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面肌痙攣怎麼治療好
1、葯物治療:常用卡馬西平、氯硝西泮、巴氯芬、鎮靜葯,但是大多數情況下療效不佳。治標不治本、副作用大,不良反應可有頭暈、嗜睡、走路不穩以及肝臟損害,骨髓抑制白細胞減少等。
2、中醫針灸:目前大部分患者確診是面肌痙攣後都會選擇針灸治療,但是針對面肌痙攣最好不要針灸,因為此病本身就怕刺激,有時針灸反而會加重病情,有的人當時見效,日後復發起來反而會厲害。
3、肉毒素注射:肉毒素注射只能獲得短期療效,一般3~6個月復發,需反復注射,部分患者反復注射後效果逐漸減退,並可出現眼瞼下垂、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等症狀。
4、封閉治療:過去常用普魯卡因、無水酒精或5%酚甘油等做莖乳孔處注射,以造成一時性神經纖維壞死變性,減少異常興奮的傳導。但其副作用明顯,如眼球發干、上瞼下垂及重度面癱等,同時對植物神經系統也有影響,可導致心慌、心悸和血壓升高,因此現已很少採用。
Ⅱ 面肌痙攣
面肌痙攣又被習慣叫為面抽,表現為面神經支配的肌肉發作性反復性不隨意收縮。據統計,這種病在人群中患病率佔到萬分之六,行走在大街上時稍加註意就可能發現這種患者。這種病多在成年後起病,30~40歲之間發病者最多,從性別比例上男女沒有明顯差別。
對於真正的原發性面肌痙攣,目前並沒有特效的葯物.
本病多數原因不明,少數可以是周圍性面癱的後遺症。治療方面,病情輕時,可試用葯物如:卡馬西平,每天600mg左右,分3次口服,或苯妥英鈉,每天300mg左右,分3次口服,或氯硝安定,0.5-1mg,每日3次,對部分病人可能有效,但需持續用葯,停葯後可以復發。
病情較重或葯物治療效果不好時,可選用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或外科手術治療。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療是近年來神經科治療領域重要的進展之一,方法是在病變的肌肉內注射極小量的A型肉毒毒素,多數病人症狀可明顯改善,療效平均持續3個月左右,復發後重復注射可再次有效。外科手術治療是一種針對病因的療法,在上述治療都無效的情況下,可以選擇。
一.針刀治療法:
根據面神經和三叉神經的走向分布規律和病人罹難表現,用手指扣擊面部表情肌敏感點,誘發痙攣,確定針刀進針點。眼部宜選擇眼眶外周緣和顴弓上,口角痙攣宜在咬肌前緣處為好。因而神經在穿出腮腺前緣後,即呈更密集叢網交織形式越接近表情肌交織越密集月眼越小湖割面神經應盡量靠近這些部位;只有個別情況靠前面切割效果不理想時才能逐步向靠近腮腺邊緣處切割。
面肌痙攣綜合治療措施要點:可根據下述五個方面治療措施協調配合,可收到最佳效果。
1.選擇切斷部分面神經:減少面神經沖動,降低面肌的興奮性。
2.選擇切斷部分相應的感覺神經:如切斷眶下神經,眶上神經部分纖維,減少病理性刺激回傳到中樞神經,減弱反射弧強化作用。
3.心理治療:使患者樹立康復信心,積極配合治療,正確對待社會上和家庭上所出現的種種麻煩和危機,以正常和健康的心態去迎接人生各種挑戰,解除煩惱化解矛盾。必要時尚需要身邊的親人和同事給以積極配合。
4.輔助葯物治療:適當使用肌肉鬆馳劑,如脊舒、魯南貝特等;鎮靜安神中西葯。
5.輔助針灸法:採取腕踝針強刺激法,能起到有效地抑制面肌痙攣症
二.針灸治療:
針灸治療面肌痙攣有一定的療效,為針灸科的疑難雜症,目前西葯治療只治其標,症狀易緩解,但停葯即可復發。中醫遵循本病發生發展的機理,從整體觀出發,正如《內經》雲:「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通過滋補肝腎,調理脾胃,以本質扭轉本病的發展機理,從而達到治本之目的,所以在臨床上,要讓患者了解病情,樹立治療本病的信心,取得患者的配合,才能獲得滿意的治療效果。
