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是買茶葉好還是茶膏好
這個是看個人選擇哦,我給你介紹一下傳統茶和茶膏的區別
1、普洱茶膏 VS 傳統普洱茶 形態上的區別
普洱茶膏:普洱茶膏的形態只有塊狀和晶體兩種
你可以試試雲南的貢潤祥茶膏,它是2016年神舟十一號飛船搭載茶膏,在雲南很有名,我個人覺得是挺不錯的,你可以嘗嘗
2. 精華液哪個牌子最好用
精華液最好用的牌子有嬌韻詩黃金雙瓶精華,蘭蔻小黑瓶精華肌底液,雅詩蘭黛小棕瓶精華,悅詩風吟綠茶精粹精華,太陽社玻尿酸透明質精華液。
1、嬌韻詩黃金雙瓶精華:嬌韻詩家的這款精華液被很多人稱作是很經典的一款,黃金的質地讓人看起來就是很舒服的,在幫助肌膚修復各種問題的同時還能促進血液的循環,幫助肌膚重新恢復年輕時的狀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精華液
3. 你覺得哪種精華液最好用,為什麼
有很多便宜的精華液,不比幾千塊差,甚至比他們的好,但是有些消費者不知道,所以我們篩選出真正有用的精華液推薦給大家。都是不錯的無廣告護膚品,每一款都不會讓你覺得浪費金錢和時間。迅速採取行動,保持皮膚柔嫩。
希思黎抗皺修活精華
Sisley精華含有大量的活性物質,結合植物配方的功效,能更全面的緩解皮膚乾燥缺水。細膩滋潤的質地也能增強肌膚的吸收能力,讓肌膚感覺自然滋潤。
4. 哪款精華液比較好用一些啊
好用的精華液有百雀羚賦活小綠瓶精華液、宣致蝸牛原液精華液、相宜本草紅景天精華液等,具體推薦以下幾款:
1、百雀羚賦活小綠瓶精華液
百雀羚新出的一款精華液,只要是抗衰老的,所以在國貨中也不便宜,還找了幾個小明星推薦,也發給我們發來了一瓶正裝,用了幾次感覺還不錯,不黏膩吸收也很快,這一點比較滿意,至於抗衰老,沒那麼快看到。
5、美素太空人參精華液
美素這個牌子野心是很大的,價格都高高的,一直想走高端路線,但是天不遂人,原來產品老是出現過敏情況,後來又不願意降價,就成了這個樣子了,價格高,賣的少,廣告沒少做。
5. 高含量的茶樹精華的護膚品有哪些
金盞花系列的對痘痘肌膚也不錯。試試契爾氏的金盞花水。
6. 茶豆的玻色因塑顏精華和精華安瓶哪個好用
不能單獨說那個比較好用吧,精華是可以觸達基底細胞的,能幫助基底細胞加速代謝,精華通常是按照功效來區分。玻色因塑顏精華抗老抗衰,膠原精華補水緊致,熊果苷精華主要是抑制色斑提亮膚色。茶豆家的精華液活性成分和營養成分很高,使用效果很好
7. 什麼是茶心,怎樣區別好壞呢
茶的中心部分,是茶的精華部分。
1、湯色透亮
這是最直觀判斷是否是好茶的標准。不管茶湯是紅、綠、黑、白、黃,關鍵要「透亮」,湯色透亮除了讓人賞心悅目外,還說明:
茶葉的製作工藝優良,無碎末。儲存條件良好,沒有灰塵,也沒霉變。茶的內含物質豐富,並得到很好的釋放。沖泡方法科學。有時由於沖泡的原因,會讓好茶出現渾濁,比如水溫太高,好多的茶用高沖法等。
2、苦澀味從舌面散開,而不是收斂
不苦不澀不是茶,苦澀是茶的本性,但關鍵在於能否快速散去。如苦澀味一直留在口腔中,所謂「盯舌頭」,應該不能算是好茶。也有人好這一口的,那隻能算他個人的主觀標准。
3、無異味、怪味、水味
異味,指不是茶本身的味道,一般是因為茶在生產儲存過程中,吸收了其他味道,比如香水或化妝品的味道、煙味、其他雜味。因為茶的吸附性非常好,所以生產存放時一定要注意,異味一旦吸收,幾乎無法去除。
怪味,指的是茶本身有讓人不愉快的味道,比如霉味。還有一些語言無法表達的,讓人覺得難受的味道。也有人說,這才是這款茶的特別之處,不要聽他的鬼話,怪味往往說明這款茶有問題,出現了有害物質,如黃麴黴菌等。
水味,是指茶味和水味分離,出現淡腥味。水味往往出現在茶湯變淡的時候,好的茶是不會出現茶水分離的,淡而不腥。比如好的龍井,即使茶湯沖得如同白水了,也是甜絲絲的。
4、葉底鮮活
