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美國的農業特點是什麼
美國農業的主要特點
(一)標准化生產方式不僅是食品質量安全的保障,同時也是堅實的技術壁壘.為了確保農產品和食品的質量安全,美國聯邦政府建立了包括農業部(食品安全及檢驗服務局,穀物檢驗、包裝、儲存管理局,動植物檢驗服務局)、食品葯物管理局、環保署,衛生部等在內的諸多行政管理機構,各州縣市也建立了相應的管理機構,上下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行政管理機制,各類農產品生產都有具體的量化標准,標准化生產方式已完全普及。美國政府非常注重通過法律法規加強管理,在標准化生產方面逐步完善了相應的法規。如《聯邦雞蛋生產檢驗法》、《聯邦肉類檢驗法》、《聯邦家禽生產檢驗法》,《聯邦公共健康服務法》、《飼料法》、《肥料法》、《魚類檢驗法》等,其中把食品安全管理放到了突出的位置,確保了食品安全和市場秩序,同時也為國外農產品進入美國市場建立了堅實的技術壁壘。美國聯邦政府有關部門及相關機構依法對食品安全行使監督職能,各項職責非常明確,監督分工十分具體。如食品安全檢驗服務局,對其生產的魚類、谷類以及動植類產品是否符合質量要求,環保署在生產環節中是否對空氣、水源土壤等生態環境構成污染,都要進行嚴格監督。對沒有達到標准或違規的生產者進行嚴厲的處罰;沒有達到標准要求而生產和銷售產品的公司,一經查實,立即依法予以重罰,一直罰到傾家盪產為止。同時,在監督中強調科學性、公開性和透明度,建立有序的預防機制。
(二)農業合作社為農業高度集約化經營做出了重要貢獻
美國農業的最大特點是高度集約化經營,而農業合作社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農業合作社連接千家萬戶的農民和千變萬化的市場,較好地解決了生產與銷售之間的銜接,同時,還避免了同一產品在不同生產者之間的價格競爭,有效地保護了農民的利益。
美國的農業合作社是個體農場主(農戶)為了增強經營活動能力和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在完全自願的基礎上成立的,是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三位一體互助合作經營性質的組織,擁有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的職能,其組織成員由合作社董事會,理事會選聘使用。農業合作社不像私營公司以營利為目的,也不像政府部門可以提供無償服務,而是在商品交換原則的基礎上,以社員獲益為基本宗旨。作為農民的組織代表,農業合作社的主要作用是:(1)負責同政府、議會、工商界以及外國機構的對話、談判、維護農民的共同利益;(2)承擔宣傳和推銷農副產品的任務;(3)負責組織農業信息傳播以及與社會其他行為建立聯系;(4)對國家農產品檢疫,食品立法等提出建議。
(三)農業科技推廣體系獨具特色
農業教育、科學研究和技術推廣是美國農業發展的三大支柱。早在20世紀30年代即建立起了集教育、科研、推廣一體的獨具特色的三結合體系。包含三個層次:在聯邦一級農業部設有農業教育、科研和推廣三個局。農業部還下設一個農業科技研究中心,該中心在各州設有120多個專業研究所,主要分布在各州大學內。大學內設有農業實驗站和農業推廣站,往往集教學、科研、推廣三個職能為一體。在縣一級設有州立大學派出機構推廣站。這種三結合的體系密切合作,使美國農業科技推廣呈現這樣幾個基本特徵(1)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的農業人才,州立大學每年都要向農業部門培養和輸送一大批高級農業人才,這些人員充實在農業生產的各個領域,有的還直接當了農場主。(2)確保農業科研成果源源不斷地向農業生產領域輸送。大學納教授既從事教學也從事科學研究和技術推廣。農業基礎理論研究在大學的實驗室,應用研究由大學研究所和實驗站共同完成。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緊密結合,推廣人員將農民的實際需要迅速反饋,使得農業科研成果有針對性並且源源不斷地進入農業生產領域。(3)農業科研成果的推廣運用速度加快。美國現有約3000多個科技推廣機構,他們深入農業生產第一線,在及時將最新的科研成果推廣給農民的同時,也將農民的要求帶回大學和科研部門,從而縮短了科研成果開發和推廣周期,加速了科研成果向生產成果的轉化。
Ⅱ 美國農業的特點是什麼
1.「以農立國」
