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兒童必學國學有哪些
兒童必學國學有哪些
兒童必學國學有哪些,現在社會中流行著一股國學熱,國學課程可以說是啟蒙教育的核心內容,所以很多家長也想讓孩子學習國學,國學的范圍很廣泛,兒童必學國學有哪些。
適合兒童國學書籍有《三字經》,《弟子規》,《百家姓》,《千字文》,《聲律啟蒙》等等。剛開始學可以選這些淺而易懂的。要系統化的學習國學知識還選擇專業的教育學校。
少兒國學課程是啟蒙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兒童的綜合素質;課程針對當今兒童的心理特點、認知模式和接受水平為孩子們量身打造的全新的國學啟蒙教育;正如《易經》雲:「蒙以養正,聖功也。」兒童時期是孩子啟蒙教育的關鍵期,培養孩子純正善良無邪的品質,教導子弟「敦倫盡分、閑邪存誠」,是不可缺少的教育。
學習國學的好處:
使人格優化,身心健康——經常誦讀經典的孩子,會養成孝順父母,懂禮貌,知禮儀,有教養的良好習慣。孩子的生活品位和人生內涵會在更高的起點上邁步,從而不僅身心健康,而且會使成功的幾率明顯增加。
孩子在這一時期表現出極強的模仿能力和活躍的思維方式,是學習語言,形成自我意識,建立初步文化體系的最佳時機。
選擇專業的國學文化教育學校,推薦秦漢胡同,秦漢胡同於2002年開始創業,至今逾18個春秋。旨在將中華國學最基礎的.三個部分,即國文丶國藝丶家庭藝術人文通識,藉"聽香讀畫,吃墨看茶"的極致藝術空間,依託擁有全球化兼容並蓄的開放胸襟,具備傳統文人扎實通識素養與學術能力的國學教師,向現代家庭,向全世界傳播分享中華文化精粹。秦漢胡同國學已經在北京丶上海丶廣州丶深圳丶杭州丶南京丶濟南丶婁底丶臨汾等地設立近百家國學館,每年惠及數十萬家庭。
針對學齡前兒童的這一特點,秦漢胡同國文設置了中國傳統的蒙學課程,從經典啟蒙讀物《三字經》、《千家詩》、《千字文》入手,讓孩子在誦讀、記憶的過程中積累豐富的漢字儲備,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中華優秀的傳統美德,為提升孩子的文學素養和個人涵養創造沃土。
一、國學早教的作用
中國傳統學習理論起源於西方學習東擴和文化轉型的歷史時期。漢學是指以儒家思想為主體的中國傳統文化和學術。國學早教對幼兒有很大作用:
1、開發兒童的智力潛能,發展他們的記憶和語言學習能力
嬰兒期是智力和記憶發展的最佳時期。
在這個階段,孩子們可以通過學習《弟子規》、《三子經》等經典古籍和古詩詞,有效地幫助他們發展智力和記憶。
在學習和背誦古典文學的同時,寶寶還學習了文言文,文言文的文章優美經典。
早期的教育機構認為,孩子們既學會了「語言」,又學會了「文本」,這一切都融入了一個整體,為今後語文課程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培養了寶寶良好的閱讀意識、興趣和習慣。
2、培養孩子養成良好品德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許多寶貴的原則。
孩子們在閱讀這些句子時,不僅可以閱讀和閱讀,而且可以潛移默化地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及其蘊含的美德,培養良好的人文素質、心理素質、道德素質和生活素養。
3、讓孩子養成好的行為習慣
目前,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由於家庭寵愛、父母的疏忽以及社會環境的影響,許多兒童現在養成了不良的行為習慣。
自理能力差,依賴性強,心性不成熟,缺乏不屈不撓的意志,大多數聖賢著作中的經典,如《弟子規》、《論語》、《道德經》等,只是給了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
二、國學早教機的作用
雖然孩子教育不能完全依賴早教機、國學機,但這些產品對孩子早教的確有輔助的作用,懷孕的時候用它放胎教音樂,寶寶出生以後用來教寶寶識字、說話、還可以放些故事給寶寶聽。
孩子雖小,但是天生有靈性的,慢慢的就會理解了,經常聽也會讓他在性格方面更健全。
三、正確選擇國學早教機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種早教機,雖然國學早教對寶寶有好處,但家長在教育孩子、培養孩子時,要客觀分析,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正確的選擇國學早教機。
為什麼要學習國學?
