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左慈的真實身份是什麼他的遁空術是什麼術
左慈的真實身份就是漢末的一位“方士”,他所謂的“遁空術”,不過就是三國演義當中虛構出來的“飛行術”。我們都知道,三國可謂是我國數千年歷史以來,一段波瀾壯闊,風起雲涌的大歷史時期。在這段歷史中,各路猛將名士可謂是層出不迭,而一位高來高去的“老神仙”,更是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也就是著名的漢末術士左慈。在《三國演義》中,他曾經屢次戲弄曹操,最後甚至“聚則成型,散則成氣”,遁空而去。左慈的真實身份到底是什麼呢?他所謂的“遁空術”又是什麼道術?
綜上所述,左慈就是一位民間方士,他的遁空術就是三國演義杜撰的“飛行術”。
② 4399三國殺羽之精華有什麼用
收集到200就開始下一個任務——「化之精華」在下兩個是「飛」和「升」,全部完成之後可以得到一個界左慈
③ 橫掃千軍武將羈絆給那個好 橫掃千軍武將羈絆攻略
橫掃千軍武將羈絆給那個好
橫掃千軍武將羈絆攻略,5.0版本中,新增了兩個全新的羈絆——左慈和紅裝。追根溯源,無論是左慈碎片還是紅裝覺醒需要的紅裝精華,均由跨服個人賽事問鼎天下產出的玉璧兌換。玉璧有限,為了湊齊羈絆優先兌換左慈碎片還是紅裝精華,讓不少主公一時間陷入了兩難選擇。
左慈碎片和紅裝精華在軍功商城中的兌換單價均為50玉璧/個,但合成左慈僅需60個碎片,而紅裝覺醒則需要100個紅裝精華。從消耗玉璧的角度來看,優先兌換左慈更為劃算。使用左慈的羈絆側重於防禦增幅,具體如下:
而紅裝的羈絆則側重於進攻:
根據不同武將需要適當集中培養的實際情況,能夠在問鼎賽事中獲得較多玉璧的高戰力小夥伴可以選擇同時兌換,優先達成本方核心武將的兩大羈絆;而玉璧獲取數量有限的小夥伴則需要精打細算了,優先推薦兌換左慈碎片。
對比了左慈和紅裝羈絆後,我們再來聊聊不同武將在羈絆系統中的成長性:
上圖中羅列了所有120資質武將能夠從羈絆系統中獲得的屬性增幅。除了兵力、攻擊和防禦外,前排武將的羈絆中還額外提供韌性增幅。相比之下,張飛羈絆對於兵力的增幅更是達到了56%,不禁讓人眼前一亮。中排武將的對比中,孫權羈絆所增加的兵力和攻擊非常顯著。最後我們轉眼於後排,羈絆系統提供給司馬懿的兵力和攻擊增幅都比較低,這也間接解釋了為什麼司馬懿太陰神雷的群攻效果為何要遜色於孫尚香。
從羈絆角度來看,張飛、孫權等武將雖然較為冷門,但仍有一定的後期培養空間,將來會不會出現一套張飛減攻減防,孫權、陸遜打亂敵方進攻節奏,孫尚香等熱門武將擔任團隊輸出的搭配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以上就是由斗蟹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橫掃千軍武將羈絆給那個好
橫掃千軍武將羈絆攻略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橫掃千軍武將怎麼搭配
橫掃千軍新手武將搭配陣容推薦
④ QQ三國左慈任務血戰擒首惡怎麼做
在三國殺online游戲中,界左慈是可玩性極高的武將,非常受歡迎,下面本篇介紹三國殺online如何獲得界左慈。
1、首先在游戲界面,點擊「活動」,再點擊「羽化飛升」。
⑤ 道教的茶道文化是什麼意思
道教茶道第一節 天人和一
中國茶道吸收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精華。佛教強調「禪茶一
味」以茶助禪,以茶禮佛,在從茶中體味苦寂的同時,也在茶道中注
入佛理禪機,這對茶人以茶道為修身養性的途徑,藉以達到明心見性
的目的有好處。而道家的學說則為茶人的茶道注入了「天人和一」的
哲學思想,樹立了茶道的靈魂。同時,還提供了崇尚自然,崇尚朴