有悠久歷史和傳統美國作為移民國家,只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但其農業部在比62年成立的時候,就在其部徽上寫著,「農業是製造業和商業的基礎」。美國方面依仗其得天獨厚的條件,另方面注重農業科技的作用,農業直是國家的重要經濟支柱。隨著工業的發展,農業在美國經濟中的比重逐漸下降,但政府對農業採取了支持和保護的政策,使農業成為美國在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產業。
2.以高度商業化的家庭農場為基礎
美國1826年制定了「宅地法」,奠定了家庭農場的基礎。1994年,美國有204萬個農場,其平均規模為193.4公頃;農業勞動力有252萬人,佔全國勞動力總數的2%。現在「公司農場」的數量在不斷上升,大約有7萬個,所佔農地的面積和銷售額都佔有較大的比重。但是,公司農場的基礎仍然是家庭農場。美國農業是高度商業化的農業,受市場供求關系的影響很大。其糧食生產能力超過了3.5億噸,但由於生產過剩,政府實行限產措施(根據政府與農場主簽訂的合同,1995年休耕農田的總面積為1474萬公頃),加上天氣的影響,有的年景不足3億噸。
3.農業專業化程度很高
美國形成了些著名的生產帶,如玉米帶、小麥帶、棉花帶等。早在1914年,美國農業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種植專業化,這種格局保持至今。這種區域分工使美國各個地區能充分地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有利於降低成本,提高生產率。通暢的水陸運輸網的建立更進步促進了區域分工專業化生產,而區域分工和專業化生產也有力地推動了附近地區相關產業的發展。
4.農業產銷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體化
Ⅲ 美國農業的特點和優勢是什麼
我是地理專業的。
美國農業的特點
1,是世界上的農業大國,表現:農產品種類多,產量大,為世界上輸出農產品最多的國家,農業發達.
2,農業生產特點(農業發達的原因):首先美國農業屬現代農業,生產過程具有高度的機械化,電氣化,化學化和良種化.這種農業的優點為:生產效率高,產量大;缺點為有時生產過剩.其次農業地區生產的專門化為美國農業的另一大特點,其優越性表現:
(1)能充分利用自然條件,發揮地區優勢;
(2)大規模使用農業機械,提高農業生產技術;
(3)實現農業的現代化管理.
另外,美國農業專門化地區的劃分也充分考慮市場需要,如乳畜帶分布在五大湖沿岸和東北部沿海地區(這里有美國最大的工業區,城市密集,人口眾多,對乳,肉等產品的需求量
大
Ⅳ 精準農業是什麼意思
所謂「精確農業」,就是將傳統農業與電腦、衛星、通信、遙感、機械化等高新技術相結合,科學而精確地播種、灌溉、施肥、噴葯、收獲,這樣既減少了浪費,又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
值得指出的是,這種新型農業模式在美國、日本、以色列等國迅速興起。特別是在美國,一些農場主已在拖拉機上安裝了電腦和接收器,接收處理衛星的遙測信息,精確地確定施肥量、澆水量,並計算收獲量。
精細農業就是一種現代化農業理念。所謂精細農業,是指基於變異的一種田間管理手段。農田裡田間土壤、作物的特性都不是均一的,是隨著時間、空間變化的。而在傳統的、目前仍在採用的農田管理中,都認為是均一的,採用統一的施肥時間、施肥量。
精細農業與傳統農業相比,主要有以下特點:
(1)合理施用化肥,降低生產成本,減少環源污染精細農業採用因土、因作物、因時全面平衡施肥,徹底扭轉傳統農業中因經驗施肥而造成的三多三少(化肥多.有機肥少;N肥多,P、K肥少;三要素肥多,微量元素少),N、P、K肥比例失調的狀況,因此有明顯的經濟和環境效益。
(2)減少和節約水資源目前傳統農業因大水漫灌和溝渠滲漏對灌溉水的利用率只有40%左右,精細農業可由作物動態監控技術定時定量供給水分,可通過滴灌微灌等一系列新型灌溉技術,使水的消耗量減少到最低程度,並能獲取盡可能高的產量。
Ⅳ 美國農業的特色是什麼這樣做有什麼優缺點
美國農業是一個買方市場,其結構調整是有規律的、有限的調整,是根據市場需求變化的調整,是穩中有調。由於其生產的專業化、規模化程度高,價格變化傳遞市場信息的有效性,使結構調整有的放矢。其結構調整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注意農區生態平衡問題,根據市場年度變化,通過休耕制、輪作制來以空間換時間;一方面規避市場風險,另一方面規避生態風險。
二、產業化問題
