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為什麼會有腦,腦有什麼用
腦是中樞神經系統的主要部分,位於顱腔內,重約1200-1500克。腦分為大腦、小腦和腦干三個部分
大腦最發達,由左右兩個大腦半球組成,其表面凹凸不平。大腦半球的表面稱為大腦皮層(或皮質),是神經元集中的部位。皮層的深面為髓質,骨有許多聯絡神經纖維。大腦皮層是神經系統的最高級中樞,各種分析器中樞都在大腦皮層中,如皮膚、聽覺、視覺、嗅覺、味覺、內臟、平衡、運動、語言等中樞。如果大腦皮層受了損傷,可引起該處某些中樞功能障礙,出現相應的症狀。小腦位於大腦的後下方,由小腦半球和蚓部構成。它的主要作用是維持肌肉的張力,保持平衡等。損傷後則出現站立不穩、運動失調以及肌張力減退等症狀。
腦干是除大腦和小腦以外的腦組織,包括延髓、腦橋、中腦和間腦。延髓是管理呼吸、心跳等重要反射的中樞。中腦與視覺、聽覺有關。間腦分丘腦和丘腦下部。丘腦是全身淺感覺和深感覺傳導的中繼站,一側丘腦損傷,可出現對側半身感覺消失。丘腦下部是內腦活動、體溫調節、水鹽代鹽和內分泌活動。腦解釋:1.人體中管全身知覺運動和思維.記憶等活動的器官,是神經系統的主要部分,由前腦,中腦和後腦構成.高等動物的腦只有管全身感覺運動的作用2.指頭3.腦筋4.指從物體中提煉出來的精華部分5.事物剩下的零碎部分6.頭7.指思維.記憶等能力8.指意識腦的重量占體重的2%-3%,但其所需要的血流量則占心輸出量的15%-20%。腦血流量是指每100g腦組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血流量。本節著重闡述各種生理狀態下的全腦血流量。全腦血流量
正常人安靜狀態下腦血流量
腦血流量因測定方法不同,正常值有所差異。在安靜情況下,一個一般身材的年輕人每分鍾的全腦血流量為700-770ml,約合每分鍾50-55ml/100g。當平均半球血流量減少到每分鍾25-30ml/100g時,可發生精神錯亂,甚至意識喪失。神經功能衰減的臨界血流量大約是每分鍾18ml/100g。大腦血液通過兩側頸內動脈及椎動脈供應,前者約佔全腦血流量的4/5,後者佔1/5。頸動脈到達大腦中動脈的壓力差與椎動脈到顱底動脈環的壓力差基本相等。因此,正常人腦血液循環雖有左、右半球及頸動脈系統、椎動脈系統血流量和循環時間的差異,但並不發生血液分流或逆流現象。腦的血液循環不僅在量上豐富,而且供應速度也很快,血液由動脈進入顱腔,到達靜脈竇所需的時間僅為4-8s,椎基底動脈系統的血液流速度要比頸內動脈系統低些。
⑵ 為什麼人的大腦有那麼大的潛能。人類卻只開發大約百分之五的潛能。那剩下的潛能又為什麼要存在呢
首先大腦功能是由神經元細胞之間的連接形成的,因為人的腦細胞有數億個,所以沒有形成連接的還有很多,這些沒有形成連接的就是所謂的潛能。不但用於進化,而且還用於腦損傷後的恢復。這就是潛能存在的意義。至於所說的潛能開發,大多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⑶ 為什麼人類進化出那麼智慧的大腦,卻只開發了一小部分呢
大腦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器官。神經元的類型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皮質,與運動和思維有關。另一個是白質,與感覺有關,有助於處理與人類生存有關的某些重要生活功能。就神經元的數量而言,大腦皮層中神經元的數量僅占整個大腦的10%以上,但這是可以在人類進化史上發展數百萬年的最豐富的神經元。這也使得大腦不可能使用所有神經元進行思考,因此不可能簡單地認為人腦僅發展了神經元數量的一小部分。大腦是一個整體,其功能為100%。人類之所以能夠成為萬物的精神並成為地球的霸主,是因為有一個充滿智慧的大腦,它可以幫助人類發展燦爛的科學技術文明,因為大腦具有創新思維和理論思維。
