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面部血管神經性水腫該如何治療
血管神經性水腫 血管神經性水腫(angioneurotic edema)亦稱巨型蕁麻疹(gianturticaria)或Quincke水腫,是變態反應的一種,屬第一型變態反應局部反應型。特點是突然發作,局限性水腫,消退也較迅速。 【病因】 引起發作的因素如食物、腸道寄生蟲、葯物、寒冷刺激、感染、外傷、情緒波動等都是致病誘發因素。某些抗原或半抗原物質第一次進入機體後作用於漿細胞,產生IgE(反應素),這些抗體附著於粘膜下方微血管壁附近肥大細胞表面,當相同抗原第二次進入機體時,則立即與附著在肥大細胞表面的IgE相結合並發生反應,引起肥大細胞脫顆粒釋放出組織胺、遲緩反應物質(SRS-A)、激肽等,使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引起水腫等相應症狀。 【臨床表現】 多發於面部疏鬆組織,唇部好發,尤以上唇多見,表現為肥厚翹突,可波及鼻翼和顴部,反復發作則可形成巨唇。可發生於下唇,或上下唇同時受累。可發生於眼瞼、耳垂、陰囊、舌、咽等組織疏鬆部位,手足也可發生。舌部腫脹如巨舌,影響飲食說話及吞咽活動。局部表現廣泛彈性水腫,光亮如蠟,捫之有韌性,無可凹性水腫。邊界不清,皮膚顏色正常或微紅,有灼熱微癢或無不適。全身多無明顯症狀,偶有頭暈乏力。腫脹常突然發生,亦可緩慢發作,持續數小時或半日以上,逐漸消退。一般消退較快,不留痕跡,但也可持續較長時間。慢性者往往在同一部位反復發作,持續更長時間,並難以恢復正常狀態。 【病理】 血管及淋巴管擴張,充血滲出,形成局限性水腫,伴有炎性細胞浸潤,病理改變可波及皮下組織。 【診斷與鑒別診斷】 發病突然,好發於面部疏鬆組織,水腫而有彈性,色澤正常或微紅,無壓痛。根據病史及臨床症狀不難診斷。 本病應與頜面部蜂窩織炎、丹毒鑒別。 1.蜂窩織炎 為牙源性感染,多有牙痛病史,在腫脹部位可找到患牙。局部有紅、腫、熱、痛炎症特點。有壓痛或腫脹形成。抗生素治療有效。 2.丹毒 局部明顯潮紅腫脹,邊緣清楚,局部有壓痛,全身有發熱頭痛不適等症狀。為急性感染性進行性炎症。好發於面唇部。也可呈慢性過程。 【治療】 尋找過敏原,避免接觸,但有相當數量的患者難以找到過敏原。可用腎上腺素、激素、抗組織胺等葯物治療。 咽喉發生水腫而窒息者,則需進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手術,以保證呼吸道通暢。 【中醫辨證】 屬於中醫的唇風范疇,也有認為屬於唇咽。突發於唇面,發癢水腫,又稱唇游風。主要由於風熱血燥,或陰陽壅熱兼挾外感風邪所致。脾經濕熱,水濕停滯,壅熱於唇。治宜祛風利濕健脾清熱。方葯如防風通聖散,四物消風散、清營湯等加減。持續不退者,多有氣滯血淤,治宜活血祛淤健脾化痰治之。方葯如桃紅四物湯、二陳湯等加減。可配合針刺或耳針療法治療。
2. 水腫壓迫神經怎麼辦
病情分析:你好,對於水腫壓迫神經,在治療上主要是進行脫水治療
意見建議:
3. 如何解決面部水腫的問題
很多人的胖臉大多是臉部浮腫造成的,早上起床是特別明顯的。只要消除了臉部的浮腫,就能讓臉變小。那麼,臉部浮腫怎麼辦?如何消除面部浮腫呢?
