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面部痙攣手術後多久可以染發
你好提問者,如果剛做完面肌痙攣手術,是不建議染發的,染發的材料可能會侵入到手術創口內,造成感染;如果確需要染發,就要特別注意保護創口處了。
一般來說,做完面肌痙攣手術後恢復是較快的,年輕,病史短、身體較強壯者恢復較快,有的症狀術後很快消失,有的1-3個月消失,所以不著急的等等恢復好了再染發是非常好的。
航總神外 / 陳國強
2. 做面肌痙攣手術後多長時間能恢復好
面肌痙攣手術術後恢復,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身體機能的恢復,和多數手術一樣,在於手術麻醉後的恢復,包括飲食、體力、精神的恢復以及切口的癒合,時間大概是一個星期左右,患者基本上可以拆線,身體完全恢復,達到出院的標准;
2、面肌痙攣臉跳是否可以完全恢復,絕大多數患者手術之後面肌就不跳了,但是一小部分患者在手術之後2天、3天內會有短暫的、再次出現的面肌痙攣,但是隨著時間的進展,拆線後接近85%的患者,在出院的時候可以做到面肌不跳,做到恢復;
3、還有一部分患者的面肌痙攣、面肌跳需逐漸恢復,因為面神經長期受壓迫,去除壓迫因素之後,面神經本身修復比較緩慢的,會出現延遲恢復,且時間不是特別確定,多數患者可以在幾個月之內恢復,最長延長到1-2年,當超過1年、2年仍沒有恢復的,才認為是手術無效,需要評估後進行更進一步的治療。
3. 面肌痙攣手術後應注意什麼
意見建議:)注意保暖,避免受涼,尤其在天氣多變的季節更加應當注意,即使在夏天也要盡可能避免受涼,當然在一個月之後面神經炎發生的概率會面明顯降低。
(2)面神經不再被血管壓迫,由於血管壓迫導致的面神經脫髓鞘有了修復和恢復的條件,這是面神經功能能夠恢復的必要條件。
(3)手術操作會造成一過性面神經水腫,導致在術後早期(多數指30天之內)面神經功能比較低下,容易在身體抵抗力下降或受涼後發生面神經炎,導致面神經癱瘓。
(4)避免過度勞累,注意勞逸結合,保持生活規律,避免面神經炎的發生。
(5)術後一個月之內避免過度飲酒,因為醉酒後身體抵抗力明顯下降,容易發生面神經炎,導致面癱。
4. 面肌痙攣手術後幾天能自理
你好
面癱主要為正氣虛,氣血不足為本,外邪入侵為標,常用的治療方法:針刺治療,針刺人中,承漿,合谷等穴.主穴加配穴針刺可疏通經絡,收效甚快.針刺手法隨脈證虛實不同靈活掌握.看做的什麼手術。一般來說需要3月左右。祝你健康
5. 面神經痙攣術後,需要長期卧床休息,還是適當運動
面神經痙攣手術後要適當運動西醫沒有戒口的說法,所以手術後按照自己術前飲食習慣,油炸、辛辣都不忌諱。
拆線後第四天開始可以洗頭。
恢復正常生活和運動,西醫推崇盡快恢復社區生活和工作。
6. 面肌痙攣手術之後多久能恢復正常
不同患者術後面肌痙攣症狀改善是有一定差異性的,可總結為四種術後表現:
一、術後最理想表現,大多數患者在手術後面肌痙攣所有症狀會完全消失,這種概率在百分之九十三以上。
二、少數患者術後症狀明顯減輕,不影響日常生活與工作,其發生概率在百分之二。
