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曲酒是什麼酒
曲酒一般多指大麴釀造的酒,即大麴酒,具體如濃香型大麴(五糧液、瀘州老窖等)、醬香型大麴(茅台、郎酒)、清香型大麴(汾酒等)。曲酒也即非食用酒精勾兌的酒。
㈡ 什麼是曲酒那個曲酒比較好喝
縱觀世界各國用穀物原料釀酒的歷史,可發現有兩大類,一類是以穀物發芽的方式,利用穀物發芽時產生的酶將原料本身糖化成糖份,再用酵母菌將糖份轉變成酒精;另一類是用發霉的穀物,製成酒麴,用酒麴中所含的酶制劑將穀物原料糖化發酵成酒。從有文字記載以來,中國的酒絕大多數是用酒麴釀造的,而且中國的酒麴法釀酒對於周邊國家,如日本、越南和泰國等都有較大的影響。因此在講述中國酒的品種及特徵之前,有必要對中國的酒麴作一個較詳細的了解。 雖然中國人民與曲櫱打了幾千年的交道,知道釀酒一定要加入酒麴,但一直不知道曲櫱的本質所在。現代科學才解開其中的奧秘。釀酒加曲,是因為酒麴上生長有大量的微生物,還有微生物所分泌的酶(澱粉酶、糖化酶和蛋白酶等),酶具有生物催化作用,可以加速將穀物中的澱粉,蛋白質等轉變成糖、氨基酸。糖分在酵母菌的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乙醇,即酒精。櫱也含有許多這樣的酶,具有糖化作用。可以將櫱本身中的澱粉轉變成糖分,在酵母菌的作用下再轉變成乙醇。同時, 酒麴本身含有澱粉和蛋白質等,也是釀酒原料。 酒麴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日本有位著名的微生物學家坂口謹一郎教授認為這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這顯然是從生物工程技術在當今科學技術的重要地位推斷出來的。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古代人民所創立的方法將日益顯示其重要的作用。 酒麴的種類酒麴的起源已不可考,關於酒麴的最早文字可能就是周朝著作《書經�6�1說命篇》中的「若作酒醴,爾惟曲櫱」。從科學原理加以分析,酒麴實際上是從發霉的穀物演變來的。酒麴的生產技術在北魏時代的《齊民要術》中第一次得到全面總結,在宋代已達到極高的水平。主要表現在:酒麴品種齊全,工藝技術完善,酒麴尤其是南方的小曲糖化發酵力都很高。現代酒麴仍廣泛用於黃酒,白酒等的釀造。在生產技術上,由於對微生物及釀酒理論知識的掌握,酒麴的發展躍上了一個新台階。 原始的酒麴是發霉或發芽的穀物,人們加以改良,就製成了適於釀酒的酒麴。由於所採用的原料及製作方法不同,生產地區的自然條件有異,酒麴的品種豐富多彩。大致在宋代,中國酒麴的種類和製造技術基本上定型。後世在此基礎上還有一些改進。 民間多制「咂酒」,當地還有「六月六日造麯,九月九日釀酒,謂之重陽酒」的風俗。清代釀有「火酒、紹醪、惠泉」等酒品。1911年,柳樹沱鎮釀酒世家李吉安建「吉泰祥糟坊」,引龍澄山沱泉水為釀造用水,繼釀酒工藝而發展成為大麴酒,名為沱牌曲酒,聞名於川內外,故客商爭購,名噪八方,人們傳頌「沱牌曲酒,泉香酒洌」。
㈢ 釀酒工藝中所提到的「酒麴」是指什麼
酒麴簡介
在經過強烈蒸煮的白米中,移入麴黴的分生孢子,然後保溫,米粒上即茂盛地生長出菌絲,此即酒麴。在麴黴的澱粉酶的強力作用而糖化米的澱粉,因此,自古以來就把它和麥芽同時作為糖的原料,用來製造酒、甜酒和豆醬等。用麥類代替米者稱麥曲。酒麴的本質縱觀世界各國用穀物原料釀酒的歷史,可發現有兩大類, 一類是以穀物發芽的方式,利用穀物發芽時產生的酶將原料本身糖化成糖份,再用酵母菌將糖份轉變成酒精;另一類是用發霉的穀物,製成酒麴,用酒麴中所含的酶制劑將穀物原料糖化發酵成酒。從有文字記載以來,中國的酒絕大多數是用酒麴釀造的,而且中國的酒麴法釀酒對於周邊國家,如日本、越南和泰國等都有較大的影響。因此在講述中國酒的品種及特徵之前,有必要對中國的酒麴作一個較詳細的了解。
