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習作:讀《紅岩》有感 要求:仔細閱讀《紅岩》中「小蘿卜頭」的選段,圍繞實例談體會,至少400字
一日閑暇,酷愛讀書的我迫不及待的竄進書房,拿起椅子,攀上書架,尋找起書來了。突然,《小蘿卜頭的故事》這本書映入了我的眼簾。我毫不猶豫的取下來,細細「品味」,汲取書中的精華。
小蘿卜頭叫做宋振中,遇害時年僅九歲,父母都是共產黨員,因為父親宋琦雲是楊虎城將軍的秘書,所以他八個月大時就被趕進監獄。幸虧她有母親和眾多革命先輩的呵護與愛憐,生活得既幸福,又艱苦。他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敵人們不讓他讀書,經過地下黨革命先輩的強烈抗議,他才能勉強在監獄里上學。也是這樣,才讓他懂得共產黨的偉大,並使他為共產黨的崛起發奮圖強,努力奮斗,為祖國出一份力。
當我讀完這本書時,大吃一驚。原來,革命年代的兒童生活如此悲慘。又想想我們,錦衣玉食,毫無後患之憂的,真是慚愧極了。小蘿卜頭從那麼小開始忍受折磨,開始在艱苦的環境中成長,對外面的世界是如此渴望,對生活是如此嚮往。得到一個書包,一本書,一支筆,都認為是天地給予的恩澤。他懂得怎樣照顧媽媽,懂得怎樣向日本帝國主義的做法去抗爭。他是那麼勇敢,幫助共產黨傳出信息,使得里應外合。誰會察覺這是一個小孩的說所作所為呢?
小蘿卜頭,你是中華少年的愛國楷模。我們應向你學習,面對敵人的威脅與嚴刑逼問,你堅貞不屈,毅然與敵人殊死拼搏。
1/2
相信祖國會強大起來,相信祖國會繁榮昌盛,相信祖國會迎來更美好的明天!同學們,讓我們一顆顆火熱的愛國之心綻放最璀璨,最閃亮,最光彩奪目的光芒吧!
Ⅱ 紅岩表現了什麼精神
紅岩這部作品 它表達的精神我覺得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
第一個就是頑強拼搏的精神 ,在紅岩這本書里,體現的就是革命者 頑強勇敢,不怕犧牲的精神 。每個人都會講生死置之於度外,為的就是自己的革命信仰 。
第二個我覺得紅岩所表達的精神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這種生生不息 ,不屈不撓,敢於向黑暗勢力挑戰的精神。 這種精神就是中華民族的脊樑,在他們身上得以繼承發揚。
Ⅲ 《紅岩》這本書講的是什麼啊
我給你幾篇讀後感得了~~~
最近,我懷著十分崇敬的心情讀完了《紅岩》這本書。《紅岩》是一部中國軍事文學名著。它描寫了眾多革命英雄:成崗臨危不懼,視死如歸;許雲峰英勇斗敵,舍己為人;江姐受盡酷刑,從不畏懼;劉思揚出身豪門卻參與革命;成瑤在共產黨的熏陶下,漸漸成長,懂得處理各種事;渣滓洞的難友們,相互幫助,智斗敵人;白公館的人們戰勝敵人,迎來新中國。
在紅岩里,我最欽佩江雪琴江姐。紅岩開頭不久,江姐的鋼鐵形象就已經在我心中樹立起來。當她知道丈夫犧牲了,她不像普通女性一樣面對殘酷的現實變得不堪一擊,擦幹了淚水,重新站起來了,因為她知道共產黨託付給她的命令還沒完成,要舍小家為大家。而在渣滓洞監獄的生活過程中,她還是穿著那藍色的旗袍,始終以干凈的面貌迎接大家。當敵人拷問她時,她不透露黨的任何秘密,當敵人用竹簽釘她的手指,她堅強地說:「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驗,竹簽子是竹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做的。」最後江姐將要犧牲,她也讓大家不要哭。
面對這些敬佩的同志,國民黨只能給他們肉體上的折磨,卻動搖不了他們精神上的一分一毫。現實生活中,在他們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我只要遇到小小的挫折,就會想到放棄。讀了紅岩之後,我知道了越是充滿困難的路我們越要走,越是艱巨的任務我們更要堅定不移。
「晨星閃閃,迎接黎明。林間,群鳥爭鳴,天將破曉。 東方的地平線上,漸漸透出一派紅光,閃爍在碧綠的嘉陵江,湛藍的天空,萬里無雲,絢麗的朝霞,放射出萬道光芒。」這是紅岩中新中國成立一個黎明的描寫。這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是無數位戰士用鮮血換來的,血染紅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更因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永遠不忘那些偉大的戰士,將他們銘記在心!