每個神經元都會觸發,但是觸發的強度是不同的。例如,如果我們一天拍攝一次,一天拍攝一百次,效果會一樣嗎?對現實的反應是,同一件事是學習數學,但是學校的老師每天要問數百個問題,但是他們每天學習只能問一個問題,因此大腦在數學方面更強大。
⑷ 為什麼說25歲之後,大腦才有了成熟的定力
清·張璐《張氏醫通》:「頭者,天之象,陽之分也,六腑清陽之氣,五臟精華之血,皆朝會於高巔。」
人的頭部是五臟六腑的氣血交匯之處。
具體到人體,器官進化得越高級的,也是火力最旺的。人體器官最高級的是大腦,火力最旺的就是大腦。
大腦是消耗熱量最高的器官。人大腦的重量只佔人體重的2%,其熱量消耗卻占身體總熱量的200%。即便你坐在那兒不動,只是聽課或考試,一旦動腦子了,一上午下來也會覺得很餓,因為動腦子是種巨大的能量消耗運動。
大腦因為復雜、高級,進化完成的時間比其他器官長,是人體器官中最後一個進化好的。比如最能體現人的本性,體現成熟程度的意志力,負責它的神經細胞就位於大腦的額葉。
人大腦的成熟順序是:枕葉——顳葉——頂葉一額葉。越高級的越復雜,成熟得也越晚,造物主也是「慢工出細活」的,所以人最高級的額葉要到25歲才成熟。
生活中也會有發現:人一般到25歲以後才變得穩健、有定力。此時,身體其他相對低級的器官開始老化,比如膝關節。膝關節的老化從十四五歲就開始了,到30歲,膝關節已普遍老化,骨刺最先發生在這里。很多人長骨刺,上下樓時膝關節疼,以為是骨刺扎的,就找醫生想把骨刺切了。其實,骨刺的表面有滑膜,有軟組織,應該是一個很圓的東西。因為在X片上看可能像一個很尖的東西,所以就有了「骨刺」這么個俗稱。疼痛也不是骨刺引起的,而是關節出現蛻變和損傷,刺激滑膜引起的。
長骨刺,是因為關節老了,結構不穩定了,需要有個楔子式的東西幫助關節的穩定,骨刺就是身體長出的楔子。即便切了骨刺它還會再長,因為保持結構穩定是身體的本能。
再說大腦。看一個人是不是成熟,就看他的意志力、定力。什麼時候大腦額葉成熟了,人就成熟了,那要到25歲。過了50歲,那個部位的功能就要衰退了,所以老人也會犯孩子脾氣,沉不住氣,顯得很幼稚,那是因為負責意志力的額葉出了問題——孩子是沒長成,老人是退化了。這個意志力也需要熱量、火力來維持。
美國人做過一個很有意思的實驗:把接受實驗的人分兩組,一組只給檸檬水,另一組給檸檬水加蔗糖,顯然後一組吃的熱量大。然後出一系列考察意志力的題,發現吃進去熱量高的那組,意志力明顯高。由此推測:大腦行使意志力時需要充足的氣血供應,需要火力支持。
由此可見,頭腦是熱量最集中的部位,否則不足支配人這個復雜的社會性動物。一個人每天要動用多少意志力,作出多少決定,才能在人世間立住腳?!
所以,動物進化到人才開始直立的,因為在這種體位時,人的大腦和太陽離得更近,陽氣、火力更集中,便於意志力的發揮。你看電影電視劇里,大家討論問題時一般都坐著,聊天時甚至躺著,但到最後決定、拿主意時,決策人往往會站起來,乃至拍案而起——因為站著時大腦的陽氣充足,比坐著、躺著時都足。
蛇是爬行的,它的大腦肯定沒人發達,它因此也消耗不了那麼多的能量,就算是冷血也不影響其生存。
⑸ 大腦工作的本質
發放原理就是闡述腦是怎樣產生意識的,包括思維。
心理第二原理——發放原理主要論述丘腦、樣腦的功能以及意識產生的神經機制。腦有那些功能,意識是怎樣產生的?到目前為止還是科學家們孜孜以求的研究對象,意識至今沒有一個統一的概念,概念涉及范圍廣,在不同的學科、不同的領域都有不同的定義,可以用廣、雜、亂三個字來形容。發放原理主要從生理學的角度論述意識的產生機制,簡單的說就是論述意識是哪個腦器官產生的以及怎麼產生的。
