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面部護理 > 面部抽搐在中醫叫什麼

面部抽搐在中醫叫什麼

發布時間:2022-06-16 09:59:44

Ⅰ 面肌痙攣中醫是怎麼辯證論治的

面肌痙攣是用中醫口服葯和天氣中某一理論的辯證法來描述和論證的,人們普遍認為它是由產地、偏方、陽亢、血虛、陰冷方干製成的,它不是主要由面部經絡和肝臟製成的,它的定性分析大多是經驗性的。寒方阻絡,導致面部抽搐,它主要是通過解方通絡、活血化淤來治療。天麻丁奉散可用於治療風寒引起的面肌痙攣,此類痙攣伴有惡汗、發熱、舌紅、脈浮等病症。

Ⅱ 面部抽搐

面肌痙攣(半面痙攣) 面肌痙攣又稱面肌抽搐、半面痙攣,是指一側面部陣發性、不自主、不規則的肌肉抽搐,無神經系統損害的其他陽性體征。病因不清楚。 發病以中年女性為多,起病常為下眼瞼的輪匝肌陣發性輕微抽搐,以後逐漸向一一側面部擴展,以口角肌肉抽搐最明顯。抽搐程度不一,在緊張、情緒激動或疲勞時抽搐加重,安靜或睡眠時消失。少數嚴重者,面肌抽搐可累及整個一側面肌。抽搐多限於一側,雙側者甚罕見。 本病是慢性進行性發展,一般不自發緩解,部分患者在晚期出現患側面肌癱瘓和萎縮,抽搐也停止。病程初期,面肌抽搐僅限於眼輪匝肌時,應與功能性眼瞼肌痙攣鑒別,後者不向下面部擴展,且常為雙側性。當面肌抽搐伴有其他顱神經損害,或肢體功能障礙,或件有肢體不自主動作時,應考慮顱內病變,需去醫院診治。 面肌痙攣主要採用葯物治療,可選用苯妥英鈉、利眠寧、安定、魯米那等。並配合理療。輕症患者經治療後症狀可略有減輕。重症者,葯物治療無效時,可採用面神經封閉式手術治療。 「半面痙攣」是怎樣發生的? 半面痙攣又稱面肌陣攣,為半側面部肌肉陣發性的不自主抽搐,中年以上的女性較為多見。其痙攣常自一側眼部或口角開始,隨之擴展到同側半面肌肉,但額肌較少受累。呈間歇性不自主節律性抽搐,自控不能。每次抽搐時間由數秒至數分鍾,間隔時間長短不定。人體疲勞、情緒激動、談笑瞬目等可誘發或使之加重。雖然抽搐時面部無疼痛,但頻繁發作可影響視力、言語或咀嚼功能,患者亦難以忍受。 關於本病發生的原因迄今不明。大多學者和臨床醫師認為系面神經在內耳門附近受小腦後下動脈分支壓迫所致;當血管過度迂曲、伸長拉緊或硬化時始顯症狀。推測受壓處面神經髓鞘萎縮,傳入感覺纖維與傳出運動纖維發生「短路」,激活運動纖維引起面肌痙攣。另外一種說法是:從面神經發出的運動抑制纖維,也分布於肌肉中,當某種因素使抑制纖維興奮消失時,面肌就痙攣。 根據臨床表現本病診斷較易,但應進行臨床、耳鼻咽喉及神經科檢查,力求追查可能的病因。檢查要包括X線體層照相及CT檢查,以排除面神經受腫瘤(主要小腦腦橋角或顳骨岩部的腫瘤)壓迫的可能性。例如,顳骨岩部內的膽脂瘤最初表現即為面肌痙攣,另外面神經鞘瘤及較少見的聽神經瘤亦可如此。僅當上述檢查為陰性時,方能診斷為特發性半面痙攣。 半面痙攣的治療應如何進行? 對半面痙攣的治療,因病因不明,多缺乏特效療法。目前臨床常用的方法有: (1)常在初期聯合應用鎮靜葯、弱安定葯及抗癲癇葯。可選用安定、顛茄、苯妥英鈉、卡馬西平和痛定寧等葯物。同時配合針刺(選穴:地倉、頰車、翳風、合谷等,強刺激,留針20分鍾),可用紅外線、紫外線、超短波理療等,有望緩解輕度患者的症狀。 (2)面神經阻滯:用80%的酒精0.5ml注入莖乳孔以下面神經干周圍以阻斷其傳導功能,解除痙攣。可能2~3年後復發,但程度會明顯減輕,且可重復注射。