素,崇尚真的美學理念和重生、貴生、養生的思想。
一、人化自然
人化自然,在茶道中表現為人對自然的回歸渴望,以及人對「
道」的體認。具體地說,人化自然表現為在品茶時樂於於自然親近,
在思想情感上能與自然交流,在人格上能與自然相比擬並通過茶事實
踐去體悟自然的規律。這種人化自然,是道家「天地與我並生,而萬
物與我唯一」思想的典型表現。中國茶道與日本茶道不同,中國茶道
「人化自然」的渴求特別強烈,表現味茶人們在品茶時追求寄情於山
水,忘情與山水,心融於山水的境界。元好問的《茗飲》一詩,就是
天人和一在品茗時的具體寫照,契合自然的絕妙詩句。宿醒來破厭觥
船,紫筍分封入曉前。
槐火石泉寒食後,鬢絲禪榻落花前一甌春露香能永,萬里清風意
已便。邂逅化胥猶可到,蓬萊未擬問群仙。
詩人以槐火石泉煎茶,對著落花品茗,一杯春露一樣的茶能在詩
人心中永久留香,而萬里清風則送詩人夢游華胥國,並羽化成仙,神
游蓬萊三山,可視為人化自然的極至。茶人也只有達到人化自然的境
界,才能化自然的品格為自己的品格,才能從茶壺水沸聲中聽到自然
的呼吸,才能以自己的「天性自然」去接近,去契合客體的自然,才
能徹悟茶道、天道、人道。
二、自然化的人
「自然化的人」也即自然界萬物的人格化、人性化。中國茶道吸
收了道家的思想,把自然的萬物都看成具有人的品格、人的情感,並
能與人進行精神上的相互溝通的生命體,所以在中國茶人的眼裡,大
自然的一山一水一石一沙一草一木都顯得格外可愛,格外親切。
在中國茶道中,自然人化不僅表現在山水草木等品茗環境的人化
,而且包含了茶以及茶具的人化。
對茶境的人化,平添了茶人品茶的情趣。如曹松品茶「靠月坐蒼
山」,鄭板橋品茶邀請「一片青山入座」,陸龜蒙品茶「綺席風開照
露晴」,李郢品茶「如雲正護幽人塹」,齊己品茶「谷前初晴叫杜鵑
」,曹雪芹品茶「金籠鸚鵡喚茶湯」,白居易品茶「野麝林鶴是交遊
」,在茶人眼裡,月友情、山有情、風有情、雲有情,大自然的一切
都是茶人的好朋友。詩聖杜甫的一首品茗詩寫道落日平台上,春風啜
茗時。
石闌斜點筆,桐葉坐題詩。
翡翠鳴衣桁,蜻蜓立釣絲。
自逢今日興,來往亦無期。
全詩人化自然和自然人化相結合,情景交融、動靜結合、聲色並
茂、虛實相生。
蘇東坡有一首把茶人化的詩:
仙山靈雨濕行雲,洗遍香肌粉末勻。
明月來投玉川子,清風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腸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戲作小詩君莫笑,從來佳茗似佳人。
正因為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融入了茶道精神之中,在中
國茶人心裡充滿著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中國茶人有著回歸自然、親
近自然的強烈渴望,所以中國茶人最能領略到「情來爽朗滿天地」的
激情以及「更覺鶴心杳冥」那種與大自然達到「物我玄會」的絕妙感
受。
⑥ 三國殺界左慈有多氪金啊
三國殺界左慈出了,分析一下,又是涼企的新貨幣轉換策略。
首先:需要四個憑證,羽化飛升。
四個全部需要200的對應精華兌換。下面只說除了直接氪金以外的大量兌換方式:
羽精華相對最簡單:三廢卡都能換,注意任何精華都不要換多了!多出來的精華涼企1銀兩低價大量回收
化精華:85個硃砂換一個(意味著要讓你多開開皮膚包了)
飛精華:20個靈氣換一個(意味著你要多多搞搞秀了)
升精華:10個校尉將印換一個(意味你要多搞搞武將官階了)
寫了是長期活動但是沒寫結束時間。
以上這些兌換精華每天一換
這意味著,涼企要全面徹底深入多角度的榨**背包面板所能用到的一切舊貨幣。
直到調動出你氪金到死的沖動和想法,徹徹底底逼死白漂玩家,要麼氪要麼慢肝。
66666啊,
再看界左慈的技能和普通左慈有啥區別?