三、術後延遲治癒情況
術後痙攣未消失或者症狀有所減輕,但並未完全康復。這種情況一般隨著時間延長症狀能夠完全消失,稱為延遲治癒。面肌痙攣延遲治癒占術後患者1/3左右,表現為術後面部仍有抽動,程度可輕可重,時有時無,一般在3~6個月後逐漸穩定,也有少數患者症狀持續在1年以上。延遲治癒現象是面肌痙攣手術後的正常表現,不用焦慮,也不需葯物治療,只需自然恢復即可。
由於面神經和聽神經是「雙胞胎」,手術暴露面神經的時候,可能會間接地牽拉到聽神經,從而造成損傷,導致術後出現聽力減退;
有的患者術後短期內會出現耳鳴,大部分會自行恢復,不需要特殊的處理。術後1周的時候,往往也會出現面神經癱瘓或者遲發性面神經癱瘓,但是一段時間後,隨著面神經自身的修復,這些面癱的症狀就會消失。
四、術後症狀無減輕需再次治療
術後症狀沒有任何減輕,此種情況的患者可再次接受手術探查診治,再次手術治癒的希望非常大。需要提醒患者的是,如果術後2年症狀仍未消失,可認為手術無效,可考慮進一步治療並與治療醫院神經外科聯系。
7. 提問:面肌痙攣術後出現面癱多長時間可以恢復呢
劉如恩醫生答 高壓氧及針灸效果不大,建議您做按摩及康復訓練,請您按我的辦法來用力做以下四個動作:1 鼓腮 2 露齒 3 閉眼 4 抬眉。同時結合按摩治療:康復訓練一、自我按摩 現介紹沿著肌肉方向按摩的方法如下: 1、枕額肌額腹 患者或他人用拇指或示指指腹沿著枕額肌額腹的方向從眉弓向頭頂及從頭頂向眉弓方向輕輕地按摩。按摩時可以輕輕地從眉弓處向頭頂發際處推拉,或緩慢地揉搓。 2、眼輪匝肌 大部分患者表現為閉眼功能障礙及流淚。主要原因是眼輪匝肌不能有效地收縮,將眼輪匝肌從凸出的眼球上方拉下閉合。先讓患者閉眼後,再用指腹沿著上下眼瞼或眶下緣間的凹陷處按摩。在上、下眼瞼上從內向外,再從外向內輕輕地推拉,有助於上眼瞼功能恢復。這種方法亦有助於閉眼。一般周圍性面癱主要表現為上眼瞼閉合障礙。重度病變型面癱 ,可以出現下眼瞼上提障礙。個別患者出現下眼瞼輕度外翻,主要由於面癱後下眼瞼松馳所致。亦可採用上述手指推拉的方法治療。囑患者閉眼,用拇指及示指的指腹,分別沿著下眼瞼皮膚從內向外,再從外向內輕輕地推拉。個別的患者在面部表情肌大部分恢復後,遺留上 眼瞼閉合不全 ,採用此方法按摩治療,可避免或減輕恢復後的眼瞼攣縮。 3、提上唇肌 提上唇肌又稱上唇方肌,起源於眶下孔上方、眶下緣的上頜部,此處位於眼輪匝肌的深部。提上唇肌的一部分肌纖維向下進入上唇外側皮膚,其他纖維與口輪匝肌纖維交織。因此,按摩時應在患側的上口輪匝肌向鼻翼旁及顴部按摩,然後沿著鼻唇溝或口角上向顴部按摩。用拇指或示指和中指指腹按揉顴部或沿著肌肉方向推拉按摩治療。 4、顴肌 顴肌分為顴大、小肌,起於顴骨止於口角。主要上提及向外拉口角,可沿著肌纖維,由口角旁向顴骨方向推拉或按揉。 5、口輪匝肌 上口輪匝肌:用示指及拇指的指腹,沿著患側口角向人中溝方向,然後沿著人中溝向口角方向按摩。下口輪匝肌:用示指及拇指指腹,沿著患側口角向中心方向,然後再向患側口角方向按摩。 6、下唇方肌 用拇指指腹從口角下方向內側及向下輕輕按摩、推拉,有助於下唇方肌、頦肌、三角肌功能的恢復。 