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精華眼霜 > 兩漢樂府詩詞的精華是什麼

兩漢樂府詩詞的精華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6-12 07:45:48

『壹』 漢樂府 樂府詩集 區別

一、收集、整理機構與作品的區別。

1、漢樂府,「樂府」是漢武帝時設立的一個官署。它的職責是採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祭祀或宴會時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詩歌,後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

2、樂府詩集,是一部總括中國古代樂府歌辭總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編。包含了漢樂府詩。

二、詩作者的區別。

1、漢樂府,兩漢樂府詩的作者來自不同階層,詩人的筆觸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 因此,社會成員之間的貧富懸殊、苦樂不均在詩中得到充分的反映。

2、樂府詩集中不僅有民間作者,更有著名詩人、文學家的作品。在後期,樂府由官府名稱變成了詩體名稱。如曹操、曹丕等人的作品就是依古辭的曲調而擬作的新辭。又如陸機的求仙詩《東武吟行》和鮑照的《代東武吟》。

三、詩體變化的區別。

1、漢樂府,收集的樂府詩是備朝廷祭祀或宴會時演奏之用,詩體相對固定。

2、樂府詩集,收集多個朝代的樂府詩,包含了新樂府的詩作,既唐人自立新題而作的樂府詩。

安史之亂後,唐王朝走向衰落。至貞元、元和年間,社會危機進一步暴露,一些有識之士對現實有了更清楚的認識,希望革除弊端,中興王朝。反映在文壇上,便出現了韓愈 、柳宗元倡導的古文運動和白居易、元稹倡導的新樂府運動。

聲勢浩大的新樂府運動拉開序幕。作為詩歌運動,新樂府的創作並不限於寫新題樂府,也有古題樂府。但雖用古題,卻能創新意,體現了詩歌革新的方向。

『貳』 樂府詩的起源

樂府詩的起源:

秦有樂府,為少府屬官。漢初設樂府令,掌宗廟祭祀之樂。漢武帝立樂府,製作雅樂,採集民歌。漢樂府詩主要保存在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十二類中的七類里。

雅樂在《郊廟歌辭》類,《鐃歌》十八曲在《鼓吹曲辭》類,民歌主要在《相和歌辭》、《舞曲歌辭》和《雜曲歌辭》類。

漢樂府民歌內容豐富,反映了當時廣闊的社會生活,藝術上剛健清新,其五言、七言和雜言的詩歌形式,是文人五七言詩歌的先聲,是中國詩歌史上寶貴的財富。

(2)兩漢樂府詩詞的精華是什麼擴展閱讀:

樂府本是掌管音樂的機關名稱,最早設立於漢武帝時,南北朝也有樂府機關。其具體任務是製作樂譜,收集歌詞和訓練音樂人才。

歌詞來源有二種一部分是文人專門作的,一部分是從中國民間收集的。後來,人們將樂府機關採集的詩篇稱為樂府,或稱樂府詩、樂府歌辭,於是樂府便由官府名稱變成了詩體名稱。

樂府雙璧為《木蘭詩》與《孔雀東南飛》。《樂府詩集》把樂府詩分為郊廟歌辭、燕射歌辭、鼓吹曲辭、橫吹曲辭、相和歌辭、清商曲辭、舞曲歌辭、琴曲歌辭、雜曲歌辭。

近代曲辭、雜歌謠辭和新樂府辭等12大類,其中又分若干小類,如《橫吹曲辭》又分漢橫吹曲、梁鼓角橫吹曲等類。

相和歌辭又分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嘆曲、平調曲、清調曲、瑟調曲、楚調曲和大麴等類;清商曲辭中又分為吳聲歌與西曲歌等類。

在這些不同的樂曲中,郊廟歌辭和燕射歌辭屬於朝廷所用的樂章,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都較少可取成分。

鼓吹曲辭和舞曲歌辭中也有一部分作品藝術價值較差。但總的來說,它所收詩歌,多數是優秀的民歌和文人用樂府舊題所作的詩歌。

『叄』 兩漢樂府詩藝術特色

兩漢樂府詩是指由朝廷樂府系統或相當於樂府職能的音樂管理機關搜集、保存而流傳下來的漢代詩歌。它是繼《詩經》、《楚辭》之後的中國古代詩歌史上又一壯麗的景觀,是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匯集。它開創了詩歌現實主義新風,貼近生活,語言通俗,由雜言漸趨向五言,多採用敘事手法,刻畫人物細致,個性鮮明,故事情節較為完整,獨具特色。
而漢樂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藝術特色是它的敘事性。這一特色是由它的「緣事而發」的內容所決定的。
漢樂府通過人物的語言和行動來表現人物性格。有的採用對話的形式,如《陌上桑》中羅敷和使君的對話,《東門行》中那個妻子和丈夫的對話,都能表現出人物機智、勇敢、善良等各自不同的性格。除對話外,也有採用獨白的,往往用第一人稱讓人物直接說話,如《孤兒行》、《白頭吟》、《上邪》等。漢樂府注重人物行動和細節的刻劃。如《艷歌行》「斜柯西北眄」寫那個「夫婿」的猜疑;《婦病行》用「不知淚下一何翩翩」寫那個將死的病婦的母愛,寫的有聲有色,人物形象生動。
漢樂府民歌的語言一般都是口語化的,語言的樸素自然而帶感情。同時還飽含著感情,飽含著人民的愛憎,即使是敘事詩,也是敘事與抒情相結合,因而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漢樂府民歌一方面由於所敘之事大都是人民自己之事,詩的作者往往就是詩中的主人公;另一方面也由於作者和他所描寫的人物有著共同的命運、共同的生活體驗,所以敘事和抒情便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做到「淺而能深」。如《孤兒行》對孤兒的痛苦沒有作空洞的叫喊,而著重於具體描繪,用白描手法寫出了孤兒的身心疾苦,甚至是生不如死,其中滋味自然意會得來。同時也反映出了作者對人民生活疾苦的同情。
漢樂府詩的篇幅有長有短,最長的達三百五十多句, 短的則數句。如最長的《孔雀東南飛》,有三百五十多句,短的《雜曲 枯魚過河泣》只四句,而《江南可采蓮》只有七句。 漢樂府詩押韻靈活 。民歌押韻自由, 靈活多變,有句句押韻的,如《平陵東》「平陵東,松柏桐,不知何人劫義公」(ong),「 心中惻, 血出漉, 歸告我家賣黃犢」(u),也有有隔句押韻的, 如《東門行》、《燕歌行》等; 還有隔兩句和三句押韻的, 如《陌上桑》的「日出東南隅」和「自名為羅敷」相隔兩句押韻, 又「照我秦氏樓」」和「桂枝為籠鉤」更隔五句押韻。這都顯出押韻的變化多端,增加了詩的生動性,讀起來朗朗上口。 漢樂府詩還善於運用比興、擬人、誇張、鋪陳和烘托手法。如《白頭吟》以「皚如山上雪,皎若雲間月」比喻女子的愛情純潔;《陌上桑》以鋪陳手法表現羅敷的美麗等。漢樂府詩多用對話或獨白敘事。詩歌巧妙用對話刻劃人物,有生有情, 讓人聞其聲如見其人。如《上山采蘼蕪》幾乎全是棄婦同故夫的問答, 表現出妻子的善良性格;也有全篇採用獨白的, 如《孤兒行》中用獨白寫出孤兒所受的痛苦。 雖然漢樂府是以現實主義為主導的,但也不缺乏浪漫主義的色彩。如《上邪》的那如山洪爆發似的激情和極度的誇張,寫出了女子對戀人愛得真摯熱烈,對愛情毫不掩飾;《烏生》中烏鴉的魂魄向人們申訴;《枯魚過河泣》中腐臭了的魚會哭泣、會寫信等。還有寫神靈的,像《練時日》寫靈之游、靈安留等漸漸向自己靠近及與神交接的歡喜,想像著自己能飛上天成仙。這些浪漫的想像,這些豐富奇特的幻想,都顯示了漢樂府詩的浪漫主義的特色。漢樂府詩的排偶句較多 ,如《陌上桑》中「頭上倭角髻, 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 紫羅為上襦」。 回環往復,音韻和諧也可以是漢樂府詩歌的一個特色。如《江南》「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寫魚在荷葉下面來回的游嬉,暗寫采蓮人們的歡樂。此詩回環往復,形象鮮明,音韻和諧,文字活潑,語言自然流暢,意境含蓄。.
因為漢樂府詩是「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所以在敘事上,有敘事也有抒情。大體詳於敘事略於抒情,如《孔雀東南飛》除了末篇有些抒情外大都是敘事;鋪陳場面,詳寫中間過程而略寫首尾始末,如《孔雀東南飛》的開頭結尾就是略寫中間詳寫;詳寫服飾儀仗而略寫容貌形體,如《孔雀東南飛》對劉蘭芝的外貌描寫,《孤兒行》的襤褸衣衫。
另外,漢樂府還有寓言詩。寓言詩也是漢樂府敘事詩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寓言的形式敘事,成為兩漢樂府詩的一個特點。兩漢樂府寓言詩可劃分為兩種類型,一種假託動物之口進行自述,鼓吹曲辭《雉子班》,相和歌辭《烏生》、《豫章行》,都是屬於這種類型。另一類寓言則是植物和人的對話,詩中出現兩個角色。宋子侯的《董妖嬈》虛擬桃李樹和洛陽女子的對話,訴說折枝花落的不平,責備人為力量使青春早夭。這些寓言詩多有奇特的想像,魚鳥花木也會作人言,而且出人意表。
漢樂府詩歌,在我國詩歌史上,是繼《詩經》、《楚辭》之後出現的第三個重要發展階段。以其匠心獨運的立題命意,高超熟練的敘事技巧,靈活多樣的體制,以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真實地反映了漢代廣闊的社會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漢樂府的現實主義的優秀傳統對後世的許多詩人起過示範性的作用,它的以五言和雜言為主的形式,推動了詩體的發展。時至今日,依舊有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為人們所熟知傳唱,漢樂府的藝術魅力也將隨歲月流逝而日漸濃郁。

