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何謂「國風」
「國風」是《詩經》中的精華,是我國古代文藝寶庫中璀璨的明珠。「國風」中的周代民歌以絢麗多彩的畫面,反映了勞動人民真實的生活,表達了他們對受剝削、受壓迫的處境的不平和爭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我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在《七月》中,我們看到了奴隸們血淚斑斑的生活,在《伐檀》中更感悟了被剝削者階級意識的覺醒,憤懣的奴隸已經向不勞而獲的寄生蟲、吸血鬼大膽地提出了正義的指問:「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守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獾兮?」有的詩中還描寫勞動者對統治階級直接展開斗爭,以便取得生存的權利。在這方面,《碩鼠》具有震顫人心的力量。「國風」中有一些反映兵役、徭役給人民造成極大痛苦的思婦的詩,如《殷其雷》、《伯兮》、《君子於役》等就是這一類詩篇的代表作。「國風」中還有數量不少的愛情詩。反映不合理的婚姻給婦女造成極大的痛苦,表達青年男女對美滿婚姻的嚮往和追求,是這類愛情詩的重要主題。《氓》、《谷風》等篇為我們展示的正是這種生活畫面。而《柏舟》還具有鮮明而強烈的反抗意識。基調健康、樂觀的戀歌(如《靜女》、《木瓜》等),更給愛情詩增添了一種和諧、喜悅的情愫。所有這些都是勞動人民思想情感的真實表達。
「國風」中還有不少民歌對統治階級的荒淫無恥,予以有力的諷刺和鞭笞,如《新台》、《南山》、《株林》等都是這方面的名篇。
以簡朴的語言描摹事物,以樸素的生活畫現反映社會現實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在「國風」中有很好的體現,並且成為它顯著的藝術特點。在形象塑造上,「國風」也具有 現實主義藝術特色。作者們能通過抒情主人公的內心傾訴,表現他們的歡樂與悲哀,刻畫主人公的行動及其性格特徵。「國風」在形式上多數是四言一句,隔句用韻,但也不是千篇一律。它常沖破四言的規定,而雜用二言、三言、五言、七言或八言的句子,如《伐檀》就是一首雜言詩。這些隨著情感的波動而富於變化的詩句,讀起來節奏分明,極富音樂性,「國風」的語言准確、優美,富於形象性。精確恰當地使 用雙聲、疊韻、疊字,更增加了藝術魅力。賦、比、興的藝術手法為「國風」大大增強了表現力。
《國風》分布的地區,「周南」是周公所治的南國,「召南」是召公所治的南國,以陝地(今河南陝縣)為分界線,其東為「周南」,大體上是從洛陽向南抵湖北北部江、漢一帶;其西為「召南」,大體上是今陝西南部到湖北西北部地區。其他13國風,「邶」、「□」、「衛」、「王」、「鄭」、「檜」、「陳」為今河南北部、西部、中部及東南地區,「秦」、「豳」為今陝西中部及西北部地區,「齊」、「曹」為今山東東北部及西部地區,「魏」、「唐」為今山西南部及中部地區。可以看出,《國風》產生的地區很廣闊,包括今陝西、河南、山東、山西、湖北,而多集中於河南,各地的風俗習尚,在詩里多有反映。如鄭、衛兩國地處中原,商旅叢集,男女相接,約束較少,多桑間濮上之音,投桃報李之作。鄭詩共21篇,情歌就佔了大半。衛詩10首,涉及愛情、婚姻問題的也不少。又如秦國地接戎狄,常相爭斗,《駟□》、《小戎》等篇描述車馬田狩之盛,《無衣》敘寫戰士的同仇敵愾,反映了秦國的尚武之風。又如陳國巫風盛行,迎神祭祀,載歌載舞,在《宛丘》、《東門之□》等篇里有生動的描繪。所以《漢書·地理志》也多引《詩經》以說明各地的風尚。
《國風》產生的時間,考之於《詩經》各篇《小序》所說美刺某王、某公的本事,多數不足信,但也有一部分材料比較可靠,能夠據以確定《風》詩大體為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的作品。