我懷著十分崇敬而又激動的心情讀完了《紅岩》這本書。〈紅岩〉是一部中國軍事文學名著。它描寫了眾多革命英雄:成崗臨危不懼,視死如歸;許雲峰英勇斗敵,舍己為人;江姐受盡酷刑,堅貞不屈;劉思揚出身豪門卻投身革命;渣滓洞難友團結奮斗,敵人喪膽;白公館志士奮勇突圍,迎來黎明……所有這一切展現在我眼前,那是多麼讓恩激動、崇敬、悲憤、感嘆的畫面。
最令我難忘的是許雲峰將要被特務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寫:「死亡,對於一個革命者,是多麼無用的威脅。他神色自若地蹣跚地移動腳步,拖著銹蝕的鐵鐐,不再回顧鵠立兩旁的特務,徑自跨向石階,向敞開的地窖鐵門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階上,忽然回過頭來,面對跟隨在後的特務匪徒,朗聲命令道:「走!前面帶路。」面對著步步逼近的鬼門關,許雲峰沒有表現出絲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堅定,即使海枯石爛、天崩地裂,也不會動搖。江姐被粗長的竹簽釘入指甲縫間的刺骨鑽心的逼供,特務們為的是想從這位重要的共產黨員口中套出有關地下黨的重要機密,可是他們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了。試想一下,在那潮濕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館,近乎窒息的地牢,在嚴重缺水的情況下咽著發餿味的殘羹冷炙,拖拽著遍體鱗傷,強忍著舊膿新創襲來的陣陣裂痛……然而他們以常人無法想像的毅力頑強地與反動派抗戰到底!
Ⅳ 《紅岩》主要講的故事是什麼
《紅岩》描寫人民解放軍進軍大西南的形勢下,重慶的國民黨當局瘋狂鎮壓共產黨領導的地下革命斗爭。著重表現以齊曉軒、許雲峰、江雪琴等共產黨人在獄中所進行的英勇戰斗,雖然最後慘遭屠殺,但卻充分顯示了共產黨人視死如歸的大無畏英雄氣概。
《紅岩》是現代作家羅廣斌、楊益言所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紅岩》一經面世,立即引起轟動,先後被改編成電影《烈火中永生》和豫劇《江姐》等。
(4)紅岩中的精華是什麼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紅岩》的作者羅廣斌、楊益言,曾於1948年先後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並囚禁在重慶「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集中營里。他們和小說中的英雄人物,共同經歷了那些驚心動魄的斗爭生活。從准備到成書,前後費時十年之久,寫了三百多萬字稿子,徹底返工過三次,大改過五六次。
藝術特色
《紅岩》對反面人物的刻畫也很成功。它摒棄了那種從概念出發的簡單化、漫畫化、臉譜化的寫法,而是極力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著重從矛盾沖突、人物關系中去解剖他們的靈魂,揭示敵人的反動本質。
小說在充分揭露這個敵特「幹才」的氣焰囂張、不可一世的同時,還深入他的內心,暴露了他瀕臨滅亡前的絕望和空虛。從而把這個反動殘暴、色厲內荏的敵特頭目,刻畫得活靈活現。
Ⅳ 紅岩精神是什麼
紅岩精神的內容非常豐富,概括起來就是:愛國、團結、奮斗、奉獻。
紅岩精神是革命烈士對共產主義信念執著追求的高度概括。紅岩精神是革命先烈對真理的堅持。紅岩精神是革命先輩為國家為人民無私奉獻的真實寫照。紅岩精神是改革開放發展建設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精神支柱。
紅岩精神剛柔相濟,鍥而不舍的政治智慧;「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的政治品格;以誠相待,團結多數的寬廣胸懷;善處逆境,寧難不苟的英雄氣概。
(5)紅岩中的精華是什麼擴展閱讀:
紅岩精神貫穿於南方局從抗日戰爭時期到解放戰爭初期,在國統區充滿艱難險阻的斗爭歷程之中。紅岩精神的產生,與中國共產黨所處的歷史背景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直接相連,與中共中央南方局所處的特殊環境、所進行的特殊的斗爭緊密相關。
