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佛教中 心經 講的是什麼
心經,可以說是佛經的精華所在。講的是觀自在菩薩(即觀世音菩薩)在定中證悟的境界:色空不二。色,指的是一切顯現的事物,空,是指事物的本質。比如能量是本質,太陽能、風能、電能就是能量外在的顯現。但我們說能量,只是通過各種外在的能量表現來總結出的,是理論,就如我們說色空不二,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緣起性空,這是理論,而觀自在菩薩是實證,是現見,直接看到了,就是經中講的「照見」。理論,是讓我們理解,是指月亮的手指,而不是月亮本身。想實證,只能修學佛法,通過禪定來實現智慧開顯,這種實見,照見,就是成就者特有的智慧。而這種智慧,是眾生本來就有的,但因業障而礙,是每個人,甚至每個眾生都能通過修學佛法顯現出來的。
心經除了告訴我們色空不二是真實的,可以實證外,還告訴我們,修行佛法真的可以讓我們離苦。佛告訴我們:人生是苦,修習佛法可以離苦得樂。但有人不信。觀自在菩薩以自己的實證告訴我們:修學佛法,只要實修,達到五蘊皆空,即可度一切苦厄,遠離痛苦厄運。一切唯心造,境隨心轉,修心轉心能轉境。
心經還告訴我們修心開智慧的一種方法,即誦持般若波羅蜜多咒: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娑婆訶。咒為無上智慧,是諸佛自性,也是我們的本來自性,誦咒,即是回歸自性,回歸本然,回歸佛性,看似簡單,卻是修行無上之妙法。
⑵ 心經是什麼
心經是佛陀座下「智慧第一」的弟子舍利弗請教如何運用智慧抵達成功的彼岸(般若波羅蜜多)的時候,佛祖示意在這方面修為已有很高成就的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予以做詳細的解答,這篇經文雖然只有260字,但言簡意賅而博大精深,是所以佛弟子佛學入門必修的第一課。
⑶ 心經是什麼意思和作用
《心經》的全名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佛教大乘教典之中,最經典的佛經之一,也是一部文字最短少,卻能夠把佛法的深奧微妙詮釋得最清楚的書。
常誦《心經》,不僅可以增長大智慧,福報,還可以去除貪、嗔、痴,以至於功德無量。常念誦《心經》的人,能夠獲得的智慧,當然,也有一些人所領略到的道理,超出了我們能夠認識的極限。
換句話說,一個人只要堅持念誦《心經》,就會有一種胸襟開闊的思想與覺悟。真正的證悟「有容乃大,無欲則剛」的道理,也就是說,一個人若是想要有所成就,就得能容人容物,才可以做大事業。而這種容人容物觀,也是《心經》最核心的內容之一。
《心經》的主要內容
《心經》的主要內容,就是一個「空」。佛陀一生講法的內容,核心要義就是一個字:空。在《心經》中,這種意思表達得尤為突出。
我們看外物,一切都是存在的,但是它們都在不停地發生著變化。這是凡夫的境界。在佛陀看來,一切事物,都存在著變化。水會變成冰,種子會發芽,花會結果,這一切的變化,會導致原來的事物,變成你不認識的東西。
因為一切都存在著變化,如果你的心裡,固守某個東西,當事物發生了變化,但是你的心,還在原地踏步,那麼你就無法跟上它的「節奏」。當你認識到它的最終模樣,無論它怎麼變化,始終在你的「掌控」之中。
在認識到事物的最終模樣之前,你先要讓自己的心,空起來。佛陀在《心經》中所講述的,就是這個道理。
⑷ 心經與金剛經區別與聯系
心經和金剛經的區別就是文化表達觀點的不同,金剛經的思想概括為一起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也如電,應作如是觀。心經的思想則概括為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就是根本區別。具體如下:
1、《心經》是專為小乘法而設的大乘解說,在「空」下將諸佛法如何劃為等值,是《心經》的中心思想。《金剛經》則將各經文內容中的「本生」和「喻言」等故事、術語、名相,加以哲理意義的背景提示,從而將婆羅門非邏輯的舊文化,從佛教大小乘法中活生生的剝離出來。
2、《金剛經》與《心經》不同,它已不是研討劃等值的學說,而是專於劃出不等值的學說,但是這些不同亦是邏輯互通互證的。
3、《心經》和《金剛經》的聯系,它們都是以人的角度觀三千大千世界,再回歸到人自己內心的念頭,最後發覺一切相原來都是自己的念頭所生,比如人們常說的一句話:如果你是善良的,那你就覺得外面的世界也是善良的;如果你覺得外面的世界是惡意的,你也將變得凶惡。
(4)心經是什麼佛經的精華擴展閱讀:
1、《心經》和《金剛經》的要義是讓我們知道:要承認三千大千世界是真實存在的,但又是變化無常的,從至微的原子到至宏的宇宙,也都是變化莫測的,永遠抓不到也得不到。
2、只能反觀內心,除去自己過多的慾念,慢慢地修行自己的內心到完完全全沒有一絲念頭同時讓身體自己完完全全順應大自然變化的境界, 即般若波羅蜜境界,這就是佛。
3、心經簡單來說,講的是四念處:身、受、心、法;觀身不凈,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是一個可以實際練習的禪修方法,也叫內觀。
⑸ <心經>是一部什麼經
佛教的《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簡稱《般若心經》或《心經》,是大乘佛教最主要的奉經之一,亦稱大神咒、大明咒、無上咒等。經文闡述五蘊、三科、四諦、十二因緣等皆空的佛教義理,而歸於「無所得(不可得)」。認為般若能度一切苦,得究竟涅磐,證得菩提果。由於經文短小精粹,便於持誦,在中國大乘佛教地區和密乘佛教地區都很流行。近現代又被譯為多種語言文字,在世界各地流行。
需要特別提出的是,當代迅猛發展的「人體科學」,也把《心經》奉為重要典籍。例如:由呂光榮、吳家駿主編的,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氣功辭典》,就把《心經》列為氣功專論。《心經》全文二百六十字,悉數錄入。並特別點明:「指通過氣功修煉,達到『常樂我凈』的精神境界。」
《心經》的主要宗旨,就是「照見五蘊皆空」六字;它的奧妙真諦,就是「觀自在」三字;最後歸結為一個字——「心」,所以取名《心經》。「心」喻核心、綱要、精華。佛教里有《大般若經》600卷,而《心經》正是《般若經》的提要。雖然文簡義約,卻最為精要地賅攝了般若甚深廣大的奧義與妙用,最後由贊頌顯了般若,轉而引入秘密般若。一般認為:《心經》與《金剛經》相輔相成,互相發明。
⑹ 心經內容什麼意思
心經呀,是所有佛經的精華,宣說的是心性,即萬法的本體,也就是我們學佛最終要成就的東西。但如果沒有佛法基礎,是不能明白心經的意趣的。有了佛法基礎,就會明白,原來,佛講了八萬四千法,精華都在心經裡面。
⑺ 心經意思是什麼
《心經》是闡述大乘佛教中空和般若思想的經典,是所有佛經中翻譯次數最多,譯成文種最豐富,並最常被念誦的經典。
凡人要度苦厄,了生死,成大覺,非從自心下手不可。但要明白自心,只依這二百六十個字,已經夠了。
但空的道理不明白,自心的相貌也難徹了。這個經,最主要是說性空的道理,不是世人所說的空,那是斷滅空,他們誤解佛法是消極自了的。
今把此經判分七段,用白話來逐字逐句解釋,使世人明白空的真義,不至誤會造業。由此斷一切苦厄,並可發大悲平等心救世,證明佛法在社會上的大用,實是開發世界大同唯一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