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暗黑2裝備擴展和精英如何區別,有區別嗎
區分裝備的級別,要看裝備的種類名稱,暗金和亮金裝備的第二行名稱就是其種類名稱(第一行是魔法名稱)。判斷哪個名稱屬於哪個等級,這個要看你的經驗,玩得多了見得多了,看到名稱自然就知道級別了。
初玩者只能先找資料對照,高級別的裝備需求等級較高,低級別的裝備需求等級較低,而且高級別的名稱通常要比低級別的名稱好聽響亮。
以下為暗黑裝備種類名稱,每一行為同一類裝備的三個名稱,從左到右分別為普通、擴展和精華級名稱。
注意:項鏈、戒指、護身符、珠寶等不分等級,當然也就不能升級,所以下表中未予列出。頭環不是以三級區分的,而是二級四等。
通用頭盔
帽子 戰帽 軍帽
骷髏帽 輕便頭盔 九頭蛇頭蓋骨圓帽
頭盔 ?o頰頭盔 活動頭盔
面具 死亡面具 惡魔頭蓋骨面具
高級頭盔 輕鋼盔 巨貝頭盔
白骨頭盔 殘酷頭盔 骸骨面罩
卓越頭盔 翼盔 螺旋頭盔
皇冠 巨皇冠 頭冠
野蠻人專用頭盔
顎骨帽 顎骨面甲 屠殺頭盔
尖牙盔 獅頭尖盔 暴怒面甲
角盔 狂怒面具刺盔 毀滅者頭盔
突擊盔 蠻族頭盔 征服者皇冠面甲
復仇者之盔 殺手防護面甲 守護者皇冠面甲
德魯依專用頭盔
狼頭 阿爾發頭盔 血腥之靈
飛鷹頭盔 獅鷲獸頭帶 太陽之靈
鹿角 獵人的偽裝 大地之靈
獵鷹面具 神聖羽毛頭帶 天空之靈
靈魂狼頭面具 圖騰面具狼盔 幽夢之靈
頭環
頭飾 寶冠 三重冠 權冠
鎧甲
布甲 鬼魂?鵂?灰暮壽衣
皮甲 海蛇皮甲 古龍皮
硬皮甲 魔皮?鵂?聖甲蟲殼皮甲
鑲嵌甲 盤繞戰甲 ?羊毛皮甲
鎖環甲 連扣?鵂?鑽石鎖子甲
鱗甲 提格萊特?鵂?甲殼鎧鱗甲
鎖子甲 ?網?鵂?骸骨鏈甲
胸甲 護胸甲 巨型鱗鎧胸甲
板甲 羅瑟戰甲 炎魔皮板甲
實戰鎧甲 鯊齒戰甲 海妖殼甲
輕型裝甲 法??鎧甲 執政官鎧甲
鎧甲 聖堂武士外袍 地獄鍛甲
哥德戰甲 凸紋戰甲 漆甲
高級戰甲 混沌戰甲 陰影鎧甲
古代裝甲 華麗戰甲 神聖盔甲
通用盾牌
圓盾 防禦盾 防寒圓盾
小盾牌 圓型盾 月精靈護盾
大盾牌 鱗盾 亥伯龍盾
輕盾 龍盾 統治者大盾
塔盾 大盾 聖盾
尖刺盾牌 倒刺護盾 刀刃刺盾
哥德盾牌 古代之盾 保護盾牌
白骨盾牌 冷酷之盾 洞穴巨魔巢穴骨盾
聖騎士專用盾牌
小盾 亞克南圓盾 神聖小盾
輕圓盾 亞克南輕圓盾 神聖輕圓盾
紋章盾 防守者盾牌 庫拉斯特之盾
艾文之盾 飾金盾牌 撒卡蘭姆盾牌
皇冠之盾 皇家盾牌 旋風盾
死靈法師專用首
防腐之首 木乃伊印記 隨待之骨
僵屍之首 物神印記 地獄爪牙之骨
揭露者之首 司事印記 監視者之骨
石像鬼之首 領唱者印記 女妖之骨
惡魔之首 祭司印記 血王之骨
手套
皮手套 魔皮手套 荊棘連指手套
重手套 鯊魚皮套 吸血鬼骸骨手套
鎖鏈手套 重型手鐲 吸血鬼手套
輕型鐵手套 戰場手套 十字軍鐵手套
鐵手套 巨戰手套 食人魔鐵手套
靴子
皮靴 魔皮靴 飛龍皮靴
重靴 ?皮之靴 聖甲蟲殼靴
鎖鏈靴 ?網之靴 骸骨靴
輕型金屬靴 ??鮒?鏡化靴
護脛 巨?鷸?極速靴
腰帶
飾帶 魔皮???蛛網腰帶
輕扣帶 鯊皮腰帶 吸血鬼燎牙腰??
扣帶 織網腰帶 秘銀腰帶
重扣帶 ??鮁??洞穴巨魔腰帶
金屬扣帶 巨?鷓??巨神腰帶
刀劍
短劍 羅馬短??短劍(游戲翻譯重復)
彎刀 微????土耳其劍
軍刀 波斯之刃 優雅之劍
彎形大刀 ?A月??刀 九頭蛇刃
水晶劍 空間之刃 幻化之刃
闊劍 ?痿Y??征服之劍
長劍 符文??神秘之劍
巨戰之劍 古代之??秘儀之劍
雙手劍 ?罔F??傳說之劍
雙刃大刀 雙刃鎌 高地之劍
大劍 長牙??炎魔之刃
巨劍 哥德??冠?之??
雙手飾劍 雙手巨??巨神之劍
卓越之劍 死刑之??巨神之刃
斧頭
手斧 小斧 戰鉞
斧 切肉斧 彎月斧
雙刃斧 強化雙斧 雙頭斧
軍用鍬 喙鉗 戰刺
巨戰斧 那加之斧 狂戰士斧
巨斧 軍斧 猛禽斧
闊斧 鉤斧 銀刃斧
戰斗斧 戰斗斧(游戲翻譯重復) 斬首斧
卓越之斧 哥德之斧 豪傑斧
大斧 古代之斧 榮光之斧
棒錘
木棒 棍棒 戰儀杖
狼牙棒 倒鉤槌 暴君之棒
釘頭錘 凸緣釘頭錘 強化釘頭錘
流星錘 鋸齒流星錘 惡魔流星錘
連枷 鐵皮鞭 天罰之錘
巨戰鐵槌 戰斗鐵槌 傳說之錘
大木棍 巨戰木棍 食人魔之槌
卓越巨棍 戰槌 雷槌
權杖
權杖 符文權杖 強威權杖
雄偉權杖 聖水噴杖 熾天使法杖
巨戰權杖 神屬權杖 神使之杖
長矛
長矛 巨戰長矛 亥伯龍之矛
三叉戟 魔鬼之叉 冥河之槍
叉 巨戰之叉 刺人槍
大戰戟 三叉長槍 鬼魂之矛
矛 長槍 戰槍
長柄武器
大砍刀 羅佳柏斧 食人魔之斧
鉤鐮槍 尖鋒長刀 巨神之斧
鐮刀 戰斗鐮刀 銳利之斧
長柄戰斧 戰戟 神秘之斧
長戟 雙鋒戰戟 巨長斧
巨戰鐮刀 殘酷鐮刀 鮫尾巨斧
棍杖
短棍 喬木棒 手杖
長棍 六尺棍 鍾乳石之杖
多節棍 杉木之棍 長老之杖
戰鬥法杖 哥德之棍 樹皮之杖
巨戰法杖 符文之棍 執政官之杖
法杖
法杖 ?怪?洗練法杖
紫杉之杖 凈化之杖 鬼魂法杖
骨杖 古墓之杖 巫妖法杖
殘酷之杖 墓地之杖 破隱法杖
匕首
匕首 銳匕 骸骨小刀
長匕首 詩歌匕首 秘銀小刀
波形刀 強波刀 齒緣小刀
短刀 小劍 傳說尖刺
標槍
標槍 巨戰標槍 亥伯龍之槍
短標槍 卓越標槍 冥河標槍速
短矛 銳矛 炎魔長矛
大長刀 闊針長矛 鬼魂尖槍
飛矛 魚叉 翼魚叉
投擲武器
飛刀(游戲翻譯重復) 戰斗飛鏢 飛刀
飛斧(游戲翻譯重復) 法蘭飛斧 飛斧
平衡小刀 巨戰飛鏢 翼刀
平衡斧 短戰戟 翼斧
弓
短弓 鋒銳之弓 蜘蛛弓
獵弓 剃刀之弓 刀鋒弓
長弓 杉木弓 陰影弓
組合弓 雙弓 巨弓
短戰斗弓 短攻城弓 鑽石弓
長戰斗弓 長攻城弓 十字?之弓
短巨戰弓 符文之弓 庇護之弓
長巨戰弓 哥德弓 九頭蛇弓
十字弓
輕十字弓 石弓 彈丸弓
十字弓 攻城十字弓 蛇魔女十字弓
重十字弓 弩弓 巨神十字弓
連射十字弓 巧工弩 惡魔十字弓
亞馬遜專用武器
男性之弓 灰木之弓 女族長之弓
反射之弓 祭典之弓 大院長之弓
女士之矛 祭典之矛 女族長之矛
女士長矛 祭典之長矛 女族長之長矛
女士標槍 祭典之標槍 女族長之標槍
刺客專用爪
拳劍 格鬥刃 近身刃
腕刃 腕刺 腕劍
斧手 格鬥爪 戰拳
腰刀 手鐮 斗腰刀
爪 巨爪 猛禽爪
刃爪 巨鷹爪 符紋爪