"化身"牌可以容我三思。
⑦ 三國界限左慈,羽化飛升任務一百字總結怎麼寫
羽化飛升分為4個階段
1、羽:登錄領取1羽,在線一小時領取1羽。
2、化:登錄領取1化,游戲3局(不論勝負)領取1化。
3、飛:登錄領取1飛,勝利1局(不論模式)領取1飛。
4、升:勝利3局(不論模式)領取1升,競技場游戲3局領取1升。最好是競技場3局都勝利。
最終:集齊200升,界限左慈。
⑧ 怎麼獲得三國殺界左慈啊
目前手機端界左慈需要鼠年福袋抽取獲得。因為界左慈強度很強,所以官方不會輕易給你。所以,即使你有了福袋也不會一次就能抽中。謝謝。
⑨ 武俠群俠傳霸王裝備怎麼得
武俠群俠傳霸王裝備要達到1轉98級即可獲得一身神品六星左慈,霸王套裝。在新裝備沒有推出之前,到了這個等級大部分的玩家都在穿著流星套裝,選擇的面就畢竟的狹窄,然而新裝備推出之後可謂是好評如潮。
武俠群俠傳裝備簡述
霸王,左慈和其他裝備一樣,都是只要穿齊4件和5件都會各獲得一個套裝技能,霸王的套裝技能叫做羽化回魂和精元護體,前者是根據潛力持續回血,後者是減少受到的傷害和增加體魄,無極醫宮的玩家如果帶上一套霸王可謂是如虎添翼了。
而左慈的套裝技能也毫不遜色,魔戾化氣和乾坤挪移看上去就適合輸出門派使用,事實也是如此,魔戾化氣可增加玩家15點氣脈持續10分鍾之久,乾坤挪移可吸收敵人化勁40%轉為己用,如果風雲谷配上這一身裝備那真的是秒天秒地秒空氣了。
當然擁有一套好的裝備確實能讓你所向披靡,但是對敵的手段才是你真正的制勝法寶,如果你的裝備很好但還是打不過裝備比你次的人,你就要學習一下PK的技巧了。
⑩ 道士的外丹修煉
在神仙信仰的支配下,道士們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告別俗世,投身道門,自願地接受宮觀內種種規矩的
約束,踏上了「路漫漫其修遠兮」的「修道」之路。道士們根據他們所接受的道教教義,相信那至高無上而又永恆存在的「道」,可以通過自己刻苦的修煉而獲得。修道者一旦與這個「道」合為一體、融洽無間,便可以達到徹悟真諦、物我兩忘、長生不死、自由自在的境界。而當這個「道」被「神仙」具象化或置換之後,「修道成仙」便成了道士們共同的神聖選擇,成了他們修煉生活的主要目的。所以,道士們的修道生活,就是在「成仙」這一價值層面上展開來的。為了「得道」而「成仙」,他們採取了種種自以為行之有效的手段,道士們的一系列修煉方術就是由此而衍生出來的。採取種種方術來修煉,是道士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項最為重要的生活內容,他們「成仙」的希望便全部寄託在這種修煉上。所以,要了解古代道士的生活特點,就必須了解他們的修煉生活情形。
道士的外丹修煉服食丹葯以求長生,曾是道士們的一種主要的修煉方術,因此亦是他們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為此,無數道士作出了非常執著甚至極其痴迷的努力,前仆後繼,遍作嘗試,確乎帶有幾分悲壯而復悲哀的意味。
在戰國時期,燕國和齊國一帶的方士們出於原始的神仙信仰,即開始探求服食仙葯而成仙的途徑。這種出於原始宗教幻念式的選擇;曾經促使一些人冒險尋覓仙葯,而其中又以那些貴為君王的人最為執迷,因為他們的長生夢與權力夢是統一的。像齊宣王、燕昭王以及秦始皇、漢武帝等,都曾遣人多方尋覓仙葯。自然,仙丹妙葯難以找到,成仙之夢也就無從實現。為此,秦始皇發怒坑殺了不少方士。但是,這並沒有阻斷信仰者的冒險與嘗試。現成的仙丹既不可得,那就靠自己炮製煉就,於是秦漢時期試煉金丹的方術便出現了。方士李少君曾勸漢武帝「祠灶」,稱用丹砂和其它葯劑作原料即可煉出黃金,鑄成飲食器皿,用之即可使人長壽。(參見司馬遷《史記·封禪書》其根據為:仙人食金飲珠,壽與天地相齊;服金者壽如金,服玉者壽如玉。這種將人之生命與金丹之不朽統一起來的思路,與中國傳統的陰陽五行說、天人合一說以及原始巫術的類比思維都有深切的聯系。既然服食金丹(或者用某種金屬器皿)便有成仙永壽的希望,那麼追求者便漸漸多了起來。
