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緊張手就發抖怎麼辦
的手抖純粹是心理原因所致。它是社交障礙的一種表現。但是,在心理上,我們對待這種現象的對策應該是一樣的。我可以篾視發抖,包容發抖,不造成心理上的焦慮,你當然也可以。換言之,就是抖,你也可以象我一樣抖得坦然。很有趣的是,一旦你抖得坦然了,這抖也就會不知不覺地趨於緩和甚至消失了。信不信由你。
怎麼才能坦然呢?要回答它,先讓我們檢查一下發抖的深層心理原因。
你談到了發抖的直接原因,是心理緊張。緊張背後的原因何在?你說,是做事時「有個人在旁邊看著我」。再追究,為何有人看著就會緊張呢?那是因為擔心自己的事情(比如打字)做得不好,被人家發現了以後會對自己產生不好的看法與評價,影響自己的社會形象。為何社會形象與輿論對你這么重要呢?因為你生活在對別人關注的依賴中。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你沒有得到足夠的來自他人的關愛、呵護、贊揚、肯定、支持、幫助、包容、理解、信任……你就覺得沒法活下去,至少是活得很糟糕。你的生活的意義在於盡力地取得自己周圍人的好評,避免他們的非議。——這便是根本性的原因了。
根本性的原因是那些與症狀有關的個性因素。所以要從根本上解決你的手抖問題,克服自己的社交障礙,一定要從個性缺陷的高度來認識問題才好(你如果願意在這個方向上努力,你可以進入我這里開設的「長線咨詢」程序,它是專門用來完善你的個性的)。與手抖有關的個性問題簡單地可以概括為:對愛的過分渴求;對輿論的過敏與「在乎」;虛榮心過強;自信缺乏。
現在我們找到了原因,再來分析你手抖現象中的「不由自主」,它實際上就是某種強迫性。
強迫性意味著你在手抖出現時即對自己的手部運動失去了自主性控制。它是由「精神交互作用」造成的。精神交互作用是一種惡性循環,意思是你越是努力去控制手抖,讓它停下來,它就越是抖得厲害,不聽使喚,而越是不聽使喚,你內心中欲要控制手抖的願望越強烈,就越抖得厲害。這正是你的「不由自主」的內部精神過程。控制欲越是強大,惡性循環中精神交互作用的速度就越快,形成激烈的震盪,手抖就越是無法控制,強迫性就越是明顯。處於強迫性的手抖中,自己的感受變得很害怕,很緊張,是當然的,是條件反射似的。這意味著自己對自己的軀體失去了支配的能力,處於某種潛在的危險中。所以,緊張加倍了,焦慮加倍了,手抖越來越不可控制。
這種手抖要一直持續到自己採取了一些消積的應對措施時,如離開,才會停下來。落荒而逃,這個打破這個惡性循環的方法是「外求」的。即以逃避的行為來解決心理上的問題。它的害處在於,自己的行為令自己感到丟臉,影響到了自己對局面進行有效控制的自信心。這樣,加劇了自己對下一次相似情境下的反應的擔憂,消蝕了自我控制的能力,等於是為下一次的手抖進行了不良的預期。因此,從一直維持手抖這種現象來說,逃避行為正是最有害的。所以說,雖然逃避一時解除了這一次手抖的精神交互作用,但為這一次與下一次之間的手抖現象的惡性循環提供了持續性的動力。
逃避是不可取的。外求是不可取的。結論是,必須從心理上進行對精神交互作用的突破。
找到了原因也分析了整個過程,現在讓我們來看對策,相信它們就容易理解與接受了。