阻滯療法具有損傷小、操作簡單的優點,其缺點是不能避免復發,不能預測面癱或痙攣的持續時間和程度。復發後雖可反復採用,但由於瘢痕的影響,療效較差。 (3)手術治療:多採用面神經電凝術,顳骨內面神經減壓術,神經切斷術,面神經減壓與神經切斷及電凝術並用等。 (4)中醫認為本病屬風痰入絡,痹阻氣血而致。治宜鎮肝熄風,疏風通絡,佐以豁痰寧神。可用鎮肝熄風湯合滌痰湯加減:代赭石20g,熟地黃20g,當歸12g,白芍20g,煅龍骨15g ,煅牡蠣15g,膽南星10g,半夏15g,僵蠶15g,茯神15g,全蟲10g,遠志10g。在急性期過後,可長期服用大活絡丹等中成葯。 面肌痙攣有哪些病因? 面肌痙攣(Hemifacial Spasm,HFS)為陣發性半側面肌的不自主抽動,通常情況下,僅限於一側面部,因而又稱半面痙攣,偶可見於兩側。開始多起於眼輪匝肌,逐漸向面頰乃至整個半側面部發展,逆向發展的較少見。可因疲勞、緊張而加劇,尤以講話、微笑時明顯,嚴重時可呈痙攣狀態。多在中年起病,最小的年齡報道為兩歲。以往認為女性好發,近幾年統計表明,發病與性別無關。HSF發展到最後,少數病例可出現輕度的面癱。 ⑴血管因素 1875年Schulitze等報道了一例HFS病人行屍檢時,發現其面神經部位存在有「櫻桃」大小的基底動脈瘤。目前已知大約有80%~90%的HFS是由於面神經出腦干區存在血管壓迫所致。臨床資料表明:在導致HFS的血管因素中以小腦前下動脈(AICA)及小腦後下動脈(PICA)為主,而小腦上動脈SCA)次之。已知SCA發自於基底動脈與大腦後動脈交界處,走行最為恆定,而PICA和AICA則相對變異較大,因而易形成血管襻或異位壓迫到面神經;另外迷路上動脈及其他變異的大動脈如椎動脈、基底動脈亦可能對面神經形成壓迫導致HFS。以往認為:HFS是由於動脈的搏動性壓迫所致,近幾年研究表明:單一靜脈血管壓迫面神經時亦可導致HFS,且上述血管可兩者或多者對面神經形成聯合壓迫,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HFS手術的預後。 ⑵非血管因素 橋腦小腦角(CPA)的非血管佔位性病變,如肉芽腫、腫瘤和囊腫等因素亦可產生HFS。其原因可能是由於:①佔位導致正常血管移位。Singh等報道了一例CPA表皮樣囊腫使AICA移位壓迫到面神經導致HFS;②佔位對面神經的直接壓迫;③佔位本身異常血管的影響如動靜脈畸形、腦膜瘤、動脈瘤等。另外後顱窩的一些佔位性病變也可導致HFS。如罕見的中間神經的雪旺氏細胞瘤壓迫面神經導致的HFS。Hirano報道一例小腦血腫的患者其首發症狀為HFS。在年輕患者中,局部的蛛網膜增厚可能是產生HFS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一些先天性疾病如Arnold-Chiari畸形及先天性蛛網膜囊腫偶可發生HFS。 ⑶其他因素 面神經的出腦干區存在壓迫因素是HFS產生的主要原因,且大多數學者在進行橋腦小腦角手術時觀察到:面神經出腦干區以外區域存在血管壓迫並不產生HFS。而Kuroki等在動物模型中觀察到:面神經出腦干區以外區域的面神經脫髓鞘病變,其肌電圖可表現為類似 HFS的改變。Mar-tinelli也報道了一例面神經周圍支損傷後可出現HFS。關於面神經出腦干區以外的部位存在壓迫因素是否導致HFS,尚需進一步的探討。 此外,HFS也可見於一些全身性疾病如多發性硬化。家族性HFS迄今僅有幾例報道,其機理尚不明了,推測可能與遺傳有關。

