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醫育兒:促進兒童長高的食物有哪些
每年的2~5月是兒童的加速生長期,很多家長在這時候都會讓孩子『借春風』,順應大自然的升發之氣助長高。很多家長都有這個疑問,給孩子吃什麼能長高?
1、情緒低落影響孩子長高
美國紐約州心理研究所曾對716個從9~18歲的孩子做了9年跟蹤研究,研究發現整天生活在緊張焦慮情緒中的兒童比情緒快樂穩定的兒童身材矮5.08厘米,且有2倍以上的可能身高不超過1.57米。
而英國最近公布的一項研究稱,和經常打架的父母生活在一起或來自破裂家庭的孩子,其身高極可能較矮。
研究人員發現,在經歷過家庭沖突的兒童中身材矮小者佔31.7%,而家庭穩定幸福的兒童中身材矮小者只佔20.2%。
答案很明顯, 情志因素對孩子長高有著很大影響 。
孩子的身高主要與生長激素有關,生長激素由腦垂體分泌,在孩子情緒低落、心理壓力過大時,大腦長期處於焦慮、緊張的狀態下,睡眠質量下降,腦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的水平隨之減少,導致生長發育緩慢。
2、肝鬱氣滯影響孩子長高
肝主疏泄,藏血,在體合筋。筋是連接骨和肉的部分,對關節運動、生長發育有重要的作用。
五行之中木為春天,對應五臟為肝。
春天肝木旺盛,具有生長和升發的特點,肝在其中的疏通協調作用至關重要。
肝氣郁滯不暢,導致肝脾不和,肝脾不和則脾胃受損。
脾主肌肉四肢,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好才能氣血充足,肌肉豐盈,孩子才能長高增重;反之,孩子的生長發育就會慢下來。
3、肝火旺盛影響孩子長高
小兒肝常有餘,春天陽氣升發,風氣漸盛,肝氣活躍旺盛,在風邪的吹動之下,「肝火」勢頭更猛。肝火過旺,表現在孩子身上就是脾氣暴躁、睡不安穩。
肝旺而脾弱,肝氣疏泄太過會影響脾的運化。
脾旺則氣血足,氣血充足則腎精充足,腎精充足則骨髓充足,骨骼壯健;反之,脾弱則腎弱,生長發育都不會理想。
另外,一旦脾胃的運化出現問題,孩子就容易積食、厭食,腹脹、便秘、腹瀉等諸多消化系統的問題也會隨之而來。吃不下東西,談何營養?更不要說長高了。
我經常強調,做好衣、食、住、行、情志、醫療六個方面的工作,就能養好孩子,但情志往往是家長最容易忽略的一項。
1、顧護情志,幫孩子減壓
現在家長都望子成龍心切,很注重孩子的教育,周末給他上各種興趣班、輔導班,加上學校布置的作業,完全沒有喘息的空間,可想而知孩子的壓力有多大。
家長要注意不要打罵、責備孩子,要多和孩子耐心溝通,了解他內心的想法,而不是一味地「填鴨式」地給他們報班。
周末帶孩子走進大自然,爬山、散步,能幫孩子減壓減負,做一些伸展運動還能助長高。
另外,父母也要注重彼此之間的溝通方式,如果孩子長期處在受到父母爭吵的環境中,也會影響孩子的情緒,要盡量為孩子創造一個和諧幸福的家庭環境。
2、疏肝解郁,多吃這些食物
在消化好、無病痛時,可以多給孩子吃點疏肝的食物,如豬肝、薺菜、茼蒿、鱸魚,也可以在食療中加入佛手、枸杞、菊花、玫瑰花等。之前推薦的一些疏肝食療如枸杞葉湯、菊花豬肝湯,春菊飲等在春季都可以用。
3、疏肝的大前提是健脾
中醫講,五行相生相剋,雖然肝木克脾土,但脾土也可以反過來制衡肝木的。因此,脾胃健運的孩子相對而言沒那麼容易被旺盛的肝氣所傷。春天不能一味地疏肝,還要健運脾胃。脾胃強大起來了,肝脾調和,孩子的生長發育自然也會很理想,病痛也會變少。
3.1、堅持「10秒」+「4招」
每天要堅持「10秒判消化」,早餐後30分鍾看舌苔、睡眠、大便、口氣是否正常,如果有1項或以上不正常,就證明孩子積食了。
