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幾乎骨頭的魚平常清蒸的叫什麼
清蒸劍骨魚。
劍骨魚他其實也就是一種海魚,其實我們平常吃的非常少,但是這種魚肉是很香的,而且他們的骨頭部分是可以直接做成一些油炸的魚骨,口感非常的酥脆,並且有著濃郁的一些香味。
⑵ 劍骨魚是塘角魚嗎
劍骨魚不是塘角魚。
劍骨魚不是塘角魚。劍骨魚,外表體長,骨頭多,塘角魚,外表醜陋。劍尾魚適應性強,易飼養,能在短時內忍受5攝氏度的低溫。劍尾魚對水質要求不嚴,能在弱酸性、中性或弱鹼性水中正常生活、繁殖,適宜水溫為攝氏度。飼養劍尾魚的水要有充足的溶解氧,使其能在中下層水域活動。
劍骨魚形態特徵:
長,側扁。頭平扁,吻寬而圓鈍,略似犁頭狀。口寬大,下位,弧形。上、下頜齒帶弧形,齶骨齒帶略呈半環形,齒絨毛狀。唇厚,下唇中間不連續。兩鼻孔略近,前鼻孔管狀,後鼻孔前緣有鼻須。須4對:上頜須最大,末端達腹鰭基;鼻須較短;頤須2對,外側1對較長,可達鰓孔。
眼中等大,眼瞼游離。背鰭短,硬刺細短,後緣具細弱鋸齒;胸鰭刺扁長,前緣鋸齒細弱,埋於皮下,後緣鋸齒粗大;腹鰭與臀鰭均短,無硬刺。脂鰭高,特別長,起點接近背鰭,末端靠近尾鰭,但不與尾鰭相連,後緣游離,圓形;尾鰭分叉,上葉略長。體呈棕色,腹部黃色。
體側具大小不等、排列不規則的圓形藍色斑點(幼魚無斑)。背鰭、脂鰭及尾鰭灰黑色,有褐色小斑點;胸鰭、腹鰭及臀鰭色淡,很少有斑點。
⑶ 劍骨魚是海魚嗎
劍骨魚不是海魚。
劍骨魚是產自桂林地區的一種淡水魚,分布於中國錢塘江、九龍江、韓江、珠江、元江等水系,以食環節水生無脊椎動物為主,兼食其他一些動植物性食物的底層溫和肉食性魚類。
劍骨魚棲息於江河的底層,以小型水生動物為食,如水生昆蟲、小魚、小蝦等,也食少量的高等水生植物碎屑。每年4-6月繁殖,但在6-8月也發現有成熟個體。
個體大,一般常見個體為1-2公斤,個體大者也有5-10公斤,最大者可達15公斤。肉質細嫩,味鮮美,數量也多,為產區的重要經濟魚類,尤其在西江,被視為西江的名貴魚類之一。
劍骨魚的生活習性:
劍骨魚主要以甲殼類、昆蟲類、魚類、環節動物、植物碎屑等為食,其中甲殼類的出現頻率高達78.6%,水生昆蟲的出現頻率為45.8%。
其食物類群的季節變化明顯,但沒有出現停止攝食的時期,劍骨魚在春季的攝食強度最大,各類食物在春季出現的頻率均高於其它季節,劍骨魚攝食率和充塞度的季節變化是一致的。
不同體長劍骨魚的餌料有一定的轉化或更替階段,約170mm體長時為主要餌料轉化的第一階段,約240mm體長時為主要餌料轉化的第二階段,隨著劍骨魚體長的增長,其攝食餌料的個體變大,但種類減少。
⑷ 長江鮰魚和劍骨魚的區別
摘要 您好,劍骨魚在桂林地區俗稱劍骨魚,此魚刺兒少無鱗,肉質肥嫩,口感極佳,是做灕江啤酒魚的上等魚類。棲息於江河的底層,以小型水生動物為食。
⑸ 劍骨魚和清江魚是一種魚嗎
劍骨魚和清江魚不是一種魚。劍骨魚學名斑鱯,鱨科鱯屬的一個物種。個體大,最大者可達15公斤。體長,側扁。頭平扁,吻寬而圓鈍,略似犁頭狀。口寬大,下位,弧形。尾鰭分叉,上葉略長。體呈棕色,腹部黃色。體側具大小不等、排列不規則的圓形藍色斑點。