『肆』 兩漢樂府詩的現實主義精神表現及其最基本的藝術特色是什麼

漢樂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藝術特色是它的敘事性。
漢樂府詩歌,在我國詩歌史上,是繼《詩經》、《楚辭》之後出現的第三個重要發展階段。以其匠心獨運的立題命意,高超熟練的敘事技巧,靈活多樣的體制,以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真實地反映了漢代廣闊的社會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漢樂府的現實主義的優秀傳統對後世的許多詩人起過示範性的作用,它的以五言和雜言為主的形式,推動了詩體的發展。

『伍』 漢樂府是什麼

漢樂府是指漢武帝劉徹設立的音樂管理機構。

樂府是管理音樂的官府機構,樂即音樂,府即官府,這是它的最初含義。樂府早在秦代就已
設立,1977年,在秦始皇陵墓附近出土的編鍾,上有用秦篆刻記的「樂府」兩字,說明秦時已有了 這種機構。

漢朝時,「樂府」作為一種官署被保留下來。公元前112年,在漢武帝劉徹的主持下,這一 音樂管理機構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它的任務是負責皇帝大型宴會以及節日遊行時所用的慶典音樂,也負責收集民間的詩歌和樂曲,然後進行加工整理創作、演唱及演奏等,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5)兩漢樂府詩詞的精華是什麼擴展閱讀

漢樂府分為:

1、郊廟歌辭:主要是貴族文人為祭祀而作的樂歌,華麗典雅。如《安世房中歌》十七章(楚音)、《郊祀歌》十九章等。音樂主要採用秦國音樂和楚國音樂。

2、鼓吹曲辭:又叫短簫鐃歌,是漢初從北方民族傳入的北狄樂。歌辭是後來補寫的,內容龐雜。主要是民間創作。

3、相和歌辭:音樂是各地采來的俗樂,歌辭也多是「街陌謠謳」。其中有許多優秀作品,是漢樂府中的精華。

4、雜曲歌辭:其中樂調多不知所起。因無可歸類,就自成一類。裡面有一部分優秀民歌。

參考鏈接漢樂府_網路

『陸』 漢樂府的內涵及演變

漢代樂府詩
何謂樂府
兩漢所謂樂府指音樂機關.它除了將文人歌功頌德的詩製成曲譜並製作, 演奏新的歌舞外, 又收集民間的歌辭入樂.《漢書 藝文志》記: 「自孝武帝立樂府而采歌謠, 於是有趙,代之謳, 秦,楚之風, 皆感於哀樂, 緣事而發, 亦可以觀風俗, 知薄厚雲」.漢武帝采詩, 除為考察民隱外, 亦在豐富樂府的樂章, 以供娛樂.六朝時, 樂府乃由機關的名稱變為一種帶有音樂性的詩體的名稱.
漢代樂府詩的類別
從其內容來看, 大約可以分為三類:
貴族文人所作之頌歌
「郊廟歌辭」, 為祀天地,太廟,明堂,社稷所用.今存者有《郊祀歌》和《安世房中歌》.
「燕射歌辭」, 為朝廷宴饗所用.
「舞曲歌辭」, 分雅舞,雜舞.雅舞用於郊廟,燕饗; 雜舞用於宴會.
軍樂
「鼓吹曲辭」, 是用短簫鐃鼓的軍樂.
「橫吹曲辭」, 是用鼓角在馬上吹奏的軍樂.
民間的歌辭
「相和歌辭」, 為漢世街陌謠謳, 起初只是人們隨意吟誦,「後漸被之管弦, 即為相和曲」.
「清商曲辭」, 源出於相和三調, 內容多為反映當時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感情.
「雜曲歌辭」, 有寫心志, 抒情思, 敘宴遊, 發怨憤, 言戰爭行役, 或緣於佛老, 或出於夷虜.兼收並載, 故稱雜曲.
漢代樂府詩的題材內容
反映戰爭的痛苦
《戰城南》反映漢代人民那種慘痛的戰爭生活非常深刻.詩的前幅描寫激戰的荒涼恐怖,
後幅則寫平民為戰爭而荒廢耕作, 因而發出怨言, 誠為暴露戰爭苦痛生活的寫實詩篇.又如《東光》一篇, 反映出武帝征討南越, 軍士流露出的悲怨感情.「倉吾多腐粟, 無益諸軍糧.諸軍游盪子, 早行多悲傷」, 也是一篇反戰的作品.
反映徭役的痛苦
《十五從軍征》詩中描寫一個在外面征戰六十五年的軍人, 到了八十歲的高年, 回到家鄉
來, 房屋破壞不堪, 成了鳥獸的巢穴, 親故凋零, 一無所有, 肚皮是餓了, 於是采著野谷葵草煮著作羹飯, 但是在這種情景之下, 怎能吃得下去呢 出門望著天邊, 眼淚不住地流下來了.詩中對於那種不合理的徭役制度和人民所受的苦難, 作了無情的控訴.
反映貧困
《婦病行》描寫一個貧民家庭的悲慘景象.詩中寫病婦臨終託孤, 丈夫對親友哭倒, 孤兒
在空舍中啼號索母的情況, 真實動人, 令人凄酸.《孤兒行》描寫了孤兒受虐待的遭遇.他的兄嫂把他看成奴隸和仇人, 盡量折磨他, 必欲置之死地.《東門行》描寫了一個窮老漢為窮困所迫, 鋌而走險, 起來造反的過程.
反映漂泊/遊子他鄉
遊子在外的生活艱苦, 不易還鄉, 是以此類羈旅之作每多慷慨激烈之音, 表現強烈的悲痛,
如《飲馬長城窟行》: 「遠道不可思, 宿昔夢見之.夢見在我旁, 忽覺在他鄉.他鄉各異縣, 輾轉不相見」, 便是寫一個妻子為了尋求好的丈夫而輾轉流徙他鄉的.
愛情題材
《有所思》寫一個女子知道愛人有他心的時候, 恨得立刻把正要送給他的禮物摧毀了, 表
示一刀兩斷的決心, 但是當好憶起當初定情幽會時的甜蜜生活時, 便又覺得不能一刀兩斷, 顯出作者的痛苦矛盾.《上邪》抒發一個女子對愛人的熱烈表白, 表明了生死不渝的愛情.她以火一般的熱情表白: 除了山川崩竭, 天地毀滅之外, 愛情不會終止!
婚姻/婦女悲慘命運/封建禮教束縛
《上山采靡蕪》敘述一個棄婦和故夫偶然重逢時一番簡短的問答.它不從正面寫棄婦的
悲哀, 反而寫故夫的念舊, 更顯出女主人家的被棄是無辜的.盡管她的勞動比人強, 顏色也不比人差, 她還是不免於被拋棄.她的不幸僅僅由於男子的喜新厭舊罷了.
《孔雀東南飛》通過焦仲卿和劉蘭芝的婚姻悲劇, 揭露了封建禮教的罪惡, 同時熱情地歌
頌了二人忠於愛情, 寧死不屈的精神.
統治者的荒淫
《雞鳴》,《相逢行》和《長安有狹邪行》都描寫當時富貴人家的奢侈享受, 黃金為門, 白
玉為堂, 堂上置酒作樂, 中庭華燈煌煌, 舍後珍禽羅列.子弟人人做官, 貴者至二千石.年輕婦女無事可做, 調絲弄弦而已.《陌上桑》則敘述了一個太守侮弄一個採桑女子遭到嚴詞斥責的故事.詩中揭露了官吏的荒淫無恥面目, 同時塑造了堅貞,勇敢,美麗的女性形象秦羅敷.
人民的勞動生活
在漢樂府中, 有不少是表現當時人民的勞動生活的.如《江南可采蓮》是江南青年男女
采蓮時所唱的歌謠, 一面工作, 一面歌唱, 表現了鄉村男女集體勞動生活的快樂, 和江南農村的美麗的自然風光.
飲酒求仙/人生無常
漢樂府詩亦有飲酒求仙的思想, 是那些受有神仙思想影響的知識分子的意識形態的反映,
如《善行哉》,《西門行》,《王子喬》等篇, 都是這類作品.至於人生無常的作品, 如《怨詩行》,《驅車上東門》, 主題都是怨嘆人生無常, 鼓吹「游樂當及時」,「游心恣所欲」,宣洩頹廢沒落的情緒.
漢樂府詩的語言及形式的特點/藝術特色
(1) 語言朴實自然
漢樂府民歌多用生動的口語, 親切樸素, 敘事同抒情結合, 感情真摰動人.如《孤兒行》寫孤兒受兄嫂虐待, 詩句雖參差不齊, 而情與境會, 孤兒口狀心計之狀, 活現筆端.
詩句句式長短不一, 二至八言都有; 有句式整齊的齊言詩, 也有錯綜參差的雜言詩.
漢樂府民歌沒有固定的章法和句法, 長短隨意, 整散不拘, 靈活自由.有繼承《詩經》四
言體的.如《公無渡河》,《善哉行》; 有雜言體的, 句法自由多變, 整散不拘.如「鼓吹曲辭」里「鐃歌」中的《上邪》:「上邪!我欲與君相知, 長命無絕衰.山無陵, 江水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與君絕.」二,三,四,五,六,七字也有, 變化極為自由.漢樂府還有不少完整的五言詩, 如《江南可采蓮》,《孔雀東南飛》等, 比四言詩多了一個音節, 適應當時社會語言的發展, 又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
篇幅長短均有, 最長的達三百五十餘句, 短的則數句.
漢樂府民歌篇幅長短均有, 最長的如《孔雀東南飛》, 便長達三百五十餘句, 短的如《雜
曲 枯魚過河泣》只得四句;《江南可采蓮》便是只有七句.
押韻靈活
漢樂府民歌的押韻自由, 靈活多變.有句句押韻的, 如《平陵東》:「平陵東, 松柏桐, 不
知何人劫義公」,「心中惻, 血出漉, 歸告我家賣黃犢」便是; 有隔句押韻的, 如《東門行》,《燕歌行》,《梁甫吟》等; 也有隔兩句和三句押韻的, 如《陌上桑》的「日出東南隅」和「自名為羅敷」相隔兩句押韻, 又「照我秦氏樓」和「桂枝為籠鉤」更隔五句押韻.這都顯出押韻的變化多端.
用對話/獨白形式敘事
漢樂府詩巧妙地熔鑄對話刻劃人物, 聲情畢肖, 使人如聞其聲, 如見其人.如《上山采蘼
蕪》甚至幾乎全由棄婦同故夫的問答構成, 表現出妻子的善良性格.也有全篇採用獨白的, 如《孤兒行》中用獨白寫出孤兒所受的痛苦.
浪漫主義的色彩
漢樂府民歌雖多抒寫現實, 但亦有不少作品運用了浪漫主義色彩.如《上邪》如山洪爆
發似的激情和高度的誇張;《烏生》中烏鴉的魂魄向人們申訴;《枯魚過河泣》中腐臭了的魚會哭泣, `會寫信等.這些豐富奇特的幻想, 顯示了浪漫主義的特色.
排偶句
排偶句也可以說是漢樂府在形色方面的特色, 如《陌上桑》中的:「頭上倭角髻, 耳中明
月珠.緗綺為下裙, 紫羅為上襦」便是.
回環往復, 音韻和諧
在當日的民歌中有不少優美小詩, 如《江南可采蓮》:「江南可采蓮, 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
葉間.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 魚戲蓮葉北.」此詩回環往復, 形象鮮明, 音韻和諧, 文字活潑, 正是民歌的本色.
漢代樂府對後世的影響
現實主義的發揚
漢樂府民歌繼《詩經》之後發揚了現實主義精神.如建安時曹操父子,王粲,陳琳等以
描寫社會亂離疾苦為內容的詩篇, 正是繼承了漢樂府民歌「感於哀樂, 緣事而發」的精神.它們多用樂府舊題, 運用敘事的方法和通俗的語言, 在形式上也見出漢樂府民歌的影響.
唐代杜甫雖不用樂府舊題而「因事立題」, 詩的精神和體制實與漢樂府民歌一脈相承, 直接受到樂府民歌的影響.白居易,元稹效發杜甫做「因事立題」的社會詩, 而且提出「詩歌合為時而作」的口號, 也正是漢樂府「緣事而發」的傳統.
語言通俗樸素/風格清新
漢樂府詩的風格多樣, 有清新明朗, 有深情婉轉, 也有慷慨悲歌, 但都統率於質朴自然的風格下.所謂質朴自然, 表現在詩歌語言上, 矢口成言, 絕無文飾, 故渾朴真摯, 獨擅古今.後世詩人多受漢樂府的影響.
奠定五言詩的基礎
漢樂府以五言和雜詩為主.雜言詩於建安之後大盛, 曹操,曹丕,李白等雜言詩莫不源於樂府民歌.樂府對五言詩的影響更大, 東漢時摹仿者甚多, 至建安已出現「五言騰踴」的局面, 取代《詩經》的四言,《楚辭》的「騷體」, 而成為一種主要的詩歌形式.
樂府詩歌體裁對後世歌行體的影響.
樂府詩歌體裁對後世的歌行體的形成亦有影響.六朝詩人鮑照的五言和雜言樂府都是傑出的, 唐代李白的樂府歌行更是空前, 它們在藝術形式上所受漢樂府民歌的影響也是顯著的.
用對話/獨白形式敘事
漢樂府詩巧妙地熔鑄對話刻劃人物, 聲情畢肖, 使人如聞其聲, 如見其人.如《上山采蘼
蕪》甚至幾乎全由棄婦同故夫的問答構成, 表現出妻子的善良性格.也有全篇採用獨白的, 如《孤兒行》中用獨白寫出孤兒所受的痛苦.這些手法, 對後世詩歌的修辭手法亦有啟發.