積食時用「4招」助消化,吃少、吃素、吃軟、吃三星湯,連續2~3天。
家長日常也要根據消化狀態調整孩子的飲食內涵。
3.2、健脾疏肝,每周一次疏春方
在孩子消化好時,可抓緊時間健脾,除了白術佛手湯,家長可以每周給孩子用一次疏春方。
疏春方能疏解濕氣,調達肝氣,由陳皮、谷芽、廣藿香、木棉花、芒果核五味食葯材組成,這五味食葯材都具有祛濕健脾的功效,同時還兼顧肝氣的疏泄調理。
希望家長能明白: 孩子的身高70%取決於父母,30%靠後天,而後天的部分需要依靠強健的脾胃來加成。
如果孩子的脾胃狀態不好,吃龍肉也長不高;如果孩子的脾胃狀態好,粗茶淡飯也能長得很好。
最後想和焦慮的家長們說,給孩子的小小的身軀多一點耐心和時間吧!
❷ 中醫認為人體最根本的精華存在什麼中
中醫認為人體最根本的精華存在心中
一、精的釋義:
1、經過提煉或挑選的
2、提煉出來的精華
3、完美;最好
4、細(跟「粗」相對)
二、中醫
中醫是指中國傳統醫學,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等的一門學科。中醫幾千年來一直都在發展中完善,可謂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整體,人體與自然社會環境又是一個整體,所以中醫治療疾病的時候會考慮五臟六腑之間的關系。中醫說的人體精華就是人的精、氣、神和人的支柱氣力,心是所有血液匯集之處,支持整個身體所以說是人體最根本的精華存在心中。
❸ 中醫育兒理念是什麼
中醫育兒理念是,順應自然,因勢利導,平衡以及未病預防
❹ 「中醫育兒」寶寶尿床怎麼辦
判斷尿床是否為病症,一般來講是指3歲以上,夜間睡眠的時候小便不能自控,多次發作,這種情況就是小兒遺尿了。3歲以上、10歲以下的兒童發病比較多。男孩比女孩要多,一般來講醫學的統計為,男孩是女孩的兩倍頻發,另外是有明顯的家族傾向史,有一部分患兒與家族遺傳有關系。
遺尿病因
中醫認為有以下三個原因:
1.腎氣不足:
中醫所說的腎不是指的西醫的腎臟,不是腎臟,而是包括泌尿生殖系統在內的一整套器質和功能性的一個組合。腎臟是屬於水,它是主生殖、主二便,無論是大便不禁還是小便不禁,尤其是腎氣虛寒型的都與腎有關系,因為腎有固攝的能力,把水液收攝住,有一個很好的蒸騰汽化的能力,這就是腎。
腎氣不足典型的特點是面色比較白,腰酸,甚至是腰怕涼。
食療方:
山葯芡實益智仁湯。
山葯30克、芡實10克、益智仁5克, 水3碗,煮開之後小火再煮20分鍾,每次喝半碗,需要注意的是,最好下午6點之前喝。
適用於 腎氣不足 中成葯: 縮泉丸。
2 .肺脾氣虛:
從中醫的眼光看來,肺和腎兩個是相關的,為什麼相關呢?因為金生水,金是肺,腎是水,所以叫金生水,叫做金水相生,一個人肺氣不固,他的通調水液制約的能力會下降,固攝能力也會下降。同時脾胃不足,脾一旦寒涼了之後腎也跟著寒涼,這是脾腎陽虛,這兩種情況一出現也很容易引起遺尿。
表現除了遺尿以外,還同時伴隨面色無華,神疲乏力,少氣懶言、食慾不振這些症狀,大便也比較稀溏,容易感冒。
食療方:
黃芪山葯芡實湯。
黃芪15克、山葯30克、芡實10克, 水3碗,煮開之後20分鍾,每次半碗,晚上6點之前喝。
適合 肺脾氣虛 的中成葯是: 補中益氣丸。
3.心腎失交:
因為心和腎一個是火一個是水,心腎失交心火會比較重,這一類的孩子通常都是白天多動,停不下來、靜不下來,晚上睡覺的時候不安寧。
食療方:
蓮子芯山葯烏梅粥。
蓮子芯10克、山葯30克、烏梅10克,冰糖一勺, 水3碗,煮開之後煮20分鍾,每次喝半碗。可以連著喝一個月,天天喝。
外治貼肚臍的方法:
配方:芡實50克、補骨脂50克、覆盆子30克、五味子30克、山萸肉30克、菟絲子30克、金櫻子30克、丁香30克、肉桂30克,這些買了之後委託葯店碾成細末,一般的葯店都有粉碎裝置。
粉碎好了,裝在一個塑料袋裡,拿回家把生薑榨汁之後,用生薑汁再和上葯粉,就跟和面似的和成糊糊了,然後放到肚臍眼上。外面用紗布蓋住,再用膠布給它粘上,晚上睡覺之前給貼上,早上醒來之後就揭掉,這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預防
1. 最好是從小養成自主排尿的一個習慣。
2. 白天的時候不要讓孩子太疲勞。
3. 晚上睡前2小時,不要喝太多的湯水或吃含水多的水果,如西瓜等。
調護
1.不要打罵。 有的家長一看到孩子這樣,就會用比較粗暴的方法來制止,這種可能短期會有效果,但是長期的話,小孩的心理會受到陰影的影響,有副作用。
2.及時地進行治療。 畢竟遺尿是病程比較長的疾病,治起來會慢一些,可能得調理半個月左右。
❺ 中醫的醫療理念是什麼
中醫的兩大特色:整體觀念和辯證論治。整體觀念包括人與自然是一個整體,說明你做什麼事都應該順應自然規律,如春天要晚睡會早起會,冬天要早睡會晚起會…冬天吃蘿卜,夏天吃薑…春天不注意身體夏天就好拉肚子,夏天不注意身體秋天就可能得瘧疾等等。另一方面,人體自身就是一個整天,就像腎虛可以出現耳鳴,因為腎開竅於耳,也容易骨質疏鬆,因腎主骨生髓,也可以出現腰酸,因為腰為腎之府,出現早泄,滑精,因為腎主藏精。另外腎虛也可以引起肝,心,肺,脾胃的正常功能。辯證論治就是根據症狀分析出病因來,再治病。不像西醫看你發熱就給你退燒葯,看你疼痛就給你止疼葯,中醫分析疼痛,發熱是怎麼引起的,就拿胃疼來說,可能是吃多了引起的,那麼就吃些消食的要,可能是受涼引起的,就吃發汗的葯等等。
中醫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中醫的傳承,已經歷經幾千年歷史,那麼,在中醫中,最主要的核心理念是什麼呢?核心理念是:氣與經絡。今天,就講講中醫中的「氣和經絡」。歡迎大家閱讀。
一、中醫常識中的氣
五味與五氣:營養與功能
中國人把「氣」看得有多重要呢?《黃帝內經》上說:「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五氣入鼻,藏於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聲能彰,五味入口,藏於腸胃,味有所生以養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意思是說,我們吃的東西有氣又有味。味是屬於物的本質,就像我們一定要吃氨基酸、脂質、葡萄糖等各種營養物質,這是屬於五味的部分。但是只有五味是不能讓身體工作的,所有的物質都在正確的位置,然後要有氣去運轉,把所有的功能發揮出來。所以「氣」可以從功能的角度來看。中國人把「氣」看的很大。「氣」也是孫中山先生所說的「人『盡』其才,物『暢』其流」兩個動詞之義。
「味」則是從材料來看。人必須把所有的營養吃夠,入口以後藏於腸胃,才能發揮功能。人體必需的氨基酸有23種,但植物中只有20種,純素的食物里少了3種,所以純吃素的人五味一定會少。若要吃素,一定還要吃蛋及發酵的東西。如果連蛋都不吃,至少也要喝牛奶、羊奶、味噌湯及豆類食品。這樣再加上身體內的細菌,便能將缺乏的那三種氨基酸製造出來。營養不良的話,怎麼練氣也練不回來,就像遺傳性疾病,無法用改善循環的方式治好,營養不足也是。例如維生素A不足會造成夜盲,天天練氣還是會夜盲。
元、宗、營、衛四種氣的生理意義
中國傳統醫學講「氣」的時候分得很細,主要有四種:元氣、宗氣、營氣、衛氣。