崇拜神仙是道教最基本的宗教特徵,長生不老、羽化成仙是道士皈依道門的主要目的,而古代神仙方術中的合煉金丹仙葯,其直接目的就是為了實現長生不死的夢想,加之道教、道士的誕生本來就與先秦以來的神仙方術、方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秦漢方士服食金丹之術便直接被道士們所繼承,並被作為一種主要的修煉方法。
當然,服食金丹仙葯作為道士們的一種修煉方術,有一個發展過程。並非是從道教一創立,道士們便選擇了服食丹葯作為修煉手段。東漢末期,道教初創,其時的道士們雖然已經開始吸收先秦以來的神仙信仰和方術實踐,但這時道教的宗教義理學說的核心是救治危世而致太平,道士們修道、傳道的重點放在實現這一理想上,所以煉丹服食在他們的生活中基本不佔什麼位置。魏晉以來,道教的發展進入了神仙道教的階段,其教義學說的重點逐步移向了成仙不死,道士們的修道目的亦隨之而定位於長生成仙這一點上。魏晉時期,以葛洪為代表的道派,重視服食金丹之法,認為這是修道學仙的第一要術。葛洪在《抱朴子·內篇》中系統地總結了修道成仙的各種方術,並且極力向人們灌輸神仙存在、神仙可學的道理和方法。經過葛洪的大力提倡,金丹服食就成為道士們的重要修煉方術,並且迅速地發展起來。
人們普遍地將道士服食金丹的修煉方術稱為「外丹術」,與此相對應,道教中主要採用服食丹葯為修道手段的道派,便被稱為「外丹派」。所謂「外丹」,相對於「內丹」而言,簡言之就是運用器具燒煉出來的葯物。道士們認為,服用了這種葯物便可以長生不死,羽化成仙。信仰外丹術的道士的修煉生涯,主要就是從事煉丹,不斷地探索煉取丹葯的方法。
作為一種修煉派別,外丹派在魏晉時期層口已形成。東漢魏伯陽在《周易參同契》 中,已經著力據《周易》陰陽之道,又吸收黃老自然之理,講述煉丹之事,堪稱是歷史上最早的外丹經。其中對煉丹的諸種葯料、燒煉火候、服丹功效等都有相當細致的說明。他用五言詩的形式,帶著美好的幻覺,來形容服食丹葯的奇效:
臣勝尚延年,還丹可入口。
金性不敗朽,故物為萬寶。
術士服食之,壽命得長久。
金砂入五內,霧散若風雨。
熏蒸達四肢,顏色悅澤好。
鬢發白變黑,更生易牙齒。
老翁復丁壯,耆(qí音齊)嫗變奼女
改形免世厄,號之曰真人。
魏伯陽的丹道思想對道士們的煉丹術影響很大,被後世奉為「丹經之祖」。到了晉代,隨著道教外丹派的形成,篤信飛煉金丹黃白、服食成仙的道士們便完全沉溷(hùn音混)於外丹術。其中,成就最高者當首推東晉名道士葛洪。魏伯陽與其弟子虞生及用來試驗長生不老葯的狗。金丹中認為屍金丹之為物,燒之愈久,變化愈妙;黃金入火百煉不消,埋之,畢天不朽。服此二物,煉人身體,故能令人不老不死。此蓋假求於外物以自堅固……」。這種觀點代表了中國古代道士們從神仙方士那裡接受來的一種追求長生的觀念與方法。道士們認為,人可以長生,但要長生,必須服食不死之葯。那麼,這種不死之葯是什麼呢?其不可能是草木葯之類,因為草木葯本身易腐爛,在火中會化為灰燼。由於草木葯自身沒有堅固性、永恆性,移入人的身體中,自然不能使人長生不死。因此,必須發現一種堅固不朽、無變化的葯物,通過服用這種葯物,使其不朽性傳入人體中,服用者便可以長生不死。這種不朽的葯物,就是金丹。
