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面部護理 > 頭面部針灸主要調什麼

頭面部針灸主要調什麼

發布時間:2022-07-07 18:47:57

❶ 針灸可以治療面癱嗎

針灸可治療面癱,面癱主要治療方法是針灸治療,然而在面癱急性期不建議患者進行針灸治療,因為這個時期神經刺激會導致面癱症狀加重。度過急性期後再針對面癱局部進行針刺調節則治療效果明顯,因此急性期之後盡早治療是面癱的治療原則,也是針灸治療的主要原則。

治療過程中主要以面部神經走向或對面部具體部位穴位進行針灸刺激為主要方式,比如口角歪斜患者可以在口角旁進行針刺;若眉毛上抬出現問題,在魚腰、攢竹等穴位進行針刺;若閉眼出現問題,可以在太陽穴、四白穴進行針刺,以上都是局部針灸改善方法。也可取廣為熟知的合谷穴,中醫講頭面合谷收,針對頭面部各種症狀都可應用合谷穴進行調節。總之,面癱急性期過後針灸是較為適用的治療方法。

面癱也稱面神經麻痹,是患者因外感寒氣,如吹風、吹空調,在身體比較虛弱時誘發面部神經症狀,以嘴角歪斜、眼角下垂、皺眉不能、鼓腮漏氣為主要症狀

❷ 針灸都有什麼功效

我們知道有一些疾病能夠通過針灸來治療,所謂的針灸就是用針插入人體的某些穴位,通過刺激穴位,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而除了治療疾病以外,通過針灸也能夠起到預防疾病的作用,能夠達到刺激人體穴位,調和氣血,溫通經脈的功效。下面小匠老師就跟大家來介紹一下針灸的功效以及針灸的有關注意事項,希望大家能夠有所收獲。

對於有特殊疾病的患者,一定要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針灸,如果因為針灸後發現身體出現不適的症狀,一定要及時到醫院接受檢查和治療,而且後續應該避免針灸來治療。

那麼除了小匠老師上面所介紹到的針灸的功效以外,你們認為針灸還能夠對人體有哪些好處呢?歡迎大家在下方的評論區留言討論!

❸ 請問人的頭項上的穴位針灸有何功效

此穴名百會穴,主治疾病為:頭痛、頭重腳輕、痔瘡、高血壓、低血壓、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此穴為人體督脈經絡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治療多種疾病的首選穴。
按摩:
用手掌按摩頭頂中央的百會穴,每次按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堅持按摩,低血壓的現象就會逐漸消失
溫灸:
持扶陽罐溫灸該穴位,時間為三至五分鍾,讓罐體的溫熱、紅外線及磁場刺激該穴位,可預頭昏頭痛、失眠、陽氣不足、神經衰弱等疾病。堅持每天溫灸,有保健長壽的功效。

❹ 頭暈頭痛針灸什麼穴位

1、偏頭痛:來無影去無蹤的偏頭痛,多與三焦經有關。三焦經肘部的清冷淵、天井穴,以及手腕部的外關穴,都是偏頭痛的特效穴。三焦經是人體的「出氣筒」,在三焦經按摩或者刮痧,可有效調整內分泌失調,對調節長期情志病極為有效,對各種頭面部疾病,以及更年期綜合症都有特效。
2、前額和眉棱骨痛:一般屬於胃經的病症。從二三腳趾間的陷谷穴向內庭穴方向按摩幾分鍾即可緩解。另外,按摩脾經的公孫穴(絡穴治表裡病症),或者膀胱經的京骨穴也可有效緩解眉棱骨痛。
3、耳朵上部:若疼痛發生在頭兩側,即耳朵上部,就在膽經按摩,例如膽經的風池穴、陽陵泉穴等均可。
4、太陽穴痛:首先就可以按摩太陽穴,如果不能緩解,則可以按摩膽經的風池穴、陽陵泉。或者按摩胃經的頭維穴、陷谷穴,它同時對眉棱骨痛和頭痛如裹都有效。
5、頭痛如裹:可以先按摩脾經的陰陵泉穴。另外,按摩胃經的頭維穴也可緩解。
6、頭頂痛:屬厥陰經病,先從肝經論治,或針刺百會穴。
7、後頭痛:屬太陽經病。可以按摩小腸經的後溪穴,治後頭痛、頸椎病、落枕和情志病。另外,膀胱經的京骨穴也可。
8、頭頸僵痛:可試試肺經的列缺穴,「頭項尋列缺」。