『柒』 關於「樂府「詩的文學常識.

樂府詩和漢樂府是同義詞,已合並。 漢樂府 網路名片 兩漢樂府是指由朝廷樂府系統或相當於樂 府職能的音樂管理機關搜集、保存而流傳 下來的漢代詩歌。漢樂府掌管的詩歌按作 用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供執政者祭 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廟歌辭,其性質與 《詩經》中「頌」相同;另一部分則是採集 民間流傳的無主名的俗樂,世稱之為樂府 民歌。 作品名稱:漢樂府 作品別名:樂府詩/樂府/樂府民歌 創作年代:兩漢時期

作品出處:樂府詩集 文學體裁:樂府詩 作者: 漢時樂府機關採集整理 目錄 樂府是自秦代以來設立的配置樂曲西漢樂 府的擴充和發展是在武帝時期 郊廟歌辭 1 2 3 《漢書藝文志》 漢代樂府 漢代從武帝開始兩漢樂府熱鬧的場所兩漢 樂府詩注意剪裁中國詩歌漢樂府民歌具有 濃厚的生活氣息病婦行秋風上邪漢樂府民 歌最大(一)(二)(三)(四)《江南》我國詩歌 樂府是自秦代以來設立的配置樂曲 、訓練樂工和採集民歌的專門官署,漢樂 府指由漢時樂府機關所採制的詩歌。這些 詩,原本在民間流傳,經由樂府保存下 來,漢人叫做「歌詩」,魏晉時始稱「樂 府」或「漢樂府」。後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 詩,亦稱「樂府詩」。 據《漢書藝文志》載,「有代,趙之謳, 秦,楚之風,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亦 可以觀風俗,知薄厚雲」。可見這部分作品 乃是漢樂府之精華。《史記樂書》載,漢 樂府的設置不晚於漢惠帝二年(公元前 193),但搜集民歌俗曲於漢武帝時,已 知搜集於東漢末年,共搜集民歌俗曲138 篇。宋人郭茂倩所編《樂府詩集》100 卷,分12類(郊廟歌辭,燕射歌辭,鼓吹 歌辭,橫吹歌辭,相和歌辭,清商曲辭, 舞曲歌辭,琴曲歌辭,雜曲歌辭,近氏曲 辭,雜歌謠辭,新樂府辭)著錄,是收羅 漢迄五代樂府最為完備的一部詩集。《樂 府詩集》現存漢樂府民歌40餘篇,多為東 漢時期作品,廣泛而深刻地反映當時底層 人民日常生活的艱難與痛苦,具有濃厚的 生活氣息,表現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形 式樸素自然,句式以雜言和五言為主,語 言清新活潑,長於敘事鋪陳,為中國古代 敘事詩奠定了基礎。 漢樂府是繼《詩經》之後,古代民歌的又 一次大匯集,不同《詩經》(《詩經》亦 是現實主義),它開創了詩歌現實主義的 新風。漢樂府民歌中女性題材作品占重要 位置,它用通俗的語言構造貼近生活的作 品,由雜言漸趨向五言,採用敘事寫法, 刻畫人物細致入微,創造人物性格鮮明, 故事情節較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內涵 著重描繪典型細節,開拓敘事詩發展成熟 的新階段,是中國詩史五言詩體發展的一 個重要階段。漢樂府在文學史上有極高的 地位,於與詩經,楚辭可鼎足而立。 《陌上桑》和《孔雀東南飛》都是漢樂府 民歌,後者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 《孔雀東南飛》與《木蘭詩》合稱「樂府雙 璧」。 西漢樂府的擴充和發展是在武帝時期 ,《漢書禮樂志》雲:「至武帝定郊 祀之 禮,……乃立樂府,采詩夜誦,有趙、 代、秦、楚之謳。以李延年為協律都尉, 多舉司馬相如等數十人造為詩賦,略論律 呂,以合八音之調,作十九章之歌。以正 月上辛用事甘泉圜丘,使童男女七十人俱 歌,昏祠至明。」樂府的職能在武 帝時進 一步強化,它除了組織文人創作朝廷所用 的歌詩外,還廣泛搜集各地歌謠。許多民 間歌謠在樂府演唱,得以流傳下來。文人 所創作的樂府歌詩也不再像《安世房中 歌》那樣僅限於享宴所用,還在祭天時演 唱,樂府詩的地位明顯提高。據《漢書百 官公卿表》記載,武帝時,樂府令下設三 丞。又據《漢書禮樂志》所言,至成帝末 年,樂府人員多達八百餘人,成為一個規 模龐大的音樂機構。武帝到成帝期間的一 百多年,是樂府的昌盛期。哀帝登基,下 詔罷樂府官,大量裁減樂府人員,所留部 分劃歸太樂令統轄,從此以後,漢代再沒 有樂府建制。 東漢管理音樂的機關也分屬兩個系統,一 個是太予樂署,行政長官是太予樂令,相 當於西漢的太樂令,隸屬於太常卿。一個 是黃門鼓吹署,由承華令掌管,隸屬於少 府。黃門鼓吹之名西漢就已有之,它和樂 府的關系非常密切。至東漢,由承華令掌 管的黃門鼓吹署為天子享宴群臣提供歌 詩,實際上發揮著西漢樂府的作用,東漢 的樂府詩歌主要是由黃門鼓吹署搜集、演 唱,因此得以保存。郊廟歌辭:主要是貴 族文人為祭祀而作的樂歌,華麗典雅,沒 有什麼思想內容。如《安世房中歌》十七 章(楚音)、《郊祀歌》十九章 音樂背景:來源:(1)秦國音樂(2)楚 國音樂1 鼓吹曲辭:又叫短簫鐃歌,是漢 初從北方民族傳入的北狄樂。歌辭是後來 補寫的,內容龐雜。主要是民間創作。2 相和歌辭:音樂是各地采來的俗樂,歌辭 也多是「街陌謠謳」。其中有許多優秀作 品,是漢樂府中的精華。3 雜曲歌辭:其 中樂調多不知所起。因無可歸類,就自成 一類。裡面有一部分優秀民歌。 《漢書藝文志》 在敘述西漢樂府歌詩時寫道:「自孝武立樂 府而采歌謠,於是有代、趙之謳,秦、楚 之風。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兩漢樂府 詩都是創作主體有感而發,具有很強的針 對性。激發樂府詩作者創作熱情和靈感的 是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件,樂府詩所表現 的也多是人們普遍關心的敏感問題,道出 了那個時代的苦與樂、愛與恨,以及對於 生與死的人生態度。 兩漢樂府詩的作者來自不同階層,詩人的 筆觸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因此, 社會成員之間的貧富懸殊、苦樂不均在詩 中得到充分的反映。相和歌辭中的《東門 行》、《婦病行》、《孤兒行》表現的都 是平民百姓的疾苦,是來自社會最底層的 呻吟呼號。有的家裡「盎中無斗米儲,還視 架上無懸衣」,逼得男主 人公不得不拔劍 而起,走上反抗道路。(《東門行》)有 的是婦病連年累歲,垂危之際把孩子託付 給丈夫;病婦死後,丈夫不得不沿街乞 討,遺孤在家裡呼喊著母親痛哭。(《婦 病行》)還有的寫孤兒受到兄嫂虐待,嘗 盡人間辛酸。(《孤兒行》)這些作品用 白描的筆法揭示平民百姓經濟上的貧窮, 勞作的艱難,並且還通過人物的對話、行 動、內心獨白,表現他們心靈的痛苦,感 情上遭受的煎熬。《東門行》的男主人公 在作出最終抉擇之後,不得不割捨夫妻之 愛、兒女之情,夫婦二人的對話是生離死 別的場面。《婦病行》中的病婦臨終遺囑 傷心刺骨,而丈夫無力贍養遺孤的愧疚、 悲哀,也滲透於字里行間。至於《孤兒 行》中的孤兒,因不堪忍受非人的待遇, 竟然有生不如死的想法,小小年紀便對命 運已經完全喪失信心。兩漢樂府詩在表現 平民百姓疾苦時,兼顧到表現對象物質生 活的飢寒交迫和精神、情感世界的嚴重創 傷。