剪咬刃 格鬥剪 近身剪
法師專用法珠
鷹之法珠 靈光法珠 天堂之石
神聖天球 水晶天球 怪異之球
攏煙之球 雲霧之球 惡魔之心
握扣法珠 閃耀之球 漩渦球
傑瑞德之石 渦流水晶 次元碎片
B. 恐龍的演化過程怎麼寫
在三疊紀之後,恐龍的演化隨者植被與大陸位置的改變而變動。在晚三疊紀到早侏㑩紀期間,各主要大陸連接成一個超級大陸,盤古大陸(Pangaea)。這段時間的恐龍動物群主要由肉食性的腔骨龍超科、草食性的原蜥腳下目所構成。裸子植物(尤其是松柏目),在晚三疊紀開始輻射演化,是當時的可能食物來源之一。原蜥腳類恐龍的顎部只能撕咬下樹葉,但不能做出復雜的嘴部動作,因此必須要藉由其他的方式協助磨碎食物。
恐龍動物群維持了一段同質性,直到侏㑩紀中到晚期,此時的掠食性恐龍開始多樣化,例如角鼻龍下目、棘龍超科、肉食龍下目,草食性恐龍則有劍龍下目、體型巨大的蜥腳下目。這段時間的著名地層有:北美洲的莫里遜組、坦尚尼亞的敦達古魯地層。此時的中國地區,也呈現出多樣性的恐龍,例如中華盜龍科、頸部極長的馬門溪龍。甲龍下目與鳥腳下目開始普遍,而原蜥腳類恐龍則已滅絕。松柏目與蕨類成為最普遍的植物。蜥腳類恐龍與早期的原蜥腳類恐龍類似,嘴部無法做出復雜的動作。鳥腳類恐龍則發展出不同的處理植物方式,例如可將食物置在嘴中的兩側頰部,以及類似咀嚼的顎部動作。這段期間的另一個重要演化事件是鳥類的演化出現,它們是從虛骨龍類的手盜龍類演化而來。
到了早白堊紀,盤古大陸持續的分裂成各陸塊,恐龍變得更多樣化。甲龍類、禽龍類、腕龍科散布於歐洲、北美洲、以及北非。稍後,大型獸腳亞目恐龍,例如棘龍科、鯊齒龍科,以及蜥腳下目的雷巴齊斯龍科與泰坦巨龍類,占據者非洲與南美洲。在亞洲,手盜龍類的馳龍科、傷齒龍科、偷蛋龍下目成為常見的獸腳類恐龍,甲龍科與早期角龍下目(例如鸚鵡嘴龍)則是該地常見的草食性動物。在同一時期,澳大利亞則生存者原始的甲龍類、棱齒龍類、禽龍類。劍龍類則在早白堊紀到晚白堊紀之間滅絕。
早白堊紀發生了一件重大變化,開花植物出現在北美洲,並在晚白堊紀擴散分布。數群草食性恐龍發展出不同的方式以協助進食。角龍類發展出切割用的喙嘴,後方有眾多咀嚼用齒系(Tooth batteries);禽龍類也獨自演化出咀嚼用齒系,並在鴨嘴龍科發展到極致。少部份蜥腳類恐龍也演化出齒系,雷巴齊斯龍科的尼日龍是最明確的證據。
晚白堊紀的恐龍通常分為三個動物群。在北半球的北美洲與亞洲,獸腳類恐龍主要有大型的暴龍科、以及眾多的小型手盜龍類恐龍,優勢草食性恐龍則由鴨嘴龍科、角龍下目、甲龍科、厚頭龍下目所構成。南半球的岡瓦那大陸持續分裂中,阿貝力龍科是優勢獸腳類恐龍,泰坦巨龍類則是優勢草食性恐龍。在歐洲,凹齒龍科、結節龍科、泰坦巨龍類則是常見的恐龍。開花植物更為輻射演化,第一群禾本科(草)植物出現在白堊紀末期。鴨嘴龍科與甲龍下目在北美洲、亞洲發展至極度多樣化。獸腳亞目也演化出草食性或雜食性的物種,鐮刀龍超科與似鳥龍下目更為常見。
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發生於白堊紀末期,接近6500萬年前,造成所有恐龍的滅絕,以及鳥類的崛起。但仍有其他雙弓動物在滅絕事件中存活下來,例如:鱷魚、蜥蜴、蛇、喙頭蜥、以及離龍類。
C. 恐龍生活在哪個年代
中生代時期。
恐龍主要棲息於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開闊地帶。1841年,英國科學家理查德·歐文研究了幾種類似蜥蜴的骨頭化石,認為它們是史前動物留下的,並將它們命名為恐龍,意思是「恐怖的蜥蜴」。
盡管恐龍化石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數千萬年,直到19世紀人們才知道地球上有這么一種奇怪的動物存在過。
(3)泰坦鯊齒龍精華盒怎麼得擴展閱讀:
中時代分為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三個時期的代表性恐龍如下:
1、三疊紀:恐龍的黎明,約距今2.5億年至2億年前,持續約5000萬年。
代表食肉恐龍:腔骨龍、虛型龍
代表食草恐龍:板龍
水生生物代表:魚龍、幻龍
2、侏羅紀:恐龍的鼎盛時期,約距今1.99億年至1.45億年前,持續約5400萬年。
代表食肉恐龍:異特龍、角鼻龍、蠻龍、
代表食草恐龍:腕龍、梁龍、劍龍
代表水生生物:魚龍、蛇頸龍
3、白堊紀:恐龍的衰亡時期,約距今1.45億年至6500萬年前,約持續8000萬年。
代表食肉恐龍:暴龍、鯊齒龍、阿貝力龍、棘龍、盜龍
代表食草恐龍:三角龍、鴨嘴龍、甲龍、泰坦巨龍
代表水生生物:滄龍、帝鱷
代表飛行生物:風神翼龍、翼手龍
D. 霸王龍是否是最強大最厲害的恐龍
朋友你好,二樓說的很全面了,霸王龍在食肉恐龍中算是數一數二的了,但是它並不是最大的,南方巨獸龍就此霸王龍還要長2米,但體重不如霸王龍,所以打起來勝負難分,而非洲的棘龍則在身高,體長,重量上全超過霸王龍,在朱羅紀公園3中正是一頭棘龍殺死了霸王龍,棘龍在體型上占優勢所以應該是凌駕於霸王龍之上的食肉恐龍之王。 再看食草恐龍,無論是甲龍還是劍龍都是食肉恐龍不敢招惹的角色,霸王龍想要殺死一頭甲龍必須冒生命危險,很有可能喪命,而那些巨大的蜥腳類恐龍體型是霸王龍3倍,完全可以無視霸王龍的存在。 最大的恐龍不好說,可以告訴你最長的是易碎雙脊龍,長約60米,而霸王龍不過區區12米,最重的是地震龍,有上百噸,霸王龍不過幾噸重而已,我認為最大的還是地震龍,最厲害的應該是棘龍。 而且你只說恐龍,當時還有另外一些動物比霸王龍更強比如恐鱷,滄龍等海里的生物
E. 玄幻、仙俠小說里的魂技、武技名稱,修練功法名稱,武器名稱求多不求少,各位支援一下,小弟先在此謝過了
斗羅大陸:唐三:
藍銀皇魂技:第一魂技:纏繞(單體限制,使用藍銀皇纏住敵人)
第二魂技:寄生(單體限制,藍銀皇在敵人體內留下的種子萌發)
第三魂技:蛛網束縛(限制性技能,可單體,可群體,藍銀皇凝聚製成的蛛網,捆綁對手)
第四魂技:藍銀囚籠(群體限制,藍銀皇化為囚籠困住敵人)變異技能:藍銀突刺陣(群體限制,強制眩暈一秒)
第五魂技:藍銀霸王槍,後進化成藍銀霸皇槍(單體攻擊,凝聚一點,藍銀皇武魂攻擊最強魂技)
第六魂技:虛無(免疫物理攻擊,能量攻擊減少百分之五十傷害);