在臨床治療上體會到,辨證取穴治療優於局部取穴,根據面肌痙攣的臨床特點,恰與面癱相反,治需振奮其氣機,而治痙攣則應以滋補肝腎,益氣養血,熄風鎮靜,解熱除濕,所以局部取穴治療效果差或會失敗,甚至會加重病情,針灸治療面肌痙攣應取四肢和腹部的穴位為主,著重取陽陰經穴,才可獲得比較滿意的療效。
希望你母親早日康復
Ⅲ 面肌痙攣有什麼偏方可以醫治
現代用針灸治療面肌痙攣的報道,至遲不晚於60年代中期。在1965年有人試用皮內針法獲效。70年代,又作了進一步探索,如採用深刺久留針法,只針健側不針患側的繆刺法等,我們使 面部穴位
用穴位注射於抽搐最明顯之處,亦有一定效果。但總的來說實踐還是較少,且以內部報道文章居多[2]。80年代以來,面肌痙攣的治療始得到針灸界較廣泛的重視,不僅僅是觀察例數大量增加,更重要的是對刺灸法的多方面探索,從而出現了一些比較獨特的刺法,如叢刺法,刺激面神經干法,淺刺皮部法及行氣法等等。當應用傳統的刺灸法難以取效時,選用上述刺法往往能奏效。 面肌痙攣 各種刺灸之法治療本病,有效率一般在80%左右。有人曾比較針灸行氣法與一般針灸法或其他中西醫葯療法,發現無論近遠期療效,均以行氣法為優[2]。當然,需要指出的是,面肌痙攣是一種頑固且易復發的疾病,要求患者耐心治療,而醫者也應在一種方法未取效時,及時改用另一種穴位刺激法。
神經干刺法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面部穴位
配穴:合谷,眼輪匝肌痙攣加魚腰、四白,面肌痙攣加迎香、夾承漿。 阿是穴位置:患側耳垂前耳輪切跡與耳垂根連線之中點,或乳突尖前緣下5毫米處。其下為面神經交義點最近處,約在下頜支後緣後約0.5厘米。 (二)治法 每次僅取主穴和合谷穴,餘穴據症酌選。先在阿是穴消毒並以2%普魯卡因局麻,取28號2.5~4厘米左右長的毫針(1~1.5寸)2根,分別刺人阿是穴和合谷。阿是穴要求刺中面神經干。當刺中時,患者有強烈的觸電感或耳深部疼痛,術者手中有軔性感。此時,將阿是穴和合谷穴接通電針儀,開始時電流不宜過大,頻率不限,以食、拇指出現規律性抽動為宜。當採用提插手法或電針刺激使面神經損傷後,表情肌可出現鬆弛(面癱)。其餘配穴應使針下有酸脹或麻電感。每次針20~30分鍾,每隔5~7日針刺1次。一般針2~3次。如損傷淺表血管,針後可能出現腫脹,數日消退。針後如出現眩暈,嘔吐等並發症,休息1~2小時即恢復。 (三)療效評價 療效判別標准:顯效:患側面肌輕度無力,抽搐停止;無效:抽搐次數或程度略有改善或無改變。 共治110例,顯效107例(97.3%),無效3例(2.7%),總有效率為97.3%。通過隨訪發現,平均有效時間約在10月左右,最長有達28月的[4~6]。
穴位埋植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為面肌痙攣之板機點。 (二)治法 先將患側面部作常規消毒,然後用皮膚針輕輕叩打該側面部,自上至下,自左至右,反復仔細彈刺。當叩打至某部位,出現針尖一觸,立發痙攣現象時,即在該處埋撳針1支。3日後取掉所埋撳針,繼用前法,尋得阿是穴後再埋針。5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7天。 (三)療效評價 按類似以上標准評定,共治45例,控制35例,顯效5例,有效3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5.6%[10]。
