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偏癱症狀的前兆
偏癱症狀的前兆
來源:癱瘓康復網:www.tanhuankf.com 發布時間:2010-10-18 15:54 點擊:207次
偏癱的症狀發生後患者通常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他人的照顧,這給許多患者及其家屬帶來了很大的心理壓力,因此預防偏癱尤為重要,預防偏癱首先要了解它的發病前兆。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偏癱症狀的前兆。
偏癱症狀的前兆,如何才能根據自身的情況判斷是否得了偏癱呢?
1)短暫性遺忘,突然出現短暫的意識喪失,不能記憶新事物。
2)眩暈、平衡失調,可能伴有惡心、嘔吐症狀。
3)一側面部、口周麻木。
4)哈欠不斷。
5)一過性失語,突然不能說話,可能伴有意識喪失,但很快恢復
6)一過性黑蒙(失明)是中風最早的報警信號。表現為突然出現的單眼眼前發黑,看不見東西。
7)一側肢體的無力或輕偏癱,可能伴有面部的輕癱。
8)跌倒發作,表現為突然轉頭或仰頭時,下肢突然失去張力而跌倒,但常常意識清楚,能很快自行站起。
2. 面部癱瘓 是如何得了,如何防患未然
顏面神經麻痹 (Facial Nerve Palsy/ Bell's Palsy)
顏面神經麻痹,患者常出現臉部肌肉無力、嘴角歪斜、流口水、無法咀嚼......等症狀,由於症狀頗類似中風,不由令人恐慌。
何謂顏面神經麻痹症
顏面神經麻痹又稱面部神經癱瘓(簡稱面癱症),中醫稱之為口眼嘴斜。顏面神經是屬於12對腦神經中之一對,分布在腦部、額、眼瞼、嘴、舌等周圍肌肉里。
顏面神經麻痹可分為中樞性和末梢性。在這里所指的顏面神經麻痹(面癱症),即屬於末梢性的麻痹,病發的原因可能是因受寒風吹襲引起顏面神經管浮腫、濾過性病毒感染、風濕病、顏面附近供應營養的血管障礙、或因多發性神經炎、髓膜炎、中耳炎、腦底部腫瘤...,所引起的顏面末梢神經發炎。
據統計,顏面神經麻痹最易暴發於冬天凜冽的寒風中,患者以青年及中年男性(20~50歲)居多,糖尿病和高血壓患者尤易發生。
會出現那些症狀?
患者由於神經發炎腫脹,導致控制一側或二側味覺、聽覺和面部的神經線功能衰弱,因此會出現:面部肌肉無力、表情怪異、咧嘴笑時嘴部歪一邊、頰部和耳背疼痛,不由自主地流口水、臉歪的一邊眼皮閉不上、舌頭的味覺消失、咀嚼困難、聽覺異常敏感等症狀。
是中風嗎?會永久麻痹嗎?