在美國,產業化經營是市場催生的結果。生產、加工、流通、銷售等諸環節有機結合,流程順暢;不同產品有不同產業化經營形式。比如蔬菜農場一般都是一體化經營,而大型農場 (如肉雞、肉牛生產)則以專業化經營為主。而一體化經營,在美國比重較少,約占整個農業生產量的10左右,而更多的是專業化經營,靠專業化分工來培育市場競爭力,避免平均使力,降低生產要素利用率。在美國,流通、銷售環節是最重要的環節,其銷售在農業的產值構成中佔42%,而加工佔33%,農業生產佔25%。沒有成功有效的市場營銷,再好的加工企業,也可能面臨產品積壓而倒閉。
三、規模經營問題
美國農業都是以家庭規模經營農場為主,土地資源豐富,土地流轉自由,為規模經營提供了充分保障。特別是在美國大陸,在大宗農產品生產上,如玉米、穀物等,其經營規模都是以上千英畝為單位進行的。但在夏威夷,這些蔬菜農場,其經營規模並不是很大,其農場經營仍然是有效益的、成功的。
四、優質與品牌問題
在美國,市場是檢驗優質、認可品牌的唯一尺度。有效需求是生產者、經營者要滿足的唯一對象,優質與品牌是市場長期認可、消費者有效需求持續的過程積累。筆者在美國還沒有見過什麼評選的優質產品與著名品牌,也還未見過哪個生產者、經營者在自己產品包裝上註明優質、名牌之類的稱謂。優質、品牌只存在消費者的心目中,只體現在市場佔有率的份額中。筆者所見,夏威夷的一些蔬菜農場大都沒有什麼特別知名的品牌和產品,但它也能行銷市場,優質是相對的,品牌不是唯一的。
五、科技問題
在美國,農業科技應用於生產,無疑是先進的,但又不盡然。在夏威夷蔬菜農場,筆者接觸了一些農場主,他們並不掌握多少農業新科技,但他們能成功,能獲利,關鍵在兩點,一是技術服務能到位。農場主不懂的,相應農業技術公司能及時提供支持。二是技術應用的適用性。
六、農產品安全問題
在美國,人們對農產品安全問題的關注程度似乎沒有國內想像的那麼重。一方面是政府有嚴格的法律保障,企業有自律的質量意識,一般農產品安全有保障。在美國,不會有假冒偽劣的產品,禁止使用的農葯就不會有市場,農產品農葯殘留問題並不突出;另一方面是生產成本與效益約束。筆者曾問過一些農場主,為什麼不經營有機農場,他回答,經營有機農場減少產量,效益沒有保障。可見,產量是效益的基礎。在夏威夷的農場,由於氣候資源優越,生產周期短,可相應降低生產成本,而經營有機農場仍有風險。我國在發展有機食品之類的生產中,一定要先找市場,再算成本,再決定是否生產,怎樣生產。雖然我國農產品安全在當前市場上是一個關注的焦點問題,推行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勢在必行。但必須明白,類似有機食品的生產在現有技術條件下,多少要以產量換質量,否則我們推出的有機食品之類的產品安全性不能達到國際標准,就會失信於市場。
Ⅵ 簡述美國的農業耕作情況
美國農業的生產方式和生產力水平都處於世界最發達之列。美國農業之所以成功,有其得天獨厚的農業資源因素,但更與經歷百年的歷史演化和市場競爭所形成的農業及相關產業的組織結構和經營機制構成的、有競爭力的生產方式密切相關。
美國的農業以家庭農場為主,約占各類農場總數的87 %,合夥農場佔10
%,公司農場佔3%(1987年)。由於許多合夥農場和公司農場也以家庭農場為依託,因此美國的農場幾乎都是家庭農場,可以說美國的農業是在農戶家庭經營基礎上進行的。
由於農產品市場開拓、科技進步和大范圍配置資源,促使農戶分工分業,使生產要素向優勢農戶集中。專業化、集約化生產,加速了農戶之間的兼並與重組。從農場數量和土地規模來看,1950年農場總數為565萬個,擁有土地48600多萬公頃(包括耕地、牧場和飼草用地,下同),平均每個農場擁有土地86.2公頃。到1998年農場總數下降到219萬個,擁有土地近38600萬公頃,平均每個農場擁有土地176公頃。農場數量下降了61
%,平均規模擴大了一倍。農場總數的下降增強了農戶的產業競爭力。同時,使那些不適合現代農業經營的農戶重新定位,轉換職業,進入城市,自然而然地完成了農業勞動力向第二、第三產業,以及向城市的轉移。現在美國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已由1910年的32
%降到 l.8%。
美國農業現代化程度很高。農業現代化即用先進農業機械和農業技術去改造傳統的落後農業,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的過程。它大體包括農業的機械化,即用現代的耕作機械、水利灌溉設備等代替手工和耕畜動力、農具,盡量投入機器設備,節約勞動力;技術的現代化,通過採用化學的、生物的技術,改善與增加農作物品種,提高單產水平;管理的現代化,即把在工業部門中先發展而後成熟的管理辦法、經驗引入農業,形成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實現產業化經營。