尤其可貴的是,詩的作者對於這些在 死亡線上掙扎的貧民百姓寄予深切的同 情,是以惻隱之心申訴下層貧民的不幸遭 遇。 同是收錄在相和歌辭中的《雞鳴》、《相 逢行》、《長安有狹斜行》三詩,與《東 門行》等三篇作品迥然有別,它們展示的 是與苦難世界完全不同的景象,把人帶進 另一個天地。這三首詩基本內容相同,都 是以富貴之家為表現對象;三首詩的字句 也多有重復,最初當是出自同一母體。 《相逢行》的作者猶如一位導遊人員,兩 度把人引入侍郎府。第一次見到的是黃金 為門,白玉為堂,堂上置灑,作使名倡, 中庭桂樹,華鐙煌煌。第二次見到的是鴛 鴛成行,鶴鳴噰噰,兩婦織綿,小婦調 瑟。這首詩在渲染主人富有的同時,還點 出了他的尊貴身份:「 兄弟兩三人,中子 為侍郎。」這是一個既富且貴的家庭,而且 寶貴程度非同尋常。黃金為門,白玉為 堂,是富埒王侯的標志,不是一般的富, 而是巨富。侍郎是皇宮的禁衛官或天子左 右侍從,是皇帝信任的近臣,其特殊地位 不是普通朝廷官員所能相比。《雞鳴》和 《長安有狹斜行》把表現對象的顯赫地位 渲染得更加充分,或雲:「兄弟四五人, 皆為侍中郎」或雲:「大子二千石,中子孝 廉郎。小子無官職,衣冠仕洛陽。」詩中 的富貴之家不只是一人居官,而是兄弟幾 人同時宦達;所任官職也不限於俸祿為四 百石的侍郎,而是秩達二千石的高官顯 宦。《相逢行》和《長安有狹斜行》二 詩,作者是用欣賞的筆調渲染富貴之家, 《雞鳴》一詩則警告豪門盪子不要胡作非 為,以免觸犯刑律,帶有勸諫和批判的成 分。上述三詩對富貴之家氣象的展現,對 中國古代文學創作具有示範性,後來許多 同類作品都是以此作為藍本。黃金為門, 白玉為堂,到《紅樓夢》中演變成賈府 的「白玉為 堂金作馬」。至於三婦織綿鼓瑟 的段落,則被單獨劃分出去,名為「三婦 艷」,在古代樂府詩中頻繁重復出現,成為 富貴之家的象徵,積淀成一種具有特定含 義的符號。 表現平民疾苦和反映富貴之家奢華的樂府 詩同被收錄在相和歌辭中,這就形成對比 鮮明、反差極大的兩幅畫面。一邊是飢寒 交迫,在死亡線上掙扎;一邊是奢侈豪 華,不知人間還有憂愁事。一邊是連自己 的妻兒都無法養活,一邊是妻妾成群,錦 衣玉食,而且還豢養大群水鳥。這兩組樂 府詩最初編排在一起帶有很大的偶然性, 它們的客觀效果是引導讀者遍歷天堂地 獄,領略到人間貧富懸殊、苦樂不均的兩 極世界。漢代樂府詩還對男女兩性之間的 愛與恨作了直接的坦露和表白。愛情婚姻 題材作品在兩漢樂府詩中佔有較大比重, 這些詩篇多是來自民間,或是出自下層文 人之手,因此,在表達婚戀方面的愛與恨 時,都顯得大膽潑辣,毫不掩飾。鼓吹曲 辭收錄的《上邪》系鐃歌18篇之一,是女 子自誓之詞:「上邪!我欲與君相 知,長 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 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這首詩 用語奇警,別開生面。先是指天為誓,表 示要與自己的意中人結為終身伴侶。接著 便連舉五種千載不遇、極其反常的自然現 象,用以表白自己對愛情的矢志不移,其 中每一種自然現象在正常情況下都是不會 出現的,至於五種同時出現,則更不可能 了。作品由此極大地增強了抒情的力度, 內心的情感如火山爆發、如江河奔騰,沒 有任何力量能夠遏止。兩漢樂府詩中的女 子對於自己的意中人愛得真摯、熱烈,可 是,一旦發現對方移情別戀,中途變心, 就會變愛為恨,果斷地與他分手,而絕不 猶豫徘徊。另一篇鐃歌《有所思》反映的 就是未婚女子這種由愛到恨的變化及其表 現。女主人公思念的情人遠在大海南,她 准備了珍貴的「雙 珠玳瑁簪,用玉紹繚 之」,想要送給對方。聽到對方有二心,她 就毅然決然地毀掉這份禮物,「拉雜摧燒 之」,並且「當風揚其灰」,果斷地表示:「從 今以往,勿復相思。」她愛得熱烈,恨得 痛切,她的選擇是痛苦的,同時又斬釘截 鐵,義無反顧。 《孔雀東南飛》所寫的是另一種類型的愛 與恨。詩的男女主角焦仲卿和劉蘭芝是一 對恩愛夫妻,他們之間只有愛,沒有恨。 他們的婚姻是被外力活活拆散的,焦母不 喜歡蘭芝,她不得不回到娘家。劉兄逼她 改嫁,太守家又強迫成婚。劉蘭芝和焦仲 卿分手之後進一步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他 們之間的愛愈加熾熱,最後雙雙自殺,用 以反抗包辦婚姻,同時也表白他們生死不 渝的愛戀之情。《孔雀東南飛》的作者在 敘述這一婚姻悲劇時,愛男女主人公之所 愛,恨他們之所恨,傾向是非常鮮明的。 兩漢樂府詩還有像《陌上桑》和《羽林 郎》這樣的詩。在這兩篇作品中,男女雙 方根本沒有任何感情基礎,是素不相識的 陌生人,男方企圖依靠權勢將自己的意願 強加於女方。於是,出現了秦羅敷巧對使 君、胡姬誓死回絕羽林郎的場面。這兩首 詩的作者也是愛憎分明,對秦羅敷和胡姬 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贊揚,嘲笑、鞭 撻好色無行的使君和金吾子。 漢代從武帝開始 ,就頻繁地發動戰爭,大量地征調行役戍 卒,造成人民的大批死亡,也使很多家庭 遭到毀壞。《戰城南》的筆觸不僅涉及到 戰場上凄慘荒涼,還延伸到廣闊的社會空 間,寫出戰爭造成的社會秩序的破壞、農 業生產的荒廢。《十五從軍征》,以「十五 從軍征」與「八十始末得歸」寫出了兵役制度 的黑暗,兩個數字之間巨大的距離令人心 驚,它帶來的不僅是個人的悲劇,也造成 家庭「松柏冢累累」的慘象。 兩漢樂府 詩還表達了強烈的樂生惡死願望。如何超 越個體生命的有限性,是古人苦苦思索的 重要課題,兩漢樂府詩在這個領域較之前 代文學作品有更深的開掘,把創作主體樂 生惡死的願望表現得特別充分。 《薤露》、《蒿里》是漢代流行的喪歌, 送葬時所唱,都收錄在相和歌辭中。《薤 露》全詩如下:「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 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 這首詩認 為人的生命短暫,不如草上的露水。露水 幹了大自然可以再造,人的生命卻只有一 次,死亡使生命有去無歸,永遠消失。 《蒿里》把死亡寫得更為凄慘:「蒿里誰 家地?聚斂魂魄無賢愚。鬼伯一何相催 促,人命不得少踟躕。」這首詩 是用有神 論的觀念看待人的死亡,寫出了面對死亡 時的痛苦心情,是以無可奈何的態度看待 魂歸蒿里這個不可抗拒的事實。正常死亡 尚且引起如此巨大的悲哀,夭折橫死產生 的巨痛更是難以訴說,鐃歌《戰城南》表 現的是對陣亡將士的哀悼。將士戰死以後 的景象是:「水深激激,蒲葦冥冥。梟騎戰 斗死,駑馬徘徊鳴。」 作者極力渲染戰場 變成墓場之後的蒼涼、凄慘,是一幅近乎 死寂的陰森畫面。尤其令人目不忍睹的 是,「野死不葬烏可食」,陣亡者暴屍城 外,無人掩埋,烏鴉任意啄食。人生之 慘,莫過於此。雖然詩中的死者故作豪邁 之語,但戰爭對生命的摧殘依然得到淋漓 盡致的表現。以上幾首詩在描寫死亡的凄 慘悲哀時,表現出對生命的珍惜和留戀, 對死亡的疏遠和拒斥,死亡被寫成是無法 迴避而強加於人的殘酷事件。 惡死和樂生是聯系在一起的,是一個問題 的兩個側面,兩漢樂府詩坦率地傳達了人 們對死亡的厭惡之情,同時又以虛幻的形 式把樂生願望寄託在與神靈的溝通上。