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教你如何指壓止血
血液是維持生命的重要物質。當受外傷,引起大出血,其出血量超過全身血量的四分之一,生命就會發生危險。
指壓止血法是指較大的動脈出血後,用拇指壓住出血的血管上方(近心端),使血管被壓閉住,中斷血液。
操作要領
1.顳動脈壓迫止血法:用於頭頂及顳部動脈出血。方法是用拇指或食指在耳前正對下頜關節處用力壓迫。
2.頜外動脈壓迫止血法:用於肋部及顏面部的出血。用拇指或食指在下頜角前約半寸外,將動脈血管壓於下頜骨上。
3.頸總動脈壓迫止血法:常用在頭、頸部大出血而採用其它止血方法無效時使用。方法是在氣管外側,胸鎖乳深肌前緣,將傷側頸動脈向後壓於第五頸椎上。但禁止雙側同時壓迫。
4.鎖骨下動脈壓迫止血法:用於腋窩、肩部及上肢出血。方法是用拇指在鎖骨上凹摸到動脈跳動處,其餘四指放在病人頸後,以拇指向下內方壓向第一肋骨。
5.肱動脈壓迫止血法:用於手、前臂及上臂下部的出血。方法是在病人上臂的前面或後面,用拇指或四指壓迫上臂內側動脈血管。
一般小動脈和靜脈出血可用加壓包紮止血法。較大的動脈出血,應用止血帶止血。在緊急情況下,須先用壓迫法止血,然後再根據出血情況改用其它止血法。
㈡ 面部軟組織損傷出血時,臨時壓迫止血的動脈是什麼
面部出血時,壓迫下頜骨角前下凹內的頜動脈。頭面部較大的出血時,壓迫頸部氣管兩側的頸動脈,但不能同時壓迫兩側。希望可以給你帶來幫助,望採納!
㈢ 面部失血,怎麼止血
動脈出血
特別是較大的動脈,血流猛急,呈噴射狀,一般在外傷時多見。急救方法是就地止血,一般在受傷動脈的近心端,採用指壓止血法或止血帶止血法進行止血。止血時應行動快,止血徹底,防止失血過多。
指壓止血法
指壓止血法是動脈出血最迅速的一種臨時止血法,是用手指或手掌在傷部上端用力將動脈壓癟於骨骼上,阻斷血液通過,以便立即止住出血,但僅限於身體較表淺的部位、易於壓迫的動脈。
1.肱動脈壓迫止血法
此法適用於手、前臂和上臂下部的出血。止血方法是用拇指或其餘四指在上臂內側動脈搏動處,將動脈壓向肱骨,達到止血的目的。
2.股動脈壓迫止血法
此法適用於下肢出血。止血方法是在腹股溝(大腿根部)中點偏內,動脈跳動處,用兩手拇指重迭壓迫股動脈於股骨上,制止出血。
3.頭部壓迫止血法
壓迫耳前的頸淺動脈,適用於頭頂前部出血。面部出血時,壓迫下頜骨角前下凹內的頜動脈。頭面部較大的出血時,壓迫頸部氣管兩側的頸動脈,但不能同時壓迫兩側。
4.手部壓迫止血法
如手掌出血時,壓迫橈動脈和尺動脈。手指出血時,壓迫出血手指的兩側指動脈。
5.足部壓迫止血法
足部出血時,壓迫脛前動脈和脛後動脈。
(三)加墊屈肢止血法
加墊屈肢止血法是適用於四肢非骨折性創傷的動脈出血的臨時止血措施。當前臂或小腿出血時,可於肘窩或國窩內放紗布、棉花、毛巾作墊,屈曲關節,用綳帶將肢體緊緊地縛於屈曲的位置。
(四)止血帶止血法
止血帶止血法,主要是用橡皮管或膠管止血帶將血管壓癟而達到止血的目的。這種止血方法較牢固、可靠,但只能用於四肢動脈大出血。
1.止血帶結扎法
