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叫腺樣體肥大
腺樣體也叫咽扁桃體或增殖體,位於鼻咽部頂部與咽後壁處,屬於淋巴組織,表面呈桔瓣樣。腺樣體和扁桃體一樣,出生後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長大,2-6歲時為增殖旺盛的時期,10歲以後逐漸萎縮。腺樣體肥大系腺樣體因炎症的反復刺激而發生病理性增生, 從而引起鼻堵、張口呼吸的症狀,尤以夜間加重,出現睡眠打鼾、睡眠不安,患兒常不時翻身,仰卧時更明顯,嚴重時可出現呼吸暫停等。本病最多見於兒童,常與慢性扁桃體炎,扁桃體肥大合並存在。
二、全身症狀
患兒表現為厭食、嘔吐、消化不良,繼而營養不良。因呼吸不暢,肺擴張不足,可導致胸廓畸形。夜間呼吸不暢,會使兒童長期處於缺氧狀態,內分泌功能紊亂,引起生長發育障礙,家長可發現孩子有注意力不集中,情緒多變、夜驚、磨牙、盜汗、尿床等症狀。
腺樣體肥大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OSAHS)最常見的病因之一。鼾聲過大和睡眠時憋氣為兩大主要症狀,睡眠時張口呼吸、汗多、晨起頭痛、白天嗜睡、學習困難等也是常見的症狀。
『貳』 腺樣體肥大是什麼
概述
腺樣體肥大(adenoidal hypertrophy)系咽扁桃體增生。兒童腺樣體肥大常屬生理性,嬰兒出生時鼻咽部即有淋巴組織,並隨年齡而增生,6歲時即達最大程度,以後逐漸退化,若其影響全身健康或鄰近器官者,才稱腺樣體肥大。
病因病理病機
兒童時期易患急性鼻炎、急性扁桃體炎及流行性感冒等,若反復發作,腺樣體可迅速增生肥大,致加重鼻阻塞,阻礙鼻腔引流,鼻炎鼻竇炎分泌物又刺激腺樣體使之繼續增生,形成互為因果的惡性循環。多見於兒童,常與慢性扁桃體炎合並存在。
臨床表現
(一)局部症狀:兒童因腺樣體肥大堵塞後鼻孔及咽鼓管咽口,可發生耳鼻咽等症狀。表現為睡眠時張口呼吸,舌根後墜常有鼾聲,夜寐不寧,鼻分泌多,說話時有閉塞性鼻音,語音含糊。因長期張口呼吸,致使面骨發育障礙,上頜骨變長,硬齶高拱,牙列不整,上切牙外露,唇厚,面部缺乏表情,有痴呆表現,形成「腺樣體面容」。吞咽與呼吸之間共濟運動失調,常發生嗆咳。分泌物下流刺激呼吸道粘膜,易患氣管炎。因咽鼓管受阻易引起非化膿性中耳炎致吸力減退,鼓膜內陷。
(二)全身症狀:常有全身營養及發育障礙,主要表現為慢性中毒反射性神經症狀,如表情遲鈍、胸悶不安、肺擴張不好,日久致雞胸或扁平胸。少數由於慢性鼻阻,長期缺氧而出現肺心病,甚至急性心衰。檢查見腺樣體面容,硬齶高而窄,後鼻鏡檢查可見鼻咽頂有粉紅色,分葉狀淋巴組織塊,鼻咽部觸診可觸及柔軟腫塊,必要時可作X線鼻咽側位片,有助診斷。
治療
手術切除腺樣體,可在扁桃體手術時同時切除,或單獨進行,不宜手術者可考慮放射療法。
『叄』 腺樣體是指哪裡
您好,腺樣體又稱咽扁桃體,位於鼻咽頂壁與後壁的移行處,形似半個剝皮的橘子,表面不平,由5-6條縱行溝隙。腺樣體出生後即存在,6-7歲時最顯著,一般10歲以後逐漸萎縮,腺樣體可發生炎症,急性者為急性腺樣體。常與急性咽炎、急性扁桃體炎等同時發生,多為細菌感染,可引起發熱,成人也可發生,但發生較少。如果腺樣體反復發作,可引起病理變化,可引起鼻塞、耳悶、陣咳甚至引起腺樣體面容時,則需行手術切除,目前多採用內鏡下切除術或消融術。
『肆』 腺樣體增生是怎麼回事
