分清傷情、病情的輕重緩急,盡可能地進行現場救護。
現場救護目的是挽救生命,減輕傷殘。在生命得以挽救,傷病情得以防止進一步惡化這一最重要、最基本的前提下,還要注意減少傷殘的發生,盡量減輕病痛,對神志清醒者要注意做好心理護理,為日後傷員身心全面康復打下良好基礎。總之,要記住現場救護的原則是:先救命,後治傷。--迅速判斷致命傷;--保持呼吸道通暢;--維持循環穩定;--呼吸心跳驟停立即心肺復甦(CPR)。
無論是在作業場所、家庭或在馬路等戶外,還是在情況復雜、危險的現場,發現危重傷員時,"第一目擊者"對傷員的救護要做到:
(1)保持鎮定,沉著大膽,細心負責,理智科學地判斷。
(2)評估現場,確保自身與傷員的安全。
(3)分清輕重緩急,先救命,後治傷,果斷實施救護措施。
(4)在可能的情況下,盡量採取措施減輕傷員的痛苦。
(5)充分利用可支配的人力、物力協助救護。
(一)自救、互救
1.緊急呼救
當緊急災害事故發生時,應盡快撥打電話120、110呼叫急救車,或撥打當地擔負急救任務醫療部門的電話。
2.先救命後治傷,先重傷後輕傷
在事故的搶救工作中不要因忙亂而受到干擾,被輕傷員喊叫所迷惑,使危重傷員落在最後搶出,處在奄奄一息狀態,或者已經喪命,故一定要本著先救命後治傷的總原則。
3.先搶後救,搶中有救,盡快脫離事故現場
在可能再次發生事故或引發其他事故的現場,如失火可能引起爆炸的現場,應先搶後救,搶中有救,盡快脫離事故現場,以免發生爆炸或有害氣體中毒等,確保救護者與傷者的安全。
4.先分類再運送
不管傷輕傷重,甚至對大出血、嚴重撕裂傷、內臟損傷、顱腦損傷傷者,如果未經檢傷和任何醫療急救處置就急送醫院,後果十分嚴重。因此,必須堅持先進行傷情分類,把傷員集中到標志相同的救護區,有的傷員需等待傷勢穩定後方能運送。
5.醫護人員以救為主,其他人員以搶為主
救護人員應各負其責,相互配合,以免延誤搶救時機。通常先到現場的醫護人員應該擔負現場搶救的組織指揮職責。
6.消除傷員的精神創傷
一切有生命威脅的刺激對人都能引起強烈的心理效應,'進而影響行為活動。災害給傷員造成的精神創傷是明顯的,對傷員的救護除現場救護及早期治療外,盡可能減輕其精神上的創傷。
7.傷面的救護措施
為應對緊急情況,員工和公民都應學習和掌握採用止血、包紮、固定、搬運等技術,對傷員進行緊急處理。
9.盡力保護好事故現場
(二)現場傷情、傷員分類和設立救護區標志
救護中為減少搶救的盲目性,節省時間,較准確地按傷情分別進行有組織的救護,快速進入"綠色生命安全通道",有利於最大限度地發揮有限醫護人員的作用,把救護力量投入到最需要救護的傷員身上。
1.傷員分類的等級和處理原則
傷員量大時,必須進行傷情分類,可參考以下方法進行,在救援預案中明確。傷員分四類驗傷,I類傷員盡快轉送醫院及時進行搶救,可明顯降低死亡率。傷情分類見表1一1。
表1-1傷情分類
類別程度標志傷情
I
危重傷
紅色
嚴重頭部傷、大出血、昏迷、各類休克、嚴重擠壓傷、內臟傷、張力性氣胸、頜面部傷、頸部傷、呼吸道燒傷、大面積燒傷(30%以上)
Ⅱ中重傷黃色胸部傷、開放性骨折、小面積燒傷(30%以下)、長骨閉合性骨折
Ⅲ輕傷綠色無昏迷、休克的頭顱損傷和軟組織傷
0致命傷黑色按有關規定對死者進行處理
2.救護區標志的設置
可用彩旗顯示救護區位置的方法,對於混亂的救援現場意義非常重要,其目的是便於准確地救護和轉運傷員。不同類別的救護區插不同色彩旗,如圖1-2所示。
致命傷
(黑色)危重傷
(紅色)
中重傷
(黃色)輕傷
(綠色)
圖1-2救護區類別的標志
(三)傷員轉送
緊急情況發生時,發生人員死亡和受傷難以避免。及時運送傷員到醫療技術條件較好的醫院可減少傷亡。要切記:
(1)搬運傷員時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搬運方法和搬運工具。
(2)在搬運傷員時,動作要輕巧、敏捷、協調。
(3)對於轉運路途較遠的傷員,需要尋找合適的輕便且振動較小的交通工具。
(4)途中應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必要時進行急救處理。
(四)復合傷員急救現場救護原則
(1)准確判斷傷情。不但應迅速明確損傷部位,還應確定其損傷是否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是否需優先處理。
其救護順序一般為心胸部外傷--腹部外傷--顱腦損傷--四肢、脊柱損傷等。
(2)迅速而安全地使傷員離開現場。搬運過程中,要保持呼吸道通暢和適當的體位。
(3)心搏和呼吸驟停時,立即進行心肺復甦。
(4)開放性氣胸應用大塊敷料密封胸壁創口。