紅岩精神是在中共中央的領導下,以周恩來為代表的南方局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在抗日戰爭及解放戰爭初期的斗爭中形成的革命精神,有著極其豐富的科學內涵。
Ⅵ 紅岩精神有什麼
紅岩精神的基本內涵包括崇高思想境界、堅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氣四個方面,重慶市委將其概括為「愛國、奮斗、團結、奉獻」。
紅岩精神是在中共中央的領導下,以周恩來為代表的南方局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在抗日戰爭及解放戰爭初期的斗爭中形成的革命精神,有著極其豐富的科學內涵:
剛柔相濟、鍥而不舍的政治智慧;「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的政治品格;以誠相待、團結多數的寬廣胸懷;善處逆境、寧難不苟的英雄氣概等。紅岩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優良傳統和作風在特定歷史環境中的體現,更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展示和升華。
(6)紅岩中的精華是什麼擴展閱讀:
重慶紅岩,是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所在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南方國民黨統治區和部分淪陷區革命斗爭的指揮中心。紅岩精神正是以南方局所在地「紅岩」為象徵而命名的。紅岩精神概念第一次出現,是在20個世紀60年代的小說《紅岩》的宣傳過程中。
當時,為宣傳小說,《中國青年報》在1962年6月14日的第四版專門設置了「紅岩精神贊」一欄,其中的《昂首和埋頭》一文最後寫道:「我贊頌昂首屹立的紅岩精神,我也贊揚埋頭苦乾的紅岩精神」。
這是目前發現的史料中最早出現「紅岩精神」概念的。當然,此時的紅岩精神主要指的就是《紅岩》小說中以江竹筠、許建業為代表的革命志士的精神。
Ⅶ 紅岩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情及主要精神
《紅岩》的主要人物有:許雲峰、江姐、徐鵬飛、成崗、劉思揚、小蘿卜頭、華子良、雙槍老太婆、甫志高等一系列人物。
作者集中描寫了「重慶中美合作所集中營」的敵我斗爭,生動地表現了革命者為迎接全國的解放,徹底挫敗敵人的垂死掙扎而進行的殊死斗爭,真實再現了全國解放前夕光明與黑暗進行最後決戰的艱巨性,揭露了敵人垂死掙扎的極端兇殘和色厲內荏的本質,歌頌了革命志士為真理而斗爭的堅強意志和大無畏精神。
藝術特色
《紅岩》背景廣闊,人物眾多,斗爭錯綜復雜,但全書章法井然,結構嚴謹而富於變化。小說共30章,前10章,側重寫重慶地下斗爭和川北的武裝斗爭。後20章,以寫獄中斗爭為主。前後互相關聯,而以獄中斗爭為中心。作者巧妙地藉助人物活動這一線索,引出並連結起種種復雜的矛盾斗爭。如由余新江、成崗的活動,引出工人運動,
由江姐工作調動,帶出華鎣山根據地的武裝斗爭;由陳松林、成瑤的活動,引出學生運動;由甫志高的叛變,使許雲峰、成崗、劉思揚、余新江、江姐被捕,而引出獄中斗爭;又通過劉思揚的被「釋放」和再度被捕,把渣滓洞和白公館兩個集中營的斗爭聯系起來。
從而形成了以獄中斗爭為主線,把黨領導的城市地下斗爭、學生運動、工人運動以及農村的武裝斗爭,有機地交織成一體的宏偉而嚴謹、集中而富於變化的結構布局,再現了特定歷史時期的光明與黑暗最後搏鬥的艱巨性和復雜性,顯示了作者結構藝術的匠心。
Ⅷ 紅岩主要講的是什麼
主要內容:
1948年,在國民黨的統治下處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敵人為了得到口供,妄圖用炎熱、蚊蟲、飢餓和乾渴動搖革命者的意志。
為了粉碎敵人的陰謀,龍光華、許雲峰、江姐、成崗、劉思揚等人英勇犧牲了。伴隨著解放軍隆隆的炮聲,去迎接黎明時分燦爛的曙光。
是以描寫重慶解放前夕殘酷的地下斗爭,特別是獄中斗爭為主要內容的長篇小說,歌頌了革命者在酷刑考驗下的堅貞節操,塑造了許雲峰、江姐、陳然等眾多可歌可泣,令人難忘的革命英雄形象,深刻展示了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境界和思想光輝。
創作背景:《紅岩》的作者羅廣斌、楊益言,曾於1948年先後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並囚禁在重慶「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集中營里。