好茶的葉底,無論六大茶類的哪一種,鮮活是共同的特徵。葉底鮮活說明:茶葉的原料好,葉底是對茶青的還原。茶的製作工藝好,沒有把茶做「死」。沖泡得當,讓茶葉充分泡開,又沒把茶泡熟,悶壞。
5、好茶不能有農殘等有害物質
喝茶不能為了滿足口腹之慾,而忽視了茶的健康本質。堅決抵制農殘、重金屬等有害物質超標的茶。
8. 聽說「帝泊洱」是個不錯的產品,是高倍普洱茶精華嗎
帝泊洱是做茶膏的,茶膏是普洱茶家族的重要成員,歷史上雲南普洱茶包括團茶、餅茶、沱茶、磚茶和茶膏五大系列,可見茶膏也是普洱茶家族的一員,同樣有著悠久的生產歷史。在封建社會,茶膏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徵,很少在民間露面。近來隨著對歷史文獻的整理,關於茶膏的記錄越來越多地浮出水面,很多學者認為,沒有普洱茶膏的普洱茶家族是不完整的,而且茶膏是普洱茶家族特殊的一員。
過去,我們接觸的大多是土法高溫熬制的普洱茶膏,而蒙頓普洱茶膏的出現,則運用高科技的力量,以低溫萃取和低溫乾燥的方式,全面提升了普洱茶膏的品質。
普洱茶膏是從普洱茶中萃取的精華,它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品飲價值。
同普洱茶相比,茶膏的營養價值更高,清代葯學家趙學敏在著作《本草綱目拾遺》中對普洱茶膏的介紹勝過普洱茶,雖然描述得有點誇張,但恰恰證明了茶膏的珍貴價值。
相比普洱茶,茶膏的便攜性非常好,沖泡過程簡潔方便衛生。
在口感上,茶膏溫和厚重,更像是品飲老茶的感覺,層次感豐富,湯色誘人。
蒙頓普洱茶膏是採用冷等靜壓、細胞破壁技術、超臨界流體萃取、冷凍乾燥等當今最先進的生物科技手段製作而成,因此從技術上就奠定了高品質茶膏的基礎;剔除了農葯殘留、解決了重金屬超標等問題,保證了產品的食品安全;再由於是低溫萃取、低溫乾燥,因此保留了茶內營養物質的活性,使得蒙頓茶膏具備了後續轉化的「動能」,在後期的厭氧後發酵過程中,越陳越香;同時蒙頓普洱茶膏非常側重茶葉中天然葯物的生物轉化,使得出品的茶膏更具天然葯物的特性。
過去,雲南土司大鍋熬制普洱茶膏雖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人人在家都可熬制,但是缺乏科學性。從科學的角度看,茶葉在反復高溫的熬制中,諸多生物酶消失,導致熬制茶膏的後續轉化缺乏「動能」,只能走向霉變,這就是大鍋熬制的茶膏湯色渾濁,且品質越來越差的原因;其次,茶葉在高溫狀態下,大量營養物質會隨水蒸氣一並揮發,造成產品的某種缺失。
作為茶中珍品,茶膏一直是茶界皇冠上的明珠,下面依照時代順序介紹茶膏的製作的工藝變遷:
1、
茶膏的雛形始於唐代。陸羽《茶經》中,用七個工序來總結制茶:采、蒸、搗、拍、焙、穿、封,在「蒸、搗、拍」三個工序中,茶葉中的部分茶汁與纖維物質分離,在空氣氧化作用下,出現膏化現象。但是這種僅僅是「含膏」,外觀上體現出「含膏者皺」。
2、
茶膏的真正形成是在宋代。制茶業在宋代空前繁榮,宋代的制茶者對茶葉的膏化現象比較重視,他們認為茶葉中出現的「膏」,是茶中珍品。他們採用榨取的工藝,先將茶蒸熟,再「須淋洗數過。方入小榨,以去其水,又入大榨出其膏」,也就是通過榨取的方式提出獨立的茶膏。
宋代茶膏用於兩個方面。
一是作為獨立的茶品納入宋代名茶錄,比如「玉蟬膏」、「縷金耐重兒」等極品茶。
二是在龍團鳳餅等餅茶製作過程中,有意識將餅茶表面用茶膏塗層,以增加餅茶表面的光亮度及色澤。像宋徽宗趙潔的《大觀茶論》的《鑒辯篇》就對此進行了描述,「茶之范度不同,如人之有首面也。膏稀者,其膚蹙以文;膏稠者,其理歙以實」。大意就是,膏稀者,表面多皺紋;膏稠者,餅面紋理不明顯,光亮凝聚,質地堅實,膏稠者是好茶的代表。
3、
茶膏在明代消失了,明代禁止龍團鳳餅這樣的緊壓茶,推廣散形茶,這個重大變故導致延續近千年的唐宋制茶工藝就此消失,包括茶膏在內。至此,飲茶方式回歸原始形態,把玩葉片,究極水的使用,開始偏離了茶的內涵,這種影響直至今天。