叢刺法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配穴:四白、魚腰、攢竹、迎香、頰車。 阿是穴位置:面部痙攣之起動點。 (二)治法 主穴每次必取,用叢刺法。方法為取30~32號毫針(0.5~1.5寸長)15~30枚。淺刺入阿是穴,採取密集排針,或散刺(其間隔為0.5~1厘米寬),應使針尖的皮膚突起,形成一個小丘,並使針體懸吊而不下落。配穴則在面肌痙攣附近取2~3穴,亦宜淺刺。留針20~30分鍾,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本法針刺時,患者有輕微痛感,部分病人針刺部位有微微發熱感,或皮膚充血發紅,均屬正常現象。 (三)療效評價 以類似前述標准評定,共治30例,控制為18例(60.0%),顯效5例(16.7%),好轉7例(23.3%),有效率達100%。本法簡便易行,而堅持治療是取得療效的關鍵[7]。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翳風、頰車、太陽、地倉。 配穴:瞳子髎、顴髎、合谷、陽陵泉、風池。(二)治法 葯液:混合注射液(苯巴比妥鈉加1%鹽酸普魯卡因注射液);32磷酸鉻鹽(放射性膠體)。 每次選主穴1~2次,配穴1~2穴。上述葯液任選一種。第1組葯物,取苯巴比妥鈉注射劑0.1克加1%鹽酸普魯卡因1毫升混合後作穴位注射。第2組葯液,採用頭皮針頭注射,針頭插入穴位後,可上下緩緩提插,但不捻轉,待病人得氣後,將葯液緩緩注入,每穴注入0.1~0.2毫升(約含10~20微居里)的無菌膠體32磷酸鉻鹽溶液。 第1組葯液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第2組葯液每周1次,連續2次為一療程,隔15天後再作另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穴位注射法共治療134例,以類似前述標准評定,控制為26例(19.4%),顯效64例(47.8%),好轉41例(30.6%),無效3例(2.2%),總有效率為97.8%[8,9]。
體針
(一)取穴 主穴:夾承漿透承漿、承漿透地倉,地倉透迎香,顴髎(或太陽)透下關,四白(或攢竹)透睛明。 配穴:風寒滯留:合谷透勞宮、太沖透湧泉;陰虛陽亢:復溜透跗陽,神闕。 (二)治法 主穴均取,配穴據症酌加。以28~30號毫針透刺,進針後捻轉1分鍾,留針1~2小時,每20分鍾行針1次;神闕用隔鹽灸3~5壯。隔日1次。5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5日。 (三)療效評價 共治68例,結果,痊癒26例,顯效25例,有效10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88.2%[11]。
溫針加拔罐
(一)取穴 主穴:地倉(或阿是穴)、後溪、四白。 配穴:迎香、人中、承漿、頰車。 阿是穴位置:面肌抽動起點(多在嘴角或上下唇的匯合點旁開2cm處)。 (二)治法 用毫針以30度角從主穴地倉或阿是穴向迎香穴方向直透至患側內眼角,進針2.5~3.5寸;地倉向頰車方向透刺2~3寸;從地倉透人中,從地倉透承漿。後溪直刺1.5~2.5寸,最低斜刺透過3/4手掌部分。留針1.5~2小時,用衛生香施灸針尾。 取口徑為0.6~1寸的小玻璃火罐(或瓶)用水和成之面團並搓成面條轉在罐口,再以投火法,將火罐拔四白穴上,留罐20~30分鍾。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療572例,痊癒459例,顯效73例,有效19例,無效21例,總有效率96.3%[12]。
編輯本段食療