中風是因腦血管障礙,所引起的中樞性麻痹,所產生的症狀並不只限於顏面,可能連帶使一邊的手、腳麻痹或失去控制力或腦部功能障礙等。
顏面神經麻痹則是因顏面神經末梢性發炎,症狀的出現通常是暫時性,但在初發作的急性期幾天症狀較嚴重,大多數患者可望在十天、半個月乃至幾個月內逐漸改善並痊癒。
然而為安全起見,當自覺有面部神經麻痹、肌肉表情怪異時,應迅速找專科醫師診治,以確定真正的病因。
治療與護理
由於顏面神經麻痹常以突發性情況出現,因此當有上述症狀出現時,即應速就醫,尋求適當的葯物及物理治療。
通常在急性期時,盡量讓患者保持安靜,多按摩患部,戴上眼罩保護眼睛,以免因眼睛無法閉合而傷到角膜。一般醫師會適量給予患者服用類脂醇荷爾蒙、維他命劑或血管擴張劑等葯物,以紓緩病情。
進入恢復期之後,則應著重於按摩療法的復健,若臉部變形情況嚴重者,就須考慮手術治療。
在醫師診斷後4~6周左右,若病情不見進展,應藉助電腦斯層X光掃描、磁共振造像,可進一步確認影響面部神經功能的究竟是發炎腫脹、腫瘤或其他原因。
預防顏面神經麻痹
想要保持身體健康最佳狀態,應有恆心、毅力的注重日常生活保健之外,更應有警覺心。尤其好發於寒冬中的顏面神經麻痹,除平時的運動、按摩保養外,此時最好特別留意頭、臉部的保暖工作,避免寒風的直接吹襲,並加強臉部的指壓、按摩,以隔絕疾病的魔爪。
3. 面部癱瘓的症狀和原因是什麼
面癱分成中樞性面癱和周圍性面癱,中樞性面癱主要表現為面部上方肌肉並不是癱瘓,閉目揚眉皺眉頭均一切正常,面下邊肌肉出現癱瘓,病側鼻唇溝變淺、口角松馳、示齒姿勢時口角歪向健側。周圍性面癱主要表現為額紋消退、上眼瞼不可以徹底合閉,法令紋消退,嘴巴傾斜;示齒或笑時口角向健側傾斜,不可以鼓氣。用餐時面癱側有食材留存;有時候有眼睛干澀、味蕾減低等表現。造成中樞性面癱的原因關鍵有腦梗塞、腦出血或顱內腫瘤等。周圍性面癱的發病原因許多,如受涼、見風、病毒性感染、創傷、腫瘤、手術治療等幾種原因。常用造成周圍性面癱的病症包含Bell面癱、耳帶狀皰疹造成的面癱(Ramsay-HuntSyndrome)、顳骨骨折、腫瘤、中耳炎及手術治療損害等。
4. 偏癱的前兆是什麼 謝謝
1、精神改變,短暫的意識喪失,個性的突然改變和短暫的判斷或智力障礙;
2、一側或某一肢體不由自主地抽動是偏癱的前兆。
3、頭痛,與平日不同的頭痛即頭痛突然加重或由間斷性頭痛變為持續性劇烈頭痛;
4、肢體麻木,突然感到一側臉部或手腳麻木,有的為舌麻、唇麻或一側上下肢發麻也是偏癱的前兆。
6、突然出現一時性視物不清或自覺眼前一片黑蒙,甚至一時性突然失明;7、暫時的吐字不清或講話不靈;
5. 面部偏癱怎麼治療方法
面神經麻痹又稱「面癱」,「口眼歪斜」,是神經內科中常見的一種疾病.主要症狀為突然一側面肌癱瘓,眼皮不能閉合,流淚,面部表情動作消失,說話發音不清,吃飯時漏飯,漏水,額紋消失,不能做皺眉,皺額,鼓腮,示齒和吹口哨等動作,鼻唇溝變淺.患者閉眼時,患側眼球轉向外上方,常露出白色鞏膜.風濕,中耳炎,腦部疾患及風邪侵襲,突受寒涼等均可引發本病.中醫認為,「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本病多由脈絡空虛,風寒侵襲,以致經氣阻滯,氣血不和,瘀滯經脈,而導致經絡失於濡養,肌肉縱緩不收,而發生本病.可用「三白五蟲湯」治療面神經麻痹,屢用屢驗,一般服葯10~15劑即可治癒.患者不妨一試.葯物組成:白芍20克,白芷15克,白附子6克,僵蠶15克,蟬蛻15克,炒地龍15克,全蠍10克,防風10克,川芎10克,鉤藤20克,黃芪30克,蜈蚣(另包)2條.用法:上葯除蜈蚣外,水煎兩次對勻,早晚分服,每日1劑.蜈蚣放瓦上焙焦,研為細末,分2次用葯湯沖服.「三白五蟲湯」選用防風,白芷,白附子,鉤藤可祛風散寒,增加組織代謝,減輕炎症和水腫,促進血液循環暢通;一般也可吃中草葯牽正散的.