發放原理是一個經過長期論證、反復驗證而確定的理論觀點。這一定論是謝健青從1987開始,在1997年發現了丘腦的丘覺發放功能後,又經過10年的反復驗證形成的最後定論。是以日常行為、心理現象、腦部病變症狀、精神病症結合海量心理研究資料,經過20年反反復復的舍取、修改、升華,抽絲剝繭、篩選提煉出的精華。
發放原理的得出是腦研究的突破,從腦的生理機制上確定了腦的功能和意識、心理機制,科學闡釋了各種意識、心理、精神問題,糾正了將丘腦功能定義為感覺中繼站的錯誤認識,糾正了將意識、思維等功能以及心理、精神活動局限在大腦皮質的錯誤認識,糾正了心理現象解析、心理問題咨詢、精神病症治療的種種誤區。
1.1 什麼是發放原理
發放原理闡述腦的意識功能,即意識產生的神經機制,即丘覺發放產生意識。丘腦合成發放丘覺,樣腦交換產出樣本,丘覺自由發放或被樣本點亮發放產生意識。第一,丘腦的功能是合成丘覺並發放丘覺,丘覺發放出來產生意識,丘覺的發放有兩種方式,既可以是丘腦自由合成發放,也可以被樣本點亮發放,自由發放的丘覺產生的是自由意識,也就是「想法」,樣本點亮丘覺產生的意識是關於客觀事物的客觀意識;第二,樣腦的功能就是交換產出樣本,通過信息交換、樣本交換的方式產出樣本,樣腦產出樣本的目的就是點亮丘覺產生客觀意識,樣腦的功能是極其復雜而強悍的,在交換原理中具體闡述。
1、丘腦是產生意識的核心器官。意識與多個腦器官有關,丘腦、大腦皮質、下丘腦、杏仁核以及基底核、小腦等都參與意識活動,丘腦是產生意識的核心器官,丘腦合成發放的丘覺是意識的本質所在,大腦皮質、下丘腦、杏仁核等產出的樣本是事物在腦中的表示形式。我們看到的物體、聽到的聲音通過神經的一級一級傳遞,最終被丘腦所「看」到、「聽」到,丘腦「看」到、「聽」到就是意識,在丘腦之前的所有環節都不能產生意識。
2、遺傳信息是丘覺、樣本的形成基礎。從交換原理中知道,任何的神經元中都遺傳有遺傳信息,不同的神經元遺傳信息不同,丘覺是數個丘腦神經元的遺傳信息合成,能夠在腦中顯現一個意思;樣本是數個樣腦神經元的遺傳信息集合,是事物在腦中的代表符號。
3、丘腦的功能就是合成發放丘覺。丘覺是天然用來表達意思的,當丘覺發放出來也就在腦中顯現了一個意思,也就產生了意識。樣腦的神經元能夠激活丘腦的神經元,這些丘腦神經元中的各個遺傳信息合成為某個意思,並且發放這個意思,這就是丘覺的合成發放。
4、樣腦的主要功能就是交換產出樣本。樣腦包括大腦皮質以及下丘腦、杏仁核、基底核、小腦等,樣腦中存儲著樣本,樣本是數個遺傳信息構成代表事物的符號,如代表事物的形狀、色澤、結構、名稱、用途等。大多數樣本是代表客觀事物的,是出生後與客觀事物接觸、學習的過程中自然形成建立的。
5、丘覺自由發放或被樣本點亮產生意識。丘覺可以自由發放,也可以由樣本點亮。當樣腦交換產出樣本,樣本就通過聯結路經點亮丘覺,丘覺發放出來產生意識。丘覺是意識的核心,產生對事物意義的覺知;樣本是意識的外殼,是事物在腦中的表示符號;我們通過後天學習在樣腦與丘腦的投射纖維中建立樣本與丘覺的聯結路經,當樣腦交換產出樣本後,樣本通過聯結路經點亮丘覺產生意識。
註解:對事物的意識是丘覺顯現出來的。事物在腦子里是怎樣表達的?就是丘覺發放顯現的。丘腦發放一個丘覺,也就顯現了一個意思,產生對事物的「知道」、「明白」。丘覺所蘊含的意思是數個丘腦神經元的遺傳信息合成,是通過遺傳獲得的,是用來顯現客觀事物所具有的的意思。丘覺並不能先天指示客觀事物,需要通過學習建立樣本,建立丘覺與樣本的聯結,樣本才能通過聯結路徑點亮丘覺。
1.2 丘腦的功能
丘腦的功能就是合成發放丘覺。丘覺是丘腦神經元的覺醒,是數個丘腦神經元遺傳信息的合成。當丘覺發放出來也就顯現了意思,產生了意識。丘腦自由合成發放丘覺產生主觀意識,丘覺由樣本點亮產生客觀意識。丘覺決定了感知范疇。