腺樣體肥大在兒童很常見,主要集中在學齡前,被認為是引起兒童發育障礙和上呼吸道疾病的重要病因之一。對這種疾病的診治目前仍存在較大爭議。下面我談談個人的一些看法,請大家參考。
腺樣體也叫咽扁桃體,是咽部淋巴環的主要組成部分。咽淋巴環是上呼吸道防禦的重要防線。本質上講,腺樣體是由多種免疫細胞組成的淋巴組織結構,屬於人體免疫的器官之一,對維持咽腔局部乃至全身正常的免疫功能具有一定作用。但人們在強調它的危害性時往往忽視了它的生理功能,盲目切除可能引起局部免疫功能降低。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耳鼻喉科任曉勇
腺樣體位於上呼吸道的上端(鼻咽頂部),易受到呼吸道進入病毒、細菌等的攻擊而發生病變。臨床上腺樣體病變主要表現為腺體的增生肥大(當然,不是所有腺樣體病變都要明顯增大,從這個角度講,似乎稱為腺樣體炎可能更為恰當)。腺樣體肥大的診斷是否成立,除了腺樣體肥大表現外,還應有與其可能相關的疾病或症狀體征的存在,這一點非常重要。比如腺樣體肥大可能引起了鼻炎鼻竇炎、中耳炎、咽炎、反復的上呼吸道感染、腺樣體面容、睡眠打鼾甚至憋氣等等。
那麼,腺樣體多大就算是肥大呢?這個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常用的判斷方法是通過拍鼻咽側位片,測量A/N值,簡單講就是看腺樣體占鼻咽腔的比率。如果該值大於0.6(也有學者認為大於0.7),腺樣體就被認為是肥大增生。該值越大腺樣體肥大的程度越嚴重。另一個判斷方法是通過內鏡檢查,觀察腺樣體阻塞後鼻孔的程度,阻塞程度越高腺樣體肥大的程度就越高。
腺樣體肥大造成的病理損害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考慮:一是腺樣體肥大本身對周圍自然腔道的阻塞,引起周圍器官病變。比如腺體壓迫或阻塞咽鼓管咽口引起分泌性中耳炎;阻塞後鼻孔導致鼻塞以及由於氣道狹窄導致呼吸氣流受阻引發打鼾或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OSAHS)等。二是腺樣體作為一個感染病灶對周圍器官造成影響。向前可以引起鼻炎鼻竇炎,向兩側腺體內的病原侵襲咽鼓管可導致中耳炎。而且,由於腺樣體處於上呼吸道上端,膿性的或含有病菌的分泌物向下可以引起咽炎、氣管炎甚至反復的支氣管肺炎等。另外,長期將分泌物吞入消化道,也可以引起消化不良,繼而導致營養發育不良:包括缺鈣、注意力不集中、多動、易激惹等神經毒性表現。由於腺樣體肥大多數與病菌感染有關,腺體組織內長期存在耐葯病菌,其作為病灶的作用更值得重視。因此,治療腺樣體肥大疾病不是僅僅強調它肥大所造成的危害,而是更多的要關注其作為感染病灶所造成的危害。周圍器官的炎症存在也會和腺樣體彼此影響,導致病變惡性循環。比如腺樣體肥大可以引起扁桃體炎、鼻炎鼻竇炎的反復發作或持續存在,而後者也可以導致腺樣體肥大持續存在或發展。
引起腺樣體肥大的主要因素主要是病菌感染,但也有其他因素。現在關注較多的就是變態反應,就是過敏原刺激導致腺體增生,包括呼吸道吸入的塵蟎、花粉,進食某些食品等。腺樣體肥大是否與胃食管反流有關還不得而知。