1、元氣(又稱腎氣、原氣)來自父母,是先天之氣。命門者為元氣(循環原動力)之所系,元氣則運行於三焦。中醫的三焦(上焦、中焦、下焦,也就是頭、軀干與下肢全身的合稱),就是廣義的循環系統。後天之氣得之於飲食與自然界之清氣,通過脾、肺、心等臟腑的作用,又轉化為宗氣、營氣、衛氣。宗氣出於胸中,是飲食水谷所生化之氣與吸入之新鮮空氣結合而成,是一身之氣運行、運輸、分布的出發點,主管含有氧氣的血循環。
2、宗氣就是血裡面所含的氧氣,是從肺去交換的。營氣為宗氣貫入血脈的營養之氣,行於脈之中,又稱陰氣,主管血液中養分的運輸。營氣是脾胃運化的水谷,是經過腸胃消化的營養。
3、衛氣是宗氣宣發於脈外的氣,又稱陽氣,行於脈處,散布全身,為防禦外邪的抵抗力。(所謂脈外,就是我們在脈診上看不到的部分。)
當我們肺功能不好時診斷上就叫「宗氣」不足。中醫理論中的元氣,是指命門之氣,也稱「中氣」,走三焦包含整個循環系統。營氣是營養,衛氣是免疫能力。而「中氣」不足則是指心臟的功能不佳。
4、中氣——循環負載的系統表現
中氣是全身循環系統性能好壞的指標。我們的整個循環系統是由心臟和血管系統共振所構成,所以心臟功能足不足,要看負載有多大。就像電廠發電,所謂電力不足,主要是用戶太多。假如用戶少或大家都省電,也許就沒有缺電的問題。所以治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減重。
我們若以現代科學眼光來看,命門的「氣」與冠狀動脈有直接關系。很多心臟萎縮或衰竭的病人,直接是命門受傷的結果。因為流到心臟的循環與命門的血液循環共振狀況相關,所以當命門受到壓迫、命門不松時,會直接影響到心臟。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很多人尤其是女人,一生氣就胸悶、憋氣,長時間的生氣,就容易引起胸部病變,比如乳腺增生等。西醫在治療上很恐怖,而中醫可以通過調理氣來緩解病症。
現在大家都在講究養生,那麼,還是先從調氣開始,調氣首要的就是:學會不生氣,也就是「養生先養心」。
❻ 中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比西醫有著不可比擬的優越性,這句話你認同嗎
不認同!中醫雖然傳承幾千年了,但是因為中醫的理論基本屬於經驗性的,更多的是感性的東西。是古人在長期的生活和生產過程中,對自然界和人體的感知創造出來的,缺乏科學性。這在當時的時代里是偉大的,是了不起的成就,在中國古代也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圓滿地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但是,人類是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也始終在發展,隨著現代醫學的出現,才從科學的角度真正意義上詮釋了關於人體的基本元素和一些秘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現代醫學體系也不斷在完善和提升,也不斷地為人類健康和長壽做出貢獻。因為現代醫學是從西方國家引進來的,所以被國人習慣上稱為"西醫",其實這個稱呼是不恰當的。現代醫學因為具有嚴謹的科學性,理論性,研究性,可持續發展性,已經被全世界所認可和應用。所以說,中醫其實已經不適應當前的社會了,更不可能比西醫存在什麼優越性。看看世界上的醫療體系就能夠發現,全世界絕大多數人都在享受現代醫學帶來的便利和成果。因為醫學是科學的分支,而科學又是無國界的,所以在全世界科研人員的努力下,現代醫學日新月異,將持續為人類的健康和對生命的探索繼續做出貢獻!
