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對待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因為傳統文化具有繼承性、相對穩定性、鮮明的民族性,對國家,對個人都有重大作用。
1,對國家:傳統文化是民族文化發展的根基,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傳承傳統文化有利於增強民族認同感和歸屬感,增強民族凝聚力;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有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克服傳統文化的消極作用,才能興旺發達,社會才能發展進步;
2,對個人:每個人只有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影響,把握好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才能夠作出正確的文化選擇,成為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享受者
3,因此,要推陳出新,革故鼎新,要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創新,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在文化傳承中,要不斷革除陳舊的、過時的舊文化,推出體現時代精神的新文化。
(1)為什麼說文化是精華擴展閱讀
中國傳統文化的保護措施主要有:
1,區別對待中國傳統文化優劣,有利於社會前進的腳步。
2,以時代的角度,以比較的觀點和方法看問題。
3,繼承、借鑒與創新,並主動融入世界文化,是中國今後文化發展必由之路。文化的建設,必須堅持繼承、吸收、創新。主要是有價值的東西,反映事物本質和規律,一些高尚品質。但反對無限拔高。中國傳統文化是在特定時期形成的,必定有其時代局限性,任何誇大其辭,都是錯誤的。整個世界文化角度來學習,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互有長短,應該互相學習,才能共同進步。
B. 既然文化都是平等的,那麼如何界定一種文化中的精華和糟粕
經社會經過發展,慢慢的沉澱了有相對有自己特色的一個文化,這些文化我們要把它區分其中的精華與糟粕。這是一項非常難度大的工作,需要認真的去探索,還有根據客觀規律去遵循和辨別。我們可以運用社會的效益原則,對於一些文化現象進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做一些的評判。
第三,要看這種文化對社會的民主化進程是否起到一個推動作用,還是一個反動的作用。無論現在還是將來,對民主政治的一個反動阻礙和破壞社會主義法制的建設都是屬於傳統文化的糟粕。
最後,還要看對民主思想和社會風尚是否起到凈化和毒害的反向作用,也是判斷精華和糟粕的一個方法。
C. 中華文化的精髓是什麼
中華文化的精髓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中國傳統文化是多種哲學思想完美融合的文化,具有高度的包容性,而包容性就意味著這是一種有生命力和創造力的文化,中國文化有強大的同化和改造外來文化的能力,將外來文化的精華,吸收為中國固有的文化。這是中國文化的強大的再造改造和吸收的特點。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道家的自然,有儒家的仁愛,有墨家的無私大愛,有法家的嚴謹,有佛家慈愛和奉獻等,這些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因子。
2、中國文化中有溫情脈脈的仁愛文化。這是以儒家學說為中心的仁者愛人的文化。儒家文化更注重集體與個人的關系,更注重人倫之間的關系,他所倡導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欲立而立人的忠恕之道,是中國人處理人際關系的金科玉律。
3、中國傳統文化是注重現實的、強調腳踏實地的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更注重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相對於印度哲學的神學化,相對於西方的自然哲學,中國文化具有強調精神境界追求人的身心和諧的特徵。
4、中國傳統文化有以民為本的優秀傳統。在西周時期,以民為本的思想已經開始出現了萌芽,到了儒家學說的第二號人物,孟子那裡,以民為本的思想達到了頂峰。孟子的仁政和王道理想,就是建立在以民為本的思想上的。
5、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崇尚誠信的優點。中國人推崇誠實,在論語、中庸、大學和孟子等儒家的典籍中,誠是一種自然法則,而追求誠則是人的做人的法則。因此,誠信是中國文化中的人倫法則。
D. 既然文化都是平等的,那麼如何界定一種文化中的精華和糟粕
人們總是說,在面對時代進步社會變遷的階段,要學會對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但是往往很多人不明白到底什麼是精華,什麼是糟粕。
撇開政治政策來說,就那上面舉的例子來說,精華就是端午節吃粽子懷念屈原,元年屈原更多的也是了解歷史銘記歷史。精華就是中秋團圓,為的是一家人團圓喜樂。精華就是春節一家人團聚一堂興高采烈。這種才是一個民族之間的文化精華。這些才是真正值得保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