冷熱交替敷臉
方法:先用熱毛巾敷臉,再用冷敷,重復3次。熱敷和冷敷臉的時間要按1: 2的比例分至少15分鍾。
原理:將冷熱交替敷於面部,可以使血管收縮、擴張、再收縮,促進皮膚的血液循環,促進面部多餘水分的排出。
喝濃茶
方法:早餐後,沏一杯濃茶,喝下去。大約30-60分鍾後,就可以看到消腫效果了。
原理:濃茶消腫的原理也是由於它的功效,它不僅含有兒茶素,還具有消除面部和眼睛水腫的作用
除了注意用量外,喝茶時一定不要加糖。此外,還可以飲用天然成分的玉米須茶和薏仁水,堅持飲用,也能起到預防水腫的作用。
4. 急求面部神經性血管水腫的治療辦法
1、抗過敏
2、利尿消腫
3、面部濕敷
4、進行內分泌方面的檢查,治療原發病。
5. 面部神經怎麼治療
面部神經炎一般來說,他是由於面神經出爐的地方,他是在一個骨性的結構中行走。他會由於一些的原因,比如說病毒感染,受風受涼或者是自主神經不穩定。導致局部出現炎性水腫,面神經受到壓迫。而是出現一側的面部表情肌的癱瘓,可以表現為抬眉毛排不上去,皺眉毛做不了眼睛,閉合不了,閉不上眼。另外呲牙咧嘴的時候,整個這個美顏是偏向於建錯的。那麼它產生的症狀實際上是。對於一個人來說,他的這種形象的影響要重一些。而對於一些功能的殘疾,要輕一些,眼睛閉合不全的時候,我們可以用一個面罩給他閉上,不影響他的日常生活。所以大家不能動的時候呢,可能刷牙洗臉兜不住水。那麼吃東西的時候會會造成食物的殘留在一側的腮部。這種都可以有辦法能解決。更重要的是影響了患者的形象。
專家提示:面部神經炎會導致局部出現炎性水腫,面神經受到壓迫,可以表現為抬眉毛排不上去,皺眉毛做不了眼睛,閉合不了,閉不上眼,影響患者的形象,輕者,有辦法能解決。
6. 面部浮腫怎麼辦
眼部浮腫最常發生於早上,因為經過一整夜平卧後,身體的水分容易流向眼部而形成,這情況通常很快可以改善,如果是因為淋巴不暢通而引起的水腫問題便嚴重得多。
用冷水洗臉是最簡單方便的辦法。
如果你不喜歡的話,可以用冷敷。
在南方、有冰箱的話,可以每天在裡面凍著兩個金屬小勺,洗過臉,把小勺扣在眼睛上一分鍾,浮腫很快就消去。
在北方就簡單多了,直接用毛巾蘸冷水敷就可以。
不過,眼睛浮腫也是由於身體原因造成的,經期、著涼等等,甚至是腎功能,建議你從根本上改善~~`
當睡眠不足或循環不佳而令眼部出現浮腫時,可使用清爽且具紓緩效果的者喱眼膜,冰涼的質感能實時消除眼部疲倦及浮腫。早上起床如覺眼睛浮腫可厚厚敷上 Origins Cooling Eye Mask,5 分鍾後以海綿抹掉,再薄薄塗一層作整天修護。其它具清涼效果的用品包括:Kenzoki Ice-Cold Eye Cream、Dermalogica Total Eye Care 均有排水及改善血液循環功效。
2. 辦公室按摩法
長時間坐在辦公室,易造成頸部淋巴僵化,令眼部水腫形成。試試把手肘放於桌上,手握拳頭在腮下凹陷處轉動拳頭按摩,淋巴暢通能減少廢物在眼皮底層積聚。
3. 香熏治療水腫
利用能紓緩眼睛不適的洋甘菊替過度疲勞的雙眸瞬間回復明亮,加上香熏能透過嗅覺神經傳送,而天然香熏油可於 5 分鍾直達皮下組織,能加快淋巴及血液循環,提升皮膚並消除浮腫,亦適合需要經常使用計算機的人士使用。
4. 去水腫的香熏成分
天竺葵 - 新生的部份呈淺綠色,汁液豐富及含大量精油的天竺葵具紓緩與收緊肌膚的功效。
熏衣草 - 功能繁多的草本植物,能鎮靜、舒緩、抗毒殺菌、促進細胞再生改善循環。
杜松果 - 以嗅覺吸收能刺激腎臟功能,排除多餘水分及毒素,消除水腫。
紫錐花 - 印地安人最先利用紫錐花治療皮膚傷口,用於美容有修護、紓緩及強化皮膚的作用。
電磁輻射的危害與防範
電磁輻射與身體健康
20世紀被譽為電氣時代,發電站、輸電線越建越多,各種各樣的電器深入工廠、實驗室、辦公室以及普通居民家庭。但電磁場,特別是(50-60HZ)工業頻率的電磁場對人體健康是否有影響,是人們一直比較關注的問題。
上世紀60年代初,有關專家們開始研討這個問題。起初,專家們的注意力全部集中於電場的作用而忽略了磁場的作用。因為當時人們誤以為這種電磁場中的磁場分量很小,它不可能對人體健康產生可以感覺出來的影響。許多國家的有關衛生保健標准中只規定工業頻率電磁場中可以容許的電場分量的標准;在製造各種電氣設備和電器以及架設輸電線時,只考慮對電場分量規定的標准,而沒有考慮對磁場分量可以容許的最高限額。但後來進行大量的調查與統計分析表明,磁場也能影響人體健康。如,人體發生多種腫瘤病變的概率與所受到的低頻電磁輻射密切相關。歐美許多國家的專家和一些政府機構確信,低頻磁場會顯著增大下列疾病的發生率:白血球增生與白血病(特別是對兒童危害更大)、癌症、新生兒形體缺陷、乳腺癌、腦瘤、惡性淋巴瘤、神經系統腫瘤、星形細胞的發展,慢性骨髓細胞樣的白血病,染色體畸變等。有些報告還指出,在電磁場作用下一些激素的分泌減少,還可能是引起乳腺腫瘤發展的原因。