雖然中國人民與曲櫱打了幾千年的交道,知道釀酒一定要加入酒麴, 但一直不知道曲櫱的本質所在。現代科學才解開其中的奧秘。釀酒加曲,是因為酒麴上生長有大量的微生物,還有微生物所分泌的酶(澱粉酶、糖化酶和蛋白酶等),酶具有生物催化作用,可以加速將穀物中的澱粉,蛋白質等轉變成糖、氨基酸。糖分在酵母菌的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乙醇,即酒精。櫱也含有許多這樣的酶,具有糖化作用。可以將櫱本身中的澱粉轉變成糖分,在酵母菌的作用下再轉變成乙醇。同時, 酒麴本身含有澱粉和蛋白質等,也是釀酒原料。
酒麴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 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日本有位著名的微生物學家坂口謹一郎教授認為這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這顯然是從生物工程技術在當今科學技術的重要地位推斷出來的。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古代人民所創立的方法將日益顯示其重要的作用。詳情咨詢: http://ke..com/view/271776.htm
㈣ 中國酒文化的「精華」都有哪些
在我國民間也有杜康造酒的傳說。有一天,仙人指點他:你明天早晨到外面去,會碰到三個人。從他們身上各取一滴血,滴入酒糟里,美酒即成。結果,杜康第二天遇到三個人,分別是秀才、武士和瘋子。
酒文化中的「禮」,多表現在祭祀和宴飲中。商周兩代,青銅製作的飲酒器屬於禮器,使用時有嚴格的尊卑之分。在宗廟舉行祭祀,因祭祀者身份、地位的不同,所持的飲酒器也不一樣。在進食之禮中,葷素菜餚和酒漿要放在一定的位置,有左酒右漿的規定。現在的宴席上杯筷盤碟仍需擺置有序、客人動杯總在主人敬酒之後、主人敬酒每每先干一杯,這些還能看出千年酒文化的遺風。
酒文化中的「情」,文人借杯流露得最為透徹。陶淵明的「過門輒相呼,有酒斟酌之」和李白的「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凸顯了閑情。杜甫的「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則又是酒文化中另一種回盪人心的情。杯成了當時情景的見證,凄之、慘之、憐之、惜之,都能引起人們的共鳴。
㈤ 白酒的頭曲、二曲、特曲分別是什麼意思
特曲、頭曲、二曲、三曲等,也叫做量質定級。其中規定特曲貯存三年,頭曲貯存一年,二曲貯存半年。在釀酒界,品質最好的酒麴,可被稱作「特曲」,而後依次是「頭曲」、「二曲」、「三曲」。
改革開放前,釀酒技師和作坊老闆們就直接用酒麴的等級來劃分並命名白酒,因此特曲、頭曲、二曲、三曲等漸漸也成為了白酒的產品名稱。釀酒所使用的酒麴的品質越好,酒的品質也就越高。
元代以來,蒸餾燒酒開始普及,很大一部分麥曲用於燒酒的釀造。因而傳統的麥曲中分化出一種大麴,雖然在原料上與黃酒用曲基本相同,但在製法上有一定的特點。到了近現代,大麴與黃酒所用的麥曲便成為兩種不同類型的酒麴。
(5)什麼酒麴酒是中國酒精華擴展閱讀
現代大致將酒麴分為五大類,分別用於不同的酒。它們是:
1.麥曲,主要用於黃酒的釀造;
2.小曲,主要用於黃酒和小曲白酒的釀造;
3.紅曲,主要用於紅曲酒的釀造(紅曲酒是黃酒的一個品種);
4.大麴,用於蒸餾酒的釀造。
5.麩曲,這是現代才發展起來的,用純種黴菌接種以麩皮為原料的培養物。可用於代替部分大麴或小曲。迄今麩曲法白酒是中國白酒生產的主要操作法之一。其白酒產量占總產量的70%以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酒麴
㈥ 什麼曲做出的酒味道最好
茅台高溫曲。
在經過強烈蒸煮的白米中,移入麴黴的分生孢子,然後保溫,米粒上便會茂盛地生長出菌絲,此即酒麴。麴黴產生的澱粉酶會糖化米裡面的澱粉,因此,自古以來就有把它和麥芽同時作為原料糖,用來製造酒、甜酒和豆醬等。用麥類代替米者稱麥曲。
注意事項:
紅色染料酸性紅73,具有中等毒性及極強致癌性,在食品中禁止使用。但是浙江溫州市蒼南縣一非法設立的食品加工點在其生產的酒麴中大肆添加該種致癌物,僅被查獲的就有800斤。近日,蒼南縣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這起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案。
經法院審理查明,2014年7月7日,溫州市蒼南縣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在蒼南縣龍港鎮三洋村梁亦仲家中查獲800斤問題酒麴。據梁亦仲交代,2013年6月以來,為使自己生產的酒麴色澤鮮艷、賣相好,常往酒麴中添加紅色染料酸性紅73。
法院審理認為,梁亦仲在生產、銷售食品的過程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其行為已構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其非法設立食品加工點,大肆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社會危害性大,應予嚴懲;但其有自首情節,可從輕處罰。遂依法對梁亦仲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九個月,並處罰金3萬元。
㈦ 什麼是曲酒什麼樣的酒屬於曲酒他和其他酒有什麼區別
1、曲酒,指的是釀造工藝。曲,指的是釀造過程中的糧化發酵劑,一般是小麥製成。
2、曲酒分為大麴,小曲,麥曲,紅曲,麩曲,和香型並沒有直接關系。
3、所有的白酒都需要經過酒麴發酵才能釀造出來,蒸餾只屬於釀造的工藝。
4、用沒有加入其它香料的酒麴發酵出來的就是白酒,酒麴中有其它的香料發酵出來的就是曲酒。
5、白酒沒有加入其它香料,本身也沒有什麼香味,喝起來的感覺,是依照個人的口感而定。
6、曲酒根據不同的種類,會有不同的特點。如:
①大麴酒,曲香馥郁,口味醇厚,飲後回甜。比如茅台,用的就是高溫大麴;汾酒,用的是中溫大麴。
②、小曲酒,酒味醇凈,香氣優雅,比如,桂林三花酒,廣西湘山酒。
③、大麴小曲也可以聯合使用,用大麴釀制香醅,小曲釀制酒醅,然後在蒸餾的過程中分層放置,串香而成。比如,中國的八大名酒之一的董酒,便是大麴和小曲聯合使用。
(7)什麼酒麴酒是中國酒精華擴展閱讀
一、酒麴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
二、原始的酒麴是發霉或發芽的穀物,人們加以改良,就製成了適於釀酒的酒麴。
三、酒麴分類:
酒麴大致分為五大類,分別用於不同的酒。
1、大麴,用於蒸餾酒的釀造。
2、小曲,主要用於黃酒和小曲白酒的釀造。
3、麥曲,主要用於黃酒的釀造。
4、紅曲,主要用於紅曲酒的釀造(紅曲酒是黃酒的一個品種)。
5、麩曲,這是現代才發展起來的,用純種黴菌接種以麩皮為原料的培養物。可用於代替部分大麴或小曲。如今麩曲法白酒是我國白酒生產的主要操作法之一。其白酒產量占總產量的70%以上。
㈧ 用什麼釀酒呢
這要看你想釀什麼酒了。。釀酒是利用微生物發酵生產含一定濃度酒精飲料的過程。
由於釀酒用的原料不同,所用的微生物和釀造過程也不一樣。以白酒、啤酒、葡萄酒為例加以說明:
白酒:多以含澱粉物質為原料,如高粱、玉米、大麥、小麥、大米、碗豆等,其釀造過程大體分為兩步:首先是用米麴黴、黑麴黴、黃麴黴等將澱粉分解成糖類,稱為糖化過程;第2步由酵母菌再將葡萄糖發酵產生酒精。白酒中的香味濃,主要是在發酵過程中還產生較多的酯類、高級酯類、揮發性游離酸、乙醛和糠醛等。白酒的酒精含量一般在60度以上。
啤酒:以大麥為原料,啤酒花為香料,經過麥芽糖化和啤酒酵母酒精發酵製成。含有豐富的CO2和少量酒精。由於發酵工藝與一般酒精生產不同,啤酒中保留了一部分未分解的營養物,從而增加了啤酒的香味。啤酒中酒精含量一般為15度,或更低。
葡萄酒:以葡萄汁為原料,經葡萄酒酵母發酵製成。其酒精含量較低(約9~10%)較多的保留著果品中原有的營養成分,並帶有特產名果的獨特香味。在工藝上葡萄酒的釀制要經過主發酵和後發酵階段,後發酵就是在上述主階段釀成後要貯藏1年以上繼續發酵的過程。
酒麴