運用反向意念法,阻斷精神交互作用:它是指當出現手抖等症狀時,不與症狀作對,不努力對自己說要讓手抖停下來,(這是你以前通常有的想法),相反,倒是要包容它(抖就抖吧!)、慫恿它(你抖啊,你抖得厲害點,看你能把我抖成什麼樣!)。這樣,就有效地從心理上打破了精神交互作用,進而防止了手抖的惡性循環。
你的手會抖 首先因素就是你緊張 純粹是心理原因所致 那麼你要找到什麼事情或是什麼人物會讓你覺得緊張 或是你對什麼都緊張 兩者是不一樣的 前者說明你可能比較內向不善表達自己 你要用於去克服去面對 當你熟悉它 你就再也不會緊張 不緊張 你手也不會抖了
Ⅱ 手抖在緊張激動的時候抖動的厲害是什麼原因呢
其實出現手抖,這種情況原因還是比較多的,一般來說見於生理性和病理性所致所說的,生理性的手抖主要是與精神心理作用等等因素有一定的關系,平時要保持心態上的調整,轉移注意力,放鬆心情,必要時需要給予抗焦慮的葯物進行治療,能夠得到明顯的好轉,病理性的手抖一般多見於帕金森病,帕金森綜合症,主要是需要用葯物進行治療才行,像這種情況一般多見於老年人,往往容易出現行走困難,面部僵硬等等情況,需要到神經內科進行就診才能明確。
Ⅲ 手抖臉部表情僵硬有時頭也抖好恐怖
.震顫在發病10~20年後會影響活動,隨年齡增長嚴重程度增加,以致完成精細活動的能力受到損害,至發病後第6個10年達到高峰。86%的患者至60~70歲可影響社會活動和生活能力,包括書寫、飲水、進食、穿衣、言語和操作。震顫幅度越大,對活動能力的影響也越大。震顫對性別的影響無差異。
Ⅳ 手抖,有時候面部的肌肉也抖是怎麼回事如何治療!
帕金森氏病又稱震顫麻痹,是最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疾病。震顫是指頭及四肢顫動、振搖,麻痹是指肢體某一部分或全部肢體不能自主運動。其得名是因為一個名為帕金森的英國醫生首先描述了這些症狀,包括運動障礙、震顫和肌肉僵直。我國目前大概有170多萬人患有這種疾病。目前資料顯示,帕金森氏病發病人群中男性稍高於女性,迄今為止對本病的治療均為對症治療,尚無根治方法可以使變性的神經細胞恢復。
帕金森氏病的病因及分類
帕金森氏病的病因現在還不是很清楚。目前公認其病因是神經細胞的退行性變,主要病變部位在黑質和紋狀體。這里有一種叫黑質細胞的神經細胞,黑質細胞數量的逐漸減少、功能的逐步喪失,致使一種叫多巴胺的物質減少,從而引起上述症狀。根據動物實驗和流行病學的結果認為帕金森氏病與遺傳也有一定的關系。
根據發病原因,可把震顫麻痹症狀分為兩類,一類叫做原發性震顫麻痹,即找不到明確的原因或者發病原因可能跟遺傳有關系,我們將它叫做帕金森氏病或帕金森病。另一類叫做繼發性震顫麻痹,即因某種腦炎、中毒(如一氧化碳、錳、氰化物、利血平中毒、吩噻嗪類和丁醯酞苯類葯物以及三環類抗抑鬱等葯物中毒等)、腦血管病、顱腦損傷、腦腫瘤,等引起,我們又把它叫做帕金森氏綜合征或帕金森綜合征、震顫麻痹綜合征。
帕金森氏病的症狀
帕金森氏病起病緩慢,是逐漸發展的,也就是說並不是一下子就發展到非常嚴重的程度,是一種緩慢的、進展性的發展過程。病人最突出的就是如下三大症狀:
1、運動障礙。可以概括為:運動不能:進行隨意運動啟動困難。運動減少:自發、自動運動減少,運動幅度減少。運動徐緩:隨意運動執行緩慢。患者運動遲緩,隨意動作減少,尤其是開始活動時表現動作困難吃力、緩慢。做重復動作時,幅度和速度均逐漸減弱。有的患者書寫時,字越寫越小,稱為「小寫症」。有些會出現語言困難,聲音變小,音域變窄。吞咽困難,進食飲水時可出現嗆咳。有的患者起身時全身不動,持續數秒至數十分鍾,叫做「凍結發作」。