清江魚學名斑點叉尾洄魚,清江魚的尾巴分叉,很短,像剪刀一樣,背上有2個背鰭,一個在前面,一個在尾部。鯰魚的尾巴不分叉,很長,像扇子一樣,背上有1個小背鰭。
相關信息
1、劍骨魚,此魚刺兒少無鱗,肉質肥嫩,口感極佳,是做灕江啤酒魚的上等魚類。劍骨魚(斑鱯)的食譜較廣,攝取的食物包括甲殼類、昆蟲類、魚類、軟體動物、橈足類、輪蟲類、菜葉及水生植物等,是以攝食水生無脊椎動物為主,兼食其他一些動植物性食物的底層溫和肉食性魚類。
2、劍骨魚肉質細嫩,味鮮美,現數量稀少,曾為產區的重要經濟魚類。尤其在西江,被視為西江的名貴魚類之一,亟待保護。 是性情較為溫和的大型肉食性經濟魚類,全身無鱗,肉質細嫩,味美,營養價值高,享有淡水之王的美譽,被譽為珠江四大名魚之一。
3、清江銀魚,清江四大名魚之一。清江隔河岩水庫中養殖的清江銀魚是銀魚科中較大一種,肉質細膩,味道鮮美,含有豐富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尼克酸、維生素多種營養,被業界譽為淡水魚之王,是饋贈上品,筵席侍餚。
4、「長陽山水美,清江魚蝦鮮」,清江魚這個極具地方特色的品牌成為長陽的驕傲。
⑹ 怎麼認識劍骨魚
學名斑鱯(Mystus guttatus),鱨科鱯屬的一個物種。個體大,一般常見個體為1-2公斤,個體大者也有5-10公斤,最大者可達15公斤。
在桂林地區俗稱劍骨魚,此魚刺兒少無鱗,肉質肥嫩,口感極佳,是做灕江啤酒魚的上等魚類。
形態特徵
體長,側扁。頭平扁,吻寬而圓鈍,略似犁頭狀。口寬大,下位,弧形。上、下頜齒帶弧形,齶骨齒帶略呈半環形,齒絨毛狀。唇厚,下唇中間不連續。兩鼻孔略近,前鼻孔管狀,後鼻孔前緣有鼻須。須4對:上頜須最大,末端達腹鰭基;鼻須較短;頤須2對,外側1對較長,可達鰓孔。眼中等大,眼瞼游離。背鰭短,硬刺細短,後緣具細弱鋸齒;胸鰭刺扁長,前緣鋸齒細弱,埋於皮下,後緣鋸齒粗大;腹鰭與臀鰭均短,無硬刺。脂鰭高,特別長,起點接近背鰭,末端靠近尾鰭,但不與尾鰭相連,後緣游離,圓形;尾鰭分叉,上葉略長。體呈棕色,腹部黃色;體側具大小不等、排列不規則的圓形藍色斑點(幼魚無斑)。背鰭、脂鰭及尾鰭灰黑色,有褐色小斑點;胸鰭、腹鰭及臀鰭色淡,很少有斑點。
食性
劍骨魚(斑鱯)的食譜較廣,攝取的食物包括甲殼類、昆蟲類、魚類、軟體動物、環節動物、枝角類、橈足類、輪蟲、原生動物、藻類、菜葉及水生植物等,是以攝食水生無脊椎動物為主,兼食其他一些動植物性食物的底層溫和肉食性魚類。
生長
劍骨魚(斑鱯)生長快,的個體較大, 2齡魚可長到600~700g,常見1~2kg,最大10kg。適宜生長水溫為18~30℃,最適生長水溫為20~28℃。在廣西桂江、西江及右江水體中均有分布。斑鱯生長速度從慢到快再轉慢。生長旺盛期主要在1 ~3齡幼魚階段。體長、體重的相對增長率、生長比速均較大。進入成魚階段後,體長、體重的相對增長率下降。生長拐點年齡為9.2齡,最大年齡t.=24.5齡,0.3齡為體重生長的旺盛階段。生長加速度曲線上升至3齡時達到最高。當t=9.2齡以下時,體重生長速度曲線上升,速度卻逐漸下降,當年齡為t=9.2齡時,體重的生長速度曲線達到極大點,生長速度達到最大。加速度遞增階段結束,這是斑鱯生長過程的轉折。當t>9.2齡時.其體重生長速度曲線下降,體重生長速度處於遞減階段。當t=15齡以後,生長速度的遞減速度下降。