國學聽起來唬人,使人避之猶恐不及,正如對經典的描述:大多數人想看而沒有看過的書。親近國學,概因有二:其一、今人想過和沒有想過的問題,古人早已給出了答案,若不去找,自取其辱;其二、白話文讀著不過癮、不解渴、琢磨頭少,不像經、史、子、集,常讀常新,意韻無窮,營養豐富,能量充沛。一個人的閱讀根系,一定要根往下扎,不必被奇花異果吸引,要從根部去找營養。奇花異果,美則美矣,一旦追根溯源,恍然大悟,不再吃驚羨嘆。找到根了,則「不受惑」。胡適當年在北大學生畢業典禮上說,我要告訴年輕人的,就三個字,「不受惑」。
「古老的不一定就是過時的。隨著世界越來越進步,第一,各個民族應該有自己的文化,各種文化都應該得到肯定和包容;第二,在眾多文化的競爭當中,西方東方、諸子百家之學,哪個是指引人類光明的,哪個就是經典。中國文化有一個特點:不離日用行藏外,直到先天未化前。這種人生境界,是所有人類都追求的境界,我們的祖先在他們的經典里早已經很明確地談到這個問題,而且談得非常之深透。」對於李老師的這段話感,我悟越來越深刻。的確,國學所包含的內容十分博大精深,通過對《國學要義》的學習,我了解到了人生的價值、生活的態度、處事的方法。同時,國學對於提升個人的文化素養、道德修養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為中華民族之本的國學,和我們的精神文明是息息相關的。也就是說,國學存在於我們的意識形態之中,是中國民族的根本。再則,國學是中華民族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思想體系,它體現了我們祖先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我們有責任將其發揚廣大。
中國是現在世界上唯一一個具有五千年有文字可考的歷史的國家。人類有很多古代文明,比如兩河文明、尼羅河文明、印度文明、瑪雅文明,等等,但它們都斷了線。有的甚至無從考證其消亡的情況和原因。
中國傳統文化最主要的特點是它鮮明的人文精神,這種人文精神表現為注重現實人生的意義,具體地講就是注重人生倫理價值與藝術品位,注重人生的自我修養與精神生活。
B. 小學生應該讀的國學經典有哪些
小學國學經典篇目:一、《弟子規》;二、《三字經》;三、《百家姓》;四、《千字文》;五、《論 語》;六、《老子 大學 中庸 莊子》;七、《孟子》;八、《陋室銘》劉禹錫(唐);九、《勸 學》荀子(戰國);十、《傷仲永. 笠翁對韻二冬》;十一、《岳陽樓記. 笠翁對韻三江》。C. 國學經典書籍有哪些_10部必讀的國學經典書籍
國學是中國 傳統 文化 的精髓,對中國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都有影響極大。下面是我整理的 國學經典 書籍有哪些,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更多國學相關內容推薦↓↓↓
國學經典的魅力
國學經典散文朗誦稿
關於國學的經典句子
國學經典課程學習心得
10部必讀的國學經典書籍
1《四書》
《四書》不是一本書,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本書的合稱,是國學的核心,要學好國學,熟讀《四書》是基本功。《大學》是相對於《小學》來說,是古時讀書人入門必讀經典;《中庸》是國學的心法;《論語》是兩千年來國人思想的總源泉,《孟子》在宋朝後與《論語》並駕齊驅。
2《詩經》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孔子說:「詩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思無邪」。《詩經》講述的全是純潔的思想、高尚的行為。在藝術形式上,《詩經》還略顯粗糙,藝術表現也不夠成熟,但卻篇篇都是正能量,是涵養精神最好的詩歌,其後的唐詩宋詞,雖然在藝術形態上達到了巔峰,但這方面卻遠不如《詩經》。
3《傳習錄》
讀這本書,就可以知道明朝第一臣王陽明學問的梗概,著名的知行合一就來自這里。陽明龍場一悟後脫胎換骨,成為千古佳話。《傳習錄》這本書是陽明心學的主體,提出了滿大街都是聖人、人人都有良知等觀點,特別是對儒學進行了進一步闡釋,使儒家思想脫離了朱熹理學的繁瑣禁錮,變得簡單、唯美、實用。《傳習錄》後來風靡日本,對日本產生了很深的影響。
4《菜根譚》
《菜根譚》是明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被認為是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對正心誠意、修心養性、涵養品德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力量。這本書集儒釋道思想為一體,通過簡易的詩句和警世的喻言表達出來。讀來使人心曠神怡,又感慨萬千,想必是作者飽經世事滄桑後的深刻體會。所以說:「嚼得菜根,百事可做」。
5《五種遺規》
這本書是清朝名相陳宏謀所編輯,是清朝時期社會 教育 的教材。編者感慨於世上多有弊端,在業余時間,采錄前人在養性、修身、治家、為官、處世、教育等方面的論述和 事跡 ,分門別類為《養正遺規》(教育 兒童 )、《教女遺規》(教育女童)、《訓俗遺規》(移風易俗、處理鄉親鄰里矛盾糾紛之類)、《從政遺規》和《在官法戒錄》。這本書里收錄了不少著名篇章,比如《朱子治家格言》、《心相編》等,是遵循儒家思想為人處世的很好教本。
6《曾文正公全集》