郊 祀歌《日出入》由太陽的升降聯想到人的 個體壽命。太陽每天東出西入,日復一 日,年復一年,永遠沒有窮盡。然而,人 的個體生命卻是有限的,生為出,死為 入,一出一入便走完了人生的歷程,從而 和反復出入、永恆存在的太陽形成鮮明的 對照。於是,作者大膽地想像,太陽是在 另一個世界運行,那裡一年四季的時間座 標與人世不同,因此,太陽才成為永恆的 存在物。詩人期待能夠駕馭六龍在天國遨 游,盼望神馬自天而降,馱載自己進入太 陽運行的世界。收錄在雜曲歌辭中的《艷 歌》描繪出一幅進入天國的理想畫面。詩 人幻想自己升上雲宵,來到神界仙鄉,成 為那裡的貴賓。各種神靈都為他的到來而 忙碌,天公河伯、青龍白虎、南斗北極、 嫦娥織女都殷勤備至,甚至連流霞清風、 垂露奔星也都載歌載舞,張帷扶輪,熱情 地為詩人服務。這首詩表現的是超越個體 有限生命,到達彼岸世界之後的至樂,給 許多天體對象注入了生命。使天神地只和 詩人聚集一堂。同類詩篇還有相和歌辭中 的《長歌行》、《董逃行》,不過這兩首 詩中的長生之鄉不是天國,而是仙山,是 靠神葯延年益壽。 兩漢樂府詩在表達長生幻想時,有時還寫 神界的精靈來到人間,和創作主體生活在 同一世界。郊祀歌《練時日》、《華燁 燁》二詩的都是來自天上,鐃歌《上陵》 中的仙人來自水中。在描寫神靈蒞臨的時 候,樂府詩作者充分發揮想像力,刻畫得 非常細致。《練時日》通過對靈之游、靈 之車、靈之下、靈之來、靈之至、靈已 坐、靈安留等多方面的依次鋪陳,展示出 神靈逐漸向自己趨近的過程及風采,以及 自己得以和神靈交接的喜悅心情。《華燁 燁》在寫法上和《練時日》極其相似。 《上陵》中的仙人則是桂樹為船,青絲為 笮,木蘭為?翟,黃金交錯,顯得超凡脫 俗。這些作品表面是寫神靈來到世間,神 靈向創作主體趨近,實際是暗示詩人藉助 神靈的力量獲得長生屬性,即將成為神仙 世界的一員。 兩漢樂府詩無論是寫舉體飛升進入神國仙 鄉,還是寫神靈來到人間,都把人和神置 於同一層面。神靈不再是高高在上,和創 作主體很疏遠,而是人神同游,彼此親 近。兩漢樂府詩是通過人的神仙化、神仙 的世俗化,表達作者溝通天人的理想。 兩漢樂府詩在表現人世間的苦與樂、兩性 關系的愛與恨時,受《詩經》影響較深, 有國風、小雅的余韻;而在抒發樂生惡死 願望時,主要是繼承楚文化的傳統,是 《庄》、《騷》的遺響。 熱鬧的場所 (酒店、京都),突發性的事件,都是作 者喜好描述的對象。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 講述了具有完整情節的故事。如《婦病 行》《孤兒行》、《孔雀東南飛》等等。 有時情節還曲折多變。《孔雀東南飛》扣 住蘭芝夫婦的堅貞愛情與封建專制的矛 盾,展開了豐富而曲折的情節。蘭芝不堪 刁難,自請遣歸,掀起波瀾;仲卿求情, 似乎能平息矛盾,但焦母態度蠻橫,矛盾 反而更加尖銳。焦劉分手前的盟誓,使矛 盾稍緩。而蘭芝被逼再嫁,又使矛盾激 化。情節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漢代樂府 詩塑造出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寫 人的手法十分嫻熟。或通過人物言行表現 人物性格,或利用環境、景物襯託人物形 象。《婦病行》《孤兒行》的細節、《陌 上桑》中的對話、《孔雀東南飛》中人物 的行為以及環境氣氛,都有效地刻畫了人 物。 兩漢樂府詩注意剪裁 ,詳於敘事而略於抒情,注重鋪陳場面, 詳寫中間過程而略寫首尾始末。使作品一 方面兩漢樂府詩對中國古代詩歌樣式的嬗 革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實現了由四言 詩向雜言詩和五言詩的過渡。 《詩經》的四言體式,長於抒情而不宜於 敘事描寫。尤其是先秦之後,漢語雙音詞 增多,但動詞仍多為單音形式,四言詩 的「二二」式節拍很難使雙音詞與單音詞進 行很好的搭配。詩體革新勢在必行。《楚 辭》的雜言體對四言詩體是一大解放。漢 代樂府詩一開始也多用雜言形式,使敘事 描寫變得方便起來。雜言詩中已有五言句 式。東漢時,五言詩在民間創作中增多, 進而影響到文人創作體式。中國古典詩歌 的一種重要體式此時逐漸成熟。 中國詩歌 一開始,抒情詩就占壓倒優勢。《詩經》 中僅有幾首敘事詩(如《七月》、《東 山》《氓》),大多是抒情詩,且多用重 章疊唱的形式。楚辭也以抒情為主。到了 漢樂府民歌的出現,雖不足以改變抒情詩 佔主流的局面,但畢竟有了相當多的成熟 的敘事詩。現存的漢樂府詩,約有三分之 一為敘事性作品。這些敘事詩,大多採用 第三人稱,表現人物事件比較靈活。短篇 則往往截取生活的一個典型片段來表現, 使矛盾集中在一個焦點上,既避免過多的 交代和鋪陳,又能表現廣闊的社會背景。 如《東門行》,只寫了丈夫拔劍欲行,妻 子苦苦相勸的場面,但詩歌背後的內容卻 是很豐富的。又如《十五從軍征》,一面 是六十五年的從軍生涯,苦苦思鄉;一面 是家中多少天災人禍,親人一一凋零。這 一切都不說,只說老人白頭歸來,面對荒 涼的庭院房舍和一座座墳墓,人生的苦 難,社會的黑暗,乃至更多人的同樣遭 遇,盡在其中了。中等和長篇的敘事詩, 如《陌上桑》、《孔雀東南飛》,則有更 多的描繪和情節的展開、矛盾沖突的起 伏。完全有理由說,中國古代的敘事詩, 是在漢樂府民歌的基礎上發漢樂府詩開創 了新的詩體——雜言體和五言體。其雜言 詩自由靈活,似乎想怎麼寫就怎麼寫,一 篇之中從一二字到十來個字的都有(如 《孤兒行》)。作者只是根據內容的需要 來寫。這為以後的雜言歌行開辟了道路。 一般認為,五言詩是在漢代產生的。樂府 詩中的《江南》、《十五從軍征》等是整 齊的五言詩。一般認為這兩首詩是西漢時 的作品。到了東漢,樂府詩中的五言詩越 來越多,藝術性也日臻完美。而且和文人 五言詩互相影響,共同促進。在漢代樂府 民歌中和文人創作中孕育成熟的五言詩 體,此後成為魏晉南北朝詩歌的主要形 式。 漢樂府民歌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尤其是第一次具體而深入地反映了社會 下層民眾日常生活的艱難與痛苦。 十五從軍征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 遙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從狗竇入,雉從樑上飛。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烹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 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 出門東向望,淚落沾我衣。 戰城南 戰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烏可食。為我 謂烏:「且為客豪,野死諒不葬,腐肉安能 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葦冥冥。梟騎戰斗 死,駑馬獨徘徊。