爆殺八段摔
第七魂技:藍銀真身,附帶領域森羅萬象
第八魂技:藍銀邪魔鏡之滅(使周圍的一切凝聚成鏡,再選擇用鏡子來防禦或讓它破碎)藍銀虎鯨魔之攝(強制眩暈三秒,無法防禦)
第九魂技:藍銀天青龍之魂(單體攻擊)藍銀青龍纏之韌 (單體攻擊,藍銀皇最強控制技能)
第十魂技:自由使用黃金十三戟
昊天錘魂技:
第一魂技:泰坦之錘、大地之力
第六魂技:大地蟻皇斬(破開地底之路或單體攻擊)
第七魂技:昊天真身(增加昊天錘的屬性)
第八魂技:千鈞壁壘(純防禦技能)
第九魂技:殺戮結界
【大須彌錘】炸環,以爆發出極強的攻擊力,但魂環會在一段時間內無法使用,身體虛弱。
【領域】藍銀領域
【藍銀范圍纏繞】:藍銀領域第二次進化技能,附帶效果為范圍纏繞
【森羅萬象】:藍銀領域第三次進化技能。附帶效果,同化、壓制。壓制技能會將武魂屬性全部壓制百分之十,包括魂力釋放也會降低百分之十。在領域中停留的時間越長,壓制的效果也會隨之增強 ,吞噬金絲。
【海納百川】:藍銀領域終極進化,在擁有藍銀草的地方,領域能夠將所有藍銀草地生命力轉化為藍銀帝皇所需要地任何形態能量,補充自身,只要還有藍銀草,那麼,藍銀帝皇的能量就不會枯竭。這能量轉化可以是生命力,也可以是魂力或者精神力。這最終極地領域效果無疑令藍銀帝皇在森林中與同等級對手戰斗時能夠處於無敵狀態。
【殺神領域】:增加氣勢,削弱對方實力。
【殺戮突擊】:殺神領域以直線方向釋放,鎖定一個目標後,速度提升百分之百,攻擊力提升百分之三十。
【領域進化】:為修羅地獄:殺氣在修羅地獄中會成實質,變成恐怖的攻擊。可發動技能:修羅旋圓殺陣
【修羅現身】:能力發揮至強殺氣並把殺氣轉化為攻擊力。
【修羅審判】:審判神祇。
海神領域
【碧波、海神、無盡蔚藍】:將大海之力轉化為攻擊之力
【海神的黃昏】:吞噬對方身體
【絕學】玄天寶錄六奧義【 玄玉手 玄天功 紫極魔瞳(縱觀,入微,芥子,浩瀚;紫極神光,修羅魔光)鬼影迷蹤 控鶴擒龍 暗器百解】
【雙神共存】
魂骨】海神八翼(前為外附魂骨八蛛矛,成神後進化為海神八翼)(釋放吞噬金絲吞噬對方能量,釋放人面魔蛛的劇毒,與藍銀領域產生過濾效果)
精神凝聚之智慧頭骨
泰坦巨猿之左臂骨重力控制(環境控制技能,使重力增加或減少);泰坦蒼穹破(利用對重力的掌控,瞬間將空氣壓縮成恐怖的能量,賦予泰坦巨猿之力全力發動的攻擊));
邪魔虎鯨王之左腿骨虎鯨邪魔斧(凝全身功力於左腿,經魂骨增幅,化為薄如蟬翼的戰斧利刃,直線型單體攻擊)虎鯨碎牙斬(攻擊技能)
藍銀皇之右腿骨(飛行;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強大恢復技能天青牛蟒之右臂骨(天青寂滅雷霆 :單體攻擊技能;天青遲鈍神爪:需要四秒的蓄力時間,被天青遲鈍神爪命中,所有感官都會遲鈍十倍)
【神器】海神三叉戟,(在唐三手裡只有一百零八斤,對外界來說重達十萬八千斤。)
第一式:無定風波(限制對手八秒)
第二式:千載空悠
第三式:一去不返
第四式:海之盾(以海之力化盾防禦)
第十式:海之陽
第十三式:身戟合一,斗轉星移
還有十三式合一:海神的黃昏【神戟一出,毀天滅地】
海神神技:【碧波,海神,無盡蔚藍】
小舞:
第一魂技:腰弓(柔術)
第二魂技:魅惑(雙眼放射誘惑人的粉紅光,令人眩暈)
第三魂技:瞬移(瞬間轉移50米)
第四魂技:無敵金身(無敵三秒,對於高手對決是很好的招數,一天只能用三次{除了神級})
第五魂技:柔骨鎖(用身體的柔韌鎖住對手,沒高出自己五級魂力,就打不開)
第六魂技:虛無(免疫物理攻擊,能量攻擊減少百分之五十) 爆殺八段摔(把敵人連摔八次)(小舞的本命魂環)
第七魂技:柔骨一變七(由於小舞原是十萬年魂獸,所以無法再化為武魂真身,分身出7個自己)魂骨:三眼魔狐
【魂骨】:精神凝聚之魅惑頭骨 (增強魅惑效果)柔骨魅兔之左臂骨 (本命魂骨)
【絕學】:雙神共存(與唐三融合,可使他輪流使用海神與修羅神兩個神的力量;後唐三直接成為修羅神)
戴沐白:
第一魂技:白虎護身障(防禦能力增強50%)
第二魂技:白虎烈光波(發出白色的光波進行攻擊)
第三魂技:白虎金剛變(變得更像白虎並增強50%)
第四魂技:白虎流星雨(發出流星雨進行攻擊)
第五魂技:白虎魔神變(與白虎金剛變相似,增強150%)
第六魂技:白虎破滅殺
第七魂技:白虎真身(變成白虎增強300%)
【魂骨】:嗜血狂化之颶風右腿,技能:嗜血
【絕學】:與朱竹清強大的武魂融合技―幽冥白虎
奧斯卡:
第一魂技:恢復大香腸(恢復魂力、傷勢)
第二魂技:解毒小臘腸(解毒,驅除身體異常狀態)
第三魂技:急速飛行蘑菇腸(可讓人疾速飛行1分鍾)
第四魂技:亢奮粉紅腸(讓自身全屬性增強10%,無任何副作用)
第五魂技:超越極限墨綠腸(讓人全屬性增強50%,但是會虛弱3天)
第六魂技:復制鏡像腸(復制別人的能力80%,不過要有一滴能力主人的血)
第七魂技:堅挺金蒼蠅(增強製造速度和製造效果增加30% ,給別人吃下一個技能威力增強50%)
第八魂技:水晶毛蟲腸(只要有一口氣就能完全恢復,不過7天只能製造1條 )
第九魂技:多一半鑽石腸(恢復一半魂力,體力。吃下堅挺金蒼蠅後製作變成多一倍鑽石腸,能恢復全部體力,魂力,但對製造者也有危害)
復活神光 :死後一個時辰內,身體未殘破。復活後,實力恢復百分之五十。(和寧榮榮的武魂融合技,但會失去魂力1月,復活過唐三,不可復活神)
馬紅俊:
第一魂技:鳳凰火線(放射一條火焰)
第二魂技:浴火鳳凰(開啟時鳳凰火焰增強30%)
第三魂技:鳳翼天翔(暫時擁有飛行能力,同時點燃第二魂技,令鳳凰火焰瞬間提升百分之百,攻擊范圍增幅百分之五十)
第四魂技:鳳凰嘯天擊(後手限制技能,無法鎖定對手,5米范圍之內對手將暈眩並被沖天而起的岩漿灼燒)
第五魂技:鳳凰流星雨(使用流星雨攻擊)
第六魂技:鳳凰穿雲擊(第四魂技增強版,單體攻擊技能)
第七魂技:武魂真身(變成七首火鳳凰,晉級封號斗羅後為九首火鳳凰)
【領域】:鳳凰領域
寧榮榮:
第一魂技:力量增幅(增幅力量)
第二魂技:速度增幅(增幅速度)
第三魂技:魂力增幅(增幅魂力)
第四魂技:防禦增幅(增幅防禦)
第五魂技:攻擊增幅(增幅攻擊)
第六魂技:屬性增幅(增幅屬性)
第七魂技:九寶真身(使用的魂力減少50%)
第八魂技:九寶神光護體(能夠免疫任何第九魂技以下的攻擊9次,同時將其攻擊魂力吸收)