知道釀酒一定要加入酒麴, 但一直不知道曲櫱的本質所在。現代科學才解開其中的奧秘。釀酒加曲,是因為酒麴上生長有大量的微生物,還有微生物所分泌的酶(澱粉酶、糖化酶和蛋白酶等),酶具有生物催化作用,可以加速將穀物中的澱粉,蛋白質等轉變成糖、氨基酸。糖分在酵母菌的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乙醇,即酒精。櫱也含有許多這樣的酶,具有糖化作用。可以將櫱本身中的澱粉轉變成糖分,在酵母菌的作用下再轉變成乙醇。同時, 酒麴本身含有澱粉和蛋白質等,也是釀酒原料。
酒麴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 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日本有位著名的微生物學家坂口謹一郎教授認為這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這顯然是從生物工程技術在當今科學技術的重要地位推斷出來的。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古代人民所創立的方法將日益顯示其重要的作用。
第二節 酒麴的種類
酒麴的起源已不可考,關於酒麴的最早文字可能就是周朝著作<< 書經·說命篇>>中的"若作酒醴,爾惟曲櫱"。從科學原理加以分析, 酒麴實際上是從發霉的穀物演變來的。酒麴的生產技術在北魏時代的<<齊民要術>>中第一次得到全面總結,在宋代已達到極高的水平。主要表現在:酒麴品種齊全,工藝技術完善, 酒麴尤其是南方的小曲糖化發酵力都很高。現代酒麴仍廣泛用於黃酒,白酒等的釀造。在生產技術上,由於對微生物及釀酒理論知識的掌握,酒麴的發展躍上了一個新台階。
原始的酒麴是發霉或發芽的穀物,人們加以改良,就製成了適於釀酒的酒麴。由於所採用的原料及製作方法不同,生產地區的自然條件有異,酒麴的品種豐富多彩。大致在宋代,中國酒麴的種類和製造技術基本上定型。後世在此基礎上還有一些改進。以下是中國酒麴的種類:
一 酒麴的分類體系
按制曲原料來分主要有小麥和稻米。故分別稱為麥曲和米曲。用稻米制的曲,種類也很多,如用米粉製成的小曲,用蒸熟的米飯製成的紅曲或烏衣紅曲,米曲(米麴黴)。
按原料是否熟化處理可分為生麥曲和熟麥曲。
按曲中的添加物來分,又有很多種類,如加入中草葯的稱為葯曲, 加入豆類原料的稱為豆曲(碗豆,綠豆等)。
按曲的形體可分為大麴(草包曲,磚曲,掛曲)和小曲(餅曲),散曲。
按酒麴中微生物的來源, 分為傳統酒麴(微生物的天然接種)和純種酒麴(如米麴黴接種的米曲,根黴菌接種的根霉曲,黑麴黴接種的酒麴)。
二 酒麴的分類
現代大致將酒麴分為五大類,分別用於不同的酒。它們是:
麥曲,主要用於黃酒的釀造;
小曲,主要用於黃酒和小曲白酒的釀造;
紅曲,主要用於紅曲酒的釀造(紅曲酒是黃酒的一個品種);
大麴,用於蒸餾酒的釀造。
麩曲,這是現代才發展起來的,用純種黴菌接種以麩皮為原料的培養物。可用於代替部分大麴或小曲。目前麩曲法白酒是我國白酒生產的主要操作法之一。其白酒產量占總產量的70%以上。
酒麴生產技術的演變
一 原始的酒麴
我國最原始的糖化發酵劑可能有幾種形式:即曲,櫱,或曲櫱共存的混合物。
在原始社會時,穀物因保藏不當,受潮後會發霉或發芽, 發霉或發芽的穀物就可以發酵成酒。因此,這些發霉或發芽的穀物就是最原始的酒麴,也是發酵原料。
可能在一段時期內,發霉的穀物和發芽的穀物是不加區別的, 但曲和櫱起碼在商代是有嚴格區別的。因為發芽的穀物和發霉的穀物外觀不同,作用也不同,人們很容易分別按照不同的方法加以製造,於是,在遠古便有了兩種都可以用來釀酒的東西。發霉的穀物稱為曲,發芽的穀物稱為櫱。
二 散曲到塊曲
從制曲技術的角度來考察,我國最原始的曲形應是散曲,而不是塊曲。
散曲,即呈鬆散狀態的酒麴,是用被磨碎或壓碎的穀物,在一定的溫度, 空氣濕度和水分含量情況下,微生物(主要是黴菌)生長其上而製成的。散曲在我國幾千年的制曲史上一直都沿用下來。例如古代的"黃子曲",米曲(尤其是紅曲)。
塊曲,顧名思義是具有一定形狀的酒麴, 其製法是將原料(如麵粉)加入適量的水,揉勻後,填入一個模具中,壓緊,使其形狀固定,然後再在一定的溫度,水分和濕度情況下培養微生物。
