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精華眼霜 > 理學的精華是什麼東西

理學的精華是什麼東西

發布時間:2022-10-06 07:49:34

A. 理學是什麼

古代的理學是指:宋元明清時期的哲學思潮。又稱道學。它產生於北宋,盛行於南宋與元、明時代,清中期以後逐漸衰落,但其影響一直延續到近代。廣義的理學,泛指以討論天道性命問題為中心的整個哲學思潮,包括各種程顥不同學派;狹義的理學,專指程顥、程頤、朱熹為代表的、以理為最高范疇的學說 ,即程朱理學。理學是北宋以後社會經濟政治發展的理論表現,是中國古代哲學長期發展的結果,特別是批判佛、道哲學的直接產物。理學在中國哲學史上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它持續時間很長,社會影響很大,討論的問題也十分廣泛。

現代的理學是指:理學是中國大學教育中重要的一支學科,是指研究自然物質運動基本規律的科學,大學理科畢業後通常即成為理學士。與文學、工科、教育學、歷史學等並列,組成了我國的高等教育學科體系。

B. "朱程理學"的思想核心是什麼

程朱理學亦稱程朱道學,是宋明理學的主要派別之一,思想核心是將儒家的社會、民族及倫理道德和個人生命信仰理念,構成更加完整的概念化及系統化的哲學及信仰體系,並使其邏輯化,心性化、抽象化和真理化。

程朱理學,與心學相對。是指中國宋朝以後由程顥、程頤、朱熹等人發展出來的儒家流派,認為理是宇宙萬物的起源(從不同的角度認識,他有不同的名稱,如天、道等),而且他是善的,他將善賦予人便成為本性,將善賦予社會便成為「禮」,而人在世界萬物紛擾交錯中,很容易迷失自己稟賦自「理」的本性,社會便失去「禮」。

這使得程朱理學具有極強的自主意識,形成了理高於勢,道統高於治統的政治理念,為抑制君權,讓中國政治在宋明兩朝走向了平民化和民間參政議政提供了理論支持。

程朱理學也使得邏輯化抽象化系統化的倫理道德化的主宰「天理」、「天道」,取代了粗糙的「天命」觀和人格神,是中國及世界哲學思想的一次巨大飛越。

(2)理學的精華是什麼東西擴展閱讀

理學經過在宋朝的發展,到元朝時期正式被確立為官方的意識形態,被官方所大力的弘揚「君臣大義」的思想已經超越「華夷之辯」成為當時社會的普世價值。被包括漢人在內的知識分子所廣泛接受,大批的漢族色目地主糾集的「義兵」興起,也成為鎮壓紅巾軍的主力。

不過元朝消耗漢族世侯、對於漢族知識分子的排斥,也使這個群體很大程度游離於元朝中央政權之外,使元朝的統治根基脆弱,最後崩潰。元代理學著名者:吳澄、許衡、劉因、 郝經、姚樞,廉希憲,張文謙,劉秉忠、趙汸、汪克寬、華幼武、吳海、戴良、李祁、張憲、梁寅、蘇天爵等等。

元代名儒除趙復、許衡外,還有吳澄、劉因、鄭玉、許謙,他們對元代理學的傳播與發展都起了重要的作用。由於元代待儒生宗族鄉紳階層特別寬厚,對農民的土地兼並盛行,加上元代西征時期見過世面接觸過西方各種文明與宗教,儒教被認定為宗教,儒生可以不用納稅,元代深得理學家懷念,很多名士為元朝殉節,甚至有不少漢族名士追隨元順帝北奔草原。

而朱元璋是要過飯的平民出身知道農民疾苦明朝又開始抑制土地兼並(明後期鄉紳又開始大規模兼並農民土地)。清末張其淦曾編有《元八百遺民詩詠》,元遺民達八百五十餘人,相對於《古今圖書集成》所載的宋遺民七百人,其中蒙古色目士人只佔很少比例,漢族士人則非常多,主要集中於徽州、福建、江西、浙東等文風鼎盛魚米富庶之地。

C. 理學是什麼意思

理學,兩宋時期產生的主要哲學流派。理學以儒家學說為中心,兼容佛道兩家的哲學理論,論證了封建綱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恆性,至南宋被採納為官方哲學。重要的理學家有北宋的周敦頤、程顥、程頤及南宋的朱熹、陸九淵等。他們哲學的中心觀念是「理」,把「理」說成是產生世界萬物的精神的東西。理學的出現對後世政治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