腺樣體肥大如何治療?一種觀點認為(多數為兒科醫生),強調腺樣體本身具有一定免疫功能,建議用葯物治療,包括鼻腔局部噴葯,服用抗炎葯,抗生素,補鈣,中葯治療等。另一種觀點認為(多數為耳鼻咽喉科醫生),強調腺樣體肥大對患兒呼吸、發育的影響,建議早期手術切除。客觀講,由於手術本身存在創傷性、危險性,是否採用還是要慎重。對手術適應症的理解,主要是對「度」的把握,要有個體化治療的理念,靈活運用。我們在臨床上經常遇到一些兒童,腺樣體明顯肥大,鼻炎鼻竇炎明顯,甚至全組鼻竇炎(可能是變應性鼻炎表現),在用葯治療後,很短時間內鼻竇炎治癒,腺樣體縮小,這些患兒當然不需要手術治療。但有一些小兒,確診為腺樣體肥大後,長期用葯治療,甚至到處求醫、用「偏方」等,半年甚至1年症狀並無改善,對家庭來講,無論體力、精神、經濟上都有很大負擔,而且葯物本身也存在副作用的潛在風險,所以建議手術切除較為適宜。剛才提到,有過敏性鼻炎的患兒,腺樣體肥大可能是局部炎症的一個表現,手術切除對治療原發病並無幫助,建議不要選擇手術治療。
我個人的經驗:除非患兒存在嚴重的呼吸道阻塞表現(多數是腺樣體和扁桃體肥大同時存在),缺氧症狀明顯,考慮盡早手術外,一般葯物治療2-3個月,如果症狀不改善應考慮手術。需要告訴家長的是,手術作為一種創傷性的治療手段,存在一些風險,但也不必過於擔心。如果有良好的設備、過硬的技術、綜合的應急能力,手術基本上可以做到快速、微量出血、短期恢復。成功率可以達到100%。腺樣體病理性肥大是否存在要綜合評估,絕不是簡單地一概而論,拍一張鼻咽側位片或做一個鼻內鏡檢查就能得出結論。對於腺樣體肥大要有一個比較全面正確地認識,對這種病不能置之不理,但也更不能談虎色變,誇大其辭,盲目治療。
『伍』 腺樣體面容是什麼病
你好,所謂的腺樣體面容是指由於腺樣體肥大導致面骨發育發生障礙,頜骨變長,齶骨高拱,牙列不齊,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的面容,也可以成為「痴呆面容」。一旦形成,難以恢復。
『陸』 腺樣體面容的概述
腺樣體通俗一點講就是咽扁桃體。正常的咽扁桃體到六歲的時候發育到最大後,逐漸開始退化。如果咽扁桃體增生到影響周圍組織和引起一些症狀的情況,就是稱做腺樣體肥大了。
如果腺樣體因炎症的反復刺激而發生病理性增生、肥大時,則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由於兒童鼻咽部比較狹小,當腺樣體肥大時,由於鼻塞影響呼吸而靠嘴張口呼吸,長期用口呼吸,氣流沖擊硬齶會使硬齶變形、高拱,久而久之,面部的發育會變形,出現上唇短厚翹起、下頜骨下垂、鼻唇溝消失、硬齶高拱、牙齒排列不整齊、上切牙突出、咬合不良、鼻中隔扁曲等,面部肌肉不易活動,缺乏表情,長得很像是豬八戒或丑小鴨,醫學上稱之為「腺樣體面容」。 小兒腺樣體肥大可造成鼻子發堵,致使患兒的鼻涕向咽部倒流,刺激下呼吸道黏膜,常引起陣陣咳嗽,容易患氣管炎。另外,患兒長期用口呼吸、鼻子不通氣,易造成頭部缺血、缺氧,出現精神萎靡、頭痛、頭暈、記憶力下降、反應遲鈍等現象。增殖體的增生,使呼吸道氣流的通道狹窄而不通暢,睡眠時氣體不時沖擊舌根部及懸壅垂等組織,隨著呼吸而發出陣陣鼾聲。由於兒童發育需要大量的氧分,而打鼾會使孩子在睡眠中嚴重缺氧,直接導致腦部發育的供氧不足,引起促生長激素分泌減少,不但影響孩子的身高,而且身體抵抗力下降,還將影響到孩子今後的智力。所以,這類孩子不僅易患呼吸道感染,而且易患雞胸、漏斗胸,甚至誘發肺源性心臟病。因此,兒童打鼾比成人有更大的危害。長期呼吸道阻塞導致肺擴張不良、肺換氣不良,易引起肺動脈壓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