『捌』 樂府詩的特點

1、語言朴實自然

漢樂府民歌多用生動的口語, 親切樸素, 敘事同抒情結合, 感情真摰動人。

2、押韻靈活

漢樂府民歌的押韻自由, 靈活多變。

3、用對話或獨白形式敘事

漢樂府詩巧妙地熔鑄對話刻劃人物, 聲情畢肖, 使人如聞其聲, 如見其人。

4、浪漫主義的色彩

漢樂府民歌雖多抒寫現實, 但亦有不少作品運用了浪漫主義色彩。如《上邪》如山洪爆發似的激情和高度的誇張;《烏生》中烏鴉的魂魄向人們申訴.

5、排偶句

排偶句也可以說是漢樂府在形色方面的特色, 如《陌上桑》中的:「頭上倭墮髻, 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 紫綺為上襦」便是。

譯文:頭上梳著墮馬髻,耳朵上戴著寶珠做的耳環。淺黃色有花紋的絲綢做成下身的裙子,紫色的綾子做成上身的短襖。

(8)兩漢樂府詩詞的精華是什麼擴展閱讀:

樂府詩的演變:

兩漢樂府詩對中國古代詩歌樣式的嬗革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實現了由四言詩向雜言詩和五言詩的過渡。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詩歌樣式的變革往往和流行樂曲的聲調有關。兩漢樂府詩最初是配樂演唱的,它之所以在詩體形式上不同於《詩經》的四言句,既是詩歌本身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有樂曲的因素發揮作用。

漢高祖劉邦是楚人,喜愛楚聲,他的《大風歌》就是用楚聲演唱的。先秦楚地詩歌的代表樣式是《離騷》體,通常每句六言或七言,七言句最後一個字往往是語氣詞。這種詩體的句式稍加延伸,去掉語氣詞,就變成七言句。把六言句中間拆開,就變成兩個三言的句子。

漢代樂府詩歌的曲調來源是多方面的,除了中土各地的樂曲外,還有來自少數民族的歌曲,鼓吹曲辭收錄的鐃歌18首就是配合北狄西域之樂演唱的。鼓吹曲本是軍中用樂,來自北方少數民族。

它的曲調和中土音樂有很大差異,因此,配合鼓吹曲演唱的歌詩也就和中土常見的體式明顯不同。現存鐃歌18首各篇均是雜言,和其他樂府詩迥然有別,是詩歌形式發生的重大變化。

對樂府詩體產生重大影響的樂曲除楚聲和北狄西域樂外,還有中土流行的五言歌謠。

『玖』 漢樂府指什麼

漢樂府指什麼——答案:漢族民歌音樂。樂府初設於秦,是當時"少府"下轄的一個專門管理樂舞演唱教習的機構。

公元前112年,正式成立於西漢漢武帝時期。它的職責是採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祭祀或宴會時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詩歌,後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

【樂府介紹】

公元前112年,正式成立於西漢漢武帝時期,收集編纂各地漢族民間音樂、整理改編與創作音樂、進行演唱及演奏等。漢樂府指由漢時樂府機關所採制的詩歌。這些詩,原本在民間流傳,經由樂府保存下來,漢代叫做"歌詩",魏晉時始稱"樂府"或"漢樂府"。後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詩,亦稱"樂府詩"。

"樂府"是漢武帝時設立的一個官署。它的職責是採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祭祀或宴會時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詩歌,後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它是繼《詩經》《楚辭》而起的一種新詩體。

漢樂府是繼《詩經》之後,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匯集,不同於《詩經》的是,它開創了詩歌現實主義的新風。漢樂府民歌中女性題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語言構造貼近生活的作品,由雜言漸趨向五言,採用敘事寫法,刻畫人物細致入微,創造人物性格鮮明,故事情節較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內涵著重描繪典型細節,開拓敘事詩發展成熟的新階段,是中國詩史五言詩體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漢樂府在文學史上有極高的地位,其與詩經、楚辭可鼎足而立。

《陌上桑》和《孔雀東南飛》都是漢樂府民歌,後者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孔雀東南飛》與《木蘭詩》合稱"樂府雙璧"。漢代《孔雀東南飛》、北朝《木蘭詩》和唐代韋庄《秦婦吟》並稱"樂府三絕"。此外,《長歌行》中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也是千古流傳的名句。

西漢樂府的擴充和發展是在武帝時期,《漢書·禮樂志》雲:"至武帝定郊祀之禮,……乃立樂府,采詩夜誦,有趙、代、秦、楚之謳。以李延年為協律都 尉,多舉司馬相如等數十人造為詩賦,略論律呂,以合八音之調,作十九章之歌。 以正月上辛用事甘泉圜丘,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昏祠至明。"樂府的職能在武 帝時進一步強化,它除了組織文人創作朝廷所用的歌詩外,還廣泛搜集各地歌謠。許多民間歌謠在樂府演唱,得以流傳下來。文人所創作的樂府歌詩也不再像《安世房中歌》那樣僅限於享宴所用,還在祭天時演唱,樂府詩的地位明顯提高。據《漢書·百官公卿表》記載,武帝時,樂府令下設三丞。又據《漢書·禮樂志》 所言,至成帝末年,樂府人員多達八百餘人,成為一個規模龐大的音樂機構。武帝到成帝期間的一百多年,是樂府的昌盛期。哀帝登基,下詔罷樂府官,大量裁減樂府人員,所留部分劃歸太樂令統轄,從此以後,漢代再沒有樂府建制。

東漢管理音樂的機關也分屬兩個系統,一個是太予樂署,行政長官是太予令,相當於西漢的太樂令,隸屬於太常卿。一個是黃門鼓吹署,由承華令掌管, 隸屬於少府。黃門鼓吹之名西漢就已有之,它和樂府的關系非常密切。至東漢, 由承華令掌管的黃門鼓吹署為天子享宴群臣提供歌詩,實際上發揮著西漢樂府的作用,東漢的樂府詩歌主要是由黃門鼓吹署搜集、演唱,因此得以保存。

漢樂府分為:

1、郊廟歌辭:主要是貴族文人為祭祀而作的樂歌,華麗典雅。

2、鼓吹曲辭:又叫短簫鐃歌,歌辭是後來補寫的,內容龐雜。主要是民間創作。

3、相和歌辭:音樂是民間各地采來的俗樂,歌辭也多是"街陌謠謳"。其中有許多優秀作品,是漢樂府中的精華。

4、雜曲歌辭:其中樂調多不知所起。因無可歸類,就自成一類。裡面有一部分優秀民歌。

【內容介紹】

《漢書·藝文志》在敘述西漢樂府歌詩時寫道:"自孝武立樂府而采歌謠, 於是有代、趙之謳,秦、楚之風。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兩漢樂府詩都是創 作主體有感而發,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激發樂府詩作者創作熱情和靈感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件,樂府詩所表現的也多是人們普遍關心的敏感問題,道出了那個時代的苦與樂、愛與恨,以及對於生與死的人生態度。

兩漢樂府詩的作者來自不同階層,詩人的筆觸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 因此,社會成員之間的貧富懸殊、苦樂不均在詩中得到充分的反映。相和歌辭中的《東門行》、《婦病行》、《孤兒行》表現的都是平民百姓的疾苦,是來自社會最底層的呻吟呼號。有的家裡"盎中無斗米儲,還視架上無懸衣",逼得男主 人公不得不拔劍而起,走上反抗道路。(《東門行》)有的是婦病連年累歲,垂危之際把孩子託付給丈夫;病婦死後,丈夫不得不沿街乞討,遺孤在家裡呼喊著母親痛哭。(《婦病行》)還有的寫孤兒受到兄嫂虐待,嘗盡人間辛酸。(《孤兒行》)這些作品用白描的筆法揭示平民百姓經濟上的貧窮,勞作的艱難,並且還通過人物的對話、行動、內心獨白,表現他們心靈的痛苦,感情上遭受的煎熬。

《東門行》的男主人公在作出最終抉擇之後,不得不割捨夫妻之愛、兒女之情, 夫婦二人的對話是生離死別的場面。《婦病行》中的病婦臨終遺囑傷心刺骨,而丈夫無力贍養遺孤的愧疚、悲哀,也滲透於字里行間。至於《孤兒行》中的孤兒, 因不堪忍受非人的待遇,竟然有生不如死的想法,小小年紀便對命運已經完全喪 失信心。兩漢樂府詩在表現平民百姓疾苦時,兼顧到表現對象物質生活的飢寒交迫和精神、情感世界的嚴重創傷。尤其可貴的是,詩的作者對於這些在死亡線上掙扎的貧民百姓寄予深切的同情,是以惻隱之心申訴下層貧民的不幸遭遇。

同是收錄在相和歌辭中的《雞鳴》、《相逢行》、《長安有狹斜行》三詩, 與《東門行》等三篇作品迥然有別,它們展示的是與苦難世界完全不同的景象, 把人帶進另一個天地。這三首詩基本內容相同,都是以富貴之家為表現對象;三首詩的字句也多有重復,最初當是出自同一母體。《相逢行》的作者猶如一位導遊人員,兩度把人引入侍郎府。第一次見到的是黃金為門,白玉為堂,堂上置灑, 作使名倡,中庭桂樹,華鐙煌煌。第二次見到的是鴛鴛成行,鶴鳴噰噰,兩婦織綿,小婦調瑟。這首詩在渲染主人富有的同時,還點出了他的尊貴身份:" 兄弟兩三人,中子為侍郎。"這是一個既富且貴的家庭,而且寶貴程度非同尋常。 黃金為門,白玉為堂,是富埒王侯的標志,不是一般的富,而是巨富。侍郎是皇 宮的禁衛官或天子左右侍從,是皇帝信任的近臣,其特殊地位不是普通朝廷官員所能相比。《雞鳴》和《長安有狹斜行》把表現對象的顯赫地位渲染得更加充分, 或雲:"兄弟四五人,皆為侍中郎"或雲:"大子二千石,中子孝廉郎。小子無官職,衣冠仕洛陽。"詩中的富貴之家不只是一人居官,而是兄弟幾人同時宦達; 所任官職也不限於俸祿為四百石的侍郎,而是秩達二千石的高官顯宦。

《相逢行》 和《長安有狹斜行》二詩,作者是用欣賞的筆調渲染富貴之家,《雞鳴》一詩則警告豪門盪子不要胡作非為,以免觸犯刑律,帶有勸諫和批判的成分。上述三詩對富貴之家氣象的展現,對中國古代文學創作具有示範性,後來許多同類作品都是以此作為藍本。黃金為門,白玉為堂,到《紅樓夢》中演變成賈府的"白玉為堂金作馬"。至於三婦織綿鼓瑟的段落,則被單獨劃分出去,名為"三婦艷",在古代樂府詩中頻繁重復出現,成為富貴之家的象徵,積淀成一種具有特定含義 的符號。

表現平民疾苦和反映富貴之家奢華的樂府詩同被收錄在相和歌辭中,這就形成對比鮮明、反差極大的兩幅畫面。一邊是飢寒交迫,在死亡線上掙扎;一邊是奢侈豪華,不知人間還有憂愁事。一邊是連自己的妻兒都無法養活,一邊是妻妾成群,錦衣玉食,而且還豢養大群水鳥。這兩組樂府詩最初編排在一起帶有很大的偶然性,它們的客觀效果是引導讀者遍歷天堂地獄,領略到人間貧富懸殊、苦樂不均的兩極世界。