曾國藩號稱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集中體現的就在這本全集中,特別是曾國藩家書,是最重要的資料。市面上很多關於解讀曾國藩的書,對他的成功進行了很多分析,魚龍混雜,不可以全信。曾國藩家書中,詳細記錄了他在給祖父母、父母兄弟、同僚等人的信件,有些是國家大事,更多的是家庭經營、噓寒問暖、待人接物、為學 作文 的事,有的還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曾國藩作為朝廷大員,更是一代儒學大師,他處理這些事的態度、 方法 ,是活生生的國學教材,很多可以給我們啟發。
7《常禮舉要講記》
這本書是李炳南教授(雪廬老人)從中國古代的《周禮》《儀禮》《禮記》中摘錄的一些日常生活中人們都需要知道的禮節。全書分為十二章,包括居家、在校、處世、聚餐、出門、訪人、會客、旅行、對眾、饋贈、慶吊、稱呼。《常禮舉要》的內容,簡明實用,因為作者是近現代大儒,對禮儀的闡述很好的銜接了古代和現代,包含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比《弟子規》更詳細具體,是教育兒童的不可多得的好教材,也是年輕人步入社會的禮儀必讀書。而且,這本書不但講禮儀的表面,更從儒家「仁義禮智信」的核心思想進行剖析,是學習國學很好的讀本。
8《李太白集》
李白被稱為「詩仙」,他的詩文充滿 想像力 ,朗朗上口、氣勢磅礴,代表中國浪漫主義詩文創作的最高水準。
9《杜工部集》
杜甫被稱為「詩聖」,和李白一起,是中國古詩創作的兩座高峰。他的詩句工整而富靈性,有現實主義的人文關懷。
10《心經》
佛學時國學的一大源泉。佛,傳於印度,盛於中國。現在大乘各派,印度全絕;正法一派,全在中國。我們的禪宗,是可應用的佛教,在世間的佛教。印度人學佛,也只能來中國。佛所講的宇宙精微,的確在儒家之上。儒佛略有不同,就是一個偏現世的多,一個偏出世的多。《心經》是般若部經典的核心,也是佛學和禪宗的精華,解心經,通佛理,是學好國學的必備根基。
國學的定義
關於國學的定義,除基本定義外,在具體的定義上,到目前為止,學術界尚未做出統一明確的界定。
一般來說「國學」又稱「漢學」或「中國學」,泛指傳統的中華文化與學術。國學包括中國古代的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以及中醫學、農學、術數、地理、政治、經濟及書畫、音樂、建築等諸多方面。現「國學」概念產生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當時 「西學東漸」改良之風正值熾熱,張之洞、魏源等人為了與西學相對,提出「中學」(中國之學)這一概念,並主張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一方面學習西方文明,同時又恢復兩漢經學。
國學是以先秦的經典及諸子百家為根基,涵蓋了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道學、宋明理學、明清實學和同時期的先秦詩賦、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並歷代史學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先秦諸子百家學說是共存共鳴的,沒有主從關系,如果按時期所起作用而論,各家學說在各個時期都發揮著或顯性或隱性作用,只是作用在的領域不同而已;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在思想教化領域起主流作用的是儒家,但 其它 各家學說也在不同的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比如政治領域的道家與法家、軍事領域的道家、兵家、醫學領域的道家、醫家、還有其它各領域的各家(名家、墨家、農家……)等等,某一領域起主流作用並不代表全部。所以,國學的各個學派學說並沒有主從之分,並不存在以哪一家學派學說為主體。
國學的分類方式
按四庫分
國學的分類方法其一是「四庫全書」的分類方法,它把國學分經、史、子、集四大類。
「經」是指古籍經典,如《易經》、《詩經》、《孝經》、《論語》、《孟子》等等,後來又增加一點語言訓詁學方面的著作,如《爾雅》。
「史」指一些史學著作,包括通史,如司馬遷的《史記》、鄭樵的《通志》,斷代史,如班固的《漢書》,陳壽的《三國志》、歐陽修等的《新五代史》等;政事史,如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等;專詳文物典章的制度史,如杜佑的《通典》、馬端臨的《文獻通考》等;以地域為記載中心的方誌等。
「子」是指中國歷史上創立一個學說或學派的人物文集。如儒家的《荀子》,法家的《韓非子》、《商君書》,兵家的《孫子》,道家的《老子》、《莊子》,以及釋家、農家、醫家、天文演算法、術數、藝術、譜錄、雜家、類書、小說家皆入「子部」。
「集」是歷史上諸位文人學者的總集和個人的文集。個人的稱為「別集」,如《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王荊公集》等;總集如《昭明文選》、《文苑英華》、《玉台新詠》等。四庫未列入的一些古代戲劇作品如《長生殿》、《西廂記》、《牡丹亭》也屬集部。
按屬性分
另一種是按內容屬性分類,開始分為三類:義理之學、考據之學及辭章之學。
義理之學,闡明事物道理,也就是哲學;考據之學,從事歷史研究,也就是史學;辭章之學,從事詩詞 散文 以及章奏、書判等實用文體創作的,就是文學,及今天所說的文史哲等社會科學。後來又有人在此基礎上又加了兩個以補其不足:一是經世之學,即治國馭民的政治、經濟、法律等社會科學知識;二是科技之學,即聲光化電等 自然科學知識 。