1、什麼是丘覺。簡單的說,丘覺就是丘腦神經元的覺醒。當數個丘腦神經元覺醒後,這就顯示了一個意思,也就在腦中產生了意識。丘腦由神經元構成,每個丘腦神經元都通過遺傳烙上特定遺傳信息,不同的神經元遺傳信息不同,數個神經元或者說數個遺傳信息合成能夠表示一個意思,這個意思即為丘覺。神經元是構成丘腦的物質,遺傳信息通過遺傳而固定在丘腦神經元中,在需要時合成丘覺並發放出來。
2、丘覺的顯現。對事物的意識是眼睛看到的嗎?不是,眼睛就如同攝像頭,可以將圖像轉變為信號,眼睛將信號傳入到腦,但不能產生對事物的意識。對事物的意識是丘腦發放的丘覺,如當眼睛看到的事物傳到大腦枕葉視區,大腦皮質交換產出事物的樣本,樣本點亮丘覺,丘腦就「看」到了這個事物,顯現了這個事物。丘腦相當於一個意思顯現器,當丘腦發放丘覺,腦中就有了一個意思,這時也就產生了意識。
當丘覺發放出來,通過大腦聯絡區向外擴散,從而左右整個神經系統的活動。大腦皮質的聯絡區是丘覺活動的場所,主要是大腦前額葉,大腦後部的聯絡區。大腦前額葉是丘覺匯集的場所,丘腦各個核團合成發放的丘覺在這里匯集、留存、斗爭。當丘覺發放到大腦皮質聯絡區,就能在這里獲得暫時留存,並向外(其他腦、核團)擴散(註:傳出是完整反射必須的),等於告訴其它腦現在有一個這樣的意思,其它腦會根據這個意思展開活動。
3、丘覺的發放。丘覺的合成發放有兩條途徑,一個是自由合成發放,另一個是由樣本點亮。自由合成發放是丘腦隨意的、自由的進行丘覺的合成發放,產生各種想法以及想像、思維等主觀意識。一般情況下,我們產生的是對外界客觀事物的意識,丘覺是由樣本點亮的,或者說丘腦的合成發放功能就是樣本激活的。數個樣腦神經元激活相應丘腦神經元,也就是數個樣腦神經元遺傳信息激活了數個丘覺神經元遺傳信息,丘腦將這些遺傳信息合成為一個完整意思並發放出去,丘腦的唯一功能就是合成發放丘覺。數個樣腦神經元遺傳信息就是樣本,丘覺是樣本點亮的。丘覺發放的意思是與樣本相對應,不同的樣本點亮不同的丘覺。丘覺發放除了樣本點亮丘覺這一種方式外,丘覺還可以自由發放產生意識,如我們平常所說的白日夢、幻想以及想像、聯想等。
4、丘腦功能是活性的。丘覺是根據樣本即時合成的,合成的丘覺是臨時存在的,並不在會固定下來,當丘覺熄滅後,在丘腦中只有神經元遺傳信息。丘覺的合成發放是根據樣本動態變化的,因此意識也是不斷轉換的。丘覺合成非常類似於物理學中的矢量合成,丘覺遺傳信息相當於各個矢量,合成的丘覺是一個獨立的矢量。矢量的合成是沒有限制的,丘覺的合成理論上也是沒有止境的,但丘覺的寬度、廣度不能超越極限,否則只能產生混亂意識。當樣腦神經元激活丘腦神經元後,丘覺遺傳信息合成丘覺發放出來,表達的是一個完整意思,產生清晰完整的整體意識,而不是各個意思的匯合。我們不可能在不同時間獲得完全相同的丘覺,也就是說,我們永遠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兩次思考,盡管有這兩次思考可能極其相似,似乎相同。
註解1:遺傳信息決定了我們的感知范疇。我們先天遺傳了什麼樣的丘腦神經元遺傳信息,我們就能感知什麼樣的客觀事物,丘腦神經元遺傳信息是有限的,合成的丘覺也是有限的,客觀世界中有許多的事物是我們不能感知的,因為我們沒有遺傳有這樣的丘腦神經元遺傳信息,如我們平常人不能感覺到暗物質、電磁能,不能看到紅外光、紫外線,不能聽到超聲波,即使百般學習也是枉費心機。有少數的人遺傳了超出常人的丘腦神經元遺傳信息,可以感知到常人感知不到的事物,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特異功能。