❼ 中醫理論的精華概括是什麼
辨證論治,整體觀念。這是中醫理論的特點,也是其精華所在。我們的八綱辨證,陰陽表裡辨證,寒熱辨證,都在些基礎上形成。而整體觀包括,人和自然環境是一個整體,人和社會是一個整體,人本身也是個整體。中醫有天人相應,天人合一,天地人合一等等都是整體觀念。
❽ 中醫育兒知識分享簡短的
中醫育兒知識分享簡短的
中醫育兒知識分享簡短的,寶寶出生前准媽媽們就開始學習各種育兒知識,孩子出生後,咱就開始真正面對這些問題了,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中醫育兒知識分享簡短的,快來一起看看吧
一、0-3歲兒童日常保健
飲食調養
1、嬰幼兒脾胃功能較薄弱,食物宜細、軟、爛、碎,營養均衡。
2、養成良好飲食習慣,避免偏食、縱兒所好,乳食無度。
2
起居調攝
1、嬰兒衣著要寬松,不可緊束而妨礙氣血流通,影響骨骼發育。嬰幼兒衣者應寒溫適宜,避免過暖。
2、嬰幼兒要有足夠的睡眠,注意逐步形成夜間以睡眠為主、白天以活動為主的作息習慣。
3、經常帶孩子到戶外活動,多曬太陽,增強體質,增加對疾病的抵抗力。
二、4-6歲兒童日常保健
飲食調養
1、食物品種應多樣化,以谷類為主食,同時進食牛奶、魚、肉、蛋、豆製品、蔬菜、水果等多種食物,注意葷素搭配。
2、要培養小兒良好的飲食習慣,進餐按時,相對定量,不多吃零食,不挑食,不偏食。培養獨立進餐的能力。
起居調攝
1、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作息規律,定時排便。
2、根據氣溫變化,及時增減衣服。遵循古訓「四時欲得小兒安,常要一分飢與寒。」
5
運動保健
1、保證每天有一定時間的戶外活動,接受日光照射,呼吸新鮮空氣。
2、加強鍛煉,適當運動,如跳繩、拍球等。
三、兒童飲食宜忌
1 、大便干結: 宜進食綠色蔬菜(芹菜、白菜、蘿卜等)、水果(香蕉、蘋果、火龍果等)、粗糧(玉米、燕麥等);忌食香燥、煎炸、辛辣、油膩食品。
2、腹瀉: 宜進食薏苡仁、山葯等;忌食生冷、油膩食品。
1、春季氣溫變化無常,兒童容易患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從而引發咳嗽影響睡眠。已出現咳嗽症狀應多吃梨等止咳生津食物。此外,春季衣物不宜脫得太快,多曬太陽。
2、春季應給兒童祛濕排毒。清晨給孩子喝杯鮮奶,吃個蘋果。溫和又排毒。多吃水果,如草莓、葡萄。此外海帶、練豆湯也是不錯的食物。
3、春季是兒童生長的關鍵期。一般來說,此季節孩子生長速度比較快。應多給兒童補充一些生長素,芝麻醬含有鈣、高鐵、高蛋白和高亞油酸,再加上含有的豐富的磷、核黃素和芳香的芝麻酚等,都是兒童所需的營養。
4、在春季傳染病多發季節,注意家中空氣的流通,家中有人感冒,請及時給孩子服預防葯,並給孩子多吃大蒜。
5、經常教育幼兒注意衛生,防止病從口入。
1、咳嗽不能吃雞蛋。
這個觀點其實也是非常片面的。上面我說了,發熱是不能吃雞蛋的,所以說,如果咳嗽屬於風熱型,這個時候,雞蛋是不能吃的,因為雞蛋在中醫裡面屬「發物」。如果咳嗽伴有嘔吐的話,雞蛋含高蛋白,比較難於消化,所以也不建議食用。如果小孩的咳嗽屬於過敏性咳嗽的話,在沒有給小孩做過敏源篩查之前,雞蛋里所含的蛋白質也屬於高過敏因素,所以這個時候雞蛋也是要絕對禁止食用的。小孩咳嗽在排除了上述情況的前提下,雞蛋還是可以吃的,因為雞蛋里所含有的一切營養素都能被寶寶很好的吸收,也有利於寶寶的身體狀態的恢復。另外,用綠茶加生薑煮雞蛋,再放點蜂蜜治療咳嗽效果還非常不錯,所以說,雞蛋有時候不但不會加重咳嗽,還可以治療咳嗽。