橡皮止血帶使用方法:左手拿橡皮帶、後頭約16cm要留下;右手拉緊環體扎,前頭交左手,中食兩指挾,順著肢體往下拉,前頭環中插,保證不松垮。如遇到四肢大出血,需要止血帶止血,而現場又無橡膠止血帶時,可在現場就地取材,如布止血帶、線繩或麻繩等。用布止血帶止血時,放平入環,拉緊固定。用線繩或麻繩止血時,可絞緊固定。
2.使用止血帶時應注意的問題
(1)止血帶應放在傷口的近心端。上臂和大腿都應綳在上1/3的部位。上臂的中1/3禁止上止血帶,以免壓迫神經而引起上肢麻痹。
(2)上止血帶前,先要用毛巾或其他布片、棉絮作墊,止血帶不要直接扎在皮膚上;緊急時,可將褲腳或袖口捲起,止血帶扎在其上。
(3)要扎得松緊合適,過緊易損傷神經,過松則不能達到止血的目的。一般以不能摸到遠端動脈搏動或出血停止為度。
(4)結扎時間過久,可引起肢體缺血壞死。因此要每隔1h(上肢或下肢)放鬆2~3min;放鬆期間,應用指壓法暫時止血。寒冷季節時應每隔30min放鬆一次。結扎部位超過2h者,應更換比原來較高位置結扎。
(5)要有上止血帶的標志,註明上止血帶的時間和部位。用止血帶止血的傷員應盡快送醫院處置,防止出血處遠端的肢體因缺血而導致壞死。
㈣ 如何正確操作指壓止血法
一般來說,不管大小外傷均可能出現出血現象,出血量跟病情的輕重程度成正比,傷口小出血就比較少,反之,出血量就比較大,眾所周知,血液是維持生命的重要物質,假如出血量超過全身血量的四分之一的話,那麼就可能有生命危險,所以,對於出血一定要引起重視,積極學習相關止血方法,比如指壓止血法,盡量把危害降到最低。
2、頜外動脈壓迫止血法:用於肋部及顏面部的出血。用拇指或食指在下頜角前約半寸外,將動脈血管壓於下頜骨上。
3、頸總動脈壓迫止血法:常用在頭、頸部大出血而採用其它止血方法無效時使用。方法是在氣管外側,胸鎖乳深肌前緣,將傷側頸動脈向後壓於第五頸椎上。但禁止雙側同時壓迫。
4、鎖骨下動脈壓迫止血法:用於腋窩、肩部及上肢出血。方法是用拇指在鎖骨上凹摸到動脈跳動處,其餘四指放在病人頸後,以拇指向下內方壓向第一肋骨。
5、肱動脈壓迫止血法:用於手、前臂及上臂下部的出血。方法是在病人上臂的前面或後面,用拇指或四指壓迫上臂內側動脈血管。
注意事項一般小動脈和靜脈出血可用加壓包紮止血法。較大的動脈出血,應用止血帶止血。在緊急情況下,須先用壓迫法止血,然後再根據出血情況改用其它止血法。
杭州新城醫院專家提醒:出血不容小覷,處理不及時,後果不堪設想,所以,為了自身生命安全,出血出血情況時,應立馬採取救助措施,以免造成不可彌補的後果。
㈤ 人體各部位出血,各部位按在哪裡止血(附圖)
(一)各類血管的出血特徵與處理原則
1.毛細血管出血
出血緩慢,出血量少。如擦破傷,一般會由於血液凝固而自然地止血。處理時可先用清水洗去傷口上的泥土,如無泥土可直接塗上紅汞水(紅葯水),再用消毒紗布包紮,或暴露乾燥、形成痂痴自愈。
2.動脈出血
特別是較大的動脈,血流猛急,呈噴射狀,一般在外傷時多見。急救方法是就地止血,一般在受傷動脈的近心端,採用指壓止血法或止血帶止血法進行止血。止血時應行動快,止血徹底,防止失血過多。
3.靜脈出血
