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精華眼霜 > 歐詩眼精華怎麼樣

歐詩眼精華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7-12 02:01:21

『壹』 再別康橋的詩眼

《再別康橋》精華鑒賞
《再別康橋》的惆悵之情深藏於飄逸、灑脫的抒寫之中。「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抒情主人公就如一朵流雲,無形無跡,自由而舒展。主人公心中的康橋也如夢似幻,美好而易碎。詩中用「金柳」、「青荇」、「星輝」、「笙簫」等意象來描寫康橋景觀之美和自己對康橋的眷戀。這些意象往往既是寫景同時又是抒情,景與情難分難解。「那湖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新娘」既是一種景象,也是「我」心中的眷戀著的情人形象,是「我」心中之舊情的流露——情與景已互為一體。在金柳之間,在青荇之上,「我」固執地尋找著「彩虹似的夢」,「在星輝斑斕里放歌」。而事實上,「我」又不能縱情放歌,只有「沉默」,「悄悄」地離去。景色依舊,人事全非,落詩人用與情人纏綿惜別的心情和筆調與「康橋」道別,寫出了一種包含淡淡的惆悵和酸楚的不舍之情。應該說,這首詩,是詩人在與自己心中的理想道別,那份深情和靜謐,似乎唯恐驚破心中之夢。它微妙地展露了詩人因「康橋」理想的破滅而無限哀傷的情懷。

『貳』 《夢回》詩眼是什麼第一句有什麼作用

1.詩眼應該是:"何處砧聲喚客愁"中的"愁".此字正好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
2.描寫了當時夢醒時四周的環境,地點.寫出了詩人因為在荒涼的旅館住宿,心中的感受,為後來的景物描寫,個人的感情抒發作鋪墊.
3.動靜結合,以深夜中的寂靜與蓮葉的響動聲相襯,以寒冷清寂的水面與未休息的歐鳥的騷擾相襯,充分刻畫出當時冷寂凄涼的氣氛.

『叄』 商山早行 這首詩的詩眼

商山早行 這首詩的詩眼:鳧雁滿回塘

商山早行 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第四句其實是隱喻,心裡一動想到夢見杜陵的夢中,到處是大雁野鴨,大雁野鴨是候鳥,往返飛行南方北方,如同在外飄泊的人。
這最後一句是強調了客行,強調了思鄉之情,強調了作者想過上一種安定的生活,不再到處飄泊。
其實這才是全詩的詩眼,精華所在。

『肆』 早發白帝城的詩眼是哪個字

《早發白帝城》是詩仙李白創作的一首膾炙人口的七言絕句,這首詩創作於李白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時,詩作將詩人遇赦後愉快的心情與江山的壯麗多姿、順水行舟的流暢輕快融為一體,表達了一種暢快放鬆的心理狀態。

【原文】

早發白帝城

作者: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注釋】

發:啟程。

白帝城:故址在今重慶市奉節縣白帝山上。

朝:早晨。

辭:告別。

彩雲間: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勢高聳,從山下江中仰望,彷彿聳入雲間。

江陵:今湖北荊州市。從白帝城到江陵約一千二百里,其間包括七百里三峽。

還:歸;返回。

啼:鳴、叫。

住:停息。

萬重山:層層疊疊的山,形容有許多山。

【詩意】

早晨告別彩雲繚繞的白帝城,

一天之間就回到了千里之外的江陵。

兩岸猿猴的啼鳴聲回盪不已,

輕快的小舟已駛過了千重山巒。

【賞析】

理解這首詩應當結合其創作的背景,"詩詞庫"網(www.shiciku.cn)在本篇開首處已經介紹了,作此詩時,詩人剛剛遇赦,因此,詩作通篇透露著一種海闊天空的爽朗心情,又夾雜著一絲驚喜。

得知赦令的詩人又驚又喜,立刻駕舟東還,順流而下,一日千里,瞬息之間,令讀者也湧起一陣爽利的感覺。

此詩字面的意思並不難懂,而全詩精妙出在於,並無一個"快"字,但時空快速變換的感覺卻撲面而來。首句,寫的是早晨景色,曙光初燦,詩人在此時懷著興奮的心情告別白帝城,踏上歸途,此情此景顯得和詩人的心境如此吻合。次句的妙筆在一個"還"字。"還"不僅表現出詩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隱隱透露出遇赦的喜悅。江陵本非李白的家鄉,而"還"字卻親切得如同回鄉一樣。一個"還"字,暗處傳神,值得讀者細細玩味。第三句勾勒的是返回江陵途中的一種境界,描寫的是順水行舟,輕快非常之感。由於舟行人速,所以感覺猿啼和山色在耳目之間混為一體。末一句的"輕舟"是此句精華,第四句實是直書船快, 然而用"快"字則完全破壞了三四句營造的意境,而這個"輕"字,卻別有一番意蘊。