關於手機對身體的危害,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最直接的證據,但總的來說用手機還是以長話短說為好。
電磁輻射知多少
有些調查報告指出:經常接觸電磁輻射的人,若再受到高溫作用,則他們體內發生乳腺癌變的危險就更大;長期擔任電氣工程師的人,若再經常接觸汽油、農葯或殺蟲劑,則他們患急性白血病的危險就增大。
不少調查報告還指出,從事「電氣職業」者,兒童以及不適當使用家庭電器者(常玩視頻游戲的兒童,常使用電熱毯和其它電加熱器的婦女與兒童等)受低頻磁場損害的危險較大。一些國家對懷孕的婦女還有這樣的規定:嬰兒未出生前3-6個月內不能上微機。
低頻磁場輻射的強度和累積量都會影響致病的概率。並且,有些人是在潛伏期長達10-15年以後才發病的。國際衛生標准中規定,可以容許的磁感應強度上限為100微特斯拉。電磁輻射就像太陽和紫外線的關系一樣,你要享受陽光就不可避免接受紫外線的輻射。電磁輻射看不見、摸不著,難以感知,因此其危害就顯得尤為隱秘。從電子鬧鍾、吹風機、微波爐、電熨斗,到計算機、傳真機、電話機,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接觸電磁的「撫慰」。走出門外,電力線、各種電機設備又使我們十分容易地處於電磁場中。21世紀電磁環境惡化已成定局。
==
電磁輻射的防範措施
眾所周知,有電的地方就有電磁輻射,而且電磁輻射是看不見、摸不著,防不勝防的。那麼人們採取什麼樣的防範措施就顯得至關重要。
首先,我們應該廣泛宣傳電磁輻射的基本知識,讓人們弄清電磁輻射是怎樣產生的,對人體會產生哪些傷害,什麼樣的場所以及使用什麼樣的設備會產生電磁輻射,這是一項長期的耐心細致的工作。
其次,採取一些必要的防範措施,去迴避或降低電磁輻射。如現在已經有了一種將多種防電磁輻射的原料製成混合纖維,織進衣服的面料里,製成的防輻射服裝,其電磁屏蔽效果非常明顯。假如我們的商家多生產一些這樣的服裝,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危害將會大大削弱。
如何防止電磁輻射所產生的危害
1.防止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影響:
(1)屏蔽室:由金屬(片、網)所構成,多用於對大型機械組或控制室的主動場屏蔽;
(2)屏蔽衣屏蔽頭盔和屏蔽眼鏡:這些均是個人防護具,可以有效地降低磁輻射強度,以保護從事接觸電磁輻射的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
(3)屏蔽罩:這是對小型儀器的主動場屏蔽的主要方法,屏蔽所用的材料一般要求是電阻率小的導電性材料,如銅、鋁等;
(4)對於手機所產生的電磁輻射可以戴耳機來減小電磁輻射,信息產業部電信傳輸研究所泰爾實驗室的實驗證明使用耳機通話時頭部受到的輻射量處在直接用手機通話輻射量的 1/100 到 1/200 之間。
2.防止電磁輻射泄露你的電腦機密的方法主要有:
(1)被動模式:進行電磁屏蔽,防止電磁波向外泄漏。單一使用這種模式的缺點是,如果屏蔽不能徹底,高靈敏度的電磁接收設備還是可以獲取信息;
(2)主動模式:發射電磁波,使得用於竊密的電磁接收設備接收到被干擾了的信號。單一使用這種模式的缺點是,如果使用設計得非常好的軟體對接收到的被干擾了的信號進行分析,還是有可能和還原出有用的信息。
因此,最好的辦法是同時混合使用這兩種模式。
因此,採取被動模式防止電磁波向外泄漏,就要從這些方面入手。單一對顯示器進行屏蔽,還不足夠。當要在保密情況下使用電腦的時候,應當把所有不必要的電纜和外圍設備除去。
使用電池供電的手提電腦就能夠免除這種連接。但如果非得要使用公共電源的話,被動模式的濾波設備或者再加上主動模式的干擾信號注入電源線,就成是可考慮採用的措施。
==
居住環境質量 電磁輻射危害不可忽略