食療方葯 (1)龍眼肉粥:龍眼肉15g,紅棗3~5枚,粳米100g。煮粥熱食。功效養心補脾,安神除煩。龍眼肉是良好的養心補脾品,內含多種維生素和豐富的蛋白質,與紅棗、粳米同煮粥,起協同作用。此膳是我國民間用於養心益智、健脾補血的美味佳餐。適合於面瞤不止、心煩失眠、食少體倦等症患者。 (2)天麻燉鴿肉:天麻10g,健康鴿子1隻。共燉熟食用,每日1隻。功效益氣補血,熄風解痙。方中鴿肉補肝腎,益氣血,天麻熄風解痙,合用治療血虛生風引起的面瞤 (3)苡米陳皮粥:薏苡仁50g,白芷9g,雲茯苓20g,陳皮6g,,先煮薏苡仁為粥,後三味水煎去渣人薏米粥中三五沸即成。每日1劑,連服數日。功效健脾化濕,除痰通絡。適用於脾失健運,痰濕阻遏之面瞤、脘腹脹滿、食少納獃等症。 (4)苡米扁豆粥:薏苡仁50g,炒扁豆15g,山楂lOg,紅糖、粳米適量。共加水煮粥。食前加紅糖,供早晚餐。功效健脾化濕,活血通絡。薏苡仁、扁豆治脾虛有濕,山楂活血化積;紅糖補血活絡。全方使脾得健運,痰化濕除,面部絡脈貫通。適於脾虛濕困,經絡受阻之證。
編輯本段飲食注意事項
1、 多食新鮮蔬菜,水果,粗糧,豆類,魚類。 2、 平時心情保持愉悅,輕松,勞逸適度,充足睡眠。 3、 減少外界刺激,如:電視、電腦、紫外線等。 4、 患者應注意勿用冷水洗臉,遇風、雨寒冷時,注意頭面部保暖。 5、 適當增加維生素B族的攝入。
Ⅳ 面肌痙攣目前最好的治療方法是什麼我得面肌痙攣已4,5年了,怎麼辦
如你現在還在服用葯物並且效果不錯的,可以繼續服用。
但是,若效果不理想可以使用手術方式解決,目前的手術方式中公認的根治辦法是微血管減壓術,通過在耳後打3-5cm的小口,在顯微鏡下將壓迫血管和面神經墊開,治癒率高。需注意有少數患者不耐受全麻,所以選擇什麼治療方式要結合病情決定。
Ⅳ 面肌痙攣可以打針治療嗎
面肌痙攣主要是由於控制面部的神經細胞受到異常的沖動,導致的不自主的收縮。因此,治療面肌痙攣主要是抑制神經細胞的異常興奮。打針能夠將營養神經的物質直接注射到細胞內。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防止神經細胞萎縮壞死。但並不能夠徹底治癒面肌痙攣。
Ⅵ 面肌痙攣有什麼好方法治療謝了
面肌痙攣又被習慣叫為面抽,表現為面神經支配的肌肉發作性反復性不隨意收縮。據統計,這種病在人群中患病率佔到萬分之六,行走在大街上時稍加註意就可能發現這種患者。這種病多在成年後起病,30~40歲之間發病者最多,從性別比例上男女沒有明顯差別。
對於真正的原發性面肌痙攣,目前並沒有特效的葯物.
面肌痙攣目前有以下幾種治療方法:
一.針刀治療法:
根據面神經和三叉神經的走向分布規律和病人罹難表現,用手指扣擊面部表情肌敏感點,誘發痙攣,確定針刀進針點。眼部宜選擇眼眶外周緣和顴弓上,口角痙攣宜在咬肌前緣處為好。因而神經在穿出腮腺前緣後,即呈更密集叢網交織形式越接近表情肌交織越密集月眼越小湖割面神經應盡量靠近這些部位;只有個別情況靠前面切割效果不理想時才能逐步向靠近腮腺邊緣處切割。
面肌痙攣綜合治療措施要點:可根據下述五個方面治療措施協調配合,可收到最佳效果。
1.選擇切斷部分面神經:減少面神經沖動,降低面肌的興奮性。
2.選擇切斷部分相應的感覺神經:如切斷眶下神經,眶上神經部分纖維,減少病理性刺激回傳到中樞神經,減弱反射弧強化作用。
3.心理治療:使患者樹立康復信心,積極配合治療,正確對待社會上和家庭上所出現的種種麻煩和危機,以正常和健康的心態去迎接人生各種挑戰,解除煩惱化解矛盾。必要時尚需要身邊的親人和同事給以積極配合。
4.輔助葯物治療:適當使用肌肉鬆馳劑,如脊舒、魯南貝特等;鎮靜安神中西葯。
5.輔助針灸法:採取腕踝針強刺激法,能起到有效地抑制面肌痙攣症
二.針灸治療:
針灸治療面肌痙攣有一定的療效,為針灸科的疑難雜症,目前西葯治療只治其標,症狀易緩解,但停葯即可復發。中醫遵循本病發生發展的機理,從整體觀出發,正如《內經》雲:「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通過滋補肝腎,調理脾胃,以本質扭轉本病的發展機理,從而達到治本之目的,所以在臨床上,要讓患者了解病情,樹立治療本病的信心,取得患者的配合,才能獲得滿意的治療效果。
在臨床治療上體會到,辨證取穴治療優於局部取穴,根據面肌痙攣的臨床特點,恰與面癱相反,治需振奮其氣機,而治痙攣則應以滋補肝腎,益氣養血,熄風鎮靜,解熱除濕,所以局部取穴治療效果差或會失敗,甚至會加重病情,針灸治療面肌痙攣應取四肢和腹部的穴位為主,著重取陽陰經穴,才可獲得比較滿意的療效。
三.微血管減壓手術:
微血管減壓術是一種安全的手術。近年來,將神經內窺鏡技術及術中聽覺誘發電位監測技術引進到血管減壓術中後,使手術安全性及手術療效得到進一步提高。患者在出現眼瞼痙攣及面肌痙攣後應該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法,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經濟花費及帶來新的痛苦。
四.中醫療法:
復方僵蠶膠囊」是以傳統中醫學理論為基礎,選用六十味天然名貴動植物葯材,採用傳統工藝和現代高科技精心研製而成。它既保留了天然葯材中的原始有效成份,又汲取了生物氧化提煉有效因子的提取,使其量大效宏,血溶性好,安全穩定,具有雙向治療,全面調理,祛風散寒,理氣豁痰,通經活絡之功效。祖國醫學認為:「氣血虧損,正氣不足導致內外不固,陽明、少陰脈絡空虛,風邪乘虛而入,中於脈絡,致經氣痞塞,氣血阻滯,經脈失於濡養。肌肉縱緩不收,風邪中左側側向右斜,風邪中右側右側向左斜,痰濁瘀血壅塞脈絡、氣血循行受阻,筋脈馳縱,導致口眼歪斜,中風、復方僵蠶膠囊經多年臨床驗證,對於面癱,面肌抽搐,面神經麻痹,面肌萎縮,口眼歪斜,言語不清,半身不遂及中風等症具有顯著治療效果。
復方僵蠶膠囊問世以來,以為美國、新加坡、瑞士等十多個國家數萬名患者解除了痛苦,恢復了久違的燦爛笑容。收到感謝信不計其數,經過大量的臨床觀察和信息反饋服用後的反饋如下:
(1) 口服30天為一療程,急性期患者服用15天左右,即有明顯改善,1-2個療程可徹底治癒。
(2) 面癱後遺症,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病史較長的患者,口服20天左右可見明顯療效,2-3療程即可臨床治 愈。恢復正常面容狀態,久治不愈患者均可徹底消除頑疾。走出面癱苦海,重現燦爛笑容。有效率 98.5%,治癒率達95%以上.
你可以根據上面的敘述,自己決定採用什麼方式,但不管採用那種方式,最好是去大醫院
Ⅶ 常見問題:我得了面肌痙攣該怎麼治療
患者提問:別醫生,既然我已經確診得了面肌痙攣這個病,那我該怎麼治療呢?我過去吃了一些葯物,但是好像根本沒效果,反而還產生了頭暈、犯困等等一些副作用。我聽人介紹說中醫針灸可以治這個病,一些廣告上說可以做伽瑪刀,另外一些病友說他們去打了一種什麼「針葯」就好了。我現在弄得一頭霧水,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想聽聽您的意見。
別小華醫生:面肌痙攣的葯物治療主要依靠一些抗驚厥類葯物,例如卡馬西平、苯妥英鈉、奧卡西平、加巴噴丁等。這些葯物主要通過降低面神經細胞膜興奮性,抑制異常高頻放電的發生和擴散起作用。但遺憾的是,實際應用中僅有不到10%的患者對葯物反應有效。這些葯物對絕大部分患者都毫無幫助。
有人告訴您伽瑪刀可以治療面肌痙攣實際上是一種誤導。因為伽瑪刀的本質上是一種聚焦的高能放射線(γ射線),它的作用原理是在靶點製造放射性損傷。如果真的拿γ射線來照射面神經,造成面神經的部分壞死,您的面部抽搐倒是停止了,但是面部肌肉也癱瘓了,再也不聽使喚,您說這是不是得不償失呢?