『伍』 快樂祝福語(藏頭詩:祝歐陽生日快樂

祝融高座對寒峰,
歐冶子死千年後。
陽坡軟草厚如織,
生緣在地南浮去。
日暮東風何處去,
快活不知如我者。
樂奏帝宮勝管弦,

『陸』 登飛來峰詩眼是哪個字

《登飛來峰》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詩眼指的是全詩當中的精華。那莫過於"不畏"這個字
"不畏"顯示出作者的自信,表達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惡勢力阻撓的豪情壯志。且與"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有異曲同工之妙。

『柒』 《虞美人 》詩眼是 作簡析

詩眼是愁. 最末一句可說是千古絕唱,此一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幾乎是李煜畢生詞作的精華所在。這一句以水喻愁,含蓄地將愁思的長流不斷,無窮無盡與滔滔水勢聯系在一起,既富哀怨亦蘊大氣,讓人不由自主的陷入了這奔涌而出的憂郁之中。李煜於此一句中雖僅僅展示了他無盡憂愁的外部形態--「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但使讀者從中取得了心靈上的呼應,人的愁思固然內涵各異,但都可借用此句來抒發自已類似的情感。誰到憂愁之時不是覺得這愁苦便如滔滔巨浪劈面而來,無可抵擋呢?李煜於詞尾的捫心自問,通過凄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和曲折迴旋、流走自如的藝術結構,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貫穿始終,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應,無怪此詞能在廣泛的范圍內產生共鳴而得以千古傳誦了。

『捌』 急求生日祝福語,帶藏頭的(楠楠祝歐佘同學生日快樂),急用啊,各位有才的幫下忙!

一則:
祝福頻頻難盡意
歐日仙姿真美麗
佘霞曉日上蒼龍
生自東都吉祥地
日觀封崇大禮成
快讀新詩眼如洗
樂聲前後震百里

【祝】辭慶【生】時時【平】
【福】運貫【日】歲歲【安】
【歐】妹愉【快】乾體【康】
【佘】麗喜【樂】天行【健】

藏頭:祝福歐佘
涵中:生日快樂
蘊(韻)尾:平安康健

二則:

【祝】融治火歲歲【平】
【福】運臨門年年【安】
【歐】府向【好】奔泰【康】
【佘】悅因【友】天行【健】
【生】辰獲【愛】海洋【心】
【日】寶得【贈】遂汝【願】
【快】意人生美夢【圓】
【樂】山樂水喜福【滿】

吉祥燈籠體藏頭蘊(韻)尾七言文
藏頭:祝福歐佘生日快樂。
心涵:好友愛贈。
蘊(韻)尾:平安康健,心願圓滿。

~生日佳事,當好文成雙相贈。~求分啊··············

『玖』 什麼是詩眼

眼睛之於人,猶如水之於魚。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它可以表達出很多東西。
同樣,每首詩都是一個具有靈性的個體,它們被詩人賦予了無限的遐想和精神寄託。每首詩都有自己的精華部分,這就是詩眼。有了這幾個(或一個)字,整首詩都活了。
例如:
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首詞通過描寫晚春時節海棠花的凋謝,抒發了詞人的感傷情緒。最後一句「應是綠肥紅瘦」是這首詞的詞眼。開頭兩句描繪了一個抑鬱的情境。夜來風雨驟起,煩悶愁人,於是借酒澆愁,昏昏睡去,但一覺醒來,酒意並為消盡。三四兩句,寫在酒意朦朧中,記起了昨夜的風雨,它是否摧折了園中的海棠呢?於是深情地問正在卷簾的侍女,回答卻是漫不經心的,居然說「海棠依舊」。這時,女主人不無嗔怪地連聲反問「知否?知否?」緊接著道出那最精彩的一句:「應是綠肥紅瘦」。這幾個尋常字眼,經李清照這門一組合,其色澤和韻味便油然而生。這只是就對風雨後的海棠樹的描繪而言。在描繪中還有更深一層的情意在。這就是隨著對海棠花謝的深入描繪,詞人的惜春憐花的情緒也達到了高潮,在這種對春光的留戀與惜別中,委婉地寄寓著對自己青春將逝的煩悶與苦惱。可見,這一句是含義豐富的情景交融的彩筆,是這首詞的點睛之筆,從而成為歷代人們傳誦的佳句。
詩眼是平常的字,但是因為它們所處的地方,而可以表達出比自己本身的意思更加深遠的意義。