目前,隨著人們對健康越來越重視,購房人在選擇住房時除了考慮地段、價位、戶型、園林、物業等因素之外,也開始關注環境質量。據了解,為了讓人們享有一個安全、健康的居住環境,《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將從9月1日起施行,也就是說,對於居住小區項目,今後在項目立項之前都需要進行強制性的環境影響評價。
電磁輻射浮出水面
對於戶外的環境質量而言,噪音問題、空氣指數問題、電磁輻射問題是人們最關心的三個問題,特別是電磁輻射問題。由於電磁輻射摸不著,看不見,人們對它又不太了解,住在高壓線、變電站、電台、電視台、雷達站周邊的許多居民都有一種莫名的恐懼感。但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的有關專家指出,盡管電磁輻射有一定危害,可一方面電磁輻射並不是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發生危害;一方面電磁輻射是可以屏蔽的,因此,居民大可不必對電磁輻射恐惶不安。
正確認識電磁輻射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大量電視塔、廣播站、雷達、衛星通信、微波等帶有電磁輻射的設備和活動也越來越多。這些設備對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發展的進步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產生的電磁波也是一個環境污染要素。社會發展愈是進步,電磁污染環境狀況也越嚴重。所以,電磁波既是有益於社會發展的信息載體和能量流載體,又是有害於人類生活的污染要素,其危害已受到國際環保領域的高度重視。因此,既要把電磁能作為一種資源,充分地利用;又要加強管理,將電磁輻射的負面效應控制在最小的程度。
據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有關專家介紹,從專業角度說,電磁輻射一般是指頻率在100KHZ以上的電磁波。電磁場的來源有自然和人工兩類。首先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大的磁場,太陽光本身也是電磁波的一個頻段,還有雷電和其他星球產生的電磁波,都是自然產生的,而人類就是在這種環境中進化過來的,與自然形成了一種和諧的共存關系,所以,自然的電磁輻射,對人體沒有任何危害。然而,自從19世紀以來,隨著科學的發展,人類發明了很多利用電磁能工作的設施,這些設施大量的向環境中發射電磁輻射或產生電磁場,使環境中的電磁輻射問題越來越嚴重,從而產生了電磁環境保護問題。產生電磁輻射的設施大致可分為五類:
1、廣播電視發射系統,如電視發射塔、廣播轉播台站;
2、無線通信發射系統,如手機基站;
3、高壓送變電系統,如高壓線、變電站;
4、電氣化鐵道,如磁懸浮列車;
5、工業、科學、醫療用電磁能設施,如高頻冶煉爐;
電磁輻射的危害
人類本身就生活在一個巨大的電磁場里,電磁輻射無所不在,所以電磁輻射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可怕。電磁輻射只有超過一定的數值時,才會對人的身體產生不良影響。根據國家環境保護局發布的《電磁輻射防護規定》,電場強度如果低於每米40伏應該就是安全的。即使超過這個數值也不一定產生危害,這根據個人的抵抗力和接觸的時間、距離等情況而定。另外,專家還指出,電磁波無所不在,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無限便利,我們應該正確對待,合理利用,完全沒有必要過份擔憂,只要進行適當的屏蔽防護,就可以大大降低輻射影響。
==
電磁輻射究竟有多可怕
近年來,國內外媒體對電磁輻射有害的報道一直未斷:義大利每年有400多名兒童患白血病,專家認為病因是受到嚴重的電磁污染;美國一癌症醫療基金會對一些遭電磁輻射損傷的病人抽樣化驗,結果表明在高壓線附近工作的人,其癌細胞生長速度比一般人快24倍;我國每年出生的2000萬兒童中,有35萬為缺陷兒,其中25萬為智力殘缺,有專家認為,電磁輻射是影響因素之一。
電磁輻射的危害真這么聳人聽聞嗎?