❺ 針灸頭部對頭腦有好處還是害處具體是什麼

很多老年人喜歡針灸頭部,這樣做有什麼利弊呢?

頭部針灸有祛風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可以疏通經脈,治療頭風頭痛、偏癱、口眼歪斜、面癱效果都很好,還可以治療精神性疾病,比如失眠、頭暈、焦慮,甚至是精神分裂症都可以治療。

另外,白血病的病人,以及對金屬容易過敏的人群,不建議採用這種方法。

❻ 針灸都有哪些功效

現在有很多人不管是看病還是養生,都愛採取中醫方法,因為中醫療法的副作用是比較小的,而且能功效相當不錯。中醫針灸就是很常見的中醫療法,也就是通過用針法來刺激人體的穴位,就可以達到治病和保健的作用。我對針灸的興趣越來越濃厚了,那麼針灸的作用與功效?我們一起來看看!

針灸是用來治療經絡不通造成的身體的疼痛的理療的方法,它可以幫助調理經理不通和血液流通不暢的情況,通過刺激穴位以後可以幫助活血和通絡。其次針灸還可以用來治療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疾病、肩周炎、勞損、落枕、扭傷等等疾病,以及一些運動損失,包括崴腳等都是可以治療的。而且通過刺激穴位還可以達到減肥和治療痘痘的作用,也可以幫助調理內分泌的情況,起到調理陰陽平衡的作用。

針灸是有悠久歷史的一種治療疾病的方法,隨著現代醫學科技的發達,在生活當中針灸既能治病,而且發展成日常保健手段了,所以要想保持身體健康,不妨嘗試一下針灸保健方法,大家可以試一下。

(圖片來自網路。)

❼ 人體頭部能不能針灸 如果可以 那會有什麼效果呢

人體頭部能針灸,百會穴針灸作用是用於排出體內的火氣,解決上火問題。腦戶穴用於解決調整神經系統問題。

❽ 腦瓜門針灸是管啥的

頭針一直是針灸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
按中醫理論來說,人身體所有臟器都會在頭部有印射點或線,這就是頭針的基本理論,而且因為有顱骨的覆蓋
所以頭針相對安全系數很高
至於刺到神經的問題,因為針灸用的針具非常細,既使真的刺到神經也只會把神經擠開,不會造成對神經的損害
而頭針最大的的不足就是
1:因頭部神經豐富,所以頭針相對疼痛度較高
2:頭皮下有非常多的毛細血管,所以頭針在取針時可能會有一點點的血滲出或是皮下瘀血的可能性較大

❾ 針灸頭部,你們有什麼感覺啊

例1:風寒頭痛

蔡某,女, 23歲,工人。1992年2月11 日初診。主訴:受涼之後感頭痛1天。

刻診:頭痛連及項背,遇風寒則加劇,骨節酸痛,不發熱,口不渴,舌苔薄白,脈浮緊。證屬風寒外襲,衛陽失宣而致頭痛。治法:祛風散寒,解表定痛。

取後溪一一束骨

操作方法:後溪要直刺1寸,行緊提慢按瀉法,反復行針 ,使針感向上傳達。束骨,直刺0.5寸, 行提插瀉法,使針感擴散。

留針30分鍾,每10分鍾行針一次,起針後頭病著減。翌日又針一次,痛止病除。

按語:後溪為手太陽小腸經輸穴,又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督脈,有宣通陽氣,疏散表邪,通絡止痛之功。