東漢成書的<<說文解字>>中有幾個字,都注釋為「餅曲」。東漢的<< 四民月令>>中還記載了塊曲的製法,這說明在東漢時期,成型的塊曲已非常普遍。
到北魏時代,以<<齊民要術>>中的制曲,制櫱技術為代表, 我國的酒麴無論從品種上,還是從技術上,都達到了較為成熟的境地。主要體現在:確立了塊曲(包括南方的米曲)的主導地位;酒麴種類增加;酒麴的糖化發酵能力大大提高。 我國的酒麴製造技術開始向鄰國傳播。
散曲和塊曲不僅僅體現了曲的外觀的區別, 更主要的是體現在酒麴的糖化發酵性能的差異上。其根本原因在於酒麴中所繁殖的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上的差異。
從制曲技術上來說,塊曲的製造技術比較復雜,工序較長, 而且制曲過程中還要花費大量的人力。釀酒前,還必須將塊狀的酒麴打碎。古人為何多此一舉? 其中的道理是塊曲的性能優於散曲。從原理上看,我國酒麴上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有的黴菌菌絲很長,可以在原料上相互纏結,鬆散的制曲原料可以自然形成塊狀。酒麴上的微生物種類很多,如細菌,酵母菌,黴菌。這些不同的微生物的相對數量分布在酒麴的不同部位的分布情況也不同。有專家認為,釀酒性能較好的根黴菌在塊曲中能生存並繁殖,這種菌對於提高酒精濃度有很重要的作用。塊曲的使用更適於復式發酵法(即在糖化的同時,將糖化所生成的糖分轉化成酒精)的工藝。
西漢的餅曲,只是塊曲的原始形式。其製作也可能是用手捏成的。 到了北魏時期,塊曲的製造便有了專門的曲模,<<齊民要術>>中稱為"范",有鐵制的園形范,有木製的長方體范,其大小也有所不同。如<<齊民要術>>中的"神曲"是用手團成的,直徑2.5寸,厚9分園型塊曲,還有一種被稱為"笨曲"的則是用1尺見方,厚2寸的木製曲模,用腳踏成的。當時塊曲僅在地面放置一層,而不是象唐代文獻中所記載的那樣數層堆疊。使用曲模,不僅可以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更為重要的是可以統一曲的外型尺寸,所製成的酒麴的質量較為均一。採用長方體的曲模又比園型的曲模要好。曲的堆積更節省空間。更為後來的曲塊在曲室中的層層疊置培菌奠定了基礎。用腳踏曲,一方面是減輕勞動強度,更重要的是曲被踏得更為緊密,減少塊曲的破碎。總之,從散曲發展到餅曲,從園形的塊曲發展到方形的塊曲,都是人們不斷總結經驗,擇優汰劣的結果,都是為了更符合制曲的客觀規律。
三 麥曲製造技術的發展
在漢代以來,麥曲一直是北方釀酒的主要酒麴品種,後來傳播到南方。<< 齊民要術>>中所記載的制曲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後世也有少量的改進。
㈨ 什麼是曲香酒
曲香酒就是曲酒。
曲酒就是用發霉的穀物,製成酒麴,用酒麴中所含的酶制劑將穀物原料糖化發酵成酒。曲酒會有特殊的香氣為曲香,所以曲酒又稱為曲香酒。從有文字記載以來,中國的酒絕大多數是用酒麴釀造的,而且中國的酒麴法釀酒對於周邊國家,如日本、越南和泰國等都有較大的影響。
酒麴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日本有位著名的微生物學家坂口謹一郎教授認為這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這顯然是從生物工程技術在當今科學技術的重要地位推斷出來的。
原始的酒麴是發霉或發芽的穀物,人們加以改良,就製成了適於釀酒的酒麴。由於所採用的原料及製作方法不同,生產地區的自然條件有異,酒麴的品種豐富多彩。大致在宋代,中國酒麴的種類和製造技術基本上定型。
酒麴的生產技術在北魏時代的《齊民要術》中第一次得到全面總結,在宋代已達到極高的水平。主要表現在:酒麴品種齊全,工藝技術完善,酒麴尤其是南方的小曲糖化發酵力都很高。現代酒麴仍廣泛用於黃酒,白酒等的釀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