㈦ 壓面機壓傷手後單位說我不是壓面的自己故意壓傷不給認定工傷怎麼辦

向人社局申請工傷認定。
是否工傷,不是單位說了算的,是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人社局)依照法律法規的授權進行認定的。職工工作中被壓面機壓傷,符合《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一)項規定,只要不是醉酒和吸毒、自殘和故意犯罪,應當認定為工傷。現用人單位認為職工屬於自殘,職工可以向人社局申請工傷認定,由用人單位提供自殘的證據,用人單位不能證明的,人社局會作出認定工傷的決定。
向人社局申請工傷認定,一般需要提交以下資料:一、《工傷認定申請表》(在人社局領取或者人社局網站下載填寫);
二、本人身份證或者社會保障卡原件和復印件;
三、醫療機構診斷證明書;
四、勞動合同或者證明與用人單位勞動關系的資料;
五、能夠證明工作中受傷的其它資料。
《工傷保險條例》
第十四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第十六條職工符合本條例第十四條、第十五條的規定,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
(一)故意犯罪的;
(二)醉酒或者吸毒的;
(三)自殘或者自殺的。
第十九條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受理工傷認定申請後,根據審核需要可以對事故傷害進行調查核實,用人單位、職工、工會組織、醫療機構以及有關部門應當予以協助。職業病診斷和診斷爭議的鑒定,依照職業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執行。對依法取得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不再進行調查核實。
職工或者其近親屬認為是工傷,用人單位不認為是工傷的,由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

㈧ 急救常識

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意外,下面分別介紹當遇到中暑、休克、蜈蚣咬傷、寵物咬傷、蜂螫傷意外情況的急救小知識。

一、中暑急救

1、立即將病人移到通風、陰涼、乾燥的地方,如走廊、樹蔭下。

2、使病人仰卧,解開衣領,脫去或松開外套。若衣服被汗水濕透,應更換乾衣服,同時開電扇或開空調(應避免直接吹風),以盡快散熱。

3、用濕毛巾冷敷頭部、腋下以及腹股溝等處,有條件的話用溫水擦拭全身,同時進行皮膚、肌肉按摩,加速血液循環,促進散熱。

4、意識清醒的病人或經過降溫清醒的病人可飲服綠豆湯、淡鹽水等解暑。

5、一旦出現高燒、昏迷抽搐等症狀,應讓病人側卧,頭向後仰,保持呼吸道通暢,同時立即撥打120電話,求助醫務人員給予緊急救治。

二、休克

1、休克病人應就地進行搶救,保持病人安靜。

2、體位取休克卧位即頭和腿部各抬高約30℃。

3、保持呼吸道通暢,清除口咽部異物,抬起下頜,必要時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

4、轉運時,不要給病人任何飲料或食物,如病人口唇乾燥,可用濕紗布濕潤;如病人張口呼吸,將紗布打開蓋在口腔。

三、蜈蚣咬傷

應立即用弱鹼性溶液〔如肥皂水、淺石灰水等〕洗滌和冷敷,或用等量、枯礬研末以濃茶或燒酒調勻敷傷口,也可用魚腥草、蒲公英搗爛外敷,有全身症狀者宜速到醫院治療。

四、寵物咬傷

1、被寵物抓、咬傷後,應立即用大量的肥皂水,反復多次地沖洗傷口,盡量減少病毒的侵入,這樣處理後,應馬上到醫院去治療。

2、同時一定要進行狂犬疫苗的注射。狂犬病的死亡率極高,一旦發病治療幾乎是無望的。但預防卻可以十分簡單,家中有了小寶寶,最好不要養狗和貓。

五、蜂螫傷

1、可用弱鹼性溶液如3%氨水、肥皂水等外敷,以中和酸性中毒,也可用紅花油、風油精、花露水等外搽局部。

2、黃蜂螫傷可用弱酸性溶液〔如醋〕中和,用小針挑拔或紗布擦拭,取出蜂刺。

3、局部症狀較重者,也以火罐拔毒和局部封閉療法,並予止痛劑。全身症狀較重者宜速到醫院診療。對蜂群螫傷或傷口已有化膿跡象者宜加用抗菌素。


㈨ 一般的皮膚外傷要怎麼處理

先要消毒(重要)不然容易感染,然後就看嚴重程度了,很嚴重就去醫院,不然就上下紅葯水

外傷一:割傷

割傷是刀、剪、玻璃片或鋒利的器具造成的損傷。被刀割傷的時候,先用清潔物品止血,再用綳帶固定住。當傷口流血不止時,就要用直接壓迫法止血,即用手指或者手掌直接壓住傷口,依靠壓力阻止血流,使傷口處的血液凝成塊,或用干凈紗布壓迫傷口止血。