葛洪不僅從理論上倡導外丹術,而且通過實踐宋親驗。然而,經過多年的勤苦燒煉,葛洪仍沒有得到滿意的丹葯,他認為關鍵原因是自己沒有像前人那樣,遠離塵囂、與世隔絕、靜心修煉。因此,他便攜帶妻子鮑姑、侄兒葛望以及書籍行囊,來到了羅浮山。羅浮山位於今廣東博羅縣境內的東江之濱,縱橫500里,有大小峰巒432個,形態各異,變幻無窮,氣象萬千。山中懸崖怪壑,亂石叢林,有朱明、桃源、夜樂等18個洞天和白水漓、水罕洞等980多處飛瀑幽泉,當地又盛產煉丹用的丹砂,正是理想的煉丹之所。因此,葛洪便在這被道土們稱為『『三十六洞天」之「第七洞天」、「七十二福地」之「第三十二泉源福地」的名山中居住下來,開始了自己的新的努力。住下之後,葛洪首先建庵砌灶,先後修築了都墟、孤青、白鶴、酥醪四庵並且在位於東麓朱明洞南的都虛庵旁,用花崗石砌成一座丹灶。丹灶頂高3.6米,底座呈四角形,邊長為2.5米;灶體呈八角形,邊長為0.8米。灶壇的每一面,按照方位分別雕有乾、坤、震、巽(xùn音訓)、坎、離、艮(gèn音亘)、兌八卦圖形和麒麟、仙鶴等異獸靈寓圖案,四角的石柱上還刻上雲龍。然後,葛洪開始採集煉丹所用的葯物。他潔身曰,身帶升山符,背懸驅魔鏡,口念咒語,進入深山,用禹步法(道土做法事時召役神靈的一種方術,詳見後文有關介紹)採回許多礦物和植物。葛洪把採集回來的草木植物拿到麻姑峰下的池水中清洗干凈,供自己服食和配製成行醫用的葯丸,礦物則用宋煉丹。擇定了煉丹的黃道吉曰,他在灶邊懸掛上古劍、古鏡等法器,然後正式升火煉丹。他先用丹砂煉出了一種銀白色的液體(汞),又將這種液體煉成赤紅色的結晶體。他還曾用鐵塗曾青(硫酸銅)得到了一種「外變內不變』』如銅一樣的物質。還有一次,他用鹽和石膽,再調和雄黃粉、牛膽,放入丹灶之中,灶外用蚯蚓土調曲為泥封蓋,以文火燒煉了30天,煉出了一種被稱為「丹寶」的金黃色的混合物。總之,葛洪在羅浮山中嘗試過道教的各種各樣的煉丹方法,多次合煉金丹,可以說他在山中的修道歲月,主要就是燒煉金丹。外丹修煉成為他生活中的主要內容。葛洪於61歲時死於山中,傳說他死後身體柔軟,顏色如生,抬屍入棺,輕如一件衣服,世人以為他已屍解成仙,故稱他為「葛仙」。其實,他的死系因長期服用自己煉的金丹,體內過量存積硫酸鐵等金屬而中毒死亡。
南朝名道士陶弘景是葛洪之後的又一個大煉丹家。為了獲得奇妙的金丹,陶弘景也付出了極為艱辛的努力。據《南史》記載,從梁天監四年(公元505年)到梁普通六年(公元525年),在這長達20年之久的歲月里,陶弘景進行了無數次的煉丹實驗。他一次又一次鄭重其事地在深山中挖灶安鼎,「陽燧」取火;一次又一次地沐浴齋戒,虔誠地祈禱神靈,保佑他煉出上好金丹。就這樣,他日復一日地苦候在毒煙籠罩、酷熱難當的丹房中,然而得到的卻是一連串的失敗,據《華陽陶隱居內傳》記載,天監四年、五年以及其後的幾年裡,陶弘景煉丹「鼎事累營,皆不諧(不成功)」。連續的「開鼎無成」,使得這位清修之士變得脾氣煩躁、疑慮多端,自信心驟減,甚至想到了以死來解脫。但是,陶弘景畢竟不是一個庸常之輩,「不見金丹心不死」,他苦心孤詣修道幾十年,夢寐以求的就是煉成金丹,白日飛升。所以,他豈能甘心半途而廢。也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年近70歲之時,他總結此前歷次煉丹的經驗教訓,再次「營鼎」,終獲成功,開鼎之時,只見「光氣照燭,動心煥目」,「金丹」靜靜地躺在鼎中。欣喜之下,當月口服用,當然也沒有忘記將此作為厚禮送給他的方外之交——梁朝君主梁武帝蕭衍宋享用一番。