國學經典書籍有哪些相關 文章 :
★ 《一生必讀的國學經典》書籍推薦
★ 30部必讀的國學經典書籍推薦
★ 必讀的國學經典書籍
★ 必讀的國學經典著作有哪些
★ 一生必讀的國學經典名著
★ 30部國學經典書籍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D. 《國學》的書哪些好
「國學經典書籍如下: 《四書》《易經》《書經》《詩經《禮記》《左傳》《老子》《墨子》《莊子》《荀子》《韓非子》《戰國策》《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鑒》《宋元明史紀事本末》《楚辭》《文選》《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韓昌黎集》《柳河東集》《白香山集》等
E. 推薦青少年必讀的十三部國學名著
哪些書籍最能代表國學 文化 呢,下面是我為你推薦青少年必讀的十三部國學名著。
推薦青少年必讀的十三部國學名著
【三字經】
《三字經》與《百家姓》、《千字文》並稱“三百千”,是古代私塾學生的第一本讀物。
《三字經》具有傳授知識和進行思想 教育 的雙重作用,僅用每句三字的簡單行文。便將中國五千年 傳統文化 的精髓囊括其中,其中的智慧千言萬語也難以說盡。
【百家姓】
《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浙江錢塘的一個書生所編撰的蒙學讀物,將常見的姓氏編成四字一句的韻文,像一首四言詩,便於誦讀和記憶。《百家姓》通行本以四百八十六字組成,其中包括四百零八個單姓,七十八個復姓。
【千字文】
《千字文》是我國早期的蒙學必讀課本,由南梁時期的周興嗣編成。《千字文》每墮字一句,共二百五十旬,一千個字。 文章 通篇用韻。琅琅上口,其內容又涉及自然、社會、歷史、教育、倫理等多方面的知識。
【弟子規】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山西絳州秀才李毓秀所作。全書以《論語?學而》開篇,具體列舉出了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范,特別講求 家庭教育 與生活教育,是古代家長教育孩子的最佳讀物。
【朱子家訓】
《朱子家訓》又名《治家格言》、《朱柏廬治家格言》,作者為明末清初江蘇崑山人朱用純。《朱子家訓》體現了儒學的觀念。立身正大。從容靜氣,通俗並詳盡地解釋了中國古代的“齊家之說,是儒家的代表之作。
【大學】
《大學》原本是《禮記》中的一篇,舊說為曾子所作,其實為秦漢時的儒家作品,是中國古代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作品。宋代人把它從《禮記》中分離出來,與《論語》、《孟子》、《中庸》相配合,朱熹把它列為“四書”之首。
【中庸】
《中庸》是儒家闡述“中庸”之道,提出人性修養的教育理論著作。《中庸》原是《禮記》的一篇,作者是孔子之孫子思,後被朱熹推為“四書”之二,在宋、元以後成為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
【論語】
《論語》是孔子與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門人及再傳弟子收集完成。《論語》內容廣博,涉及到政治、教育、禮儀、經濟等各個方面的內容,是儒家文化的精髓。《論語》是對中國影響最大的一部典籍,以至後來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贊譽。
【孟子】
《孟子》是古代十三經的最後一部,為孟子與其弟子編著,不但繼承了孔子的仁政思想,還是古代“四書”中最有文學價值的一部。《孟子》行文氣勢磅礴,嘻笑怒罵,絕不滯澀生硬。“筆鋒中常帶感情”,堪稱國學中的精華。
【道德經】
《道德經》。又稱《老子》。為道家代表人物老子所著。全書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為“道經”,後四十四章為“德經”,後人並稱為《道德經》。《道德經》對中國古代哲學、科學、政治、塞教等都具有深刻的影響,被譽為《萬經之王》
【六祖壇經】
《六祖壇經》記述了禪宗六祖慧能的生平 事跡 和語丞,是中國佛教著作中唯一被奉為“經”的文獻,是禪宗所依據的重要經典。國學大師錢穆更是將之與《論語》、《孟子》等書並列為探索中國文化的經典之一。
【名賢集】
《名賢集》匯集孔、孟以來歷代名人賢士的嘉言善行,作者是南宋以後的儒生,具體姓名已不可考。全書以四言、五言、六言組成,易誦易記,讀之琅琅上口,其間集有不少 成語 。《名賢集》是學習古人的為人和世之道的必備讀本。
【圍爐夜話】
《圍爐夜話》以處世、做人為中心,分別從“修身”、“處世”、“謀略”三個方面,闡釋“童德”、“立功”、“立言”、“立業”的重要意義,揭示人生價值的深刻內涵。
青少年勵志10本書
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總會遇到很多困難和挫折,要成功勢必要跨越很多障礙。而勵志書就是精神生活的饗宴,每讀一本,就汲取了許多生活智慧。讀勵志書就像交了一位良友,它娓娓道出了成功者的成敗辛酸和回應之道,打開了心靈的寬闊視野。本書精選了戴爾·卡耐基、拿破崙·希爾、奧里森·馬登等成功學導師的著作,選擇書中最具價值、最具啟迪意義的部分,讓青少年一次閱讀10本經典,在人生的旅途上,點燃心靈的薪火,照亮自己的前途。