4、
普洱茶膏形成在清代。作為邊疆地帶的雲南,因為遠離京城的原因,藉助「茶馬古道」的交易,繼續著團茶和餅茶的生產,雖然沒有宋代茶餅的精緻,但是這一保留卻為後來清朝普洱茶的繁榮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清代,伴隨普洱茶的繁榮,茶膏的製作再次悄然出現。最初是雲南土司採取大鍋熬制方法,初創另一種茶膏工藝,借鑒了唐宋的餅茶工藝,只是將「蒸」乾脆改為「煮」,這種熬膏的方法很快通過茶馬古道傳播到西藏。
這種熬膏方式影響至今,市面上幾乎都是這種方式的熬膏。從科學的角度看,熬制茶膏確實存在著諸多問題:一、茶葉在反復高溫的熬煮中,其諸多的生物酶消失,使茶膏後續的轉化缺乏動能,只能像霉變轉化,不可能長期存放。二、茶葉在高溫的狀態下開放性熬煮,大量營養物質隨著水蒸氣一並揮發,必然造成產品的某成缺失。更多茶膏知識訪問普洱中國www.puerzg.cn
9. 六大茶類沖泡時,精華分別在第幾泡呢
對於每泡茶的口感,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的說法:一道水,二道茶,三道四道是精華,五道六道也不差,七道有餘香,八道有餘味,九道十道仍回味。
綠茶
綠茶屬於不發酵茶,比較常見的有西湖龍井、碧螺春等。
這類茶比較細嫩,不適合用剛煮沸的水泡,以80℃~85℃為宜,沖泡時間為2~3分鍾。
綠茶適合現泡現飲,溫度過高或浸泡時間過長,其中的茶多酚等營養物質將遭到破壞,芳香也會消失。
一般來說,綠茶的精華在第二泡和第三泡上,經過四五泡之後,味道就有些寡淡了。
紅茶
紅茶屬於全發酵茶,最好用沸水沖泡,沖泡時間一般以3~5分鍾為宜。浸泡時間短,茶水的顏色淺淡,滋味輕。
泡久了,茶湯的澀味重,香味也容易喪失。一般紅茶沖泡一兩次口感達到最好,較為高檔的工夫紅茶,沖泡三四次味道最佳。
烏龍茶
烏龍茶是半發酵茶,如鐵觀音、大紅袍等。其中,鐵觀音當屬烏龍茶中的極品,有「七泡有餘香」的美譽。
鐵觀音茶葉條形緊密,通常經過三泡之後茶葉才可以展開,香氣彌散開來,到第四泡時,才會散發出真正的高香,甚至到了第六七泡都有餘香。
也就是說,鐵觀音的精華應該出現在第四泡的時候。
白茶
白茶屬於微發酵茶,前期製作時人工干預和影響非常少,只需要通過一定的攤曬、萎凋和乾燥後,更多的是交給時間,是越陳越香,越存越有價值的一種茶。
在沖泡白茶時,最好用白瓷蓋碗,100℃的水溫。
第一泡通常為洗茶,出水要快。這個時候的茶葉還處於沉睡狀態,內含物質尚未析出;
第二泡時,白茶的香氣開始散發,湯水也逐漸變稠;
到了第三泡、第四泡的時候,茶葉不斷吸水,物質盡數析出,這個時候的茶香和茶味最自然,也就是它滋味最好的時候。
特別是老白茶,沉澱時間長,需要多泡幾次才能完全將它內含的物質刺激蘇醒,因此,白茶在第三、四泡的時候,口感最好。
黃茶
黃茶具有細嫩,新鮮,勻齊,純凈等特點,90℃水沖泡,根據個人口味放入茶葉適量,泡30秒至一分鍾,用壺沖水至八分滿;
待2至3分鍾即可飲用,飲用後留1/3水量以便第二泡黃茶和綠茶一樣,一般來說,第三泡口感最佳。
黑茶
黑茶屬於後發酵茶,在儲存中仍然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進行自然的陳化,在一定時間內,還有越陳越香的特點。
黑茶沖泡較為講究,通常需要先洗茶,即先把茶葉放入杯中,倒入開水,過一會兒把水倒掉,再倒入開水,蓋上杯蓋。
這樣不僅濾去了茶葉的雜質,而且使泡出的茶湯更香醇。
這之後的每一泡,茶味逐漸呈現。第三第四泡的時候,茶葉就已經舒展了,黑茶的味道也就出來了,這時候黑茶的滋味是最好的。
越泡到後面,茶味就越來越淡,水味會越來越重,滋味還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