D. 精華是什麼

意思:

1、指事物之最精粹、最優秀的部分。毛澤東 《新民主主義論》十五:「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華。」

2、指精神元氣。《聖武記》卷十四:「鴉片耗中國之精華,歲千億計,此漏不塞,雖萬物為金,陰陽為炭,不能供尾閭之壑。」

3、光輝。《紅樓夢》第四九回:「精華欲掩料應難,影自娟娟魄自寒。」

(4)理學的精華是什麼東西擴展閱讀

精華

讀音:jīng huá

出處:漢·劉向《九嘆·惜賢》:「揚精華以炫燿兮,芳郁渥而純美(美玉鮮花閃耀著明亮的光輝啊,散發出醉人的濃香純真美好)。」

例句:文化建設要吸取傳統中的精華,這才有利於今天的發展。

近義詞:

1、英華[ yīng huá ] 形容草木之類,原指美好的花木,後指優異的人或物;精華或精英。

2、精髓[ jīng suǐ ] 比喻事物最重要、最好的部分。

反義詞:

1、膚淺[ fū qiǎn ] (學識)淺;(理解)不深。

2、糟粕[ zāo pò ] 酒糟、豆渣之類的東西。比喻粗劣而沒有價值的東西。

E. 什麼是理學

理學是宋明時期中國哲學的主要代表形態,由於這個特殊的性質,所以人們習慣於稱呼理學為「宋明理學」
理學是儒學的一種歷史形態,是繼魏晉把儒學玄學化改造之後,對儒學的佛(佛教)老(道教)化改造;宋明理學是對隋唐以來逐漸走向沒落的儒學的一種強有力的復興。這個復興儒學的運動,由隋唐之際的王通發其先聲,由唐代中期以後的韓(愈)李(翱)柳(宗元)諸人繼其後續,而至兩宋時期蔚為大觀,形成一場聲勢浩大、波瀾壯闊而又影響久遠的儒學運動。宋明理學是當時中國有抱負有思想的學術群體對現實社會問題以及外來佛教和本土道教文化挑戰的一種積極回應,他們在消化吸收佛道二教思想的基礎上,對佛道二教展開為一種與孟子「辟楊墨」相類似的所謂「闢佛老」的文化攻勢,力求解決漢末以來中國社會極為嚴重的信仰危機和道德危機。
宋明理學反映了中國古代社會後期有思想有見識的中國人在思考和解決現實社會問題與文化問題中所生發出來的哲學智慧,它深深影響了中國古代社會後半期的社會發展和文明走勢,現代的中國人仍然不得不面對由它所造成的社會及文化後果。然而也正是這個智慧成果,其在成功地回應佛老而使儒學重新走上正統地位的同時,也同時改換了先秦元典儒學的積極精神,把民族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引向萎靡和頹廢,因而就其後果而言,其智慧的思辨也具有消極的一面。
易傳之講天道誠體,回歸論語孟子之講仁與心性,最後才落於大學以講格物窮理。至宋室南渡,儒學為三系:程明道開胡五峰之湖湘之學,程伊川開朱子之學,陸象山則直承孟子而開出心學一派。湖湘之學受朱子貶壓,一傳而衰,故南宋以後,只有朱陸二系傳續不絕,而元明之時,朱學且進居正統之位。及明中葉,王陽明承陸象山而盛唱心學,創立致良知教,王學遂遍天下。至明末劉蕺山,則又呼應胡五峰而盛言「以心著性」之義,宋、明六百年之學術,亦到此結穴,而完成了發展之使命。
宋明儒者上承先秦儒家而開顯的「生命的學問」。一、由主觀面的縱的實踐,要求與天道,天德合而為一,這是成就生命之「質」的統一高明;二、由客觀面的橫的實踐,要求與天下民物通而為一,這是成就生命之「量」的廣大博厚(聯屬家國天下而為一體,與天地萬物為一體)。高明以配天,博厚以配地,兩面合起來,人之高貴庄嚴和充實飽滿,即可獲得真實之完成。
宋明儒學,似乎又可歸結為本體與工夫兩大問題。其中追問道德實踐成聖、成賢所以可能的超越客觀的根據,是屬於「本體」的問題。追問道德實踐成聖、成賢所以可能的內在主觀的根據,則是屬於「工夫」的問題。
從本質上說,宋明儒者最大的貢獻,是復活了先秦儒家的形上智慧。孔子講仁,孟子講心性,中庸易傳議天道誠體,都蘊含著,而且顯發出「天道性命相貫通」的大義,這是一種極其平正,而又極其高明的形上智慧。
宋明理學作為一種新的思想體系,無疑具有多方面的內容。但從總體上看,它至少有以下三個主要的特點:
(一)思辨化的儒學
與先秦、漢唐儒學不同,宋明理學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它的思辨性。佛教傳人中國以後,其所具有的哲學思辨性深深吸引了中國的知識分子,也刺激了中國的本土宗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發展。但相對而言,儒家的應變總體上是滯後的。在唐一代,儒家學者中的有識之士如韓愈、李翱等,雖然意識到儒學面臨著佛道二教尤其是外來佛教在文化上的嚴重挑戰,但在實際的行動上卻沒有辦法改進儒家的這種現狀。
理學家們為了建立儒家的形上學,他們一方面借鑒佛教和道教在哲學本體論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傳統儒學尋找能夠用來構築哲學形上學的因素,傳統儒學經由理學家們的改造,道德信條式的理論體系終於變成以哲學形上學作基礎的哲學理論體系。就此而言,它體現著宋明理學家們融合創造的哲學智慧。
(二)以倫理道德為核心的儒學
從儒學自身發展來看,理學作為一種哲學思潮或者儒學復興運動,它所強調的義理之學,是對於漢唐儒學的一種反動,表現出一種想要擯棄漢唐訓詁之學而直接面向經典、回復聖人之道的氣勢,頗有一點「文藝復興」的味道。 理學家所強調的義理,就其內容而言,與漢代董氏的儒學相比,其重點不在政治哲學上,而在倫理道德上;與先秦的元典儒學相比,其對倫理道德的闡述,更側重於哲學的表達。宋明理學家在儒學的倫理道德學說上,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有邏輯層次的哲學范疇和理論結構,以倫理道德為核心內容。
(三)融合佛老的儒學
宋明理學作為儒學發展的一個階段,它帶有明顯的融合佛老的特點。宋明理學的融合佛老表現為三個方面:其一是借鑒吸收佛道二教的宇宙觀和本體論,建構儒家的哲學理論基礎;其二是借鑒佛老傳法的法統,創立儒家學說的傳道體系,即儒家的「道統」;其三則是把佛老的禁慾主義說教吸收進來,把它作為理學的一個基本思想,提出了「存天理,滅人慾」的道德論主張。後者在明清時期的中國社會產生了十分深刻的影響,其消極的層面成為一些有識之士對於理學集中批判的焦點所在。
宋明理學家們雖然對佛老都進行了批判,但佛教在當時對儒家學者的影響要遠遠超過道教,故儒家理論斗爭的重點也是佛教而不是道教。同時理學在這場批判吸收外來文化而捍衛本土儒家價值的運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智慧,最終引出的結果卻是耐人尋味的:他們批判佛教的形式,卻把其精髓納入到儒學內部,使佛教才真正地成為中國文化本身的一部分。