註解2:理解能力。我們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當丘覺超出了一定的范圍,就不能產生清晰的意識,或者不能產生對事物清晰的理解。當然對不同的人,能夠產生清晰意識的丘覺寬度、廣度是不同的,從而體現了每個人理解能力的不同。在一個同等知識水平上,不同的人對於同一個問題,有的人清晰意識,而有的人則要犯糊塗,這就是意識寬度、廣度不同導致的差異。丘覺是有限的,意識的寬度、廣度也是有限的,如果事物的復雜程度超出了丘覺的指示範圍,也就超出了意識寬度,腦子必然糊塗。丘覺的寬度、廣度對悟性、思維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對復雜問題的解決,要在理解能力的基礎上尋找到過渡的跳板,才能達到對復雜問題的理解,這對課堂教學、子女教育有著重要意義。
1.3 樣腦的功能
樣腦的功能就是交換產出樣本。樣腦的功能是由功能區、核團來完成的,不同功能區或核團能夠分別獨立完成樣本交換產出功能。當功能區或核團接納一個傳入樣本,參照自有樣本,產出對應樣本到下一個神經元,下一個神經元依此進行,完成樣本的交換。
發放原理只是對樣腦功能的定格。所有的意識、心理活動都是對樣本的運作,丘腦、腦干之外的腦都是樣腦,大腦皮質、下丘腦、杏仁核、基底核、小腦都是樣腦,因此樣本及樣腦功能涉及的范圍非常廣泛,交換原理、互動原理、聯結原理都是闡述樣本、樣腦功能的原理。
1、樣腦。丘腦、腦干之外的腦都是樣腦,包括大腦皮質、下丘腦、杏仁核、基底核、小腦等。樣腦是由功能區、核團構成的,功能區、核團能夠獨立完成樣本的交換產出功能,不同的功能區或核團完成不同的樣本交換產出功能。
2、樣本。樣本是事物在腦中的代表符號。我們看到、聽到、觸摸到的事物都是通過感覺神經以信號的形式傳遞到腦中,信號是雜亂的,其中包含多個事物,腦通過交換獲得所需的事物,這個事物在腦中是用一系列的符號集合表示的,這就是樣本。事物分為形象事物、抽象事物,樣本也分為形象樣本、抽象樣本,形象樣本是表示具體事物的樣本,如物體的形狀、結構、色澤等,抽象樣本是思考問題、認識事物需要藉助的樣本,如語言、概念等。
3、樣腦的自有樣本。樣腦的神經元中遺傳有遺傳信息,樣本是數個神經元的遺傳信息集合。少數樣本先天遺傳的,大多數樣本是後天通過學習建立的,是數個樣腦神經元遺傳信息的聯結,是客觀事物在腦中代表符號。這些樣本存儲在功能區、核團中,是樣腦交換傳入樣本、產出對應樣本的參照依據。自有樣本實質就是各種信息的存儲,是記憶的一種。
4、樣本的交換產出。當樣本傳入某個樣腦的功能區或核團,這個功能區或核團的功能被激活,將這個傳入樣本與自有樣本進行對照,找出兩者的異同後產出一個相應的樣本,點亮丘覺或發送到另一個功能區、核團,這就是樣腦的交換產出功能。由於大腦皮質等樣腦具有極其強悍的交換產出功能,一般這個過程在極短的一瞬間完成,不會造成意識的停頓。
5、樣本通過聯結路徑點亮丘覺。雖然我們通過遺傳得到了需要的丘覺,而且更多的丘覺是後天用來顯現客觀事物的意義,但這些丘覺都是客觀世界的什麼事物是先天不知道的,是出生後通過摸索、學習建立丘覺與樣本的聯結,進而指向這些客觀事物的。丘覺能夠發放的意思無限廣泛,樣本的數量也非常龐大,聯結就是樣本與丘覺通過學習建立的意義對應關系,樣本與對應的丘覺建立聯結才能使意識具有一致性。樣本也常會建立與丘覺的錯誤聯結,導致對事物的錯誤意識,不過這個錯誤的聯結是可以通過進一步的學習糾正的。聯結是神經元的功能,作用於人的一生,與樣本同步形成。當外界事物在腦中的樣本形成並建立聯結後,我們再接觸到這個外界事物,大腦皮質等通過交換找到腦中表示這個事物的樣本,樣本經由聯結路徑點亮丘覺產生對這個事物的意識。我們只對當前事物產生意識,樣腦交換當前事物產出樣本點亮丘覺。
1.4 意識的產生
意識的產生有兩種方式,一是丘覺的自由發放,二是樣本點亮丘覺。對事物的意識是相關樣本點亮對應丘覺產生的。