6. 偏癱患者的偏癱症狀有什麼樣的症狀呢
偏癱後遺症一般主要是指遺留的運動障礙或感覺障礙。一般來說,患者會表現出無效的運動和患側肢體僵硬。嚴重者可伴有麻木、疼痛的症狀,尤其是天氣寒冷時,症狀會明顯。同時,由於偏癱側肢體血液循環不暢,患者也可能出現偏癱側肢體腫脹,尤其是白天活動後和晚上睡覺後。對於偏癱肢體,建議患者注意保暖,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部分患者在洗腳、洗澡時要注意避免燙傷。
7. 臉部神經癱瘓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面神經炎,主要有中樞性和周圍性之分,一般常見的是免疫力下降病毒感染造成的。
8. 面神經癱瘓怎麼回事
你好,面神經癱瘓是因為面部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導致的,面神經癱瘓後需醫院就診找專業神經內科醫生進行診治,通過「活絡修復」盡量讓疾病好起來。
9. 臉部癱瘓是什麼原因
面癱又叫面神經炎、面神經麻痹,就是面部肌肉癱瘓。它是由支配面部肌肉的面神經中風而引起的。主要表現為面部肌肉運動受到障礙。
面癱的臨床表現臨床主要為雙側一重一輕型面肌癱瘓,表現為不能蹙額與皺眉,眼不能閉合或閉合不全畏光,流淚及Bell現象。口角歪向較健側,鼓腮 時從重病側漏氣,漱口時從重病側漏水,流口水,進食時食物停留於重病側牙頰之間。單側型面癱較少見,其臨床症狀和雙側一重一輕型相似。中醫稱之為口歪眼 斜,俗稱吊線風、瞄準風(就像木工吊線,士兵瞄準一樣)。如雙側同等程度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時,則面無表情,不會笑,雙眼不能閉嚴,口唇不能閉嚴,進食時腮 內存留食物,言語不清。中醫稱之為全面癱,俗稱植物癱、傻癱。此三種周圍性面癱起病急,多數是在清晨洗漱時或與他人交談時發現,在任何年齡均可發病。尤其 是單側型和雙側一重一輕型在疾病的發展過程中其輕重程度會相互轉換;或原發病側肌肉已萎縮,較健康一側開始癱瘓。這就是常見的口角先歪向一側,後來又歪向 另一側的道理。另外,還有慢性外中風,不屬於周圍性面癱,面肌並不癱瘓,口不歪,眼也不斜,表現為頭疼、頭緊、耳後疼、耳後緊、頸疼、肩疼、背疼、腰疼、 腿疼、腳手發涼、背涼、半身涼、半身緊、面涼、面疼、面緊、面麻、面癢、面抽搐、面痙攣、怕涼、怕風等不適感。也屬外中風范疇,要比急性面癱好治的多,但 如治療不當會遷延多年不愈或導致慢性周圍性面神經麻痹。
發病原因多數是脈絡空虛,感受風寒。其次是肝腎陰虛,風陽上擾。再次是七情過極(喜,怒,憂,思,悲,恐,驚),還有內囊受損,顱內出血,顱內腫瘤,感染 (如腦膜炎),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腫瘤(如聽神經瘤),外傷(如碰摔傷),中毒(如酒精),代謝障礙(如糖尿病),營養缺乏(如維生素B族),免疫 障礙,血管機能不全,先天性面神經核發育不全等諸多因素。特別的,本病的最常見誘因有:掏耳朵、剔牙、飲酒和正在大出汗時突然受涼。
1)以顏面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徵的一種常見病,叫面神經麻痹,又稱為面癱。以其損害的部位不同,也可以分為中樞性面神經麻痹和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兩種。
1.中樞性面神經麻痹:是指病損於面神經核以上至大腦皮層中樞之間,即當一側皮質腦干束受損時,引起的面神經麻痹,又稱為核上性面神經麻痹。
2.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是指面神經運動纖維發生病變所造成的面癱(俗稱「歪嘴」)。病變可位於面神經核以下的部位,例如腦橋下部、中耳或腮腺等。其病變側 全部表情肌癱瘓,表現為眼瞼不能閉合、不能皺眉、鼓腮漏氣、嘴歪眼斜、眼睛流淚等,可伴有聽覺改變、舌前2/3的味覺減退及唾液分泌障礙等臨床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