2、震顫。表現為緩慢節律性震顫,往往是從一側手指開始,波及整個上肢、下肢、下頜、口唇和頭部。典型的震顫表現為靜止性震顫,就是指病人在靜止的狀況下,出現不自主的顫抖。主要累及上肢,兩手像搓丸子那樣顫動著,有時下肢也有震顫。個別患者可累及下頜、唇、舌和頸部等。每秒鍾4~6次震顫,幅度不定,精神緊張時會加劇。不少患者還伴有5~8次/秒的體位性震顫。部分患者沒有震顫,尤其是發病年齡在70歲以上者。
3、強直。就是肌肉僵直,致使四肢、頸部、面部的肌肉發硬,肢體活動時有費力、沉重和無力感,可出現面部表情僵硬和眨眼動作減少,造成「面具臉」,身體向前彎曲,走路、轉頸和轉身動作特別緩慢、困難。行走時上肢協同擺動動作消失,步幅縮短,結合屈曲體態,可使患者以碎步、前沖動作行走,我們把它稱為「慌張步態」。
隨著病情的發展,穿衣、洗臉、刷牙等日常生活活動都出現困難。另外,有的患者還可出現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如油脂臉、多汗、垂涎、大小便困難和直立性低血壓,也可出現憂郁和痴呆的症狀。返回
帕金森氏病的診斷
一份有關中國帕金森氏病流行病學研究的報告顯示,目前國內患帕金森氏病總人數已達172萬人,55歲以上人群帕金森氏病患病率近1%。然而,帕金森氏病患者都將帕金森氏病的一些早期症狀混同為身體機能的正常衰老,結果延誤了治療時機。
1、帕金森氏病的診斷標准
(1)臨床表現:大部分帕金森氏病患者在60歲後發病,偶有20多歲發病者。起病多較隱襲,呈緩慢發展,逐漸加重。主要表現為:震顫(常為首發症狀)、肌強直、運動遲緩、姿勢步態異常、口、咽、齶肌運動障礙。
(2)輔助檢查:採用高效液相色譜(HPLC)可檢測到腦脊液和尿中HVA(高香草酸)含量降低。顱腦CT可有腦溝增寬、腦室擴大。
(3)排除腦炎、腦血管病、中毒、外傷等引發的帕金森氏綜合征,並與癔症性、緊張性、老年性震顫相鑒別。
主要根據典型的症狀來做出診斷,有時鑒別困難要藉助輔助檢查。返回
2、鑒別診斷
主要與帕金森綜合征和特發性震顫、良性震顫相鑒別。
(1)腦炎後帕金森綜合征:
通常所說的昏睡性腦炎所致帕金森綜合症,已近70年未見報道,因此該腦炎所致腦炎後帕金森綜合症也隨之消失。近年報道病毒性腦炎患者可有帕金森樣症狀,但本病有明顯感染症狀,可伴有顱神經麻痹、肢體癱瘓、抽搐、昏迷等神經系統損害的症狀,腦脊液可有細胞數輕~中度增高、蛋白增高、糖減低等。病情緩解後其帕金森樣症狀隨之緩解,可與帕金森氏病鑒別。
(2)肝豆狀核變性:
隱性遺傳性疾病、約1/3有家族史,青少年發病、可有肢體肌張力增高、震顫、面具樣臉、扭轉痙攣等錐體外系症狀。具有肝臟損害,角膜K-F環及血清銅藍蛋白降低等特徵性表現。可與帕金森氏病鑒別。
(3)特發性震顫:
屬顯性遺傳病,表現為頭、下頜、 肢體不自主震顫,震顫頻率可高可低,高頻率者甚似甲狀腺功能亢進;低頻者甚似帕金森震顫。本病無運動減少、肌張力增高,及姿勢反射障礙,並於飲酒後消失、心得安治療有效等可與原發性帕金森氏病鑒別。
(4)進行性核上性麻痹:
本病也多發於中老年,臨床症狀可有肌強直、震顫等錐體外系症狀。但本病有突出的眼球凝視障礙、肌強直以軀干為重、肢體肌肉受累輕而較好的保持了肢體的靈活性、頸部伸肌張力增高致頸項過伸與帕金森氏病頸項屈曲顯然不同,均可與帕金森氏病鑒別。