一般是將受傷靜脈的遠心端壓住而止血。動脈出血或靜脈出血經過止血處理後,都應盡快送醫院進行治療。
(二)指壓止血法
指壓止血法是動脈出血最迅速的一種臨時止血法,是用手指或手掌在傷部上端用力將動脈壓癟於骨骼上,阻斷血液通過,以便立即止住出血,但僅限於身體較表淺的部位、易於壓迫的動脈。
1.肱動脈壓迫止血法
此法適用於手、前臂和上臂下部的出血。止血方法是用拇指或其餘四指在上臂內側動脈搏動處,將動脈壓向肱骨,達到止血的目的。
2.股動脈壓迫止血法
此法適用於下肢出血。止血方法是在腹股溝(大腿根部)中點偏內,動脈跳動處,用兩手拇指重迭壓迫股動脈於股骨上,制止出血。
3.頭部壓迫止血法
壓迫耳前的頸淺動脈,適用於頭頂前部出血。面部出血時,壓迫下頜骨角前下凹內的頜動脈。頭面部較大的出血時,壓迫頸部氣管兩側的頸動脈,但不能同時壓迫兩側。
4.手部壓迫止血法
如手掌出血時,壓迫橈動脈和尺動脈。手指出血時,壓迫出血手指的兩側指動脈。
5.足部壓迫止血法
足部出血時,壓迫脛前動脈和脛後動脈。
(三)加墊屈肢止血法
加墊屈肢止血法是適用於四肢非骨折性創傷的動脈出血的臨時止血措施。當前臂或小腿出血時,可於肘窩或國窩內放紗布、棉花、毛巾作墊,屈曲關節,用綳帶將肢體緊緊地縛於屈曲的位置。
(四)止血帶止血法
止血帶止血法,主要是用橡皮管或膠管止血帶將血管壓癟而達到止血的目的。這種止血方法較牢固、可靠,但只能用於四肢動脈大出血。
1.止血帶結扎法
橡皮止血帶使用方法:左手拿橡皮帶、後頭約16cm要留下;右手拉緊環體扎,前頭交左手,中食兩指挾,順著肢體往下拉,前頭環中插,保證不松垮。如遇到四肢大出血,需要止血帶止血,而現場又無橡膠止血帶時,可在現場就地取材,如布止血帶、線繩或麻繩等。用布止血帶止血時,放平入環,拉緊固定。用線繩或麻繩止血時,可絞緊固定。
2.使用止血帶時應注意的問題
(1)止血帶應放在傷口的近心端。上臂和大腿都應綳在上1/3的部位。上臂的中1/3禁止上止血帶,以免壓迫神經而引起上肢麻痹。
(2)上止血帶前,先要用毛巾或其他布片、棉絮作墊,止血帶不要直接扎在皮膚上;緊急時,可將褲腳或袖口捲起,止血帶扎在其上。
(3)要扎得松緊合適,過緊易損傷神經,過松則不能達到止血的目的。一般以不能摸到遠端動脈搏動或出血停止為度。
(4)結扎時間過久,可引起肢體缺血壞死。因此要每隔1h(上肢或下肢)放鬆2~3min;放鬆期間,應用指壓法暫時止血。寒冷季節時應每隔30min放鬆一次。結扎部位超過2h者,應更換比原來較高位置結扎。
(5)要有上止血帶的標志,註明上止血帶的時間和部位。用止血帶止血的傷員應盡快送醫院處置,防止出血處遠端的肢體因缺血而導致壞死。
㈥ 各種外傷出血的急救處理是怎樣的
外傷出血如何急救?在參加各種戶外運動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點磕磕碰碰、小傷小痛,那出現出血該怎麼辦呢?今天,小編在這里就為大家詳細介紹各種外傷出血的急救處理,現在就一起來看看吧。
大腿出血:屈起其大腿,使肌肉放鬆,用大拇指壓住股動脈之壓點, (在大腿根部的腹股溝中點),用力向後壓,為增強壓力, 另一手的拇指可重疊壓力。