第九魂技:九寶無敵神光( 無敵10秒,擋住任何攻擊。可以作用在自己身上也可以作用在別人身上,一天可以使用10次,不消耗任何魂力。)
復活神光(與奧斯卡的融合技,在一定條件下復活一個人)
【領域】:幻之空間(提升友軍精神力,迷惑敵人)
朱竹清:
第一魂技:幽冥突刺(迅速刺殺別人)
第二魂技:幽冥百爪(瞬間100次爪擊)
第三魂技:幽冥斬(用出全力斬下去)
第四魂技:幽冥影分身(分身術)魂獸:鬼虎
第五魂技:幽冥影相連(分身力氣合起來攻擊)
第六魂技:幽冥附體(增強300%)
第七魂技:靈貓真身(變成幽冥靈貓)
玉小剛:
第一魂技:放屁如打雷——轟天裂地羅三炮
第二魂技:放屁如煙霧——催眠沉睡羅三炮
趙無極:
第一魂技:不動明王身
第二魂技:大力金剛掌
第三魂技:重力增強
第四魂技:定位追蹤
第五魂技:重力擠壓
第七魂技:武魂真身
這是我知道的斗羅大陸里的魂技。雖然不是手打,但找的也很辛苦
武器和暗器:
海神三叉戟
觀音有淚
菩提血
暴雨梨花針
孔雀翎
諸葛神弩
飛天神爪
子母追魂奪命膽
龍須針
蝠翼輪回
一千零一夜
佛怒唐蓮
這是我知道的斗羅大陸里的魂技,武器和暗器。雖然不是手打,但找的也很辛苦。
求採納啊!!
F. 誕辰之始魚石螈怎麼創造 魚石螈無法創造攻略
冥古宙主條目:冥古宙時代事件46億年前地球從環繞早期太陽旋轉的吸積盤之中形成。45.33億年前原始的地球與忒伊亞相撞,在原始地球周圍產生一個環,這個環在數百萬年之後形成月球。重力的拉扯使地球的自轉軸傾斜,建立了地球生命的形成環境。[1]41億年前地球表面溫度降低使地殼得以凝固,大氣與海洋形成。[2]40億年前最早生命的出現,可能是源於能夠自我復制的RNA分子。這些生命的繁殖所需要的資源有限,所以不久之後便開始競爭。由於天擇青睞在復制上更有效率的分子,因此DNA逐漸成為最主要的復制物。之後它們開始在膜內發展,這些膜擁有更穩定的物理與化學環境,形成了原始的細胞。此時大氣中尚未有自由的氧氣存在。39億年前後期重轟炸期:地球、月球、火星及金星受到小行星及彗星(微行星)撞擊的高峰期。連續的干擾可能誘發生命的演化(參胚種論),海洋被完全煮沸。[3]細胞以原核生物出現。這些都是化能生物:以二氧化碳為碳源及氧化無機物來抽取能量。後來原核生物演化了糖酵解,從如葡萄糖的有機物釋出能量。糖酵解產生了現今所有生物都用到的三磷酸腺苷(ATP)分子來臨時儲存能量。[編輯]太古宙主條目:太古宙時代事件35億年前最後共同祖先出現,細菌及古細菌分裂。細菌發展了光合作用的原始模式,但最初不會產生氧。這些生物透過電化學梯度產生三磷酸腺苷。30億年前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藍菌出現,它們以水為還原劑,並排出氧。氧首先將海洋中的鐵氧化,產生鐵礦石。氧在大氣層的濃度上升,對很多細菌都有毒。[編輯]元古宙主條目:元古宙時代事件25億年前一些細菌演化到有能力去使用氧來有效的從有機物中抽取能量。差不多所有生物都用相同的三羧酸循環及氧化磷酸化來使用氧。"runawayicehouse"效應[4]造成休倫系冰期。[5]21億年前復雜的細胞出現,包括有細胞器的真核生物。最接近的可能就是古細菌。大部份有細胞器的都可能是從共生細菌衍生而來:粒線體會用像現今立克次體般從有機物抽取能量,而葉綠體則從光及有機物合成能量。這是共同演化的例子。12億年前出現有性生殖,引發更快的演化。[6]大部份的生命於海洋及湖中出現,一些藍菌已經生活在濕潤的泥土中。10億年前多細胞生物出現,首先是生活在海洋中的藻及海苔。[7]10-7.5億年前第一個超級大洲羅迪尼亞形成及重新分裂。9.5-7.8億年前斯圖爾特冰期:這個時期是多重及接近全球性的冰期,反復的從雪球地球變為溫室地球。9億年前每年共有481日,每天18小時。地球的自轉及公轉逐漸變慢。7.5-5.8億年前根據雪球地球假說,前寒武紀成冰紀的冰河時期非常嚴重,連海洋亦完全結冰,只有在熱帶的海水仍保持是液態。6億年前多孔動物、刺胞動物、扁形動物及其他多細胞動物在海洋出現。(但亦有研究顯示最早的動物生活在湖泊的環境中[8]。)刺胞動物及櫛水母是最早有神經元的生物,神經元只是一個簡單的網,沒有腦部或中央神經系統。6-5.4億年前第二個超級大陸潘諾西亞形成及分裂。5.65-5.25億年前寒武紀大爆發產生了所有現今動物的主要的門,其成因仍然存疑。以三葉蟲為主的節肢動物是最主要的門。脊索動物的皮卡蟲可能是人類的祖先。奇蝦是達2米長的獵食者,它的後代可能是海蜘蛛。[9][10][11][編輯]顯生宙主條目:顯生宙[編輯]古生代主條目:古生代時代事件5.30億年前第一個在陸地上的腳印。5.05億年前第一個脊椎動物甲胄魚出現,與現今八目鰻及盲鰻綱有關。海口魚屬及昆明魚都是沒有頜的魚類,或稱無頷總綱。4.88億年前在寒武紀至奧陶紀間發生第一次生物集群滅絕,是為寒武紀-奧陶紀滅絕事件。4.75億年前第一個原始植物從綠藻演化[12]並移至陸地上[13],沿湖邊生長。與它們一同的有真菌,可能植物與真菌是共生的,地衣就是共生的例證。4.50億年前節肢動物的外骨骼可以支撐身體及阻止水份流失[14],是第一類移至陸地的動物。[15]最早的有多足亞門(馬陸及蜈蚣),及後有蜘蛛及蠍子。4.5-4.4億年前奧陶紀-志留紀滅絕事件發生,這是第二次的生物集群滅絕。4億年前首類沒有翅膀的昆蟲,即蠹魚、跳蟲及纓尾蟲出現。第一類鯊魚亦出現。[16]首條腔棘魚出現,在1938年發現活標本前它們被誤以為是已經滅絕了很久,並被認為是活化石。3.7億年前裂口鯊是高速的獵食者。[17]3.65億年前晚泥盆紀滅絕事件發生,是第三次生物集群滅絕。昆蟲在地上及淡水中從多足綱演化。一些淡水的肉鰭魚類發展了腳及成為四足總綱。四足總綱(魚石螈、棘螈及Pederpesfinneyae)利用它們的腳走上陸地,可能是為了獵食昆蟲。肺部及魚鰾演化出來。兩棲類今天仍保有很多早期四足總綱的特徵。3.6億年前植物演化了能保護植物胚體及容易快速生長的種子結構。伍德利坑及錫林揚環形坑出現。3.6-2.86億年前鯊魚的黃金時期。[18]3.5-2.5億年前卡羅冰河時期在早石炭紀開始,於晚二疊紀完結。由於極移,大部份的岡瓦那大陸從亞洲及南美洲中心至印度及澳大利亞中心都冰封了。3億年前盤古大陸形成及維持了1億2千萬年。