(5)Shy_Drager綜合征:
臨床常有錐體外系症狀,但因有突出的植物神經症狀,如:暈厥、直立性低血壓、性功能及膀胱功能障礙,左旋多巴制劑治療無效等,可與帕金森氏病鑒別。
(6)葯物性帕金森氏綜合征:
過量服用利血平、氯丙嗪、氟哌啶醇及其他抗抑鬱葯物均可引起錐體外系症狀,因有明顯的服葯史、並於停葯後減輕可資鑒別。
(7)良性震顫:
指沒有腦器質性病變的生理性震顫(肉眼不易覺察)和功能性震顫。功能性震顫包括:1.生理性震顫加強(肉眼可見),多呈姿勢性震顫,與腎上腺素能的調節反應增強有關;也見於某些內分泌疾病,如嗜鉻細胞瘤、低血糖、甲狀腺功能亢進;2.可卡因和酒精中毒以及一些葯物的副反應。癔病性震顫,多有心因性誘因,分散注意力可緩解震顫。3.其它:情緒緊張時和做精細動作時出現的震顫。良性震顫臨床上無肌強直、運動減少和姿勢異常等帕金森氏病的特徵性表現。
帕金森氏病的常規治療
治療本病,首先應對本病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第一,它是一個長期性的疾病,一般說來它不會很快地威脅病人的生命,要長期地進行這種斗爭,要長期地跟保健,和長期地為治癒這種疾病而做不懈努力,必須有長期的思想。
第二,在治療上帕金森氏病真正的原因不清楚,所以目前來說還沒有一個真正特效的、能夠完全解決它的一個手段。帕金森氏病患者都將帕金森氏病的一些早期症狀混同為身體機能的正常衰老,結果延誤了治療時機。目前醫學界正在不斷地努力探索,帕金森氏病的治療現在主要還是綜合地運用各種方法來阻止或者是延緩它的發生和發展,效果還是比較好的。
1、西醫治療帕金森氏病的原理
帕金森氏病是由於腦內黑質細胞的減少引起的。黑質細胞象一個加工廠一樣能夠產生多巴胺,如果加工廠遭到毀壞,那麼腦內的多巴胺就減少了,腦內的另一個部位——蒼白球就會異常活躍,造成帕金森氏病的三大症狀。
那麼如果我們把多巴胺葯物給病人服用,就可以增加腦內多巴胺的含量,從而減輕蒼白球的過度活動,使得病人的症狀減輕。從目前來看,美多巴等葯物就是一種多巴胺替代物,當我們自己不能產生多巴胺這種物質,我們通過外界給予補償的方式來滿足身體的正常需求,維持身體的正常的功能。當然還有其他一些種類的葯物如金剛烷胺、單胺氧化酶抑制劑等,都是通過間接方式促進多巴胺的生成或者減少多巴胺的分解,以緩解症狀,但葯物治療存在著副作用多和長期應用後葯效衰減的缺點。
立體定向手術主要是針對蒼白球的異常活動,通過手術方法降低異常活動的蒼白球的興奮性,達到緩解症狀的目的。現在還可以進行深部電極的刺激,又稱為腦深部核團刺激術(DBS),就是用一個電極來刺激剩餘的神經細胞來加快產生多巴胺物質,也可以彌補它的功能不足。最近出現了另一種方法為神經幹細胞移植,尚處於研究階段。
2、具體治療措施
帕金森氏病的治療方式主要有葯物治療和外科手術,二者都可以達到緩解症狀的目的。
(1)葯物治療:在疾病的早期,葯物可以很好地改善症狀,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葯物是左旋多巴制劑(商品名為美多巴或息寧),自六十年代開始應用於臨床治療以來,一直到現在都是臨床上最核心的葯物。葯物必須長期服用,一旦停止治療,病情則會復發。在最初幾年葯物治療效果最佳,雖然多數病人長期應用仍然有效,但在長期服用以後,病人會感到葯物有效時間縮短,有些病人會產生「劑末」現象和「開、關」波動。葯物治療有一定的局限性,通常經過3-5年的治療後病情會變得難以控制,葯物的副作用與其療效會功過相抵,病人感到日常生活能力受到很大限制。