Ⅲ 面肌痙攣的中醫病因是什麼

從中醫的辯證理論來看,面肌痙攣屬於「內風」。其病因與「中風」相似卻又截然不同。有中醫學派認為,諸風掉眩,皆屬於肝。也有中醫學者認為,腦為元神之府,應當從針刺開竅醒腦,主治經脈。從臨床表現上看,面肌痙攣氣血虧虛、血不榮筋所致,是一種本虛標實、上盛下虛之證。所以在面肌痙攣的治療上,中醫多選用針灸療法為主,疏通氣血的中葯為輔。

從臨床經驗來看,中醫辨證施治的手法同現代西醫學有共通之處:通過針灸的刺激顱面神經,從而阻斷面神經信號的傳導。這也是西醫葯物治療的理念。這些傳統的治療手段,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療效,但效果持續性和穩定性差,不是理想的治療方法。

現代醫學的研究表明,顯微血管減壓術才是唯一能徹底治癒面肌痙攣的方法。該手術在神經密集的腦干區,通過高清顯微鏡的引導,直接找到壓迫血管和神經,針對血管和神經的壓迫關系治療,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該手術具有微創、安全性高、效果顯著以及低復發率和低並發症發生率等特點,治療面肌痙攣的總有效率可達98%以上。

Ⅳ 什麼是面部痙攣

所謂面部痙攣就是面部不受控制抖動,屬於面癱的一種,治療面癱最好服用中葯調理,配合中醫針灸治療。

Ⅳ 面肌痙攣中醫怎麼解讀的

神經損傷導致的嗎?

Ⅵ 面肌痙攣中醫解讀是什麼原理

面肌痙攣又稱面部抽搐,是面部一側抽搐,個別人出現兩側痙攣,精神越緊張,越激動痙攣便越嚴重,由於面肌痙攣的初期症狀為眼簾跳動,民間又有左眼跳財右眼跳災之稱,所以一般不會引起人們的重視,在經過一段時間病灶形成發展成為面肌痙攣連動到嘴角,嚴重的連帶頸部。中醫治療國內目前也有很多,主要是以口服中葯治療,但大多傳統口服葯物只是單純的通經活絡,祛風化瘀,只會見效,但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Ⅶ 面肌痙攣中醫叫什麼

面肌痙攣中醫認為是風寒侵襲面部經絡,或郁而化熱或風熱侵襲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筋脈拘急而抽搐,或由心脾兩虛,氣血不足,或肝脾不足,隱血虛少,虛風內動而抽搐,具體的需要根據患者情況進行分析。


Ⅷ 什麼是面肌痙攣

面肌痙攣指的是人們的面部肌肉出現不自主的抽搐的現象,很多人們在熬夜或者長時間的精神緊張之後,就會出現眼皮跳動的現象,面肌痙攣能夠分為原發性面肌痙攣以及繼發性面肌痙攣。在發作的時候患者往往會發生面部肌肉不自主的抽搐,連動到嘴角,嚴重的連帶頸部。原發性的面肌痙攣,在靜止狀態下也可發生,痙攣數分鍾後緩解,不受控制,繼發性的面肌痙攣主要是在面癱之後產生的。
如果你在生活中出現上面我描述的一些症狀,那麼不排除面肌痙攣的可能,只要你自己來看醫,這個病也是可以治好的。

Ⅸ 面痙攣中醫是怎麼認為的

從中醫角度來看,面肌痙攣一般是由於過度的疲勞、緊張、干火旺盛、有內熱、外感風寒引起的。面肌痙攣發病多因人體正氣不足,脈絡空虛,腠理不固,風邪挾痰入中面部陽明少陽之經,致使顏面肌腠經絡痹阻,氣血運行不利,肌肉筋脈失於濡養,故致面肌拘急弛縱。因此,其形成以虛、風、痰、血瘀四者為基本病理基礎,正氣虛為病之本,風、痰、瘀為病之標。面肌痙攣的病機初起系顏面經絡空虛,風邪乘虛而入,正邪相搏,邪氣橫竄顏面經絡,氣機不暢,經絡痹阻以致面肌抽搐痙攣。故治療本病的基本大法是祛風化痰,活血通絡,補虛益氣。

閱讀全文

與面部抽搐在中醫叫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次燕窩要多少克 瀏覽:1166
面部血管瘤怎麼治不留疤 瀏覽:2019
yamii膠原蛋白怎麼吃 瀏覽:1417
貴陽祛斑哪個好先薦利美康 瀏覽:1345
和田玉戈壁料沒油性怎麼辦 瀏覽:960
鵝耳朵凍瘡塗什麼精油 瀏覽:1979
燕窩有什麼不好的副作用嗎 瀏覽:948
皮膚使用爽膚水有什麼好處 瀏覽:1323
漂白燕窩燉不爛怎麼辦 瀏覽:1487
燕窩跟什麼吃最好 瀏覽:1727
容易長痘痘油皮怎麼可以做美白 瀏覽:1553
醫院和美容院哪個祛斑好 瀏覽:1713
山羊奶面膜與龍血精華面膜哪個好 瀏覽:1771
學生干皮適合什麼面霜 瀏覽:1541
生薑和什麼一起煮能祛斑 瀏覽:1394
兩三個月的寶寶選面霜怎麼選 瀏覽:1608
嘴巴上和下面長痘怎麼治 瀏覽:1713
南京醫院激光祛痘印多少錢 瀏覽:1054
燕窩每天多少毫升合適 瀏覽:1649
膠原蛋白肽分子量多少利於吸收 瀏覽: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