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儒門十六字心法
儒門十六歷塵字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十六字,據傳是源於我國上古時期賢君堯、舜、禹禪讓的故事,是堯傳給大舜,舜再傳給大禹的修心之法,也是中華文化經典中記載的最早的心法,是儒學之精髓所在,《中庸》之核心與綱領。此十六字心法被宋代儒學大家朱熹推崇為堯舜道統傳承的「正眼法藏」。
人心惟危:人心就是小我是危險的,每個人都是充滿了人慾、各種貪嗔痴慢疑。
這個肉身會起很多念有各種各樣的情緒這是小我。佛法講業力隨身就是貪嗔痴慢疑。基督教講原罪。
道心惟微:道心是一個更偉大的存在,它的運作極其精準,叫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道心(真我,自性,佛性)運作非常精準,生發萬物決定萬物。道是清凈無為如如不動的。
惟精惟一:一門深入,只做一件事情精準,警覺做一件事情。
允執厥中:格物致知。允:允許,執:持戒,讓自己一直呆在中道中,厥:中性的狀態
中:喜怒哀樂之未發的和平清凈中。
只要允執厥中,身體財富情感等一切解決這叫境由心轉。
整個外在境遇都是我們的心變現中態的,內聖外王。
內在豐盛,外在富足,內在無為,外在無所不為,假我無為,真我無所不為!
尊道貴德,賣爛源合道而行,與道合一。
2. 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什麼
中華傳統美德。
優秀傳統文化的具體表現是多方面的,我們要積極傳承發展。如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理念,要使之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基礎和源泉。
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如仁義禮智信「五常」、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等,是中華民族在漫長發展歷程中生生不息的主要支撐,必須努力傳承和弘揚。
中華文化中還有許多思想理念對當代人類面臨的沖突解決提供了有益的啟示,孔子在2500年前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態度與「和而不同」的精神,有利於處理人與人的矛盾沖突,有利於處理不同文明之間的關系,也深刻體現了中華文明處理人類難題的智慧,值得深入發掘和闡發。
(2)哪個字濃縮了儒門文化的精華擴展閱讀: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而最核心的就是其中的一套思想理念、價值觀和民族精神。主要包括:
(一)天人合一。
即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合一,注重人道和天道的一致,不是強調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不主張天和人的對立,而主張天和人的協調。
(二)以人為本。
主張「天地之性,人為貴」,「人者,天地之心」,肯定人是宇宙的中心。中國傳統主流文化不重視彼岸世界,始終關注的焦點是人類社會的有序和諧與人生理想的實現。
(三)崇德尚義。
重視人的德性品格,重視德性的培養和人格的提升,歷來高度推崇那些有高尚精神追求的人士。孔子說「殺身以成仁」,孟子說「捨生而取義」,都是認為道德信念的信守和道德理想的堅持可以不受物質條件影響,在一定的條件下比生命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