2)外科治療:主要有神經核團細胞毀損手術(細胞刀)與電刺激手術兩種方式,原理都是為了抑制腦細胞的異常活動,達到改善症狀的目的。前者是在異常活躍的神經核團上製造一個直徑約3毫米的毀損灶,後者則是埋植刺激器通過高頻電刺激達到類似毀損的效果。從外科手術操作技術上講兩者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均是將電極放在特定的腦內核團靶點上,之後進行刺激或毀損。
由於帕金森氏病人腦內病變的根源是神經細胞功能的減退,所以從理論上講,神經幹細胞(可以替代病人衰退的腦細胞)移植技術有很好的發展前景,但目前還停留在實驗階段,在臨床應用以前還要做更細致的研究,我們預計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
手術治療帕金森氏病要擇人擇時。診斷明確的原發性帕金森氏病患者都是手術治療的適合人群,尤其是那些對左旋多巴(美多巴或息寧)有效或以前有效但長期服用以後療效減退,出現了「開、關」 波動現象,異動症和「劑末」惡化效應的患者。但是,另外一些腦部的慢性疾病也會表現出類似帕金森氏病的症狀,所以早期的患者並不是很容易確診的,應該找有經驗的神經科醫生進行一段時間的臨床觀察,結合必要的檢查手段(如磁共振檢查)和葯物治療,以明確診斷,排除一下其它的疾病,弄清楚造成患者功能障礙的最主要原因。由於帕金森氏病通常進展緩慢,並不是一個致命的急症,所以對疾病發展過程的觀察很重要,並不會耽誤患者的治療。術前診斷明確手術的效果才有保障。
由於帕金森氏病緩慢進展的特點,所以並沒有一個必須要做手術的絕對期限,什麼時候來做手術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患者自己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一般來講,對早期的帕金森氏病患者應首先採取葯物治療,葯物治療3~5年後效果減退,出現了「開、關」 波動現象,異動症和「劑末」惡化效應,病情會變得更加難以控制,這時候就應考慮外科治療了。根據臨床對1,600餘例帕金森氏病手術的統計,80%以上的患者是在這一時期接受手術治療的。一般來講,相對年輕的,症狀集中在身體一側的,全身健康狀況比較好的病人手術效果更好。晚期的高齡病人合並有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心臟病的可能性更大,全身健康狀況往往不太好,術後發生並發症的情況相對較多。
3)、 針灸治療
本病的針刺治療多以震顫熄風為主,體針常用穴位為四神聰、風池、曲池、合谷、陽陵泉、太沖、太溪等,可隨證加減穴位,留針時間約30~50分鍾,療程以10~15天為佳。頭皮針多以舞蹈震顫控制區為主要的刺激區域,根據症狀可配合運動區、感覺區及其他頭部經穴。本病的療程較長,應避免穴位疲勞,必要時可以考慮2組處方交替使用。因本病較為頑固,臨床上常使用電針,常用頻率為100~180次/分不等,以連續波為主,有時可選擇疏密波。
