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道家分哪些派別
1、據學理分有積善派、經典派、符派、丹鼎派(金丹派)、占驗派五類。
2、按地區分有龍門派、嶗山派、隨山派、遇山派、華山派、嵛山派、老華山派、鶴山派、霍山派、武當派等。
3、按人劃分則有少陽派(王玄甫)、正陽派(鍾離漢)、純陽派(呂洞賓)、海蟾派(劉操)、三豐派(張三豐),薩祖派(薩守堅)、紫陽派(張伯端)、伍柳派(伍沖虛、柳華陽)、重陽派(王中孚)、尹喜派(關尹)、金山派(孫玄清)、閻祖派(閻希言)等。
(1)道教分幾派精華有什麼擴展閱讀:
道教各派在理論、教義方面的差別較小,因此各派之間幾乎沒有理論上的紛爭,只在修習方術上互有貶斥;相反,各派之間的互相汲取,卻是比較突出的。不僅符籙派之間互相汲取,符籙派與煉養派之間也互相汲取。這種現象在南宋以後特別明顯。
如南宋時期出現的神霄派、清微派以及當時的龍虎宗都十分重視內丹修煉,甚至強調內煉是行法的基礎,使之和符籙咒術結合起來。全真道至後期也兼習符籙齋醮。這樣互相汲取的結果是各派特點的進一步融合。這也是後期道教各派能互相聯合為兩大派的原因之一。
道教各派善於兼收並蓄,除各派彼此汲取外,又多汲取儒、釋思想(與儒釋又有斗爭的一面,但主要集中在南北朝和隋唐時期)。早期的五斗米道和太平道雖未汲取佛教思想,但卻汲取儒學。其後各派則既汲取儒學,又汲取佛教。
⑵ 道教分幾個門派
道教主要分為五個派系:
1、正一道
正一道原叫五斗米道,後來也叫天師道。正一道開山祖師是東漢時期的張道陵,其掌門人稱為天師,人們都叫他張天師。正一道祖庭在江西龍虎山,世代相傳。
正一道是以符籙為主的道派,在歷史上多次融合道教各大符籙派,可以說正一道集符籙派之大成。正一道的戒律沒有其他派系那樣嚴格,他們可以吃肉,並且正一派的弟子可以婚配,可以在家以居士的身份修行,備受人們推崇。
2、全真道
全真道創始人為王重陽,以修煉內丹學為主。全真道的戒律較多,與正一道不同的是,全真道士不得食肉,不得飲酒,只吃素齋,而且不能結婚。大多數全真道士要在深山道觀修行。全真教義主張三教平等和三教合一。
3、真大道教
真大道教,原名大道教。真大道創始人是滄州的劉德仁,道號無憂子。《通鑒輯覽》有記載:「真大道教者,始自金季道士劉德仁之所立也。真大道發展至元朝時期,主要在中國北方流傳,後來並入全真道。
4、太一道
創始人為衛州蕭抱珍,太一道以符籙聞名天下,與天師道相似,以老子為始祖。
5、凈明道
凈明道亦稱凈明忠孝道。該道派發源於南宋高宗紹興年間。直到元朝初年,道士劉玉清整理"凈明法"之教法教理,著有《凈明忠孝全書》一書,正式創立了凈明道。此派把許旌陽奉為祖師,側重符籙的修煉,在元朝和明朝時期的影響頗為深淵。
⑶ 道教分幾派啊
有積善派、經典派、符籙派/符.咒派、丹鼎派/丹道派(金丹派)、占驗派(數術派/術數派),五大主要類別。
按地區分有青城派、茅山派、龍門派、嶗山派、隨山派、遇山派、華山派、嵛山派、老華山派、鶴山派、霍山派、武當派等。
則有文始派(關尹)、沖虛派(列子)、少陽派(王玄甫)、正陽派(鍾離權)、純陽派(呂洞賓)、老華山派(陳摶老祖)海蟾派(劉操)、三豐派(張三豐)、薩祖派(薩守堅)、紫.陽派(張伯端)、伍柳派(伍沖虛、柳華陽)、重陽派(王中孚)、金山派(孫玄清)、閻祖派(閻希言)等。還有道.家老學五派:楊朱一派、鬼谷一派、庄列一派、宋尹一派、申韓一派
有太平教(張角)、昆侖派(元始天尊)、混元派(太上老君)、南無派(譚處瑞)、清靜派(孫不二)、金輝派(齊本守)、正乙派(張虛靜)、清微派(馬丹陽)、天仙派(呂純陽)、玄武派(真武大帝)、凈明派(許旌陽)、雲陽派(張果老)、虛無派(李鐵拐)、雲.鶴派(何仙姑)、金丹派(曹國舅)、玉線派(樵陽真人)、靈寶派(周祖)、太一教(蕭抱珍)、全真教(王重陽)、正一教(張宗演)、真空派(鼓祖)、鐵冠派(周祖)、日新派、自然派(張三豐)、先天派、清隱派、廣慧派等。
歷.史上還有正一宗(張道陵)、南宗(呂純陽)、北宗(王重陽)、真大宗(張清志)、太一宗(黃洞一)、五大宗之分法和天師道、全真道、靈寶道、清微道四大派的分法。還有道.德、先天、靈寶、正一、清微、凈明、天心的說法。
而今許多教.派式微,尚存的著名教.派有北方的全真教、南方的正一教、茅山教、嶗山教、武當教、閭山教及香.港、台.灣的民間道.教.派別,近幾年隨著國.家對道.教的政.策改變和扶持,一些正統道.教的分支也在逐漸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