西周初的作品有《豳風·破斧》。《小序》說:「美周公也,周大夫以惡四國焉。」詩中三章都寫及「周公東征」事,時在周成王初年(公元前1140左右)。此詩當是《國風》中最早的作品。宋代刻本《監本纂圖互注點校毛詩》插圖
東周初的作品有《召南·何彼□矣》。詩中有「平王之孫,齊侯之子」句。朱熹《詩集傳》引「或說」,認為平王即平王宜臼,齊侯即襄公諸兒,可見此詩作年。此外,《衛風·碩人》也是東周初期作品。《小序》說:「閔庄姜也。」《左傳·隱公三年》載:「衛庄公娶於齊東宮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無子,衛人所為賦《碩人》也。」詩中有「齊侯之子,衛侯之妻,東宮之妹」句,可證《小序》之說是可信的。
春秋中期作品有《秦風·黃鳥》。《小序》說:「哀三良也。」《左傳·文公六年》載:「秦伯任好卒,以子車氏之三子奄息、仲行、□虎為殉,皆秦之良也。國人哀之,為之賦《黃鳥》。」這些記載與詩篇內容相合,則此詩為秦穆公死(公元前621)後,秦人為哀悼三良所作,當無疑義。此外,《陳風·株林》也是春秋中期作品。《小序》說:「刺靈公也。」陳靈公因淫亂被殺,事見《左傳》宣公九年、十年記載,《史記·陳世家》也載及。此詩當作於宣公十年(公元前599)以前,為《風》詩中年代最晚的一首。
《國風》大部分作品是勞動人民的集體創作,是《詩經》中的精華。其主要內容:
①表達人民反抗剝削壓迫的願望和對勞役、兵役的痛苦與反感。例如《豳風·七月》描述了農奴被剝削、壓榨,終年辛勤勞動和痛苦和生活。《魏風·伐檀》揭示當時社會不合理現象,對不勞而食者提出了質問和抗議。《魏風·碩鼠》反映了勞動人民對剝削階級的反抗和對自由幸福生活的嚮往。《唐風·鴇羽》寫出了久困王事,在沉重的徭役壓榨下人民痛苦的呼號。《豳風·東山》描述戰後農村的破敗景象,揭示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不幸和痛苦,表達了人民對和平與勞動生活的渴望。而《王風·君子於役》則從征夫家屬的角度,表示了對兵役、徭役的憤怒與不滿。
②對勞動的謳歌。如《周南·□□》是婦女們三三兩兩去採集車前子時邊采邊唱的歌,表達了婦女勞動時歡快之情。《魏風·十畝之間》唱出了採桑姑娘在勞動中的歡樂和勞動後愉悅的心情。
③表現愛國主義情操和對統治階級丑惡行徑的揭露。如《秦風·無衣》反映戰士們在國難當頭為保衛家園,慷慨從軍,團結禦侮,同仇敵愾的豪情。《□風·載馳》表達了許穆夫人為拯救祖國於危亡之中而奔走的崇高愛國精神。《陳風·株林》還揭露了陳靈公的荒淫無恥,《□風·相鼠》則對統治者進行了無情的鞭笞。
④表達愛情的戀歌和反映婦女婚姻與命運的詩篇。如《周南·關雎》寫了一個青年男子大膽、率真地表露對一位美麗姑娘的相思之情。《召南·摽有梅》寫一個女子惟恐青春易逝而急於求偶的熱切心情,大膽潑辣,真摯動人。《邶風·靜女》寫一對青年男女幽會,富於生活情趣。
《國風》的藝術特色,在於許多詩篇來源於社會現實,直接抒寫對生活的真實感受,不加粉飾。在表現方法上,運用賦、比、興的手法。如《豳風·七月》、《鄭風·溱洧》、《魏風·碩鼠》、《邶風·新台》、《周南·關雎》、《秦風·蒹葭》等篇,都用賦、比、興的手法,歌詠景物,抒寫情思,托物諷喻。詩人們或通過人物內心活動的描繪,或通過景物的烘托,把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如《邶風·靜女》、《周南·桃夭》、《鄭風·女曰雞鳴》、《衛風·碩人》等篇,都把人物刻畫得形象鮮明,個性突出,具有感人的藝術魅力。《國風》中許多篇章的語匯多出於群眾口語,具有準確、生動、鮮明的特點,富於表現力。
"國風":中國音樂、文學的偉大經典
"新國風":跨界於東方與西方、古典與現代,唯美的中國新音樂
史上第一次,集中搜羅中國最廣為傳誦的30首民歌和30首流行歌曲的旋律
史上第一次,"管弦樂隊+流行樂隊+特色樂器",全面創新演繹中華經典音樂
史上第一次,集合中國頂級音樂人士和德國錄音公司傾情奉獻
曲曲都是樂迷的最愛,曲曲都是最值得珍藏的音樂瑰寶!