這是地球上的大洲最後一次閉合在一起。羊膜卵的演化,產生了能在地上繁殖的羊膜動物與爬行動物。昆蟲能夠飛行,並出現了多個目(如古網翅目、Megasecoptera、透翅目及原直翅目),蜻蜓目代表了很多早期的昆蟲。大部份石松綱、有節植物門及桫欏目的森林覆蓋陸地,當它們衰化後變成了煤及原油。裸子植物開始廣泛分化。蘇鐵科首次出現。2.8億年前原蜻蜓目的巨脈蜻蜓是最大的昆蟲,翅膀長達2呎。脊椎動物,包括兩棲動物離片錐目、石炭蜥目及殼椎亞綱、早期的爬行動物無孔亞綱及下孔亞綱出現,例如基龍。2.56億年前二碩齒獸、小頭獸、二齒獸、雷塞獸、Dinogorgon及原犬鱷龍出現,它們是生存於南非及俄羅斯的眾多獸孔目的一小群。鋸齒龍科是大型的草食性動物。最初的初龍形動物出現。2.5億年前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殺死約90%的所有動物,這是第四次及最嚴重的生物集群滅絕。滅絕過後,水龍獸是地表最常見的草食性動物。初龍類分開演化出其他的爬行動物。真骨總目從輻鰭魚綱演化,最後成為主要的魚類。大氣層的氧含量下降至以往三分之一的10%,所有有氣泡呼吸系統的動物生長理想。一些桿狀菌菌株2-9-3的孢子被困在新墨西哥州的鹽結晶中,於2000年重新活躍及分裂,現成為世界上最古老的生物。[編輯]中生代主條目:中生代時代事件2.2億年前氣候非常乾燥,適合這種氣候的初龍類及裸子植物得益。初龍類分化成為鱷魚、恐龍及翼龍目。在合弓綱中,演化出哺乳動物的首個先軀獸孔目,特別是真犬齒獸下目。最初它們都是細小的。所有哺乳動物幼時都有乳腺及能保持恆常體溫。常染色體對中的一個得到SRY基因(從X染色體的SOX3基因衍生而來)成為Y染色體,長度亦縮短了。裸子植物(松柏門佔大部份)是陸地上的主要植物。草食性動物成長為巨大的體型以消化這些植物。2.08-1.44億年前鯊魚的第二次主要擴展。[19].2億年前第五次生物集群滅絕的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發生。海中的爬行動物包括魚龍類及蛇頸龍類興盛。恐龍從滅絕事件中存活過來,並成長為巨大的體型,但槽齒類全面死亡。現今的兩棲類,滑體亞綱包括無尾目、有尾目及蚓螈開始出現。聯體病毒科可追溯至這個或更早的時期。[20]1.8億年前盤古大陸開始分裂為幾個大陸,最大的是岡瓦那大陸,由現今的南極洲、澳大利亞、南美洲、非洲及印度組成,南極洲當時還是一片森林。北美洲及歐亞大陸當時仍然連接,是為勞亞大陸。1.64億年前最古老能游泳的哺乳動物獺形狸尾獸出現,是現今如鴨嘴獸及針鼴等哺乳動物的直系祖先。1.6億年前3米長的五彩冠龍在中國西北的新疆出現,是最早的暴龍超科。1.5億年前巨大的恐龍甚為普遍及多樣化,有腕龍、迷惑龍、劍龍、異特龍、細小的嗜鳥龍及奧斯尼爾龍。鳥類從獸腳亞目演化出來。始祖鳥是鳥類的祖先,有爪及羽毛,但沒有喙。1.35億年前禽龍、林龍等新的恐龍在侏羅紀滅絕後出現。顧氏小盜龍在中國東北遼寧出現,身長77厘米,四翼上有類似鳥類的羽毛。1.33億年前原始熱河鳥在中國東北出現,它有大及強壯的翼,並保有像恐龍的長骨質尾巴。1.30億年前被子植物演化出可以吸引昆蟲及其他動物散播花粉的花朵。被子植物的革新引發動物的演化及共同演化。1.28億年前帝龍在中國遼寧出現,有羽毛及體長5呎。1.25億年前現今有胎盤哺乳動物的祖先攀援始祖獸出現,它像現今的睡鼠。鸚鵡嘴龍是後期有角恐龍的祖先。1.23億年前千禧中國鳥龍有原始的羽毛但不是用作飛翔,其他有羽毛恐龍包括中華龍鳥及長城鳥,它們共同的祖先為始祖鳥。其他恐龍包括多刺甲龍及始暴龍出現。1.20億年前只有25厘米闊的森林翼龍在中國遼寧出現。1.10億年前8公噸重及12米長最大的鱷魚帝鱷出現。肉食性恐龍包括馳龍科的恐爪龍及棘龍科,草食性恐龍包括波塞東龍、高吻龍及蜥結龍。1.00億年前巨大獸腳亞目的鯊齒龍及南方巨獸龍出現。8800萬年前印度及馬達加斯加大陸分裂。8000萬年前蜥腳下目、鴨嘴龍科、角龍科及獸腳亞目很多的恐龍種類出現,超過一半已知的恐龍都是在中生代的最後3千萬年,被子植物生長後開始出現。印度開始移往歐亞大陸。7500萬年前人類及老鼠的最後共同祖先出現。[21][22][編輯]新生代主條目:新生代時代事件6500萬年前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將差不多一半的動物物種(包括所有不能飛的恐龍)消滅,可能是因小行星撞擊揚起銥微塵覆蓋整個地球,引起氣候變冷所致。墨西哥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出現。沒有了巨大及白天活動的恐龍,哺乳動物的多樣性及體型得以增長。一些哺乳動物重回海洋,如鯨魚、海牛目及鰭足亞目等,其他的亦開始演化成能飛行,如蝙蝠。一類細小、生活在夜間及棲息樹上吃昆蟲的統獸總目分支出靈長目、樹鼩及蝙蝠。靈長目有雙目視覺及抓東西的指,可以幫助從一顆樹跳往另一顆。更猴就是一個例子,它於4500萬年前滅絕。6000萬年前古食肉目(可能是細齒獸類的祖先)在北半球出現,於520萬年前滅絕。已知最大的蛇泰坦巨蟒生活在南美洲熱帶雨林。5500萬年前澳大利亞從南極洲中分裂出來。最早的真靈長類首次於北美洲、亞洲及歐洲出現,例如美國懷俄明州的辛普森氏果猴及中國雲南的亞洲德氏猴。尖吻鯖鯊可能是大白鯊的祖先。[23][24][25]5000萬年前馬由始祖馬開始進行演化。鯨魚及海豚的祖先遊走鯨可能像海獅般在陸地上行走及像水獺在海中游泳,它的腳有蹼,並且是以耳朵聽聲音。Pezosirenportelli是現今海牛的祖先,像河馬般在陸地上行走及像水獺在海中游泳。細齒獸類包括小古貓屬是所有狗、貓、熊、浣熊、狐狸、土狼、狐狼及麝貓的祖先,是肉食性及像鼬鼠般可以爬樹。4850萬年前冠恐鳥是1.75米高的肉食性鳥類,是頂級掠食者。4650萬年前遊走鯨後代的羅德侯鯨是鯨魚的祖先,開始不再飲用淡水。4300萬年前始祖象出現,有長的鼻,但沒有象鼻或象牙。4000萬年前靈長目分支成原猴亞目及簡鼻亞目,簡鼻亞目是白天活動及草食性的。3700萬年前龍王鯨的後肢開始縮少及發現完好,聽覺開始經下顎傳至中耳。在埃及的鯨魚谷當時是在水中,龍王鯨未有呼吸孔,要把頭部伸出水面呼吸。