束骨為足太陽膀胱經輸穴,有宣通本經陽氣,祛風散寒,發汗解表而止頭痛之效。

二穴配合,屬手足同名經配穴法, 一手一足, 一上一下,同經相應,互相促進,疏通太陽經氣,太陽主一身之表,故有祛散外邪 ,祛風止痛之功效。

例2:風熱頭痛

張某, 男, 42歲,工人。1991年8月3日初診。主訴:發熱頭痛2天。

刻診:頭脹而痛,發熱惡寒,體溫39.0℃, 面目發紅,口乾渴,二便調,舌尖紅,苔薄黃, 脈浮數。證屬風熱外受而致頭痛。治法:清解表邪,表解則頭痛自去。

取合谷一一飛揚

操作方法:合谷直刺1寸,得氣後將針斜向上方,行提插瀉法,使針感向上傳達至臂部。飛揚直刺2寸,行快速有力的捻轉瀉法,使針感向上下放散。

留針30分鍾,每10分鍾行針一次,起針時已得微汗,測體溫下降至37.5℃,患者頭痛亦止, 自覺全身舒快。翌日又針一次,發熱退清,無不適感。

按語: 合谷有發汗解表、治療表證的作用;飛揚治療表證,見於«靈樞·寒熱病»篇中,取足太陽飛揚穴為主,以發其汗。

按飛揚穴屬足太陽經絡穴,即所謂三陽之絡,太陽主表,針瀉之以發其汗而解表,與合谷配合,大有相得益彰之功,收效甚快。

例3:肝陽頭痛

高某, 男, 44歲,駕駛員。1991年6月2日初診。主訴: 有高血壓病史2年,常因勞累及情緒激動誘發頭痛加重。

刻診: 頭痛偏於兩側,伴眩暈,心煩易怒, 口乾而紅, 血壓增高到180/100mmHg,舌紅,苔薄黃,脈弦。證屬肝陽上擾所致。治法:平肝潛陽以止痛。

取外關一一足臨泣

操作方法:外關直刺1寸。用緊提慢按瀉法,使針感向上傳達。足臨泣直刺0.5寸,亦用提插瀉法, 進針後反復行針,使針感向上傳達。

留針30分鍾,每10分鍾行針一次,起針後,頭痛著減,頭目亦感清爽。連針六次,血壓降至正常范圍,頭痛、眩暈等症狀悉除。

按語:外關為手少陽三焦經絡穴,能通經絡之氣滯, 調和氣血而止疼痛。足臨泣為足少陽膽經輸穴,八脈交會穴。

能平肝熄風,瀉熱明目,聰耳,疏泄肝膽,調和氣血,宣通經絡,散瘀定痛,兩脈相合於目銳眥、耳後, 二穴合用,屬手足同名經配伍之例,能起到相互促進,相互為用,增強清泄肝膽之力,故收效快捷。

例4:血虛頭痛

張某,女, 38歲,教師。1992年1月8 日初診。主訴,頭痛乏力2年。刻診:頭痛隱隱, 目澀眼花,勞累後尤甚,面色少華,唇舌色淡,脈細。證屬營血虧虛,不能上榮於頭所致。治法:益氣養血,從本圖治,不可頭痛醫頭。

取太沖一一三陰交

操作方法:太沖向上斜刺1.5寸,使針感傳達足掌,以透湧泉,用慢提緊按補法,達到肝腎兩補的作用。三陰交直刺1寸,亦用提插補法,使針感向上下傳達。

留針30分鍾,每10分鍾行針一次,起針後頭痛著減。連針12次,諸症悉除。

按語:《內經》謂五臟有病,當取之原穴,太沖為肝經原穴,而肝藏血,故取之可達養血之效。

血虛總不離肝腎之虛,太沖直透湧泉, 一針兩穴,肝腎同補,達到養血之效。

三陰交為足太陰脾經腧穴,可調補脾胃,以促氣血生化之源,況三陰交為肝、脾、 腎三經交會之處, 血虛多屬三陰不足,補此一穴,又可達到補養三陰之目的, 而氣血亦自來復。 故頭痛眼花等症, 自然消失。