意識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自由意識,是具有我們個人特點的意識,體現了人與人思想的差異;一類是客觀意識,是外界事物在腦中的反應,是不以我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主觀意識的形成之初,是丘覺自由發放獲得的,一旦形成主觀意識,也就在腦中建立了樣本,後期的主觀意識是以樣本形式存在,進入意識是樣本點亮丘覺的再現。
1.4.1 丘覺的自由發放。
丘腦能夠自由合成發放丘覺,當丘覺發放出來,在我們腦中便顯現了一個意思,便有了「想法」,我們常說的胡思亂想、白日夢以及幻想、想像中包含了大量自由發放的丘覺。
⑹ 人的大腦只約占人體重的2%,但為何有如此強大的功能
大腦的功能確實很強大,然而全靠我們後天的開發。生下孩子,放在狼群里養,那這孩子就廢了。人的智商不能得到開發。後天不學習,不用腦力,腦子開發程度也不高。譬如說一名思想家,和一名普通人。愛因斯坦的腦力開發聽說不錯。
腦子的使用程度就跟電腦的內存似的。內存越大,運行速度越快;然而某些程序在運行時很占內存,電腦的速度就下來了。內存的剩餘空間適用於思維活動。我們不能正好正好地配置內存,不然內存就運行不開了。
對於人腦的開發,腦占頭蓋內腔的大部分。約占成年人體重的2%即1.2~1.6公斤。腦的重量男性比女性稍大,並與體重無關。腦含有約140億個神經細胞約占腦細胞十分之一,剩餘的九成稱為膠質細胞。膠質細胞有為神經細胞提供營養,形成髓鞘增進傳導速度,等多種功能。人們常傳的「人腦有效使用的部分僅僅佔十分之一左右」的說法,即有可能是來自對膠質細胞機能沒有完全理解的時代的誤解,認為在腦中僅有神經細胞在起作用,也即是說人腦開發百分之百並無可信理論,
⑺ 為什麼人腦是自然界物質進化的精華
其實當你從頭蓋骨中取出一顆大腦,不需要問為什麼,你就自然會被它晶瑩的外表所感動,你會自然會有如此的感慨了「這真是自然界物質進化的精華」。
原因很簡單,首先,你在自然界中,除了玉石,還見過更白,更透徹的物體么?從堅硬的、粗糙的頭蓋骨中取出來,就如同從粗劣的山石中取出玉髓——這個過程,也暗示著它們本質上的類同。
而你在自然界中,還能找到更柔嫩的物體嗎?相信我,除了動物和昆蟲的大腦,你找不到更柔嫩的了!那為什麼說人腦才是進化的精華——因為它是最大的!
知道在古代社會,怎麼懲罰人類么?就是把他的頭顱(內含有人腦)砍掉——因為這會給這個人帶來最大的損失和代價。人腦,就是如此昂貴珍惜。
所以說,從種種跡象上標明,人腦確實是自然界物質進化的精華之物。它值得你擁有。
⑻ 為什麼小個子都比較聰明
濃縮都是精華呀,我們老師告訴我們說,小個子的人吃的東西補充的營養都長了腦子了,而大個子的人都用來長身體了,所以說小個子會比較聰明,覺得還是特別有道理的。
⑼ 為何很多科學家都熱衷於研究「天才」的大腦呢
在任何時候,在世界各地,許多人相信名人或天才的大腦一定與普通人的大腦有很大的不同。大腦中一定有某種東西決定了一個人是天才。比如,要麼天才的大腦容量大,要麼大腦表面積大,要麼他們的大腦神經元比普通人多,要麼他們有更多的溝和深深的皺紋。
此外,坎特對戴蒙德的研究提出了幾個問題。戴蒙德研究中的對照組是誰?在過去的30年中,這些人作為對照組經歷了什麼?戴蒙德對數據的選擇是不完整的,為什麼用比率代替實際的神經細胞計數來解釋呢?
還有一些重要的研究結果也已經發表,表明愛因斯坦的大腦比普通人還要差。1996年,阿拉巴馬大學的Britt Anderson在《神經科學通訊》雜志上發表了一篇論文“愛因斯坦額葉皮層厚度和神經元密度的變化”。本文討論的額葉皮層是Brodman 9。安德森測量了外部六層灰質愛因斯坦皮質的厚度,並計算了大腦每單位面積的神經元數量,以計算這些細胞的數量和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