❷ 《國風》反映了什麼內容
「風」的意思是土風、風謠。為此,《風》是相對於周王朝「王畿」直接統治地區而言的、帶有地方色彩的音樂,15國《國風》就是15個地方的土風歌謠。其地域,除《周南》、《召南》產生於江、漢、汝水一帶外,均產生於從陝西到山東的黃河流域。
《國風》是《詩經》中的精華,是我國古代文藝寶庫中璀璨的明珠。《國風》中的周代民歌以絢麗多彩的畫面,反映了勞動人民真實的生活。在《國風•豳風》中,《七月》是《國風》中最長的一首詩,它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古代奴隸社會階級壓迫的圖畫,男女奴隸們一年到頭無休止的勞動,結果都被貴族們剝奪得一干二凈。
這詩敘述農人全年的勞動。絕大部分的勞動是為公家的,小部分是為自己的。全詩共分為八章。第一章從歲寒寫到春耕開始。第二章寫婦女蠶桑。第三章寫布帛衣料的製作。第四章寫獵取野獸。第五章寫一年將盡,為自己收拾屋子過冬。第六章寫采藏果蔬和造酒,這都是為公家的。為自己采藏的食物是瓜瓠麻子苦菜之類。第七章寫收成完畢後為公家做修屋或室內工作,然後修理自家的茅屋。末章寫鑿冰的勞動和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饁彼南畝,田畯至喜。
豳地在我國後來的陝西旬邑、彬縣一帶,公劉時代的周之先民還是一個農業部落。《七月》反映了這個部落一年四季的勞動生活,涉及到衣食住行各個方面,它的作者應該是部落中的成員,所以口吻酷肖,角度極准,從各個側面展示了當時社會的風俗畫面。
❸ 「國風」指我國文學史上的哪兩篇著名文學拜託了各位 謝謝
「國風」是《詩經》中的精華,是我國古代文藝寶庫中璀璨的明珠。「國風」中的周代民歌以絢麗多彩的畫面,反映了勞動人民真實的生活,表達了他們對受剝削、受壓迫的處境的不平和爭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我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在《七月》中,我們看到了奴隸們血淚斑斑的生活,在《伐檀》中更感悟了被剝削者階級意識的覺醒,憤懣的奴隸已經向不勞而獲的寄生蟲、吸血鬼大膽地提出了正義的指問:「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守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獾兮?」有的詩中還描寫勞動者對統治階級直接展開斗爭,以便取得生存的權利。在這方面,《碩鼠》具有震顫人心的力量。「國風」中有一些反映兵役、徭役給人民造成極大痛苦的思婦的詩,如《殷其雷》、《伯兮》、《君子於役》等就是這一類詩篇的代表作。「國風」中還有數量不少的愛情詩。反映不合理的婚姻給婦女造成極大的痛苦,表達青年男女對美滿婚姻的嚮往和追求,是這類愛情詩的重要主題。《氓》、《谷風》等篇為我們展示的正是這種生活畫面。而《柏舟》還具有鮮明而強烈的反抗意識。基調健康、樂觀的戀歌(如《靜女》、《木瓜》等),更給愛情詩增添了一種和諧、喜悅的情愫。所有這些都是勞動人民思想情感的真實表達。 「國風」中還有不少民歌對統治階級的荒淫無恥,予以有力的諷刺和鞭笞,如《新台》、《南山》、《株林》等都是這方面的名篇。 以簡朴的語言描摹事物,以樸素的生活畫現反映社會現實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在「國風」中有很好的體現,並且成為它顯著的藝術特點。在形象塑造上,「國風」也具有 現實主義藝術特色。作者們能通過抒情主人公的內心傾訴,表現他們的歡樂與悲哀,刻畫主人公的行動及其性格特徵。「國風」在形式上多數是四言一句,隔句用韻,但也不是千篇一律。它常沖破四言的規定,而雜用二言、三言、五言、七言或八言的句子,如《伐檀》就是一首雜言詩。