二、表情肌康復訓練 患側面部表情肌出現運動後,進行有效的表情肌康復訓練可明顯地提高療效。 面癱時主要累及的表情肌為枕額肌額腹、眼輪匝肌、提上唇肌、顴肌、提口角肌、口輪匝肌和下唇方肌。進行這些主要肌肉的功能訓練,可促進整個面部表情肌運動功能恢復正常。在訓練時應根據患者的不同症狀選擇下述的治療方法,每日訓練2~3次,每個動作訓練10~20次。具體訓練方法如下: 1、抬眉訓練 抬眉動作的完成主要依靠枕額肌額腹的運動。在失用型、輕、中度病變型面癱中,枕額肌額腹的運動功能最容易恢復。可囑患者上提健側與患側的眉目,有助於抬眉運動功能的恢復。 2、閉眼訓練 閉眼的功能主要依靠眼輪匝肌的運動收縮完成。訓練閉眼時,囑患者開始時輕輕地閉眼,兩眼同時閉合10~20次,如不能完全閉合眼瞼,露白時可用示指的指腹沿著眶下緣輕輕的按摩一下,然後再用力閉眼10次,有助於眼瞼閉合功能的恢復。 3、聳鼻訓練 聳鼻運動主要靠提上唇肌及壓鼻肌的運動收縮來完成。聳鼻訓練可促進壓鼻肌、提上唇肌的運動功能恢復。有少數患者不會聳鼻運動,在訓練時應注意往鼻子方向用力。 4、示齒訓練 示齒動作主要靠顴大、小肌、提口角肌及笑肌的收縮來完成。而這四塊肌肉的運動功能障礙是引起口角歪斜的主要原因。囑患者口角向兩側同時運動,避免只向一側用力練成一種習慣性的口角偏斜運動。 5、努嘴訓練 努嘴主要靠口輪匝肌收縮來完成。進行努嘴訓練時,用力收縮口唇並向前努嘴,努嘴時要用力。口輪匝肌恢復後,患者能夠鼓腮,刷牙漏水或進食流口水的症狀隨之消失。訓練努嘴時同時訓練了提上唇肌、下唇方肌及頦肌的運動功能。 6、鼓腮訓練 鼓腮訓練有助於口輪匝肌及頰肌運動功能的恢復。鼓腮漏氣時,用手上下捏住患側口輪匝肌進行鼓腮訓練。患者能夠進行鼓腮運動,說明口輪匝肌及頰肌的運動功能可恢復正常,刷牙漏水、流口水及食滯症狀消失。此方法有助於防治上唇方肌攣縮 。
8. 面肌痙攣術後注意什麼
術後休息一周即可逐漸恢復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閉眼時偶爾雙眼皮跳動,不是面肌痙攣症狀,不需處理。
北京宣武醫院-功能神經外科-朱宏偉主任醫師
9. 面痙攣怎麼恢復
本病是慢性進行性發展,一般不自發緩解,部分患者在晚期出現患側面肌癱瘓和萎縮,抽搐也停止。病程初期,面肌抽搐僅限於眼輪匝肌時,應與功能性眼瞼肌痙攣鑒別,後者不向下面部擴展,且常為雙側性。當面肌抽搐伴有其他顱神經損害,或肢體功能障礙,或件有肢體不自主動作時,應考慮顱內病變,需去醫院診治。
面肌痙攣 主要採用葯物治療,可選用苯妥英鈉、利眠寧、安定等。並配合理療。輕症患者經治療後症狀可略有減輕。重症者,葯物治療無效時,可採用面神經封閉式手術治療。
面部痙攣可以治癒。
注意事項
1 、 多食新鮮蔬菜,水果,粗糧,豆類,魚類。
2、 平時心情保持愉悅,輕松,勞逸適度,充足睡眠。
3、 減少外界刺激,如:電視、電腦、紫外線等。
4、 患者應注意勿用冷水洗臉,遇風、雨寒冷時,注意頭面部保暖。
5、 適當增加維生素B族的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