在道門煉丹服食修煉方術的影響下,整個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上也釀成了.一種服食仙葯的風氣,士大夫階層服葯(外丹)的事屢見不鮮。在這個被稱為「人的覺醒」的年代,文人士大夫們對人生苦短、浮生易逝的感受極為強烈,於是便欲千方百計地留住生命,使其鮮活美好而不衰。而道士們所苦心經營的外丹術,恰恰迎合了這種心理期待。這樣,煉丹不僅成為道士們日常生活中的主要任務,而且由於貴族階層的加入,使外丹道士因此能夠得到物質上的支持,這又刺激了外丹術的發展。這是因為煉丹費資頗巨,而皈依道門、不事俗務的道士們是無力負擔的。事實上許多道士都是靠官宦階層提供物質和生活保障而從事煉丹實驗的,如葛洪就是依靠廣口、N刺史鄧岳的支持而堅持在羅浮山中煉丹的,陶弘景曾為蕭衍取代齊朝建立梁朝獻計獻策,是蕭梁王朝的「山中宰相」,自然不會缺少來自於朝廷的支持。
就這樣,在一代又一代道士的努力下,到唐代道門外丹修煉術的發展達到了鼎盛時期,所使用的工具和設備以及操作、葯物用量等已更加完善與合理。盡管外丹道士中屢屢出現服丹中毒而死、而癲的事件,但仍舊有大量「丹心·」堅定的道士將自己的修道理想全部寄託在外丹修煉上。他們的日常生活就是在丹房中滿面塵垢、慘淡經營,一心希望創造出奇跡來。如孫思邈這位被譽為「葯王」的唐代高道,同時也是一位著名的煉丹家。為了探索丹葯的種種配方和採集原料,他「雖艱遠而必造,縱小道而亦求,不憚始終之勞,詎辭朝夕之倦」(《雲笈七簽》卷七十一),為此,他在煉丹中如何去除礦物的毒性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發明了將煉丹用的雄黃在油中泡9天9夜去除毒性,又在山中以丹砂、曾青、磁石等苦煉成「太一神精丹」。他不但精研煉丹術,而且還撰寫了《太清真人煉雲母訣》、《燒煉秘訣》、《太清丹經要訣》等多種煉丹著作。
道士們煉取外丹和服食的方法,通常是師承秘授的,故在擇徒、授術方面嚴格保密。這樣的「單線聯系」便形成了外丹修煉術的傳承派系,派系之間在配方、煉取、服食的具體方法上有明顯的不同。葛洪將煉丹術分為神丹、金液、黃金3種,雖然互有不同,但服用之後都可以使人身體不朽,長生成仙,這是外丹派道士從事服食煉丹的最基本的信念。大體說來,根據煉丹時所用材料的不同,外丹道士可分為金砂派、鉛汞派和硫汞派三大派。金砂派資格最老,左慈、葛洪、陶弘景等人就是此派的代表。據葛洪自述,他習煉的外丹術是由左慈傳其祖父葛玄,再由葛玄傳鄭隱,又由鄭隱傳給他的。為此他曾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才取得了鄭隱的信任。一起師承鄭隱的許多道徒,都沒有得到此術,只有葛洪得到了鄭隱的秘授。葛洪榮幸地讀到了鄭隱秘不示人的《九鼎丹經》、《金液丹經》等典籍,深信其理,視之為「仙道之極」。葛洪在自己的丹房生涯中總結出不少經驗,他認定丹砂燒煉之後能還原,此之謂「還丹」。經由不斷燒煉而又不斷還原的丹砂,其次數越多,「仙效」愈快。葛洪在《抱朴子內篇·金丹》中稱,一轉丹(僅還丹一次的)服後需3年才能成仙,二轉丹則需2年,三轉丹便降至1年,如果到了八轉丹,10日就可飛升,而九轉丹服食一畢當即就可飛升。想來當初嫦娥偷偷服食的靈葯,大概就是這種九轉丹吧。
至於鉛汞派,則主張煉丹必須用鉛汞,但也可適當配上銀、硃砂、雄黃、硫黃等。此派可以追溯至東漢魏伯陽,以其《周易參同契》為經典。該派道士將鉛汞視為至寶大葯,認為鉛汞「合天地之元紀,包曰月之精華,上冠於乾,下順於地,總七十二石,統天地之精光,修煉成丹,服之延駐」。(《大還心鏡》)鉛汞派外丹道士還充分發揮他們的玄思妙想,在煉丹過程中將煉丹用的鼎器想像為一個縮小了的宇宙(乾坤之合),鉛汞(葯)在鼎中即為居於乾坤之內,鼎蓋為天,鼎座為地,鼎唇作雌雄,乾坤相合化育,煉成大丹,此丹四象齊全,五行完滿,即合於陰陽五行妙道,服之豈能不產生奇效!