原猴亞目的早期祖先Biretiafayumensis及Biretiamegalopsis在埃及沙漠出現。[26]3500萬年前禾本科從被子植物中演化出來。3000萬年前簡鼻亞目分支成闊鼻小目及狹鼻小目。闊鼻小目有卷尾及遷移至南美洲,雄性是色盲的。狹鼻小目留在非洲,其中一種祖先可能是埃及猿。Bugtipithecusinexpectans、Phileosimiaskamali及Phileosimiasbrahuiorum像現今的狐猴是生活在巴基斯坦中部布格蒂丘陵的雨林中。所有貓的祖先原小熊貓生活在歐洲的樹上,在2000萬年前滅絕。2750萬年前巨犀生活在蒙古。2700萬年前長腿恐鶴在美洲,於15000年前滅絕。2500萬年前狹鼻小目雄性可以看見顏色及失去了費洛蒙。[27]狹鼻小目分支成兩個總科:猴總科及人型總科。猴總科並沒有卷尾,有些甚至原全沒有尾巴。所有人型總科都沒有尾巴。2200萬年前印度與亞洲碰撞,產生喜瑪拉雅山及青藏高原。由於濕度被斷絕,中亞洲成為了沙漠。恐象出現,於200萬年前滅絕。部份像狗、熊及浣熊的Ursavuselmensis(所有熊的祖先)出現,其體型只有狐狸般大,以植物及昆蟲來補足肉食。第一類貓熊亞科分支出來,當中只有大熊貓能生存至今。2100萬年前像獴的生物乘坐植物造成的筏由馬達加斯加漂浮至非洲,並成為所有當地肉食性哺乳動物的祖先。2000萬年前非洲板塊與亞洲碰撞。擬指犬是狗的祖先,第五爪縮短了,有現今狗的上爪的影子。它們的外表像現今的麝貓,腳及腳趾適合奔走。犬科及貓科開始分支。象的祖先嵌齒象出現。1900萬年前大地懶出現,於8000年前滅絕。1600萬年前鮫齒鯨顯示鯨魚的早期回聲定位。巨牙鯊是巨大的鯊魚,但突然於160萬年前消失。[28]1500萬年前猿從非洲遷徙至歐亞大陸,成為了長臂猿及猩猩。人類祖先從長臂猿形成。猩猩、大猩猩及黑猩猩都是屬於人科,人類則屬人族。1300萬年前人類祖先從猩猩祖先形成。猩猩的親屬開遠祿豐古猿出現。加泰羅尼亞皮爾勞爾猿可能是人科及人類的共同祖先。1000萬年前氣候開始變得乾燥,大草原及草原代替了森林。猴的數量激增,猿則減少。人類祖先從大猩猩的祖先形成。馬的全盛期並開始擴展整個北半球。1000萬年前它們因面對偶蹄目的競爭而衰減。Tomarctus是極之像狗的動物。700萬年前最大的靈長目巨猿在中國、越南及北印度生活,於30萬年前滅絕。560萬年前地中海乾涸,是為米辛尼亞期鹽危機。500萬年前火山爆發及產生很多細小的陸地連結了南北美洲。哺乳動物由北美洲往南遷徙,並造成當地的哺乳動物滅絕。人類祖先從黑猩猩祖先形成。最後共同祖先是查德人猿。最早的人類分支是千年人。黑猩猩及人類的DNA有98%相似,在血紅素中只有一個氨基酸不同。黑猩猩的一類可以在基因上比現今所有60億人樣化,但後來人類分支出現瓶頸。黑猩猩及人類的喉頭重新移位至咽及肺部中間,可見共同祖先都有這個語言前身的特質。480萬年前人族出現黑猩猩的大小的地猿,並且站立行走。370萬年前一些南方古猿在肯亞的火山灰中留下腳印。350萬年前大白鯊出現。300萬年前雙足的南方古猿在非洲大草原演化,並被恐貓屬所獵殺。非洲南方古猿及鮑氏南方古猿,並其他包括肯亞平臉人的屬出現。大猩猩在剛果河南岸消失。南北美洲連接,發生南北美洲生物大遷徙。現今的馬屬首次出現。恐象的下顎有向下的象牙。250萬年前斯劍虎出現。220萬年前大猩猩分裂成西部大猩猩及東部大猩猩。200萬年前能人在坦尚尼亞使用原始石器工具,有可能與羅百氏傍人一同生活。布若卡氏區出現。人屬的物種吃肉,而傍人則吃植物及白蟻。一些在剛果河南部的黑猩猩分支出倭黑猩猩,倭黑猩猩生活在雌性主導的社會。斯劍虎由北美洲前往南美洲。180萬年前直立人在非洲演化,並遷徙至其他大洲,主要是南亞。175萬年前格魯及亞人有直立人及能人的特徵。雕齒獸在秘魯南部生活。160萬年前巨型短面袋鼠在澳大利亞出現,於40000年前消失。像袋熊的麗紋雙門齒獸在澳大利亞出現,於45000年前滅絕。150萬年前猩猩分裂為婆羅洲猩猩及蘇門達臘猩猩。袋獅在澳大利亞出現,於46000年前滅絕。100萬年前犬屬從Tomarctus分支出來。灰狐是現今最原始的犬屬。80萬年前灰狼遷移至北美洲極地。78萬年前地球最後(最近一次)的地磁反轉。70萬年前人類與尼安德特人的共同遺傳祖先出現。50萬年前直立人使用木炭來控制火,但仍不懂如何生火。40萬年前東部大猩猩分支為東部低地大猩猩及山地大猩猩。大角鹿出現,在9500年前滅絕。35.5萬年前海德堡人在義大利南部的羅卡蒙菲納火山留下腳印,是最早的人屬腳印。25萬年前北極熊從棕熊演化。19.5萬年前衣索比亞奧莫河的奧莫化石遺存是最早的人類。16萬年前長者智人練習禮儀及宰殺河馬。15萬年前線粒體夏娃在非洲生活,她是所有現今人類的最後女性祖先。13萬年前尼安德特人從海德堡人演化及住在歐洲及中東,開始埋葬屍體及照顧病人,有現今人類的舌骨及會使用矛。FOXP2基因出現。10萬年前第一個人類從海德堡人演化及在非洲出現。人類生活在南非及以色列。人類經兩個途徑進入亞洲:經中東往北行,及從衣索比亞往南走,經紅海及阿拉伯南部(參單源論)。突變造成皮膚顏色的改變,以吸收最有效的紫外線。種族開始成立。非洲的人口基因仍然較為分化。8.25萬年前人類在扎伊爾使用鋒利的動物骨頭捕魚。8萬年前人類在剛果製造魚叉。7.4萬年前多峇巨災理論指多峇湖的超級火山爆發,人類人口只剩2000。6年沒有夏天及緊接的1000年冰河時期。火山灰達5米深覆蓋印度及巴基斯坦。7萬年前最近的冰河時期,威斯康辛冰期開始。人類在南非布隆伯斯洞穴以骨頭製造工具,及畫壁畫。他們亦收集貝殼及鑽孔製作頸飾。巨水獺出現,在1萬年前消失。6萬年前Y染色體亞當在非洲生活,是人類男性Y染色體的最後祖先。5萬年前人類由亞洲延伸至澳大利亞及歐洲。海岸線的延伸速度較內陸為快。披毛犀在不列顛群島生活。4萬年前克魯麥農人在法國繪畫及捕獵猛獁象。他們有特別的認知能力,使他們成為食物鏈的頂端。澳大利亞巨大的有袋目滅絕。3.2萬年前德國福格海德有第一個雕塑。法國有第一個用鳥骨制的笛。印尼有石器工具。3萬年前人類從西伯利亞分幾波進入北美洲,較後的經過白令陸橋進入,早期的可能是以跳島戰術經阿留申群島進入。歐洲人越過大西洋到達北美洲。人類抵達索羅門群島及前往日本。在撒哈拉使用弓箭,在摩拉維亞有首個陶瓷動物模型。