足部出血:在踝關節下側,足背跳動的地方,用手指緊緊壓住。
加壓包紮止血法:用消毒的紗布,棉花作成軟墊放在傷口上,再用力加以包紮,以增大壓力達到止血的目的。 此法應用普遍,效果也佳。
上文就是完完全全針對各種外傷出血情況作出的處理措施,經常外出的朋友們,這些常識就是你的外出好夥伴哦。
㈦ 簡述動脈止血常用的按壓部位
指壓止血法是指較大的動脈後,用拇指壓住的血管上方(近心端),使血管被壓閉住,中斷血液。
其中常用的幾種方法和部位有:
1,顳動脈壓迫止血法:用於頭頂及顳部動脈。方法是用拇指或食指在耳前正對下頜關節處用力壓迫。
2,頜外動脈壓迫止血法:用於肋部及顏面部的。用拇指或食指在下頜角前約半寸外,將動脈血管壓於下頜骨上。
3,頸總動脈壓迫止血法:常用在頭、頸部大而採用其他止血方法無效時使用。方法是在氣管外側,胸鎖乳深肌前緣,將傷側頸動脈向後壓於第五頸椎上。但禁止雙側同時壓迫。
4,鎖骨下動脈壓迫止血法:用於腋窩、肩部及上肢。方法是用拇指在鎖骨上凹摸到動脈跳動處,其餘四指放在病人頸後,以拇指向下內方壓向第一肋骨。
5,肱動脈壓迫止血法:用於手、前臂及上臂下部的。方法是在病人上臂的前面或後面,用拇指或四指壓迫上臂內側動脈血管。
㈧ 使用間接壓迫止血時,應該壓迫傷口的什麼位置
外傷性出血 外傷性出血可分為外出血和內出血兩種。血液從傷口流向體外者稱為外出血,常見於刀割傷、刺傷、槍彈傷和輾壓傷等。若皮膚沒有傷口,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到組織、臟器或體腔內,稱為內出血。引起內出血的原因遠較外出血為復雜,處理也較困難,多需去醫院診治。本部分著重介紹外出血及止血處理。把血止住,是救治外傷性外出血的主要目的。根據外出血種類不同,止血方法也不同。
1.壓迫與填塞止血法
(1)毛細血管出血:血液從創面或創口四周滲出,出血量少、色紅,找不到明顯的出血點,危險性小。這種出血常能自動停止。通常用碘酊和酒精消毒傷口周圍皮膚後,在傷口蓋上消毒紗布或干凈的手帕、布片,扎緊就可止血。
(2)靜脈出血:暗紅色的血液,緩慢不斷地從傷口流出,其後由於局部血管收縮,血流逐漸減慢,危險性也較小。止血的方法和毛細血管出血基本相同。抬高患肢可以減少出血,如在出血部位放上幾層消毒紗布或干凈手帕等,加壓包紮即可達到止血的目的。
(3)骨髓出血:血液顏色暗紅,可伴有骨折碎片,血中浮有脂肪油滴,可用敷料或干凈多層手帕等填塞止血。
(4)動脈出血:血液隨心臟搏動而噴射湧出,來勢較猛,顏色鮮紅,出血量多,速度快,危險性大。
動脈出血急救,一般用間接指壓法止血。即在出血動脈的近端,用拇指和其餘手指壓在骨面上,予以止血。在動脈的走向中,最易壓住的部位叫壓迫點,止血時要熟悉主要動脈的壓迫點。這種方法簡單易行,但因手指容易疲勞,不能持久,所以只能是一種臨時急救止血手段,而必須盡快換用其它方法。間接指壓法的常用壓迫部位如下:頭部前面出血,要壓迫其顳動脈;壓迫點在耳朵前面,用手指正對其下頜關節骨面壓迫。面部出血,要壓迫其面動脈,壓迫點在其下頜角前面1.7厘米的地方,用手指正對下頜骨壓住。