通常認為,針刺治療帕金森氏病的機制關鍵在於以下幾個方面:①提高了腦內的多巴胺水平,並且有升高基底節區其它單胺類遞質的作用,可能與針刺對基底節殘存神經元的調節作用有關;②清除了神經損傷因素,針刺對帕金森氏病患者的抗氧化酶活性有提高效應,並能使病理性增高的脂質過氧化反應降低至正常水平,恢復平衡後的自由基清除系統能有效地清除自由基,使機體免受過量活性氧攻擊,減輕腦組織損傷,對帕金森氏病患者起到神經保護性治療作用;③減弱震顫肌電位的振幅、頻率,從而有效的改善帕金森氏病患者的震顫體征;④改善了病變腦組織的修復條件;有人觀察到針刺可一過性的改善大腦的供血狀況,並使這一效應持續。無論是針刺提高了抗自由基酶活性,還是提高大腦內的血流狀況,均有利於病變組織的修復。
另外,理療、功能鍛煉等可起輔助治療作用。
帕金森病人的護理
在疾病早期,病人具有獨立生活的能力,其護理主要在於指導和幫助解決生活中的困難;晚期卧床的病人,其護理任務則越來越重。對帕金森患者的護理一般應注意以下問題:
(1)注意膳食和營養:
① 可根據病人的年齡、活動量給予足夠的總熱量,膳食中注意滿足糖、蛋白質的供應,以植物油為主,少進動物脂肪。服用多巴胺治療者宜限制蛋白質攝入量。因蛋白質可影響多巴胺的治療效果。蛋白質攝入量限制在每日每公斤體重0.8克以下,全日總量約40~50克。在限制范圍內多選用乳、蛋、肉、豆製品等優質蛋白質。適量進食海鮮類,能夠提供優質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有利於防治動脈粥樣硬化。
② 無機鹽、維生素、膳食纖維供給應充足。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能夠提供多種維生素,並能促進腸蠕動,防治大便秘結。患者出汗多,應注意補充水分。
③ 食物制備應細軟、易消化,便於咀嚼和吞咽,按半流質或軟食供給。
④ 飲食宜清淡、少鹽;禁煙酒及刺激性食品,如咖啡、辣椒、芥末、咖喱等。應保證水分的充足供給。
(2)生活中的指導和幫助:本病早期,病人運動功能無障礙,能堅持一定的勞動,應指導病人盡量參與各種形式的活動,堅持四肢各關節的功能鍛煉。隨著病情的發展,病人運動功能發生一定程度的障礙,生活自理能力顯著降低。此時宜注意病人活動中的安全問題,走路時持拐杖助行。若病人入廁下蹲及起立困難時,可置高凳坐位排便。若病人動作笨拙,常多失誤,餐食中謹防餐具。無法進食者,需有人喂湯飯。穿脫衣服,扣紐扣,結腰帶、鞋帶有困難者,均需給予幫助。
(3)加強肢體功能鍛煉:本病早期應堅持一定的體力活動,主動進行肢體功能鍛煉,四肢各關節做最大范圍的屈伸、旋轉等活動,以預防肢體攣縮、關節僵直的發生。晚期病人作被動肢體活動和肌肉、關節的按摩,以促進肢體的血液循環。
(4)預防並發症:注意居室的溫度、濕度、通風及採光等。根據季節、氣候、天氣等情況增減衣服,決定室外活動的方式、強度。以上措施均能有效地預防感冒。晚期的卧床病人要按時翻身,做好皮膚護理,防止尿便浸漬和褥瘡的發生。被動活動肢體,加強肌肉、關節按摩,對防止和延緩骨關節的並發症有意義。結合口腔護理,翻身、叩背,以預防吸入性肺炎和墜積性肺炎。
帕金森氏病的預後情況
從1988年以來,我們實行立體定向手術例數已經達到3500例,其中有一部分是帕金森氏病的病人,手術療效應該說是肯定的,從總的情況來說,手術的近期療效即手術以後能夠立即呈現的療效可達90%以上。
那麼還有一個情況就是大家很關心這個手術的安全性,從立體定向的手術看,它的並發症只有1%~2%,發生嚴重的並發症的機率就更少了。