您剛才提到的「打一種針葯」實際上指的是肉毒素療法。肉毒素是肉毒桿菌分泌的一種毒素,可以阻斷面神經和面部肌肉之間的信號傳導。在面部肌肉局部注射肉毒素以後,就像掐斷了您家的電話線,無論外面的電話怎麼一遍又一遍的往裡打,電話機的鈴聲是再也響不起來了。這個療法聽起來是不錯的,但是實際應用起來有幾個弊端:(1)由於它的原理是阻斷神經-肌肉間信號連接,所以病人注射以後面部表情僵硬不自然,實際上是輕微的面癱;(2)肉毒素的作用只能維持3-6個月,失效後需要反復多次注射(但再次注射的間隔時間不得短於6月);(3)多次注射後,療效下降。因此,我們只推薦高齡、體質差的患者接受這種療法。
對於年齡小於70歲的患者,針對該病的發病原理進行微血管減壓手術是全世界通行的首選方案,目前沒有任何一種治療效果能與顯微血管減壓術相比,顯微血管減壓術是唯一可以根治的方法,它具有治療徹底、不易復發、無副作用、並發症少等優點。它的手術原理是:面神經根受到微血管壓迫是造成面肌痙攣的主要原因。面神經根表層本身有髓鞘組織,起到絕緣隔離神經傳導作用,但是當面神經根受到血管壓迫導致脫髓鞘改變,就會發生神經纖維之間「短路」,面部肌肉就會異常抽搐。這就像電線外層絕緣層受到損害,引起漏電一樣。造成壓迫最多見的是擴張、延長、扭曲的動脈血管。若將血管牽開,並且分離並固定,可使面肌痙攣完全、永久治癒。將血管分離、固定的手術叫做顯微血管減壓術。
至於您提到的中醫針灸治療面肌痙攣,我和我的同事都還沒有看到過成功的案例。
Ⅷ 面肌痙攣怎麼辦
[治療方針]
目前一般採用對症治療,包括葯物、射頻溫控熱凝療法、手術療法等治療方法。
[手術治療]
1.面神經干壓榨和分支切斷術:在局麻下,於莖乳孔下切口,找出神經主幹,用血管鉗壓榨神經干,壓榨力量應適當控制,輕則將於短期內復發,重則遺留永久性面癱。
2.面神經減壓術:即將面神經出顱之骨管磨開減壓,在局麻下鑿開乳突,用電鑽將面神經的水平垂直段骨管完全磨去,縱行切開神經鞘膜,使神經纖維得以減壓。
3.面神經鋼絲絞扎術:用直徑1mm鋼絲將面神經干絞扎,做永久性壓榨,絞扎程度可以隨意調整,方法簡便可靠,適用於年老體弱、不宜進行開顱探查者,更適用於一般基層醫療單位。
4.顱內顯微血管減壓術:全麻,採用枕下或乙狀竇後徑路,切除枕骨做3×4cm骨窗,切開腦膜,進入橋小腦角,找出Ⅶ、Ⅷ顱神經,如發現有佔位性病變或蛛網膜粘連即進行切除和分解,如有壓迫性血管,可在顯微鏡下利用顯微器械給以分離開,如果分不開,可用Silicone或Teflon片隔墊開,亦可用肌肉片填塞在血管與神經之間。
5.顱內面神經干梳理術(神經縱行劈裂術):按血管減壓術操作,進入橋小腦角,找到Ⅶ、Ⅷ顱神經,游離出面神經干,於腦干根部與內聽道口之間,用纖刀順其長軸進行多層次劈開,按痙攣的程度確定劈開的層次,一般劈開10~20次,多者可劈開數十次,將原來壓迫的血管梳理後,恢復原位。
[其他治療]
射頻溫控熱凝療法:用射頻套管針依上法刺入莖乳孔內,利用電偶原理,通過射電使神經纖維間產生熱能,溫度在65℃~70℃,在面神經功能監測儀監護下,控制溫度使神經熱凝變性,以減少傳導異常沖動的神經纖維。術後同樣要發生面癱,在1~2年內的面癱逐漸恢復過程中又會舊病復發,否則電熱過度,痙攣雖可長期不發作,但取而代之的是永久性面癱。