至於硫汞派,唐代方興。此派道士主張用硫黃與水銀合煉,方可獲得仙丹。在煉制過程中,他們也強調要契合陰陽之道,以為硫黃是太陽之精,水銀是太陰之精,一陰一陽台為天地,恰如夫婦合精,乃可煉成靈丹。派系不同,方法各異,自然導致了各派系之間的爭論和互貶。但在互相攻訐的過程中,彼此借鑒、融合的情形也是存在的。
煉取外丹所用原料,除了上述三派格外強調的丹砂、鉛汞、硫汞外,還有許多,大多為天然產物,如雄黃、曾青、石膽、砒霜、白鹽、白礬、雲母等等」石葯」,以及牡礪、胡粉、菟(tù音兔)絲、朱草等動植物原料。在唐代,外丹術最為興盛,所用原料更為廣泛,簡直稱得上是別出心裁,無奇不有,連童男女的便溺也派上了用場。唐代梅彪所撰《石葯爾雅》,便收集了煉丹常用葯150種之多,這還是僅限於「石葯」的統計。由此可見外丹道士的嘗試覆蓋面很廣,可以說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幾乎將全部精力傾注於葯物的採集、選用,以及具體的煉制上,同時也將全部喜怒哀樂系於鼎中之物的成敗上,真可謂「為伊消得人憔悴」。
道士們具體的煉丹過程,既神秘,又復雜,且還有很多禁忌。首先,要慎選煉丹場所,宜選名山幽僻之處,結伴3人左右。入山前要齋戒沐浴,避與俗人往來,以免邪氣襲入,妨害煉丹。入山時又須擇黃道吉曰動身,並且要,佩帶進山符、驅鹿鏡。進至山中,先踏勘地形,選擇良址,然後築造丹房。築丹房很有講究,需要佩帶符E口,清心潔齋,先除去地上的雜草,且挖去地表3尺深的土,填以好土,並且鋪平夯實。然後是建屋、築壇、安(爐)灶、置鼎、配料以至升火煉葯。每一個步驟都必須慎之又慎,不容馬虎。譬如建丹室。必須嚴格按照規定的長3丈、寬1.6丈宋建造,牆壁內外用泥抹平,務求堅實而嚴密。門和窗戶的位置在正東正南,窗戶寬4尺,必須非常嚴密。門戶要密閉,關嚴後不漏光線。壇,又稱丹台,是用宋安放丹爐、葯灶的,其營造也極有法度,必須築於丹房的正中央,壘土而成,高8寸,寬24寸,亦有分為3層的,每層高低和寬廣尺寸各不相同。爐是容納鼎的設施,灶是容納釜的設施,一般僅用其一,安放時先要在壇上埋符篆,而其大小尺寸以及置放的方位、安放的時間等也必須與天地曰月星辰、五行八卦一致。鼎有內盛水、盛火兩種,從材質來講則有金鼎、銀鼎、銅鼎、鐵鼎等等。安法不同,名稱也不同,水鼎在上、火鼎居下的安法叫「既濟爐」;水鼎在下,火鼎在上的叫「未濟爐」。「既濟」與「未濟」均系《周易》六十四卦中的卦名,上坎(水)下離(火)為「既濟」卦,上離下坎為「未濟卦」,這就是二爐名稱之由來。鼎是煉丹的反應容器和冷凝裝置,其中火鼎最重要,煉丹用的葯料即放於其中,鼎內燃火加熱;水鼎中盛的是水,外圍充以灰土之類。二鼎有管相通,水鼎另有一管貫通,以供給冷水和引出蒸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