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鱷龜的生活習性
1、鱷龜是食肉動物,也會吃腐食。
其食性廣而雜,小魚、小龍蝦、各種貝類及各種水果蔬菜等都是其獵食的對象,野外個體還會捕食蛇類,鳥類。在美國密歇根州,幼龜甚至會吃植物。它們一般會在缺乏食物的情況下或是夏天才會如此。當它們成熟時,它們會變成雜食性,對魚類的數量並不構成威脅。漁民盛贊它們捕魚的能力(用舌頭引誘獵物)。小魚往往是幼龜的食物來源。
2、它們差不多任何東西也會吃下。
成年的大鱷龜也曾獵食細小的鱷魚。。喜伏於水中的泥沙、灌木、雜草中。鱷龜漂浮在水中時,藉助其背甲上保護色——像一塊爛木頭漂浮在水中,很不容易被發現。大鱷龜捕食本領十分出眾,他會在水下張開大嘴,嘴巴里有一條像紅蟲一樣紅色的舌頭,會不停的扭動,使小魚誤以為是食物游過去,這時候大鱷龜便一口把魚咬住,這種捕食方式稱之為釣魚。
3、在水中不好鬥,而在陸上卻能猛沖猛咬。
指、趾具蹼,水棲性,息棲在深河、湖泊、泥潭,偶爾接觸鹹水區域。在台灣台中的中興大學,2012年8月,校方在清理中興湖的淤泥時,曾在裡面發現兩只大概在2002年以前放生的鱷龜,由於湖內食物充足,令鱷龜長至半米長、20公斤重。這些做法,都會對放生地的原生物種帶來傷害,因此,堅決不要放生。它們比起擬鱷龜並不喜歡咬人,但在受威脅時則會咬人,且咬住不撒口,能輕易咬斷手指。
4、能冬眠,會避暑。
2℃~38℃正常生活,1℃以上可正常越冬,12℃以下進入淺冬眠狀態,6℃時進入深度冬眠,15℃~17℃少量活動18℃以上正常攝食,20℃~33℃最佳活動、覓食,28℃~30℃最佳生長,34℃以上少動,伏在水底及泥沙中避暑。
5、1年多次產卵。
在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產卵期5~8月,一般每次產卵15~40枚,實際情況根據親龜的大小和發育程度而變化,在生殖季節解剖可見4千克體重的親龜懷卵量80枚,其中硬殼卵20枚。1年多次產卵。筆者見過9千克的親龜年產卵110枚,全部受精並孵出稚龜。大鱷龜在美國交配期為2~4月,產卵期4~6月,每次產卵10~52枚。在自然條件下,大鱷龜和小鱷龜卵的孵化期為9~18星期,天氣較冷及乾燥孵化期會較長。人工控溫可縮短鱷龜卵的孵化期,恆溫32℃經60天左右就可孵出鱷龜。
❷ 大鱷龜,怎麼養才殼才能變硬
1、基因:先天性的缺陷就不多說了。基因要是本身就差,沒救了。生長紋一般是基因決定的。但是生長紋的顏色是否亮麗,後天是可以打磨的。
2、保證殼不缺水,一般要深水:水剛過背的肯定很難有光澤。看到到很多塌背的龜,都是水淺惹的禍。
一般來說水是越深越好。當然要有容易攀爬的陸地。想像一下在野外,水都很深。(這里說明下:很多龜友提到龜溺水的問題。當然很多時候,龜龜不適應深水導致了溺水的情況。如果要深水的話,也要有個過程。很多買回來的龜,特別是苗,可能從來都沒有見過深水,突然一下子到深水,很容易就造成溺水了)
3、營養:對殼有用的主要是鈣等。人缺乏營養都會頭發枯黃。龜的殼更是如此了。
4、多曬太陽:這個不用多說了
5、餵食:過度的餵食容易引起龜長得快,如果殼的生長跟不上,就會引起變形
6、水質:這個可能關注不會很多。這里講的水質不是會不會引起腐皮的水質,是水裡的微量元素。龜長期泡在水裡,通過殼也會對水裡的微量元素進行吸收。久而久之,對殼色也會有影響。很多野外的龜殼上有銹色,或者棗紅色,應該有部份是受水裡微量元素的影響原因吧
7、流水:利用流水來打磨龜殼。龜殼經常受到流水的洗刷,會變得更有光澤,更圓潤。自然界的龜很多都是生活在溪流中,對流水有特別的偏好。很多野生的龜殼上面看起來非常有光澤,估計和流水的作用密不可分。我發現在我家裡,即使是小苗,都特別喜歡沖浪。久而久之,顏色就出來了
8、沙石:對於很對水龜,比如草、喉等。基本上都是往返於水流和陸地之間。也就是有相當長的時間生活在陸地上。龜在沙石上爬動的時候,爪子、腹甲都會在沙子上磨,甚至背甲都在在一些石縫中磨,這個過程也會使甲殼變得更圓潤。如果是喉的話,還會依賴於周圍沙石的顏色。那麼最好就用黃色的石頭來養喉。
環境布置得好的話,一起利用流水、沙石對殼進行打磨,久而久之,看起來也會有光澤、亮麗。
❸ 我的小鱷龜怎麼老是裝死啊,剛剛還挺機靈,手一拿立刻就縮,身子變硬,閉眼睛!
龜都是這樣的啦!!那是自我保護啊
❹ 養了兩年的鱷龜背甲還是稍微有點軟,用燈照可不可以讓龜甲變硬
龜甲軟是缺鈣的症狀,食物里要適當補充鈣質,喂帶殼的蝦,帶骨的小魚等等,同時要保證一定的陽光照射,普通燈是不行的,要模擬太陽射線的UVB燈或者全光譜燈,最好還是直接曬太陽。
❺ 鱷龜後殼要多久才會硬
至少1年多,而且每過1年殼會大點更硬點,十幾年過去了,體積很大,殼也非常硬,但是由於漫長的時間適應,每天就長一些,你會產生成年體和幼體差距不是很大的感覺
❻ 鱷龜腹甲褪殼怎麼回事
這是烏龜在長大
一般情況下烏龜在長了3--4年以後,就會脫殼,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因為,當烏龜長大到一定程度,自身的鎧甲就無法容納它日益長大的軀體,就需要褪掉舊的甲片,露出裡面已經基本長好的更大更新的甲片。
烏龜蛻殼注意事項:
烏龜的脫殼,並不是把整個殼全部脫落,換上一副新的甲殼。而是它背上、腹部殼上的那種如角質層的物質一片一片脫落,那是薄薄的一層,但用手摸, 感覺像指甲蓋,也有一定硬度。這些脫下的甲片,大的有一塊硬幣大小,小的如一塊指甲一般。
烏龜在脫殼時,甲片先會起翹起,就像一片片魚鱗貼在上面一樣。主人千萬不要幫它把那些翹起的甲片揭掉,應該如瓜熟蒂落一樣,由它自然脫落。如果出於「好心」,幫它揭下了一些看似已經快要脫落的甲片,反而會導致龜殼受傷。受傷的龜殼要花費一、兩年才會長好,長好後受傷的部位也會留下疤痕,不再會有美麗的花紋了。而且,弄不好還會感染細菌,龜殼腐爛就直接要了烏龜的命。
在烏龜脫殼階段,一定要注意水質清潔,保證適量的陽光照射,食物要干凈衛生,要多喂一些小魚小蝦,或新鮮瘦肉,給它補充營養,以利於其健康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