(5)頸部出血:要壓迫其頸總動脈,用手指撳在其一側頸根部,向中間的頸椎橫突壓迫。
(6)腋部和上臂出血:可壓迫其鎖骨下動脈;壓迫點在其鎖骨上方,胸鎖乳突肌外緣,用手指向後下方第一肋骨壓迫。
(7)前臂出血:可壓迫其肱動脈;使傷肢外展,用四指壓迫其上臂內側。
(8)手掌出血:可用兩手的拇指,放於其前臂遠端掌側面的內外側,將其橈、尺動脈壓於橈、尺骨上。
(9)手指出血:可用兩手或一手拇指平放在受傷的手掌上,其它四指放於其手背部,加壓後即可將其掌動脈弓壓於掌骨上止血。
(10)大腿部出血:可壓迫其股動脈;壓迫點在其腹股溝皺紋中點搏動處,用手指向其下方的股骨面壓迫。
(11)足部出血:可壓迫其脛前動脈和脛後動脈;用兩手的拇指分別按壓於其內踝與跟骨之間和足背皮膚皺紋的中點。
2.加墊屈肢止血法 四肢膝、肘以下部位出血時,如沒有骨折和關節損傷,可將一個厚棉墊、泡沫塑料墊或綳帶卷塞在肘窩部,屈曲腿和臂,再用三角巾、寬布條、手帕或綳帶等緊緊縛住。
3.止血帶止血法 止血帶分橡皮止血帶、布制止血帶(大三角巾、大手帕疊成條狀)和臨時止血帶等。方法是,將止血帶放置於出血部位的上方,將傷肢扎緊,把血管壓癟而達到止血的目的。此種止血法只適用於四肢部位血管的出血。止血帶止血法雖較牢固,但應用必須慎重,並應按操作規程辦事。
4.偏方療法 適合於靜脈、毛細血管性外傷出血。
(1)創傷出血:柚皮燒灰存性,研細未,敷傷口:荷花蕊細末,敷傷口。
(2)刀傷出血:馬蘭根洗凈,炒研末外敷:荔枝核焙乾,研細末敷患處;桂圓核去外皮,放干凈鍋內焙焦,研極細末,撒在傷口上,按片刻,等血止,外用干凈布等包好;石榴花曬干研末撒於傷口;烏梅,去核留肉,放新瓦上焙焦,研末撒於傷口上,按片刻,等血止,外用干凈布包好;西瓜葉曬干,研末撒患外;藕節焙乾研末撒於出血處;白茄葉焙乾研末,撒於傷口;烏賊骨研細為末,敷傷口。
(3)跌打損傷出血:油菜籽半杯,研成細末,用雞蛋清3個調勻,敷扎患外;將棉花放在雞蛋清內浸透,取出貼在傷處。
5.驗方療法 適合於毛細血管、靜脈性外傷出血。
(1)創傷出血:土貝母研細末,外敷出血部;百草霜研細敷患處;當歸25克,大棗樹皮50克,共研細末,撒在傷口上;松香、滑石10:4 混合研末,敷患處,能止血、止痛、防腐、生肌;旱蓮草搗爛敷患處。
(2)刀傷出血:紫花地丁曬干研細末,撒於傷口處,用干凈紗布包紮;五倍子瓦上焙乾,研細末,撒敷傷口;生半夏研末敷傷處;將土鱉蟲浸入燒酒內約半小時,焙乾為末,撒敷傷外;鮮茅根洗凈炒焦研末,撒布患外;一枝蒿搗爛敷患外;威靈仙100克(曬干),冰片5克,共研細末敷患處,外用蔥白、白糖共搗爛敷貼,再用紗布包好;生龍骨、烏賊骨各等份,研細末,敷患處;龍骨、荔枝核、桂圓核各等份,共研細末,塗敷出血處;三七粉2.5克,龍骨、五倍子各15克,共研細末,塗搽出血處;五倍子25克,白礬10克,研細末敷患處;白芨25克,嫩薴麻葉(焙乾)50克,共研細末,壓敷傷口。
(3)跌打損傷出血:土三七葉搗爛敷傷口;肉桂渣(即肉桂去油取其渣)研末,撒於患處,切勿沾水;菖蒲桿燒灰敷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