患帕金森氏病後應及時地在有關的醫療單位就診,得到醫生的指導來進行保健,可更好地使這些帕金森氏病患者能夠安度晚年,生活得更充實。帕金森氏病患者在身體上和心理上承受的打擊是我們無法理解的,應該說有的時候,生命在病魔面前很脆弱的,但是我們更需要的是一種生命的堅強。我們希望帕金森氏病患者一定要堅定信念,配合醫生向病魔發起新一輪的戰斗,最後戰勝這種疾病。帕金森氏病周圍的一些親朋好友,包括社會人士對這些患者們也要有一種同情、寬容和關愛的態度,給予的理解和支持,這些對他們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 特別提示***
1、帕金森氏病的三大症狀:運動遲緩;震顫;肌肉僵直。
2、帕金森氏病是一個緩慢的、進行性的病變,一般不會很快地威脅病人的生命。
3、親朋好友和整個社會對這些患者予以的同情、寬容和關愛的態度,及給予的理解和支持,對帕金森氏病患者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Ⅳ 緊張手抖如何快速克服焦慮手抖怎麼辦
很多時候的手抖,是我們心理作用,情緒緊張所致。你從內心裡覺得自己會手抖,一方面你可能確實偶爾會發生手抖的情況,另一方面你又懼怕手抖成為一種常態。
舉個例子,我平時看顏色完全沒有問題,但是每次體檢看色卡都很緊張,總害怕自己認不出來。終於有一次,在一張幾乎由各種綠色組成的色卡里,我遲疑了一會,才看出來數字。所以大概是我潛意識里知道自己對某一種顏色比較不敏感,雖然對我不會有多大的影響,但潛意識里害怕發生這種概率其實很低的事發生。
再說回手抖。比如平常拿東西,或者其他什麼時候,也會發現自己手抖,雖然沒有對你的生活造成太大影響,但你懼怕這種情況的發生。由於精神過度緊張,你反而在人前更容易發生這種情況。而當你獨處時,因為不存在外界的壓力,你心情放鬆,反而就不會出現手抖。
有段時間我覺得自己很容易手抖,懷疑自己甲亢。去醫院檢查發現完全沒有。所以神經敏感大概率是主因,除了精神方面的原因,肌肉無力、缺乏鍛煉和控制恐怕也是其中的原因。我最近重新練習書法,就發現手抖的不行,對於毛筆的掌控力非常差,主因就在於對於肌肉的掌控。你也可以試試練練毛筆字什麼的。
另外深呼吸也是一個方法,緩慢而綿長地呼吸,直到整個人沒那麼僵硬。你下次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可以觀察自己的呼吸,是不是有呼吸混亂、憋氣不敢呼吸等不正常不放鬆的情況,如果有的話試著做幾次深呼吸,去聽自己呼吸的聲音,讓呼吸帶動身體其他地方放鬆,慢慢地整個人就會從戰戰兢兢的備戰和應激狀態中走出來。同理,眨眼、吞咽等其他動作也可以起到相同的作用,你說你會緊張到發抖,當我們發抖的時候注意力很渙散,因為身體覺得360度都可能出現危險,通過以上的小動作,能夠把注意力集中在局部,從而集中注意力,能夠逐漸恢復理智。
Ⅵ 怎麼才能對手抖治療有效
手抖是一種症狀,可見有多種疾病,不同疾病引起是治療的方法不同。如果考慮是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綜合症引起時,一般表現為靜止性手抖,同時可以出現肌張力增高,早期可以應用苯海索,也可以同時應用左旋多巴來進行治療。患者如果是肝豆狀核變性引起,一般是一種遺傳性疾病,是由於銅代謝障礙而引起,患者也可以出現靜止性抖手和肌張力的異常,可以應用青黴胺來進行治療。如果考慮是甲狀腺功能亢進引起時,同時可以出現怕熱多汗,甲狀腺功能檢查可以明確診斷,主要是進行抗甲狀腺葯物治療。患者如果精神緊張,壓力大,也可以出現,不需要特殊的葯物治療,放鬆心情後可能會緩解。