漢代樂府詩還對男女兩性之間的愛與恨作了直接的坦露和表白。愛情婚姻題材作品在兩漢樂府詩中佔有較大比重,這些詩篇多是來自民間,或是出自下層文人之手,因此,在表達婚戀方面的愛與恨時,都顯得大膽潑辣、毫不掩飾。鼓吹曲辭收錄的《上邪》系鐃歌18篇之一,是女子自誓之詞:"上邪!我欲與君相 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這首詩用語奇警,別開生面。先是指天為誓,表示要與自己的意中人結為終身伴侶。接著便連舉五種千載不遇、極其反常的自然現象,用以表白自己對愛情的矢志不移,其中每一種自然現象在正常情況下都是不會出現的,至於五種同時出現, 則更不可能了。

作品由此極大地增強了抒情的力度,內心的情感如火山爆發、如江河奔騰,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遏止。兩漢樂府詩中的女子對於自己的意中人愛得真摯、熱烈,可是,一旦發現對方移情別戀,中途變心,就會變愛為恨,果斷地與他分手,而絕不猶豫徘徊。另一篇鐃歌《有所思》反映的就是未婚女子這種由愛到恨的變化及其表現。女主人公思念的情人遠在大海南,她准備了珍貴的"雙珠玳瑁簪,用玉紹繚之",想要送給對方。聽到對方有二心,她就毅然決然地毀掉這份禮物,"拉雜摧燒之",並且"當風揚其灰",果斷地表示:"從今以往,勿復相思。"她愛得熱烈,恨得痛切,她的選擇是痛苦的,同時又斬釘截鐵,義無反顧。

《孔雀東南飛》所寫的是另一種類型的愛與恨。詩的男女主角焦仲卿和劉蘭芝是一對恩愛夫妻,他們之間只有愛,沒有恨。他們的婚姻是被外力活活拆散的, 焦母不喜歡蘭芝,她不得不回到娘家。劉兄逼她改嫁,太守家又強迫成婚。劉蘭芝和焦仲卿分手之後進一步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他們之間的愛愈加熾熱,最後雙雙自殺,用以反抗包辦婚姻,同時也表白他們生死不渝的愛戀之情。《孔雀東南飛》的作者在敘述這一婚姻悲劇時,愛男女主人公之所愛,恨他們之所恨,傾向是非常鮮明的。

兩漢樂府詩還有像《陌上桑》和《羽林郎》這樣的詩。在這兩篇作品中,男女雙方根本沒有任何感情基礎,是素不相識的陌生人,男方企圖依靠權勢將自己的意願強加於女方。於是,出現了秦羅敷巧對使君、胡姬誓死回絕羽林郎的場面。這兩首詩的作者也是愛憎分明,對秦羅敷和胡姬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贊揚,嘲笑了好色無行的使君和金吾子。

【藝術特色】

漢樂府最大、最基本的藝術特色是它的敘事性。這一特色是由它的"緣事而發"的內容所決定的。在《詩經》中我們雖然已可看到某些具有敘事成分的作品,如《國風》中的《氓》、《谷風》等。但還是通過作品主人公的傾訴來表達的,仍是抒情形式,還缺乏完整的人物和情節,缺乏對一個中心事件的集中描繪,而在漢樂府民歌中則已出現了由第三者敘述故事的作品,出現了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和比較完整的情節,如《陌上桑》、《東門行》,特別是我們將在下一節敘述的《孔雀東南飛》。詩的故事性、戲劇性,比之《詩經》中那些作品都大大地加強了。因此,在我國文學史上,漢樂府民歌標志著敘事詩的一個新的更趨成熟的發展階段。它的高度的藝術性主要表現在:

通過人物的語言和行動來表現人物性格。有的採用對話的形式,如《陌上桑》中羅敷和使君的對話,《東門行》中那個妻子和丈夫的對話,都能表現出人物機智、勇敢、善良等各自不同的性格。《上山采蘼蕪》和《艷歌行》的對話也很成功。如果和《詩經》的《國風》比較,就更容易看出漢樂府民歌這一新的特色。對話外,也有採用獨白的,往往用第一人稱讓人物直接向讀者傾訴,如《孤兒行》、《白頭吟》、《上邪》等。漢樂府民歌並能注意人物行動和細節的刻劃。如《艷歌行》用"斜柯西北眄"寫那個"夫婿"的猜疑;《婦病行》用"不知淚下一何翩翩"寫那個將死的病婦的母愛;《陌上桑》用"捋髭須"、"著綃頭"來寫老年和少年見羅敷時的不同神態;《孤兒行》則更是用一連串的生立即將回歸帶和糾風辦瓜車翻覆"等來突出孤兒所受的痛苦。由於有聲有色,人物形象生動,因而能令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

語言的樸素自然而帶感情。漢樂府民歌的語言一般都是口語化的,同時還飽含著感情,飽含著人民的愛憎,即使是敘事詩,也是敘事與抒情相結合,因而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故應麟說:"漢樂府歌謠,採摭閭凈,非由潤色;然而質而不俚,淺而能深,近而能遠,天下至文,靡以過之!"(《詩藪》卷一)正說明了這一語言的特色。漢樂府民歌一方面由於所敘之事大都是人民自己之事,詩的作者往往就是詩中的主人公;另一方面也由於作者和他所描寫的人物有著共同的命運、共同的生活體驗,所以敘事和抒情便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做到"淺而能深"。《孤兒行》是很好的範例:

孤兒生,孤兒遇生,命獨當苦!父母在時,乘堅車,駕駟馬。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賈。南到九江,東到齊與魯。臘月來歸,不敢自言苦。頭多蟣虱,面目多塵,大兄言"辦飯"!大嫂言"視馬"!上高堂,行取殿下堂,孤兒淚下如雨,使我朝行汲,暮得水來歸。手如錯,足下無菲。愴愴履霜,中多蒺藜。拔斷蒺藜,腸肉中,愴欲悲。淚下渫渫,清涕累累。冬無復襦,夏無單衣。居生不樂,不如早去下從地下黃泉!春氣動,草萌芽。三月蠶桑,六月收瓜。將是瓜車,來到還家。瓜車翻覆,助我者少,啖瓜者多。"願還我蒂,兄與嫂嚴,獨且急歸,當興校計。"亂曰:里中一何譊譊,願欲寄尺書,將與地下父母:兄嫂難與久居!

宋長白《柳亭詩話》說:"病婦、孤兒行二首,雖參錯不齊,而情與境會,口語心計之狀,活現筆端,每讀一過,覺有悲風刺人毛骨。後賢遇此種題,雖竭力描摹,讀之正如嚼蠟,淚亦不能為之墮,心亦不能為之哀也。"這話很實在,並沒有冤枉"後賢",但他還未能指出這是一個生活體驗的問題。《孤兒行》對孤兒的痛苦沒有作空洞的叫喊,而著重於具體描繪,也是值得注意的一個特點。

形式的自由和多樣,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以及雜言種種,其中最常用的是新興的雜言和五言詩。漢樂府民歌沒有固定的章法、句法,長短隨意,整散不拘,由於兩漢時代緊接先秦,其中雖有少數作品還沿用著《詩經》古老的四言體,如《公無渡河》、《善哉行》等,但絕大多數都是以新的體裁出現的。從那時來說,它們都可以稱為新體詩。這新體主要有兩種:一是雜言體。雜言,《詩經》中雖已經有了,如《式微》等篇,但為數既少,變化也不大,到漢樂府民歌才有了很大的發展,一篇之中,句式、字數不一,有整有散,由一二字到八九字乃至十字的句式都有,靈活多變,如《孤兒行》"不如早去下從地下黃泉"便是十字成句的。而《鐃歌十八曲》全部都是雜言,竟自成一格了。另一是五言體,形式十分整齊。這是漢樂府民歌的新創。在此以前,還沒有完整的五言詩,而漢樂府卻創造了像《孔雀東南飛》《陌上桑》《上邪》《十五從軍行》等完美的長篇五言。從現存《薤露》、《蒿里》兩篇來看,漢樂府民歌中當有完整的七言體,可我們已看不到了。豐富多樣的形式,毫無疑問,是有助於復雜的思想內容的表達的。

浪漫主義的色彩。漢樂府民歌多數是現實主義的精確描繪,但也有一些作品具有不同程度的浪漫主義色彩,運用了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如抒情小詩《上邪》那種如山洪暴發似的激情和高度的誇張,便都是浪漫主義的表現。在漢樂府民歌中,作者不僅讓死人現身說法,如《戰城南》,而且也使烏鴉的魂魄向人們申訴,如《烏生》,甚至使腐臭了的魚會哭泣,會寫信,如《枯魚過河泣》:

枯魚過河泣,何時悔復及。作書與魴鱮,相教慎出入。

所有這些豐富奇特的幻想,更顯示了作品的浪漫主義的特色。陳本禮《漢詩統箋》評《鐃歌十八曲》說:"其造語之精,用意之奇,有出於三百、楚騷之外者。奇則異想天開,巧則神工鬼斧。"其實,並不只是《鐃歌》。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陌上桑》。從精神到表現手法都具有較明顯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因素。詩中的主人公秦羅敷,既是來自生活的現實人物,又是有蔑視權貴、反抗強暴的民主精神的理想形象。在她身上集中地體現了人民的美好願望和高貴品質。。"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詩人通過"行者"假裝歇息,放擔凝視、嘆賞之至,忘情捋須;"少年"脫帽理巾,亟思逗引羅敷,欲賺得螓首蛾眉,流波一轉;在桑林旁的"耕""鋤"者乃至忘了勞作;等等詼諧而誇張的描寫,側面烘托、著力渲染羅敷之美麗動人。這樣的側面描寫和,可謂妙筆生花。它一方面使詩歌平添了喜劇色彩、樂觀情緒,使敘事的場面、氣氛顯得無比活躍。更重要的一方面,這樣從虛處落筆,烘雲托月,藉助人類愛美的天性,對美麗異性的本能嚮往之情的抒,不著羅敷容貌一字,而盡得其"風流"。人們對容貌美的標准,本來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莫衷一是,而詩人這樣寫,就避開了這一"難題",從虛空處表現了那種不可描摹的絕對理想化的完美。 十分明顯,如果沒有疾惡如仇的現實主義和追求理想的浪漫主義這兩種精神的有機結合,以及現實主義的精確描繪和浪漫主義的誇張虛構這兩種藝術方法的相互滲透,是不可能塑造出羅敷這一卓越形象的。盡管這種結合,是自發的、自然而然的,但作為一種創作經驗,還是值得我們借鑒。