『拾』 如何欣賞外國詩歌

詩歌欣賞,無論中外都有一些共同規律。比如說,都要把握詩人的情感脈搏,追求詩的意境美;都要馳騁想像的翅膀,獲取言外之旨的蘊藉美;都要反復吟誦,領略詩的形式美和音樂美等等。然而,欣賞外國詩與欣賞中國詩又有所不同。這主要取決於三方面原因:首先,是外國詩同中國詩本身的差別(需要說明,外國詩這個概念極其寬泛,除了中國詩以外,世界各國的詩都可以包括在內。其中有些東方國家如朝鮮、日本等,它們的詩或受中國影響,或同中國詩比較接近,我們這里主要談的是外國詩中的西方部分,以歐美詩為主)。每一國的詩都植根於它民族的土壤,反映著不同的民族生活、時代風貌、社會習俗,在詩體、風格、形式上都自有特色。拿中國詩同西方詩相比,中詩重抒情,西詩重敘事;中詩以簡雋短篇為優,西詩以長篇史詩見長;中詩講含蓄,西詩多明朗……差別甚多,論詩的標准自然也有所不同。其次,是翻譯的轉折。詩是所有文體中最難翻譯的,因為詩的音韻,詩的內涵是很難翻譯而不受損傷的,無論是直譯(按字義譯),還是意譯(按意思譯),都將喪失許多原詩的精彩,甚至面目全非。正像茅盾先生所說:「詩經過翻譯,即使譯的極謹慎,和原文極吻合,亦只能算是某詩的Retold(譯述),不能視為即是原詩。原詩所備的種種好處,翻譯時只能保留一二種,決不能完全保留。」(《譯詩的一些意見》)閱讀譯詩比起欣賞外國詩的原作,意趣銳減,不可同日而語。再者,是讀者的口味。中國人吃麵包香腸,總覺得不像正式飯食。中國歷來以詩國著稱,自己有世界上最豐富寶貴的詩歌遺產,唐詩宋詞幾乎家喻戶曉,從而也養成了我們自己的欣賞習慣,審美趣味,中國人往往以欣賞中國詩的眼光、心理去鑒別外國詩的優劣,這就容易發生偏差。
以上三方面因素造成了我們在欣賞外國詩時的一種隔膜感和心理障礙。那麼,欣賞外國詩究竟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呢?怎樣才能實事求是地,公允地去評價、鑒賞外國詩呢?我以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不宜苛求外國詩的音韻美。
我國明代詩人謝榛說過,好詩應當是「誦之行雲流水,聽之金聲玉振,觀之明霞散綺,講之獨繭抽絲」(《四溟詩話》)。這四條標准里,除了第四條外,前三條講的都是詩的語言美和聲韻美。黑格爾也曾說:「至於詩則絕對要有音節或韻,因為音節和韻是詩的原始的、惟一的愉悅感官的芬芳氣息,甚至比所謂富於意象的富麗詞藻還更重要。」的確,朗朗上口、抑揚頓挫,吟誦如歌、悠揚悅耳,是詩的魅力之一,這對於格律詩來說尤為重要。自由詩雖無嚴整的格律,但仍需用別種方式體現出它的語言美和聲韻美。
然而,這種語言美和聲韻美,一旦換了一種別國語言,它的美也就至少喪失大半了。因為各國的語言結構和特徵差別很大,翻譯主要是詞語和意思的轉達,卻不可能轉達語音。英國詩人雪萊在《詩辯》中曾說過,「詩人的語言牽涉著聲音中某種一致與和諧的重現,倘若沒有這種一致與和諧的重現,詩也就不成其為詩了。」所以他認為「譯詩是白費力氣。」這話雖然失之偏激,但有相當的道理。比如,我們讀一下樑宗岱譯的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之十八首:

我怎麼能夠把你來比作夏天?
你不獨比他可愛也比他溫婉;
狂風把五月寵愛的嫩蕊作踐,
夏天出賃的期限又未免太短;
天上的眼睛有時照得太酷烈,
他那炳耀的金顏又常遭掩蔽;
給機緣或無常的天道所摧折,
沒有芳艷不終於凋殘或銷毀。
但你的長夏將永遠不會凋落,
也不會損失你這皎潔的紅芳;
或死神誇口你在他影里漂泊,
當你在不朽的詩里與時同長。
只要一天有人類,或人有眼睛,
這詩將長在,並且賜給你生命。
譯者嚴格遵照莎翁的十四行體的格律,以四、四、四、二的句式,譯成ABAB(天婉踐短)CDCD(烈蔽折毀)EFEF(落芳泊長)GG(睛命)的韻式,譯得很顯匠心,文詞優美,詩意甚濃。但這種韻律適用於英語的特點,卻不適合漢語。我們讀慣了中國詩的押韻方式(或一韻到底,或偶句押韻等),對於莎氏的這種韻律仍難感受到它的音樂美。
再如,雪萊的《西風頌》有許多模仿西風勁烈的聲音,尤其是它的開頭:
OwildWestWind,thoubreathofAutumn』sbeing,(哦,獷野的西風,秋之實體的氣息!)
用英語朗讀起來大有西風掃盪一切的磅礴氣勢。魏爾倫的《淚灑落我的心》里,詩人大量採用了迴旋韻(即每一節首尾兩行重復同一詞作韻)和諧音詞(如ilplenre\|ilplent哭泣—下雨)造成一種和聲共鳴的效果,來表達詩人心中難以排解的苦痛。盡管我們的譯家盡了很大努力,體現出了原詩的部分風貌,但朗讀英文和法文原詩的音韻效果用中文是絕難體現的。所以,我們欣賞外國詩,主要是讀它的內容,對詩的音樂美不能苛求,外國詩的朗誦效果一般是不理想的。
當然,詩的音韻美並不全靠外在的語言的音樂性,還需依靠內在的情感的韻律,即詩人情緒和情感波動的節奏。這種情感的韻律美同語言的音韻美,原是互為表裡、和諧統一的。譯詩雖難傳達語言的音韻美,卻可以較多保留情感的韻律美,這對自由詩來說更為明顯。所以在譯詩中,自由詩比起格律詩來,在音韻上的損失要小得多。何況還有一些外國詩,語言的音韻美也可以不同程度地翻譯過來。比如馬雅可夫斯基的詩,主要靠階梯式的鮮明的節奏,字句又簡短勁健,朗誦起來鏗鏘有力,很有感染力。由此可見,外國詩的音韻美並非全都喪失,只是不要像欣賞中國古典詩那樣期望過高而已。
二、不宜尋章摘句,一味追求文詞美。
詩的語言是高度精煉的,漢語又大多是以單音字為基本單位,欣賞中國詩往往著眼於字詞之美。我國古典詩歌一向講究煉字、煉句,有「詩眼」「詞眼」之說。這些「詩眼」「詞眼」大多能起到畫龍點睛、提綱挈領、融貫全篇的作用,所謂「石韞玉而山暉,水懷珠而川媚」,所謂「一字妥貼,則全篇生色」。因而,從齊梁時代的詩論、文論巨著《詩品》《文心雕龍》始,就有了尋章摘句評詩的先例。尋找名句、佳句,並細加玩味,成了我國讀者的一種欣賞習慣。
外國詩里固然也不乏名句、警句。像雪萊《西風頌》中的「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像歌德的一些格言詩,像日本一些精彩的俳句,也很受人喜愛。因為外國詩也講究語言的錘煉,講究文詞的華美。古典長詩不說,即便是現代派詩人的即興之作也隨處可見其用語之精妙,讀讀龐德的《地鐵車站》、艾略特的《窗前晨景》就可見一斑。
然而,外國詩的語言美,主要不在於個別字、詞的妥貼上,能稱之為名句傳世的,也遠不像中國古詩那樣多。外國詩語言的魅力大多是以整體形式表現出來的。即使有些警辟的妙句,也往往離不開前前後後的整體結構,很難脫離全詩單獨摘出,而不受損傷。比如莎翁的十四行詩,其結尾兩句大多稱得上是詩中警句,但它一般是全詩的總結,離開了前面十二句,只讀最後兩句是會深感遜色的。這同中國古詩里摘出某些名句可以獨立欣賞是不一樣的。倘同中國詩比較的話,它似乎更接近於那種「氣象混沌,難以句摘」的漢魏古詩。
三、不可拘泥於欣賞中國詩的傳統習慣。
正像白色在中國顯示喪逝,在西方表證婚喜,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心理、習慣,在欣賞詩歌方面同樣如此。詩,所以能以少勝多,以一當十,很重要原因在於它能激發起讀者的聯想,得到言外之旨,弦外之音的樂趣。巴爾扎克曾在《幻滅》中說:「真正懂詩的人會把作者詩句中只透露一星半點的東西拿到自己心中去發展。」艾略特也說:「一首詩對於不同的讀者可能顯示出多種不同的意義。」從這個意義上說,詩,可以看作是一塊激發人想像的多棱寶石,人們從不同角度,藉助於不同的光照,可以煥發出絢麗繽紛的不同光彩。一般說,能夠激發起讀者的聯想愈多,這詩的詩味就愈濃,也就愈值得人欣賞。所以雪萊把詩解作「想像的表現」。
激發想像的多寡固然主要取決於詩本身的優劣,但也同讀者的文化閱歷、審美趣味相關,還同讀者的心理素質、欣賞習慣以及想像力有關。就拿欣賞心理和想像力來說,我國的讀者讀中國詩,一見到「柳」字就會聯想到春天,想到愛情,想到送別,想到纏綿;一見到「月」字馬上會聯想到思親,思鄉,團圓等。這是因為我國讀者在中國古詩中見慣了這類詩句,諸如「客舍青青柳色新」,「楊柳岸,曉風殘月」,「舉首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之類。柳色傷別,望月思鄉,已積淀成了我國民族的傳統心理(我國人民對中秋團圓的重視即是一例)。所以,狄德羅說:「鑒賞力是由於反復的經驗而獲得的敏捷性」。可是,外國人對柳、月之類就未必如此。外國詩人很少詠柳,專寫月亮的也不多,而且一般不把它同愛情、思鄉直接聯繫到一起。這里既有民族的心理差異,也有語言習慣的不同。英國語言學家瑞恰茲認為科學的語言是「指稱性的」,而詩歌的語言卻是「感情性的」。故而同一詞語在不同人心裡往往會引起不同感受。這在語言學上叫做「語感」。夏丏尊曾說:「在語感敏銳的人的心裡,『赤』不但解作『紅色』,『夜』不但解作晝的反面吧?『田園』不但解作種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見了『新綠』二字就會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氣概等等說不盡的旨趣;見了『落葉』二字,就會感到無常,寂寞等等說不盡的意味吧?」(引自《葉聖陶論創作》)很顯然,這種語感的差別,對於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時代來說,無疑相距很大。中國把杜鵑當作哀怨的化身,有「杜鵑啼血」之說,李商隱所謂「望帝春心托杜鵑。」而在華茲華斯的名詩《致杜鵑》里,卻把杜鵑稱為「歡樂的鳥」,激發起詩人的是美好的童年回憶;中國很少有人寫詩詠唱玫瑰,玫瑰在中國人心目中十分平凡。但在西方,玫瑰卻是愛情的象徵,是西方人最喜愛的花種,詠贊玫瑰之作多不勝數。彭斯的名詩《一朵紅紅的玫瑰》,中國人讀來未見十分出色,在西方卻幾乎家喻戶曉,傳誦不絕。這就告訴我們在欣賞外國詩時,不能用我們固有的心理定勢和傳統習慣去衡量,而要依據所在國的文化背景,民族心理去加以理解。對於中西詩風的差異也同樣如此,中國人喜愛含蓄美,並不能因此輕視西詩的明朗美;中國人不喜愛讀長詩,也不能因此貶低西方史詩的價值。