2、感冒不能吃雞蛋
感冒是由呼吸道病毒引起的,其中以冠狀病毒和鼻病毒為主要致病病毒,臨床上常以鼻塞流涕、咳嗽、頭痛、惡寒發熱、全身不適為主要特徵,全年均可發病,但尤其以春冬季小兒發病率最高,這與氣候比較寒冷,寶寶身體難以適應有很大關系。感冒不能吃雞蛋這個觀點其實非常的片面。我們知道,雞蛋是人類最好的營養來源之一,雞蛋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以及高生物價值的蛋白質。對人而言,雞蛋的蛋白質品質最佳,僅次於母乳。這些營養都是人體必不可少的,它們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如修復人體組織、形成新的組織、消耗能量和參與復雜的新陳代謝過程等,所以說感冒病人是比較適合食用雞蛋的。不過,要提醒大家的是,因為雞蛋它的蛋白質含量非常的高,食用之後,除了雞蛋本身會釋放出熱能之外,還會非常大的增加人體的基礎代謝率,刺激人體產生額外的熱量,其作用遠遠高於其它食物。據研究,一個雞蛋所含的熱量,相當於半個蘋果或半杯牛奶的熱量,正因為這樣,如果感冒伴有發熱的小孩吃雞蛋,體溫不但不降,還會引起體溫持續升高,不利於病情的恢復,所以只有發熱的小孩不建議食用。
3、腹瀉不能吃香蕉。
大部分的人都知道吃香蕉能夠治療便秘,中醫也認為,香蕉味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潤腸通便的功效,特別適合於實熱便秘和陰津虧虛便秘的人食用。香蕉本身也含有非常多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以及多種維生素以及微量元素,所以從醫學角度來說,香蕉應該適合於絕大部分胃腸道疾病才是,而這些胃腸道疾病也應該包括便秘和腹瀉。但為什麼人們都認為腹瀉的人吃不得香蕉呢?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認識。我們平時所說的香蕉治療便秘指的是熟透了的香蕉,熟透了的香蕉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其很大一部分不會被消化和吸收,但能令糞便的容積量增大,並促進腸蠕動。同時,香蕉的含糖量超過15%,且含大量水溶性的植物纖維,能引起高滲性的胃腸液分泌,從而將水分吸附到固體部分,使糞便變軟而易排出。但是沒有熟透的香蕉因為含有非常多的鞣酸,所以對消化道有收斂的作用,能夠很大程度抑制胃腸道消化液的分泌,從而也會減緩胃腸的蠕動、減輕腹瀉的症狀。所以說,香蕉的選擇非常重要,一不留神,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4、腹瀉應該禁食。