《薤露》、《蒿里》是漢代流行的喪歌,送葬時所唱,都收錄在相和歌辭中。 《薤露》全詩如下:"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 這首詩認為人的生命短暫,不如草上的露水。露水幹了大自然可以再造,人的生 命卻只有一次,死亡使生命有去無歸,永遠消失。《蒿里》把死亡寫得更為凄慘: "蒿里誰家地?聚斂魂魄無賢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躕。"這首詩 是用有神論的觀念看待人的死亡,寫出了面對死亡時的痛苦心情,是以無可奈何 的態度看待魂歸蒿里這個不可抗拒的事實。正常死亡尚且引起如此巨大的悲哀, 夭折橫死產生的巨痛更是難以訴說,鐃歌《戰城南》表現的是對陣亡將士的哀悼。 將士戰死以後的景象是:"水深激激,蒲葦冥冥。梟騎戰斗死,駑馬徘徊鳴。" 作者極力渲染戰場變成墓場之後的蒼涼、凄慘,是一幅近乎死寂的陰森畫面。尤 其令人目不忍睹的是,"野死不葬烏可食",陣亡者暴屍城外,無人掩埋,烏鴉 任意啄食。人生之慘,莫過於此。雖然詩中的死者故作豪邁之語,但戰爭對生命 的摧殘依然得到淋漓盡致的表現。以上幾首詩在描寫死亡的凄慘悲哀時,表現出 對生命的珍惜和留戀,對死亡的疏遠和拒斥,死亡被寫成是無法迴避而強加於人 的殘酷事件。

兩漢樂府詩還表達了強烈的樂生惡死願望。如何超越個體生命的有限性,是 古人苦苦思索的重要課題,兩漢樂府詩在這個領域較之前代文學作品有更深的開 掘,把創作主體樂生惡死的願望表現得特別充分。

惡死和樂生是聯系在一起的,是一個問題的兩個側面,兩漢樂府詩坦率地傳 達了人們對死亡的厭惡之情,同時又以虛幻的形式把樂生願望寄託在與神靈的溝 通上。郊祀歌《日出入》由太陽的升降聯想到人的個體壽命。太陽每天東出西入,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永遠沒有窮盡。然而,人的個體生命卻是有限的,生為出, 死為入,一出一入便走完了人生的歷程,從而和反復出入、永恆存在的太陽形成 鮮明的對照。於是,作者大膽地想像,太陽是在另一個世界運行,那裡一年四季 的時間坐標與人世不同,因此,太陽才成為永恆的存在物。詩人期待能夠駕馭六 龍在天國遨遊,盼望神馬自天而降,馱載自己進入太陽運行的世界。收錄在雜曲 歌辭中的《艷歌》描繪出一幅進入天國的理想畫面。詩人幻想自己升上雲宵,來 到神界仙鄉,成為那裡的貴賓。各種神靈都為他的到來而忙碌,天公河伯、青龍 白虎、南斗北極、嫦娥織女都殷勤備至,甚至連流霞清風、垂露奔星也都載歌載 舞,張帷扶輪,熱情地為詩人服務。這首詩表現的是超越個體有限生命,到達彼 岸世界之後的至樂,給許多天體對象注入了生命。使天神地只和詩人聚集一堂。 同類詩篇還有相和歌辭中的《長歌行》、《董逃行》,不過這兩首詩中的長生之 鄉不是天國,而是仙山,是靠神葯延年益壽。

兩漢樂府詩在表達長生幻想時,有時還寫神界的精靈來到人間,和創作主體 生活在同一世界。郊祀歌《練時日》、《華燁燁》二詩的都是來自天上,鐃歌《 上陵》中的仙人來自水中。在描寫神靈蒞臨的時候,樂府詩作者充分發揮想像力, 刻畫得非常細致。《練時日》通過對靈之游、靈之車、靈之下、靈之來、靈之至、 靈已坐、靈安留等多方面的依次鋪陳,展示出神靈逐漸向自己趨近的過程及風采, 以及自己得以和神靈交接的喜悅心情。《華燁燁》在寫法上和《練時日》極其相 似。《上陵》中的仙人則是桂樹為船,青絲為笮,木蘭為?翟,黃金交錯,顯得 超凡脫俗。這些作品表面是寫神靈來到世間,神靈向創作主體趨近,實際是暗示 詩人藉助神靈的力量獲得長生屬性,即將成為神仙世界的一員。

兩漢樂府詩無論是寫舉體飛升進入神國仙鄉,還是寫神靈來到人間,都把人 和神置於同一層面。神靈不再是高高在上,和創作主體很疏遠,而是人神同游, 彼此親近。兩漢樂府詩是通過人的神仙化、神仙的世俗化,表達作者溝通天人的 理想。

兩漢樂府詩在表現人世間的苦與樂、兩性關系的愛與恨時,受《詩經》影響 較深,有國風、小雅的余韻;而在抒發樂生惡死願望時,主要是繼承楚聲的傳統,是《庄》、《騷》的遺響。

『拾』 樂府詩分哪幾類漢樂府詩的思想和藝術特色是什麼

樂府詩從其內容來看, 大約可以分為三類:

一、貴族文人所作之頌歌

郊廟歌辭:為祀天地,太廟,明堂,社稷所用.今存者有《郊祀歌》和《安世房中歌》。

燕射歌辭:為朝廷宴饗所用。

舞曲歌辭:分雅舞,雜舞.雅舞用於郊廟,燕饗;雜舞用於宴會。

二、軍樂

鼓吹曲辭:是用短簫鐃鼓的軍樂。

橫吹曲辭:是用鼓角在馬上吹奏的軍樂。

三、民間的歌辭

相和歌辭:為漢世街陌謠謳, 起初只是人們隨意吟誦,「後漸被之管弦, 即為相和曲」。

清商曲辭:源出於相和三調, 內容多為反映當時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感情。

雜曲歌辭:有寫心志, 抒情思, 敘宴遊, 發怨憤, 言戰爭行役, 或緣於佛老, 或出於夷虜.兼收並載, 故稱雜曲。

漢樂府詩多用生動的口語, 親切樸素, 敘事同抒情結合, 感情真摰動人。漢樂府詩的押韻自由, 靈活多變。漢樂府詩巧妙地熔鑄對話刻畫人物, 聲情畢肖, 使人如聞其聲, 如見其人。漢樂府詩雖多抒寫現實, 但亦有不少作品運用了浪漫主義色彩。

(10)兩漢樂府詩詞的精華是什麼擴展閱讀

「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負責制譜度曲,訓練樂工,采輯詩歌民謠,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時演唱,並可以觀察風土人情,考見政治得失。我國的采詩制度有著悠久的歷史,《夏書·胤征》已有采詩的記錄。流傳至今的《詩經》,當初就要算是一部官方頒布並為社會認可的標准選本。

春秋以後,禮崩樂壞,征戰不休,采詩制度無法貫徹。到了秦代,統一時間短,百廢待興,雖然已有樂府官署之名,但仍然沒有采詩之實。漢承秦制,經濟凋敝,樂府機關也只能習常肄舊,無所增更,勉強維持而已。經過六七十年的休養生息,到漢武帝時,國力變得大為雄厚,乃擴大樂府的規模,采詩夜誦。

到了東漢,采詩成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光武帝曾「廣求民瘼,觀納風謠」,和帝則派遣使者「微服單行,各至州縣,觀采風謠」。此種風尚,在南北朝皆相沿襲。蕭梁時,社會上已經把「樂府」從官署的名稱轉變而為詩體。

劉勰《文心雕龍》於《明詩》之外,另有《樂府》專章。昭明《文選》、徐陵《玉台新詠》也都開辟了《樂府》專欄。其中既有文人詩歌,又有民間歌詩,亦即凡是合過樂能夠歌唱的歌詩,統統稱為「樂府」。

閱讀全文

與兩漢樂府詩詞的精華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次燕窩要多少克 瀏覽:1166
面部血管瘤怎麼治不留疤 瀏覽:2019
yamii膠原蛋白怎麼吃 瀏覽:1417
貴陽祛斑哪個好先薦利美康 瀏覽:1345
和田玉戈壁料沒油性怎麼辦 瀏覽:960
鵝耳朵凍瘡塗什麼精油 瀏覽:1978
燕窩有什麼不好的副作用嗎 瀏覽:948
皮膚使用爽膚水有什麼好處 瀏覽:1323
漂白燕窩燉不爛怎麼辦 瀏覽:1486
燕窩跟什麼吃最好 瀏覽:1727
容易長痘痘油皮怎麼可以做美白 瀏覽:1553
醫院和美容院哪個祛斑好 瀏覽:1713
山羊奶面膜與龍血精華面膜哪個好 瀏覽:1771
學生干皮適合什麼面霜 瀏覽:1540
生薑和什麼一起煮能祛斑 瀏覽:1394
兩三個月的寶寶選面霜怎麼選 瀏覽:1607
嘴巴上和下面長痘怎麼治 瀏覽:1713
南京醫院激光祛痘印多少錢 瀏覽:1054
燕窩每天多少毫升合適 瀏覽:1649
膠原蛋白肽分子量多少利於吸收 瀏覽: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