Ⅶ 如果面部表情很僵硬,然後緊張或害怕或有時候就會面孔很嚴肅,自己也受不了,怎麼辦,
這也許會對你有幫助
如果家裡有一個帕金森老人,那麼無論患者還是家人都會有很大的壓力。而這些帕金森康復操,可以幫助患者延緩病情、改善症狀。
帕金森患者面部表情減少,常像戴了面具,俗稱「面具臉」,以下練習可改善面部僵硬,豐富患者表情。
1、面對鏡子端坐,以雙手搓熱後輕柔按摩面頰及額頭的肌肉20-30秒,然後閉口鼓腮3-5次。
2、對著鏡子進行咧嘴動作,要求動作要誇張,露出盡可能多的牙齒,然後變為撅嘴動作,交替進行10-15次。
3、盡量張大嘴,然後閉口,重復5-10次,然後將舌盡量伸出口外,然後縮回去,交替5-10次,最後改為用舌繞圈舔嘴唇,5-10次。
4、對著鏡子皺眉頭,然後盡量睜大雙眼以抬高眉毛及額頭,以能感覺到額頭肌肉活動為宜,重復5-10次。
做到表情豐富,還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
Ⅷ 上台緊張 以前鼓足勇氣上台聲音小顫抖面部僵硬還被嘲笑現在更不敢上台了 怎麼辦
你年齡還比較小吧?經歷、閱歷應該也比較少。
不論什麼事,經歷的次數少的話,可能就會緊張,會不自然,
但經歷、鍛煉得多了,也變越來越自然,越來越得心應手,左右逢源起來。
所以,不要緊張,慢慢練,慢慢來!
另外,「失敗是成功之母」,
你要以長遠、進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而不要過於擔心、在意一時的表現、好壞、得失。
——別人大概不像你那樣關注你的表現、點滴、細節。
平時多與他人交流、談心,將舌頭練靈活,
平時多一點戶外活動、體育運動,身體素質提高了,心理素質也會進步。
平時多閱讀,多積累,多總結,肚子里有料兒,說起話來,就不心虛。
緊張時,可以深呼吸幾下,調整調整。
Ⅸ 緊張的時候臉抖怎麼辦
你好!有人是會在精神緊張、恐懼、情緒激動、劇痛及極度疲勞的情況下出現肌肉不時的抽搐這是生理反應,不用過分擔心。我想你的情況是屬於神經性緊張的症狀。建議:你遇到事情,別緊張,什麼時候都得放輕松一點。平時多做一些面部按摩,有助於舒緩面部肌肉;笑的時候,微笑就可以,不要笑得太誇張了 。
激動的時候手抖是因為神經緊張。就短期來說,遇到緊張的情境可以採用如下方法:
1.正念呼吸。和深呼吸不同,吸入一口氣時對自己說吸氣,隨後停3秒鍾,再呼出。一分鍾內就可以緩減緊張情緒。
2.心理表徵。又稱想像法。把自己的注意力轉移至一個現實或虛擬的場景,如一片草原,雪山之巔等。把自己的想像力具象化。
3.反向療法。和治療失眠一樣,在沒有手抖的情況下逼迫自己手抖。在手抖的情況下堅持手抖的長度。這是心理上的行為脫敏。
當然,這些都是權宜之計,就長期來說,容易緊張的人往往偏向於希求他人認可,或者道德感強烈。接受現在的自己才是根本之道,緊張就緊張,手抖也不是大不了的事。沒有這一點,什麼自信之類的都會是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