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精華是什麼意思
這是對待外來事物的態度,不要全盤吸收, 而是挑出好的來吸取,效仿; 拋棄不好的方面,
❷ 取之精華棄之糟粕是什麼意思
吸取事物中最好的東西,舍棄事物中壞的,無用的東西。
精華:事物最好的部分;糟粕:酒糟、豆渣一類的東西,喻指無用之物。
原意:吸取事物中最好的東西,舍棄事物中壞的,無用的東西。
出自馬南邨《不要秘訣的秘訣》。
原文節選:「我們現在提倡讀書要用批判的眼光,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個主張古代讀書人卻沒有膽量提出。」
(2)未能吸取精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精華」和「糟粕」,實際上有兩種不同的含義、兩種不同的理解。
一種是實體性的,一種是價值性的。
實體性的含義,是把「精華」和「糟粕」當作是傳統文化中固有的存在,是各種文化現象本身固有的性質,認為其中有一些東西本身就是好的,是「精華」。
另一些東西本身就是不好的,是「糟粕」;精華就是精華,糟粕就是糟粕,只要它們存在,就是從來如此,不會改變;我們的工作,就是要把它們一一找出來,「精華」好好保持,將「糟粕」剔除。
就好比任何一個民族的歷史傳統中都既有精華、也有糟粕,必須在揚棄中繼承和發展。中國共產黨對待傳統文化的一貫態度是,堅守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❸ 形容精華的成語有哪些
成語標題 成語解釋
啜英咀華 「啜」念chuò。比喻品賞、體味詩文的精華。
出處:語出唐·韓愈《進學解》:「沉浸醲郁,含英咀華。」
掇菁擷華 掇:拾取;菁:精華。擷:摘取。選取事物的精華。
出處:清·黃宗羲《明文案序上》:「《文選》主於修辭,一知半解文章家有偏霸也;《文粹》掇菁擷華,跡選之鼓吹;《文鑒》主於政事,意不在文。」
鵝王擇乳 比喻擇其上乘精華。
出處:水乳同置一器,鵝王僅飲乳汁而留其水。事見《祖庭事苑》卷五。清·錢謙益《與素華禪師書》:「《宗鏡》刪訂,非鵝王擇乳不能具此心眼。」
含菁咀華 比喻讀書吸取其精華。同「含英咀華」。
出處:明·張居正《贈吳霽翁督學山東序》:「今世學者,含菁咀華,選詞吐艷,蓋人人能矣。」
含英咀華 咀:細嚼,引伸為體味;英、華:這里指精華。比喻讀書吸取其精華。
出處:唐·韓愈《進學解》:「沈浸濃郁,含英咀華。」
咀嚼英華 咀嚼:用牙齒磨碎食物,比喻反復體會;英華:此指精華。比喻細細體會文章中的精華。
出處:唐·韓愈《進學解》:「沈浸濃郁,含英咀華。」
排沙簡金 排:除去;簡:選取。撥開沙子來挑選金子。比喻從大量的東西中選取精華。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潘文爛若披錦,無處不善;陸文若排沙簡金,往往見寶。」
排沙見金 比喻從大量的東西中選取精華。同「排沙簡金」。
披沙揀金 撥開沙子來挑選金子。比喻從大量的東西中選取精華。
出處:唐·劉知己《史通·直書》:「然則歷考前史,征諸直詞,雖古人糟粕,真偽相亂,而披沙揀金,有時獲寶。」
披沙簡金 猶言排沙簡金。比喻從大量事物中挑選精華。
出處:梁·鍾嶸《詩品》卷上:「潘詩爛若舒錦,無處不佳,陸文如披沙簡金,往往見寶。」
取精用弘 精:精華;用:享受,佔有;弘:大。從豐富的材料里提取精華。
出處:《左傳·昭公七年》:「蕞爾國,而三世執其政柄,其用物也弘矣,其取精也多矣。」
取精用宏 用:享受。從大量材料中選取精華充分加以運用。
出處:先秦·左丘明《左傳·昭公七年》:「蕞爾國,而三世執其政柄,其用物也弘矣,其取精也多矣。」
去粗取精 除去雜質,留取精華。
沙裡淘金 淘:用水沖洗,濾除雜質。從沙里淘出黃金。比喻好東西不易得。也比喻做事費力大而收效少。也比喻從大量的材料里選擇精華。
出處:《關尹子》六七:「我之為我,如灰中金,而不若礦沙之金。破礦得金,淘沙得金,揚灰終身,無得金也。」
砂里淘金 從砂子里淘出黃金。比喻從大量材料中選取精華。
食馬留肝 後反用其義,比喻未能吸取精華。
出處:《史記·封禪書》:「文成(少翁)食馬肝死耳。」司馬貞索隱:「案:《論衡》雲:『氣熱而毒盛,故食走馬肝殺人。』」
淘沙得金 用水選的方法從沙子里取得真金。比喻除去雜質,提取精華。也比喻費力大而成效少。
出處:《關尹子》六七:「我之為我,如灰中金,而不若礦沙之金。破礦得金,淘沙得金,揚灰終身,無得金也。」
推陳出新 指對舊的文化進行批判地繼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華,創造出新的文化。
出處:清·戴延年《秋燈叢話·忠勇祠聯》:「不特推陳出新,饒有別致。」
物華天寶 物華:萬物的精華;天寶:天然的寶物。指各種珍美的寶物。
出處: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
玄圃積玉 傳說玄圃多美玉。故以之比喻精華薈萃。
❹ 都說吸取精華 精華是什麼
精華,指事談圓物之最精粹塌侍旁、最優秀的部分。也有精神元氣的含義。語出漢 劉向《九嘆·惜賢》:「揚精華以炫團橡燿兮,芳郁渥而純美。」
望採納~
❺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出自何典
出自馬南邨《不要秘訣的秘訣》。
1、原文
「我們現在提倡讀書要用批判的眼光,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個主張古代讀書人卻沒有膽量提出。」
2、解釋
精華:事物最好的部分。
糟粕:酒糟、豆渣一類的東西,喻指無用之物。
吸取事物中最好的東西,舍棄事物中壞的,無用的東西。
「精華」和「糟粕」,實際上有兩種不同的含義、兩種不同的理解。
一種是實體性的,一種是價值性的。
實體性的含義,是把「精華」和「糟粕」當作是傳統文化中固有的存在,是各種文化現象本身固有的性質,認為其中有一些東西本身就是好的,是「精華」。
另一些東西本身就是不好的,是「糟粕」;精華就是精華,糟粕就是糟粕,只要它們存在,就是從來如此,不會改變;我們的工作,就是要把它們一一找出來,「精華」好好保持,將「糟粕」剔除。
價值性的含義,是把「精華」和「糟粕」看作已有文化現象在現實條件下的意義和作用,即以我們現在的生存發展為標准,去看過去留下來的東西是好是壞。
這里暗含的一個前提是,不認為哪些現象的好壞意義是從來如此、固定不變的,而是承認好壞本質上都因人、因時而易。因此,我們的工作,就是要客觀地看待過去的東西,而重點是從人和社會的現實發展出發,對它們加以選擇和改造。
這兩種不同的含義和理解之間,表現出哲學思維方式上的深刻的差別。前一種理解比較簡單直觀,因此在人們的看法中比較常見,代表了一種傳統的思考方式,但它存在著很大的疑點和誤區。從理論上說,後一種理解比較符合實際,比較深入和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