如果是手指出現割傷,而且傷口流血較多,應緊壓手指兩側動脈,在施壓5~15分鍾後,一般便可止血。如果是其他部位割傷,均要加壓止血。如果實在止不住血,可用橡皮筋在出血處以上部位扎緊,阻斷血流,並立即上醫院處理。每次橡皮筋止血扎緊的時間不宜超過15分鍾,不然會因為血流阻斷時間過長而導致肢體壞死。

在出血停止後,用75%酒精或碘伏消毒傷口周圍的皮膚,再用消過毒的紗布或創可貼覆蓋,最後用綳帶包紮固定。請注意,較深、較大的傷口或面部傷口,應去醫院處理,必要時予以縫合,以免留下過大疤痕。

外傷二:有瘀血

淤血多是外力導致皮下毛細血管破裂,血液從毛細血管破裂處滲至皮下,所以在完整的皮膚上可以看到一片瘀青,此時外滲至皮下的血液已屬異物,而且皮下神經豐富,因此疼痛感明顯。

如果皮膚上出現瘀血,應趕緊用涼水或冰塊冷敷消腫。如果受傷部位是胳膊或腿,那就將胳膊或腿抬起,可助消腫。在發生瘀血24小時後,可以用溫水熱敷患處,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一般來說,皮下瘀血都能被機體慢慢吸收,時間大約需要2周。

外傷三:抓傷

小寶寶聚集在一起玩耍時,都容易被小夥伴抓傷,如果問題不大,適當消毒處理一下即可,不久就會自然痊癒。需要注意的是,在清洗傷口的時候要用流動的水。如果傷得比較重、同時出現發燒,或者被小動物抓傷,應趕緊就醫治療。

外傷四:砸傷或擠傷

在門縫中被擠傷或被石頭等堅硬的東西砸傷時,要注意用冷敷。對於砸傷的傷口來說,綳帶纏得過緊只會增加傷痛,沒有什麼治療的意義。如果在門縫中被擠傷,而且傷口內部因充血呈現紫色,那就很可能出現了骨折,應盡快就醫。
外傷五:被動物咬傷

被狗、貓等動物咬或抓傷後,切忌像被毒蛇咬傷一樣對傷口進行擠壓,以防病毒以更快的速度進入神經系統。可徹底沖洗,先用肥皂水、清水、洗滌劑或對狂犬病毒有可靠殺滅效果的碘制劑、乙醇等,徹底沖洗傷口至少20分鍾。在徹底沖洗後,用2%~3%碘酒或75%酒精塗抹傷口,以清除或殺滅局部的病毒。

對未傷及大血管的傷口盡量不要縫合,也不必包紮。對需要縫合的較大傷口或比較嚴重的面部傷口,應在清創消毒後先用狂犬病免疫血清或免疫球蛋白浸潤傷口,數小時後(不低於2小時)再予以縫合和包紮。如果傷口比較深或大,可放置引流條,並使用抗生素和破傷風抗毒素,以控制其他感染。

外傷六:擦傷

擦傷是指寶寶摔倒擦破的傷口,僅僅是表皮受傷,所以傷勢比較輕微,在家治療就可以了。對於很淺、面積較小的傷口,可用碘油、酒精(紅葯水)塗抹傷口周圍的皮膚,然後用干凈消毒紗布包紮好。如果家裡沒有碘酒、酒精,可用干凈的水清洗傷口,然後塗上抗菌軟膏,再貼上創可貼。

如果擦傷面積太大、傷口上沾有無法自行清洗掉的沙粒、污物,或受傷部位腫脹、嚴重疼痛、周邊機體組織破碎、血流不止,或受傷位置很重要(如臉部),建議還是帶寶寶就醫。對於大而深的傷口,更應及時帶寶寶去外科做局部清創處理,並注射破傷風針劑。

外傷七:裂傷

原則上24小時之內縫合就可以了,不過,如果是臉部受傷,就要及早縫合。還有,嚴重的裂傷拖的時間越久,細菌感染的可能性就越高,可能導致病情遲延或者殘留傷疤,所以應及時就醫。

外傷八:刺傷

如果被釘子、針、玻璃等銳利的物品刺傷,一般會有少量血流出,因為傷口窄、深、細菌不易被排出,所以容易引發炎症。假如被刺傷,無論傷口多小,都有患上破傷風的危險,所以務必要及時就醫。