繁殖
劍骨魚(斑鱯)的第一次性成熟為6~8齡,每年的繁殖季節為4 ~ 8月份。雌魚性腺成熟系數從3月起上升,到6月達最高值,8月又下降,9月急劇下降。l2月份最小。雄魚的成熟系數則沒有明顯的起落變動。性成熟的雌魚體色稍呈深褐色,腹部明顯比雄魚膨大而豐滿,手感鬆弛柔軟,卵巢輪廓明顯,生殖孔和泌尿孔外突稍展開.周圍呈紫紅色,范圍比雄魚大。雄魚外觀體色淡自,腹部較膨大,生殖孑L前方有黑色素斑,泄殖孔周圍呈微紅色,精巢呈扁圓柱狀,多分枝。在生殖季節.成熟的雌魚喜在岩洞中或岩石叢中產卵(為粘性卵),雄魚同時排精,精卵在水中受精,並在親魚的保護下孵化。
盛產地區
分布於中國錢塘江、九龍江、韓江、珠江、元江等水系。和南亞地區的湄公河流域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的內陸河流。
在桂林、陽朔等地很是很流行吃「劍骨魚」,野生魚味道會更加鮮美,價錢也比一般的鯰魚和塘角魚要貴。野生的劍骨魚一般是生活在灕江邊峭壁下的岩洞里,漁家需要提前去下網,每晚便可網到幾條,而現在陽朔、桂林等地的啤酒魚檔,都聲稱自己的劍骨魚是灕江野生,漁民所捕,其實大部分是人工養殖為主,因灕江漁業資源有限,無法滿足其龐大需求,所以劍骨魚的養殖不但滿足了食客們的需求,而且還間接避免了灕江里野生劍骨魚因濫捕導致滅絕的危險。
經濟價值
肉質細嫩,味鮮美,現數量稀少,曾為產區的重要經濟魚類。尤其在西江,被視為西江的名貴魚類之一,亟待保護。 是性情較為溫和的大型肉食性經濟魚類,全身無鱗,肉質細嫩,味美,營養價值高,享有「淡水之王」的美譽,被譽為珠江「四大名魚」之一。
用劍骨魚做啤酒魚的好處
這種魚的肉韌性夠,煮久不爛,這正適合啤酒魚需要煮很久的做法,只有那樣,才能讓配料的豐富味道完全深入魚肉里,而且出鍋後還能保持滑嫩細膩,入口香甜,實則天賜灕江之佳品。
劍骨魚做的啤酒魚
啤酒劍骨魚做法:
編輯
跟用其它魚做的啤酒魚味道不同,因為魚的肉質不同。
材料:劍骨魚一條,啤酒一罐,蕃茄2個,尖椒、菜椒各兩個,芹菜,蔥,姜,蒜、豆瓣醬、鹽油適量
做法:
1、魚洗凈切段,用慢火煎至兩面金黃
2、姜拍扁,和蔥段,蒜粒一起用油爆香,加尖椒塊一起炒一下,加入一罐啤酒
3、鍋內材料燒開後放入煎過的魚一起滾幾分鍾,最後放入西紅柿,芹菜段,加鹽,糖,豆瓣、生抽,一點點麻油調味,蓋上鍋蓋煮一會,等西紅柿軟了汁收至余濃汁程度即可。
⑺ 劍骨魚是什麼魚 劍骨魚介紹
1、劍骨魚是斑鱯,Mystus guttatus,斑鱯是鱨科鱯屬的一個物種,也叫做魽魚、芝麻魽、白須魽,在廣東農村也有叫劍魚,鉗魚的。個體大,一般常見個體為1-2公斤,個體大者也有5-10公斤,最大者可達15公斤。
2、體長,側扁。頭平扁,吻寬而圓鈍,略似犁頭狀。口寬大,下位,弧形。上、下頜齒帶弧形,齶骨齒帶略呈半環形,齒絨毛狀。唇厚,下唇中間不連續。兩鼻孔略近,前鼻孔管狀,後鼻孔前緣有鼻須。須4對:上頜須最大,末端達腹鰭基;鼻須較短;頤須2對,外側1對較長,可達鰓孔。眼中等大,眼瞼游離。背鰭短,硬刺細短,後緣具細弱鋸齒;胸鰭刺扁長,前緣鋸齒細弱,埋於皮下,後緣鋸齒粗大;腹鰭與臀鰭均短,無硬刺。脂鰭高,特別長,起點接近背鰭,末端靠近尾鰭,但不與尾鰭相連,後緣游離,圓形;尾鰭分叉,上葉略長。體呈棕色,腹部黃色;體側具大小不等、排列不規則的圓形藍色斑點(幼魚無斑)。背鰭、脂鰭及尾鰭灰黑色,有褐色小斑點;胸鰭、腹鰭及臀鰭色淡,很少有斑點。