《自己拯救自己》 塞繆爾·斯邁爾斯
《人性的弱點》 戴爾·卡耐基
《人性的優點》 戴爾·卡耐基
《語言的突破》 戴爾·卡耐基
《快樂的人生》 戴爾·卡耐基
《一生的財富》 拿破崙·希爾
《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 奧格·曼狄諾
《一生的資本》 奧里森·馬登
《思考與成功》 奧里森·馬登
《最偉大的勵志書》 奧里森·馬登
F. 推薦國學的經典好書。
國學學習,首先推薦原典文獻。需要文言文基礎,繁體豎排本是經典,是首選;入門級別的,選擇全注全譯本,不錯,首選中華書局版本、上海古籍、嶽麓書社、鳳凰出版集團的版本也不錯。
蒙學:《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
經部:《十三經註疏》;《四書五經》(中華書局本);分開的有,《論語》、《孟子》、《孝經》《詩經》、《尚書》、《周禮、儀禮、禮記》、《周易》、《春秋左傳》(史部)等。
史部:《二十五史》(中華書局本);《資治通鑒》(中華書局本)等;分開的,首選《史記》、《漢書》、《三國志》;入門一級的《通鑒紀事本末》等。
子部:《諸子集成》、《新編諸子集成》等;分開的,可以推薦《老子》、《莊子》、《孫子兵法》、《韓非子》、《呂氏春秋》、《淮南子》等,推薦看全注全譯本。
集部:《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唐文》;推薦看《全唐詩》,《全宋詞》等。
國學博大精深,入門者,如文言文不精通,可選擇看白話文的相關介紹著作。
部分入門推薦用書:《國史大綱》(錢穆)、《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王力主編、馬漢麟)、柏楊《通鑒紀事本末》和《資治通鑒》、呂思勉的《白話本國史》(簡體本)、黎東方的《細說三國》等系列書,能想到的暫時就這些。
G. 國學經典書籍有哪些_必讀國學經典書籍推薦
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對中國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都有影響極大,對於傳承文明,增強民族凝聚力,以及中華民族的復興都起著重要作用。我整理了國學經典書籍有哪些_必讀國學經典書籍推薦,希望能幫助到您。
必讀國學經典書籍推薦
1《論語》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並稱「四書五經」。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
2《道德經》
《道德經》,又名《老子》,由戰國時期道家學派整理而成,記錄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學說。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3《莊子》
《莊子》是莊子學派的著述總集,道家的重要典籍。現存《莊子》共33篇,分內篇、外篇、雜篇。一般認為內篇是莊子所作,外篇、雜篇是莊周弟子及後學所作。莊子名周,戰國中期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人,曾做過管漆園的小吏。他追求精神自由,視名利地位如糞土腐鼠。齊王慕名曾派使臣攜重金聘他為相,莊周回答,寧願在臟水溝里自由嬉戲,不願受當權者的羈絆,拒絕了聘請。
4《孟子》
孟子,名軻,字型大小在漢代以前的古書沒有記載,但曹魏、晉代之後卻傳出子車、子居、子輿等三個不同的字型大小,字型大小可能是後人的附會而未必可信。山東鄒城人。在十五、六歲時到達魯國後有一種說法是拜入孔子之孫子思的門下。孟子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是記錄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
5《墨子》
墨子,名翟(dí),華夏族,滕國人。他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墨子的先祖是宋人。墨子創立了墨家學說,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並稱「顯學」。墨子是歷史上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有重大影響力的人。關於墨子生平事跡的史料,後由其弟子收集其語錄,完成《墨子》一書傳世。他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天智、陰鬼、「非命」、非樂、節葬等觀點。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墨子在先秦時期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在當時的百家爭鳴,有「非儒即墨」之稱。墨子死後,墨家分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三個學派。
6《荀子》
荀子(約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況,字卿,華夏族(漢族),戰國末期趙國人 。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時人尊稱"荀卿"。西漢時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為楚蘭陵領令