美國農業資源結構的特徵是人少地多,勞動力供給短缺,勞動力價格相對較高,因此,美國農業的技術革命是從機械技術開始的。農業現代化經歷了農業機械革命、化學革命和生物革命以及管理革命(並不排斥它們的相互交織)。美國的農業機械化大體經歷了四個階段:南北戰爭前後至1910年的農業半機械化時期;1910年至1940年的農業基本機械化時期;20世紀40年代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農業基本實現機械化時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農業全面高度機械化時期。20世紀60年代以後,由於土地價格的高漲,土地利用率的提高成為農業現代化的一個突出矛盾。美國就把農業現代化的焦點集中到採用生物、化學技術,以提高土地產出率上。與此同時,農業機械自身的改革和運用仍舊伴隨著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不僅重視農業生產技術現代化,同時也十分重視農業組織管理現代化,大力推行農業專業化、一體化、社會化,其專業化形式主要有三種:地區專業化、部門專業化、作業專業化。到1969年,美國以經營一種產品為主的專業化農場已達農場總數的90%以上。據美國專家計算,僅此一項,使美國農產品大約增產40
%,而成本降低50
%~80%。同時,美國加速進行農業管理革命,一方面把工業部門的管理技術運用於農場管理;另一方面,在建立高度發達的農業基礎設施的基礎上,把農業產前、產中、產後各個環節組成為一個統一的農業綜合體,實現了產業化經營。
美國農業的發展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分界線,現代化的特徵逐漸表現出來,其主要特點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
1.機械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到20世紀60年代中後期,是各種農業機械迅速增加的時期,1945~1965年拖拉機增長103
%,穀物聯合收割機增長179
%,其他種類的機械數量也有大幅度增加,此後,機械數量增長緩慢,漸趨穩定,有些機械數量還有所下降,但是機械質量和性能大大提高。在一些高難度作業領域,如馬鈴薯、甜菜、西紅柿及葡萄等的採收都實現了機械化。畜禽飼養實現了自動化和工廠化。目前,農業機械與計算機、衛星遙感等技術結合,正在向高度自動化和精確化方向發展。
2.實現了以化肥和農葯的廣泛應用為特徵的農業化學化。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美國化肥消耗量直線上升,80年代以後,由於在較高的化肥投入水平上單位投入報酬遞減和生產化肥品種的有效成分不斷提高,化肥使用量呈減少趨勢。
3.經營集約化和產業化、生產專業化、服務社會化。20世紀70年代之前,南部的一些煙草和棉花農場還屬於勞動力密集型,現在大都成為大規模的機械化農場。目前,美國農場的平均規模已經達到176公頃,其中大農場已經達到1200~1600公頃。機械化技術、資金密集型經營已經成為主要的經營方式。而且,在農業發展過程中,行業分工越來越細,產業化程度越來越高,而且農場規模的擴大也促進了專業化程度的提高。小型農場(年產值在10萬美元以下)佔83.6
%,農業產值只佔34.2
%;中型農場(年產值10萬~50萬美元)佔14.2
%,農業產值佔38 %;大型農場(年產值在50萬美元以上)雖然僅佔2.2
%,但其農業產值卻佔27.8
%(1993年)。農場的專業化比例已經很高,棉花農場專業化比例為79.6
%,蔬菜農場87.3 %,大田作物農場81.1 %,園藝作物農場98.5
%,果樹農場96.3 %,肉牛農場87.9 %,奶牛農場84.2
%,家禽農場為96.3 %。
Ⅶ 為什麼美國農業那麼發達我們可以模仿嗎
美國農業為什麼這么發達?有以下幾個原因,美國是全球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地形以平原為主,平原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一半以上。美國大部分土地位於溫帶和亞熱帶,這種氣候特別適合發展農業,因為熱量充足,再加上三面臨海,也不缺水,所以占盡了我們所說的天時地利。第二,美國農業科技含量高,主要都是以農場的形式存在的,大面積的耕種,機械化比較高,生產效率自然也高。第三,美國交通便利,相關的農業配套措施比較完善。所以他們從事農業人少,但是產量非常的高。
發展屬於自己的特色農業,不用上升到國家層面,每個省份都有自己的特色。所以在提高生產率、機械化運作、農業配套措施等方面我們可以借鑒學習,但是始終不能忘記自己優勢,這樣發展才能因地制宜,快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