在緊急處理刺傷傷口時,需要擠壓傷口,這時會有血流出,同時細菌也會被排出。所以,處理刺傷傷口時要把手洗干凈,並使用消過毒的器具。如果匆忙用手處理刺傷傷口,反而可能導致細菌入侵、產生炎症。

有可能的話,要先找出是何種異物導致刺傷。假如是玻璃碎片,則可能傷害寶寶的肌肉或血管,因此,一定不要在家自行處理,而應趕緊去醫院。因為一旦處理不當,會導致流血更多甚至損害內臟、血管。如果被刀具或銅鐵製品刺傷,應到醫院注射破傷風針。

如果導致刺傷的異物不是玻璃,而且有一端裸露在皮膚外,可取一把鑷子,將鑷子末端放在火焰上進行消毒,待鑷子冷卻後,一邊分散寶寶的注意力,使寶寶不會太緊張,一邊輕輕用鑷子夾出異物。

如果異物留滯在皮下,可用火焰消毒縫衣針,或將其放在消毒酒精、消毒水中浸泡幾分鍾。在異物所處的皮膚部位放一塊冰,使皮膚多少有些麻木,再用消毒過的針輕輕挑開皮膚,使異物暴露出來,用消過毒的鑷子將異物夾出來。

如果是鐵釘導致刺傷,應首先拔出鐵釘。用消過毒鑷子或小鉗子,順著鐵釘扎入的方向外拔出,拔出時用力要均勻,不要左右晃動,以減少對周圍機體組織的損傷。

如果鐵釘已拔出,可用力在傷口周圍擠壓,擠出瘀血與污物,以減少傷後感染。如果鐵釘斷在傷口裡,應讓寶寶馬上停止走動,並將取出的部分釘子與寶寶一起送到醫院,通過手術拔除。

外傷九:被蚊蟲咬傷

夏天被蚊蟲咬傷後,用冰塊或涼水冷敷比較好,這樣皮膚的血管就會收縮,蚊蟲分泌的毒素就不能擴散。一般來說,大部分蚊蟲叮咬導致的外傷都不嚴重,但是一定要注意,盡量不讓寶寶抓撓傷口,如果把蚊蟲叮咬的部位撓破,毒素就會擴散到周邊機體組織,可能引發膿皰瘡。

外傷十:燒燙傷

沖、脫、泡、蓋、送5步驟,是燒燙傷意外的第一處理原則。

沖:以流動的清水沖洗傷口15~30分鍾,以快速降低皮膚表面熱度。如果無法沖洗傷口,可冷敷。

脫:充分泡濕後,再小心除去衣物,必要時可以用剪刀剪開衣服,或暫時保留粘連部分,盡量避免將水泡弄破。

泡:在冷水(加冰塊)中持續浸泡15~30分鍾,可減輕疼痛及穩定情緒。平時可在冰箱中准備一些冰塊,以備不時之需。不過,如果燒燙傷面積太大或寶寶年齡較小,則不必浸泡過久,以免體溫下降過多或延誤治療時機。

蓋:用清潔干凈的床單或布條,紗布等覆蓋受傷部位。不要在受傷部位塗抹米酒、醬油、牙膏、漿糊、草葯等,這些東西不但無助於傷口的復原,還容易引起傷口感染,並且影響醫護人員的判斷和緊急處理。

閱讀全文

與醫護人員面部壓傷怎麼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次燕窩要多少克 瀏覽:1162
面部血管瘤怎麼治不留疤 瀏覽:2015
yamii膠原蛋白怎麼吃 瀏覽:1411
貴陽祛斑哪個好先薦利美康 瀏覽:1338
和田玉戈壁料沒油性怎麼辦 瀏覽:955
鵝耳朵凍瘡塗什麼精油 瀏覽:1974
燕窩有什麼不好的副作用嗎 瀏覽:943
皮膚使用爽膚水有什麼好處 瀏覽:1317
漂白燕窩燉不爛怎麼辦 瀏覽:1480
燕窩跟什麼吃最好 瀏覽:1719
容易長痘痘油皮怎麼可以做美白 瀏覽:1549
醫院和美容院哪個祛斑好 瀏覽:1708
山羊奶面膜與龍血精華面膜哪個好 瀏覽:1765
學生干皮適合什麼面霜 瀏覽:1534
生薑和什麼一起煮能祛斑 瀏覽:1390
兩三個月的寶寶選面霜怎麼選 瀏覽:1604
嘴巴上和下面長痘怎麼治 瀏覽:1708
南京醫院激光祛痘印多少錢 瀏覽:1049
燕窩每天多少毫升合適 瀏覽:1644
膠原蛋白肽分子量多少利於吸收 瀏覽: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