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在人性問題上,提倡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惡,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後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其學說常被後人拿來跟孟子的'性善論'比較,荀子對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當顯著的貢獻。
7《韓非子》
韓非(約公元前280--前233年),漢族、戰國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尊稱韓非子或韓子。韓王(戰國末期韓國君主)之子,荀子的學生。
作為秦國的法家代表,備受秦王嬴政賞識,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終被下獄毒死。他被譽為得老子思想精髓最多的二人之一(另一人為莊周)。著有《韓非子》一書,共五十五篇,十萬余字。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樹一幟,呈現韓非極為重視唯物主義與效益主義思想,積極倡導君主專制主義理論,目的是為專制君主提供富國強兵的霸道思想。
8《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被譽為「兵學聖典」。處處表現了道家與兵家的哲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作者為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
《孫子兵法》被奉為兵家經典。誕生至今已有2500年歷史,歷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兵法是謀略,謀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戰略、大智慧。如今,孫子兵法已經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軍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孫子兵法》竹簡出土在臨沂。
9《左傳》
《左傳》全稱《春秋左氏傳》,儒家十三經之一。《左傳》既是古代漢族史學名著,也是文學名著。《左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史著作,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根據魯國國史《春秋》編成,記敘范圍起自魯隱公元年(前722年),迄於魯哀公二十七年。
10《楚辭》
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以南方民歌為基礎,採用楚國方言創作了一種新的詩歌體裁--楚辭。屈原的抒情長詩《離騷》,具有浪漫主義風格,是楚辭的代表作,楚辭因此又稱為"離騷體"。
我們為什麼要學國學?
因為國學可以讓我們領略古人的智慧,對自己、對人生的方方面面進行思考,從而關照內心,去尋覓事情的答案。
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是在思考中進行自己的生活,修心開智,活得也會更自在些。
另外我們日常也可以通過中醫來調節自己和家人的身體,減少疾病的折磨。時不時去看看國畫展,去見識國畫之美。閑暇之餘下下象棋,聽聽相聲或京劇,不也都很有意思嗎?完全不比那些勁歌熱舞的綜藝節目差嘛!甚至比它們更有味道和深意。
H. 國學的精華是什麼呢
國學指的就是中國古代學說.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諸子,先秦諸子的思想及學說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具有深遠的影響。它們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這些思想從各個不同的方面論述如何治理國家。對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有很深遠的影響,慢慢形成了中國的傳統文化觀念。
現在一般提到的國學,是指以先秦經典及諸子學為根基,涵蓋了兩漢經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和同時期的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並歷代史學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因此,廣義上,中國古代和現代的文化和學術,包括中國古代歷史、思想、哲學、地理、政治、經濟乃至書畫、音樂、易學、術數、醫學、星相、建築等都是國學所涉及的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