2.8萬年前在非洲那米比亞出現最古老的圖畫。[29]德國出現最古老的陰莖雕塑。[30]2.7萬年前尼安德特人消失,人屬只餘下人類及佛羅勒斯人。捷克出現紡織。2.5萬年前從猛獁象牙發明了標槍。2.3萬年前維倫多夫的維納斯屬於此段時期。2萬年前人類在青藏高原留下腳印及手印。從動物脂肪製造油燈。山頂洞人以骨針來縫制動物飾物。猛獁象骨頭在俄羅斯建造房屋。1.8萬年前佛羅勒斯人在遙遠的印尼出現。1.5萬年前最後的冰河時期完結,海水漫過全球,造成多個近岸地區水浸,將以往的大陸分成島嶼。日本從亞洲分開,西伯利亞與阿拉斯加分開,塔斯曼尼亞與澳大利亞分開,爪哇島形成,砂拉越、馬來西亞及印尼分隔。一些人類在中東的肥沃月彎開展農業,並且發展城市。因為生產食物及飼養動物,世界人口暴漲。拉斯考克山洞及加拉加斯出現石洞壁畫。1.4萬年前全新世滅絕事件開始,超過100種大型哺乳動物消失,可能是因世界人口暴漲所致。1.15萬年前斯劍虎滅絕。1.1萬年前世界人口達至500萬。佛羅勒斯人及猛獁象滅絕。人類首先畜養印度狼。所有現今的狗都是屬於家犬。1.04萬年前開始種植植物,在近東耕種。耶利哥人口有19000。1萬年前撒哈拉仍有河流、湖及季候風。日本繩文時代製造全世界最早的陶制容器。人類抵達南美洲的蓬塔阿雷納斯。8千年前亞洲西南部、敘利亞、約旦、土耳其及伊拉克種植麥。6.5千年前種植亞洲型稻及非洲型稻。3千年前人類開始鐵器時代。公元元年世界人口達1億5千萬。公元1835年世界人口達10億。公元1969年人類登陸月球。公元2012年世界人口超過65億。全新世滅絕事件仍然繼續,最近50年更有上升趨勢。
G. 世界上最厲害的恐龍是什麼龍
南方巨獸龍。
H. 「先進」的哺乳動物取代「低等」的恐龍,是進化史的必然嗎
距今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一顆直徑幾十公里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地球從此進入哺乳動物時代。 我們在感嘆恐龍消逝的同時,心中不免產生了一個疑問,如果沒有這場世界末日級的天災,恐龍能不能存活至今?哺乳動物還有機會接管地球嗎?
白堊紀末大滅絕
有人想當然地認為,高等的哺乳動物取代低等的爬行動物是進化史的必然,沒有這場大滅絕也能實現,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然而,我們在查閱了有關這場大滅絕和真獸演化的資料以後,認為這種觀點是有問題的。
我們首先看一下大滅絕前恐龍和哺乳動物的力量對比。 白堊紀晚期,恐龍依然非常繁盛,牢牢占據食物鏈頂端。 新興的暴龍、三角龍、鴨嘴龍和甲龍在北方大陸上取得了空前成功。南方大陸主要食肉恐龍仍是鯊齒龍、阿貝利龍,巨大的泰坦龍體長可達35米,重達80噸。 直到大滅絕前夕,恐龍仍保持著相當高的多樣性。
白堊紀晚期主要恐龍
晚白堊紀的哺乳動物體型很小,但數量不少,局部地區比恐龍還要多。 早期哺乳動物已經被更進步的後獸(有袋類即屬後獸下綱)和多瘤齒獸取代。多瘤齒獸主要佔據著今天嚙齒類的生態位,而後獸則成功演化出陸地掠食者、淡水「食貝者」和食草動物等多種角色。
然而,論生物總量和生態多樣性,哺乳動物與恐龍的差距仍非常大。現代哺乳動物的同胞——有袋類後獸和有胎盤類真獸,直到白堊紀結束都沒有發現化石。 白堊紀的真獸主要有無冠獸、重褶齒獸等,它們形態、習性都很奇特,與現生有胎盤類沒有直接關系,只是旁系遠親。
重褶齒獸,喜歡用強勁的後腿大幅度騰躍
直到白堊紀末,恐龍沒有表現出任何衰退跡象,我們也看不到有胎盤類有任何接管世界的希望。
大滅絕表現出明顯的 系統選擇性 ,不僅翻轉了恐龍和哺乳動物的整體發展格局,也深刻改變了它們內部各支系的力量對比,正所謂「幾家歡喜幾家愁」。
常有人說,哺乳動物是白堊紀末大滅絕中的最大贏家,白堊紀後獸要是聽到這話估計得氣活了。實際上 大滅絕對後獸亞綱的打擊非常大 ,使真獸一躍成為哺乳動物中最強的一支, 真獸才是真正的受益者 。
大滅絕對四足動物群落的影響(數字表示科的數量)
恐龍是大滅絕最大的受害者了,但與常識相悖的是,它們 並沒有全部滅絕 ,作為獸腳類恐龍一支的鳥類繁衍至今。鳥類雖然總體損失不小,但滅絕的主要是白堊紀最為豐富的反鳥亞綱, 更為進步的今鳥亞綱(即現生鳥類)存活了下來 。而且由於非鳥恐龍、翼龍和古鳥類的團滅,今鳥可以在陸、空兩個方向擴張。
一般認為, 白堊紀末大滅絕的主因是「撞擊冬天」,由於揚起的灰塵遮蔽了陽光,導致植物枯萎,動物也就隨之餓死了 。而 淡水生態系統很大程度上是靠腐爛有機質維持的,因而受影響較小 ,淡水四足動物如鱷魚、離龍、龜鱉類和兩棲類都倖存了下來。尤其是兩棲類,在大滅絕中幾乎沒有損失,鱷魚和離龍成為在大滅絕中倖存的最大陸地動物。
除滄龍團滅外,有鱗類在大滅絕中損失不大,只是換了換種類。但 蜥蜴在大滅絕後只是恢復了它們之前的生態位 ,並沒有像今鳥和真獸那樣擴展新的生存空間。
中爪獸,恐龍滅絕後出現的第一批食肉真獸,大小如狼
大滅絕之後,真獸獲得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會,但即便如此,它們依然是弱小的,獨霸天空的今鳥,守在淡水的鱷魚,以及在陸上保存了實力的有鱗類,都將成為它的有力競爭對手。
接下來,在講真獸奪取統治權之前,我們再來扒一扒這位新晉霸主的發家史。 真獸的起源可追溯至侏羅紀晚期的中華侏羅獸 ,這是一種外貌和大小都類似於鼩鼱的動物,夜間活動,擅長攀援,以昆蟲為食。
中華侏羅獸,其所屬的北鍥齒獸類,是真獸的直系祖先
那麼,小小的真獸是如何發展壯大的呢?一般認為, 真獸多樣化的重要標志是現生有胎盤類目一級的分化。 然而,這一重大標志性事件發生的具體時間長期存在爭議。
鑒於整個中生代都沒有發現有胎盤類的化石,過去有古生物學家認為有胎盤類是在大滅絕之後迅速出現並多樣化的,即 爆發型模式 。
然而前些年的分子遺傳學分析顯示,最早的有胎盤類出現在距今約1.05億年前,而目一級分化的完成是在8000萬年前。這種觀點認為有胎盤真獸在白堊紀晚期已經多樣化了,只不過還沒發現化石,即 短期發展模式 。
哺乳動物支持者比較喜歡這個學說,因為這意味著真獸在恐龍時代已經興起,做好接管世界的准備了,大滅絕只是加速了哺乳動物淘汰恐龍的過程。