⑻ 劍骨魚是什麼
學名斑鱯(Mystus guttatus),鱨科鱯屬的一個物種。個體大,一般常見個體為1-2公斤,個體大者也有5-10公斤,最大者可達15公斤。
在桂林地區俗稱劍骨魚,此魚刺兒少無鱗,肉質肥嫩,口感極佳,是做灕江啤酒魚的上等魚類。
⑼ 劍骨魚和鯰魚、八須魚的區別在哪裡
1、生活區域不同。
劍骨魚:分布於中國錢塘江、九龍江、韓江、珠江、元江等水系。和南亞地區的湄公河流域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的內陸河流。
鯰魚:屬夜行性動物,白天靜靜地藏在河底的坑裡或樹根下。食量大,如多瑙河鯰的大型種類會襲擊小型的水鳥或老鼠,底層兇猛性魚類。怕光,喜歡生活在 江河近岸的石隙、深坑、樹根底部的土洞或石洞里,以及流速緩慢的水域。
八須魚:鯰魚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庫、坑塘的中下層,多在沿岸地帶活動,白天多隱於草叢、石塊下或深水底,一般夜晚覓食活動頻繁。秋後居於深水活污泥中越冬,攝食程度亦減弱。
2、食性不同:
劍骨魚:劍骨魚(斑鱯)的食譜較廣,攝取的食物包括甲殼類、昆蟲類、魚類、軟體動物、環節動物、枝角類、橈足類、輪蟲、原生動物、藻類、菜葉及水生植物等,是以攝食水生無脊椎動物為主,兼食其他一些動植物性食物的底層溫和肉食性魚類。
鯰魚:肉食性魚類,捕食對象多為小型魚類,如餐條、鯽魚、鰕虎魚、麥穗魚、鯉魚、泥鰍等,也吃蝦類和水生昆蟲。以吞食為主,牙齒的作用主要是防止食物逃脫。
八須魚:鯰魚為底棲肉食性魚類,鯰魚捕食的對象多為小型魚類,如餐條、鯽魚、鰕虎魚、麥穗魚、鯉魚、泥鰍等,也吃蝦類(含天然界最強的抗氧化劑蝦青素英文簡稱ASTA)和水生昆蟲。
(9)劍骨魚是什麼魚精華擴展閱讀:
建議少吃鯰魚:
1、鯰魚生存環境臟。鯰魚生命力很頑強,在很骯臟的環境都能生存,比如城市臭水溝,鯰魚吃的是各種垃圾、腐爛的屍體,有的魚農故意用人或豬的排泄物喂養。
2、泥腥味。由於鯰魚生活在比較臟的環境中,如果沒有清洗干凈,它可能會發出淡淡的泥腥味,也是好多人不喜歡吃的原因之一。
3、重金屬含量高。鯰魚屬於肉食動物,喜歡吃小魚小蝦、水鳥、老鼠,或者腐爛的食物等,長期生活在惡劣的環境中,加上鯰魚壽命可達70餘年,體內堆積有毒物質,如重金屬等,無論怎樣高溫烹飪都無法消除,人體食用後會導致重金屬中毒或增大癌症的發病率。
⑽ 劍骨魚是什麼魚
無圖 , 劍骨魚 指向 芝麻【魚僉】、 芝麻劍 學名
鱨科 Bagridae 半鱨屬 Hemibagrus 肉食性魚類
下圖為 斑點半鱨 Hemibagrus guttatus (斑鱯 Mystus guttatus),俗稱 白須鯰魚、【魚僉】 魚、芝麻【魚僉】、梅花鯰
分布於雲南、兩廣、福建等省 珠江、元江等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