例5:瘀濁頭痛

吳某,男, 50歲,工人。1992年1月31日初診。主訴:頭昏、頭痛、嗜睡一年多。

刻診:形體肥胖,頭昏頭痛,常胸悶脘痞,納呆嗜睡,苔白膩,脈弦滑。證屬痰濁內盛、蒙蔽清陽、清竅失養所致。治法:泄化痰濁以宣清竅。

取強間一一豐隆

操作方法:強間斜刺捻轉瀉法。得氣後將針提起,向上、下、左、右方向斜刺,反復行針,使針感向四周擴散。豐隆直刺2寸,行緊提慢按瀉法,使針感向上、下傳達。

留針30分鍾,每10分鍾行針一次,起針後頭痛頭昏消失。連針六次,胸脘得舒,苔膩漸化,頭痛頭昏悉除。

按語:強間屬督脈經腧穴,上行巔頂。«銅人經»言其主治腦旋目運,頭痛不可忍。

«百症賦»說強間、豐隆之際,頭痛難禁。 «大成» 亦稱主治頭痛目眩。可見本穴歷來均用以治頭痛, 針刺向四周斜刺,使得氣擴散,有當時止痛之效。

豐隆為足陽明胃經絡穴,別走足太陰脾經,能溝通脾胃兩經。脾胃為生痰之源, 針此一穴,以健運脾胃功能,而達除痰化濁之效。

例6:瘀血頭痛

王某,男, 30歲,幹部。1991年9月12日初診。主訴: 一年前頭部有碰傷史,之後常感後頂部疼痛。

刻診:頭後頂部疼痛,其痛如針刺,痛處固定,輕壓痛,久治不愈,舌質淡紅,略有紫色,脈細澀。證屬外傷後氣滯血瘀留阻經絡,不通則痛。治法:活血化瘀,通絡定痛。

取膈俞一一行間

操作方法:膈俞向脊椎方向斜刺1寸,平補平瀉法,使針感向胸前傳達。行間直刺1寸,針向右快速有力的捻轉瀉法,使針感向上傳達。

留針30分鍾,每10分鍾行針一次。起針後頭痛消失,感到輕松。連針2個療程,諸症悉除。

按語:膈俞為八會穴之一,血之會穴,有養血活血之功,通治一切血證,刺之以行氣化瘀。

行間為足厥陰肝經腧穴,足厥陰之脈上交於頭, 刺之能疏通頭部經氣,活絡化瘀,具有上病下取之義。兩穴配伍,共起活血祛瘀止痛之功效。

閱讀全文

與頭面部針灸主要調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次燕窩要多少克 瀏覽:1163
面部血管瘤怎麼治不留疤 瀏覽:2017
yamii膠原蛋白怎麼吃 瀏覽:1412
貴陽祛斑哪個好先薦利美康 瀏覽:1340
和田玉戈壁料沒油性怎麼辦 瀏覽:957
鵝耳朵凍瘡塗什麼精油 瀏覽:1975
燕窩有什麼不好的副作用嗎 瀏覽:944
皮膚使用爽膚水有什麼好處 瀏覽:1319
漂白燕窩燉不爛怎麼辦 瀏覽:1481
燕窩跟什麼吃最好 瀏覽:1721
容易長痘痘油皮怎麼可以做美白 瀏覽:1551
醫院和美容院哪個祛斑好 瀏覽:1710
山羊奶面膜與龍血精華面膜哪個好 瀏覽:1769
學生干皮適合什麼面霜 瀏覽:1535
生薑和什麼一起煮能祛斑 瀏覽:1391
兩三個月的寶寶選面霜怎麼選 瀏覽:1605
嘴巴上和下面長痘怎麼治 瀏覽:1710
南京醫院激光祛痘印多少錢 瀏覽:1050
燕窩每天多少毫升合適 瀏覽:1646
膠原蛋白肽分子量多少利於吸收 瀏覽: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