以上資料來自網路,供你參考。
Ⅸ 面部痙攣,好幾年了,可不可以打肉毒素
不建議,肉毒素又稱肉毒桿菌內毒素,它是由致命的肉毒桿菌分泌而出的細菌內毒素,有劇毒。肉毒素作用於神經的末梢,干擾 運動神經未梢傳遞神經信號,使 肌纖維不能收縮而達到緩解面部異常抽動的目的。 使用肉毒素治療面肌痙攣的不利方面有: 1、肉毒素對肌肉的麻痹作用,除了可以緩解面部抽搐外,一個重要的副作用是導致注射的整個面部麻痹,也就是引起面癱,通俗話說:面部是不抽搐了。
面肌痙攣多是由血管壓迫面神經,使面神經受到刺激,導致面神經支配的部分發出抽動的。早期面肌痙攣神經病變的程度也輕,恢復的也比較快。而重度的面肌痙攣會使面神經發生嚴重病變,且長時間面部抽動還會導致面部肌肉走形。
目前面肌痙攣的最佳治療為手術治療,手術治療面肌痙攣首先顯微血管減壓術。顯微血管減壓術針對面肌痙攣的病因進行治療的方法,並且能夠保留這些神經的解剖完整。由於微血管減壓術具有效果明顯、非破壞性、副損傷少、極低的復發率等優點,是目前國際公認的治療面肌痙攣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
Ⅹ 面肌痙攣可以打肉毒素嗎_面肌痙攣
肉毒素又稱肉毒桿菌內毒素,它是由致命的肉毒桿菌分泌而出的細菌內毒素,有劇毒。肉毒素作用於神經的末梢,干擾 運動神經未梢傳遞神經信號,使 肌纖維不能收縮而達到緩解面部異常抽動的目的。 使用肉毒素治療面肌痙攣的不利方面有:1、肉毒素對肌肉的麻痹作用,除了可以緩解面部抽搐外,一個重要的付作用,是導致注射的整個面部麻痹,也就是引起面癱,通俗話說:面部是不抽搐了,但臉部也變形了,沒有表情了;2、肉毒素持續的時間是3-6個月,所以,肉毒素治療的效果是暫時的,一般第一次注射可以管3-6個月,反復多次注射也就失效了;3、病人經過反復多次注射肉毒素之後,由於毒素的累積,面癱和面部變形是無法恢復的,即使,將來選擇做手術,根治了面肌痙攣,由於肉毒素的付作用,導致的面癱和面部變形已無法恢復了;4、從我們接觸的病人來看,注射肉毒素之後,有時病人外觀看,面部抽動已減少了,但病人自已感覺,面部肌肉裡面還在不停的抽動,非常難受! 面肌痙攣的病因:是血管壓迫面神經引起面神經腦干段出現「脫髓鞘」改變,此病理性改變,相當於導線表面的絕緣層缺失,從而使神經纖維電信號傳導出現「短路」,臨床上就表現為面部肌肉難以自已控制的異常收縮。血管減壓術是解除血管對面神經的壓迫,終止和修復這種「短路」,是唯一的根治性治療方法,且療效很好,治癒率達98%,手術非常安全。現在我院針對面肌痙攣行術前面神經薄層MR掃描,可以客觀地顯示壓迫面神經的責任血管,更加大大地提高了手術的效果和安全性。 所以,面神經微血管減壓是病因治療,不會出現面癱和面部變形,建議您不要選擇肉毒素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