他們和小說中的英雄人物,共同經歷了那些驚心動魄的斗爭生活。新中國成立後,為了「把這里的斗爭告訴後代」,他們先後寫了《聖潔的鮮花》《江姐》《小蘿卜頭》等報告文學與革命回憶錄《在烈火中永生》。
接著,又在這些敘寫真人真事作品的基礎上,進行加工、提煉和藝術概括,創作了長篇小說《紅岩》。從准備到成書,前後費時十年之久,寫了三百多萬字稿子,徹底返工過三次,大改過五六次。
《紅岩》反映的是全國解放前夕光明與黑暗之間展開的一場生死較量。1948年,中國革命已經進入關鍵的轉折期,勝利即將到來。然而,在國民黨統治下的重慶正處在黎明到來之前最黑暗的時刻,在這樣黑暗的時刻,山城重慶正在進行著殘酷的斗爭。
小說圍繞著三條線索來展開對斗爭的描寫:「人間地獄」——中美合作所里革命者與反動派之間的生死較量;地下黨所領導的城市運動;華鎣山革命根據地的武裝斗爭和農民運動。這三條線索交織成一個整體,最終匯集到獄中斗爭這條主線索上。
作者集中描寫了「重慶中美合作所集中營」的敵我斗爭,生動地表現了革命者為迎接全國的解放,徹底挫敗敵人的垂死掙扎而進行的殊死斗爭。
真實再現了全國解放前夕光明與黑暗進行最後決戰的艱巨性,揭露了敵人垂死掙扎的極極端兇殘和色厲內荏的本質,歌頌了革命志士為真理而斗爭的堅強意志和大無畏精神。
Ⅸ 《紅岩》的中心思想
《紅岩》的中心思想是革命精神,也是中共革命精神的經典代表作之一。
它真實地反映中共地下黨的大無畏精神,通過不同人物和不同故事的組合,巧妙地利用藝術加工,突出作品的主題思想。紅岩精神大概就是革命先烈探索真理,拯救社會的人生偉大實踐;是革命先烈為國為民無畏犧牲的真實寫照;是國家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
可以說,《紅岩》就是通過對真實事件和人物特點的塑造,完整地突出主題思想。它讓讀者在感受每個不同的故事的同時,也可以體會革命先烈的那種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然後再整體串聯起來,發現作品的主題思想。
如果現代人可以發揮革命先烈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就足以戰勝眼前的困難。相對於他們的時代來說,現代人簡直幸運多了,起碼沒有性命之憂,也沒有後顧之憂,只要全力以赴,積極向上,總能遇見更好的自己,不用擔心前程。
因此,《紅岩》放在現代依然是中國人的精神食糧,也是中國人奮斗的動力源泉。唯有學習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才能大刀闊斧、勇往直前,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Ⅹ 紅岩精神的內涵是什麼
紅岩精神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特別是領導國民黨統治區人民進行反帝反封建的偉大革命實踐的產物,是在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負責同國民黨進行談判,並領導中共國統區組織期間倡導和培育起來的。
這種革命精神因周恩來為書記的中共中央南方局所在地——重慶紅岩而得名。紅岩精神曾推動中國民族民主革命運動的發展,新中國建立後,仍然是鼓舞全國人民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宏偉事業而奮斗的巨大精神力量。
(10)紅岩中的精華是什麼擴展閱讀
紅岩精神的形成並非偶然,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特定的歷史階段和特定的社會環境中,進行艱苦卓絕斗爭的產物。這個特定的歷史階段就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這個特定的社會環境就是國民黨統治區。
.歷史已雄辯地證明,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民族民主革命的偉大勝利,除了路線、方針和政策的英明正確以外,靠的就是革命精神的巨大感召作用,特別是在國民黨統治區,億萬人民之所以能夠不顧蔣介石集團的白色恐怖,一心跟著共產黨,就在於周恩來所倡導和培育的紅岩精神具有巨大的凝聚力。
參考資料來源:周恩來紀念網-周恩來與紅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