這些隨著情感的波動而富於變化的詩句,讀起來節奏分明,極富音樂性,「國風」的語言准確、優美,富於形象性。精確恰當地使 用雙聲、疊韻、疊字,更增加了藝術魅力。賦、比、興的藝術手法為「國風」大大增強了表現力。 十五國風包括: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鄶、曹、豳,共一百六十篇,能表現各地的民情風俗習慣。國君以詩教化百姓,百姓以詩諷刺君王,可以潛移默化,移風易俗,也可以諷刺施政得失,反映民情。 追問: 離騷 屬於哪種文體?由誰所創 回答: 《離騷》 是戰國時期著 名詩 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國古代詩歌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詩人從自敘身世、品德、理想寫起,抒發了自己遭讒被害的苦悶與矛盾,斥責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與朝政日非,表現了詩人堅持「美政」 理想,抨擊黑暗現實,不與邪惡勢力 同流 合污的斗爭精神和 至死不渝的愛 國熱情。 追問: 出自於哪種文體? 回答: 有人稱 楚辭體 也有人稱騷體
❹ 名詞解釋: 1.《國風》; 2.文章四友; 3.半山體詩歌; 4.清初古文三大家。
1.國風
《詩經》中的作品
同義詞《國風》一般指國風(《詩經》中的作品)《詩經》的一部分。大抵是周初至春秋間各諸侯國華夏族民間詩歌。國風是《詩經》中的精華,是華夏民族文藝寶庫中璀璨的明珠。國風中的周代民歌以絢麗多彩的畫面,反映了華夏勞動人民真實的生活,表達了他們對受剝削、受壓迫的處境的不平和爭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中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
2.文章四友
在初唐詩壇上,有四個人被時人稱為"文章四友",他們是:崔融、李嶠、蘇味道、杜審言。四人的作品風格較接近,內容不外歌功頌德、宮苑游宴,但在他們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卻有時透露了詩歌變革的消息,有的還對詩歌體制的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從高宗後期起,即以詩文為友,"文章四友"因此得名。四人中,以杜審言成就最高
3.北宋文學家、政治家王安石退居江寧後,詩風發生了重大變化,遠離了政治、社會,多寫山水自然。形式上以絕句為主,很少長篇古體;藝術上講究煉字、對仗,意境優美含蓄,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後人將他這一時期的詩風稱為「半山體」
4.清初三大家
清初散文,時有被稱為「清初三大家」的侯方域、魏禧和汪琬。魏以觀點卓越、析理透闢見長,汪則寫人狀物筆墨生動,侯方域的影響最大,繼承韓、歐傳統,融入小說筆法,流暢恣肆,委曲詳盡,推為第一。「三家」是桐城派的嚆矢。
❺ 國風為什麼能成為詩經的代表它有什麼藝術特色
《國風》是《詩經》的一部分。大抵是周初至春秋間各諸侯國華夏族民間詩歌。國風是《詩經》中的精華,是華夏民族文藝寶庫中璀璨的明珠。國風中的周代民歌以絢麗多彩的畫面,反映了華夏勞動人民真實的生活,表達了他們對受剝削、受壓迫的處境的不平和爭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中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
❻ 關於《詩經》中《國風》的介紹
「風」的意思是土風、風謠。為此,《風》是相對於周王朝「王畿」直接統治地區而言的、帶有地方色彩的音樂,15國《國風》就是15個地方的土風歌謠。其地域,除《周南》、《召南》產生於江、漢、汝水一帶外,均產生於從陝西到山東的黃河流域。