閱讀全文

與理學的精華是什麼東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次燕窩要多少克 瀏覽:1094
面部血管瘤怎麼治不留疤 瀏覽:1920
yamii膠原蛋白怎麼吃 瀏覽:1348
貴陽祛斑哪個好先薦利美康 瀏覽:1280
和田玉戈壁料沒油性怎麼辦 瀏覽:891
鵝耳朵凍瘡塗什麼精油 瀏覽:1909
燕窩有什麼不好的副作用嗎 瀏覽:879
皮膚使用爽膚水有什麼好處 瀏覽:1252
漂白燕窩燉不爛怎麼辦 瀏覽:1424
燕窩跟什麼吃最好 瀏覽:1663
容易長痘痘油皮怎麼可以做美白 瀏覽:1489
醫院和美容院哪個祛斑好 瀏覽:1652
山羊奶面膜與龍血精華面膜哪個好 瀏覽:1701
學生干皮適合什麼面霜 瀏覽:1477
生薑和什麼一起煮能祛斑 瀏覽:1331
兩三個月的寶寶選面霜怎麼選 瀏覽:1547
嘴巴上和下面長痘怎麼治 瀏覽:1652
南京醫院激光祛痘印多少錢 瀏覽:985
燕窩每天多少毫升合適 瀏覽:1589
膠原蛋白肽分子量多少利於吸收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