現生哺乳綱系統發育
任何支系的分歧,分子分支總是比化石記錄要早。然而,3000~5000萬年的差距過大了,令人難以接受。好在分歧已經消除了,2012年的一項綜合性研究校正了「分子鍾」,發現分化時間和化石記錄比較接近。 現代真獸的最晚共同祖先出現在約9000萬年前,而有胎盤類現生各目都是在大滅絕後2000萬年以內起源的。
新研究支持 長期發展模式 ,盡管有胎盤類起源較早,但 受到恐龍壓制,在中生代一直以低豐度、低多樣性存在 ,直到大滅絕將恐龍送進墳墓,有胎盤類才迎來了發展機遇。因此,我們祖先的最初發家沒有那麼勵志,是個「摘桃子」的。
白堊紀晚期,恐龍依然十分多樣
恐龍滅絕以後,真獸迅速多樣化,填滿了恐龍滅絕後留下的生態龕位。然而, 與多樣化進程相比,真獸的大型化就走得太慢了。 在恐龍滅絕後1000萬年的時間,哺乳動物沒有輻射出任何大型食肉動物,而鳥類和爬行動物在局部地區扮演了頂級捕食者的角色。
大型地棲食肉鳥竊鶴繼承了獸腳類恐龍的衣缽。 它們身高可達2~3米,用強有力的腳爪抓住小型哺乳動物,再用大而彎曲的喙撕咬鮮肉。它們都不會飛,短翅膀和尾羽只能起維持身體平衡的作用。
竊鶴有些像加強版的鶴鴕,也像破產版的獸腳類恐龍
淡水霸主鱷魚從未放棄對陸地生態位的爭奪。 陸棲鱷類 在恐龍時代就存在了,大滅絕以後又卷土重來,鋸齒鱷在北方橫空出世,西貝鱷在南美崛起。這些陸地鱷魚的四肢按比較長,適於在陸地上移動。它們的牙齒呈刀片狀,適於切肉,與現存鱷魚的圓錐形牙截然不同,反倒有些像獸腳類特別是霸王龍。它們能輕易將獵物撕成碎片,給早期真獸帶來了很大威脅。
有鱗類也做了爭奪頂級掠食者的嘗試,古新世生活在南美的泰坦蟒體長14.3米,重達1.5噸,是有史以來最大的蛇類。
西貝鱷,陸棲鱷就像袖珍版的霸王龍
真獸大型化落後於幾個競爭對手,主要原因一是起點太低 ,現生真獸祖先在恐龍滅絕時可能還是只有幾十克到幾百克重的「小不點」; 二是最初的有胎盤類是夜行性和食蟲性的 ,這兩個習性構成了它們通往大型化的瓶頸。
然而, 當真獸把底下的生態位填滿以後,食肉鳥和陸棲鱷頂級捕食者的位置也就坐不穩了 。一旦環境變化,首先遭殃的就是體型大的,位於食物鏈頂端的,食性狹窄的動物。在恐龍時代,陸地重要生態位都被恐龍壟斷,一種滅絕了還有另一種補上,所以恐龍才能稱霸1.4億年之久。然而恐龍之後,迅速填補生態龕位的是真獸,這為它們以後稱霸奠定了堅實基礎。
安氏獸,頭骨長83厘米,重約1噸
距今5600萬年前,地球開啟了「始新世極熱事件」,而之後到4900萬年前又發生了「紅萍事件」,氣候從溫室向冰室轉變,很多動物因不適應環境驟變而滅絕。 始新世中後期 ,當 以安氏中獸、尤因他獸、恐角獸為代表的第一批大型真獸出現 的時候,食肉鳥和陸地鱷魚早就從北方大陸上消失不見了。
南美 土生土長的真獸只有貧齒總目,更為強勢的北方真獸被大洋隔離在外, 食肉鳥和陸地鱷魚的「小朝廷」得以延續更長時間 。漸新世時期,鬣齒獸統治了歐亞非和北美大陸,現代食肉目也開始悄然興起,南美卻依然是食肉鳥、陸棲鱷、食肉後獸「三足鼎立」的局面。
大鬣獸,最大的鬣齒獸類,重達1.5噸,以小型象類為食
中新世,南美生活著史上最大的陸棲鱷類,長約6~7米巴黎納斯鱷;最大的食肉鳥,身高超過3米卡林肯竊鶴;以及最大的食肉後獸,重100千克的袋劍齒虎和200千克的袋鬣狗。然而, 隨著中中新世(~1500萬年前)的又一次降溫,陸棲鱷黯然退場,竊鶴也遭到沉重打擊,只有少數種類苟延殘喘到上新世 。
上新世,游泳能力較強的大浣熊漂洋過海,進入南美,成為該大洲第一種食肉真獸,它代替了之前食肉後獸的位置與竊鶴分庭抗禮,繼續上演「龍獸爭霸」的故事。
袋鬣狗復原圖
隨著地球持續降溫,海平面不斷下降,最後導致巴拿馬陸橋在上新世晚期搭建起來,促使 南北美之間發生生物大交流 。竊鶴家族的末代「皇帝」泰坦鳥還一度「北伐」,最北擴張到了美國南部。然而這場大遷徙的最終結果是不對稱的,南方動物未能在北美站穩腳跟,而 北方真獸則大批量湧入南美,竊鶴的生態位最終為貓科、犬科等食肉目真獸取代 。
「龍族」的最後一個割據政權存在於澳洲 ,這里在恐龍時代就與北方大陸分離了,整個新生代都沒有再度連接。更新世,北方大陸已經是無鬃獅、劍齒虎、短面熊和猛獁象的天下,而澳洲依然處在爬行類的統治之下。最後的陸棲鱷類金卡納鱷體長有3~4米,然而它不是當時澳洲最厲害的。當時澳洲的霸主是古巨蜥,體長可達5米,體重近半噸。與之相比,澳洲的有袋食肉類袋獅只有100多千克,袋狼才30千克左右。
袋獅復原圖
直到距今約5萬年前,「超級真獸」人類登陸澳洲,至此,哺乳動物才在全球范圍內接管陸地。人類帶去的野犬、赤狐和家貓等食肉真獸對澳洲本土有袋類和爬行類展開了殺戮,一如它們先輩在南美做的事。
真獸稱霸陸地,運氣與實力並存。 首先就是恐龍滅絕,恐龍在陸地上根基深厚,是真獸不可戰勝的對手。正處在上升期的後獸也損失慘重,此後一直被真獸壓著打。
然而,大滅絕受益者並不是只有真獸一家,今鳥、鱷魚、有鱗類和兩棲類同樣是受益者。結果是,今鳥、鱷魚爭奪陸地失敗,一個去了天空,一個退回淡水;而蜥蜴和兩棲類基本上就守在了其祖先原來的生態位上。在這場搶佔世界的角逐中,真獸完勝,其關鍵是快速的適應輻射。因此, 真獸的天下雖然不是從恐龍手中奪來的,但確實是自己憑本事搶過來的 。
冰河世紀,洞獅襲擊披毛犀
讀到這里,很多讀者可能會替恐龍感到惋惜,誠然,如果恐龍不滅絕,真獸是萬萬沒有機會奪取世界的。然而事實上,恐龍當初也是個「摘桃子」的。
相傳在古生代的二疊紀,哺乳動物的祖先合弓動物就是地球霸主 ,後由於二疊紀末大滅絕才讓位於恐龍所屬的主龍類。之後又發生了三疊紀末大滅絕,勞氏鱷類滅絕,恐龍這才在幾乎沒有競爭者的情況下接管了陸地。因此, 恐龍得國非正,哺乳類亦有「皇室血統」 ,真獸在新生代重建「合弓盛世」,不過是拿回屬於它們祖先的榮耀罷了。
「龍族」末代統治者:古巨蜥
最後順帶說一句,真獸奪天下的過程中唯獨缺少的是「地利」。侏羅紀初,恐龍很方便地接管全球,因為當時大陸是連在一起的,而新生代時泛古陸已經分離了,這給真獸統一全球帶來了障礙。爬行類在澳洲比在其他大洲多統治了6595萬年,作為遺產,今天澳洲的爬行類多樣性也是各大洲中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