《國風》是《詩經》中的精華,是我國古代文藝寶庫中璀璨的明珠。《國風》中的周代民歌以絢麗多彩的畫面,反映了勞動人民真實的生活。
❼ 中國文學史上往往代表《詩經》的( )和代表《楚辭》的( )並稱為「風」「騷」
中國文學史上往往代表《詩經》的《國風》和代表《楚辭》的《離騷》並稱為「風」「騷」。
國風是《詩經》中的精華,是華夏民族文藝寶庫中璀璨的明珠。國風中的周代民歌以絢麗多彩的畫面,反映了勞動人民真實的生活,表達了他們對受剝削、受壓迫的處境的不平和爭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中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
「國風」中還有不少民歌對統治階級的荒淫無恥,予以有力的諷刺和鞭笞,如《新台》、《南山》、《株林》等都是這方面的名篇。
以簡朴的語言描摹事物,以樸素的生活畫現反映社會現實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在「國風」中有很好的體現,並且成為它顯著的藝術特點。
在形象塑造上,「國風」也具有 現實主義藝術特色。作者們能通過抒情主人公的內心傾訴,表現他們的歡樂與悲哀,刻畫主人公的行動及其性格特徵。
(7)國風是什麼的精華擴展閱讀:
屈原在《離騷》中成功地塑造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形象豐滿、個性鮮明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體現了屈原偉大的思想和崇高的人格。
全詩的主題思想,即通過詩人為崇高理想而奮斗終生的描寫,強烈地抒發了他遭讒被害的苦悶和矛盾的心情,表達了他為國獻身的精神,以及與國家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摯的愛國主義和同情人民的感情。
表現了他勇於追求真理和光明、堅持正義和理想的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同時深刻地揭露了以楚君為首的楚國貴族集團腐朽黑暗的本質,抨擊他們顛倒是非、結黨營私、讒害賢能、邪惡誤國的罪行。
❽ 《詩經》中的「國風」講的是什麼表現了什麼
「國風」是《詩經》中的精華,是中國古代文藝寶庫中璀璨的明珠。「國風」中的周代民歌以絢麗多彩的畫面,反映了勞動人民真實的生活,表達了他們對受剝削、受壓迫的處境的不平和爭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中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國風」中還有不少民歌對統治階級的荒淫無恥予以有力的諷刺和鞭笞,如《新台》、《南山》、《株林》等都是這方面的名篇。
「風」在藝術特點上,體現在以簡朴的語言描摹事物,以樸素的生活畫面反映社會現實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在形象塑造上,「國風」也具有現實主義藝術特色。作者們能通過抒發主人公的內心傾訴,表現他們的歡樂與悲哀,刻畫主人公的行動及其性格特徵。「國風」在形式上多數是四言一句,隔句用韻,但也不是千篇一律。它常沖破四言的規格。而雜用二言、三言、五言、七言或八言的句子,如《代檀》就是一首雜言詩。這些隨著情感的波動而富於變化的詩句。讀起來節奏分明,極富音樂性。「國風」的語言准確、優美、富於形象性。精確恰當地使用雙聲、疊韻、疊字,更增加了藝術魅力。賦、比、興藝術手法的運用,為「國風」大大增強了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