腹瀉是小兒常見病和多發病,主要以夏、秋季尤為突出。少則一天5、6次,多的可以達到十幾、二十次。輕者大便稀溏,重者大便如水樣,甚至伴有血絲和粘液。腸鏡下可見大腸粘膜充血、水腫,甚至出現潰爛。所以有學者認為,患兒腹瀉時禁食可以減輕胃腸道負擔,減少腸蠕動的次數,從而減少腹瀉的次數。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因為腹瀉中的寶寶,腹瀉會導致其喪失大量的水分和電解質,本身機體所需求的能量也就不能得到足夠的供應和補充,這時候如果禁食的話,為了補充維持身體機能所需的能量供應和維持血糖濃度,就不得不大量分解肝糖元、脂肪、蛋白質,從而導致人體更加的消瘦,體質也更加虛弱,腹瀉也就會遷延不愈。當然,考慮到寶寶腹瀉時胃腸道的承受能力,我們應該給寶寶喂一些營養豐富而且容易消化的食物,例如面條、豆漿、薏米粥、蘋果糊等。同時還應指出的是,禁食導致的飢餓感也會增加胃腸蠕動的次數,導致腹瀉加重。
1、四個月內純母乳不可加果汁
母乳喂養是給寶寶最好的愛,4個月內完全純母乳喂養可以提高寶寶的免疫力。因為4個月內的母乳已經完全可以滿足寶寶的營養需求了。
2、常曬太陽,提高免疫力
常曬太陽,不僅可以給寶寶補鈣,還能提高寶寶的免疫力。不要怕寶寶曬黑,但是,也不要在強烈的太陽光下暴曬。
3、補充益生菌,提高免疫力
新生嬰兒胃腸道系統還不完善,生長所需營養物質多,消化負擔重,同時胃腸道防禦功能較差,因此易發生腹瀉、便秘、消化不良、營養吸收不良等消化道疾病,同時還易誘發小兒濕疹等過敏現象,所以提高嬰幼兒的腸道健康很重要。腸道內的菌群狀態直接決定腸道健康,嬰兒在媽媽體內時,腸道處於無菌狀態,出生後才開始構建「腸」生態,為讓寶寶少生病,可考慮出生後適當補充益生菌。
4、拍孩子胸部會引發猝死
原來亂拍孩子胸部會引發猝死!很多父母都不太注意,看樣新手媽媽真要注意了,拍孩子胸部可能誘發異常心率,導致心性猝死。
5、十個月內食物不加鹽
類似有的媽媽說「女兒那會8個月吃雞蛋糕時,為了調味,稍微加了一點點鹽」。這樣是不對的,事實上孩子出生後的10個月內在飲食上是不需要加鹽的,如果加了少許,還需要記得多喝水哦!
6、爸爸情緒壞,嬰兒易哭鬧
研究表明,爸爸情緒壞,更容易影響到嬰兒的情緒。看樣子,嬰兒的情緒是易受父親的感染多,所以,建議新手爸爸們多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哦。
7、挨打的孩子智商低
一直認為棍棒教育是最野蠻的教育,除了家長的撒氣外,對孩子別無好處。研究表明挨打的孩子智商低,和孩子溝通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在孩子面前失控只能說明你還沒有長大。
8、開燈睡覺降低智力
關於開燈這件事,有些家長為了孩子不害怕,讓孩子開燈睡覺。豈不知這是害了孩子呢,為了孩子的健康,還是關燈睡覺比較好。
❾ 中醫的基本精華和主要特色是什麼
我國中醫最講究辨證論治,這是中醫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是中醫學對疾病的一種特殊的研究和處理方法。可以說,中醫最基本的精華就包括在辨證和論治兩個過程中。
針對疾病發展過程中不同質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的原則,正是辨證論治實質的體現。在具體治療疾病時,通過辨證就可以分別採取「同病異治」或「異病同治」的原則,這也是中醫的主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