其實人類一直生活在電磁環境里。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大磁場,其表面的熱輻射和雷電都可產生電磁輻射。此外,太陽及其他星球也自外層空間源源不斷地產生電磁輻射。但天然產生的電磁輻射對人體是沒有損害的,對人體構成威脅、對環境造成污染的是人工產生的電磁輻射。
早在168年以前,英國人法拉第就發現了一種奇妙現象:電流通過媒體時可產生電場和磁場,這就是後來被人們稱之為電磁感應的現象。19世紀80年代,人們利用電磁感應原理,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座發電站。從此,人類大步邁進了電磁輻射的應用時代。
從1901年首次開始的全球通訊,到如今移動通信的大面積使用,以及家家必備的彩電、冰箱,電磁輻射的應用已經深入到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在充分享受電磁輻射帶來的方便舒適的同時,人們也日漸感受到它的負面效應。如電磁兼容中的電磁輻射曾造成導航系統、醫療信息系統、工業過程式控制制和信息傳輸系統的失控,干擾了人們對廣播、電視的收聽……
聽說家用電器、電子設備、移動通訊設備等電器裝置,只要處於操作使用狀態,它的周圍就會存在電磁輻射。又聽說電磁輻射可以穿透包括人體在內的多種物質。有人因此將產品電磁輻射產生的污染比喻為「隱形殺手」。那麼電磁輻射對人體健康會造成多大的危害呢?
記者為此采訪了北京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教授趙玉峰。
趙教授說:「電磁輻射和電磁污染是兩個概念,電磁輻射雖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但電磁污染只有在電磁輻射超過一定強度(即安全衛生標准限值)後,才對人體產生負面效應,導致頭疼、失眠、記憶衰退、血壓升高或下降、心臟出現界限性異常等症狀。如在電磁輻射超強度的環境下長期作業,嚴重的可能引起部分人員流產、白內障,甚至誘發致癌……」
趙玉峰坦言,電磁輻射對人的影響雖普遍存在,卻並不可怕。不同的人或同一人在不同年齡段對電磁輻射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樣的,即使在超標環境下,也不意味著所有人都會得病,因此大可不必對電磁輻射「草木皆兵」。當然,對老人、兒童、孕婦或裝有心臟起搏器的病人,對電磁輻射敏感人群及長期在超劑量電磁輻射環境中工作的人應採取防患措施。
針對日常生活中接觸電器產品產生的電磁輻射,可能危及健康,中國消費者協會8月6日發出警示:生活中須防電磁輻射。
「其實,電磁輻射到底對人體健康有沒有影響並不是什麼新鮮問題。」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研究員李天麟告訴記者,「國內外有關專家學者對電磁輻射的研究及評論已長達半個世紀之久,但由於研究的目的、方法、條件(接觸電磁輻射源的距離、時間、生物模型等不同)等因素不一致,目前全球有關專家學者們對電磁輻射生物學效應研究結果和觀點也不盡一致。因此,電磁輻射對人體究竟有哪些影響及危害,還需要進一步探討。」
不過,李天麟認為,作為一個大國,我國有關主管部門應當盡快制定一個全國統一的電磁輻射安全衛生強制性國家標准。以便生產企業能遵循這一標准研製、開發超低電磁輻射的電器、設備,保障消費者的安全。同時將電磁輻射的管理納入正常的社會環境保護范圍,有效地保護消費者、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記者就制定電磁輻射標准問題采訪了幾個有關部門,了解到,過去衛生部、電子工業部(現合並到信息產業部)、國家環保總局、軍隊等部門,都分別制定過本行業電磁輻射安全的標准,但卻沒有一個統一的電磁輻射安全強制性國家標准。據悉,目前我國正在著手制定電磁輻射方面的強制性國家標准,今年年底前有望出台。
據國家環保總局專家介紹,目前我國的電磁輻射環境是比較好的,相當於五六十年代時我國面臨的水污染、大氣污染的情況,有苗頭出現,遠未到嚴重的地步。但從現在就要從嚴管理,未雨綢繆。因為社會經濟發展離不開對電磁輻射的應用。若電磁污染到了環境無法忍受的地步,再想進一步發展經濟就舉步維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