閱讀全文

與歐詩眼精華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次燕窩要多少克 瀏覽:1162
面部血管瘤怎麼治不留疤 瀏覽:2016
yamii膠原蛋白怎麼吃 瀏覽:1411
貴陽祛斑哪個好先薦利美康 瀏覽:1338
和田玉戈壁料沒油性怎麼辦 瀏覽:955
鵝耳朵凍瘡塗什麼精油 瀏覽:1974
燕窩有什麼不好的副作用嗎 瀏覽:943
皮膚使用爽膚水有什麼好處 瀏覽:1318
漂白燕窩燉不爛怎麼辦 瀏覽:1480
燕窩跟什麼吃最好 瀏覽:1719
容易長痘痘油皮怎麼可以做美白 瀏覽:1550
醫院和美容院哪個祛斑好 瀏覽:1708
山羊奶面膜與龍血精華面膜哪個好 瀏覽:1766
學生干皮適合什麼面霜 瀏覽:1534
生薑和什麼一起煮能祛斑 瀏覽:1390
兩三個月的寶寶選面霜怎麼選 瀏覽:1604
嘴巴上和下面長痘怎麼治 瀏覽:1708
南京醫院激光祛痘印多少錢 瀏覽:1049
燕窩每天多少毫升合適 瀏覽:1644
膠原蛋白肽分子量多少利於吸收 瀏覽:991